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卷第6期 中医儿科杂志 Vol_3 No.6 2007年11月 J.PEDIATRICS OF TCM Nov.2007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20例 李小宏 ,李盛华 ,代长泉 (1.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兰州730000;2.甘肃省中医医院,甘肃兰州730050)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可行性与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例小儿肱骨 髁上骨折的病例,采用臂丛麻醉或全麻,在C形臂x光机透视下,采用手法复住,然后选择1.5—2 mm 短克氏针2枚经皮按一定角度穿入骨折近远端,必要时在内侧或外侧穿入第3枚针固定。术后即作握 拳锻炼。结果20例中优l4例,良4例,可1例,差1例。结论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采用闭合复位经 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优点较多,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小儿;肱骨髁上骨折;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 中图分类号:R68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4297(2007)06—0040—02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骨折之一,发生整复时要达到解剖复位;尺偏移位者,则使前臂旋 率占肘部骨折的5O%一6o%,多发生于4一lO岁前,整复时要矫枉过正,维持在轻度桡偏位。屈曲 儿童,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骨折。甘肃省中医医型骨折者,术者双手四指握住骨折近端,拇指推骨 院骨科于2004年5月至2006年12月共收住20折远端向前或后,矫正前后移位,C形臂透视下观 例肱骨髁上骨折患儿,均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察复位后位置,正位了解有无尺偏,侧位观察肱骨 固定治疗,取得满意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远端前倾角,如前倾角恢复、无旋转畸形,整复位置 1临床资料 满意后,使上臂与地面平行,肘关节屈曲130。前臂 本组2O例,男12例,女8例;年龄9月至12旋前位穿人克氏针。术者用电钻将1枚直径1.5一 岁,平均年龄6.4岁;伸直型19例(其中尺偏型14 2.0 mm克氏针平行尺骨鹰嘴外侧经肱骨小头穿 例,桡偏型5例),屈曲型1例。均有明显的外伤史人,与内侧干骺皮质约成45。角,在第1枚针的近 且为闭合骨折,1例有尺神经损伤。 端穿人第2枚针并与第1枚针分岔,朝向内侧骨干 2治疗方法 皮质。所有克氏针一定要穿过内侧皮质。若复位 患者仰卧位,采用臂丛麻醉或全麻,消毒铺巾不稳定,可考虑在外侧或内侧穿人第3枚针固定。 后,在C形臂透视下采用手法整复。整复时,2名在钻人内侧克氏针时,以拇指触及尺神经并将其推 助手分别握住患肢的上臂和前臂,在前臂旋后位、向后方。稍伸直肘关节,在拇指前方穿人克氏针。 屈肘30—5O。下行缓慢持续的牵引。在牵引下,术检查屈伸肘关节范围及可靠程度,将针留在皮外 者用拇指轻柔地向后推挤骨折近端使其从嵌插的1 em处剪断,其针尾折弯90。,屈肘9o。前臂旋前位 软组织和肌肉内退出,此时可感觉到骨折近端脱出石膏托固定,三角巾悬吊患肢于胸前,术后即作握 软组织阻挡的感觉。然后双手四指握住骨折近端, 拳锻炼。3周后去除石膏托活动,4周摄x线片, 拇指向侧方推挤骨折远端,矫正尺偏或桡偏移位,见有大量骨痂生长,骨折线模糊后,拔除克氏针作 复位前如骨折远端为桡偏移位者,则使前臂旋后, 肘关节屈伸功能锻炼。 .‘, .‘, .‘, .‘, .‘,.‘, 病情程度与疗效成正比,病情越轻,治愈率越高,疗 受,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程越短。本病的治疗,西医多采用“胸锁乳突肌离断 参考文献: 术”手术治疗,术后需牵引或局部固定,但易复发,对 [1]尹璐.辨证施推治疗/J,JL肌性斜颈239例[J].医学创 患儿创伤较大。而采用手法推拿治疗小儿肌性斜颈 新研究,2007,4(2):93—94. 则无创伤,无副作用,无痛苦,只要早期治疗,均可治 [2]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M].第2 愈,而且从根本上解除了病因,易于被患儿家长接 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404—405. 收稿日期:2007—04—26 作者简介:李小宏(1980一),男,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医骨伤外用药及外固定器械的研究。 ・-——40.-——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3卷第6期 2007年11月 3结果 中医儿科杂志 J.PEDIATRICS OF TCM Vo1.3 No.6 NOV.2o07 内旋、过伸畸形的发生;(5)减少了神经、血管的损 伤。