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 1年第13期 sci……dTe menf Res。 h doi:10.3969/j.issn.1000—7695.201 1.13.010 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与实证研究 ——基于模糊理论的视角 周 霞,何健文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510640) 摘要:针对民营科技企业的特点与技术创新的内涵,以创新环境、资源投入、创新研发、创新产出、市场营销 以及创新管理六个维度为基础,构建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并通过模糊综合层次分析法建立相 关评价模型,为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和提升提供了新的决策方法。最后,通过实证分析检验了该 模型的可行性。 关键词: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 中图分类号:F204:F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95(2011)13—0039—06 Evaluation Model on Non—state—owned Science&Technology Enterprise’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apability and its Empirical Study —B d on Fuzzy Theory ZHOU Xia,HE Jianwen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640,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s of non—state—owned science&technology enterpris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and based Oil the six factors:innovation environment、resource input、innovation research&development、innovation out. come、marketing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the paper constructs an index system on non—state—owned science&tech- nology enterprise’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apability.Then by using a fuzzy integrate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method, it designs an evaluation mode1.which is a good way to help improve non—state—owned science&technology enterprise’S technology innovation capability.Finally,the paper applies the model to an empirical analysis in order to show its feasibili— ty・ Key words:non—state—owned science&technology enterprise;technology innovation capability;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fuzzy evaluation Barton…认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以掌握专业 知识的人的素质、管理与技术系统的能力以及企业 1 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价值观为核心。可见,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内部组 1.1 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内涵 织架构与文化的重要表征,直接关系到核心竞争力, 目前,国内外对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主要是 这对于民营科技企业来说尤为明显。当前,我国民 基于其特性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影响创新的因素 营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的相比仍存 研究、革新性和目的性以及创新与组织行为的相互 在差距,相关理论研究仍有不足。鉴于此,本文尝 作用等。Solow_2 首次提出了技术创新的必要条件, 试运用模糊理论,借鉴已有成果,对民营科技企业 即新思想来源和后阶段发展,为技术创新界定的研 技术创新问题进行探讨,旨在发掘民营科技企业技 究指明了方向。 