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卷第2期 2015年4月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1.14,No.2 Apr,2015 文章编号:1671-7031(2015)02-0113-05 论英汉名词化结构的句法特征及语用功能 ——兼论英汉名词化结构的异同 翁义明 ,王金平 (1.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武汉430074;2.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外语学院,武汉430205) 摘要:英汉语言中的名词化结构都包括名词化程度较高的 转类型和名词化程度较低的转级型两类,但名词化结构的 转化方式及其名词化程度有语言类型学上的巨大差异。 象的研究表现为以R.B.Lees为代表的“转换 说”和Noam Chomsky为代表的“词汇说”的对立 和争论。Lees认为所有名化都是通过转换规则作 对国内外名词化的研究进行回顾,从英汉转类型名词化结 构和英汉转级型名词化结构的比较两方面分析英汉名词 用于动词或句子转换而来的,每一个名化都以某 种规律性的方式对应一个深层的句子_3 J。Noam 化结构的构成方式。指出在语用功能上,英汉语名词化结 构作为一种特殊的预设触发语,通过信息打包的方式保证 Chomsky把动名词和派生名化现象的阐释作出了 “句法”和“词汇”的区分,否认派生型名化是转换 了表达的经济性和有效性,在语言交际中具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英语;汉语;英汉名词化结构;句法特征;语用功能 中图分类号:H314.1 文献标志码:A 规则作用于句子的结果,认为派生型名化与普通 名词本质上是一样的,可以和普通名词一起直接 列入词库,无须通过转换规则作用于相应的名词 和形容词 。还有学者从类型学的角度来研究名 化结构,Comerie观察多种语言发现,行为名化结 一、国内外名词化研究回顾 Jespersen最先将名词化现象称为由一个结构 构没有句子和短语类型的截然划分,并提出了不 形成的实体词——“组连式实体词”(nexus—sub— 同程度的名词性特征(nouness)的观点 J。基于 stantive)…。这种组连式实体词又分为动性(ver— ba1)和表性(predicative)两种,前者指行为动词派 大量翔实语料,Koptjevskaja—Tamm对行为型名化 与普通名词短语的内部句法结构进行了跨语言对 生的组连式实体词,如development、arrival、explo. 比分析 ,试图建构行为型名化的句法类型,寻找 sion等,后者指形容词、名词派生的组连式实体 行为型名化中名化词与其论元之间的关系,探讨 词,如brightness、patience、kingdom等。他认为把 行为型名化与普通名词短语在句法上的相似之 本应当由二品的动词、形容词所表达的内容以一 处。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杰出代表Halliday提出语 品的组连式实体词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达到表 法隐喻(grammatical metaphor)的概念,认为名化 达严谨简洁、语义模糊的效果。在以Bloomfield 就是用名词(隐喻式)来体现本来要用动词或形 为代表的结构主义者直接成分分析法的框架下, (substantive expression)这种形式类,它们由修饰 容词所体现的“过程”或“特征”(一致式),它是概 家Langacker论述了英语名化现象的认知基础等 名词化结构和普通名词一样,属于实体表达式 念语法隐喻最重要的体现形式 J。认知语法理论 语加中心词派生构成 ,例如investment可以分 问题,他在文中对结构主义者和转换生成语法学 解为invest+ment。转换生成语法学派对名化现 派对于名化结构生成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批评,并 收稿日期:2015-01—21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一般项目(CSY12030) 作者简介:翁义明(1973一),男,博士研究生,副教授;E-mail:weng_yiming@163.coin ll4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一)英汉转类型名词化结构比较 第14卷 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对于名化的词汇.句法划 分都是任意的和不自然的,因为它们之间的界限 转类型名词化的构成有词缀派生法(afifx. 是连续的和模糊的 J。在Langacker关于名词短 derivation)和零位派生法(zero.derivation)两种方 语的讨论上,Heyvaert提出名化的功能分析法,她 式。 认为名化现象是把非名词性短语重新分类到名词 短语的范畴 J。 1.英语转类型名词化结构 英语是一种外在形态丰富的语言,名词化构 汉语界对名词化的研究最早见于张志公主持 成方式以词缀派生为主,动词和形容词大多通过 制定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文中把句子主 后缀的形式化手段才能转化为名词性成分。英语 宾位置上的动词和形容词视为“名物化”,如“他 喜欢清静”,“他的来使大家很高兴”,“狐狸的狡 猾是很出名的”等句子主语及宾语位置的动词、形 容词失去了动词、形容词的特点(或部分特点)而 取得名词的特点,是动词和形容词的特殊用法,称 之为动词和形容词的名物化用法。