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植物的向光性和生长素。
《生命活动的调节》知识点 (1)植物体内的激素:植物体内具有 生长素 、 赤霉素 、 细胞素 等激素,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有显著的 调节 作用。 (2)生长素是由 胚芽尖端 产生的激素,控制胚芽的生长。 达尔文 猜想胚芽尖端会产生生长素, 温特 实验证明了达尔文的科学猜想, 郭葛 从植物体内分离出生长素。
(3)植物向光性:观察现象,胚芽弯向光源生长。
产生条件:① 单侧 光照射;②具 生长素 且分布不均匀。
产生原因: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面生长素分布 多 ,胚芽生长 快 ;向阳面生长素分布 少 ,胚芽生长 慢 。
2③、促进果实的发育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①;④防止落花落果促进植物的生长;⑤低浓度促进植物的生长,高浓;②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度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使植物死亡。应用于 防治杂草 。
3产生、植物激素:显著作用的物质。在植物体内合成并运输到作用部位,
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4、向性运动:植物感受刺激并作出反应的特性。如向光性、向化性、向地性、向水性、向触性 腺体 激素 作用 影响 脑垂体 生长能控制人的生长发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激素 育 会患侏儒症,分泌过多会患巨人症; 成年人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患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 甲状能促进体内新陈代幼年时甲状腺分泌不足会腺激谢,提高神经系统患呆小症; 素 的兴奋性 成年人甲状腺分泌不足会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甲状腺分泌过多,引起的疾病是甲亢。 肾上腺 肾上能加快心跳的节奏,扩张通往肌肉的血管 腺素 胰岛 胰岛能促进人体吸收的胰岛素分泌过多,引起低素 葡萄糖储存在肝脏血糖症;胰岛素分泌不足,和肌肉里 引起糖尿病。 卵巢、雌雄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生成,激发和睾丸 性激维持人的第二性征 素 5、感性运动:由外界某种因素的刺激或者内部的生理机制引起的运动。如感光性、感触性、感温性、 感振性 第二节 神奇的激素 1、胰岛素与血糖含量
血糖:血液中的 葡萄糖 。 正常含量为:90毫克/100毫升。 (1)人体内血糖含量的调节: 神经系统 和 胰岛素 。
(2)血液中 血糖含量 的升降,决定于 胰岛素 分泌的增加或减少;而胰岛素分泌的多少,导致血糖含量的 下降 或 上升 ,从而使血糖维持正常值。
(3)胰岛素的功能:促进人体的葡萄糖储存在 肝脏和肌肉 内,还能加速血糖的分解。
(4)胰岛素分泌异常的病症。
①胰岛素分泌不足:糖尿病。血糖含量 高于 正常值。治疗:服用胰岛素。医治糖尿病可以定时注射 胰岛素 。是否患糖尿病可以检查血液血糖浓度是否为90毫克/100毫升或检查尿里是否含 葡萄糖 。 ②胰岛素分泌过多:低血糖症。血糖含量低于正常值。多吃糖类物质,补充血糖,药物调节胰岛素分泌。 2、 内分泌腺和激素
激素的作用:血液中的 含量 极少,但对生物体的 生长发育 、 新陈代谢 、 生殖 、对外界刺激的反应等生命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内分泌腺和消化腺(唾液腺、胰腺)的区别:
①有无导管: 内分泌腺 无导管,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 毛细血管 。消化腺 有导管,消化液经导管进入 消化道 。 ②分泌物质不同:内分泌腺——激素,消化腺——消化液。
第三节 神经调节
1.动物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包括 体液调节 和 神经调节 ,并以 神经调节 为主。
2.体液调节主要是 激素调节 。激素在血液中的含量极微,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生殖等许多的生理活动起着重要的 调节作用 。
3.小鸟、小虫遇到敌害时会迅速躲避,驾驶员看见红灯就会刹车,这些感觉和反应都是由 神经系统 来控制和调节的, 快速而短暂 ;而体液对生物体的调节 缓慢而持久 。
人在感知环境的刺激后,会迅速地做出相应的反应。在这
个反应过程中,需要有许多的器官或组织参与,如眼、鼻、耳、皮肤、神经、脑、脊髓和运动器官,这是一个 接受信息 → 传导信息 → 处理信息 → 传导信息 → 作出反应 的 连续过程 ,是许多器官 协调作用的结果。 (一)、神经元
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神经元的功能。
神经元上的树突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即产生信息),并传向细胞体,然后由轴突把兴奋传导到其它他神经元。这种能够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即兴奋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在神经系统中进行传导。 3.看图3—6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图中所示结构的名称:
