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花图问答。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鹿产品的研究方向及其开发的关键技术

鹿产品的研究方向及其开发的关键技术

来源:花图问答
山西科技 文章编号:1004—6429(2014)05—0036—03 SHANXI SCIENCE AND IECHN0LOGY 2014年第29卷第5期 收稿日期:2014—08—07 鹿产品的研究方向及其开发的关键技术 杨静,张争明 (山西省医药与生命科学研究院,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我国鹿产品的研发坚持了以传统中医药的整体用药与西医微观用药相结合的 原则,继承了中药的特色优势,遵循了国际标准规范的理念。阐述了鹿产品的研究方 向,探讨了如何将粉碎、干燥、分离、提取等方面的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鹿产品的开发 研究。 关键词:鹿产品;研究方向;开发技术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由于中成药的销量下降导致的鹿源药材的需求下 降,国内市场伪劣鹿产品充斥,国际市场鹿产品饱和,国内鹿产 品成本增加以及缺乏合理的、有组织的宣传等因素致使鹿产品 价格下降,销售不畅,使我国鹿业连续多年低迷,鹿场举步维艰、 难以为继,许多鹿场停产倒闭,鹿业前途堪忧。面对鹿业经营的 困难,许多业界精英采取各种方法积极应对,如深加工鹿产品, 扩大延长鹿业经营链,开展综合经营,以增加其经济效益,从而 的优势是采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微观为特征,以局部的观念研究 细胞、分子、基因结构与功能为中心。鹿产业已国际化,世界上养 鹿大国有新西兰、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中国、韩国、挪威 等。鹿产品研究也已国际化,国际上4年召开一届国际鹿科学大 会,鹿茸的研究方向也存在着中西方的差别,为此把握鹿茸的研 发方向显得尤为重要。在我国鹿茸是传统的名贵中药,为此就要 借鉴我国中药的研究思路与方法,结合中医的哲理与宇宙观和 现代医学的科学唯物论、宏观思维与微观实体,遵循中药用药的 特色优势,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按照国际的标准规范《中药材生 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药品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质量管理规 范}(GCP)、《药品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以及《药品生产 质量管理规范》(GMP)等,开展鹿产品中药材生产、功效性成分 和药理作用的研究,以及鹿产品深加工生产,以适应鹿产品现代 发展的趋势。 战胜了经营中的困难,并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事实证明,鹿产 品研发是鹿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促进鹿业健康、稳定、 持续地发展,本文对我国鹿产品的研究方向及其开发的关键技 术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我国鹿业发展献计献策,为鹿产品的研发 提供参考。 1鹿产品的研究方向 鹿产品是鹿科动物梅花鹿和马鹿生产和加工的产品。鹿产 品按加工程度不同分为初加工产品(主要是加工干燥的原材料) (1)坚持鹿茸化学成分研究与药理研究相结合的原则。鹿茸 的化学成分复杂,药理作用多样,单一采用现代提取分离技术研 和深加工产品(采用现代技术加工成的产品)。鹿产品的初加工 究鹿茸的化学成分,难以发现鹿茸的特有功效性成分。要科学地 产品归属于食用农产品和中药材;深加工产品归属于食品、保健 食品、药品,这3类产品国家法律有明确的界定,技术含量、质量 要求逐个增高。 阐明鹿茸的药效物质基础,就必须与药理研究相结合,从鹿茸的 传统用药功效人手,选择鹿茸显效的药理作用,开展鹿茸相应药 效作用的有效成分、有效部位的研究,将二者结合起来,以揭示 鹿茸的化学成分与药效的有机关系,充分阐明鹿茸的作用机理, 如鹿茸增加骨密度防止骨质疏松的作用和鹿茸含骨生长因子的 关系。 (2)开展鹿茸血清靶成分研究。鹿茸从胃肠道吸收入血后, 与鹿茸中效应相关的原有成分和在吸收过程中由原有成分变化 鹿产品中代表性的产品是鹿茸,为此我们认为鹿茸产品的 研发方向可以代表鹿产品的研究方向。《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10年版一部)收载了鹿茸、鹿角、鹿角胶、鹿角霜4种鹿产品 为药材。鹿茸是传统的名贵中药。