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花图问答。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贵阳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

贵阳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

来源:花图问答
贵阳市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A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

1. (2分)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表率 掉胃口 出人头地 天网恢恢 B . 必竟 明信片 改邪归正 名副其实 C . 端详 跑龙套 合盘托出 故事梗概 D . 更迭 现行犯 倍道兼程 万事俱备 2. (2分)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近两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数量快速增长,专利申请质量蒸蒸日上 , 这表明我国专利申请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B . “苹果”现任CEO蒂姆库克,在最近几周开始对“苹果”的运营方式进行大幅度调整,这显示着“苹果”将会改头换面 , 与乔布斯时代的风格有所不同。

C . 德国诗人歌德作《浮士德》延续六十年之久,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一切优秀的作品,都不是侥幸偶得之物,而是不辞艰辛惨淡经营的成果。

D . 这位书法家书写作品,不管十几个字还是几十个字,都倚马可待 , 一气呵成,并且字里行间显示出令人振奋的豪情。

3. (2分) (2016·成都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 澳大利亚移民局近日宣布,将为中国公民的旅游或商务探访签证申请者开启优先审理服务,这一举措有望令澳大利亚成为更吸引游客的国家。

B . 从胡适、陈独秀、鲁迅对文学革命的态度来看,尽管有个性、见识的差异,但他们的行为是团结一致的,是攻击旧文化的同一个战壕的战友。

C . 此次对捷克的历史性访问,不仅将推进中捷各领域的互利合作,推动两国关系提升到新高度,而且也将为中欧关系的发展注入强大的新动力。

第 1 页 共 16 页

D . 长远地看,一家公司在留给社会乃至人类的价值中,物质财富不是最重要的,它的创新机制、价值关怀与长远抱负,才是最为宝贵的。

4. (2分) (2017高一下·河南期中) 下面各句中,划线的传统礼貌称谓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 这是我的涂鸦之作 , 让大家见笑了。

B . 不必客气,做这点小事只是举手之劳 , 何足挂齿。 C . 我今天的报告非常重要,希望大家洗耳恭听。 D . 我就谈这些,算是抛砖引玉 , 下面请诸位发表意见。

5. (2分) (2017高二下·福建月考) 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组是( ) A . 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古人秉烛夜游 B . 垣墙周庭 驼业种树 C . 会桃花之芳园 先妣抚之甚厚 D . 浴乎沂,风乎舞雩 而木之性日以离也 6. (2分) 从文言句式的角度,下列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 .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B .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 . 故燕王欲结于君 D . 戍卒叫,函谷举

7. (2分) (2016高一下·唐山期中) 下列对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古代诗歌有近体诗和古体诗之分,白居易的《琵笆行》是古体诗,李白的《蜀道难》和杜甫的《秋兴八首》是近体诗。

B . 贾谊《过秦论》“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一句中“合从”是指“六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 C . 《寡人之于国也》“河内凶,则遗其民于河东”一句中“河东”指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 D . 中国古代文章中没有标点。句读用来指文辞休止和停顿处 , 文辞语意已尽处为句,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

第 2 页 共 16 页

《师说》中有“句读之不知”一句。

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4分)

8. (22分) (2017·杨浦模拟)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行客

赣州龙南客家的关西新围是我头回见到的“围屋”,它有着偏居一隅,自成一统的巍峨,以及蜜蜂营巢般的严谨﹣﹣看过从天空俯拍的圆型围屋图片,正如一个巨形蜂巢!“其方、圆式围楼结构和堂、横屋纵横交织的综合性大型建筑形制,具有极强的中国传统伦理观念及风水意识。”﹣﹣建筑往往是通向历史与文化深处的路径,每块砖,每根梁椽,都暗藏着社会与历史形态的密码。

在这样的建筑中,安居着客家人。

秦汉以来,几乎每次王朝更迭的背后都有大批迁徙的身影。两晋至唐宋时期的战乱饥荒,更造成黄河流域的中原汉人被迫五次大南迁!他们扶老携幼,挥泪作别故土,避居于南方的荒野陵谷,由此有了中国迁徙文化中浓重的一笔﹣﹣客家文化。

