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花图问答。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与非农就业关系的实证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与非农就业关系的实证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

来源:花图问答
2013年第 期 学 术 论 坛 NO.2,2013 (总第265期)…. ACADEMIC FORUM (Cumulatively NO.265)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 与非农就业关系的实证研究 ——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 韦佳培,吴洋滨,张俊飚 【摘要】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在地理位置和内外环境上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城镇化发展和非农就业担负 着维护边疆安全稳定、促进民族地区团结和增加边疆民众收入的多重使命。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 通过Eviews统计分析软件,采用向量自回归 AR)模型,分析了城镇化发展与非农就业的关系。结果表 明:从长期来看广西非农就业的增加促进了城镇化的发展。而广西的城镇化发展在短期和长期对非农就 业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对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支持力度。同时应通过扩 大非农就业来加速推进城镇化发展。 【关键词】城镇化;非农就业;VAIL模型 【作者简介】韦佳培,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北武汉430070;广西大学国防教育学 院讲师,广西南宁530004;吴洋滨,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4;张俊飚,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 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0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4—4434(2013)02—0137—07 一、引 言 化水平的提高源于第二、第三产业对非农就业比 率的提升。州非农就业比重上升10—12个百分点, 目前。城镇化发展和非农就业问题引起了专 可以带动城镇化率上升10个百分点左右。闫三是 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一是学者普遍认同城镇化发 城镇化发展和非农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 展和非农就业的积极的作用。城镇化发展和非农 策。城镇化的一个必然结果就是大量农村人口向 就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具有 城镇集中,如果人口结构、民族结构不合理、宗教 十分重要的意义。【1】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缩小城乡 信仰差异大,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q据国 差距、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需要;是一个国家文明 家统计局监测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中国农民工 发达和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经济发 总数达2.42亿人。新时期中国城镇化发展。重点是 展的必然趋势。还有学者指出扩大非农就业是农 解决农民工市民化问题。同还有学者强调城镇化发 民致富奔小康的主要甚至是唯一途径。【2】二是学者 展必须通盘考虑非农人口进城的就业、居住、子女 普遍认同城镇(市)化的关键在于非农就业。我国 教育等问题,要通过建立健全非农就业的支持系 从计划经济时代城乡分割,到当前的城市化浪潮, 统,确立以人为本的城市科学发展观。2010年,国 非农就业水平低下成为一个显著的特征,已经成 家政协主席贾庆林撰文指出,民族问题是关系国 为城镇化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大农村劳动力非 家前途命运和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要对城镇 农就业是中国城镇化加速发展的理性选择。