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花图问答。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来源:花图问答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先后三次测量一支铅笔的长度,测量的数据分别是183.0mm、183.4mm、183.4mm,那么这支铅笔的长度应该是( ) A.183.0mm B.183.1mm C.183.13mm D.183.4mm

2、2012年国际田联110m栏比赛送,刘翔以12秒97破赛会纪录夺得冠军。如果说赛场的主席台是运动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刘翔 B.看台上坐着的观众 C.地面 D.刘翔前方立着的栏

3、某同学在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50m处的瞬时速度为6m/s,16s末到达终点的瞬时速度为7.5m/s,则他在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 A.6m/s B.6.25m/s C.6.67m/s D.7.5m/s

4、如图为一物体朝固定方向做直线运动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在下列四种运动中,符合图像的是( ) A.汽车沿着直线自静止加速的过程 B.物体有静止自由竖直下落的过程

C.机车沿着直线运动,紧急刹车至静止的过程 D.保龄球在无摩擦力的水平面上,沿着直线滑动的过程 5、正常运行的客车速度是20m/s,这句话的意义是( )

A.客车每秒钟运动的速度是20m B.客车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20m/s C.客车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20m D.客车通过的路程是20m

6、人耳能分清回声的条件是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至少0.1s,你面向一高墙喊话,如果想分清回声,那么你和高墙之间的距离至少应( )

A.大于34m B.大于17m D.等于17m D.等于34m 7、使用MP3时,调节音量按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8、下面关于声现象的配对中,错误的是( ) A.“闻其声,知其人”——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 B.“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次声波传播很远 C.“隔墙有耳”——固体也能传声 D.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9、关于温度计的使用,图3中正确的是( ) A.○1和○4 B.○2和○5 C.○3和○6 D.都正确

10、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阳光下,在冰逐渐熔化的过程中( )

A.冰的温度上升,水的温度不变 B.水的温度上升,冰的温度不变 C.冰、水的温度都不变 D.冰、水的温度都上升 11、如图所示是物质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图像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A.这种物质是晶体,其熔点是48℃ B.在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段物质不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D.第10分钟后物质处于液态

12、下列关于蒸发和沸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蒸发和沸腾都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B.蒸发和沸腾都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

C.蒸发和沸腾都属于液化现象 D.蒸发的快慢与温度无关,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13、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 )

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升华 B.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液化 C.夏天洒在地板上的水很快干了——凝固 D.冰箱冷冻室内壁的霜——汽化 14、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

A.(1)(2) B.(2)(4) C.(1)(3) D.(3)(4)

15、根据图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铅 328 1740 A.80℃的酒精是液态 B.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做温度计来测量液体 C.-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 D.铅的凝固点是-328℃ 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物理学里把( )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是( )

2、坐在教室里上课的同学以( )为参照物是运动的;坐在飞机上航行的乘客以( ) 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3、甲、乙两车作匀速直线运动,若两车在相同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之比是2 :3,则它们的速

1

度之比是( );若两车经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之比是5 :3,则速度之比是( )。 3、月考考场里,开考前监考老师正在强调考试要求。老师声音是由于声带的( )产生的,是通过( )传入考生的耳朵的。

4、物理学中用( )振动的次数——频率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

5、如图6所示,甲、乙分别是从( )、( )控制噪声的。

6、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 )程度的物理量。 7、北方的冬天,为了防止地窖的蔬菜冻坏,人们常常在地窖里放一桶水,这是利用水的( )能够( )热量不至于地窖温度太( )。

8、下雪不冷化雪冷,是因为雪熔化要( );夏天,打开冰棒的包装纸,常常会看到冰棒冒“白气”,这是( )现象。 9、如图所示为一固体熔化、凝固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固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 )其温度( ),所以它是晶体。

(2)此晶体熔化时间为( )min,熔点为( )℃。 (3)BC段为( )态,FG段为( )态。 10、汽化的两种方式是( )、( )。 三、实验题(1题11分,2题3分,3题6分,共20分)

1、小刚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了如下数据,请根据所给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1)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

(2)试验时,垫斜面的木块不宜太高,是为了( )在F点处放一个挡板是为了( )

(3)小车从B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是( )cm/s。

2、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 ). (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小明、小华等同学在探究完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物质作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物质作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 如图,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 铃声越来越( )(填“大”或“小”) 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 )是正确的. (4)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 A.提出猜想假设; B.分析归纳; C.得出结论; D.实验研究; E.发现并提出问题.

你认为小明他们的第二个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 )(填字母序号). 4、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得到下列 的实验数据。(见下表) 时间„„ 6 95 7 96 8 97 9 98 10 98 11 98 12 95 13 98 14 98 15 98 „„ „„ (min) 温度(℃) „„ (1)从记录的数据看出,在某一次观察记录中明显错误的是第( )分钟时的错误。 (2)从记录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此时水沸腾的温度为( )℃。 (3)在水沸腾过程中水( )热。(填“吸”或“放”) 四、综合题(10分)

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1,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2,有人用锤子敲了一下钢轨

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求钢轨的长度。

物理试题(共4页,第3页) 物理试题(共4页,第4页)

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