从一些客家人身上,似乎可反映这个民系身上的特点:勤勉,倔犟,有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拗劲,同时还有着未雨绸缪的精明与安危意识。血脉是性情的策源地,被强大基因辖制的性格分子,无论怎样飞溅四溢,最终,仍会呈现出源流的特征。

这座关西围屋,主人是当地名绅徐名钧。清嘉庆三年他开始找名匠建筑此围,历时二十九年峻工,是赣南现存五百多座客家围屋中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一处。整体结构像个巨大的“回”字,中间的“口”字部位是围屋的祠堂,也是围屋的精神核心所在,以其为中轴线,遵照礼制依次分布着不同等级的厅堂,由天井、连廊和夹道串联,体现着莫大向心力。

整座围屋充满强烈的家族意识,散发着森严、自洽的气息。进来参观的人,即使踩着最轻的脚步,都有几分像贸然的闯入者。

客家人,这群因大迁徙而啸聚一处的中原族裔,何以在南迁过程中,生出了一呼百应的具有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同质文化?行走于围屋之内,这种发问无处不在。

五代十国以降,中原文明屡遭来自北方游牧部落的侵袭,加之宫廷朝政倾轧,动辄殃及池鱼,大批中原失势的贵族和流民自此踏上南迁之旅,无形中,他们担负起赓续文化的重任(至今,中原古音的客家山歌仍在老辈口中吟哦),中原文化得以薪火相传。而这文化也在离乡背井之后才愈铭心亲切﹣﹣此时的故乡已虚化为一种惟借助于文

第 3 页 共 16 页

化符号、民俗礼仪才可复现的集体记忆。

中原客所引入的儒家文化显示了其强大的异类教化和秩序构建力。在儒家纲常架构起来的社会当中,合作与秩序替代了对抗与机会主义,尤其是在个体力量尚不足以对抗各种动荡的年代,儒家力倡的以族系血脉和宗法伦理为主旨的文化显示出其强大实用性!

围屋,即是这一文化的充分彰显。

“安居”一直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最核心表征,安居才可“人和、意顺、神畅、福至”。“途中”意味流离失所,意味未知凶险。北宋《云笈七签》曰:“譬於器中安物,物假器而居之,畏器之破坏,物乃不得安居。”﹣﹣这和人与屋的关系一样,人是物,屋为器。器不安,物何置?对辞别故乡,辗转上路的中原客来说,迁徙中的漂泊之感更加剧了他们对安居之所的向往。一旦有能力起屋,那将是迁徙中对安顿之梦的践行!坚固,齐备,世代居于其中,外坚内和,尽享天伦。

到了明清时期,中原客们使大约五百座围屋在赣南大地拔地而起!青砖筑起的厚围墙,围墙上建有可射击的炮楼。围墙之内是自成一统的家族,在琐碎日常生活外,亦完成着宗教、议事与附骥励志等功能。

这些维系着同宗血脉的客家围屋,首尾相连,自成一体,在每座围屋的中轴线上坐落着供奉着祖先的宗祠。敬祖穆宗本是儒家宗法的基本要义,在必须借助团队力量才可生存的年代,这种建构在血缘关系之上的群居乃是一种关系最为稳定的组合!

对每一座围屋,“家族”是建筑灵魂所在,带有牢不可破的宿命与天成意味。围屋的每间屋子朝向中轴线上的宗祠﹣﹣围屋的建筑形式加强着成员们凝聚力。

在“聚族于斯”的氛围里,“家族观念”烙印一般,成为成员们的精神自觉。

时代变化,“聚族于斯”不再是呕心沥血的宗法理想,相反,成员们四散天下,去国他乡才彰显家族的活跃与能量。

“客”具有中国文化中的怅惘身份!“客”在中国古诗词中是个出现率颇高的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棋罢不知人换世,酒阑无奈客思家”……一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更是定格了“客”在中国文化中的怅惘身份!

