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花图问答。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苏教版八下语文期中复习教材及习题(含答案)

苏教版八下语文期中复习教材及习题(含答案)

来源:花图问答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期中考试基础知识总复习

第一部分 字词训练 一、字词总汇

蜿蜒(wān yán) 黄绿错综(zōng)毡子(zhān) 锤炼(chuí) 主宰(zǎi) 无边无垠(yín) 坦荡如砥(dǐ)倦怠(dài) 倔强(jué jiàng) 婆娑(pó suō) 潜滋暗长(qián) 恹恹欲睡(yān)虬枝(qiú) 晕圈(yùn) 秀颀(qí) 争妍斗艳(yán) 犀利(xī) 奇崛(jué)枯瘠(jí) 匀称(chèn) 玛瑙(mǎ’nǎo) 古味盎然(àng) 忍俊不禁(jùn jīn)皓齿(hào) 迸溅(bèng ) 沉淀(diàn) 绽开(zhàn) 仙露琼浆(qióng)伫立(zhù) 陌头(mò) 贪婪(lán)牛蒡(bàng) 涟漪(lián yī) 炙热(zhì) 飒爽(sà) 谛听(dì)势不可当(dāng) 缥缈(piāo miǎo) 殉职(xùn) 狭隘(ài) 热忱(chén)拈轻怕重(niān) 纯粹(cuì) 旁骛(wù) 亵渎(xiè dú) 骈进(pián)强聒不舍(qiǎng guō)豁达(huà) 胸襟(jīn) 摒弃(bìng) 迥异(jiǒng) 芥蒂(dì) 嫉妒(jí dù)显赫(hè) 携带(xié) 风尘仆仆(pú) 萎缩(wěi)缅怀(miǎn) 忙碌(lù) 海市蜃楼(shèn)呈现(chéng) 戳穿(chuō) 玄奘(zàng) 天资颖慧(yǐn) 臆断(yì) 优柔寡断 啁啾(zhōu jiū) 翌日(yì) 惊愕(è) 门枢(shū) 铰链(jiǎo liàn)毋宁(wú nìng) 窒息(zhì) 惊诧(chà) 宽宥(yòu) 隧道(suì)充沛(pèi)蜜腺(xiàn) 分泌(mì)灼伤(zhuó) 粉蕊(ruǐ)花卉(huì) 二、订正下面短语中的错别字(无错别字的在刮号里打“∨”)

妙手偶得( ) 精益求精( ) 不醒人事( ) 力挽狂澜( ) 力挽狂澜( ) 各得其所( ) 水波鳞鳞( ) 昂首屹立( ) 坦荡磅礴( ) 酒味香淳( ) 叹为观止( ) 离经判道( ) 无懈可击( ) 卷秩浩繁( ) 血气方钢( ) 洗耳恭听( ) 下车伊始( ) 如火纯青( ) 无边无银( ) 见意思迁( ) 万贯家私( ) 各得其所( ) 坦荡如底( ) 漠不关心( ) 狗血喷头( ) 水波鳞鳞( )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潜滋暗长( ) 麻木不仁( ) 无精打彩( ) 昂首屹立( ) 旁逸邪出( ) 强刮不舍( ) 意想天开( ) 坦荡磅礴( ) 纵横绝荡( ) 断章取意( ) 无原无故( ) 酒味香淳( ) 黄绿错综( ) 光怪陆离( ) 栩栩如生( ) 叹为观止( ) 恹恹欲睡( ) 海市蜃楼( ) 津津有味( ) 离经判道( ) 参天耸立( ) 迥然不同( ) 扣人心弦( ) 无懈可击( ) 积雪初溶( ) 忧柔寡断( ) 闻丝不动( ) 卷秩浩繁( ) 忍俊不尽( ) 聊以自娱( ) 色彩斑澜( ) 血气方钢( ) 争奇斗研( ) 随心所浴( ) 气喘吁吁( ) 洗耳恭听( ) 以身徇职( ) 不屑置辩( ) 众妙必备( ) 下车伊始( ) 拈轻怕重( ) 笔墨纸砚( ) 实之交臂( ) 如火纯青( )

第二部分 默写专项训练

1.一堆堆乌云, ,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 。这些闪电的影子 ,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2.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 ,它深信, !

