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 ・述】 。・ 中国当代医药2017年1月第24卷第2期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 李立华 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治未病科,北京101300 【摘要】慢性心力衰竭(CHF)是许多心血管疾患的最终结局,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心力衰竭 发生。如何降低CHF的复发率和病死率,是目前研究的重点。笔者通过回顾近年来相关的临床文献,对CHF的现 代防治进展进行了阐述,从西医、中医药治疗两个方面进行比较,最终发现个体化的中医体质辨识在改善CHF 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再住院率方面正逐步体现出其独特的优势。 [关键词】个体化诊疗;体质;慢性心力衰竭 [中图分类号】R5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21(2017)01(b)-0016-04 Treatment progress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LI Li—hua Department of Disease Prevention,Shunyi Hospital of Beijing Hospital of TCM,Beijing 101300,China 【Abstract]Chronic heart failure(CHF)is the ultimate outcome of many cardiovascular diseases,the ulajor cause of death in most patients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s heart failure.How to reduce recurrence rate and fatality rate of CHF is the key point of the current study.By retrospective review of recent-year of related clinical literatures,the paper clarified the progress of moder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HF.After comparing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 and tra— 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therapy,it is found that individualized TCM constitution identiifcation gradually re— lfects its unique advantages in improving quality of life and decreasing re—hospitalization rate of CHF. 【Key words]Individualiz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Constitution;Chronic heart failure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是许多 轻患者心脏前负荷和心功能,使其运动耐量提高 。 心血管疾病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是大多数心血管疾 相对于治疗CHF的其他药物而言,利尿剂能快速减轻 病发展的最终阶段。复发率高、再入院率高及病死率 患者心力衰竭症状和消退外周水肿、肺水肿等。②血 高是其特点。有关数据显示,CHF患者住院率虽然只 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是治疗心力衰竭的 占同期心血管病的20%。但病死率达40%,严重患者 首选药。心力衰竭 生的基本机制是心肌重构,内源性 存活期<1年,对人民健康危害甚大,预后差,年病死 神经激素系统的激活在心肌重构及心力衰竭进展中 率达15%一50%『l_。有关报道显示。21世纪以来,CHF 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有效治疗心力衰竭的关键是能 的发病率还在继续上升嘲,显然,它已然成为严重威胁 否阻断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过度激活,阻止心肌重构阁 老百姓生命的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如何有效地降低 ③B受体阻滞剂:该物质通过调节交感神经作用于 该病的发病率、再住院率和病死率,已成为医学界乃 心血管。它能延缓甚至逆转心肌细胞重构,调节交感 至整个社会关注的问题。本课题组通过查阅、整理近 神经。但是,由于B受体阻滞剂的负性肌力作用,在 几年资料,总结出现代医者治疗CHF的方案,具体有 CHF的发病初期。患者有加重的可能性,故在用药 以下几点 1西医研究概况 1.1个体化的药物治疗 过程中,需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用药。此外,还有血管紧 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地高辛等。如何让药物 发挥最佳效应,更多观点认为联合用药更好:如ACEI 目前西医治疗CHF仍以药物治疗为主,临床上 类联合B受体阻滞剂,能显著改善LVEF、LVEDDt6]; 治疗CHF的主要药物如下。①利尿剂:在治疗心力衰 还有俗称的“金三角”,即ACEI类联合ARB类、D 竭的过程中,是否合理使用利尿剂是疗效的关键。大 受体阻滞剂联合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可明显改善患者 量临床实践和研究报道均表明,经水及钠的排出,可减 预后 CHINA MODERN MEDICINE Vo1.24 No.2 January 201 7 中国当代医药2017年1月第24卷第2期 ・综 述・ 1.2积极控制危险因素 素一醛固酮系统的活性,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心肌 有氧代谢能力,降低周围血管阻力,改善患者的运 在CHF的治疗中采用个体化运动治疗方案,包括太 研究证实.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 鹏会等同指出,积极控制这些并密切监测血压、血脂、 高血脂、糖尿病以及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7】。杨 动耐量和心功能l】61。基于运动康复的机制.不少医者 血糖,能够降低CHF的复发率。