“客家人”,在这称谓中贯穿着命途的坎壈 (lǎn)之感,即使境遇通畅,这个“客”字总显得有些“生活在别处”。而围屋便是变“客”为“主”的践行!一座围屋即是一户客家人的堡垒,一处精神的框架,一根心魂永系的地平线。甚至在建材中也渗透着“客家人”未雨绸缪的安危意识:围屋的内壁常以糯米或薯粉掺入,不仅增加墙体黏性,饥馑之年还可充饥。此外,围内还设有储粮暗井,灭火装置,有些围内的井中养活鱼数条,防人投毒……

第 4 页 共 16 页

这些严防死守的安全设施之外,亦有怡情遣心的庭园戏台,可供吹笛引鹤,比如徐老四的关西新围内。戏台今已萧然,但可遥想当年围内如何在乱世风云里另有一番桃源之逸。这世代安居的梦想业已消散!在关西新围及其他围屋中,现居的只有寥落老者,前现代乡村的价值、故土信念和生活方式,与城市板块发生着前所未有的碰撞!乡村人口向城市大面积漂移,城市飞速扩张,田园次第荒芜……

当年,宋朝在登记户籍时为与“土著”区分,将客家先民登记为“客藉”,后衍变为客家。而今,迁徙已成最普遍的人类生态,从乡村出走,从县城出走,从二三线城市出走,从此岸向彼岸出走,去往GDP的更高处!在当代的巨幅地图上,布满错综频繁的流动与迁徙……

对一个城邦而言,客与主已然混淆,谁为客,谁又为主?到处是摩肩接踵的行客,“我族”的概念渐消遁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存在形式里。

离开围屋,时近黄昏,夕阳为这排建筑留下浓重廓影。白发老妪立于槛边,她身后的围屋宏大,幽深,依稀折射出朗朗家训及隐蕴笛声。

(1)

文中引用了一些文化历史史料,试分析其作用。 (2)

“‘我族’的概念渐消遁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存在形式里”这句话中,“我族”指:________;“自我”指:________。

(3)

请对最后一段进行赏析。 (4)

为什么说文中的“围屋”已成为一个文化的符号? (5)

文中的“客”已不仅仅局限于“客家”。你赞同这种说法吗?请加以说明。 9. (12分) (2017高三上·枣庄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狩猎

第 5 页 共 16 页

师陀

孟安卿有满腔壮志,年轻时候是个大空想家。在刚刚过了二十岁的那一年上,突然离开祖辈世居的果园城——他出发了,开始了生活上的大狩猎。

果园城里他的姨表妹,气恼加上悲痛,为他哭了,甚至为这个狠心人病了。“你没良心。走就走吧,谁拦着你了?可是总该、总该……”伤心的把脸埋在枕头上,她在床上想。

朱太太——那个姨母,“为他难过呢!什么好东西?……像他这种人,我们挤上眼也找得来!”

她光火有充分理由。两个小儿女在她眼中长大,正像两棵花儿。所有看见过他们的人早就自然的把他们当做夫妇,全以为他们终有一天要结婚的,在这长久的期待中,她在他们身上耗的苦心多么多,寄的希望多么大!一阵狂风,所有的美梦给吹散了。说真话,她流的眼泪比她的女儿更多。看看她的女儿——这个生了长长的黑脸蛋的美貌小姐,她的两只大眼看人时候从下面滚上去,像在人家心上打闪;破颜一笑,小鼻子鼓动得多逗人爱;常常,她常常稳重的坐着,眉整起来,严密的闭着的嘴唇稍微向外突出,就像顽固的小花骨朵。从这种特别表情,谁都能看出她有性格,有主见。她的样子仿佛说:“你瞧我多有本事?我准备好了,我在等待着了。”她显著的倾向实际方面,最后两年母亲几乎把家务全交给她,很快就练成了能手。她比母亲处治的更有条理。

可惜正为她处治的更有条理,孟安卿想起这是个爱用秤杆子教育姑娘,专门出产能干老婆的城市,幻梦才深深受了伤。并不是他不爱她了;恰恰因为他仍旧爱她,她的每一个小动作仍旧能牵动他的神魂——那么他怎么能忍受这种打击?怎么能眼看着他的幻象破碎,看着他的偶像跃倒下来,将来看着她专门争斤论两,计算柴米和油盐哪?

