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第一中学2015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四)
语文参考答案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1.(3分)B 【解析】不调和的音符以及刺耳的震音或激越之音并非和谐动听。
2.(3分)C 【解析】根据文意,结合莎士比亚的第七个阶段,林语堂表述的是“最后生命的火花闪灭,一个人便永远长眠不醒了”,而不是老年期。
3.(3分)D 【解析】D项说法绝对。根据原文第一自然段最后所描述的“我们也许应该有..一些以恒河般伟大的音律和雄壮的音波,慢慢地永远地向着大海流去”。 4.(3分)A 【解析】拒:抵抗。 5.(3分)B
6.(3分)C 【解析】“宪宗下诏把李昱交付给刑部处治”错,是交给军队处治。 7.(10分)翻译:
(1)(5分)正在用兵的时候,有不待次序就提拔的情况。现在衢州没有其他忧患,齐总没有功劳就越级破格提拔,大家议论会怎么说?(得分点:次,次序;擢,提拔;虞,忧患,忧虑;超授,破格提拔;谓何,怎么说;每点1分)
(2)(5分)军吏李昱向富人借了八百万银两,三年了还不肯归还。许孟容派官吏捕来盘问,跟他约定期限让他归还,说:“不按期归还,将要处死!”(得分点:贷,借;与,跟,和;如,按照;且,将要;每点1分,句意通顺1分)
8.(5分)“瘦”字用了拟人手法,(2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凭窗而坐的诗人所见到的是斜映在窗上的清瘦的梅影,并以“梅瘦”自喻,表达了自己拥有和梅一样的高洁品格。(3分) 9.(6分)作者是一个厌恶官场、渴望归隐的清峻高洁之士。(2分) “闲却传杯手”说明他已不再参加筵席,才致传杯之手空闲。(2分)
“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中“乱鸦啼”暗指小人的谗言,仕途失意,政坛险恶,遂生归隐之心。(2分) 10.(每空1分,共6分)
(1)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2)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3)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11.(25分)
(1)(5分)ED (答E得3分,答D得2分,答B得1分,答A、C不得分。) 【解析】B“大量的心理描写”错,没有大量的心理描写。A“表现了她对弟弟花了太多钱的不满”错,是对弟弟不认真学习的愤怒。C“小说中对姐姐脸上有伤的描写较为多余”错,不多余,是为下文姐姐去拉煤打下伏笔。 (2)(6分)① 设置悬念,引发读者阅读兴趣。(2分) ②写出了姐姐泼辣的性格特点。(2分) ③为后文姐姐去拉煤埋下了伏笔。(2分)
(3)(6分)①泼辣,主要体现在几次对弟弟的管教上。 ②具有牺牲精神,为了抚弟弟读书,放弃了一切。
③勤劳,干了十几种工作,甚至是男人都受不了的送煤工。(每点2分) (4)(8分)示例一:同意。(1分)
①不懂事总是去网吧,不得不让姐姐做出进城的决定。(2分)
②完全不考虑姐姐的钱是怎么挣来的,大手大脚花钱,姐姐才会迫不得已去做苦力,导致重病。(2分)
③人生感悟略。(言之成理即可,3分) 示例二:不同意。(1分)
①虽然他确实进网吧,但是他真心后悔了。(2分)
②他确实大手大脚花钱,但是他以为姐姐真的成为了白领,毕竟他还小。(2分) ③人生感悟略。(言之成理即可,3分) 12.(25分)
(1)(5分)CE (答C得3分,答E得2分,答D得1分,答A、B不得分。) 【解析】A选项中错误地否认创造就业机会是政府的问题;B选项表述武断、绝对,仅仅
依靠相信未来也无法成功;C选项准确、全面地阐述了马云说这番话的意图,概括正确;D选项表述正确,但是欠缺完整,因为马云还相信互联网不是一个赚钱的工具;E选项意思描述准确完整,通过原文可以直接获取意思。
(2)(6分)①创造就业机会;(2分)②帮助贫穷地区富起来;(2分)③改变中国的环境。 (2分)
(3)(6分)①发达地区经济饱和,要改变富人相对较难,机会较少;(2分)②中西部人们更渴望致富、成功,更渴望得到帮助,机会较多;(2分)③中西部地区人多地广、资源丰富,但欠缺开发,更有市场开发机会。(2分)
(4)(8分)①马云的这句话讲的是有抱怨的地方就有需求,就有制造机会的缺口和动力,抱怨与机遇同在。总是抱怨,机会就会在抱怨声中擦肩而过,把抱怨的时间用来思考和行动,从而抓住机会、制造机会。(2分)②a.当你抱怨没有就业机会,努力去创造就业就是制造机会。b.当你抱怨没有市场(内需),去开辟市场和拉动内需就是制造机会。c.当你抱怨空气、环境、水差时努力去改变人们的思维生活方式就是制造机会。(结合文本回答到其中的两点给4分)③结合现实来谈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
