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花图问答。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伤寒杂病论》葛根功用的相反属性探讨

《伤寒杂病论》葛根功用的相反属性探讨

来源:花图问答
2019年9月第26卷第17期

·综 述·

《伤寒杂 病论》葛根功用的相反属性探讨汪妙芬 王建康 陈 丹 华晖辉 沈秀伟 鲍平波

葛根是目前临床的常用中药,味甘,性辛、凉,入脾、胃经,具有解肌发表、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治疗功用。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有用葛根命名的方剂,作为主药的作用地位十分明确,表里寒热的运用较为广泛。探究貌似杂乱的葛根运用的内在规律,笔者浅见是张仲景充分把握的药物双向调节作用为药理基础的葛根功用的相反属性,这一相反属性是指葛根在不同的配伍、不同病症的运用中表现出阴阳属性范畴内的相互对立相反的治疗效应,亦即双向调节作用。本文拟就有关内容整理探讨如下。1 升清止泻与下气降逆

葛根具有上升和下降的相反功能效应。葛根黄芩黄连汤主治“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表未解”是指太阳表证未解,气机怫郁,化热入里,内迫阳明而泻,形成太阳与阳明合病之机,主药葛根,清热升津,既外解太阳之表,勿使怫郁,又升发胃肠清气,勿使下泄,与黄芩、黄连清热燥湿相配,共治阳明泄泻,重在发挥升清止泻功能。从气机升降角度,主司气机之升。现代研究证实,葛根中的葛根素具有良好的抑制小肠蠕动、降低胃排空速度、对抗炎性因子对肠道的损伤、调理胃肠激素分泌使肠道功能正常的作用[1]。奔豚汤见于《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本方被后世称为张仲景治疗热性奔豚气病的主方[2]。奔豚气病的主要病机是肝虚郁热、气机上逆。方中当归、川芎、芍药养血柔肝,葛根、生姜、半夏降逆下气,甘李根白皮、黄芩清泄郁热,甘草调和诸药。其中葛根配半夏治疗气上冲胸之主症,主司气机

作者单位:315040 宁波市鄞州区白鹤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汪妙芬);宁波市中医院中医科(王建康);宁波市鄞州区东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陈丹);宁波市海曙区南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华晖辉);宁波市海曙区西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沈秀伟);宁波市海曙区中医院中医科(鲍平波)

通信作者:王建康,Email:wjk7009@126.com

之降,再有葛根汤主治“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有研究认为,奔豚气与癔症、神经官能症类似,治疗本症应用的葛根含有葛根总黄酮和醇提物等成分,作用于大脑皮层和海马体,通过提高乙酰胆碱转移酶活性,有助于改善神经精神的调节功能[3]。

2 解肌发汗与输津止汗

葛根具有发汗与止汗的散与敛双向调节作用。原文31条曰“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其中葛根与麻黄配伍,功效解表发汗。与麻黄配桂枝宣通卫窍,发汗祛邪不同,葛根配麻黄功在舒筋通络,升津助汗而起到既解表又舒筋解痉作用。太阳病中风,汗出恶风,属太阳病表虚证。表虚证兼项背强几几,张仲景用桂枝加葛根汤主之。乃取桂枝汤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加葛根既助桂枝汤以解肌发表,又与桂枝相配升津舒经,收敛止汗,且能鼓舞胃气上行,冀其表解汗止,项背拘急而解[4]。显示葛根输津止汗的功能效应。葛根粉能促进散热、皮肤血管扩张、呼吸运动加强、增加水分排出而使体温下降。葛根提取物中也含有能使动物体温升高的物质。说明原生物中存在着与药理作用相反的物质,显示双向调节作用[5]。3 祛风燥湿与生津止渴

葛根具有燥湿与生津(滋润)之燥与润的阴阳转化效能。《神农本草经》将葛根列为中品,其功效“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其中“主消渴”取其性润,治“诸痹”取其性燥。葛根为祛风解表之风药,风能胜湿,凸显燥的特性。其治疗项背强几几,既升津舒筋又燥湿通络。现代药理研究,葛根可消除神经根炎性水肿,对缓解肌肉痉挛、增强肌肉张力、

改善小关节功能有明显作用[6]。且葛根具有抗骨量减少、治疗骨质疏松症作用,揭示治疗中医痹症的机制。葛根甘凉,历代医家对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治疗太阳病兼项背强几几的作用机制之一是生津、舒筋通络,因而后世医籍均载有葛根生津止渴功效。《本经》载葛根“起阴气”“主消渴”;《药性论》载其“主解酒毒,止烦渴”;葛根素可通过抑制P2内啡肽的释放来改善抗自由

