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CHENGREN J IAoYU 羲 羲 2002/10总第1 91期 文章编号:l00l一8794(2002)l0—003l一02 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办学困难的原因及对策 高 纲 (克山县教育局,黑龙江 克山 161600) 摘要:当前我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办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而农村中职教育是重灾区。本文 通过对克山县职教中心学校的剖析,探讨了问题形成的原因及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农村;中职教育;招生;办学 中图分类号:G718.3 文献标识码:B 一、农村中职教育处境艰难的现状 以克山县职教中心学校为例,这所学校是 由县农村成人中专、职业高中等5所学校组建 而成的。其中农村成人中专开设衣学、牧医、农 经管理等6个衣类专业。近几年该学校同全省 一样,办学出现严重滑坡,招生数量严重不足, 生源不但数量逐年减少而且质量下降,全校6 个专业1998年只有衣经专业招收了103名新 生,其余5个专业没有招进新生。此后该校每 年都采用各种形式开展招生工作,但都没有招 进新生。为了生存,该校采取与东北农大联合 举办本科班和专科班的方式招收在职人员,为 他们提高学历服务。从表面上看,学校招进了 新生,办学仍在继续,但这些来自企、事业单位 的学员,毕业后仍回原单位工作,不去农村从 业,学校培养农业、农村急需人才的方向已发 生了根本改变。这所学校的现状,是全省农村 中职教育的一个缩影。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 不仅影响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造成农业中 级人才缺乏,还将制约地方经济发展,影响“二 次创业、富民强省”目标的实现。 一、造成农村中职教育不景气的原因及其 危害 1.各层面人士认识上有偏颇。 一是部分基层领导和教育界人士重视普 通教育,轻视职业教育,他们片面地将发展高 中阶段教育理解为发展普通高中教育,同时对 “入世”给我国农村经济和农产品带来巨大冲 击的严峻形势,缺乏足够认识,甚至根本没有 认识,从而对切实办好农村中职教育,提高广 大农村从业人员整体素质的必要性和紧迫感 缺乏足够的认识。在这些思想指导下,资金设 备往普高投放,好的师资往普高选派,宣传上 将普高放在突出位置,造成了普通高中热、农 村中职教育冷的局面。这样也为社会和学生造 成一种错误导向,即办好高中就是办好普通高 中,上高中就要上普通高中。致使农村中职教 育少人问津,逐渐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二是求学者轻视农村中职教育的思想作 怪。以克山县初中毕业生情况为例,该县每年 有5000~6000名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 的占25%左右,因为这个县普通高中经挖潜 扩招每年也只能招收1500多名新生,想招收 再多的人上普高是不可能的。剩余这部分人大 部分是农村初中毕业生,他们最明智的选择就 是上中职,学习衣类专业。因为克山县最有发 展潜力的行业就是农业。当前克山县委、县政 府领导全县人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 业、设施农业,这将会为克山经济带来新的活 力,且产生巨大效益。它一方面加快了地方经 济发展,同时为农村中职毕业生创造了广阔的 发展空间,并且农村中职专业毕业生还可以升 入农业高职院校深造。可是这部分毕业生却看 不到其中蕴含的机遇,认为上农村中职农类专 业没出息,低人一等,宁可失学打工也不上。 。 荔鏊r三是办学单位认识上存在问题。农村中职 蓑 瑟 爨麟蹬 羹尊 . 教育招生难,是明摆着的问题,学校却不去千 方百计想办法解决问题,不是从农村经济发展 需要出去,从农村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大局来 考虑问题;而是知难而退,认为衣类专业既然 招生难,效益低,就干脆停办,把有限的人、财、 物投入到热门专业上,或投到专科、本科学历 教育上,通过办高学历教育创效益,维持生 存。这实际上是脱离实际的做法。农民中专、农 类专业本来就是根据一定地区农业发展需要 而设置的,它的基础设施、师资等都是根据衣 类专业需要配备的。改办其它热门专业或举办 本、专科学历教育,这些基础设施、师资等都难 以适应。虽然东拼西凑把专业办了起来,但是 却力不从心,漏洞百出,困难重重,质量上不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2002/1 0总第191期 不了困难。 摩 g 簌* 爨 事 CHENGREN JIAoYU 去.效益也不好,结果是事与愿违,学校仍摆脱 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切实贯彻江总书记的讲 话精神,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中等职业教育在 2.农村中职教育的基础设施及其师资有 国民经济建设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树立 抓农村职业教育就是抓农村经济,抓好农村经 问题。 