术创新能力的内涵,设计其评价体系,并运用模糊 Utterback_3 认为,与发明或技术样品不同,创 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模型,最后将模型用于实例 新就是技术的首次使用或实际采用。C.Freeman_4 从 分析。 工业应用的角度,明确指出技术创新就是指新产品、 收稿日期:2010—10—10。修回13期:2011—01一O1 基金项目:广东省软科学研究项目“广东民营科技产业发展战略研究”(2009B080701027);广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 大项目“新型工业化进行中广东省民营科技产业发展战略研究”(x2gsN9100140);广东省软科学研究项目“促进广东专业镇新 兴产业发展研究”(2010B08023001) 40 周 霞等: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与实证研究——基于模糊理论的视角 新过程、新服务和新系统的首次商业性转化。Erick. sonl5 则研究了国家创新系统对技术创新管理行为的 影响,指出不同目的、市场等技术创新环境所带来 的各国技术创新效果的差异性。在国内,曹崇廷 等 认为,技术创新能力具有系统性,是以服务创 新、生产创新以及管理创新为主体,协调发挥以实 现经济利润的能力。贾蔚文 以运行机制为基础, 指出技术创新能力是决策能力、技术获取能力、工 程化能力、生产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的总和。可见, 不同学者的表述各异,但相互联系。因此,综合考 虑民营科技企业的特点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借鉴相关论述,本文认为: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 能力是指民营科技企业作为行为主体能够实践并完 成技术创新行为的内在条件和因素所构成的综合性 动态能力系统。 1.2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是一种特殊的能力, 其特殊性决定了不同人对其构成体系的分析存在差 异。郑春东等 基于技术创新的实现过程,提出 “需求分析一构思规划一研究开发一生产制造一价值 实现”五阶段过程模型,指出它们之间是一种“串 联”关系,而不是传统认为的并列关系。张颖等 基于环境与能力的关系,认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 力评价应考虑创新环境、企业家素质、创新战略、 研发强度、推广强度五个主因素。此外,经济合作 与发展组织出版的奥斯陆手册从产业链的角度,确 立了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包括知识流动、研发 投入、制造能力、创新产出、创新环境以及经济绩 效这六个指标。 通过对一系列评估方法的分析,不难发现技术 创新能力评价标准大致分为4类:(1)投入能力: 主要考察企业投入技术创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是 技术创新的基石;(2)研发能力:侧重反映技术创 新带来的成果,是技术创新的关键; (3)管理能 力:不仅指企业完成某个创新项目所需的组织策划 能力,而且指从战略上实现技术创新的能力,是技 术创新的核心;(4)产出能力:当企业面对激烈竞 争时,首先受到考验的不是创新研发能力,而是创 新产出能力。它突出显示了技术创新的最终效果, 是对过去创新要素组合的检验。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加快,民营科技企业要立 于不败之地,关键在于技术创新能力,这需建立在 准确评价的基础之上。构建系统科学的评价体系, 有效地从宏观与微观、动态与静态上¨。。评价该能 力,有助于企业认识自身技术创新水平和完善技术 创新管理,为制定创新战略提供依据。针对当前形 势变化,构建体系时应考虑科学性与实用性、系统 性与层次性、动态性与静态性、针对性与可比性 这四方面的统一。据此,借鉴已有成果,依据民营 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内涵和指标的特点,本文 从技术创新环境、资源投入能力、创新研发能力、 创新产出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创新管理能力这六 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如表1)。 表1 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目标层 准则层 指标层 创新的企业文化与氛围ul】 国家自主创新能力u12 技术创新环境u国家制度因素ul3 1 市场经济环境ul4 社会文化素质u】5 创新管理uI6 R&D投入强度U2l 资源投入能力u2 非R&D投入强度[/22 新产品开发数量一质量U23 新产品研发成功率U3l 新产品研发周期U32 民营科技 创新研发能力U3 专利拥有数U” 企业技术 自主创新率U34 创新能力 与外部研发机构合作程度U35 技术贸易指数U4l 创新产出能力Ua 引进技术达产率U42 技术水平U43 新产品市场占有率u51 市场营销能力U新产品销售份额U52 s 营销费用率U53 营销网络化程度U54 技术创新战略U6l 创新管理能力U技术创新内部沟通协调能力U62 6 领导者创新意识与策划能力U63 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u64 2 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模糊综合层次评价 模型 民营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不仅是一个经济概念, 更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创新能力的结构是 多层次、综合性的,对其进行评价需要考虑很多因 素,是一个典型的“模糊”问题,仅靠简单的定 量、定性方法或一般的数学建模方法来衡量都不科 学,评价结果也缺乏合理性。