13.(3分)D 【解析】A项语义重复,“直言不讳”已含有“说”的意思,故不必再“说”。
B项“穿云裂石”用在这里属于望文生义。该词的意思是形容乐器声或歌声高亢嘹亮。C项“重足而立”指后脚紧挨着前脚,不敢迈步,形容非常恐惧。用在这里属于望文生义。D项“令行禁止”,有令即行,有禁即止。形容法令或纪律严明。符合语境。 14.(3分)C 【解析】A项句式杂糅。应改为“净化原理主要有两种”或“净化主要有
两种方法”。B项成分残缺。在最后一个分句前加上“令人”、“让人”或“使人”等词。D项语序不当。“经济账”应与“环保账”互调位置。
15.(3分)B 【解析】注意①②之间的逻辑关系,②在①的基础上递进,③④在①②的基
础上进一步递进。
16.(6分)①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方法论。
②它的总体要求是实行统筹兼顾。
③它的前提是适合中国国情和顺应时代潮流。
(每句2分)
17.(5分)(1)将“拜读”改为“阅读”;
(2)将“夙愿”改为“愿望”;或删除“很早以来就有”; (3)将“通过”改为“完成”; (4)将“绵薄之”删掉。
(第二处改对给2分,其余各处答对一处给1分)
【解析】(1)考查得体的谦敬知识,(2)考查语言搭配的知识,(3)考查简明的知识。 18.(60分)【写作指导】这是一篇材料作文。材料描述的是某市新区从蛮荒村野到繁华都市
所经历的蜕变以及人们对新区发展、宜居的思想认识的转变。通过材料获取有用信息,结合自己的看法,选取最佳立意和角度,自拟标题,自圆其说,表达见解。
根据材料,可从以下几方面立意入手:①发展就是硬道理,发展好了,人们就会改变偏见;②任何新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总会受到一定阻碍而曲折前行。习惯和传统的定式思维会影响人们对新鲜事物的出现辩证客观看待;③谣言止于真相。一些负面的信息会因为以讹传讹或者某些利益驱动而扩散,但会随着真相和事实的展示披露而不攻自破。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许孟容,字公范,京兆长安人。被选拔为进士优等,又考中了明经科,调任校书郎。被武宁张建封府征召。李纳带领军队在边境上抵抗,张建封派使者劝说他停止抵抗,前后三批人前往,李纳都不听。于是就派许孟容去会见李纳,许孟容旁征博引向李纳晓谕逆顺的祸福关系,李纳就悔悟谢罪,为此退兵而去。
(许孟容)累次升迁担任给事中。京兆尹上奏‚好畸地区风雹伤害了庄稼‛,皇帝派太监去审察,不符合实情,削夺了京兆尹以下官员的俸禄。许孟容上奏说:‚府县上奏的事不符合实情,罪应罚。然而皇上派太监去审察,扰乱了法治。应该另外选择一名御史去验证,才可以。‛皇上不听。
浙东观察使裴肃派判官齐总横征暴敛以向朝廷进献丰厚的礼物,满足天子的欲望。恰逢裴肃去世,皇帝提拔齐总以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的身份去担任衢州刺史。衢州,是大州。许孟容围绕规章制度说:‚正在用兵的时候,有不待次序就提拔的情况。现在衢州没有其他忧患,齐总没有功劳就越级破格提拔,大家议论会怎么说?况且齐总本来是判官,现在诏书却说‘权且主持留后,代理都团练副使’,本来没有这样的制度授官,更加不见可行之理。假
使齐总值得录用,应该公开显示他考核最优秀,以解除朝廷内外的疑惑。‛恰逢补阙王武陵等也据理力争,于是皇上下诏停下这件事。
贞元十九年夏,大旱,许孟容呈上奏折说:‚陛下斋戒吃素减少膳食,准备祭祀的牲畜费用,但是天意还不答应。我私下想在天人交互感应之际,关系到教令顺应民意与否。现在户部银两不是根据支出和每年的费用来使用的,本来就是防备紧急情况的,如果支取其中的一百万缗钱来替代京兆地区一年的赋税,那么京城地区就没有流亡的人了,可以做赈灾造福的事。另外应该省察流放、迁徙、征调、防护应当回来还没有回来(的情况),服徭役、勒令不准做官,应当释放还没有释放(的人);负债、拖欠、赠送,应当免除的免除;有怨气抑郁难平的,应当替他们伸张,来顺应民意敬奉上天。像这样做了,神灵却不保佑、年成不丰收的,从未听说过这种情况。‛
元和初,(许孟容)再次升任为尚书右丞、京兆尹。神策军从兴元后,日益骄横放纵,府县不能控制他们。军吏李昱向富人借了八百万银两,三年了还不肯归还。许孟容派官吏捕来盘问,跟他约定期限让他归还,说:‚不按期归还,将要处死!‛全军皆惊,向朝廷申诉。宪宗下诏把李昱交付给军队处治,宪宗先后两次派遣使者去(督促),许孟容都没有听命。上奏说:‚不听从皇命,我应当处死。然而我是在皇上身边任职的,应当替皇上抑制豪强。钱还没有全部缴纳,李昱不可能得到。‛皇帝赞许他坚守正义,答应了他。
(许孟容)多次升迁,担任吏部侍郎。盗贼杀了武元衡,许孟容禀告宰相:‚汉代有一个汲黯,奸臣就止息了阴谋。现在朝廷没有过失,但是狂贼竟敢这样(胡作非为),还说国家有人吗?希望禀明天子,起用裴中丞辅政,让他掌控兵权,寻找贼党,贼人就能够捉到了。‛几天后,果然任命裴度为宰相。许孟容去世时,七十六岁,朝廷追赠太子少保,谥号为‚宪‛。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