孟安卿离开果园城十二年,没有给过果园城消息。年轻人全有这种气度,青春跟雄心支持着他,幻象在他前面,他勇往直前,从不动摇。最后他成了个肖像兼风景画家,他大狩猎的结果。

但是最初的兴奋——由工作顺手激起的兴奋和快乐过去之后,孟安卿的心里渐渐空虚,终于成了一片荒凉,出其不意,有一天他突然回来,回果园城来了。

他在车站下面的旅馆里订了个房间,在里头关两小时,仔细的从鬓角上拔掉几根白头发,随后他走出来,一直上了河堤。

郊野上好风光,天色澄蓝,阳光充沛的照耀着新犁起的田地、树林和大路,仿佛向人报告好运。而鸟儿在柳树上鸣唱着,在堤岸旁边,孟安卿没有想到,它们看见他惊骇的飞开了——过去他跟它们那么亲密过的,现在它们不认识他了!

接着他进城,在果园里,春天他曾陪同姨表妹去掐花,夏天他们曾游玩过的,现在果树大半都衰老卷秃了,有的且被砍伐代以新的小树了。最后他走上市街,在街上,仍旧是尘土,仍旧是狗和猪。“看起来只有这里没有变动,”

第 6 页 共 16 页

他心里想。面坊的磨子响着,脚踏箩的撞击声一直传到外边。药铺里的舂药声仍旧是老调子,叮咚叮当,药臼的鸣声活泼而又清脆。

终于他站在那个一直深埋在记念中的门前,手按在门环上,他迟疑不决,既然已经回来,既然不久就要看见想念的人,何不把这种好心情多保存一会儿?

一个熟人凑巧解救了他。正在这时候,一个卖纸烟的凑巧从那边走过来。 “卖香烟的!”他走过去。

卖纸烟的原先卖梨糕,他自己小时候是个买零食的好主顾。 “你不卖梨糕了?”

“不,不卖了。现在没有人做了。”卖纸烟的惊异地看着他。 “你可知道朱太太还住在这里?”

卖纸烟的说她仍旧住在老地方,压根儿就没有搬过。

“那么——”孟安卿的心跳起来,气色变了,脸红了。他本来想问另外一个女人,朱太太的女儿,他的姨表妹,忽然他改了口。

“那么,这城里有个孟安卿,你认识吗?”

“不,不认识。”他说他根本不相信有这个人,他以为只是爱开玩笑的捏造来骗人的传说。

一阵失望压倒了孟安卿,突然间他感到兴亡变迁,时间加到人身上的变化。他想起他在旅馆里拔掉的白头发,他的终于无可遮掩的皱纹。现在果园城人更进一步告诉他,他们认为根本没有他这么个人,只在人家的笑谈中才存在了。孟安卿毫不动弹的站着,脚踏箩药臼照样响着,——其实连它们也变动过了;狗和猪从旁边走过去,他也不再感到亲切了。他向空中愣好半天,最后,看见卖纸烟的还等着他,他搭讪着买了一包。

他没有再询问他的姨表妹。他珍重的将在果园城买的香烟塞进口袋,然后向车站那边走去,火车在等候他,一切旅馆和按月出租的房子都在等候他。

一九四三年二月二十日 (选自《果园城记》,有删改)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第 7 页 共 16 页

A . 孟安卿满腔壮志,追求梦想,不愿接受果园城单调而讲究实际的生活,担心爱情的幻像破碎,就毅然离开了果园城。

B . 朱太太非常关爱孟安卿与女儿,希望“正像两棵花儿”的他们结婚成为夫妻,有实际本领,成为生活能手。 C . 小说成功地运用了景物描写。“郊野上好风光,天色澄蓝……”衬托了主人公内心的兴奋、轻松等“好心情”。

D . 作者在文中多处运用精彩的对话描写与心理描写,如“在里头关两小时,仔细地从鬓角上拨掉几根白头发”就是典型例证。

(2) 小说中“卖纸烟的”这一人物有何作用?