因此,本文将采用模 糊综合层次分析法(Fuzzy—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设计其评价模型,对其进行评价分析。 2.1 求指标权重——AHP法 层次分析法(AHP法),是学者T.L.Saaty提出 的一种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巧妙结合的多目标决 策分析方法,其基本原理是把一个复杂问题的各个 指标通过划分相互间的关系,使其分解为若干个有 序递阶层次,使决策问题以两两比较形式得以导 出l13]。使用AHP法计算权重,即通过专家意见法 和9级标度法,按一定标准,以上层某元素为准则 对各个指标层中要素的相对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 得出量化判断矩阵R=(bij),并计算其最大特征值 与对应的特征向量,从而得到每层要素相对于该层 周 霞等: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与实证研究——基于模糊理论的视角41 准则的权重,并作一致性检验 。具体流程 如下 : 假设某层一元素D有n个下级元素D ,D ,…, D ,则在该元素的指引下,判断Di和Dj相对于D 的重要性,得出bIi,从而构成判断矩阵R: R= [v vi:,…,vii],其中Vip为ui 在Ui中的权重,满足 =1。 囊] (其中,b =1,i、j=1,2, 2.2.3指标评语集 本文的指标评语集,即专家对民营科技企业技术 创新能力进行评价的结果集合。根据专家意见,可用 z=[z ,z:,z ,z ,z ]=[很好,较好,中等,较差,很 差]来表示评语级别,并可根据量化需要进行赋值 Mi 旦6 (1) W= (2) (3) 得到近似特征向量W=(W ,W ,…,W ) ,即为权 重向量,进一步得出矩阵R的近似最大特征根: = (4) 最后,利用C 进行一致性检验: c,= (5) c : C,1 (6) R,取值见表2所示。 表2 R。取值 若C <0.1,则判断矩阵不满足一致性检验, 需要对其进行适当调整。 2.2 Fuzzy评价模型 2.2.1指标因素集 本文的指标因素集,即评价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 新能力的各层指标因素构成的集合u。对于u,按某 n 种性质e,可划分为n个子集,并满足:U=, ,且对 任意i≠k(i、k=1,2,…,n),有ui n Uk= 。依据本 文指标体系,可得准则层因素集合:U=[u ,u ,…, u ]=[技术创新环境,资源投入能力,创新研发能 力,创新产出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创新管理能力]。 其中,Ui=[U ui ,…,ui.],i-l,2,…,5;j为各个准 则层下指标因素的个数。 2.2.2指标权重集 本文的指标体系具有明确的层次性,故采用AHP 法来确定指标权重。根据上文推导,结合本文评价体 系,可得到准则层对应的权重为W:[W。,W:,…,W ], 5 其中Wi为ui在u中的权重,满足∑W =1;同理可得 指标层指标Ui=[U ui:,…,Uii]对应的权重为vi= 计算。 2.2.4单因素模糊评价 本文通过专家意见法评价U 建立模糊评价矩 阵,进行指标量化处理。设指标因素集中的元素ui。 对指标评语集中的元素z 的隶属度为 则评价结 果可用模糊集合Fi。来表示,称为单因素评价集¨ ,可 以表示为: Fj ={fi l,fi 2,…,C }(i=1,2,…,n;P=1,2, …,j) 其中,确立某单因素Ui 对判断集z的隶属度的 方法为:假设评估专家人数为N,通过指标评语集,专 家作出评价,统计得到评价结果为:优秀人数为N 、 良好人数为N 、中等人数为N 、较差人数为N 、很差 人数为l I.. N s,则隶属度为‘m『I:}}f拿I士:、1., IN N2 N3I1 , , N4 N5, , 、)。 将各隶属度分别以行表示后,可得到模糊评价矩 阵Pi=[Fi。I i_1,2,…,n;P=1,2,…,j],它表示各个 准则层下全部指标因素构成的集合{Ui。}与指标评语 集z之间用隶属度反映的模糊关系。 2.2.5综合评价模型 依据上文分析,假设评语集指标量化后得到的评 语向量为t=(t ,t2,t ,t ,t5) ,则目标层下各个准则 的模糊综合评价可以表示为:Ei=vi (Pi t)(i=1, 2,…,5),从而,目标层中的对象的模糊综合评价可表 示为:E总=W E,其中向量E=(E ,E ,E3,E , E ) ,“ ”可定义为数学意义上的乘号。最后,根据 最大隶属度原则,结合评价结果,可确定民营科技企 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等级。 3实证分析 3.1 样本收集 H企业为广东省一知名的民营科技企业,现要 评价其技术创新能力,邀请了30位行业专家,针对 H企业,应用上述模型对其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打分, 并统计出专家对各指标的评价结果,具体见表5 所示。 