脚城镇 化进程中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民族政策遇到的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西部贫困地区脱贫县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项目号:79970071)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西部地区“一退两还”与缓解贫困》(项目号:70142028) 137 新情况新问题深入进行研究,及时有效解决。[81 从综合相关研究可以看出.学界在城镇化发 展和非农就业方面侧重于进行宏观层面的研究和 定性研究,对特定地区进行的定量研究并不多见, 而对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和非农就业的 研究更少.相关定量研究尤其少见。西南边疆民族 地区在地理位置和内外环境上的的特殊性决定了 其城镇化发展和非农就业担负着维护边疆安全稳 定、促进民族地区团结和增加边疆民众收入的多 重使命。以中国整体为研究对象得出的结论在西 南边疆民族地区可能并不完全适用。鉴于此,本文 尝试以西南边疆民族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E. views统计分析软件,采用向量自回归(VAn)模型, 分析该地区的城镇化发展与非农就业的关系,更 有现实意义和理论指导价值。 二、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基本情况 西南边疆民族地区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包 括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地理位置 见图1;与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等 6个国家接壤.土地面积186.11万平方公里,约占 国土面积的五分之一.陆地边境线长达9080多公 里,海岸线1595公里。拥有中国2/5的民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少数民族人口 比重大。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该地区有 少数民族人口3520.44万人.占地区总人口的 35%,比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比例高出了26.5%。宗 教信仰情况复杂,除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 伊斯兰教、藏传佛教、汉传佛教、南传上座部佛教 和苯教外.还广泛流传着一些原始宗教和民间宗 教;宗教活动场所分布广泛,正式登记的宗教活动 场所有约有7996处;民众信教比例高,比如西藏 接近全民信教,云南90%以上的少数民族信教。经 济发展滞后,2010年生产总值仅占全国的4.33%, 人均生产总值仅为全国的4,7。 图1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地理位置图 138 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下称广西)在西南边疆民 族地区极具代表性。其地理条件非常特殊,是中国 唯一与东盟陆地接壤并具有海上通道的省区,同 时也是中国唯一具有沿海、沿江、沿边优势的少数 民族自治区。广西的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大,少数民 族人口占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少数民族人口的 55.6%。宗教信仰复杂、差异大,由于历史原因广西 未形成统一的宗教信仰,除了道教、佛教、天主教、 基督教、伊斯兰教外,壮族、苗族等一些少数民族 还信仰多神;宗教场所分布较广,合法登记的宗教 场所共有465处。近年来广西的经济发展较快。 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18417.41元,高于其他西南 边疆民族地区。此外,国家在广西区域经济规划方 面的一系列政策(20o3年起中国一东盟博览会永久 落户广西南宁;2008年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广西 钦州保税港区,这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保税 港区)成为广西乃至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的良好契机。