(3) 文章的结尾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全篇简要说明。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10. (11分) (2018·长沙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郭太,字林宗,大原介休人也。家世贫贱。早孤.母欲使给事县廷。林宗曰:“大丈夫焉能处斗筲之役乎?”遂辞。就成皋屈伯彦学,三年业毕.博通坟籍。善谈论,美音制。乃游于洛阳。始见河南尹李膺,膺大奇之,遂相友善,于是名震京师。后归乡里,衣冠诸儒送至河上,车数千两。林宗唯与李膺同舟共济,众宾望之,以为神仙焉。

司徒黄琼辟,太常赵典举有道。或劝林'宗仕进者,对曰:“吾夜观乾象.昼察人事,天之所废^不可支也。”遂并不应。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身长八尺,容貌魁体.褒衣博带,周游郡国。尝于陈梁闲行遇雨,巾一角垫,时人:故折巾一角,以为“林宗巾”。其见慕皆如此。或问汝南范滂曰:“郭林宗何如人?”滂曰:“隐不违亲,贞不绝俗,天子不得臣诸侯不得友吾不知其它。”

后遭母忧,有至孝称。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故宦官擅政而不能伤也。及党事起知名之士多被其害,唯林宗及汝南袁闳得免焉。遂闭门教授,弟子以千数。

其奖拔士人,皆如所鉴。左原者陈留人也,为郡学生,犯法见斥。林宗尝遇诸路,为设酒肴以慰之。谓曰:“昔颜涿聚梁甫之巨盗段干木晋国之大驵.卓为齐之忠臣,魏之名贤。蘧瑗、颜回尚不能无过,况其余乎?慎勿恚恨.责躬而已。”原纳其言而去。或有讥林宗不绝恶人者。对曰:“人而不仁,疾之以甚也。”原后忽更怀忿,结客欲报诸生。基旦林宗在学.原愧负前言.因遂罢去。后事露,众人咸谢服焉。

建宁元年,太傅陈蕃、大将军窦武为阉人所害,林宗哭之于野,恸。既而叹曰:“‘人之云亡,邦国殄瘁。’‘瞻乌爰止,不知于谁之屋’耳。”

第 8 页 共 16 页

明年春,卒于家,时年四十二。四方之士千余人.皆来会葬。同志者乃共刻石立碑,蔡邕为其文,既而谓涿郡卢植曰:“吾为碑铭多矣,皆有惭德,唯郭有道无愧色耳。”

(《后汉书,郭太传》)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林宗唯与李膺同舟共济 济:过河 B . 性明知人,好奖训士类 训:批评 C . 为郡学生,犯法免斥 斥:驱逐 D . 慎勿恚恨,责躬而色 恚:怨愤 (2) 下列对义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坟籍”即古代经典,古有“三坟五典”之说,“三坟”即指伏羲、神农、黄帝的书,“五典”则指少昊、颛顼、高辛、唐、虞的书.相传为我国最早的古籍。

B . “遭忧”指遇到父母亲死去的情况,又称“丁忧”,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道德礼仪制度;如无特殊原因,国家不能招丁忧的人为官,已经为官的人也要丁忧去职,回家守丧。

C . 征辟”是汉代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由地方官吏或王公大臣推荐,再由朝廷选用,授以官职。《后汉书,张衡传》中说“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就反映了这一制度。

D . “建宁元年”是西汉时期的一种年号纪年。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第一年即称为元年,如《游褒禅山记》中的“至和元年七月某日”。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郭林宗的父亲死得早,母亲想要他去县里做事。但林宗认为那是一个低贱的工作,就推辞了,而是去成皋学了三年,博学有才。