朱德熙_1。。 ] 不同意“名物化”的提法,认为动词、形容词作主 宾语的时候跟作别的成分的时候性质没有本质差 别,仍然是动词、形容词,汉语中的动词、形容词本 身就具有充当主语和宾语的功能。20世纪80年 代以来关于“NP的VP”构式的讨论实际上就是名 物化讨论的延续,构式中VP的词性问题的讨论 逐渐形成以下几种观点。基于西方词法和句法理 论认为,“NP+的VP’’是名词化了的偏正结构,持 这种看法的学者有施关淦_1 、胡裕树、范晓¨ ] 等,认为该结构中的动词或形容词在名词化的过 程中失去动词和形容词的特征而获得名词功能。 从汉语语法特点出发的“词性不变”论认为动词 和形容词出现在主宾语位置是汉语的特点使然, 其词性并未改变,持类似观点的学者还有项梦 冰【l引、吴长安Ll刮等。另有学者认为“这本书的出 版”等属于以“的”字为中心语的名词化短语,持 这种助词核心观点的学者主要有陆俭明¨ 、周国 光 等。 二、英汉名词化结构的构成方式 作为语法隐喻的主要实现形式,名词化可以 被分为“转类型”(class—shift)和“转级型”(rank— shift)两类 。转类型是指谓词名化过程发生在 同一语言层面内部,名化的结果是表达式的语法 类别发生了变化。转级型谓词名词化过程发生在 不同语言层而之间,从而引起表达式级别的变化, 变化的方式是降级(downgrade),即小句降级为短 语。 中的这种动词的名词化结构大多被称作行为抽象 名词,其常见的后缀,如.tion,.sion,.ment,.ence,. ance,-ure,一ing,一al等。例如: (1)a.It is repoaed that recently China has re— duced tariffs substantially. b.China’S recent substantial reduction of tariffs is repoaed.(动词reduce名词化为reduction) 英语形容词的名词化结构也被称为品质抽象 名词形容词名词化常见的后缀,如-ity,.ness,-ty,一 th,一acy等。例如: (2)a.He is rich in sympathy and he became a symbol to an age. b.His richness of sympathy made him a symbol to an age.(形容词rich名词化为richness) 英语动词和形容词经过名词化处理后可以位 于句子主语和宾语位置,通过这种转变,含有两个 主谓结构的复合句变成只含有一个主谓结构的简 单句。 英语的零位派生的名词化只限于动词的名词 化形式,而且不多见,一般为单音节或双音节词的 动词,有些是通过音节重音的改变来实现动词名 化的,如re’cord(v)和’record(n)。 2.汉语转类型名词化结构 相比英语而言,汉语是一种非形态语言,语言 中缺乏表示自指意义的名词后缀,转类型名词化 词缀数量非常少,频率也很低,主要表现为几个有 限的名词词汇和词组的构成方式上,如“开车 的”、“清晰度”、“享乐主义”、“犯罪活动”、“浪费 现象”等。 与英语刚好相反的是,汉语转类型名词化方 式主要是零位派生法,这很可能就是因为汉语的 动词和形容词本身就能充任主宾语原因,不像英 语那样必须在形式上名词化之后才能在主宾语位 置上出现。例如: 第2期 翁义明,等:论英汉名词化结构的句法特征及语用功能 115 (3)a.孩子们正在睡觉。 b.睡觉有利于减轻疲劳。 C.我吃完中饭后一般选择睡觉。 特征。其名词性特征表现在它们可以接受定语修 饰,动词性特征表现在非谓语动词带有自己的主 宾语,如例(7),有时可以接受副词修饰,如例 (谓语动词“睡觉”与主语及宾语位置的“睡 (8),偶尔还有体态特征等,如例(9)。 觉”同形式) (4)a.她很漂亮。 b.解放军打出一个漂亮的歼灭战。 C.女孩子们都喜欢漂亮。 d.漂亮是她的优势。 (谓语形容词及定语形容词“漂亮”与主语及 宾语位置的“漂亮”同形式) (二)英汉转级型名词化结构比较 转级型名词化的构成分为短语型(phrase)和 小句型(clause)两种方式。 1.英语转级型名词化结构 英语短语型名词化结构的过程往往需要把小 句程式(clausal patterns)变成名词化程式(nominal patterns),这个过程就是通过信息打包把句子转 化成名词词组的过程,也是小句降级为短语的句 法降级过程,例如: (5)a.He performed well on the platform,which impressed the audience favorably. b.His good performance on the platform left a favorable impression Oil the audience. a句中的小句he performed well和impressed the audience favorably分别转变成b中的名词化程 式his good performance和a favorbale impression on hte audience,而整个句子的意义却没发生变化。 短语型名词化结构不但包括动词小旬名词 化,也包括形容词小句名词化,如: (6)a.That he was completely confident at the platform enabled him to find the job easily. b.His complete confidence at the platform ena— bled him to find the job easily. 英语小句型名词化结构只限于动词名词化形 式,它包括传统语法中的两种非谓语动词形式:动 名词短语和不定式短语。在形式上表现为主语位 置、宾语位置或表语位置上的谓语动词变形为动 名词或不定式两种非谓语动词形式。