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开发途径
作者:王艳
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第01期
摘要分析了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现状,并阐述了提高农民素质与增加农民收入的关系,提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以期合理配置农村人力资源,增加农民收入。 关键词农村人力资源;农民收入;现状;关系;开发途径
中图分类号F303.4;F3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01-0361-01
改革开放以来从高层到地方都在提倡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收入的增加与农民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又是提高农民素质的重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指根据现有的农村现状,包括农村人口、资源、环境以及经济状况,通过可行的教育形式来提高农村人口的知识水平、从业、知法认法和道德修养的能力,并从改善医疗条件上提高其身体素质,控制其数量,提高其质量,促进农村人口的合理分配和运用,促进农村经济稳健发展[1-4]。开发农村人力资源主要是改变农民生活方式、发展农村成人教育与从业教育、提高农民体质和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 1农村人力资源现状
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现状是:总量过大,素质不高;地区分布不平衡,人口构成不合理;老龄化趋势明显。国家统计局《2004 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显示,我国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构成状况如下:文盲或半文盲8.96%;小学33.65%;初中46.05%;高中9.37%;中专1.57%;大专及以上0.40%。另据报载,我国农村平均每1万人中的技术人员不足7 人,该类技术人员约占全国人口的0.06%,远低于美国的0.24%和日本的0.28%。随着农业生产科技应用日益广泛和农业生产的日益发展,农村人口文化素质的差异逐渐演化为收入上的差异。而农村人口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农村产业结构的优化乃至农业现代化的进程。我国13 亿人口,9 亿多人在农村。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力资源素质差的问题已经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因此,我国农村人力资源的素质与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有较大差距。农村人力资源在产业、行业、地区的资源状况,直接影响到各种资源的利用效率。应该看到人力资源总量配置失衡,劳动力供给过大,结构不合理,在不同程度上发生扭曲现象。 2提高农民素质与增加农民收入的关系 2.1农民素质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发展过程中,农业中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要让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出去,就必须让他们掌握非农产业所必需的基本技能。文化程度越高,越易于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知识和技能,越易于为非农产业所吸纳。据统计,我国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4类农民中,流向非农产业者占同等文化程度类型劳动力总数的比重分别为4.69%、16.72%、38.46%、40.80%。说明具有较高文化程度的农民更容易实现向乡镇企业和农村二、三产业的转移。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离开农业,就可以扩大农民的人均资源占有量,从而也就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2.2农民素质对农民收入结构的影响
近几年来,农村二、三产业的收入占农村住户家庭经营纯收入的比重不断提高,逐渐成为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其中较高素质的农民,商品意识较强,择业范围较大,来自农村二、三产业的收入也较多。据调查,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户从事农村二、三产业的收入,文盲户、小学户、初中户、高中户和大专户占农户现金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8.8%、66.8%、72.5%、73.2%和81.5%,表明素质高的农民所获得的货币化收入较多。 3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途径 3.1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激发农民的务农积极性并为农村人力资源的注入打下基础。在农村进行思想道德建设,转变其“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有效控制人口的数量增长;淡化农民的守成意识,转变其“等、靠、要”的思想为敢于拼搏、敢于竞争、敢于超越的思想,不断地创新和走出去;扭转其务农低人一等的思想,提高现有农民的务农积极性,鼓励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创业,为农村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提高其环保意识,走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另外,在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的过程中,重要的是优先提高干部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给广大的农民做好表率,发挥其示范效应。同时还要普及现代文明思想,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市场,盘活现有的文化资源,建立以乡镇文化中心为枢纽、村俱乐部为基础、文化户为补充的基层文化网络。 3.2整合全社会力量形成合力
必须改变当前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没有专门机构和力量分散的问题,加快劳动力资源开发体系建设。构建以各级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为主导、农业相关部门参与、乡镇政府参加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机构,把国家劳动培训、农业“阳光工程”、党员干部培训等各种资金整合起来,集中财力抓好农民技能培训。积极稳步发展学历教育,抓好“普九”工作,选派优秀人才进高校深造,从青少年抓起,提高农民素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办好职业学院、职业中专,切实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能力;重视农村人才的继续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适应国民经济发展需要。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4结语
总之,提高农民素质已刻不容缓,从根本上说,这种素质不但指农民所受学校教育程度如何,更要包括农民的眼界、思维、意识、胆量和气魄等内涵,必须从战略的高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紧锻造一支适应新形势、适应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求的农民队伍。现在,农民内部群体也很复杂,既有辛勤耕作的传统农民,也有西装革履的现代工商业农民,有打工农民、农业工人,更有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传统农民越少,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从事各种产业特别是非农产业的新型农民越多,农民问题就越容易解决。从农民利益出发,采取措施,提高农民的素质和激情,重新唤起农民冲天的热情和干劲,重新激起农民的巨大潜能,21世纪中国农民的前途将无限光明。 5参考文献
[1] 王德全.我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之路[J].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28):227,232. [2] 孙曼丽.试论农村人力资源及其开发[J].湖北农机化,2010(4):46-48.
[3] 罗丽英,韩义民.浅析新农村建设中人力资源的开发[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57-59.
[4] 万舟.我国现代农业建设中的农村人力资源开发[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0(4):10-1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