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9高一上·江门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几年特色小镇在发展过程中,因为概念不清、定位不准,出现了________、缺乏特色的现象,一些特色小镇在规划建设上,没有独到的创意,只是拿别人现成的模板________,失去了自己的特色。
特色小镇需有产业驱动,没有产业就失去了血肉。( );或者即便有一些产业,也因为盲目引进、________,并无深厚的产业基础,导致一些特色小镇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条件,造成资源浪费,一些房地产企业不遗余力建设商品房,特色小镇建设就成了房地产开发,失去了“特色”初衷,失去了靠实体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机会,________。
概而言之,建成一个真正的特色小镇,关键靠的是耐心与决心取得的,切忌不要浮躁与功利。本质上,特色小镇是一种高品质的生产生活综合体,是一项需要长期建设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因产业制宜、因文化制宜的基本原则。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大而无当 按图索骥 焚膏继晷 百不失一 B . 徒有其表 照猫画虎 揠苗助长 得不偿失 C . 大而无当 照猫画虎 揠苗助长 百不失一 D . 徒有其表 按图索骥 焚膏继晷 得不偿失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不少特色小镇既看起来外表光鲜,实际上又缺乏特色的产业支撑 B . 特色小镇不少看起来外表光鲜,只是实际上缺乏特色的产业支撑 C . 特色小镇不少不仅看起来外表光鲜,实际上还缺乏特色的产业支撑 D . 不少特色小镇看起来外表光鲜,但实际上缺乏特色的产业支撑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第 1 页 共 14 页
A . 一个真正的特色小镇的建成,关键靠的是耐心与决心取得的,切忌浮躁与功利。 B . 建成一个真正的特色小镇,关键靠耐心与决心,切忌不要浮躁与功利。 C . 建成一个真正的特色小镇,关键靠耐心与决心,切忌浮躁与功利。
D . 一个真正的特色小镇的建成,关键靠耐心与决心取得,切忌不要浮躁与功利。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 (6分) (2020·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汉画像石是汉代地下墓室、墓祠、墓阙等建筑上的雕刻了画像的石块,其反映了汉代的生活方式、传统习俗、价值观念、文学艺术等。汉画像石中的树纹造型是汉代人认识自然的产物,体现了汉代人的一种宇宙观念。汉画像石中的树包括现实世界中的树和神话传说中的树,这两类树构建出一个完整的宇宙空间。
现实世界中的树也就是日常生活中的树。汉画像石中的长青树就属于现实世界中的树。从外形看,长青树的原型是柏树和松树。人们认为长青树是不死的树,能起到避邪的作用。其实,长青树还蕴含着积极的精神内涵。树形纹饰呈现出树木的自然本性,点缀着画面,美化着环境,体现了墓主人对死亡的一种乐观态度。他们把地下世界装饰得不逊于现实世界,希望自己死后比在现实世界中生活得更加幸福。
神话传说中的树也就是所谓的“神树”,其寄托了汉代人希望子孙永世繁衍的愿望。朱天顺在《中国古代宗教初探》一书中说:“现代和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崇拜大树、古木,在迷信思想上有共同的地方,即崇拜生命力和繁殖能力。人和动物一代一代死去,可是有些植物活了几百几千年……人们崇拜这种超越人类的力量。”汉画像石中的神树有很多种,如生长在东方大海上的扶桑,是象征万物生长的生命之树,是太阳升起和栖居的地方;出现在西王母画像石中的若木生长于西方的荒野,是不死神树,是太阳落入和栖居的地方。在古代人眼中,神树是人们抵达仙界的天梯。人们把对自然、生命、未来的理解,渗透在对树木的崇拜中,神树体现了人们对长生不死的美好生活的追求,体现了人们征服天地的勇气和乐观的精神。
汉画像石中的树纹造型有的古拙大气,有的婉约纤巧,体现了汉代工匠和艺术家强大的造型能力。大部分树纹造型并非以精雕细琢见长,而是以粗狂浑朴取胜。汉画像石中的树纹造型的美感体现在诸多方面。一、线条美。如武氏祠画像石中的树纹,用流动穿插的线条表现出树木的繁茂,使整个画面显得饱满而富于韵律感。二、内涵美。画像石图案中的树纹造型虽源于现实生活中的树,但与汉代的社会背景、文化发展关系密切,树纹的造型被赋予了丰富的精神内涵。三、秩序美。很多树形纹饰讲究秩序美,用反复、连续的形弌组织画面,图像虽然紧密相邻但毫无拥挤局促之感,整个画面具有层次感和秩序美。四、和谐美。如沂南、嘉祥等地出土的树鸟纹画像石,图像中的树与禽、树与畜和谐相处,整个画面不仅体现出内容的和谐,也体现出构图、造型的和谐。
