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监测方案
一、工程概述
本基坑工程位于_____,周边环境较为复杂,临近建筑物、道路及地下管线等。基坑开挖深度为_____米,面积约为_____平方米。为确保基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及周边环境的稳定,特制定本监测方案。
二、监测目的
1、 及时掌握基坑围护结构和周边环境的变形及受力情况,为施工提供及时可靠的信息,以便调整施工参数,优化施工方案,确保施工安全。
2、 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分析和处理,预测基坑及周边环境的变形趋势,提前采取防范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3、 为设计和施工单位提供反馈信息,验证设计方案和施工工艺的合理性,为后续类似工程提供经验和参考。
三、监测依据
1、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19) 2、 《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20) 3、 本工程的勘察报告、设计文件及施工方案 四、监测内容
1、 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
在围护结构顶部每隔_____米设置一个监测点,采用全站仪或水准仪进行测量,监测其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的变化情况。
2、 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在围护结构中预埋测斜管,每隔_____米设置一个监测点,采用测斜仪测量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的变化情况。
3、 支撑轴力监测
在支撑结构上安装轴力计,监测支撑轴力的变化情况,掌握支撑结构的受力状态。
4、 地下水位监测
在基坑周边设置水位观测井,每隔_____米设置一个,采用水位计测量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5、 周边建筑物沉降和倾斜监测
在周边建筑物的角点、长边中点等位置设置沉降观测点,采用水准仪测量建筑物的沉降情况;对于高层建筑物,还需采用全站仪进行倾斜监测。
6、 周边道路沉降监测
在周边道路上每隔_____米设置一个沉降观测点,采用水准仪测量道路的沉降情况。
7、 周边地下管线变形监测
对于重要的地下管线,如煤气管道、给排水管道等,采用位移传感器或全站仪进行变形监测。
五、监测频率
1、 在基坑开挖期间,监测频率为每天 1 次;当变形速率较大或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加密监测频率,每天 2-3 次。
2、 在地下室施工期间,监测频率为每 2-3 天 1 次;当变形趋于稳定时,可适当降低监测频率,每周 1 次。
六、监测报警值
1、 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报警值为_____mm,垂直位移报警值为_____mm。
2、 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报警值为_____mm。 3、 支撑轴力报警值为设计值的_____%。 4、 地下水位变化报警值为_____mm/d。
5、 周边建筑物沉降报警值为_____mm,倾斜报警值为_____%。 6、 周边道路沉降报警值为_____mm。 7、 周边地下管线变形报警值为_____mm。
当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时,应立即停止施工,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并及时通知相关单位。
七、监测点的布置
1、 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监测点
沿围护结构顶部周边布置,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_____米,在阳角、阴角等变形较大的部位应适当加密。
2、 围护结构深层水平位移监测点
在基坑周边的关键部位布置,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_____米,在基坑长边中部、阳角等部位应适当加密。
3、 支撑轴力监测点
选择受力较大的支撑构件进行监测,监测点宜布置在支撑的跨中部位。
4、 地下水位监测点
在基坑周边均匀布置,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_____米。 5、 周边建筑物沉降和倾斜监测点
在建筑物的角点、长边中点等位置设置沉降观测点,每栋建筑物不少于_____个观测点;对于高层建筑物,应在建筑物的顶部和底部设置倾斜观测点。
6、 周边道路沉降监测点
沿道路中心线布置,监测点间距不宜大于_____米。 7、 周边地下管线变形监测点
根据地下管线的类型、位置和埋深等因素,在管线上方或附近布置监测点。
八、监测方法及仪器 1、 水平位移监测
采用全站仪进行测量,测量精度不低于_____mm。 2、 垂直位移监测
采用水准仪进行测量,测量精度不低于_____mm。 3、 深层水平位移监测
采用测斜仪进行测量,测量精度不低于_____mm/m。 4、 支撑轴力监测
采用轴力计进行测量,测量精度不低于_____kN。 5、 地下水位监测
采用水位计进行测量,测量精度不低于_____mm。 6、 建筑物沉降和倾斜监测
采用水准仪和全站仪进行测量,测量精度分别不低于_____mm 和_____″。
7、 道路沉降监测
采用水准仪进行测量,测量精度不低于_____mm。
8、 地下管线变形监测
采用位移传感器或全站仪进行测量,测量精度不低于_____mm。 九、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1、 每次监测完成后,应及时对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和检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绘制变形曲线,分析变形的发展趋势和规律。
3、 将监测数据与报警值进行对比,判断是否达到报警状态。 4、 根据监测数据的分析结果,及时向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相关部门反馈监测信息,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措施。
十、质量保证措施
1、 监测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持证上岗。
2、 监测仪器应定期进行检定和校准,确保仪器的精度和可靠性。 3、 监测点的布置应符合规范和设计要求,保证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4、 严格按照监测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监测,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5、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对监测工作的质量控制和管理。 十一、应急措施
1、 当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时,应立即停止施工,疏散现场人员,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如对基坑进行加固、对周边建筑物进行临时支撑等。
2、 及时通知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应急处理方案。
3、 加强对基坑和周边环境的监测,密切关注变形的发展趋势,及时调整应急处理措施。
十二、监测成果提交
1、 每次监测完成后,及时提交监测日报表,包括监测数据、变形曲线、分析结论和建议等内容。
2、 定期提交监测周报和月报,对本周或本月的监测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提出下一阶段的监测重点和建议。
3、 在基坑施工结束后,提交监测总结报告,对整个监测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为工程验收提供依据。
以上即为本次基坑监测方案的全部内容,在实际监测过程中,将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相关规范的要求,对监测方案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确保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基坑工程的安全。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