① 细胞体 ; ② 细胞核 ; ③ 树突 ; ④ 轴突 ;
⑤ 髓鞘 ; ⑥ 轴突分枝
(2)③的功能是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把兴奋传递到细胞体中。
(3)④的功能是 把神经冲动从细胞体中传出。 (二)、神经系统的组成包括: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组成。 (三)、周围神经系统
周围神经系统包括 脑神经 、 脊神经 ,它的主要功能是 负责中枢神经系统与身体其他部位的通讯 。 1.脑神经:
由脑部发出,总共 12对 ,绝大多数分布在头部的感觉器官、皮肤、肌肉等处,如视神经、嗅神经、位听神经等。其主要功能是支配 头部 和 颈部 的各个器官的感受和运动。 2.脊神经:
由 脊髓 发出的神经,通向身体的 躯干、 四肢 和 内脏 ,共有 31对 。
其主要功能是 支配身体的颈部 、 四肢及 内脏 的感觉和运动。 (四)、中枢神经系统
1. 脑 和 脊髓 通称为中枢神经系统。
2.中枢神经系统主要 接收并处理 各种信息,并 决定和启动 相应的反应。 (五)、植物性神经
1.脑神经和脊神经的一部分神经分布到心肌、腺体、内脏器官等处,支配各种内脏器官的活动。如心跳、胃肌运动、胆囊收缩等。这些神经叫 植物性神经 。
2.植物性神经 不受 人的意志所 控制 。 (六)、脑的结构和功能
脑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主要分为 大脑 、小脑 、 脑干 三部分。 1.大脑。
(1)大脑特别发达,是中枢神经系统的 最高级部分 。 (2)大脑的结构分 左、右两个半球 ,分别具有管理人体不同部位的功能。 (3)大脑表面称为大脑皮层,具有许多 沟 、 裂 和 回 ,使大脑的表面凹凸不平。沟和裂之间隆起形成回。沟、回使大脑皮层的面积大大增加。
(4)大脑是我们进行记忆、思维、控制身体活动的高级中枢,是人体最复杂、最重要的器官。
大脑皮层中神经元的细胞体高度密集,形成许多神经中枢,如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语言中枢等,其中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 2.小脑。小脑主要负责人体动作的 协调性 。如维持身体姿势的平衡,协调各种运动。
3.脑干。在大脑的下面,主要控制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的运动。 (七)、脊髓的结构和功能
1.脊髓是 脑干的延续 ,位于脊柱的椎管内,呈扁圆柱形。脊髓中有许多神经元,形成许多神经中枢。
2.脊髓是中枢神经的 低级部分 ,主要有传导 和 反射 两个方面的功能。
3.脊髓中的许多神经中枢,可以完成一些反射活动。但这些低级反射中枢一般受到大脑的控制。 (八)、反射
1.对高温物体的刺激,手迅速缩回是一种应答性的反应。这种应答性的反应叫 反射 。
2.反射是神经系统调节身体各项生理活动的 基本方式 。 3.产生反射的过程。
当手碰到高温物体时,首先通过 感受器感觉高温,产生信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经过 传入神经 传导进入 神经中枢 (在脊髓中),再通过 传出神经 传达到 效应器 ,产生反应,手立即缩回。 产生反射活动的这样的结构叫 反射弧 。 4.反射弧结构的五个部分。
感受器 、 传入神经 、 神经中枢 、 传出神经 、 效应器 。 任何反射活动都要通过 反射弧 才能实现。
5.非条件反射: 这类反射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各个中枢即可完成,只要反射弧保持完整,在相应的刺激下,不需要大脑皮层参与就能引起反射性反应.。
6.条件反射: 通过后天学习得来的,不要不断强化,否则就会减弱,甚至消失。条件反射是 大脑皮层 参与。 (九)、神经中枢
1.神经中枢是由一些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聚在一起的,成为专门调节人体某一生理活动的神经细胞群。
2.脊髓中是一些低级的神经中枢,可完成一些基本的反射活动,如 缩手反射 、 膝跳反射 、 排尿反射 、 排便反射 。低级反射中枢一般受大脑的控制。
3.高级神经中枢一般在脑中。
4.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是 感受器→ 传入神经 → 神经中枢 → 传出神经 → 效应器 小腿反弹。
膝跳反射可用来检查一个人的 神经系统 功能是否 正常 。 第四节 动物的行为
1们受、动物 遗传的控制先天性行为都是动物 ,遗传固定下来的行为, 与生俱来 、 对个体和种族的生存有重要 有固定模式 的行为;它意义。这种行为是一种反射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即可完成。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一种低级的 反射 活动
我们把动物与生俱来的行为称为 先天性行为 ,也叫 本能 。
2.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是 个体 在生活过程中 逐步形成 的,是 通过学习 获得的行为方式。学习过程需要 大脑皮层 的参与。 动物的后天学习行为是 适应环境 的一种 重要反应方式 。 先天性行为和后天学习行为都是动物对生存环境的适应 ,是具有 适应意义 的活动。
3.人的后天学习行为 更为复杂 。动物只对具体的刺激作出反应,而人能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的刺激作出反应,这是动物所不具备的。 五、恒定的体温