3.2指标权重的确定 3.2.1准则层对目标层的权重 技术创新能力作为一种能力,其培养首先来自 资源的充分投入和技术的内在支持,因此,u (资 源投入能力)和u (创新研发能力)最重要;其次 42 周 霞等: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与实证研究——基于模糊理论的视角 是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即次重要的是u (创 新环境)、u (创新产出能力)和U (市场营销能 力);最后是与组织内部管理水平即u (创新管理 能力)的相互作用。根据专家意见,其判断矩阵R 见表3所示。 表3 准则层判断矩阵及其对目标层的权重 序号 U U2 U3 U1 U4 U5 U6 权重w: l U2 1 l 2 2 2 3 0.259 2 U3 l l 2 2 2 3 0.259 3 Ul l/2 1/2 1 1 l 2 n 136 4 U4 1/2 l/2 l l 1 2 0.136 5 U5 l/2 1/2 1 l l 2 0.136 6 U6 l/3 l/3 1/2 l/2 1/2 l 0.074 利用(1)、(2)、(3)式,可得N =N:=24,N,= N4 N5=—三}I,N6 ; l= 2 1.698, 3:W4= 5 0.891, 6=0.490,W1= 2=0.259,W3=W4= 5 0.136, 6=0.074. 故特征向量为W=(0.259,0.259,0.136,0.136, 0.136,0.074) ,即为所求权重向量,从而R・w= (1.556,1.556,2.371,2.371,2.371,0.451) ,最大特 征值 = ( + + + + 0+丽.451. =11.735(近似值)。根据一致性条 件 C1= 147,cR= -0_925> 0.1,故权重分配通过一致性检验(见表3)。 3.2.2指标层对准则层的权重计算 根据专家的意见,得到创新环境准则下指标层 各指标的判断矩阵R ,具体见表4所示。利用(1) 到(6)式,与上述方法类似,可以得到创新环境 准则下指标层各指标的权重分配;同理,也可求得 其他准则下各指标的的权重分配,见表4所示。一 n n n n 3.3利用Fuzzy—AHP模型进行模糊综合评价 捌 根据前面介绍的方法,可得到30名专家评估后 得出的隶属度结果(见表5)。利用模糊评价法,可 得出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本文使用百 分制给出评价结果,假定指标评语集对应的百分制 为[90,8O,70,60,5O],结合指标隶属度、权重 以及相应的评价分数,确定最终分数(见表6)。 3.4结果分析 由表6可以得到: (1)H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评价得分约为 75分,介于较好和中等之间。 (2)H企业的技术创新环境、资源投入能力、 创新研发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创新管理能力这五 项评价水平介于较好和中等之间;市场营销能力的 评价水平介于优秀和较好之间。 (3)单项评价值最低的指标是创新管理, 为68分;单项评价值最高的指标是新产品市场占有 率,为82分。 总体上,该企业在创新产出能力和市场营销能 力方面表现较佳,技术创新产品的市场价值基本上 能得到较好的实现,从而使企业占据一定的市场地 位。相对而言,该企业的创新资源投入能力、创新 研发能力以及创新管理能力表现一般,特别是企业 所处的技术创新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创新管理体 制需要进一步健全,这也正是整个行业体系需要正 视的地方。 表4指标层判断矩阵及其对准则层的权重 序号准则层 指标层 0 Ul UiI Ul2 Ul3 U14 Ut5 Ui6 1 Ull 1 2 2 3 3 4 21 /2 11 2 2 3 , 。。2 2 3 4 U14 1/3 1/2 1/2 1 1 2 5 Ui5 1/3 1/2 1/2 1 1 2 6 Ut6 1/4 1/3 1/3 l/2 1/2 】 U3 U31 U32 U33 U34 U35 vtp U3l 1 1 2 2 3 0.298 创新研U32 1 1 2 2 3 0.298 发能力 Ua3 1/2 1/2 1 】 2 n 158 U34 1/2 1/2 1 1 2 0.158 U 1/3 1/3 1/2 1/2 l 0.088 n 4结语 技术进步是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技 术创新能力是推动民营科技企业技术进步的根本保 证。本文针对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内涵, 构建其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丰富 了关于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理论体系,评价结 果有利于企业掌握自身技术创新能力的实际状况、 发现问题从而提高技术创新的绩效。 本文提出的模型具有以下特点和创新之处: (1)民营科技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是由专家的 周 霞等: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模型与实证研究——基于模糊理论的视角43 主观判断来确定。模糊综合评价模型(E总=W E) 能较好地解决多因素、模糊性以及主观性问题,可 表6 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结果 评价标准 Z1 Z2 Z3 Zd Z5 得分 以发挥模糊方法的独特作用。 