同时,气候突变会诱 极拳 】、八段锦【阍、有氧运动fl引、腹式呼吸训练 、呼吸 发某些疾病的发生,故CHF患者应注意季节变化,防 养生操 以及体外反搏 、物理疗法等等,并且运动在 患于未然。 1.3宣传教育.心理干预 改善CHF抑郁症状方面也有显著疗效。 2中医药研究现状 宣传教育可纠正患者对CHF治疗的误区,普及 2.1病机研究 心脏康复理念[91,提高心力衰竭患者健康教育知识的 知晓和自我管理能力。对降低CHF患者病死率及再住 院率有积极作用。曾有研究发现,CHF患者常出现焦 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其发病率分别为77.5%和45.0%, 这种负面情绪影响患者的疗效及预后,严重时增加总 死亡风险和再人院率㈣。我国著名的心血管专家胡大 一先生提出,焦虑、抑郁这些心理问题可导致激素分 泌失衡、代谢异常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且有可能 导致吸烟、酗酒等不健康生活方式,不利于心血管疾 病的康复in】。 1.4合理膳食 冠心病、高血压、风心病是心力衰竭最主要的基 础心脏病.近几年,我国风湿性心脏病的患病率在逐 渐下降,但冠心病、高血压等发病率逐年上升。这些疾 病发病率上升的原因是什么?随着饮食与心血管疾病 研究进展的推进.使更多的临床医师意识到饮食对于 心脏病的意义重大。CHF的患者日常生活需合理安排 膳食,严格限制食盐摄入量,研究表明,每天摄入钠< 1500 mg可以降低脑钠肽水平,可以控制高血压、高 血糖等危险因素【l 2l。但是低钠饮食并不能完全降低心 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和再人院率 31。因此,在临床上 医生应注重个体化方案,合理调整膳食结构。CHF患 者的膳食管理不仅仅是限制钠盐的摄人,还包括饮食 平衡,控制体重。 1.5运动康复 运动康复治疗CHF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治疗方 法,能改善患者活动耐量、生活质量,并降低死亡率和 再住院率.是心力衰竭康复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必要环 节[14】。“监测下的运动训练是安全、有效的”是心力衰 竭康复治疗的一级推荐fI5j。因此,重视CHF患者运动 康复,鼓励、积极开展心力衰竭运动康复治疗,成为目 前CHF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证实,它能通过提 高副交感神经活性.降低交感神经、肾素一血管紧张 在中医学的理论指导下应用中药治疗心力衰竭 的历史悠久。《黄帝内经》就对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进 行了描述,“心力衰竭”之词,首见于唐代《备急千金要 方》,“心力衰竭则伏,肝微则沉,故令脉伏而沉……心 气因起,阳行四肢”。中医学书籍根据心力衰竭临床症 状多将之归属于心痹、惊悸、怔忡等范畴。随着相关研 究的进展,大家对心力衰竭的基本病机形成共识:病位 在心,涉及五脏,属本虚标实。 2.2治疗药物 目前中西医联合已成为我国治疗心力衰竭的方 式之一。研究表明,某些中医药在稳定心力衰竭患者 病情、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疗效和 安全性。然而2010年美国心力衰竭协会指南 明确 指出:“不推荐天然药物用于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症状 及心血管事件的二级预防;避免使用含有麻黄、麻 黄碱或其代谢产物的天然药物或合成药。因为其有 增加病死率及发病率的风险;应用地高辛、I3受体阻 滞剂、抗心律失常药物及抗凝剂的患者应避免使用天 然药物,因为其可能会与上述药物发生相互作用(证 据等级=B)。” 2.3中医康复学的开展 早在3000年前中医就已应用体育运动治疗疾 病,很早就发现按摩和运动能够减轻肌肉疼痛,改善 关节活动.人们通过实践探索总结出“导引术”(即保 健体操)和“吐纳术”(即呼吸体操),并认为它对人体 产生的生理效应是促进血液循环。疏通毛窍,滑利关 节,清除疲劳,这种效应无论对于改善神经系统、循环 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等的健康状况,都有莫大的 促进作用。张子和就有通过针灸配合舞蹈治疗心痛 的医案记载。20世纪80年代,由于现代康复的成熟 与介入技术的应用,对中医康复产生了积极影响 。 郭力恒等 应用邓老养生法,配合“八段锦”治疗冠 心病心肌梗死的患者,明显改善了心绞痛和活动耐 CHINA MODERN MEDICINE Vo1.24 No.2 January 2017 。练 综 ・述。・ 中同当代医药2017年1月第24卷第2期 量。将中医康复与现代康复相结合,有助于提升CHF 性,通过调养干预,使偏颇体质趋向平衡,使该体质的 患者的整体康复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及患者回归社会 群体预防和个体预防成为可能。 的能力。 2.4中医体质与cHF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 员会.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治疗建议 中华心血管病杂 志,2002,30(1):7—23. 中医体质与疾病是有一定的相关性的,体质因素 决定着疾病的发生和证型,决定证的转归和疾病预后。 管疾病的病理特点,可对疾病的发展趋势和病变性质 作出有效的预判。因此,分析和研究中医体质学说与 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诊治 有着积极的意义 。有研究小组曾对昆明市区303例 CHF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调查,结果显示CHF与 中医体质是密切相关的。CHF患者以偏颇体质为主, 21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 有医学者认为分析不同个体的体质特征与各种心血 【员会.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J1.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35(12):1076—1095. [3】郝素芳,侯翠红,裴娟慧,等.口服襻利尿剂剂量与慢性心 力衰竭全因死亡率的关系[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12, 12(6):333—336. 『41苏文亭,张健.利尿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lJ].中 华心血管病杂志,201l,39(8):782—784. [5]Braunwald E,Bristow MR.Congestive heart failure:fifty 其中,气虚质在偏颇体质中所占比例最多;其次是阳 虚质、血瘀质。随着CHF病程的进展,心功能分期 years of progress[J].Circulation,2000,102(Suppl 4):14—23. 从B期到D期。