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主”之花盛开于语文高效课堂
彬县紫薇中学 王芳萍
我校的“35·35”高效课堂模式明确的将“自主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主要环节,自然也是评价课堂是否高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可见指导学生高效的进行自主学习在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指不听命、不依赖于别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人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够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刻苦钻研精神,并且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评价。因此,作为语文高效课堂,应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以及重要目标,努力让“自主”之花盛开于整个课堂。我以为要做到这样,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激发兴趣,调动热情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意思是说只要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或某一领域有了浓厚的兴趣,便会自觉的努力钻研,探究方法,从而取得成功,学习当然也不例外。因此,教育者不单单是传授知识的人,更应该是激发兴趣,培养爱好的人,做到“教为不教而服务”。我国最早的教育家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学生对自主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寻幽探胜。所以,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作为语文教师,应不失时机的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比贴切的形容了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每一个教师恨不能
1
把自己所有的知识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学生,恨不能把每一位同学都培养成国家栋梁。我们在学生身上无私的奉献着,对他们给予了过高的期望,也正由于此,便经常怨天尤人,恨铁不成钢。其实教师也不用把自己搞得精疲力尽,心力交瘁,只要让学生爱上自主学习,自己动起来,我们便可静待花开。要让学生爱上自主学习,就应让学生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如在教学时,先让学生交流自己从文中读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在学生回答之后,肯定他们的成绩,高度赞扬他们阅读中独特感受和独到见解,将他们的闪光点发扬光大,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从而促使学生爱上独立思考,爱上自主学习。
二、巧妙点拨,事半功倍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无论干什么事情,方法很重要。科学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不科学的方法,反而是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学习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必须巧妙点拨,让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优势,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以为对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点拨可以做如下尝试。
首先,应使学生会提问题。作为从事基础教育的语文教师来说,应该意识到:在教学中重视学生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起点,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根据平时的教学,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课前提问题,如每遇到一篇课文,可以这样问“本文体裁是什么,作者是谁?他有着怎样的人生?这篇文章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文章中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观点或感受?文章妙
2
在何处?还有什么不足等。”还有课中提问题,如“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哪些东西是我课前就明白的,哪些讲解和我的理解有差异?同学们对某一问题的看法与我不同在哪儿等。”再就是课后提问题,如“上了本文我有和收获?还有那些困惑要与同学老师交流?如果让我写类似的实物或表达相同的情感我会怎样写等。”
其次,应使学生会解决问题。自主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释疑的过程,也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渠道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我们在上一个提出问题环节中提出的问题,文章体裁,主要内容,人物特点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文本找到答案;作者的生平经历,处世态度,写作背景可以通过上网搜集资料获得答案;文章的精妙之处与不足之处可以找同学交流等。另外教师要引导、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判断和解决问题,从而在问题的解决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如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的单元主题是“挚爱亲情”,其中《我的母亲》和《甜甜的泥土》都是写母亲,表达母爱的。学完这两篇文章后可以让学生总结它们的异同之处。这时我告诉学生可以从文章体裁上,内容上,情感上,语言上,结构上等方面总结归纳,这其实也是在潜移默化的向学生渗透了一种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自主探究,量身定做
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特点,或长处或短处,因而教师不能一把尺子量到底,应充分激发学生,帮助学生全面准确的认识自己。因人而异,因“我”而异,认真探究,总结,实践,不断
3
改进,总结、实践,如此循环往复,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需要指出的是落脚点必须在“适合自己”上。我们知道学习方法有很多,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方法,但是真正适合自己的才算是最好的学习方法。老师可能经常会让班级里学习前几名的同学为大家介绍学习经验。当看到他们取得了那么好的成绩,又能把自己学习的独到之处娓娓道来的时候,许多心里感到很羡慕,于是也想把他们的学习方法尝试着用一下。但是后来却发现,优秀学生的方法并不完全适合自己。这就让我想到了“拿来主义”,就是所谓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我们的学习经验交流会也不是让同学们照搬别人的学习经验和方法,而是要“借鉴”别人的学习经验,归纳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此应提醒同学:把握好“拿来主义”,合理利用,取去并用,再归纳总结,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方法及经验。
四、百花齐放,春光无限
我以为用“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来形容自主学习下的高效课堂是最为恰当不过的了。课堂不应是“一言堂”,即教师的一讲到底,应是学生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课堂不是教师表演,展示自我的场所,而是学生个性张扬,神思飞扬的舞台。教师只要能为学生成功搭建一个自主参与,勤想乐思,能说善言的平台,那么我们的学生一定会在语文课堂这块沃土上发芽,长叶,开花,最后结出丰硕的成果。比如在教学完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后,我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试说说百草园生活与三味书屋的生活有什么不同?”学生们争先恐后,各抒己见,如“一个丰富多彩,一个单调乏
4
味”“一个自由快乐,一个拘束无聊”“一个可以听故事,一个只是背书”“百草园中的人可爱和蔼,三味书屋里的先生严肃可怕”……虽然学生们有些回答意思是重复的,可即便如此,他们也会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出来,说明他们有自我意识,会自主思考、学习。还有,在上完《黔之驴》后,我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概括文章寓意。学生们有的说“不要像驴子那样轻易在别人面前暴露自己,否则会招来杀身之祸。”有的说“只有有真才实学,练就过硬的本领才会立足于社会。”也有说“不能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的。”其实,语文课堂只要做到让学生百花齐放,就一定会春光无限。
总之,自主学习能力是学生必备的一种学习能力,要想使语文课堂达到高效,就必须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入手,努力使“自主”之花盛开于语文高效课堂。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