表5指标的隶属度 目 评价等级 标 准则层 权重 指标层 权重 单项 层 很好 较好 中等 较差 很差 评分 自身的企业文 化UI1 O.331 O.2 0 2 0.4 0 l 0.1 73 国家自主创新 建设U12 O.195 0.1 0.2 0.4 0.2 0.1 70 技术 国家因 0.195 0.1 0.3 0.4 0.1 0.1 72 创新 素U13 环境 n l36 U1 市场经济发展 环境UI4 0.108 0.1 0 3 0.4 0.1 0.1 72 社会文化素 质uI5 0 108 0 1 0.1 O 5 O.2 0.1 69 创新制UI6 管理体 O.O63 0.1 0.1 0.4 0 3 0 l 68 R&D投入数量 质量U2j 0.540 0.2 0.2 0.4 0.1 0.1 73 一资源 非R&D投人数 投入 0.259 量质量U22 0.297 0.2 0.3 0.3 0.1 0.1 74 能力u2 新产品开发数 量 O.4 0 2 0.1 70 一质量U23 0.163 O.1 0.2新产品研发成 功率U0 298 O.1 0 2 0.5 0.1 0.1 71 31 新产品研发周 民 期U0.298 0.2 0.3 0.3 0.1 0.1 74 营 32 创新 专利成果拥有 科 研发 9 量U33 n l58 n 3 n4 n 2 nl 0 79 技 能力u3 企 自主技术创新 业 盛U34 0.158 0.2 0.4 O 2 0.2 0 76 技 术 创 与其他科研机构 合作程度U35 0.088 0 3 0 4 0.2 0 l 0 79 新 技术贸易指 能 创新 数U41 0.540 O.2 0 5 0.2 0.1 O 78 力 产出 0.能力u4 136 引进技术达产 蛊U0.297 0.2 O.2 0.4 0.1 0.1 73 42 技术水平U43 0.163 0.3 0.4 0 2 0.1 0 79 新产品市场占 有率U51 0.351 0.4 0.4 0.2. 0 0 82 新产品市场销 创新 售份额U0.35l 0.4 0.4 0.1 O.1 O 81 52 营销 0.136 能力u5 营销费用率U53 0.189 O.3 O.3 0.2 0.1 0 l 76 网络营销强 度Un1O9 n4 n 3 n 2 n1 O 80 54 技术创新战 略U0.351 0.2 O.2 0.4 0.1 0.1 73 61 技术创新内部 沟通、协调与 0.35l 0 3 0.3 0 2 0.1 0.1 76 创新 激励U62 管理 0.075 领导者创新精 能力U6 神与创新策划 0 l89 0 4 0 4 9.1 O l O 81 能力U63 技术创新的预 测、评估与控 0.1O9 0.3 0.2 0.3 0.1 0.1 75 制u64 技术创新环境(0.136) O.1331 0.2132 0.4108 0.1429 O.1000 71.365 资源投入能力(0.259) 0.1837 0.2297 0.3703 0.1163 0.10()0 72.808 创新研发能力(0.259) O.1948 0.3l06 0.3192 O.1l58 0.0596 74.652 创新产出能力(0.136) 0.2163 0.3946 0.2594 O.1O00 0.O297 76.678 创新营销能力(0.136) O.38l1 0.3702 0.1649 0.O649 0.0189 80.297 创新管理能力(0.075) 0.2838 0.2729 0.2622 0.10()0 0.08ll 75.783 技术创新综合能力 O.2187 O.2934 0.31l8 0.1O94 0.O676 75 (2)模型中指标权重的确定操作简便、准确度 高,是评价模型的关键,具有借鉴意义。 (3)评价模型所利用的模糊层次结构可根据需 要进行分级或加人新的因子。该模型通过“去模 糊”,将模糊子集转化成具体数值,以代表专家的评 价结果,从而直观准确地展现评价水平,也为指标 的排序优选提供了依据。 (4)评价模型可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 来,其内在的数理逻辑性较强,评价结果也较为客 观、合理,能对某地区某一民营科技企业的技术创 新能力进行评价,也能对位于不同地区的民营科技 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比较评价,模型的实用性 和有效性可得到检验。 当然,技术创新的过程是分目标、分阶段的, 如何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中的民营科技企业的技术 创新能力设置不同的评价体系将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DOROTHY LENARD-BARTON.Core capabilities and COle rigidi- ties:A paradox in managing new product developmen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2(13):111—125 [2]SC SOLOW.Innovation through the procedure of capitlaization:the comments on the theory of Sehumpeter J.A.