3.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 !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 。

4、这是虽在北方风雪压迫下却保持_____________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么粗细,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抗着西北风。……它没有__________的姿态,没有__________________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但是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5、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也象征着北方的农民?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尤其象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自古名人多有咏怀的佳句,写出两句你喜欢的诗句。

7.在《纪念白求恩》中号召中国党人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 一个 一个 ,一个 。 8..①《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 ②文章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③文中描写\"陋室\"环境恬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的语句是 。表现陋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用比喻赞美\"陋室\"的句子是 。④《陋室铭》一文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中为突出主旨而引用孔子的一句话是 ?⑤作者在文中结尾提到古代贤士,并且引孔子的话,表现出了他的高尚情趣。提到古代贤士的一句话是: ?⑥《陋室铭》中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9.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 。 10.李商隐的《无题》:这首诗寄托了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 ;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的诗句是: 。

诗中通过祖籍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是 11.《有的人》诗中“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一句是从鲁迅先生写的____________诗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演变来的。 12、《有的人》表达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事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比喻力量后继有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有的人》中,受群众崇敬和爱戴的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两个诗句回答) 14.《陋室铭》一文描写陋室生活环境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社会交往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写生活情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作者是___________,大约是________(朝)人,本文选自《 ______________ 》,这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佘三部是__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__ 》。

16.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与崔颢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心情

相似的句子是(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点题的一句子是

17. 李商隐《无题》中的( )描写了坚贞不渝的爱情,至死不变的思念。 18.塞下秋来风景异, . 19.《口技》一文中侧面描写口技表演者高超的表演技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口技》一文中,描写声音由远及近、由小而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时齐发,众妙必备。

21.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中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 ;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

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22.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最能表现他面对挫折积极向上,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 但是与之相反的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是, “ ”却又表现出他面对困难消极避世的思想。在《行路难》中最能表现李白面对挫折积极向上,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 。最具忧愁、苦闷之意的名句是 。 23.《天净沙·秋思》中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语句是: 。 24.《口技》中口技表演者有一段时间同时发出许多声音,描写这些声音的文字有

《口技》中从侧面描写口技表演效果的句子有: 25.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天净沙秋思》中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 ; 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

(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26.李白的《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在《行路难》中最能表现李白面对挫折积极向上,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 。 但是与之相反的是,《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中

“ ”却又表现出他面对困难消极避世的思想。

诗中最具忧愁、苦闷之意的名句 27. 浊酒一杯家万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伴过年华。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苦嫌鹦鹉语声娇。

(6) 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他用两手____着上面,两脚再向上______;他肥胖的身子向左__________,显出努力的样子----9.《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作者是___________,大约是________(朝)人,本文选自《 ______________ 》,这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其佘三部是__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写的《_____________ 》。

29.身处石洞、石阶,绿草、青苔直如眼怜的幽雅佳境,同学们不禁吟出《陋室铭》中的名句: , 。

30.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一句是 。 31、《口技》中结尾交代道具十分简单的句子 。 32.中国的酒文化享誉世界,请你写出含\"酒\"字的诗三

句。 、 、

33.在《纪念白求恩》中号召中国党人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 人,一个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 的人。 34.口技》中口技表演者有一段时间同时发出许多声音,描写这些声音的文字有:

《口技》中从侧面描写口技表演效果的句子有: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35.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达诗人豁达的胸怀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或: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 。 36.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天净沙秋思》中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诗句是: ; 表明游子飘泊在外思乡心情(点明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 . 37.《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中“ ”却又表现出他面对困难消极避世的思想。 诗中最具忧愁、苦闷之意的名句 .