因此,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bJL肱 3.1 疗效标准 肘关节功能按Flynn【1 评定标准制定,丢失携 骨髁上骨折已成为一种主要的治疗方法。但在具 带角和丢失伸屈功能在0~5。为优,6~10。为良, 体治疗时需注意以下几点。(1)本法的最佳治疗 11~15。为一般,>15。为差。 3.2治疗结果 时机应在伤后24 h内肿胀尚未形成恶性循环之前 施行 (2)良好的复位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复位 2O例患儿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月至2年, 应先纠正尺偏或桡偏移位,再矫正旋转畸形,最后 平均9月。结果优14例(占7O%),良4例(占 整复前后方。桡偏型骨折复位固定后一般不易出 2O%),可1例(占5%),差1例(占5%),其优 现肘内翻;尺偏型骨折特别是合并有内侧嵌插或粉 良率为9O%,1例尺神经损伤的患儿2月后自然 碎骨块的肱骨髁上骨折,对复位固定的要求较高, 恢复。l例患儿因术后剧烈活动导致固定克氏针 要求尽可能地达到轻度的矫枉过正,最好能使尺侧 松动,骨折畸形愈合。 4 讨论 分离、桡侧嵌插,以更加有效地避免肘内翻的发 生【3 J。(3)克氏针固定的关键是其交叉点要在骨 d,JL肱骨髁上骨折发生在肱骨髁与肱骨干之 折线上至少0.5 cm处,特别要穿过对侧骨皮质,这 间的扁平扩张部,该部分力学结构相对薄弱,解剖 样才能固定牢靠,另外穿针时要注意不要损伤骨 形状特殊,易发生骨折,一旦骨折端移位成角,闭合 骺。(4)克氏针内固定不是坚强的内固定,术后必 复位和保持良好的解剖位置都比较困难。临床上 须辅以有效的外固定,以固定肘关节及前臂的位 常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骨折。伸直型为跌倒时肘 置,否则关节的活动会引起克氏针在骨质内的松动 关节在半屈曲状态,手掌着地,暴力沿前臂传导至 而影响固定效果,导致骨折再移位p J。(5)术后即 肱骨髁上而致骨折,因此其移位特点多为远折端向 鼓励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抬高患肢,注意观察 后移位,其可分为尺偏和桡偏两型,尺偏型最为多 伤肢远端末梢的血液循环及感觉、运动功能。(6) 见,且易发生肘内翻畸形;而屈曲型则相对少见,一 肘内翻畸形是/bJL肱骨髁上骨折常见的并发症。 般常为高处跌下,屈肘位尺骨鹰嘴碰地致伤,暴力 其发生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骨折远端内倾、 经肱尺关节向上传递而致髁上骨折,易发生尺神经 尺侧移位、旋转移位、内侧皮质塌陷内倾内旋、骨骺 损伤。 种方法:手法复位,夹板或石膏外固定;手法复位, 生长紊乱 J。我们应该充分重视这些因素,才能 对于/bJL肱骨髁上骨折治疗,一般采用下面几 减少肘内翻的发病率。 总之,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bJL肱 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牵引治疗;手术切开复位内固 骨髁上骨折创伤小、费用低、临床疗效确切、减少了 定等。应根据骨折类型、受伤时间长短、移位程度、 并发症,值得我们临床推广和应用。 软组织肿胀轻重、有无血管神经损伤而选择不同的 参考文献:rone A M,Graham H K,Krajbbich J I.Management of 治疗方法。在临床上手法复位外固定虽为其首选 [1]Pi方法,但手法复位常出现血管、神经压迫症状,复位 不稳定,容易移位且肘内翻畸形发生率高等;而牵 引治疗复位好、创伤小,但卧床时间较长,严重影响 儿童生活学习;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创伤较大,对 displaced extention—type supracoddylar fracture of humerus in children[J].Joint Surg Am,1988,70:641—651. [2]范洲.闭合性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治疗小儿完全移位 肱骨髁上骨折(附15例报告)[J].黑龙江医学,2005, 29(5):327—328. 前臂的血液循环影响较大,又不利于骨折的愈合。 [3]张华,陈敢峰,吴俊哲,等.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治 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的主要优点有【2 J:(1) 疗小儿肱骨髁上有移位骨折[J].中医正骨,200 ̄7,18 本方法属于微创,不对组织剥离,不破坏前臂周围 (6):66. , 血液循环,有利于骨折愈合;(2)可以避免术后发 [4]萧劲夫,张强,王涛.肱骨髁上骨折并发肘内翻的发生 生Volkmanns缺血挛缩;(3)本法治疗骨折稳定性 好,固定可靠,能够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功 能障碍,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4)减少了肘内翻、 机制及治疗概况[J].中国中医骨伤杂志,2001,9(2): 54—59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