相比短语型 名词化结构来说,这种小句型名词化结构的名词 化程度较低,名化过程中只是一定程度上获得部 分名词性特征,它们同时还保留其原有的动词性 (7)He suggested our trying it once again. (8)It began raining heavily when we got there. (9)I don’t mind having been found going out with him. 2.汉语转级型名词化结构 汉语转级型名词化结构中的短语型主要是指 “NP的VP”构式,它是现代汉语中名词化最重要 的体现形式,其中的谓词VP不但包括动词,也包 含形容词。“NP的VP”构式具有名词的大部分特 征:可以被形容词或数量词修饰,如例(10),可以 自由作主宾语,如例(11)。同时它们也保留了一 些谓词的语法特征:如动词偶尔带有自己的主宾 语,如例(12),可以被副词修饰,如例(13)。 (10)他偶尔的一次不理睬不代表他不再爱 你。 (1 1)他的英俊潇洒让很多女孩子着迷。 (12)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医学,并不比中国 早。 (13)他的暂时不去是有道理的。 与英语一样,汉语小句型名词化也只限于动 词名词化形式,其结构和功能也与英语大体相同。 它们在名化过程中获得部分名词性特征,在语句 中可以出现在主语及宾语位置,如例(14);由于其 名词化程度较低,动词性特征更加明显,动词可以 有自己的主宾语,如例(15),可以被副词修饰,如 例(16)。但和英语小句型名词化结构不同的是, 英语中的动词在形态上有着非谓形式和谓语形式 之分,而汉语的小句名词化结构中的动词和形容 词与其作谓语时候的形态没有任何形态上的区 别。 (14)调查案子很危险。 (15)第五届亚欧首脑会议加深了亚洲和欧洲 相互理解。 (16)你们刻苦学习让我很开心。 通过英汉语名词化结构的转化方式及其名词 化程度的对比,也佐证了认知语言学“词.短语一小 句在功能上等同和连续体”的重要观点。 116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14卷 三、名词化结构的语用功能 1.关于预设的概念 had come here”的预设触发语为动词“regretted”。 汉语句子“他为考上大学的孩子而高兴”的预设 触发语为关系小句。Levinson介绍了包含限定性 任何有意义的自然语句都能推导出一个背景 描述、实情动词、时间状语从句、断裂句等在内的 l ,Yule则根据潜在预设把预设分 假设,这种特殊的推理关系被称为预设。2O世纪 13种预设语 ]70年代语言学家把预设看作一个语义概念,是指 为存在、事实、非事实、词汇及结构等五种类 ∞。 两个语义命题之间的一种语义关系。这种基于真 型 ]值条件语义学研究的句子之间的关系的预设被为 抛开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的区别,笔者认为 语义预设(semantic presupposition),它是语义中稳 定而其不受语境约束的语义部分。Levinson给预 设下的定义为:如果一个句子A的肯定形式和否 定形式都能推出另一个句子B,那么A就预设 B[2o]盯。例如,句A“He perofrmed well on the plat— form yesterday”和句B“He gave a performance on the platform yesterday”之间就表现为这样的一种 真值语义关系:A的肯定形式“He performed well on the platform yesterday”或否定形式“He did not perform well on the platform yesterday”都能推导出 B“He gave a performance on the platform yesterday” 为真。语义预设分为潜在预设(potential presup— position)和实际预设(actual presupposition)两类, 如果潜在预设与特定的语境相容就显现成为实际 预设,否则它就被取消而不复存在。例如: (17)他们用不着卖掉房子,因为他们不缺钱。 (18)他们用不着卖掉房子,因为他们根本没 有房子。 两句中的前一分句都潜在预设为“他们有房 子”,然而例(17)前后分句相一致,因此潜在预设 就成为实际预设;例(18)前后分句相矛盾,潜在预 设就被取消。 Stalnaker[ 、Lambrecht[2 等语言学家逐渐发 现预设现象不仅仅是句子之间的语义关系,更多 情况下它与说话者双方以及语境密切相关,这种 关于说话者及语境的预设可称为语用预设(prag— marie presupposition)。何自然认为:语用预设是 指那些对于语境敏感的与说话人(有时包括说话 对象)的信念、态度、意图有关的前提关系 引。 能产生预设的语言项目被称为预设触发语 (presupposition triggers) 。。 ,Yule称之为潜在预 设指示语(indicator of potentila presupposition),他 认为只有在存在说话者的语境它们才能变为显示 的预设 J2 。例如英语句子“She regretted that she 值得注意的几点是:第一,预设是暗含在语句内部 的命题信息,是命题指代的事件或情景的状态;第 二,预设是不能被否定的,否则包含该预设语的语 句就失去其表达意义;第三,预设是交际双方设定 的共有知识,这是语义理解和交流不产生障碍的 前提。 2.名词化结构是一种预设触发语 基于其特殊结构及句法功能,可以发现名词 化结构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语用及语义预设触发 语。现以上节中所列举的英汉语句为例来说明语 言中名词化结构的预设功能。 首先,名词化结构符合“预设是暗含在语句内 部的命题”这一标准。如例(5)“b.His good per— formance on the platform left a favorable impression on the audience.”