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今社会新时期的变革现状,及其引发出的一系列人文和思想风潮的转变,使得基于传统方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在逐渐失效。面对内部主观因素和外部客观环境双重改变的现实,本文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出简洁的有效性分析,同时对新时期思政教育方法给出浅显的改进和创新分析。
【关键词】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效性
一、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呈现出的新时期发展趋势1.多种价值取向并存,挑战传统思想道德观念。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特别是“经济全球一体化”等概念的提出和实践,在建立经济联盟合作的同时也逐渐地引入了各种各样的西方思潮。在良莠不齐的西方思潮中,一些腐朽的西方价值取向和糜烂的生活作风以各种方式并通过各种媒体途径,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一些及时行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不断充斥着耳目,再加上大学生接受学习能力和新鲜事物的能力比较强,敢于去尝试,导致了现今社会多种价值取向并存的局面。
2.信息索取途径多样化,传递更加快速高效。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在带来了信息共享和信息速递等一系列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垃圾信息。这其中不乏一些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反动、淫秽、迷信等内容。由于大学生对知识的甄别能力还不高,人生观还未成形,极其容易受这些不良信息的影响。大学生接受不良知识和信息的途径日益增加,往往使得教育者和大学生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局面,对课堂上的正统教育形成了极大的威胁,在教育工作者的教育工作中形成了极大的困难。
3.后勤保障理念缺失,丧失原有育人功能。高等院校的后勤保障理念,在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下,传统的育人功能在逐渐丧失。特别是现今高校的后勤管理中,引入了社会机构和个人模式,功利性增强,传统的后勤保障理念沦陷。以往的大学生寝室,不但是学生休息生活的场所,也是教育和管理大学生的主要阵地,而现在逐渐社会化的后勤服务,使得寝室教育这一块重要的内容,被许多教育工作者摒弃。
4.就业前景不佳,以及心理障碍日益突显。大学生毕业后面临着就业的选择,虽然他们在进入大学时头顶着“天之骄子”的光环,但是一旦面临着就业的不包分配、双向选择、自主就业等现实时,未免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严重者将演变成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对生活学习和工作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除此之外,对于大学生在校期间恋爱和婚姻政策的宽松,造成个别大学生陷入生活和爱情的迷惑中。在双重甚至是多重的困惑影响下,容易使一些心灵脆弱的学生产生心理障碍和疾病。
二、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分析1.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巩固正确理想和信念。在总体上来看,现今大学生的政治状况是积极健康的,但不排除少数学生因为阅历不深、辨别能力差和判断能力弱,造成其在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上的偏颇。这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不但坚持贯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精神武装学
生头脑,还要引入“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爱国主义教育。
2.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规范不正之风。根据心理学理论,处于群体生活中的人具有“从众心理”。因此,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和规范不正之风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正确的校园舆论氛围不但有利于建设优良的校风和学风,还对学生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修养有积极健康的塑造和规范作用。
3.提高教师队伍质量,转变保障职能。高等院校应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教育质量,这不能只体现在教学方面,应该在教育方面同样给予充分的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将自身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科学化和系统化地加以提高,并要调动工作上的积极性,增强自觉性,发挥工作的创造性。不但要做事后补救的善后工作,更要做事前防范的预防工作。特别是对于学生的思想动向要随时了解,在危机萌芽中引导学生步入正途,紧固学校和家庭间的联系纽带。
4.科学合理地运用网络媒体,加强对网络的监管。一方面,高等院校应该加强校园网的建设和管理力度,利用校园网络的屏蔽作用,将淫秽、迷信、反动等网站进行过滤,确保学生得到的都是健康有利的知识和信息。同时引导学生积极投身入网络竞赛和比赛中,并搭建一个引导学生的平台。另一方面,高等院校应呼吁国家相关部门,加强对互联网络的监督和管理,建立健全的互联网管理规章。
5.搭建高校社会环境平台,同时开展就业指导和社会活动。为了开拓大学生的视野,要将学生融入到社会环境中去,鼓励其走出课堂,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学生对社会的了解程度,同时提高对自身的认知度。
另外,开展就业指导和社会活动相结合的模式,也能获得颇多收益。在社会实践中,通过学生对自我认知增强的一个过程,使得学生对即将从事的行业具有更深入的了解,对今后的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面对我国教育环境和教育方法受到的前所未有的冲击,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显得日益重要,如何有效地促进思政教育兼具现代化和科学化,保障思政教育提供文明稳定的思想环境,更加成为了重中之重。参考文献:
[1]李晓琛.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效性探究[J].学理论,2011(1).
[2]赵阳.当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指向——人文关怀——来自对中国政法大学“弑师案”的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0(3)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