38.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中,赵朴初先生借用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的诗句为“冰心馆”题了词,你觉得最有可能的一句是: 。

39.礁石无法阻挡江水滔滔东流的豪情,冬雪不能耽搁春天翩翩而至的脚步,同样,战争,瘟疫也一样不能阻止滚滚前进的历史车轮。正所谓“ , ”(用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填空)

40.用你所知道的古今中外的诗文给同学写两句临别赠言: , 。

41.王老师已经退休五年了,还一直做我们的课外辅导员,他的这种退而不休的精神,正如龚自珍的诗句所描写的那样: , 。

42.请选择你喜爱的古诗词中的名句来表达自己对崇高人生理想的追求,并写明出处或作者: , 。( 《 》) 43.沙尘肆虐之下,人们对碧水蓝天、茂林修竹的珍爱愈加强烈。你心中理想的自然环境是怎样的?请借用古诗文中的名句来表达式,写出连续的两句: , 44.诗词中有很多实写“花”“草”的句子,请各写出一句。

花: ,草: 45.写出初中语文课本上三个含有写“云”的唐诗。

① ② ③ 46.从积累的诗词中,写出一句描写春雨的诗句: , 47.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个与鸟有关的完整的诗句: , 。

48.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个与“春风”有关的完整的诗句: , 。

49.从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个与“沙漠”有关的完整的诗句: , 。 50.在你所读过的古诗词中,有许多表达作者理想抱负的名句,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 。

51.李白的诗以夸张、奇特的想像见长,请写出两句这样的诗句来:① ,② 。

52.古诗词中有很多表现爱国心志的名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连续的两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句: , 。

53.大自然是五彩缤纷的,我们的古诗词中有大量描写色彩的句子,请写出两句含有色彩词语的诗。 .初中阶段,我们学了苏轼的一些词,请写出一句寄托着作者美好愿望或抒发其

政治理想的名句: 55.请你从下面所罗列的作者中任选两位,分别写出一则课文中表达他们的志趣,追求,或展现他们的胸怀、抱负的名言警句,意思要相对完整。 ① ②

56.古诗词中,有不少用“杨柳”来表达思念惜别的情感,请写出一句: , 。

57.请你写出一例珍惜时间的格言或警句: 。

58.你学过的文言作品中有许多劝学的名言,请写出一例: 。

59.古诗词中抒写思念故乡、眷恋亲友的诗句很多,请你写出一例: 。

60.现在人们赞美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质时常常引用李商隐的《无题》中的名句“ , 。” 61.“月亮”是文人笔下常见的景物,曾经勾起许多诗人、词人的创作情思,写出很多名篇佳作。请你写出古代诗词中含有“月”字的上、下句:

62.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评说文学,称赞自己的文学风格的诗句是

, 。

6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常用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 。

.《口技》中高度概括口技人表演技艺高超的句子是 , 。 65.《陋室铭》中表现诗人高尚情操,点明主旨的句子

66.《《天净沙•秋思》铺陈写景的句子是 , , 。表现天涯游子愁苦心境的句子是 , 。

67.李商隐《无题》通常用来比喻无私奉献精神的两句诗是 , 。

68.(1)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

(2)相见时难别亦难, 。春蚕到死丝方尽, 。

(3) ,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 。

(4) ,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曲, 。

(5) ,出门俱是看花人。(6)爱惜芳心莫轻吐, (7)请写出一句除课本以外的写落叶的诗句: , 。 69.(1) ,二十三年弃置身。 ,到乡翻似烂柯人。

(2)沉舟侧畔千帆过, 。今日听君歌一曲, 。

(3)春蚕到死丝方尽, 。 ,夜吟应觉月光寒。

(4)把名字刻入石头的,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 。

(5)默写李瑛《我骄傲,我是一棵树》中你喜欢的两句诗句:

,给新婚的新娘, :我要 ,给辛勤的母亲。

72.横眉冷对千夫指, 。

73.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评说文学,称赞自己的文学风格的诗句是 , 。

75.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中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涵深刻的哲理的诗句是

76. 天净沙·秋思》中描写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7. 请写出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具有相同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玉不琢,__________;人不学,______________。

82.为山九仞,________________。 83.读书破万卷,_________________。 84.独学而无友,___________________。 85.有所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6.战战兢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7.天网恢恢,________________。

88.管中窥豹,___________________。90.近水楼台________。

91.人而无信,______________。 92.他山之石,_________________。

93.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见长江滚滚来。 95.仁者见仁,___________________。 96.朱门酒肉臭,___________________。

99.百战百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善之善者也。

102.贫贱之知不可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3.能行之者未必能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4.溥天之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5.爱人者,______________;敬人者,______________。 106.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日不绝。 107.知人者智,_________________。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第三部分 文言阅读练习(原文略) 马 说

一、 解释下面加点字。 1.虽有名马( ) 2.虽有千里之能( ) ..见( ) 4.安求其能千里也( ) ..5.其真无马邪( ) 6.其真不知马也( ) ..