偏颇体质所占的比例增加,阳虚质、 [6】居海宁,陈昊,卞金陵.卡托普利合并坎地沙坦治疗慢性 血瘀质所占的比例有增加趋势。孙静等【27】对60例 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I J1.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 CHF患者中医体质特点与BNP、RAAS激活关系进行 11(11):1308—1310. 初步观察,结果显示60例CHF患者均为气虚质,但 [7]Smith SC Jr,Be州amin EJ,Bonow RO,et a1.AHA/ACCF 并非单一偏颇体质。均有兼夹倾向。因此,通过对偏 secondary prevention and risk reduction therapy for patients 颇体质CHF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干预,纠正偏颇体质, 有可能改善CHF患者的预后,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生存 质量。 with coronary and other Atherosclerotic Vascular Disease: 20 1 1 update:a guideline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 tion and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J].Cir— 我国的第344次香山科学会议提出了“个体化诊 的思想……。”可见,个体化诊疗是未来医学发展的方 向。这个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是与我们中医学“因人 制宜”及“治未病”思想是统一的。 CHF的重点是“防重于治”。如何预防某种特定的 疾病发生?目前已有许多研究者发现,人体生命过程 culation,201 1,124(22):2458—2473. 8]杨鹏会,赵金梅,汪文月.老年性慢性心力衰竭反复发作 疗”的概念:“个体化诊疗是基于以人为本、因人制宜 [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J_l_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8(4):458-460. [9]Koelling TM,Johnson ML,Cody RJ,et a1.Discharge eduea— tion improves clinic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J].Circulation.2005,ll1(2):179—185. 中的特殊规律以及人群中个体差异性与疾病的发生、 发展及转归有特定的联系。个体体质的特殊性,往往 导致机体对某种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因而不同的体质 [10]黄峻.慢性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2012:现状和进步[J].心 血管病学进展,2012,33(1):1-5. 【11]胡大一,丁荣晶.关注心血管疾病患者精神心理卫生的 建议【J1.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40(2):89—91. 对病邪的反应性不一样。临床上通过客观地评价个人 [12]Colin—Ramirez E,McAlister FA,Zheng Y,et a1.The long— 的中医体质类型。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其健康状况, term effects of dietary sodium restriction on clinical out- 获得预测个人未来发病风险的资料:通过全面调整偏 颇体质的方法,可改善个人的健康水平,实现健康管 理的目标。 comes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The SODIUM-HF(Study of Dietary Intervention Under 100 mmol in Heart Fail— ure):a pilot study[J].Am Heart J,2015,169(2):274-281. 基于以上的观点.本课题组认为。辨识体质是制 【13]Paterna S,Gaspare P,Fasullo S,et a1.Normal-sodium diet compared with low-sodium diet in compensated congestive 订CHF个性化诊疗方案的基础。体质既禀成于先天, 亦关系于后天,体质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也具 有动态可变性,因此正因为体质的相对可变性、可调 CHINA MODERN MEDICINE Vo1.24 No.2 Janua ̄2017 heart failure:is sodium an old enemy or a new ̄iend?[J]. Clin Sci(Lond),2008,114(3):221-230. 中国当代医药2017年1月第24卷第2期 综 述・ [14】姜薇薇,慢性心力衰竭的运动康复治疗[J1.老年医学与 保健,2009,15(3):189. [15]Yaney CW,Jessup M,Bozkurt B,et O1.2013 ACCF/AHA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Heart Failure:a report of 患者运动耐量的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2012,14(3):319. [22[Beck DT,Casey DP,Martin JS,et o1.Enhanced external counterpuIsati0n reduces indices of central blood pressure and myocardial oxygen demand in patients with left yen—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American tricular Dysfunction[J].Clin Exp Pharmacol Physiol,2015, 42(4):315-320. 【23]Lindenfeld J,Albert NM,Boehmer JP,et 01.HFSA 2010 comprehensive heart failure practice guideline[J[.J Card Fail,2010,16(6):el—e194. Heart Association Task Force on Practice Guideline[J[.Cir— culation,2013,128(16):e240一e327. [16]张舒.心力衰竭病人早期康复在治疗的临床研究IJj.