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花图问答。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建构主义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花图问答
教改教研

防止数学高考复习中两极分化之我见

■张巍巍 (南宁市第二十六中学 530000)

【中图分类号】 G6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2017)14-0212-01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是防止

分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尤其在高三总复习时,每堂课都要循序渐进,关注差异,注意让学生有练习的内容,有练习的时间。教师要不断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尝到成功的喜悦。这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兴趣。

2.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充分利用40分钟。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预防两极分化的主要手段。在课堂上,少讲空话,多做实事,精讲多练,以学生为主,对每个单元进行考查、总结,分析存在问题,及时补遗,帮助学生过关。平时作业或测验得到好成绩或有进步的,一定在班上进行表扬,给予肯定,对作业错漏较多的当面批改,及时订正。

3.要严格要求学生。把教学大纲规定的各项质量标准和教材内容的具体要求作为对学生学习数学的要求标准。这是保证学生学好数学,防止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严格要求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对一些学习上遇到困难和放弃学习而成绩下降的学生,应及时帮助教育,不能迁就,更不能放任自流。应该清醒地看到,放弃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必将产生两极分化的现象。

4.为学生排忧解难,帮助他们树立起自信心,思想教育与教学同步发展,让学生自始至终有充足的学习动力。特别是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举足轻重,至关重要。家长要关注孩子的学习状况和思想动态,对孩子要因势利导,加强管理。家长平时要经常与孩子谈心,查看他们的作业,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加强与老师之间的联系并交换意见,共同商讨解决孩子学习中存在问题的有效办法。所以为学生排忧解难,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这样会有效的防止两极分化。

总之,要防止和缩小学习数学中出现的两极分化,提高数学成绩,关键在于要把握全面,突出重点,抓住基础,提高能力,加强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只要社会、学校和家庭都对两极分化现象共同关注,高度重视,相互配合,并且采用积极措施,就能对两极分化现象实施有效的遏制,就能转化差生,缩小分化,真正体验素质教育的内涵,全面提高高中数学教学质量。

高考对于每位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高三数学总复习的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如何通过高三的复习,使学生较好地把握整个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体系,牢固掌握各部分知识点,使学生拥有较强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数学复习质量,便成了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以来谈的最多的话题。如今的新教材面貌一新,较以往数学教材灵活多了,也开放多了,生活化、情境化的问题经常出现在数学课堂中,灵活、开放的习题也让学生们的思维更加活跃了,因此在高三复习中就会出现学生们的两极分化现象较为严重了。正确有效的进行数学复习可以减少两极分化的现象,所以我们在制定解决方法时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断地思索、采取相应的对策:

一、明确两极分化的原因

从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到,分化现象主要发生在高中阶段。从高一下半学期开始,高二达到高潮,高三基本定型。在短短的两年里数学学习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1.高一学生来到新的学校里,刚刚接触高一数学怀有极大的兴趣,他们学习劲头足,学习成绩普遍高。可是随着教材内容的不断加深,知识复杂了,困难也就多了,这就需要同学们下一番苦功夫才能学好,可是有些同学做不到这一点就开始掉队,时间一长,就丧失信心,弃而不学。

2.在教学上,由于教材内容多,难度大,有些老师忙于赶进度,每节课的内容都很多,致使一部分学生跟不上进度,课下还不懂得复习,从而掉队成绩下降。

3.还有一小部分同学想学好数学,但由于自身智力反应慢,成绩差点,从而怀有自卑感,这样的学生如果不及时加以帮助和鼓励,也会掉队弃而不学的。

二、防止两极分化的方法

数学学科有着严谨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数学基础很重要。学生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能否得到继续发展,是防止两极分化的又一个问题。一旦分化形成就很难补救。因此,我们应该立足于预防,在分化形成前下功夫。

建构主义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邹国兵 (四川省岳池县镇龙小学校 638300)

【摘 要】 建构主义思想在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指导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不仅强调师生的各自作用,更注重教致力于学,为学服务的生成,引导和体验。