因此,以广西为例来研究西南边疆民族 地区的城镇化发展与非农就业的关系比较合适。 从图2和表1可以看出:一是广西无论是城 镇化率还是非农就业率都远滞后于全国水平。 2009年广西的城镇化率仅相当于中国2002年的 水平,而2009年广西的非农就业率比中国1994 年的水平还低。谢文惠,邓平(1997)撰写的《城市 经济学》一书中指出,1960年高收入水平国家的城 镇化率和非农就业率分别为68%和82%。广西与 高收入水平国家的城镇化率和非农就业率相比差 距更加明显。二是广西的城镇化率与全国城镇化 率的差距在逐渐缩小。1990年,广西的城镇化率与 中国城镇化率的差距为11.3%,到了2009年这一 差距下降为7.39%;近2O年来广西的城镇化率与 中国城镇化率的差距缩小了近40/0。三是广西城镇化 率滞后于非农就业率,但差距在逐渐缩小。1990年一 1999年广西城镇化率与非农就业率差距的均值为 11.7%.而2000年一2009年广西城镇化率与非农就 业率差距的均值下降到9.7%。特别是在“九五”和 “十一五”期间,广西城镇化率与非农就业率差距 缩小的最快.分别缩小了5.42和4.17个百分点。 图2广西与中国1990-2009年城镇化率和非农就业率 表1广西与中国1 990年一2009年城镇化率和非农就业率 资料来源:《广西统计年鉴)1991-2010年,《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 注:1991-199#,1996-1999年广西城镇化率利用平均增长率法进行缺失数据处理 三、数据来源与模型选取 =n |_】+n +^+n +c+ £= 1 2 p (一)数据描述 1,2,AT (1) 本文分析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历年的《中国 统计年鉴》和《广西统计年鉴》,样本选取的数据期 其中,X,=(1nx,lny,)q,H、n、八、n是系数 1 2 p 间是1990—2009年。文章用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 矩阵,C是截距项, 是白噪声向量, 为样本容 比重表示城镇化率( ),用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 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表示非农就业率(Y),对 与 量。 Y之间进行协整关系的分析和检验。为了消除异方 差的影响和数据的剧烈波动,对原序列取对数,分 四、模型分析与实证检验 别记为lnx、lny,相应的一阶差分记为△lnx、Alny, 二阶差分记为qnx、A ̄lny。 (一)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二)模型选取 由于建立VAR模型的前提是所有变量为同 为研究城镇化发展( )和非农就业(Y)之间的 阶单位根过 ̄(Sims,1990),因此必须对变量进行单 关系,我们选择向量自回归模型作为基本计量模 位根检验。协整分析的前提是时间序列是非平稳 型,其优点正如Latkepohl(1993)指出的,VAR把系 的,所以在协整分析前,要对时间序列的平稳性进 统中每一个内生变量作为系统中所有内生变量的 行检验。检查序列平稳性的标准方法是单位根检 滞后值的函数来构造模型,因此它可以不以严格 验,现行的单位根检验方法有:DF检验、ADF检 的经济理论为依据,还可以避免变量缺省的问题, 验、PP检验、KPSS检验、NP检验、ERS检验等。本 从而有效地解决了现实分析中难以找到合适的理 文采用ADF检验方法,对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 论基础来构建一个包含所有影响因素的模型问 ADF检验的原假设是时间序列存在单位根,即时 题,为分析系统中各变量之间的动态影响提供了 间序列非平稳;备选假设是时间序列不存在单位 很好的分析工具。恻模型基本形式如下: 根,即时间序列是平稳的。用EVIEWS6.0软件对序 列进行检验.结果如表2。 表2时间序列Lnx、Lny的单位跟检验 139 注:检验形式中,c为常数项,t为趋势项,K为滞后阶数,滞后期的选择是以AIC、sc值最小为准则, △表示变量一阶差分。△ 表示变量二阶差分。 由检验结果可知,lnx、lny序列接受原假设。即 者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 存在单位根的结论。Alnx、Alny序列接受原假设, (二)VAR模型滞后阶数的确定 即存在单位根的结论。a21nx、A21ny序列拒绝原假 lm和lny的时间序列见图3。两个序列都是带 设,接受不存在单位根的结论。根据双变量协整理 有趋势的非平稳序列,明显存在某种均衡关系。 为了保持合理的自由度使模型参数具有较强 的解释力,同时又要消除误差项的自相关,因此选 择最大滞后阶数为3,从3阶依次降至1阶来选择 VAR模型的最优滞后阶数。使用AIC、SC、HQ信息 准则和FPE统计量做为选择最优滞后阶数的检验 标准。