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花图问答。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在ICU病房中的应用

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在ICU病房中的应用

来源:花图问答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36 中国医药指南2008年3月第6卷第3期(下半月) 上腹痛l6例;暖气、反酸1O例;食欲下降12 以低分化腺癌为主,本组占52.2%,恶性程度较高的未分化癌 及黏液细胞癌也占一定比例。生存率明显低于一般胃癌组。 本组有13例在1年内死亡。 4体 会 1.2临床表现仍;闻歇性黑便8例;恶心、呕吐2例;消瘦5例;腹块1例;腹 水2例。 1.3肿瘤分布及内镜分型 胃窦癌15例(65.2%),胃体癌4 例(1Z 4 ),贾门胃底癌2例(8.7%),胃角癌2例(8.7 )。 胃镜下分型:进展期胃癌22例(Borrman分型),其中I型2例 (1)青年人胃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或缺乏早期症状,临床上 易误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炎、溃疡等良性病变。故应引起 (9%),II型5例(22.7%),Ⅲ型l1例(50%),IV型4例(18. 3 );早麓胃癌1例(山田分型II b型)。其中胃窦癌合并幽门 梗阻Z 。 足够重视,如经内科综合治疗效果不佳者,应警惕胃癌的可能 性,应尽早做胃镜检查与病理学追踪检查,以提高早期胃癌诊 断率。(2)胃癌可呈现与良性溃疡相似的改变,内镜医生应足 l 4病理组织学分型高分化腺癌3例(13 ),中分化腺癌 够重视,不能由于患者年轻,满足于溃疡的诊断,应常规行活检 及刷检,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才是改善胃癌预后的关键。(3) 当有年轻女性,特别是孕妇因消化道症状来就诊时不要被早孕 2例(8.7%),低分化腺癌12例(52.2 ),未分化癌3例 (13%),黏液腺癌2例(8.7%),印戒细胞癌1例(4.4%)。 2 结 果 反应的症状所麻痹,也应及时常规行胃镜检查。 总之,随着环境的恶化,胃癌有年轻化倾向,应加强对青年 本组23例胃癌行胃癌根治术11例;其余均失去手术机 会,或姑息性手术治疗或内科保守治疗。手术根治率47.8%。 本组随访17例,生存期1年12例;生存期2年3例;生存期3 年以上2例。其中1例生存至今已超过5年。 3讨 论 人胃癌的认识和警惕性,适当放宽胃镜检查的指征,提倡和重 视胃镜检查的普及,发现有癌前病变者,应加强随访,每年胃镜 检查至少2次。对被诊断胃溃疡的青年人给予抗溃疡治疗后, 强调胃镜复查,以免漏诊。 参考文献: 胃癌是我国主要恶性肿瘤,占消化系肿瘤死亡病例的l/ 2 以5O~60岁多发,但通过近年临床观察,发现青年人胃癌有 增多趋势,文献报道青年人胃癌占胃癌总数的2.2%~6. 0 踟,本组占6.3%,比文献略高,可能与海岛居民喜食腌制 食物有关。本组男女发病比例为1:1.56,与文献报道相 似_2 ,原因可能与女性激素分泌有关。有研究证实,雌激素可 [13 李连第,鲁凤珠,张思维,等.1990 ̄1992年中国恶性肿瘤 死亡流行分布情况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1996,8;403— 405. {E2] 伍小青.118例青年人胃癌分析[J].中华消化杂志,2003, 7:438-439 通过阻断细胞于核分裂中期,形成较多的非整倍体细胞,导致 缎胞癌变∞] 据文献报道青年人胃癌胃窦部多见 J,本组共 15例,占65。2%。本组胃镜下分型有95.6 属进展期胃癌, [3] 刘豫瑞,陈玉丽,吴婷,等.52例青年人胃癌分析[J].中华 消化内镜杂志,1998,15(1):28—29. 其中I型仅占9%,Ⅱ、Ⅲ、IV型合计占9i%,而后三型病灶极 易穿透肌屡侵犯浆膜层,也是青年人胃癌预后差的重要原因之 一 [4] 蔡积武,李荣洲,叶宇力.老年人胃癌与青年人胃癌的临 床表现对比分析[ ̄J-I.实用肿瘤杂志,1996,11(3):125- 126. 青年人胃癌病理特点是生物学行为恶性程度高,分化差, ・经验交流。 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在ICU病房中的应用 晏 玫 (重庆市江北区第一人民医院400020) 摘 耍:答的 探讨ICU病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的管理办法。方法 常规监测与目标性监测相结合,总结ICU病房医院 感染商标性监测的实践经验。结果 有效控制ICU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护理管理的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结论 在综合 性监测基础上,对ICU病房高危人群和高危因素等实行有目的、有重点、有计划地开展相关目标性监测监控和跟踪干预,逐步形 成和健全目标性监测管理新模式。 关键谰: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ICU病房 中露分类号:R184.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08)03—036—02 医院ICU病房是集中收治各种危重患者的地方,其接收 的患者大都病情重,自身抵抗力差,加之各种侵入性监测的实 施及介入治疗等,如人工气道建立、抗生素的广泛应用、住院时 间长等诸多因素,使ICU病房患者感染的概率明显高于一般 相结合的方法,就本ICU病房医院感染的监测和预防控制措 施及护理管理,谈点体会。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院ICU病房自2006年12月至2007年12 病房 成为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啪。现结合 本院ICU病房对医院感染采取全面综合性监测和目标性监测 月51例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进行目标监测。其中男性3l例,女 性2O例,年龄60~92岁,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伴二型呼吸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中国医药指南2008年3月第6卷第3期(下半月) 衰竭38例,脑血管意外伴二型呼吸衰竭7例,肺癌伴一型呼吸 衰竭3例,ARDS3例。 1.2方法及措施 37 探视时间,并要求探视人员戴好帽子、口罩、更衣、换鞋,每次限 定2人同时进人,探视时间一般为午休后2h左右。 2结 果 1.2.1方法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性监测计划,针对本院 通过目标性监测,规定了ICU病房医院感染的科主任负 责制,采取以专职或兼职人员定期同科主任、护士长及临床医 生共同评价本月对感染预防、控制措施的作用和效果,增强了 ICU病房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意识,有效控制了医院感染,使 ICU病房行有创机械通气患者致下呼吸道感染等问题,选择性 地进行目标性监测。 