第 2 页 共 14 页
汉代画像石中的树纹造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显示出浪漫洒脱、粗犷豪放之美,体现出震撼人心的力量,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
(节选自臧之筠、王志刚《汉画像石中树纹的文化内涵与美学特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汉画像石中的长青树有现实原型,它体现了人们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对死后生活的期待。 B . 汉画像石中的神树表明汉代人对征服天地缺乏信心,希望上天赐予他们征服天地的勇气。 C . 在汉代工匠和艺术家的努力下,汉画像石中的树纹造型体现出多种美感,极具欣赏价值。 D . 汉画像石中的树纹造型以粗狂浑朴风格为主,这与汉代人追求浪漫洒脱的生活紧密相关。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二段在论述长青树的基础上论述汉画像石中的树形纹饰的作用和精神内涵。 B . 文章运用引用论证的方法,意在论证汉代人崇拜神树,并视神树为抵达仙界的天梯。 C . 文章在论述汉画像石中的树纹造型的美感时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增强了说服力。 D . 文章围绕汉画像石中的树纹造型,主要从文化内涵和美学特征两方面论述,层次清晰。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汉画像石具有文化传承价值,研究汉画像石有助于了解汉代的生活方式、传统习俗、价值观念等。 B . 汉画像石中的树纹造型是汉代人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体现了人们对现实和理想的思考。 C . 汉代人和一些现代人都羡慕树木的生命力和繁殖力,都有长生不死、子孙繁衍的愿望,因此都崇拜神树。 D . 一件汉画像石中的树纹造型可以兼具多种美感,但并非每一件汉画像石中的树纹造型都具有秩序美。 3. (12分) (2019高一下·沈阳期中)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天鹅
小时候看过一场完整的《天鹅湖》,这是我所接受的最优美的古典教育。柔和的身体,动人的旋律,我无法确认具体的舞蹈动作与剧情之间的关联,但那被概括出来却依然抽象的美,慑服了我最初的情感。
天鹅以单纯的曲线勾勒出身形,它造型精湛,是高贵的典范形象。与孔雀风格不同,天鹅呈现的是简洁之美,
第 3 页 共 14 页
此外,还包含了更多的庄严感。天鹅是赢得最多尊重的鸟。关于天鹅,人们说得已经太多了。布封著名的篇章赞颂着天鹅:“地上的狮、虎,空中的鹰、鹫,都只以善战称雄,以逞强行凶统治群众;而天鹅就不是这样,它在水上为王,是凭着一切足以缔造太平世界的美德,如高尚、尊严、仁厚等等。它有威势,有力量,有勇气,但又有不滥用权威的意志、非自卫不用武力的决心;它能战斗,能取胜,却从不攻击别人。”布封誉之为“太平共和国的领袖”。列那尔还有一个生动比喻:“它在池塘里滑行,像一只白色的雪橇。”的确,天鹅匀速而平静的游动,几乎不破坏水面的原有纹理,优雅至极。我听到的一个与众不同的对天鹅的评价来自我的朋友,她讽刺说,天鹅不过就是一只会装模作样的鹅。我这位朋友极端反对媚俗,只有那些被人遗忘之处,才能引起她的关心;大凡多数人趋之若鹜的,她一定会冷眼旁观——不知道这是“独”具慧眼,还是慧具“毒”眼。但她的态度恰从反面提供了证词,天鹅确乎获得了人们普及化了的热爱。
传说,大神宙斯曾化为一只天鹅与海仙之女丽达亲近。和女朋友约会要打扮成天鹉,可见天鹅是神钟意的模样。天鹅并不因此而傲慢,《丑小鸭》的故事展示了它在成长过程中的谦逊,直到成年,它依然保持着这一良好的习惯,温和地低下头颈。我一贯持有偏见,认为过于自知的美让人生厌,而对自己的美貌几乎一无所知的人,有种别样的可爱。
天鹅并不是体形最大的鸟,不是毛色最绚丽的,不是歌喉最悦耳的……但世间并无全面价值的美,我们所谓的无暇,仅是在一个狭小局部达到的自我满足,其实它只是一种令人愉快的谐调关系,实现了优点时缺点的最大比值,表现出美对丑的顽强克服愿望——说到底,只是把缺点放置到观察者的盲区上。绝对意义的美是非真的,正如高大辉煌的王鸟凤凰,是幻想中的杰作。如果天鹅拥有引人注目的体形,那么它也许会像驼鸟一样失去飞行能力;如果它拥有过于绚艳的羽毛,也许它们会成为花瓶里的独特级饰。世间的美好不是并行不悖的,有时一个优点竟会成为另一个优点发展的阻碍。原来,删减技巧的运用有时要大于增叠,正是众多的舍弃成就了天鹅。它在飞行高度上独占鳌头,可以在千米的高空连续飞行十余个小时,而普通的鸟只能达到四五十米的高度。有时候,谦虚并不取决于品德,而是眼界的问题。如果你所看到的范围足够宽广,你就会发现自己没有任何理由骄傲。高远的视线使它明白,骄傲仅是鼓励自信的方式,而非对比别人的自得——我由是理解天鹅的谦和。