表3给出了VAR模型滞后阶数为l~3时相 应的AIC、SC、nQ信息准则和LR统计量的值。 E三二巫二三王!口 表示每一列信息准则选中的滞后阶数。从表3可 图3 1990-2009年Lnx和Iny走势图 以看出FPE统计量、AIC、SC、HQ信息准则均支持 论,只有具有相同单整阶数的两个变量才有可能存 模型的滞后阶数为3,这表明为分析非农就业和城 在长期均衡关系。从上表结果看出,l似和l 均为 镇化的关系,应建立滞后阶数为3的VAR模型(以 2阶单整,即I(2)。因此,可以应用协整检验分析两 下用VAn(3)表示)。 表3 AIC、SC、HQ信息准则和LR统计量的值 (三)vAn模型稳定性检验 序列,满足建立VAR模型的前提。从滞后阶数的确 根据各信息准则建立lnx和lny滞后阶数为3 定及模型稳定性检验结果知,滞后阶数为3的 的VAR模型,模型的稳定性需要进一步检验。如果 VAR模型最优。利用Eviews6.0估计对lnx和lny 被估计的VAR模型AR特征多项式所有根模的倒 无约束的(1)式VAR模型的参数采用OLS估计,得 数小于1,即位于单位圆之内则其是稳定的,模型的 到VAR模型参数估计值,将参数估计结果写成方 稳定性保证了脉冲响应分析的有效性。表4给出 程形式,为(2)式和(3)式。表4给出了VAR(3)模型的 了VArt(3)的稳定性检验结果,AR特征多项式所有 检验统计量。 根模的倒数都小于1,因此VAR(3)是稳定的。 lnxt=1.2955 lnxt一1-0.7 106*lnxt_2+0.2467"1nxt_3— 表4 VAR(3)的稳定性检验结果 0.2741术lnyt_】+0.2128术lnyt +0.2387木lny _3-0.0304 Root Modul1ls (2) R =0.9959。F=407.4296。AIC=一4.5121,SC=一 0.919904 4.1691 0.516948一O.472050i lnyt=0.5875 lnx,一l-0.7053"1nxl-2+0.4471 lnxt一3十 0.516948+0.472050i 0.3988 lnyt—l+0.2298 lny .2-0.3075 lny,_3+1.415 0.235438 (3) (四)VAR模型参数估计 R =0.9856,F=l 14.0975,AIC=一4.656,SC=一 由上述单位根检验可知,lnx、lny均为一i阶单整 4.3129 140 表5 VAR(3)模型的检验统计量 由于VAR中不同方程的随机误差项之间存 Determinant resid covariance(dof adj.) 1.33E--07 在同期相关,需要构造一个正交矩阵将同期相关的 Determinant resid covarianee 冲击项转换为同期不相关的冲击项。本文采用 Log likelihood Cholesky分解方法得到正交化的脉冲响应函数,即 Akaike information criterion 可以单独考虑各个变量的冲击对其他变量的影 响。图4、图5分别显示了城镇化对自身和非农就 Schwarz criterion 业的一个标准差冲击的响应函数。图6、图7分别 VAR系统整体效果的评价是比较重要的,从 显示了非农就业对城镇化和自身的一个标准差冲 表5给出的VAR(3)模型的整体检验结果看,模型 击的响应函数。在图4、图5中,横轴表示冲击作用 整体的对数似然函数值足够大(95.32979),AIC值(一 的滞后期数,纵轴表示城镇化增长率的变化,实线 9.5682111和SC值f上。表明VAR(舶 舾 3)模型整体效果比较理想,藿一8.m}  啪882035)在一个相当小的水平 喜≈莹 表示脉冲响应函数。虚线表示正负两倍标准差偏离 模型整体 带。在图6、图7中,横轴表示同图4、图5,纵轴表示 解释力较强。 非农就业增长率的变化,实线表示脉冲响应函数, (五)脉冲响应分析 虚线表示正负两倍标准差偏离带。 / _\\~二二二二二二 二二 、、-_ /…~。。 、..~ 一一一 _ … 、 , 一 1 2 3 4 5 6 7 8 9 1O 图4城镇化率对自身冲击的响应函数 图5城镇化率对非农就业率冲击的响应函数 图6非农就业率对城镇化率冲击的响应函数 图7非农就业率对自身冲击的响应函数 从图4可以看出,城镇化率对自身一个标准差 9.86%、15.15%)和非农连带人El①迁移成本的积累 冲击时的响应在第1期就较为强烈,是正向的,且 时间较长,导致了总体上看,非农就业短期内会抑 持续时期较长。第1期使得自身增长0.0225%,在 制城镇化发展。随着非农人口增长累积效应的显 第2期达到峰值,以后各期逐渐衰减并趋于稳定。 现以及非农连带人口的迁移。非农就业对城镇化 由图5可以看出,城镇化率对非农就业率一个 的影响会由抑制转为正向促进。 标准差冲击的响应存在滞后效应,从期初的负效 由图6可以看出,非农就业对城镇化一个标 应,到第5、第6期达到最大效应,以后逐渐衰减并 准差冲击时的响应在第l期就较为强烈,是正向 维持在0.001%。非农就业的增加或是由于二、三产 的,且持续时期较长。第1期使得非农就业增长 业的发展或是由于非农人口的增加,二、三产业的 0.012%,在第2期达到峰值,以后各期逐渐衰减并 发展提供了大量非农就业岗位(2009年广西二、三 趋于稳定。