一、选择题
(2015·高考北京卷)从太白山的北麓往上,越上树木越密越高,上到山的中腰再往上,树木则越稀越矮。待到大稀大矮的境界,繁衍着狼的族类,也居住了一户猎狼的人家(引自贾平凹《太白山记》。太白山为秦岭主峰,海拔3 767米)。据此回答下题。 1.如果过度猎狼,将会( ) ①造成山区生物多样性减少 ③导致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 A.①② C.③④
②增加山区的环境承载力 ④破坏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 B.②③ D.①④
(2014·高考北京卷)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冶炼厂周边土壤中污染物铜含量等值线图。读图,回答下题。
2.土壤铜含量( ) A.因河水稀释而逐渐变小 B.从冶炼厂向北递增幅度小 C.高值区沿盛行风向延伸 D.在居民点大于200
霾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mg/kg大量微小尘粒(如灰尘、粉尘、盐粒等)或气溶胶粒子(如硫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的集合体,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 km以下的一种天气现象,能导致空气质量逐渐恶化。下图示意黄淮地区1971~2001年冬季霾日数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和风力之间的相关系数。据此完成3~4题。
3.黄淮地区冬季霾日数与降水量、相对湿度和风力之间的关系是( )
1 / 9
A.20世纪80年代之前,风力越小,霾日数越多 B.20世纪80年代之后,相对湿度越大,霾日数越少 C.20世纪80年代之前,霾日数与降水量呈显著正相关 D.20世纪80年代之后,霾日数与风力相关性增强 4.推测黄淮地区1971~2001年间( ) A.冬季风势力减弱 B.降水量显著增大 C.霾的主要组成物质改变 D.森林湖泊面积大量增加 2015年12月12日,湖北省多地空气质量急剧变差,遭遇雾霾锁城(如下表所示)。从8日开始,襄阳、随州、荆门、荆州、武汉、孝感等地区陆续出现中、重度污染天气。11日,湖北省环保厅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完成5~6题。 2015年12月12日全国空气质量最差城市7时和14时排名 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2 / 9
城市 武汉 孝感 荆州 荆门 鄂州 随州 襄阳 长沙 南昌 石家庄 AQI 369 332 313 308 304 300 279 263 262 261 空气质量等级 严重污染 严重污染 严重污染 严重污染 严重污染 重度污染 重度污染 重度污染 重度污染 重度污染 排名 1 2 3 4 5 6 7 8 9 10 城市 鞍山 荆州 武汉 鄂州 黄冈 孝感 哈尔滨 长治 忻州 辽阳 AQI 327 318 311 295 2 259 253 252 242 232 空气质量等级 严重污染 严重污染 严重污染 重度污染 重度污染 重度污染 重度污染 重度污染 重度污染 重度污染 AQI:空气质量指数的简称,其数值越大,说明空气污染状况越严重,对人体的健康危害越大。 5.湖北此时所示天气状况可能是( ) 6.造成湖北省众多城市雾霾天气的人为因素是( ) ①焚烧秸秆,区域传输 ②毁林开荒,植被锐减 ③机动车数量增长、尾气污染严重 ④冬季取暖,燃煤量增加 A.①② C.①③ B.③④ D.②④ 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它可以衡量人口与耕地关系的紧张程度。下图为贵州某山区各海拔地带2000年、2008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状况。完成7~8题。 3 / 9
7.2000~2008年,该地区人地关系趋于紧张的地带是( ) A.1 300米以下地带 C.2 500米以上地带
B.1 300~1 900米地带 D.1 900~2 500米地带
8.2000~2008年,该地区1 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化的原因可能是( ) A.大量开垦耕地,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B.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 C.大量退耕还林,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D.人口迁入,人地关系趋于紧张
某中学地理小组利用下图提供的信息开展探究学习,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题。
9.图中所示的L湖被污染。学生经过分析确定,污染物主要来自( ) A.城镇 C.林区
读图文材料,回答10~11题。
B.牧区 D.矿区
葡萄酒用新鲜葡萄或葡萄汁酿造而成。近年来,我国葡萄酒产量及消费量快速增长。 10.据图文材料分析,影响葡萄酒产业布局最主要的一组区位因素是( ) A.原料、劳动力 C.技术、市场
A.以工业为基础,产业部门单一 B.地域文化决定了葡萄酒的产量
4 / 9
B.原料、市场 D.交通、能源
11.对图中葡萄酒产业特点的描述,符合图文信息的是( )
C.工业产品间都有“上下游”联系 D.产业结构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综合题 12.(2017·浙江宁波十校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冰糖心苹果”具有味甜汁多,含糖量高的特点,生长期在4~10月份,采摘上市时间较晚,严格控制在每年的10月25日霜冻期以后采摘上市。下图中A地是著名的“冰糖心苹果”产地。下表为A地各月气温、降水信息表。 月份 最高均温(℃) 最低均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 -5.1 -8.1 13.9 22.2 26.8 30.0 30.8 30.1 26.0 18.9 9.1 -3.0 0.0 温(℃) 13.1 平均降水量(mm) 2 0.0 8.2 12.1 14.9 17.0 16.1 10.9 4.3 -10.1 2 3 3 9 10 16 13 6 3 1 2 材料二:某区域年降水量分布图。 (1)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气候条件对A地苹果生产的有利影响。 (2)简述图示地区过度发展苹果种植业可能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并为该地区苹果种植的可持续发展提几点合理化建议。 13.(2014·高考福建卷)下图示意我国某省地理环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在21世纪海洋经济、网络经济的背景下,打造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对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材料二:都市农业位于城市内部和周边地区,是农业、科教、观光相结合,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近年来,该省北部涌现出许多都市农业园区。 5 / 9