该句中名词化主语“His good performance on the platform”暗含意义为“he per- formed well on the platform”,该预设的语义内容是 整个语句语义真值成立的前提。又如例(12)“他 们的翻译和研究新医学,并不比中国早”。该句中 的名词化主语“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医学”是整 个语句的预设成分,预设内容为“他们翻译和研究 过新医学”。 之所以认为名词化结构是一个命题,是因为 名词化结构是通过信息打包把句子转化成名词词 组的句法降级过程,名词化短语中本身就暗含一 个命题。正如麦考莱所言“有时人们说一个命题 预设另一个命题,有时人们说一个语句预设一个 命题……语言学家偶尔也说一个词预设了一个命 题”∞ 。因此可以说,名词化预设现象既可以看 成是一个命题预设另一个命题,也可以看成是一 个词预设了一个命题,因为名词化结构涵盖了句 子和词语的双重功能。 其次,名词化结构符合“预设语是不能被否定 的”这一标准。如例(11)“他的英俊潇洒让很多 第2期 翁义明,等:论英汉名词化结构的句法特征及语用功能 1l7 女孩子着迷。”主句的肯定形式“他的英俊潇洒让 也让话语增强权威性、影响力和说服力,它还是突 很多女孩子着迷”和否定形式“他的英俊潇洒没 出信息焦点的有效手段,在语言交际中具有积极 有让很多女孩子着迷”都不能否定名词化主语 的作用。 “他的英俊潇洒”这一命题,这正是预设语的最重 参考文献: 要特征。又如例(6)“b.His complete confidence at the platform enabled him to find the job easily.” [1]JESPERSEN O.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M].London: George Allen and Unwin Ltd,1924:136. 名词化主语的预设信息“he was confident at the platform”真实性不受整个语句肯定或否定的影 响。 再次,语句中的名词化结构是交际双方设定 的共有知识,它是语义理解和交流畅通的前提条 件。如: (19)The arrival of the movie star aroused the attention of the local media. 尽管上下文语境或该句本身没有明示the movie star has arrived这一事实,但句子中的名词 化结构The arrival of the movie star这一预设已经 通过隐含的方式告诉读者“明星到来”是既成事 实。又如汉语句子“(10)他偶尔的一次不理睬不 代表他不再爱你。”句中名词化主语“他偶尔的一 次不理睬”这一预设语告诉交际对方存在“他有 时不理睬你”这样一个事实,只不过“有时候说话 的人不愿意突出他的主要信息,就故意把它塞在 一个不显眼的地方” 。 四、结语 英汉语言中的名词化结构都包括转类型和转 级型两类,其中转类型名词化程度较高,而转级型 名词化程度较低。英语转类型名词化以词缀派生 法为主,零位派生法为辅,而汉语转类型名词化以 零位派生法为主,词缀派生法为辅。在转级型名 词化结构中,英汉语言表现出更多的一致性,如: 英汉短语型名词化结构都包括动词小句名词化和 形容词小句名词化,英汉小句型名词化结构都只 限于动词名词化形式。不同之处在于:英语转级 型名词化过程中的谓词在形态发生变化,而汉语 转级型名词化过程中谓词没有任何形态上变化。 英汉语言中的名词化结构把未知信息转化成了已 知信息,实现了语用预设,是一种预设触发语,其 触发的预设是名词化结构表达的信息。名词化预 设语通过信息打包的方式避免了烦闷冗长,使表 达简洁明了,保证了表达的经济性和有效性,同时 [2]BLOOMFIELD L.Language[M].New York:Henry Holt &Co.1933:279. [3]LEES R B.The grammar ofEnglish nominalizations[M]. Mouton:The Hague.1960:68. [4]CHOMSKY N.Remarks on nominalization[C]//JACOBS R,ROSENBAUM P.Readingsin English transformational grammar.Waltham,Mass:Ginn Company,1970:187. [5]COMERIE B.The syntax of action nominals:Across.1in— ugistic study[J].Lingua,1976,40:177—201. [6]KOPTJEVSKAJA.TAMM M.Nominalization[M].Lon— don:Routledge,1993:101. [7]HA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 mar[M].London:Edward Arnold Lid,1985:89—91. [8]LANGACKER R W.Found ̄ions of cognitive grammar- descriptive application[M].Stanford: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91:22—50. [9]HEYVAERT L.A cognitive-functional approach to nomi— nalization in English[M].Bedin:Mouton de Gmyter, 2003:23. [10]朱德熙,卢甲文,马真.关于动词、形容词“名物化”的 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1(4): 53—66. [11]朱德熙.