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模式 构建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教 学 设 计
学校名称:岐山县安乐镇安乐中心小学 课程名称: 数 学
内容主题: 数的运算(三)计算与应用 教材版本: 北 师 大 版 教师姓名: 蔡春梅
教 龄: 16年
数的运算(三)计算与应用 上课时间 授课 班级 课型 教材 分析 学生 分析 设计 理念 六年级 学科 数学 主题 任课 教师 蔡春梅 问题解决课 课时 3课时 这部分内容,主要使学生都能真正掌握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四则运算方法,并通过一定的练习,熟练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四则运算。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与应用的基础和能力,本节课力求使学生进一步全面理解、掌握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四则运算和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水平。 在学生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的基础上,熟练进行整数和小数、分数、百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合理,灵活地进行简便运算,并能应用有关知识解决不太复杂的生产和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知识与技能: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及分数的加减乘除预算及混合运算。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斯则混合运算。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重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合理性进行判断。借助计算器进行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数学规律。 情景态度价值观: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在交流和反思中改掉计算毛病 在交流和反思中改掉计算毛病 教 学 目 标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1、问题归纳和推理法: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采用“问教学 方法 题—探索—发现”的研究模式,让学生借助《问题生成—评价单》,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归纳结论,掌握解题方法。 2、问题训练法:通过学生尝试完成练习题,教师针对个别问题进行点拨指导,实现全优的教学效果。 教学 准备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第一课时
教师准备:《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生成—评价单》、《问题训练—评价单》 程序(要素) 时间 创设情景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1 创设情境 分 引入主题 钟 激发兴趣 情景引入 (教师旁白)同学们我们在小学阶段学过了哪几种运算?举例说说从日常生活谈起,它们的意义各是什么? 使其对新课充满兴 趣。 15 自主合作 分 初步探知 钟 情境 创设思维 1、发放《问题生成——评价单》。 学生小组内讨论,2、 生生、师生共同讨论完成。 组内探究,并展示3、学生自由发言,展示交流结果,汇报。 师生评价。 12 问题训练 分 小组评价 钟 情境 创设评价 学生完成课后“练一练”,教师进小组长组织组内完行指导。 成,全班评价。
6 规范指导 分 提升能力 钟 4 创设思维 知识拓展 分 情境 钟 4 总结归纳 分 提升意义 钟 情境 创设反思 指导情境 创设规范 1.学生自主完成,1.教师发放《问题训练——评价小组评价。 单》。 2.教师进行规范指导。 2.小组竞赛,全班评价。 通过动手操作,学体会四则运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习、了解相关知识,用。 拓展视野。 1.(教师旁白)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学习中你有何收获与体1.生总结知识点。 会?2.教师补充。 2.谈体会。 数的运算(三)计算与应用 板书 设计 1、 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 2、 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 3、 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4、 运用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 反思
第2课时
程序 (要素) 时间 创设 情境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教师话白】同学们,昨天你们学习了计复习 导入课堂 5 分 钟 创设 问题 情境 算与应用,今天让老师来考考你们? 1、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带着激情走进学习。 2、学生自由发挥。 ☆引导学生完成课本“试一试” 基础练习 做好铺垫 8 分 钟 创设 拓展:学习了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顺1、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全班汇报交流。让学生充分发言,说一说自己见解。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全班汇报交问题 序和法则使我们知道, 数学与生活紧密情境 相连,我们应该积极的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创设 【教师话白】同学们!在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方面还会遇到这些问题。 引导学生完成,小练习册上习题。 【教师话白】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检验前面内容的学习效果。1、让学生完成课本上合作交流 探究新知 12分 钟 思维 情境 评价 情境 流。 1、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汇报交问题训练 小组评价 15分 钟 创设 遗留习题。(教师巡视检查学生完成情况,流,小组评价。 评价 及时个别指导。)学生完成后组织集体订2、学生独立思考,情境 正。2、让学生完成“资源与学案”上习小组合作完成,全题(重点强调数学应与生活紧密相连 。 班汇报交流。 1、【教师话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1、学生谈收获。 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吗? 2、提出疑问。 总结归纳 提升意义 2 分 钟 创设 反思 情境 2、教师补充。
第3课时
程序 (要素) 时间 创设 情境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1、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带着激情走进 学习。 2、学生自由发挥。 1、 试着说一说四则混合运算的 复习 做好 铺垫 8 分 钟 创设 问题 情境 顺序意义及运算法则。 2、 加减法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3、 运用计算如何解决实际问题? 1、让学生完成小练习册上习题。 教师及时纠正学生语言上的误创设 训练拓展 提升能力 30 分 钟 思维 情境 评价 情景 述。 2、让学生完成第资源与学案上习题。 教师巡视检查学生 3、共性问题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1、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全班汇报交流。 2、学生独立完成,小组内互相交流 3、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及时评价。 【教师话白】通过今天的练习, 总结归纳 提升意义 创设 反思 情境 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谈收获 2分 钟
《数的运算(三)计算与应用》问题导读—评价单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蔡春梅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及分数的加减乘除预算及混合运算。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斯则混合运算。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重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合理性进行判断。借助计算器进行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数学规律。
情景态度价值观:了解比例尺,在具体情境中,会按给定的比例进行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换算。在实际情境中理解什么是按比例分配,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在交流和反思中改掉计算毛病。 【教学难点】在交流和反思中改掉计算毛病。 1.复习四则混合运算
说明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的概念。 2、选择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4/7+4÷4/7+4计算结果是() A 1 B 11 4/7 C 12
3、8×( 6+ 1/4)=8×6+8×1/4=48+2=50的计算依据是() A 乘法结合律 B 乘法交换律 C 乘法分配律 4、选择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在括号里。
计算(5 8/15+7.8-3.5÷7/15)×5/7时()比较简便。
预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收获: 疑问:
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 小组长评 老师评价
《数的运算(三)计算与应用》问题生成—评价单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蔡春梅
同学们,发扬你们的团队精神,挖掘自己的潜力,积极参与,在单位时间内进行系统思考后认真完成下面的内容,并在小组内充分交流,然后由学科长组织在全班交流展示,并接受其他组同学的疑问或回答。
问题一 :
问题二:
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你记得吗?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是怎样的? 和小组学员讨论一下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 小组长评 老师评价
.
《数的运算(三)计算与应用》问题训练—评价单
班级: 姓名: 指导教师: 蔡春梅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并在括号里写上所用的运算定律。
(1)2.35-4.97+7.65=2.35+□+4.97 ( )
2
(2)10.9+4 +5.6=10.9+(□+□) ( )
511
(3)1.25×6 ×8=6 ×(□×□) ( )
(4)3.6×(145
44 +9
)=□×□+□×□ 2、提高练习。 用简便方法计算。
3.6-8÷17-317 ×3 1996
333×99.9+77.8×999 72
999×999+1999 1111
3、(7.5+2.5)÷0.25
5.4÷1.8+12
)
×1994
1995
×96+75×4 ×37+9999×7
710-18X4 2÷8/5X25/24 自我评价 学科长评 小组长评 老师评价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