73

中国乡村医药

基和脑功能,降低脂质过氧化对细胞的损害,抗自由基和降低血液黏滞性等作用对慢性酒精中毒起保护作用。《名医别录》言葛根能“疗消渴”。4 治表散寒与治里泄热

葛根具有散寒与泄热的反向祛邪作用。葛根用以治太阳病风寒在表时与麻黄、桂枝配伍发散风寒、走表舒经发挥温性功效。其药理作用由于病因、病位、病性的不同,以及不同类别药物的组合而发挥多种治疗功能外,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中的葛根除升津与燥湿作用外,更能协同辛温之品发挥治表散寒功效。将其凉性的药理本性转化为反向温性。葛根的治疗靶点不仅在表,亦能治里,且药性呈正向的凉性,发挥清热泄热功效。

葛根芩连汤治太阳和阳明合病的挟热下利,葛根既治表邪又治泄泻。其治泻的药理一是升清燥湿,二是与黄芩、黄连相配以清热燥湿。奔豚汤治热性奔豚气,葛根除与半夏相配以降逆下气功效外,与黄芩、李根白皮相配更有清热功效,其作用途径、药理效应具有多维立体性、多靶点复合性。这提示医者,中药复方汤剂中的单一药物药理作用的复杂性。临床必须精于辨证,精于配伍,精于变通。5 轻剂发表与重剂走里

表与里是两个相反的病位概念。张仲景重视表里分治,立法遣药精于先表后里,除发挥配伍功能外,关于在药物剂量上的调节运用,揭示量大与量小的靶点异位功能。葛根黄芩黄连汤治疗太阳阳明合病,用葛根既解太阳表邪,又治热迫阳明里证,方中重用半斤(约现代剂量24g),体现治里证用重剂的特点。奔豚汤治里证气逆,取其降逆下气之功,用量5两(约现代剂量15g)。而葛根汤、葛根加半夏汤治太阳表证,葛根用量均为四两(约现代剂量12g),说明治疗表证宜轻剂。后世传承张仲景这一思路方法,如《备急千金要方》六物解肌汤治伤寒发热、身体疼痛表证,用葛根4两,茯苓3两,麻黄、牡蛎、生姜各2两,甘草1两。《太平圣惠方》葛豉粥治头痛发热,脊背强直之表证,用葛根2两(锉),葱白5茎(并须白),豉1合,生姜1两(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葛根及其提取物具有抗缺氧和抗氧化作用,增加脑血流量,增加冠脉血流量,可降低血压,有解痉、解热及降血糖等作用[7]。葛根60~90g治疗疑难痼疾取得

74

满意疗效[8]。不仅剂量对治疗表里证的靶点相关,且煎法也影响疗效。张仲景用于治表证患者将葛根先煎,治里证同煎。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葛根含有的葛根大豆苷元具有增强外周血管流量、促进发汗作用[9]。在空间上为平板结构,紧密性强,分子间作用大,熔点高,脂溶性和水溶性结构差,生物利用度较低[10],故要发挥解表作用时宜久煎。发挥非解表功能时以重剂增效,不予先煎。

总之,张仲景运用葛根相反相成的双向调节作用是遣方用药的基础,具体在升和降、散与敛、燥与润、表与里、轻与重的应用上依托精准辨证和精当配伍,发挥多种属性相反的治疗功能,展示葛根多元立体的药理效应。深入研究张仲景对葛根的运用思路和方法,对进一步挖掘葛根潜在未知的药理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临床价值。

参 考 文 献

[1]

钟凌云,马冰洁,叶喜德,等. 葛根主要药效成分止泻作用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5,17(1):109.[2]

曲苗,庄颖梅,王钧. 小议奔豚汤证[J]. 中医药学报,2009,37(6):117.[3]

叶丽,丁慧琴. 葛根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及其现代临床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2):6237.[4]

肖宪法,刘宝恒. 葛根在《伤寒论》中的妙用[J]. 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6):1637.[5]

施燕峰. 葛根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J]. 健康研究,2011,31(5):386.[6]

阴继爱,戴岳,安树庞. 葛根汤的药理和临床研究概况[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6):1275.[7]

王晓燕,钱立峰. 葛根汤合小续命汤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的运用[J]. 光明中医,2017,32(9):1296.[8]

何庆勇. 经方叠用重剂起沉疴采撷[J]. 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1):1974.[9]

房伟. 葛根药理研究进展[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7(11):159.

[10]姜铁夫,康万军,杜妙,等. 葛根黄豆苷元衍生物的合成及

理化性质研究[J]. 解放军药学学报,2006,22(3):228.

(收稿:2018-12-26)(发稿编辑:薛 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