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传统建筑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摘要:传统建筑艺术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得以继承和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创新不是简单、固定不变的元素照搬,不是引用与搬迁,而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及现代设计理念的深刻理解,注重实用性与观赏性。
关键词:我国传统建筑元素、当今建筑设计、应用、探究对策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建筑工程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本文主要针对我国传统建筑元素在当今建筑设计在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和研究,并针对一些元素融合的方式进行论述,提出合理的建议。
一、探索传统意义的建筑元素和应用
上世纪 50 年代,苏联将建筑艺术推向高潮,利用西方的屋架,同时运用钢筋混凝土制作斗拱和柱梁,打造首批“大屋顶”型的建筑。这种“大屋顶”建筑逐步被推广,得到广泛应用。该技术不但模仿了传统的宫殿样式还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内部采用混凝土结构,外部采用宫殿式的屋顶和对立面。既满足了技术上的要求,又加入了中国传统的装饰纹样,增添了传统的文化气息。
二、探索重构传统文化
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建筑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改进和创新,但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建筑思想和理念,建筑中也涵盖了建筑所处时代的先进技术和美学文化。随着近几年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不断提高,对当代建筑的要求不再局限于“居住”的概念,还必须融入美的感受。所以,建筑师们主要做的就是将传统的建筑元素融入到现代的建筑中,将传统建筑文化重构,创造出新的建筑作品以适应于当代的社会发展。
中国建筑师主张“重建本土建筑学,重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的思想和理念,为了满足当代社会对建筑艺术的要求,需要对传统的建筑文化进行重构,同时对现代建筑技术进行探索,将传统的和现代的进行有机结合,共同打造新的建筑作品。其中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二期工程和 2009 年完成的南宋御街改造工程中都很好的体现了该建筑思想,体现了传统建筑元素在当代建筑文化中的重构和探索。
例如宁波美术馆的建造,是采用旧物利用、就地取材的建造方式,周围是和谐的自然环境,伴有田地和草木花丛,没有过多的建筑物的遮挡。在建筑中不但融入了建筑的结构技术,美术馆的每一面墙都画着抽象画,体现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自然美感,体现了传统建筑元素的功能,摒弃了现代的建筑嘈杂感。
随着经济时代的不断进步,传统的地域文化和院落风情逐渐在社会中消失,能够感受到自然天成的和谐元素越来越少了。为了使传统特色的建筑文化传承下去,需要在当代建筑中进行创新和改造。建筑技术的创新并不是一味地采取当代最先进的高科技进行设计,需要深入传统建筑的设计元素,保证二者不会产生冲突。
对传统建筑元素的重构需要精心的思考和研究。首先,要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精神,要避免传统的元素跟现代建筑设计相冲突;其次,在建筑文化重构时探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真正地超越现代建筑的经济性思想。对于当前的建筑元素重构方式,不仅汲取了中国几千年来的建筑文化积淀,也融合了当代建筑工艺的思想和理念,有机地结合创造更好、更完美、更适应现代生活的建筑。
三、复兴传统建筑文化
在现代的社会竞争中,一个国家不但要具有强大的经济基础,更重要的还要有文化精神的支持,建立文化强国。中国建筑文化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经过了多种形式的发展和变革,在这个过程中融入了各个朝代先进的结构技术和形态艺术。
所以要想提升中国建筑文化的发展空间,不但要改造中国建筑的外在形态和结构,还需要探索传统建筑文化中的内涵和本质,将内在的东西融入到建筑当中。
建造中国特色的建筑,需要符合中国的国情。在融入西方先进建筑技术的同时还要将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加入其中,重新认识传统建筑文化,领悟传统建筑文化中建筑艺术的美学价值和传统建筑工艺的科学价值。另外,探索传统建筑文化中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凝聚力,继承传统建筑中的精髓和核心思想。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建设的思想充斥着整个社会,使现代建筑中融入了较多的“地标性、地段性”的建筑思想,更多地是反映建筑中的个性和思想,并没有真正地诠释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内在灵魂和民族凝聚力,很难反映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气息。全球化的建筑发展中,让人们更多地感受到城市的烦躁、嘈杂和吵闹,使人们生活中压力增大,无法感受到宁静的生活环境和和谐的气氛。