(摘自周晓枫《鸟群——五重奏》,题目为命题人所加)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从自己小时候看《天鹅湖》写起,写饰演天鹅的舞者带给自己的最初的震撼,引出下文对天鹅之美的具体描绘。
B . 文章多处运用对比来突出天鹅之美,如通过与孔雀的对比来表现天鹅造型简洁之美,通过与人的对比来表现天鹅不自知其美的可爱。
第 4 页 共 14 页
C . 文章主要从外形、美德、游动的姿态、飞行的高度等方面来描写天鹅,突出了其高贵优雅与谦和,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
D . 本文围绕天鹅,回忆了《天鹅湖》,引用了布封和列那尔对天鹅的赞颂、朋友对天鹅的看法,又引入神话与童话,看起来材料芜杂,其实是形散而神不散。
(2) 结合全文,说明文末“天鹅的谦和”的含意。
4. (9分) (2017高二上·黄山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今年春节期间,《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收视与口碑双双领跑。这档现象级节目的背后,经历了哪些千锤万凿? 《中国诗词大会》比什么?怎么比?谁来比?从2014年7月开始筹划节目的激情满满,到2014年12月走访多个国学班看到很多孩子喜欢诗词的信心倍增,再到2015年春天样片拍摄失败,总导演颜芳和她的团队经历了一个“左手和右手打架”的持续过程。规则复杂、气氛高冷、题目太难,都成为阻碍节目推进的因素。
“窗外雨潺潺,一点一滴全都打在了心上。”这是2015年6月颜芳发布的一条微信朋友圈内容,因为《中国诗词大会》第10版方案又被推翻了。
“不是看到希望才坚持,是因为坚持了才有希望。”就在颜芳被困惑萦绕的时候,对叶嘉莹、周笃文等大家的走访令她茅塞顿开。他们不约而同地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诗词来源于生活,诗词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颜芳感觉到,诗词就是古人的情感日记,节目应该紧紧围绕诗词本体做文章,带领全民重温那些学过的古诗词,创建感情和文化的共鸣,她感觉“这回更靠谱了”。熟悉的陌生题,“击败体”的内循环竞赛机制,百人选手团——“比什么?怎么比?谁来比?”这个“铁三角”有了答案,其他一切迎刃而解。
“古诗词在人们的心中是有种子的,每个人都有一颗诗心。”颜芳分析了《中国诗词大会》大获好评的原因:王立群、郦波、康震、蒙曼4位点评嘉宾用当下的语汇深入诠释诗词的文化内涵与外延,“技术手段+艺术表达”的舞台设定,追求极致的视觉效果,简单而有悬念的赛制让观众可以瞬间切入、随时跟随,严格的审看机制为节目高质量播出保驾护航,这些共同成就了这档高雅但不高冷、通俗而不庸俗的节目。
《中国诗词大会》的全媒体策略也可圈可点。除了在央视网播出,观众在节目播出期间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同步互动答题。此外,节目组还在微博话题、YY语音互动、微信平台等方面开辟宣传渠道,进行多屏互动全媒体整合营销。
“我们会一如既往地坚守定位,创新研发,做最好的自己。”展望未来,颜芳仍如当初般坚定。
第 5 页 共 14 页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7年4月5日) 材料二:
作为《中国诗词大会》评委之一的康震教授说:“诗词大会的走红并不意外,当人们在物质上的享受已经比较丰富时,会希望用高雅的文化艺术来提升精神生活,诗词就是很好的选择。当下,年轻人喜欢诗词,愿意用诗词描绘生活,这和唐代人热衷创作诗词,有异曲同工之妙。”
康震教授还介绍,诗词在古代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类文学作品,一项科举考试的内容,还是一个很重要的时尚。“在唐代,一个人诗写得好,会被认为有文化有层次。这种时尚是文化的潮流,包含着一个人的审美趣味。”流传千年的中国传统诗词在网络时代圈粉无数,是因为诗词在当代可以并正在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
“其实每个时代的人都在怀疑,我们是否身处一个诗意的社会?这种疑问的潜在意识是,
我们渴望诗意—一这就是一个走向诗意的过程。我们提出问题的时候,就是我们觉醒的时候,意味着全社会有了共识和行动。现在大家都在看诗词大会,观众们都在背唐诗,这难道不正是诗意社会的开始吗?”
