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花图问答。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浅议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浅议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花图问答
Science&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 科技・探索・争鸣 浅议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冯小龙 (海原县第二中学,宁夏海原755200) 【摘要】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静止的内容动态化,以便于学生获取准确深刻的直观感知,从而形成完整的理一 ̄i,kiY,。这 样可以降低难度,激发学习兴趣,增大教学信息量,优化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难点,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化学教学;运用;探析 随着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教学正迅速深入课堂。由 3多媒体在无机化学中的运用 于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生动有趣.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 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在欢乐 多媒体的运用可克服人类感官的局限性.提高人的感觉和思维的 的情景中获取知识。在化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 能力 现代计算机技术在图形处理上具有高超的能力.利用这一特有 面。 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加以宏观模拟,把 宏观场景作微观处理,对瞬间变化搞定格分析。增强学生对事物的理 1 运用多媒体增大课堂密度 性认识.使“教”与“学”变得易于开展。例如,化学课本中《离子键》这一 计算机多媒体的大信息量.省时省力的优势是传统手段无法比拟 节,要阐述微观原子、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些内容很抽象,看不见, 的 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进行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 摸不着.讲述时描述也很困难 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和 理.大大提高教学密度。众所周知:图形不是语言。但比语言更形象、直 抽象思维能力,大多数学生理解起来感到很吃力。为了化解这一难点, 观 在授课中很多抽象的知识很难用语言来描述.若把这些抽象的知 可通过多媒体技术运用三维动画.生动、形象、直观的模拟氯化钠的形 识通过计算机的模拟功能,转化成直观、形象、生动的动画,利用文字 成过程.从而揭示离子键的形成。课件具体设计时,首先在计算机屏幕 闪烁、图象放缩与移动、颜色变换等手段,容量大,速度快,效果更好。 上显示钠原子、氯原子结构示意图.这样可直观看出它们的核外电子 例如:原子结构的讲解 教师通过计算机很容易控制课堂进程,调动学 排布.同时.它的最外层电子开始闪烁,钠原子开始失去最外层电子到 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必再考虑悬挂挂图,板书课堂练习题等繁琐事务. 氯原子最外层上.同时配上声音及移动箭头,然后保留上图,在下面相 从而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应显示出钠离子、氯离子结构示意图,最后钠离子、氯离子同时移动接 近到某一定距离时.相互吸引和排斥达到了平衡.此时稳定下来.阴阳 2多媒体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 离子间就形成了稳定的化学键,形成氯化钠。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突破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及合 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扩大了学生的宏观视野,强化了直观效果。学生 看见了形象逼真的动态演示.较好地理解了离子键的形成.使教学重 成的科学。因此,化学教学必须十分重视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透过 实验现象掌握物质的性质、变化.进而揭示物质组成和结构的奥秘,对 点的解决犹如破竹之势,顺利完成。又如.在做“铜锌原电池”的演示实 验的同时.通过动画模拟能使学生形象地看到电子运动方向、两极电 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着举足轻重 的作用。由于目前中学实验室条件有限,因此实验的科学性、直观性、 子得失的特点及实验现象。这样,既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结构, 探究性以及操作性的特点就在教学中很难充分体现.特别是那些较为 理解化学变化的原理.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吸引学生的兴趣.引 抽象的知识.更是让老师觉得教起来难,同时使得学生学起来也很难; 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的作用,从而达到优化实验的目的.这些问题的 4多媒体在有机化学中的作用 解决需要新的技术,由于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生动有趣,能充分调动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教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化学反应过程和反应规律 的效率,使学生在欢乐的情景中获取知识.不仅能克服实验条件的限 的科学 但有机物的结构、化学反应的机理,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通 制。还能大大提高实验的演示效果、可见度,增强演示实验的有效性, 过多媒体技术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通过计算机模拟有机化学反应 加强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正确性。例如:采用多媒体对实验操作进行模 过程.使学生看到化学键的断裂及重新组合的过程。例如,高二有机化 拟.让学生观看教师在计算机中进行模拟操作,然后进行比较,既增强 学中羧酸和醇的酯化反应.羧酸是提供氢还是提供羟基?该反应中断 了正确的操作和对不正确操作的理解.又保证了安全性,此时再进行 键情况如何?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很容易把中和反应跟酯化反应类 实验,将会大大提高学生实验的有效性,事半功倍。又如:改用多媒体 比,而错误的认为酯化反应中:羧酸提供氢而醇提供羟基。为了突破这 一技术设计实验流程,让学生在观看演示实验的同时.自己动手组装,由 教学难点.可利用多媒体模拟含氧的同位素180的乙醇跟乙酸起 多媒体给予着重提示,对不正确的操作进行模拟、纠正.让学生在操作 酯化反应.形成含有180的乙酸乙酯。这一反应历程证明:酯化反应 的过程中.不至于犯同样的错误.从而达到正确和掌握实验的目的。利 中羧酸提借羟基而醇提供氢 用计算机技术模拟实验.如工业生产流程图.爆炸实验.反应时间快的 总之.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仅增大了知识的密度、加快了教学的节 实验的慢镜头 反应时间快的实验的压缩过程等等 如氯水分解反应 奏、增强教学的直观l生。还化解了教学难点,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 速度非常慢,课堂上难以演示;再如浓H2SO 的稀释时错误地将水倒 课堂效益 但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一定要符合教学规律.要充分认识到多 入浓H2SO ,会带来什么后果呢?这是不能用实验来演示的。但都可通 媒体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只是一种辅助手段.更不可能代替老师的课堂 过动画模拟及伴音得到解决。又如Na与H,0反应实验.通过投影实 教学,教学手段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不能滥用计算机多媒体。● 验能使全体学生基本看清.但反应太快.学生完整描述实验现象有困 难。这时可将该实验的视频文件反复播放.并通过帧数控制定格在几 [责任编辑:张涛] 个特殊阶段.这样学生就能将整个实验过程看得十分清楚 (上接第288 ̄)工作效率。e [3]邹汉法,张玉奎,卢佩章.高效液相色谱【M].科学出版社,1998,11 [4]李发美.医药高效液相色谱技术[M].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参考文献】 [5]许国旺.现代实用气相色谱分析法【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6 [1]傅若农,等.近代色谱分析[M】.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 [6]于世林.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及应用[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 [2]孙传经,等.毛细管色谱法[M].化学工业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薛俊歌] science&Techn。 。gy Visi。n科技视界l 25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