中药(Chinese Herbal Drugs)是 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疾病预防、治疗、诊断和康复的天然 药物及其制品的总称,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提取物、 民族药。中医理论是建立在整体观念的基础上而产生的相应的 整体疗法。人是有机的整体,各脏虽自成体系,五脏却组织相连, 网络相通,连为一体。五脏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气血津精,气 血津精的生化输泄、升降出入,都是五脏协同配合、共同完成的, 据此形成了肌体自身的整体观。人是自然环境中的一员,四季气 候突变,时刻影响着肌体,自然界的致病因素时刻危害着肌体, 人与自然休戚与共,于是又形成了天人相应的整体观。这一内外 环境的整体观指导医者从全局出发,重视整体治疗。中医的理论 产生的新成分统称为鹿茸血清靶成分。这是一种对血清所含化 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以及把得到的化学成分与鹿茸成分再次 进行药效学比较,就有可能揭示直接产生药效的化学成分。通过 开展鹿茸血清靶成分研究,便可推断出鹿茸药效的物质基础。目 前还未见到这方面的研究报道。 (3)将鹿茸组成的方剂与鹿茸单味药的研究相结合,以更适 应临床应用。 (4)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与方法和系统生物学技术与方法, 进行鹿茸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系统生物学是在细胞、组织、器 体系主要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象学说、经络学说、八纲辩证等。 中药用药理论主要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沉浮等。而西医药 36 官和生物整体水平上研究结构和功能各异的生物分子,以及特 定条件下,如遗传、环境因素变化时,分析这些组分之间相互关 杨静,张争明鹿产品的研究方向及其开发的关键技术 系的科学。该学科致力于实体系统(如生物个体、器官、组织和细 胞)的建模和仿真、生化代谢途径的动态分析、各种信号转导途 径的相互作用、基因调控网络以及疾病机理研究等。基因组学、 转录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相互作用组学和表型组学等是 其主要技术平台。目前,国际上主要是以鹿茸为模型,应用分子 生物学技术开展鹿茸生长发育机理的研究。由于鹿茸是哺乳动 物唯一可以再生的组织和天然多种细胞生长因子基因库,所以 它是研究细胞组织再生和抗衰老的理想模型。国内近几年高校 硕博论文这方面的研究也明显增多了。 (5)开展鹿茸指纹图谱研究。指纹图谱是指运用现代分析技 术对中药多维化学及其相关生物信息以图形(图像)的方式进行 表征并加以描述。指纹图谱是一种综合的、可量化的检测手段, 是当前符合中药特色,能较全面反映中药多成分物质基础信息 的模式,它可使鹿茸质量实现从单点控制到多点控制,从单一控 制到相关控制,是鹿产品质量控制和鉴别的一种有效手段。目前 鹿产品这方面的研究还少有文献报道。 (6)鹿茸临床药理学研究与基础药理学研究相结合,以达到 使鹿茸更好地应用于人类防病治病的目的,这是今后研究的重 点。鹿茸作为中药重在临床药理作用,显著的临床疗效才是所有 研究的终极目标。鹿茸基础药理学研究是基础和前提,临床药理 学研究是验证和检验。 总之,在继承和保持鹿茸传统中药特色的基础上,应将中西 医药理论相结合应用于鹿茸的研究工作。 2鹿产品开发的关键技术 梅花鹿和马鹿生产的初产品,可采用现代技术加工成食品、 保健食品、药品等深加工产品。现将鹿产品开发的关键技术简介 如下。 2.1超微粉碎技术 超微粉碎技术是指制备与使用超微粉及其相关的技术。中 药的超微粉碎主要是采用现代粉体技术把中药材加工成0.1 m~75 m的微粉。主要优势在于:药物粉体粒径减小,其颗粒的 表面积增大,增加了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和吸收,提高了药物的 活性、药效和有效利用度;同时还可运用现代制剂技术,改善中 药制剂的品质,开发新剂型,进一步促进中药现代化。这项技术 对既有韧性和硬度又有较高价值的鹿茸加工最为适宜。山西省 医药与生命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我院)具有超微粉碎设备和粉 体粒度检测仪,开展了“鹿茸微粉的制备与研究”项目的系统研 究,可制备1 000目细度的鹿茸微粉,研究了超微粉碎鹿茸的工 艺条件、粒度检测方法的比较、超微鹿茸粉的质量标准、溶出比 较试验和药效学实验,取得了一套完整的技术成果,为鹿茸新剂 型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2.2真空冷冻干燥技术 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是先将被干燥物料冻结到共晶点温度以 下,使水分变成固态的冰,在适当的低温减压条件下,使冰升华 为水汽,用真空系统将水分除去而达到干燥的方法。