(《中国青年报》2017年2月14日) 材料三:
今年上,在回答“如何让青少年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全国政协常委冯骥才表示,赞成把传统文化编入教材,让年轻学子多读读古诗词,获得一些知识与感悟,其实更重要的还是把他们带领到传统生活里去。
他强调,传统存在于生活中,每个人都是传统的携带者,学习最好的方式应该是体验,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激起他们的兴趣,在热爱的过程中提升文化修养。“只有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中得到快乐和收获,传统文化才会进入他们的精神与心灵,渐渐成为一种记忆、一种认同、一种情怀。”
(摘自光明网《传统文化教育如何从“近”到“进”》2017年4月26日) (1) 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诗词大会》在制作过程中,最难解决的问题是,比什么、怎么比、谁来比,这三个问题解决了,其他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B . 康震教授认为,《中国诗词大会》的走红,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诗词在当代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有较大的关系。
C . 冯骥才认为,只有让孩子们在传统文化中得到快乐和收获,传统文化才会进人孩子们的精神与心灵,才会
第 6 页 共 14 页
得到有效传承。
D . 三则材料都关注以古诗词为代表的传统文化,而且都或多或少地认为人们心中有诗意,需要用恰当的方式来激活。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 材料一对《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背后故事的追溯,条理清晰,表达完整,非常符合新闻真实、准确的特点。
B . 材料二引用《中国诗词大会》评委之一的康震教授的原话,分析了《中国诗词大会》走红的原因,增强了新闻的真实性、时效性。
C . 对《中国诗词大会》大获成功的原因,材料一的揭示更为全面,材料二则侧重从人的精神需要和文化时尚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D . 材料三中,转述和引用名人的原话,相对于叙述事件本身,可以使新闻的内容更丰富,更细腻和真实,更有说服力。
E . 三段材料都来自专业报纸,都关注了古诗词,但各自的写作目的不同,侧重点不同,读者从中获得的信息也不同。
(3) 古诗词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请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提炼出弘扬传统文化的实施方式。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 (2017高三上·朝阳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史官助赏罚论 苏辙
域中有三权:曰天,曰君,曰史官。圣人以此三权者制天下之是非,而使之更相助。
夫惟天之权而后能寿夭祸福天下之人,而使贤者无夭横穷困之灾,不贤者无以享其富贵寿考之福。然而季次、原宪,古所谓贤人者也,伏于穷阎之下,布衣饘粥之不给。盗跖、庄蹻,横行于天下,食人之肝以为粮,而老死于牖下,不见兵革之祸。如此,则是天之权有时而有所不及也。故人君用其赏罚之权于天道所不及之间,以助天为治。然而赏罚者,又岂能尽天下之是非!而赏罚之于一时,犹惧其不能明著暴见于万世之下,故君举而属之于其臣,而名之曰“史官”。
第 7 页 共 14 页
盖史官之权,与天与君之权均,大抵三者更相助,以无遗天下之是非。故荀悦曰:“每于岁尽,举之尚书,以助赏罚。”夫史官之兴,其来尚矣。其最著者,在周曰佚,在鲁曰克,在齐曰南氏,在晋曰董狐,在楚曰倚相。观其为人,以度其当时之所书,必有以助赏罚者。然而不获见其笔墨之所存,以不能尽其助治之意。独仲尼因鲁之史官左丘明而得其载籍,以作为《春秋》,是非二百四十二年,虽其名为经,而其实史之尤大章明者也。故齐桓、晋文有功于王室,王赏之以侯伯之爵,征伐四国之权,而《春秋》又从而屡进之,此所以助乎赏之当于其功也。吴、楚、徐、越之僭,皆得罪于其君者也,而《春秋》又从而加之以斥绝摈弃不齿之辞,此所以助乎罚之当于其罪也。若夫当时赏罚之所不能及,则又为之明言其状,而使后世嗟叹痛惜之不已。
呜呼!贤人君子之功烈与夫乱臣贼子罪恶之状,于此皆可以无忧其无闻焉。是故古者圣人重史官。当汉之时,号曰太史令,而其权在丞相之上。郡国计吏,上计于太史,而后以其副上于丞相、御史。夫惟知其权之可以助赏罚也,故尊显之。然则后之史官,其可以忽哉!