1.2.2措施 开展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为提高ICU病房医务 人员院内感染意识,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必须积极参加院科两级 开展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法律法规培训和《呼吸机相关性 肺炎》的专题讲座学习,增强ICU病房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控 ICU病房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有创机械通气的下呼吸道感染率 发生率较低,为5o%左右,有效提高了ICU病房综合医疗质 量,提高了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 3讨 论 制的责任感和主动参与意识。 1.2.3监测 综合性监测是预防和控制下呼吸道感染的基 3.1强化ICU病房医院感染控制制度成立科室医院感染控制 础。感染科每月对ICU病房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氧 气湿化瓶、消毒液、负压吸引管等进行监测,见表l。 表l 项目 空气 物体表面 医务人员手 消毒液 氧气湿化瓶 负压吸引管小组,科主任挂帅,护士长和医院感染控制小组成员具体负责,采 取常规监测和目标性监测相结合的形式,保证医院感染监测管理 ICU病房监测数据 合格数. 48 23 34 48 46 38 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和正常运行,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 合格率 100 95 94 100% 95% 9S% 标本数 48 24 36 48 48 40 3.2加强科室相关人员的全面培训 医院感染教育和再教育方 面的人员不仅包括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而应包括全体医务人员、进 修生、实习生以及清洁工,同时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宣教。 3.3应用PDCA循环对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的管理 ] 3.3.1 计划 通过常规监测,找出ICU病房医院感染高危人 群和高危因素,确定监测项目,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性监测计 划,并协调相关科室予以配合。 3.3.2实施制定适合ICU病房实际情况的监测项目,监控 操作程序,检查评定的质量标准,并认真实施。 通过以上监测,了解ICU病房消毒灭菌效果、感染的危险 因素,不断发现医院感染隐患,有针对性地对ICU病房医务人 员手进行监测,以准确实施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和控制医院感 染的发生。 1.2.4 ICU病房环境消毒每天常规消毒空气,采用有人情 3.3.3检查对照实施标准,采取定期和随机的方式对实施 情况进行抽查和监测,控制ICU病房医院感染环节和途径,降 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3.3.4处理监测中发生的问题以及管理缺陷和薄弱环节要 加以系统分析认识,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和防范措施,作为下 一况下的低臭氧,高强度紫外线灯风简式循环风设计的立柜式空 气消毒器定时使用,每天为lh,并保证每天通风2~3次,每次 次PDCA循环的首要目标,明确下一步ICU病房监测工作, 使ICU病房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质量持续不断地改进,有效 地提高了ICU病房综合医疗质量。 参考文献: 2O~3Omin[ ;物体表面的常规消毒,一旦有血液或体液污染时 立即消毒,污染的废弃物按医疗卫生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1.2.5落实制度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 程,严格医务人员着装和洗手制度的执行,落实防致病菌经手 的交叉感染。 [1]赵伟英,丁亚娣,邓克勤.!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 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 (7):59. 1.2.6加强对氧气湿化瓶和负压吸引管消毒及效果监测 氧 气湿化瓶和负压吸引管等,应去污后浸泡于含氯制剂中,浓度 为250 ̄500mg/L,浸泡30min,然后用自来水冲净备用 。 1.2.7 隔离措施对特殊感染患者,严格作好消毒隔离,使用 [2]翟文生,刘红书,许宏珂,等.实用ICU临床应用技术 [M].2004,(9):48. [3]赵伟英,丁亚娣,邓克勤.ICU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危险 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 (7):60. 专用诊疗器械,切断传播途径,按致病菌种类分室进行隔离治 疗03。 1.2.8严格陪护制度原则上采取无陪护制度,规定每天的 [4]杨英华.护理管理学[M].2003,(1):131—132.  TG,Chui PT.Propo{ol and mldazolam act synergis— [6] Short(上接第8页)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20—24. tically in combination[-J].Br J Anaesth,1990,64:45. lsson A,Hartvig P,et a1.Pharmacokinet— [7] Persson MP,Ni[5]Nuotto EJ,Kortilla KT,Lichtor JL,et a1.Sedation and recovery of psychomotor function after intravenous ad・— ics of midazolam in total I.V.anaesthesia[J].Br J An— aesth,1987,59:548. ministration of various doses of midazolam and diazepam [J].Anesth Analg,1992,72:26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