【关键词】 小学数学;建构主义思想;应用【中图分类号】 G632.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2017)14-0212-01

建构主义思想是引领教育发展的重要思想,特别是在指导新课改实践中产生了重要实践意义。在传统以教师中心的教学模式中,我们常注重于教师的“教”,把教学过程就变成单纯的传授过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地接受状态。而在现代教学研究中,倡导发挥学生主体积极性,还课堂于学生,重视知识的自我消化、生成和建构,这就是建构主义教学观。近年来,建构主义认识理论、学习理论越来越惹人眼球,其观点越来越受到教育同仁的认可和信赖,甚至成为了引领我们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小学数学作为新课改的重要阵地,应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也是由来已久的事了。下面,我结合实践,谈谈建构主义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建构主义思想的基本内涵

建构主义思想大抵包涵三种观念:一是知识观,认为知识不是东西,而是主体的经验、解释和假设;二是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接受东西,而是主动地生成自己的经验、解释、假设;三是教学观,认为教学不是传递东西,而是创设一定环境和支持,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这三种观念相互制约,共同构成其核心。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2122017年 第14期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把外部知识直接输入到头脑的过程,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部相互作用而建构新的理念、新的心理表征的过程,教学过程即是教师和学生对世界意义进行合作性建构的过程,教学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促进学习者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以主动地建构意义。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组织者、引导者、帮助者、促进者的作用。

二、建构主义思想的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是对传统“唯书是教”或“教教材”模式的一种否定,倡导学生是学习主体的一种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的教学模式显然会反对传统教学中机械的客观主义的知识观,认为知识是主体与情境的交互作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动地建立起来的,知识不是在价值中生成的,而是内蕴着主体的价值追求的。因此,建构主义教学观本质上是对人的主体价值给予充分尊重的教学观。引导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而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实现这一点要求,就要创设一系列的活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教改教研

加强物理实验教学的些许思考

■杨 川 (四川省岳池县大佛初级中学 638300)

【摘 要】 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物理教学效果的重要策略。教学中,我们不仅要重视实验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积极意义,还要通过演示实验,放大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实验操作兴趣,增强学生实验解决问题能力。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加强【中图分类号】 G63.2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2017)14-0213-01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然而,长期以来因受到“应试”影响,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盲目设置题海,认为实验可有可无,甚至把实验教学上成了理论课,把做实验变成了背实验,听实验、记实验。这样使原本有趣的实验探究变成了枯燥无味的学习,致使学生实验操作不仅没有方法、能力,甚至连实验兴趣也被扼杀。初中学生本来好奇心强,富于幻想,求知欲旺盛,他们对实验充满了探究欲。因此,加强物理实验教学,不但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操作思维能力,并且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物理教学有效性。

一、高度重视实验教学

提高实验教学认识,是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是教师从传统轻操作、重知识的“应试”教育走出来的前提。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实验教学有意义,做到实验设计既严密,又科学。如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中,必须用天平准确量出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并且两个烧杯也必须完全一样(包括大小、规格、型号)。又如在探究密度的“用天平称量体积相等的两种液体”实验时,称量前首先要把天平调好,然后取两个型号完全相同的烧杯,说明其型号,大小完全相同,放在天平上称量,其质量相等,然后用量筒或量杯量出等体积的情况下,不同液体质量不同,从而引出密度的概念,千万不能取两个烧杯,既不方便说明二者大小质量相同,又不方便放在天平上称量,而且不能用量筒或量杯,大致向杯内倒入液体,硬说体积相等,这样达不到实验的目的,既抹杀了实验的科学性和严密性,又不能很好的说明问题。这只会让学生失去对实验的兴趣,甚至对知识都会产生怀疑。

二、在演示实验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把学生从背实验步骤、现象中出来,就必须注重学生实验兴趣激发,让他们知道物理学习中实验操作的现实意义,引导学生做到勤于思考,敢于动手,创新思考。而这个途径就是演示实验,在演示中激发实验兴趣是培养实验兴趣的最好