由于真空冷 冻干燥制品不仅含水量低,外形、色香能良好地保存,而且避免 了高热处理过程,有效地保护了制品的大分子蛋白、酶等生物活 性物质。我院已成功地研究了整枝鹿茸的冻干工艺,取得了一套 成熟的冻干加工技术。这种方法使鹿茸的活性物质含量比常规 烘干加工法明显提高,但可能改变鹿茸的药性,常规用药还有待 本刊E—maihsxkjzzs@163.coln 科技论坛 进一步研究。 2.3膜分离技术 膜分离技术是利用有选择透过性的薄膜,以压力为推动力, 实现混合物组分分离的技术。以膜为滤过介质,按所截留的微粒 最小粒径,可分为4类:微孔滤过膜、超滤膜、反渗透膜、纳滤膜。 在鹿茸保健酒的生产中现在已采用超滤膜,一般膜孔径在O.2 m~2 m,结合大孔树脂吸附技术成功地解决了保健酒低温浑 浊、易沉淀的问题,是一项低成本、高效的分离技术。 2.4生物酶解技术 酶是生物体活细胞产生的,以蛋白质形式存在的一类特殊 的生物催化剂,能够参与和促进活体细胞内的多种化学、生化反 应。酶具有极高的活性、高度专一性和反应条件温和的特点。市 售的各种“精”类保健食品和制剂,如蛇精、鳖精等均是以肽、氨 基酸为主的蛋白水解物。可采用酶解技术将鹿血酶解生产成酒 剂和口服液类产品。 2.5超声提取技术 超声提取是利用超声波具有的机械效应、空化效应及热效 应,增大介质分子的运动频率和运动速度,提高溶剂穿透力,加 速药物有效成分进入溶剂,以提取中药有效成分的方法。与常规 的煎煮浸提法相比,其具有提取时间短、效率高、工艺操作简便、 节约溶剂等特点,是提高鹿茸成分溶出率的有效方法。我院采用 超声波技术比较了鹿茸水溶性蛋白质的溶出性能,取得了明显 的效果,尤其是烘干三权茸的蛋白质溶出度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3结语 随着鹿业国际化发展,我国鹿业要生存求发展,就需要根据 鹿产品属于传统中药的特点,明确鹿产品的研究方向,将现代技 术应用于各种鹿产品的深加工,开发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加快 实现鹿产品生产的现代化,让鹿产品为广大消费者健康服务。 参考文献 [1]裴妙荣.方剂化学研究意义及思路探讨[J].中医药学刊, 2006,24(1):33—35. [2]吉静娴,钱壕,黄凤杰.鹿茸的活性物质及药理作用的研究 进展[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09,30(2):141—143. [3]阎正,于趁,张智慧鹿茸的HPLC指纹图谱[J].河北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版,2010,30(2):164—170. [4]杨静,张争明,李伯廷.气流粉碎机超微粉碎鹿茸的研究[J]. 特产研究,2012,34(4):16—19. [5]杨静,张争明,李伯廷,等.鹿茸微粉和细粉预防去卵巢大鼠 骨质疏松症的比较研究[J].中药药理与临床,2013,29(2):102— 105. [6]刘辉,汤韧,杜蓉-中药材前处理技术新进展[J].中国医院药 学杂志,2008,28(6):479-482. [7]王邦辉,李德远,王海东.鹿产品的精深加工及其产品的研 发[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9(3):34—35. [8]马文芳,常艳旭.活性整合指纹图谱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J].中草药,2014(6):12. (责任编辑:刘伟) 第一作者简介:杨静,女,1964年8月生,2004年毕业于 江苏农学院动物专业,高级工程师,山西省医药与生命科学研究 院,山西省太原市平阳路,030006. 37 山西科技 文章编号:1004—6429(2014)05—0038—04 SHANXI SCIENCE AND TECHN0L0GY 2014年第29卷第5期 收稿日期:2014—07—21 不同施氮水平及氮钾配比对玉米产量 及氮素积累和利用效率的影响 赵亚伟 (山西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1) 摘要:为探究山西中部地区耐密性玉米品种最佳施氮水平及氮钾配比,以提高玉米 产量和品质,制定了优化配方施肥方案,试验选用当地大面积种植的3种耐密性玉米 先玉335、郑单958及大丰30,设置200 kg・hm 、300 kg・hm-2 350 kg・hm 3个施氮量 水平,并设1:1.0、1:1.5、1:2.0和1:3.0的氮钾施用配比,分设对照,在成熟期对植株及籽 粒含氮量、各处理产量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3种供试玉米品种均在施氮量为350 kg・hm 时,达到高产。