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毛泽东思想之所以是科学的指导思想,就是因为它既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又完全是中国的,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这个应用性的理论应用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应用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发展着与完善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富有鲜明的理论特色。
[关键词]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色;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就是理论应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出独具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新的应用的理论——毛泽东思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两次历史性飞跃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成果,是发展着与完善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的主要理论特色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理论内容上的伦理性。
毛泽东思想是在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而中国传统文化又具有注重政治伦理的优秀传统,这样,毛泽东思想在内容上就具有了明显的伦理性。这不仅表现在关于道德方面的思想学说在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表现在他善于把真理的力量内化为人格力量,把历史尺度内化为人的价值尺度,从而实现了真理与伦理、历史尺度与价值尺度的内在有机统一。作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方面,都既是真理性的命题,又寓高尚
的道德伦理于真理内容之中:“实事求是”是忠诚老实的人格化身,毛泽东经常把实事求是的真理性要求同讲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的伦理要求同时并提;“群众路线”体现了大公无私、克己奉公的崇高精神,毛泽东倡导的群众路线不仅是我党寻求真理的思想路线,也是我党关心群众、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工作路线;独立自主则展现了傲然挺立、凛然风骨、自强不息的道德追求。毛泽东思想中的这种真理与道德相统一的二重风格,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其作用的充分发挥起到了巨大的内推的作用。 二、理论功能上的实践性。
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中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由于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的内在要求,也由于受中国经世致用思想传统的影响,毛泽东思想虽有严密的逻辑构成,但其着眼点不是追求纯理论的逻辑思辨,而是着重于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和操作,虽注重真理的科学价值,但不是从纯理论的真理性本身来肯定理论的意义,而是结合运用的实际效果来评判理论的价值。一句话,毛泽东思想具有强烈的实践性,是实践化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心目中的真正的理论,应当是直接从实践中产生出来,并能直接服务于实践的、实用性、操作性很强的理论。在这方面,毛泽东的最突出的贡献是他致力于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转化为科学方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方法论系统。由于这个系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易于掌握,因而,传播面广,速度快,应用范围大而效果好。这已被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所一再证明。
三、理论主体的群众性。
毛泽东思想的又一个特色是理论主体的群众性。这一特色是与上一个特色紧密相联系的,由于实践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所以,理论的实践性也就决定了理论主体的群众性。毛泽东关于理论主体群众化思想的基本根据就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因而也必然要充当理论的主体。他曾反复强调要把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上和书本里解放出来,为广大干部和群众所掌握,变为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他明确说过:“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时期,毛泽东都非常注意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群众化、普及化工作。延安时期的整风运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都是对工农兵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步骤。建国后支持工农兵学哲学、用哲学的运动,目的也是为了使广大群众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体。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民族化和通俗化要求的主旨,也是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群众化。 四、理论形式上的民族性。
毛泽东思想的民族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符号系统,二是表达方式。他娴熟地运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范畴和语言来阐发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内涵,使马克思主义从西方的形式转化为中国的形式,从西方的语言转化为中国的语言,从而使中国人民能够和乐于接受。像“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知行统一”等民族的语言和思维方式,都以简明的形式分别浓缩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
论、辩证法、认识论等基本原理和丰富内容。这些语言形式,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涵,又体现着中国民族文化的逆向渗透。从表达方式上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性风格。中国文化的表达方式常带有某种审美的意味,其叙述方式和论证方式,无不偏重于比喻和象征,即通过隐喻来达到描写和证明的双重目的。这是中华文化的显明特点,对此毛泽东作了批判地继承。他运用大量的比喻和形象描述,通过类比和象征,使深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达到一种对中国人看来是如此可理解性和清楚明白性的程度,从而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亲近感和亲切感。
五、理论语言上的通俗性。
毛泽东注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通俗化问题。不仅从理论上为我们系统地解决了实现马克思主义通俗化的问题,而且还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亲自做出了马克思主义通俗化的光辉榜样。他用两个对子来说明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之间的关系;用“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说明人在脑子中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的功夫,用“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说明实践对认识的重要性;用在”游泳中学习游泳”来说明实践出真知的唯物主义认识论道理;用“弹钢琴”来说明领导干部应采取全方位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用“纲举目张”比喻抓主要矛盾以带动次要矛盾解决的道理;“解剖麻雀”比喻由分析个别上升到一般的逻辑方法等。 参考文献:
[1]王耀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j].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2]郑又贤.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探[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2009年, 作者简介:
王鸿波,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