(1) 下列对句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贤者无以享其富贵寿考之福 长寿 B . 犹惧其不能明著暴见于万世之下 清楚 C . 夫史官之兴,其来尚矣 高尚 D . 以度其当时之所书 推测 (2) 下列各组语句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则是天之权有时而有所不及也 则群聚而笑之 B . 此所以助乎罚之当于其罪也 所以遣将守关者 C . 于此皆可以无忧其无闻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D . 其可以忽哉 吾其还也 (3)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认为天下有三种权力可以互相帮助,这就是天权、君权和史官之权。 B . 天权不能对季次等贤者及盗跖等不贤者进行赏罚时,可以用君权来补充。 C . 《春秋》明白地记载了诸侯们的功过,因而使后世之人对周王室义愤不已。
第 8 页 共 14 页
D . 郡国统计先把情况报给太史令,然后把副本上报给丞相和御史大夫。 (4) 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然而不获见其笔墨之所存,以不能尽其助治之意 ②夫惟知其权之可以助赏罚也,故尊显之
(5) 下列对相关史书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春秋》是国别体史书,儒家经典之一,以鲁国十二公为次序记述当时的历史。 B . 《左氏春秋》是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烛之武退秦师》就选自这本书。 C . 《战国策》西汉刘向编辑,主要记述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 D . 《史记》原名《太史公书》,鲁迅先生曾称赞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6) 阅读全文和链接材料,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链接材料: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论语.公冶长》)
①苏辙认为“史官”有哪些作用?请简要概括。
②链接材料中,有两种人是孔子和左丘明以为“耻”的,请谈谈对你做人有什么启示。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 (7分) (2018高三下·包头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酒楼秋里 华岳①
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 秋水碧连天一片,暮霞红映日三竿, 花摇舞帽枝尤软,酒入诗肠句不寒。 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
第 9 页 共 14 页
【注】①华岳,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这首诗作于南宋晚期,国家正处于危难之中。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折,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前两联描写了西风、远天、秋水、暮霞、红日等意象,勾勒出天朗气清、辽阔浩远、水天一碧、生气盎然的意境。
B . “花摇舞帽枝尤软”中“摇”:写花枝随风摇摆;“软”写枝条如腰肢般格外柔软。此句用借代、夸张手法将花与舞融为一体。
C . 颈联写花的婀娜神态和旖旎风光,“以乐景写哀情”,歌舞之软反而更增“恨多少”的感慨,衬托出诗人感时忧国之心情。
D . “古往今来恨多少”一句直抒胸臆,将个人感情融入古往今来的历史之中,拓宽了情感的深度和广度。抒发了收复河山的雄心!
E . “一时收拾付杯盘”一句运用反语的手法,写诗人表面上姑且将心中的忧愤之情交付给菜盘和酒杯,实则是愤激之语,感情更加激越。
(2) 这首诗颔联写景精妙,请简要分析。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 (3分) (2017高一下·阜阳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写出琵琶女技艺高超,即使是音乐间的停顿也含有丰富的情感。 ②《蜀道难》中,从听觉的角度写蜀道激流瀑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③杜甫写王昭君的美貌没有被君王所识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
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
8. (5分) (2016高三下·六安模拟) 下面是一份家长会邀请函,在表达上有多处不妥当,请指出至少三处并改正。
邀请函
尊敬的家长:
时光如梭,转眼间犬子即将进入生死攸关的高三年级。在这个关键的时期,他更希望得到您悉心的帮助。为了
第 10 页 共 14 页
指导您有效地对孩子作心理疏导,鄙校决定于本月20日上午10时在学校报告厅举行家长会,聘请省内知名的心理辅导专家做专题讲座。希望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准时参加,不得缺席或迟到。
xx中学高三年段 2016年4月23日
9. (5分) (2016高一上·金山期中)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请从下列三个词语中选择其中一个作为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
要求:①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②运用两种的修辞手法;③表达通顺;④不超过50个字。 雨巷 蜀道 边城 落木
范例: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
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0. (5分) (2017高二上·河北开学考) 请将“窗外的_______”补充完整,并以此为题,完成一篇不小干600字的记叙文,要求文体特征鲜明,主题突出,书写工整。
第 11 页 共 14 页
参
一、 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1、
1-2、
1-3、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
2-1、
2-2、
2-3、
3-1、
3-2、
4-1、
4-2、
4-3、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1、
5-2、
第 12 页 共 14 页
5-3、
5-4、
5-5、
5-6、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6-1、
6-2、
五、 情景默写 (共1题;共3分)
7-1、
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
8-1、
第 13 页 共 14 页
9-1、
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0-1、
第 14 页 共 14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