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一课一得小练笔的小学第二学段习作训练策略思考
浙江温州市百里路小学
单胜娟
【摘要】关于“写作”,小学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学段才开始“起步习作”。第二学段重在培养学生写作的自信心与兴趣,主要是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进行初步的文体训练。作为语文教师,对习作的要求须从低到高,逐步缓缓上升。但每一册教材中一学期只安排8次习作,学生的习作水平是很难靠这有限的指导与练习而得以提高。笔者基于阅读专业理论书籍并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反思总结,探索出“创想式小练笔”“填白式小练笔”“模仿式小练笔”“延伸式小练笔”“丰满式小练笔”“迁移式生活小练笔”教学策略,以减缓习作的坡度,使教材成为习作题材的宝库。
【关键词】课堂小练笔
教学策略
关于“写作”,小学第一学段为“写话”,第二学段才开始“起步习作”。第二学段重在培养学生写作的自信心与兴趣,主要是引导学生自由表达,进行初步的文体训练。作为语文教师,对习作的要求须从低到高,逐步缓缓上升。但每一册教材里一学期只安排8次习作,学生的习作水平是很难靠这有限的指导与练习而得以提高。崔峦教师曾说:“要加强读写练习。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利用阅读教学,选取文本中典型的内容、语言等资源进行适当、有效的课堂小练笔,可以减缓习作的坡度,教材将会成为习作题材的宝库。那么,可从哪些方面设计小练笔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些策略。
一、创想式小练笔——改写
中低段的学生喜欢创造,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常会让学生进行改写,对课文的内容进行加工、改造、重组等,为学生创造小练笔的机会,从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古诗教学中,笔者经常采用改写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小练笔练习。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想象等方式理解诗句的含义,再引导他们把自己当作诗人,通过想象将这些古诗改写成现代文。如笔者在教学古诗《乡村四月》时,在学生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想象:四月的乡村里,山坡田野的
景色如何?人们又会做些什么?把古诗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学生顿时兴趣盎然,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便跃然纸上。
再如阅读教学中,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时,笔者抓住课文描写景物条理清楚、用词优美的特点,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第一人称来改写导游词,并尽量用上文中的优美词句。
“自述”形式的小练笔,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使阅读教学得到进一步深化,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增强了习作练习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练笔欲望,点燃了学生的智慧火花,从而锻炼了学生的文笔。
二、填白式小练笔——补写
为了表达的需要,有些文本中常会出现一些“留白”或精炼概括的描写手法,给读者以无尽想象、思考的空间,这些都是课堂小练笔的极好材料。补充留白小练笔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可以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促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文本的内涵,体会作者表达的含意。
如《小摄影师》一课中根据小男孩哭着上车的片段,笔者引导学生以“小摄影师走了以后”为题,大胆展开想象写小练笔。每个学生的思路都各有不同,有的写小男孩回家后遗憾的心情,有的写小
2018.07
83
摄影师走后高尔基等待小男孩的一幕,还有的则把高尔基和小男孩的表现全都写了出来。
三、模仿式小练笔——仿写
即模仿文中句子或语段的表达方法、写作特点等来写与原句意相似的语句,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如学了《陶罐和铁罐》一文,笔者启发学生:厨房里还有什么厨具?它们会不会也因为各自不同的作用和特点而发生争吵?它们在什么情况下也会骄傲,骄傲后会有什么表现?会有什么故事发生呢?试着模仿陶罐和铁罐的对话来编写童话故事。
再如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课的语句:“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文中作者用了很多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优美。学习这一段时,笔者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模仿写话,想一想:秋天的雨还会把什么颜色给谁?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有的写道:“它把黄色给了稻田,稻田成了金色的海洋,它们迎风歌唱着丰收的喜悦。”有的写道:“它把黄色给了梧桐叶,黄黄的叶子纷纷扬扬,像一只只黄蝴蝶,为人们送来了秋的消息。”还有的写道:“它把红色给了大柿子,红红的柿子像一盏盏小灯笼,在向人们点头微笑。”
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文章语言的感悟等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发现文本语言特点,抓住点,引导学生借鉴作者的写作手法,运用到自己的语言表达中。学生思维活跃,训练扎实,从说到写,由仿到创,智能的转换也就落到了实处,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写作的兴趣,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高。