农村中职教育都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济就是抓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的思想观念一要 或更早开设的,由于近些年越来越不受重视, 充分发挥教育行政部门的正面引导作用,处理 办学不景气,基础设施落后,教学仪器得不到 好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关系,将中等职 更新补充,很多必须进行的实验操作都无法进 业教育摆上适当的位置,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 行。更奢谈教学手段现代化了,校园网、信息化 的政策扶持和投入力度,以推动中等职业教育 建设,对农村中职教育简直是望尘莫及。由于 发展。 这些原因,其教学效果难以保证,教学质量难 学校也要认真学习贯彻江总书记讲话精 以提高。 神,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从经济建设和社 师资老化也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对原任 会发展的客观实际出发,进一步明确农村中等 威 人 教 育 = 教师进行培训学校拿不出经费,新的大专院校 毕业生又招聘不进来。更有甚者,有的地方允 许普通高中到中等职业学校选拔较好的教师, 而中职学校到普通高中选拔教师却不行,使本 来就青黄不接的师资队伍雪上加霜。在这种情 况下,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就无从 谈起。 3.办学观念、课程设置、教材内容落后。 一是办学观念陈旧落后。办学观念在很大 程度上仍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他们不是主动 塞 去适应市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找米下锅,而 是抱怨客观环境,采取等、靠、要的方式来等米 下锅。 毽 二是课程设置跟不上农村经济发展。现行 中职农类专业课程设置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 蕊 代的模式,反映的是当时的生产技术水平,如 农学专业开设作物栽培、农业气象、蔬菜栽培、 农产品加工等l0多门课程。而现在实行的是 生态农业、“两高一优”农业、特色农业、设施农 业等科技含量较高的新生产模式。 三是教材内容过时落后。如现行教材《作 物栽培》课本中所列的农作物品种、生产标准、 管理方法、病虫害防治方法,比现行品种、标 ;隹、方法落后许多。新的优良品种、新的生产标 准、低残毒高效农药代替了过时落后的东西, 可这些先进的东西教材中却很少涉及。 三、农村中职教育如何才能走出困境,创 造辉煌 1.提高认识,摆上位置。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不要造成未能进入 高等学校学习的普通中学生,只是带着一般的 语文和数、理、化知识回到了农村和城市。由于 所学的这些一般知识还不足以使他们在农村 和城镇的生产活动中进行新的创业,不少人就 加入了四处流动的求职大军,以致带来影响社 会稳定和社会秩序方面的问题。如果能学到一 门或几门实用的专业技能回去,就拓宽了他们 的立业创业之路,对农村和城市的发展与稳定 将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江总书记的讲话 为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各级政 职业教育在“二次创业,富民强省”和推动地方 经济发展工作中的地位和重要作用。要结合学 校的实际情况,树立先进的办学理念,改革办 学模式和管理机制,最终闯出一条活路来: 2.加快改革,发挥优势。 首先,办学机制建立、人才培养目标确定、 课程设置、教材编写使用、实验示范基地建设 等方面都要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课程设置 和教学内容选定要紧跟农业科技新潮流,敢于 创新,把当今最新农业技术,当地最热门的生 产模式及相关技术,列入课程,编入教材,以适 应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其次,努力提高师资素质,或将教师送出 去培训,或组织教师在校内开展教学竞赛、技 能比赛、评选学科带头人等活动,来提高师资 水平。还要采取优惠措施聘任专业对口的大专 院校专业生和农业科技人员到校授课,对不胜 任者坚决淘汰出局。通过这些措施使教师综合 素质得到提高,教学观念得到更新,从而促进 教学质量的提高。 再次,要改革农村中职教育的办学机制 采取春秋两季或根据需要随时招生编班、累计 学时毕业的灵活招生办学办法,实行弹性学 制、学分制。还要采用边学习、边实践、边致富 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农村中职教育机制灵 活、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让学生增强学习的 兴趣和信心。同时,培养学生独立创业的能力, 为其回乡创业致富打下基础。这样的学校才会 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认可。 3.搞好宣传,树立形象。 我们要通过各种媒体、各种会议来宣传农 村中职教育;要利用举办农职专业知识竞赛, 专业技能表演,科研成果展示会,毕业生创业 典型报告会,升入高职院校的典型报告会等形 式来树立起农村中职教育的良好形象。要使社 会了解认识农村中职教育,使社会、家长、学生 认可农村中职教育,从而推动农村中等职业教 育不断发展壮大,进而取得应有的社会地位, 创造出辉煌的成绩。 编辑/李金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