齐齐 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1):1448—1449. [17]姚成栋,等.太极拳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康复的作 用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0,19(4):365. [24]张丽慧,张文生.试论中医康复学的形成及发展[J1.中国 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8,14(9):647—648. [25]郭力恒,张敏州,周袁申.邓铁涛养生方法对心肌梗塞康 复期患者生命质量影响的观察[Jj.时珍围医国药,2012, 23(6):1476-1477. [18]孙卉丽,王硕仁,王亚红.八段锦应用于冠心病心脏康复 的系统评价f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2(2):326— 329. [19]李志刚,徐琼.中度有氧运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影 [26]俞晓婷,沈雁.中医体质学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lJJ.吉 林中医药,2013,33(4):327—329. 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13):1538— 1539. [27ff/] ̄静,杨华伟,谭勇文,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体质 特点及其与BNP、RAAS激活关系的初步观察lJ1.北方药 学,2014,11(6):94—95. 【201:E茂斌,曲镭.心脏疾病的康复医疗学[M1.北京:人民卫 生出版社,2000:193. 【211李鸥,刘毅,汪春,等.呼吸养身操对冠心病心功能不全 (收稿日期:2016一II-27本文编辑:方菊花) (上接第15页) f13]Glneck CJ,Freiberg RA,Sieve L,et a1.Enoxaparin prevents progression of stages I andⅡosteonecrosis of the hip[J[. Clin Orthop Relat Res,2005,435(435):164-170. [14]Peled E,Davis M,Axelman E,et O1.Heparanase role in the treatment of 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ur head『J].Thromb corporeal shockwave[J].Arch Orthop Trauma Surg,2009, 129(6):837-841. 【20[Wang CJ,Wang FS,Huang CC,et 01.Treatment for os— teonee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comparison of extraeorpo— real shock waves with core decompression and bone-graft— Res,2013,131(1):94—98. [15[Russell RG.Bisphosphonates:the first 40 years【JJ.Bone, 2011,49(1):2—19. ing[J].J Bone Joint Surg Am,2005,87(1 1):2380—2387. [2 1]Ludwig J,Lauber S,Lauber HJ,et O1.High-energy shock wave treatment of femoral head necrosis in adults fJ].Clin Orthop Relat Res,2001,137(387):l19—126. [22]Han Y,Lee JK,Lee BY,et 01.Effectiveness of lower energy density extrae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 in the early 【16]Ohe JY,Kwon YD,Lee Hw.Bisph0sphonates modulate the expression of OPG and M——CSF in hMSC-derived os.- teoblasts[J].Clin Oral Investig,2012,16(4):1153—1 159. [17]Jin F,Sun J,Wen X,et o1.Bioinformaties analyses of dif- ferentia]ly expressed genes associated with bisphospho— stage of avaseular 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J】.Ann Rehabil Med,2016,40(5):871"877. nate~related osteonecrosis of the jaw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J].Onco Targets Ther,2015,22(8):2681— 2688. f23]袁普卫,康武林,董博,等.补肾活血中药对激素性股骨 头坏死家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J1.山西中医学 院学报,2015,38(1):68—71. 【241赵宝祥.中医辨证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研究[J1.中医学 报,2015,30(207):1208—1210. 【18]Cho YJ,Chun YS,Rhyu KH,et o1.Does the time of post— operative bisphosphonate administration affect the bone u— nion in osteoporotie intertrochanterie fracture of femur?【J]. Hip Pelvis,2015,27(4):258-264. [19]Chen JM,Hsu SL,Wong T,et a1.Functional outcomes of bilateral hip necrosis:total hip arthroplasty versus extra [25]陈雷雷,何伟,张庆文,等.中医药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 试验的系统评价『J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3):710— 7l5. (收稿日期:2016—11-30本文编辑:方菊花) CHINA MODERN MEDICINE Vo1.24 No.2 January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