这表明城镇化对非农就业发展有正的 产业提供非农就业岗位1287万个),但由于广西 影响,也就是说城镇化的增加促进了非农就业的发 非农人口增长滞后(1996年、2002年和2Oo9年广 展,而且城镇化对非农就业的影响会长期持续。 西非农人口比重与全国的差距分别为7.33%、 从图7可以看出,非农就业对自身一个单位 ①钱敏泽(2oo1)指出由于农村进入城镇的就业人口,获取收入较低,其连带人口在城市生活的期初支m较大,如迁徙、居住等。通常需 要已经进入城镇就业的农村人口经过一段时间的收入积累后,才有能力使其连带人口转移进人城镇。 141 标准差冲击时的响应在第1期就较为强烈.第1期 动相对重要性的一种方法。 使得自身增长0.017%,但影响时间不长,到第4期 就已经回到了原来的水平 (六)方差分解 方差分解的主要思想是把系统中每个内生变 量(共m个)的波动(k步预测均方误差)按其成因解 为与各方程新息(随机误差项)相关联的m个组成 方差分解是通过分析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 变量变化(这种变化用方差来衡量)的贡献程度,进 而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方差分解就是给 出对VAR模型中的变量产生影响的每个随机扰 部分,从而了解各新息对模型内生变量的相对要重 性。表6、表7给出了对变量lnx、lny的不同预测期 限预测误差的方差分解结果。 表6变量Inx方差分解结果 从表6数据可以看出。城镇化的预测误差主 误差的7.86%以上);随着时间的推移,非农就业对 城镇化的影响趋于稳定(维持在6.9%以上),这说明 要来自其自身的影响;非农就业对城镇化的影响 逐渐增大,在7步预测中达到最大(占城镇化预测 非农就业对城镇化无论短期还是长期都有影响。 表7变ii LNY方差分解结果 142 表7数据表明。非农就业的预测误差在第1 三产业提供更多的非农就业岗位,通过不断完善 非农人口进城的支撑体系帮助非农人口就业,以 扩大非农就业从而加速推进城镇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柳红星.非农就业的现实思考【J】.中国经济问题,2009, (2). 期主要来自其自身的影响(占非农就业预测误差 的67%以上),从第2步预测以后城镇化对非农就 业影响逐渐增强.到第l5步占非农就业预测误差 的71%以上.表明城镇化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对非 农就业都有影响,而在长期对非农就业有非常重要 的影响 [2】邹小华.城市化进程中的非农就业【J】.内蒙古社会科学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广西1990~2009年的统计数据为例,在 建立VAR模型的基础上,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 差分解分析了城镇化和非农就业之间的关系。实 证结果表明: (汉文版),2005,(4). p】黄国华.城市化促进模式探讨【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10,(4). [4钱敏泽.4]非农就业比率与城市化水平关系的比较研究【J].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1,(8). 【5】郭克莎.城市化的关键在于就业非农化【J].中国经贸导 刊,2001,(16). 从长期来看广西非农就业的增加促进了城镇 化的发展。而广西的城镇化发展无在短期还是长 期对非农就业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论。因此,各级 政府应该加大对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的 支持力度,在处理城镇化发展和解决非农就业问 题时,应继续坚持城镇化以促进非农就业增长的 长期政策。同时,也要考虑到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的 现有条件.在对待非农就业带动城镇化的效果时 [6]刘林,龚新蜀,张杰.新疆城镇化道路的特殊性和边疆特 色【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0,(4). f7】马晓河,胡拥军.中国城镇化的若干重大问题与未来总体 战略构想【J】.农业经济问题,2010,(11). 【8】贾庆林.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 道路【J】.求是,2010,(24). [9]Lfitkepohl H.Introduction to Multiple Time Se ties Analysis【M】.Springer—Verlag,Germany,1993. 不能急于求成。各级政府应通过积极发展第二、第 【责任编辑:周志华】 14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