近年来在P地区形成“淘宝村”,主要利用进口木材加工木制品,并通过“淘宝网点”进行销售。人们对这种经济发展方式是否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争论,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并为其提供论据。
观点A: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观点B:不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6 / 9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答 案
一、选择题
1~5.DCACA 6~10.CABAB 11.D 二、综合题
12.(1)①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晴天多,光照时间长;②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③苹果生长期平均气温高,有利于苹果的生长发育和结果;④采摘时间晚,苹果生长周期长;⑤冬季寒冷,病虫害少。
(2)主要环境问题:土地荒漠化(或盐碱化、土地退化);水资源锐减。建议: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品产量、质量;走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道路,提高产品竞争力;发展苹果加工工业,延长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 13.观点A:有利。
论据: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收入;快速扩大木制品销售和服务范围;促进交通、物流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企业的转型与升级,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有利于森林资源的保护,缓解生态环境压力。(四点即可)
观点B:不利。
论据:易对传统商业造成冲击;产业、人口集聚,加大基础设施压力;山区人才、技术力量薄弱,竞争力较低;造成农业劳动力的流失;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答四点即可)
7 / 9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解 析
一、选择题
1.解析:选D.如果过度猎狼,会导致狼的数量急剧减少,导致该区域生态系统失衡,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并影响该区域的可持续发展,①正确。过度猎狼,会导致狼的食物,比如山羊等食草动物数量的增多,而食草动物增多会破坏山区的草场,导致山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继而山区的环境承载力下降,②错误;过度猎狼和不良消费观念的形成没有直接的关系,③错误;过度猎狼违反了人与动物之间的公平性,④正确。所以D选项正确。
2.解析:选C.本题考查等值线的判读。读图可知,土壤铜含量并没有沿河流流向递减,A项错误;从冶炼厂向北递减,B项错误;高值区沿东南、西北方向延伸,与盛行风(东南风、西北风)向一致,C项正确;在居民点处的土壤铜含量大于150 mg/kg、小于200 mg/kg,D项错误。
3.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冬季霾日数与风力呈明显负相关,故风力越小,霾日数越多,A正确。注意正相关说明变化一致,负相关说明变化不一致,相关系数绝对值越大说明相关性越大。
4.第4题,从图中只能看出不同时期,霾日数与各要素的相关性,不能看出冬季风势力强弱、降水量变化趋势,更不能看出森林、湖泊面积变化;同时,霾日数与风力、降水、湿度相关性发生较大变化,可能是霾的组成物质发生改变,导致同样的外部条件下,霾日数存在差异。
5.解析:第5题,图示A图反映逆温天气,而逆温天气不利于近地面空气对流扩散,易出现雾霾现象,故B图为大风天气,C图为强降水天气,此时天气状况可能是A图所示。利于空气流动而不易出现雾霾现象;利于空气中灰尘降落而不易出现雾霾;D图为高压系统,湖北冬季一般不会出现此类强高压系统。 6.第6题,雾霾主因是人为排放尘埃过多。湖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一般不会因毁林开荒而出现雾霾天气,故②错误;湖北冬季气温相对较高,冬季取暖燃煤量不大,故④错误;则①③正确。 7.解析:第7题,根据材料,人口耕地弹性系数是土地面积百分比和人口百分比之比,2000~2008年,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小,说明该地区人口百分比增大,人口增长快,人地关系趋于紧张。读图,图中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变小的区域主要在1 300米以下地带,该区域是人地关系最紧张地带,故A正确。其他范围变化小或是弹性系数增大,人地关系转好,则B.C.D错误。
8.第8题,图示2000~2008年,该地区1 900米以上地带人口耕地弹性系数增大,说明人口百分比减小,其原因可能是人口迁出,人地关系趋于缓和,故B正确。高海拔地区没有大量可开垦耕地,则A错误。大量退耕还林,弹性系数会减小,则C错误。人口迁入,弹性系数减小,则D错误。
9.解析:选A.由图可知,L湖靠近城镇,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污水会影响到L湖,故A正确,矿区距L湖较远且不属于同一水系,影响不到L湖。牧区、林区影响较小,故B.C.D三项不正确。
10.解析:第10题,图示显示葡萄酒产业的产品是由葡萄直接加工而成,故葡萄酒产业应接近原料地;又因葡萄酒、油类、药类需直接投放市场,故该产业还应接近市场。根据葡萄酒产业的投入—产出关系,进
8 / 9
而可判定B项正确。
11.第11题,图示显示葡萄酒产业的生产过程为循环生产模式,基本实现了无污染排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综合题
12.解析:第(1)题,影响农业的气候条件,包括光照、气温、气温日较差、降水等方面,注意要结合材料回答。第(2)题,干旱区过度发展农业,必然会造成荒漠化、盐碱化,以及过量用水导致水资源紧张等;建议可从加大科技投入、发展加工工业,以及走专业化道路等角度回答。
13.解析:经济发展是否有利于可持续发展,要论据充分,观点明确,只选择一种回答即可。
9 /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