[J].Journla of Prod— 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1951(10):150—162 『3 1 JM UTI"ERBACK.Industrial 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diffusion [J].Managing Innovation,1974,183(4125):620—626 [4]c FREEMAN.The economics of industrila innovation[M].Peking: 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4:10—210 [5]G SCOTY ERICKSON.Environment and innovation:the case of the small entity[J].Industrila Marketing Management,1996,25 (11):577—587 [6]曹崇廷,王准学.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预 测,1998(2):66—68 [7]贾蔚文.要建立以技术创新为内在机制的经济发展模式[J].科 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89,10(1—2):15 [8]郑春东,和金生,陈通.一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的新方法 [J].科技管理研究,2000(3):41—44 [9]张颖,张欣.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 价方法[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5,15(3):9—12 [10]李新功.以社会资本为契机提高区域技术创新能力[J].管理 世界,2oo7(1):158—159 [11]赵鹏.民营科技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8 [12]易晓文.基于BP神经网络的民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模糊综 (下转第55页) 余庆来等:农业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与评价方法探索 55 年的企业数据,工作量不大,此方法是简便可行的。 如果企业数很多,又同时进行多年企业数据综合分 析,此方法尚需进一步借助计算机软件程序进行统 计计算。另外,一些权重随着因素的影响力改变需 要经常与专家商榷定期校正。 参考文献: [1].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 力奋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C].2006一O1—09 社.2009:173—177 [4]吴显英.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中的因子分析[J].哈尔滨工程 大学学报,2003(2):233—236 [5]徐根兴,陈辉.长三角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目标、现状、路径 [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6]阮德成.农业科研单位科研能力综合评估研究报告[Z].北京: 农业部综合评估研究协作组,1989,12 作者简介:余庆来(1964一),男,安徽桐城人,硕士,副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科技管理及“三农”问题。肖扬书(1963一), [2]吴延培.知识经济与区域发展[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男,安徽金寨人,硕士,安徽省农科院科研处,主要研究方向 1999:130—135 为农业科技管理。 [3]曲永义.资源环境约束与区域技术创新[M].北京:人民出版 (上接第43页) 合评价[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4(8):105 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09,30(1):l4—17 —108 [16]胡恩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及综合评价[J] [13]王阳,李廷喜,郑春艳,等.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风险投资 科研管理,2001,22(4):79—84 后续管理风险评估研究[J].管理学报,2008,1(5):54 —58 作者简介:周霞(1964一),女,江苏泗阳人,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 [14]卢小丽,武春友.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的模糊综合评价[J].管 理学院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与技术创新管理。何 理学报,2008,5(2):199—202 健文(1986一),男,广东广州人,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硕士 [15]陈帆,王盂钧.建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模糊综合评价及实证分 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与技术创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