现代汉语语法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1:193—224. [12]朱德熙.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 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J].方言,1983(1): 16—31. [13]施关淦.“这本书的出版”中“出版”的词性——从 “向心结构”理论说起[J].中国语文通讯,1981(4):8 —12. [14]胡裕树,范晓.动词形容词的“名物化”和“名词化” [J].中国语文,1994(2):81—85. [15]项梦冰.论“这本书的出版”中“出版”的词性:对汉语 动词、形容词“名物化”问题再认识[J].天津师范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4):75—80. [16]吴长安.“这本书的出版”与向心结构理论难题[J]. 当代语言学,2006(3):193—204. [17]陆俭明.对“NP+的+VP”结构的重新认识[J].中国 语文,2003(5):387—391. (下转第124页) l24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l4卷 [6]魏欣欣.批评性话语的理论基础与分析方法[J].东南 学术,2010(1):165—167. [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9(5):120—122. [13]狄艳华,杨忠.经济危机报道中概念隐喻的认知分析 [7]FAIRCLOUGH N.Language and power[M].London: ongman,1989.L [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0(6):110—115. [I4]魏在江.隐喻的语篇功能——兼论语篇分析与认知 语言学的界面研究[J].外语教学,2006(5):10~15. [15]张玮,张德禄.隐喻性特征与语篇连贯研究[J].外语 学刊,2008(1):99—103. [8]FOWLER R.Language in the news:Discourse&ideology in the press[M].London:Routledge,1991. [9]VAN DIJK T A.Principle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J].Discourse&Society,1993,4(2):249—283. [10]BLACK J C.Corpus approaches to critical metaphor a・ nalysis[M].New Y0rk:Palgrave Macmillan,2004:32, 35—41. [16]廖美珍,周晓萍.我们赖以建构和组织语篇的隐 喻——隐喻变化与语篇组织程度[J].外国语文, 2010(4):51—56. [17]李艳芳.批评视角下的隐喻研究[J].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0(4):363—367. [11]陈乾峰.基于语料库的话语与意识形态分析——以 中美例行记者会为例[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2011(4):56—59. [12]钟曲莉.英汉经济语篇中概念隐喻运用的对比研究 [18]朱炜.试论隐喻的意识形态性[J].南京社会科学, 2010(7):136—142. (上接第ll7页) [18]周国光.“NP+的+VP”结构和相关难题的破解 [M]//徐杰姚,双云.动词与宾语问题研究.武汉:华 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form:A theory of topic,focus,and the mental represen- tations of discourse referent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96. [19]HALLIDAY M A K,MATrHIESSEN C M I M.Constru— [23]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 育出版社,1997:68. [24]YULE G.Pragmatics[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 社。2000. ing experience through meaning[M].London:Continu- um,1999. [20]LEVINSON S C.Pragmatic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3. [25]麦考莱.语言逻辑分析[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 1998:409. [21]STALNAKER R C.Prgmataic presupposition[M]//何 兆熊.语用学文献选读.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 2003:737—759. [26]赵元任.中国话的文法[M].丁邦新,译.石家庄:河 北教育出版社.1968:87. [22 1 LAMBRECHT K.Information structure and sent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