1.人的体温也保持恒定,保持在 37℃ 左右。
2.恒温动物的体温不是 绝对不变 的。恒温是相对的,温度的变化幅度变化不大,在 一定限度 内几乎与外界温度无直接关系。
3. 内部的温度测量体温的部位:直肠、口腔、腋窝,其中
直肠内的温度最接近人体人的体温不是一个固定值。 (一)产热与散热的平衡
1.恒温动物和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 产热 和 散热 这两个生理过程 保持动态平衡 的结果。 2.产热。
(1)在 安静 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 内脏 。 (2)在运动时,产生的热量主要来自骨骼肌。
寒冷时, 骨骼肌颤抖 ,能使热量 成倍增加 。
(3)精神活动和进食活动也能 影响产热 。(例如寒冷时,想到冰冷的环境,会觉得更冷,使人“发抖”,促使骨骼肌产生更多热) 3.散热。
(1)散热有 直接散热 和 汗液蒸发散热 两种方式。 (2)直接散热就是通过热传递散热,散热的多少决定于皮肤温度与外界温度的 温度差 。温度差越大,散热越多。皮肤的温度 又可通过血管中的 血流量 来控制。
A、 在低温环境中,血管收缩,皮肤血流量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散热量减少
B、在高温环境中,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加,皮肤温度上升,散热量增加
(3)常温下,皮肤汗液的蒸发散热 比较少 。
当外界温度等于或超过体温时,直接散热不能发挥作用,汗液蒸发成了主要的散热方式 。 4.中暑。
在高温环境中,人体不能及时地发挥体温调节功能,或因过高的环境温度超过了体温调节的最大限度, 产热多 ,而 散热困难 ,会出现中暑现象。 (二)、体温受脑控制
1.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 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 来调节和控制的。
2.在不同的环境中人的姿势和行为,保温或降温的措施(如增、减衣服),也能调节体温。 第3章 人体的感觉 12、人眼由眼睑、睫毛、泪腺、结膜、眼外肌等眼球附属结构和眼球构成。 膜和巩膜,中层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内层为视网膜。眼球内容物、眼球由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构成,眼球壁由外到内分三层,外层为角有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3晶状体的凸度。、虹膜调节瞳孔的大小,
控制进入眼球的光强度。睫状体的紧张度调节45、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共同构成眼的折光系统。 视网膜上行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眼的成像原理: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等一个综合的凸透镜在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人就可以看到这个物体了。(注意成像在视网膜,形成视觉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
近视及远视的成因:近视眼能看清近处物体,而看不清远处物体,近视眼由于晶状体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导致成像在视网膜之前,可以佩戴凹透镜。远视眼能看清远处物体,而看不清近处物体,远视眼由于晶状体凸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导致成像在视网膜之后,可以佩戴凸透镜。
7耳的各部分功能:、耳的结构:外耳(耳廓
外耳道);中耳(鼓膜 听小骨);内耳:耳蜗 耳廓:收集声波; 外耳道:外界声波传入中耳的通道; 鼓膜:声波作用下,能产生振动; 耳蜗:有听觉细胞,把声音的振动转变为电信号。
8的正常途径。、声音的传导途径有气传导和骨传导两种,
其中气传导是声波传入人耳910、听神经或听觉中枢受损听力会完全丧失。经、听觉的形成途径:声波→大脑
→鼓膜→听小骨→
耳蜗内听觉感受器→听神11温度感受器和伤害性感受器,能感受不同刺激,引起触觉、温度觉、痛、皮肤是人体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感觉器官。皮肤内有机械感受器、觉等不同感觉。
12到内依次是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能感受冷、热、触、压等刺激的结、皮肤由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构成。皮肤由外构位于真皮层内。
1314、对触觉最敏感的部位是指尖。
组成,进食时溶解在唾液中的味觉刺激物作用于味毛,刺激味觉细胞,、人的舌粘膜上有称为味蕾的味觉感受器,它由支持细胞和味觉细胞引起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味觉中枢。,从而产生味觉。 1516、味觉有酸甜苦咸。
纤毛而刺激嗅细胞,引起不同频率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的嗅觉中、空气中的气味物质分子到达嗅上皮时,先溶于粘液中,再作用于嗅枢,从而形成嗅觉。
17、入芝兰之室不闻其香说明嗅觉具有适应性。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