B . 郭林宗形象上佳,淡薄名利。他一举一动都有人效仿,喜欢游历,不愿做官,无论天子还是诸侯,他都不愿意去接近。

C . 郭林宗喜欢帮助人,曾有陈留人左原犯过错误,林宗不顾众人的嘲笑,为他摆下酒席,并以蘧瑗曾为大盗、颜回也有过错来安慰他。

第 9 页 共 16 页

D . 郭林宗死后,有一千多人前往会葬,并为他立下石碑,著名文学家蔡邕为他撰写了碑文,并认为,碑文与郭林宗是很相称的。

(4) 把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林宗虽善人伦,而不为危言核论,故宦官擅政而不能伤也。 ②其日林宗在学,原愧负前言,因遂罢去。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11. (7分) (2020高三下·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当涂赵炎少府粉图①山水歌(节选) 李白

峨眉②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 名公绎思③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 满堂空翠如可扫,赤城霞气苍梧烟。 洞庭潇湘意渺绵,三江七泽情涧沿。 惊涛汹涌向何处,孤舟一去迷归年。 征帆不动亦不旋,飘如随风落天边。 心摇目断兴难尽,几时可到三山巅。

(注)①粉图:在粉墙上所绘之图。②峨眉:山名,在四川境内。下文的“罗浮”,山名,在广东境内;“赤城\",山名,在 浙江境内;“苍梧”,山名,在湖南境内。“三山”,方丈,蓬莱,瀛洲,传说中的三座仙山。③绎思:精心构思。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题目中至少包含了三个信息,其中“歌”是诗体标志,即“歌行体”,属于古体诗。 B . “驱山走海”句,以夸张手法表现了“名公”挥动彩笔、描绘山水图景的高超技艺。 C . 诗人所写的孤舟和征帆迷失了方向,在画面上一动不动,却又像随风飘荡到天边。

第 10 页 共 16 页

D . 诗人为这形象逼真的画面所感染,欣赏的兴致很浓,还围绕画面发挥自己的想象。 (2) 请你通过李白对这幅“粉图山水”的描绘,分析画家创作时的“绎思”和技巧。

五、 默写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7·吉林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孔子在《论语·学而》中认为因为读书人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所以读书人需要具备一种品质,阐释这一品质的一句是“________”。

(2)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声凝聚暂歇之后突然变得激奋昂扬,表现激奋昂扬这一状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

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________,________”两个句子写出了“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

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8分)

13. (3分) (2018高一上·沈阳期末)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空缺处填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逻辑严密,前后连贯。每处不超过10字。

屈原,名平,字原,但实际上他姓芈,并不姓屈。“屈”实际上是和姓相关的另一个称呼——氏。历史资料记载,屈原半姓屈氏,①________,楚王为芈姓熊氏。先秦时期,②________,姓是有血缘关系的整个部族的共同称号,氏是某个支系的称号。而“芈”姓衍生出来的“氏”,③________,如白氏、景氏、叶氏、伍氏、项氏、查氏等。“西楚霸王”项羽便与屈原同姓不同氏。

14. (5分) (2019高一上·四川期中) 下面是某住宅小区物业公司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三处不符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各位居民都知道,高空坠物十分危险。轻则使人受伤,重则会要了人的性命。最近,本地将有强台风过境,请各位居民在24小时内整理、清除本人住宅范围内容易坠落的乱七八糟的东西,以绝隐患。

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第 11 页 共 16 页

15. (5分) (2019高二上·绍兴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小猪在稀泥里打滚/也不为讨人欢心/而改变自己的模样 鱼儿不羡慕兔子在岸上蹦跳/它只是喜欢水

大象也不想学鸟儿飞到树上/它有长长的鼻子/够得到天堂的树叶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②文体明确;③800字左右。

第 12 页 共 16 页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4分)

8-1、

8-2、

8-3、

8-4、

8-5、

第 13 页 共 16 页

9-1、

9-2、

9-3、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10-1、

10-2、

10-3、

10-4、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11-1、

11-2、

五、 默写 (共1题;共5分)

12-1、

12-2、

第 14 页 共 16 页

12-3、

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8分)

13-1、

14-1、

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

15-1

第 15 页 共 16 页

第 16 页 共 16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