四、延伸式小练笔——续写
有些文章在结尾运用了留白的手法,乍一看文章已经结束,细想来却还留有悬念,文到此而意未尽。教师要善于发现这些空白之处,从原文出发,根据原文的思路进行延伸,使它成为学生延伸练笔的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风筝》一文的结尾:我们
84
2018.07
教学策略
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一个省略号给我们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在水磨坊那儿能找到“幸福鸟”吗?如果找到了,孩子们是怎样的心情?如果没找到,孩子们又会怎样呢?这水磨坊寄托着大家最后的希望,牵动着读者的心。在教学时,笔者抓住孩子们想知道“幸福鸟”下落的好奇心,让他们发挥想象,进行续写。
五、丰满式小练笔——扩写
在阅读教学中,笔者经常用扩写来提高学生的创新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全神贯注》教学中,在学生细细品读完第一自然段后,笔者设计了扩写小练笔:如果你是罗丹的朋友,你会怎样描写罗丹全神贯注修改雕像的样子呢?请发挥想象,写一写。文中作者对人物的心理、动作、神态的描写是本课的“闪光点”,对学生今后在人物类文章的写作上很有帮助。
有了上面的选择,学生有的从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三个方面进行描写,有的把人物的某一个方面写得特别生动、具体。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分层,不仅保护了学生的写作热情,而且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练笔质量。
六、迁移式生活小练笔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在学生的世界中,万物皆具灵性,他们对一草一木、一体一物都充满想象。为了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笔者开展了“飞想天地”小练笔活动,去大自然中、去学生们的生活中寻找练笔素材。
在家长的配合协助下,每5~6位学生成立“飞想天地童话”小组,由家长每隔一周带领孩子去大自然活动,引导孩子自觉地、有意识地去发现、观察生活美,逐步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从而扬起学生的想象风帆,激发创作欲望。“飞想天地童话”小组成员们在大自然中与蚂蚁对话,和风儿嬉戏,与动物共同歌唱。一场小雨,一片绿叶,一道彩虹,一棵小芽都引着学生去发现,去观察,去
“读写结合”“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教学策略
习作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功夫
江西泰和县实验小学
王端嫩
【摘要】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是写好习作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学生习作前观察要仔细,观察要深刻,观察要抓特征。
【关键词】仔细
深刻
抓特征
图。诗的前两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作者描述了四种景物——山、山路、白云、人家。浮现的画面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路缓缓地通向秋风瑟瑟的山岭,远望那白云飘浮的山巅上有人家居住。诗人远眺树木萧疏的秋山景色后,驱车来到枫林,忙停下来观赏,所以后两句写道:“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停车坐爱”是作者观察的具体行动,特别是“坐、爱”二字说明了作者被日暮森林的美丽景色所陶醉,以致流连忘返。正因为作者观察仔细,才能在诗的第四句写出“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意境丰富、含义深远、流芳千古的佳句。学生通过学习知道了观察仔细的重要性。
二、观察要深刻
笔者在指导学生观察事物时,要求他们不仅要对事物的表面现象进行思考分析,还要深层次地去发现事物的本质,尤其是高年级学生。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学生在观察了一事(物)进行习作时,往往只是对事物的表面现象进行粗略的记叙,难以深入,主要原因就是学生观察不够深刻。
去年初冬,我们县城陆陆续续来了一些衣衫褴褛、沿街行讨的人。有的是端着一个碗挨家店铺挨家店铺讨钱;有的是跪在街道边,前面摊开一张纸,纸上内容五花八门:有声称家乡受灾、自己逃荒而来,有说亲属重病躺在医院没钱交药费,有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郦泺静.走出误区,让课堂小练笔真正有效[J].小学教学参考,2010.𝅘𝅥𝅮
2018.07
五十多年前,叶圣陶先生曾经写下《拿起笔来之前》一文,今天我们仍然能从中获取许多写作教学的真谛。叶老认为,写文章“难不难决定在动笔之前的准备功夫怎么样。准备功夫够大,要写就写,自然合拍,无所谓难……平时心粗气浮,对外界的事物,见如不见,闻如不闻,也就说不清所见所闻是什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深深地体会到:指导学生学会观察是写好习作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在教学中,笔者除了要求学生习作前要明确观察目标、观察对象,掌握观察方法、观察顺序等之外,还要特特别注意以下三点。
一、观察要仔细
叶圣陶先生在《拿起笔来之前》一文中还写道:“在实际生活里养成精密观察跟仔细认识的习惯,是一种准备功夫,不为写文章,这样的习惯本来也得养成。如果养成了,对于写文章太有用处。”可见精密观察、仔细认识是多么的重要。教学中,笔者紧扣课本,引导学生通过品味名人佳句,学习作者精密观察、仔细认识的好品质。例如,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时,告诉学生诗句之所以写得如此生动形象,是南宋诗人杨万里认真仔细观察了夏日西湖荷花盛开时那美丽景色的结果。教学唐代诗人杜牧《山行》这首诗时,笔者引导学生品味诗句,充分联想,尽情欣赏这幅美丽的秋山感受,领着学生一步步走进生活,欣赏大自然中的美,走进他们的童真世界,开拓学生创新思维,让学生逐步丰富习作素材,把头脑中产生的富有想象性、创造性的故事写下来。
XIAOXUEJIAOXUEYANJIU
8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