途径。只要有了兴趣,他们才能提高实验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可以实验引路,除做好课本上的实验,还想法增加演示实验,以激发学习兴趣。如讲“大气的压强”时,为显示大气压强,首先补充了这样一个实验,取大小不同而内径相差不太大的两个试管,在大试管内倒满水,把小试管装入大试管内一部分,在倒过来,就会看倒大试管内水不断流出,而小试管就会徐徐钻入大试管内。这一魔术般的表演,大大引起了学生的兴趣,问其原因就是大气压的存在,这样引起质疑,使学生处于积极探索知识之中。又如讲热传递时,增加了试管内给上部分水加热,底部鱼仍然活着的实验。讲摩擦时用筷子提米实验等,使学生觉的都很惊奇。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放大演示实验现象

放大演示实验现象,就是使实验现象更直观,更明显,便于学生直接感知,发现物理规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相反,如果学生看不见,看不清实验现象,他们对实验操作的兴趣就会大跌。而我们很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会忽视这一点,觉得站在讲台上,在讲桌上做实验,学生会看得很清楚,而实际上,很多学生特别是后面的学生是观察不到的。学生观察不到就会产生怀疑,起不到实验教学应有的效果。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增加一个一尺高的实验台,在台架上做演示实验,或者直接就在展示台上做。如观察温度计的温度,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等,可选学生代表观察读数,把结果告诉大家。再如显示磁感线的实验,就拿到桌前让学生巡回看,也可利用投影仪把示数放大。这样演示实验,同学们都能观察得很清楚,很细致,既能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又能激发学生实验兴趣。

四、变习题为实验操作

物理习题,大多是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尝试,但有的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如果我们变习惯为动手探究,使之成为实验,就会让学生更加感兴趣,而且会使物理现象再现,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就在实际生活当中。如讲光的初步知识,布置作业时,有经验的渔民在叉鱼的时候,不把叉对准所看到的鱼的位置,而是对着稍底于所看到

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

三、建构主义思想的课堂应用

建构主义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就是把其三种观点与实际教学很好整合,使其指导教师课堂行为,帮助教师找到更适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新策略。

(一)营造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致力于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参与性,把学生引向他们的“最近发展区”,使他们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让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如计算是小学数学重要的内容之一,四则运算的计算法则是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但是传统数学课程本身没有提供运算法则形成的历程,也没有经过学生的主动建构,因此学生只是将它们当成一种操作性技术,直接搬用而做机械性的练习。

(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导解决实际问题。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量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认识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问题情境具有情感上的吸引力,容易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形成寻求问题答案的心向,从而促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或经验地解决问题。教师要抓住小学儿童的心理特征,创设活动情境作为引入点,使学生以积极地寻求问题答案的心向,主动地参与到问题情境之中。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再用学得的数学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简单问题,就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学生的学习就能得到情感体验。

(三)搭建合作平台,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建构主义非常重视“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认为,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经验为背景建构对事物的理解,所以,只能理解到事物的不同方向,通过合作和交流可以形成更加全面、更加丰富的理解。课堂交流是一种开放式的活动,它比教师讲和个人自学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应用知识的兴趣。交流时个别学生讲,其余学生补充、修正,在交流中学会合作,在交流中体验同一结果可以有不同方法,在交流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在与别人协作中,分享着互助与竞争、成功与挫折的体现。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本着“学会合作”的教育思想,大量地采用同桌讨论、小组合作等群体学习方式,并与学生的思考学习方式有机结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扮演了研究者、小老师、师傅、徒弟等多种角色,他们的学习热情会空前高涨。许多灵感就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了。

总之,建构主义思想在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作用,是我们进行新课改实践的重要指导思想,不仅在促进学生学习方面还是教师自我成长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在全面践行新课改的今天,我们有必要更深入一步的学习和应用,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为学生成长奠基。

参考文献:

[1]王艳丽,建构主义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J].成功,2009年。

[2]顾志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教师,2009年。

[3]钟秀花,探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2013年。

213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2017年 第14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