因此,要想体现当代建筑的真正意义,需要复兴传统的建筑文化,在建筑中赋予精神所属和文化底蕴,摒弃传统建筑文化的建筑外衣,将建筑文化中最核心和最本质的内容融入到建筑中。只有通过对几千年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深刻的反思和体会,抓取精神层面的东西,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寻找,最终实现传统文化的发展构架,更好地适应当代的建设思想。
四、传统建筑元素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成都清华坊,是继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吴良庸菊儿胡同、苏州桐芳巷改造之后,在长达二十多年民居建筑探索断层的空白中诞生的传统民居与现代居住理念结
合的作品。
“清华坊”是尝试新中式建筑风格的房地产项目中的较早的一批,成都市南郊紫薇东路的成都清华坊早在二零零二年就已开发,是一个传统与现代风格相融合的高密度底层住宅小区。总体布局上,由于小区内的总住户人数不多,因此成都清华坊小区内道路流线没有完全 将人车的通行模式分离开来。沿着小区四周有一条环形的道路可以到达每户的停车库。这些道路将清华坊分成几个不同的组团,每个组团内为了住户房屋的采光,更多为南北朝向,从 而节约能源。每户的私人院落中都有自己的绿地,业主还可以对自己的私人院落按照自己的 喜好进行设计。
它的出现是在继菊儿胡同、桐芳巷中国住宅设计之后,人们长期对“欧陆风”疲倦而引起的次回归式的反响,带动了新中式建筑色彩的地产产品。
随着社会的发展,东方文明的深入人心。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建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逐渐成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和旅游名片。“我们应从现代和传统两个方面人手进行研究,同时我们还要把握现实生活的现状 ,加以正确的分析和理解考察人类自身的需求的问题,最终形成自己的设计理念,把握时住代的特点,创造出富有民族化,地方文化神韵、具有鲜明时代性的、崭新的作品”例如:重庆的大观园。在建筑上充分运用木雕、砖雕、石雕,斗拱飞檐、窗棂扇等传统建筑元素,墙面装饰一般采用黑 、红 、黄为主的装饰色彩,常见的室内分隔形式如罩、碧纱橱、屏风等多为通透或半通透的形式,很少采用完全隔断构件。在装饰设计的细节上崇尚自然情趣,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融传统文化、传统建筑艺术与现代室内空间为一体。
“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继承,是中国近现代建筑研究、创作的最为广泛和持久的话题。分析传统建筑现代继承的研究背景,总结其中的实践探索手法 ,并以实际项目说明其在具体创作方法上的体现 ”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以别具一格的意境、天人合一的哲理、含义丰富的设计语言为当代许多设计师所青睐,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运用中国的传统元素对设计师越来越有吸引力。设计师在其设计过程中应把继承视为对传统的扬弃,把创新当做对传统的发展。
五、结语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城市的飞速发展,使得城市建筑越来越趋向于现代高科技的精密建筑,古代浑然天成、庭院风格的建筑越来越少。使得人们在生活和工作的同时感受不到传统建筑带来的美感和精神享受。所以,在现代的建筑设计时,需要将传统对建筑元素融入到当代的建筑设计中,合理地运用传统的建造工艺和建筑装饰艺术,实现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相互融合。在主体结构上主要采用当代的先进技术和工艺,对于外在的形态和装饰可以采用传统的建造技术,真正赋予了建筑中的文化和内涵,打造更适应于当代生活的建筑作品。
参考文献
[1]林继华.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园林建筑设计中的运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
[2]苏海滨.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博物馆建筑设计中应该用初探[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
[3]高红,司志强.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在现代园林建筑 设 计 中 的 运 用 研 究 [J]. 科 协 论 坛 ( 下 半月),2013(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