先玉335和大丰30,在氮钾比为1:1.5时,玉米单产进一步显著 增加,分别达13 773.0kg・hm 、14434.5 kg・hm ,增产幅度分别达到37.97%和37.10%, 同时氮肥利用率分别提升到1 1.54%和10.02%。郑单958在氮钾比为1:2.0时,玉米单 产极显著提高,达13 464.0kg・hm-2,增产幅度达40.62%,同时氮肥利用效率提高到 12.04%。先玉335以及大丰30整体对氮肥施用水平变化的敏感程度高于郑单958。 关键词:玉米;氮肥水平;氮钾配比;氮素 中图分类号:¥513 文献标识码:A 玉米是全球种植最为广泛的一种高效经济作物,随着玉米 植株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同时,氮素是决定玉米植株生长快 慢、叶片大小以及产量的关键因素,同时氮素亦是玉米籽粒的重 在食品、饲料和工业方面诸多潜在用途的不断发现、利用,其使 用价值越来越大。我国农业生产的现状决定提高产量只能依靠 提高玉米单产来实现,而对于适宜的品种,合理密植和合理施肥 是重要的增产措施,密度和施肥是影响玉米产量的关键技术。近 要组成成分,对玉米籽粒蛋白质、氨基酸的含量及构成种类均有 很大的影响。 钾元素能促进玉米全生育期内植株光合作用的提升,对玉 米的物质和能量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钾能促进碳水化合物代 谢,使其物质积累量增加;同时,钾是玉米体内某些酶的催化剂, 年来,在示范、推广耐密型玉米品种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肥料过 多施用、各组分肥料施用配比不合理等情况。化肥不合理施用带 来了很多副作用,包括能源浪费、环境污染、经济损失等,这都与 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不相符。 提高玉米植株的含钾量能增强植株的抗旱、抗病虫等抗逆能力。 目前,我国玉米生产活动过程中,为提高玉米的质量、增加 玉米为了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需要吸收各种营养成分,营 养问题是影响我国玉米单产提高的重要因子。研究表明,玉米对 各种营养元素的吸收直接影响其蛋白质、脂肪含量的高低,而玉 米中蛋白质、脂类含量是决定玉米质量的重要指标。 产值,部分地区盲目增加施肥量,如片面提倡增施氮肥来提高玉 米产量,造成施肥的不合理和肥料的极大浪费,这不符合现代农 业发展的要求。本试验通过不同施氮水平和氮钾肥配比处理,分 析施氮水平、氮钾配比对不同品种玉米的籽粒含氮、含钾量指标 和氮钾运转效率的影响,根据生态条件,为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制定优化配方施肥方案,从而改善玉米生长的土壤环境,调控土 氮是所有营养元素中对玉米产量和品质影响最大、最敏感 的元素。氮是植株体内许多重要有机化合物,如蛋白质、核酸、叶 绿素、酶、维生素、生物碱等物质的重要组分,而这些物质是构成 壤养分的释放,为更好地满足优质玉米生产需求提供科学的理 The Research Directions and Key Development Technologies of Deer Products YANG Jing,ZHANG Zhengming ABSTRACT: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deer products in China stick to the principle of combining the overall pharmac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 micro pharmacy of Western medicine,inherit the features and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and follow the concept of international standards.This paper expounds the research directions of deer products,and probes into how to apply the modern technologies in aspects of crushing,drying,separating, and extracting,etc.into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deer products. KEY WORDS:deer products;research directions;development technologies 3R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