7.策之不以其道( ) ( ) 8.食之不能尽其材( ) ( ) ....

二、 翻译句子。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三、 按原文填空。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2.全文的主旨句是: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四、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什么?

2.对对联: 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 下联: 3.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4.古往今来,许多怀才不遇者用自己由衷的笔调,抒写出自己心中的愤慨并流传为千古名句。请你写出你熟悉的两句,并标明作者和出处。

5.千里马只有靠伯乐才能被发现,这种观点在今天看到是否正确?如果你是千里马,你打算怎么做?

陋 室 铭

一、 解释下面加点字。 名灵( ) ..

3.苔痕上阶绿( )丝竹之乱耳( ) ...

劳形( ) 6.谈笑有鸿儒( ) ....7.往来无白丁( ) 8.调素琴( ) ... 9.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 ...

二、 翻译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孔子云:“何陋之有?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三、 按原文填空。

“陋室”恬静、雅致环境的句子是

四、回答下列问题。

“仙”和“龙”其实都是暗喻什么人?全文紧扣那一句话来写?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陋室的特点。 3.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对写陋室有何作用?

4.作者身居陋室,为什么借用孔子的话说“何陋之有?”你觉得作者追求的是怎样

的一种生活情趣?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一句话有什么作用(目的)?

6.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7.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作者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请你对这种交友之道进行辩证的分析。

活 板

一、 解释下面加点字。 1.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 ) 2.瞬息可就( ) ...3.第二板已具( ) 4.更互用之( ) ...5.则以纸帖之( )( ) 6.旋刻之( ) ..

7.讫再火令药熔( ) 8.持就火炀之( )( ) ...二、 翻译句子。

1.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2.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3.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4.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5.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三、 按原文填空。

(1)用胶泥刻的字的特征是: (2)烧后的字印的特征是: (3)活字印刷的特征是: (4)活版的主要特征和优点是: 四、回答下列问题。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1.文章介绍活字的制板过程,是按 、 、 、 、 的顺序说明的。

2.根椐说明内容,写出活板印刷简要的工作流程

—— —— ——

3.活板印刷提高工效的具体方法有哪两条?请你用原文中最关键的两句话回答。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举例说出三种,并说说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这段文字中哪些短语突出了“活版”的“活”字,请摘写出来,再说说它们各说明了“活版”的什么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核 舟 记 ○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 ○1 ”,左刻“ ○2 ”,石青糁之。 一、解释下面加点字。 1.罔不因势象形( )( )( ) 2.尝贻余核舟一( )( ) ......3.神情与苏、黄不属( ) 4.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

5.其人视端容寂( ) 6.计其长曾不盈寸( )..( ) 7.中峨冠而多髯者( ) 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 ).....( ) 9.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 ) 10.其两膝相比者..( ) 11.为宫室( ) 1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13.佛印绝类弥勒( ) ( ) ..

二、翻译句子。

1.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5.苏、黄共阅一手卷。

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7.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9.嘻,技亦灵怪矣哉 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三、按原文填空。

1.请把原文填写在第二段中的画线处。

1 ○2 ○

2.写出文中描写苏东坡外形特征的句子。

3. 写出文中描写佛印外形特征的句子。

4. 用横线在文中画出第三段文字的中心句。 四、内容理解。

1. 第二段文字介绍了核舟的主体部分__ __,以__ _ 2.第二段第一句所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3.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 , ”(从第一段文字中找)的精湛技艺。

4. 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最多的是谁?为什么?

5. 作者在说明船的正面的时候,为什么不是从船头说到船舱,从船舱说到船尾,而是先说船舱,再说船头和船尾呢?

6.找出第四段描写“舟子”的神情动作的句子,这些句子渲染了一种什么氛围?为什么要这样写?

7.结尾的“嘻,技亦灵怪矣哉!”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苏教版八下语文期末复习参

第二部分 诗歌赏析

(一) 1、饯别、谢脁楼、李云、怀才不遇、抑郁难平的苦闷;消极避世;直抒胸臆;豪迈奔放。2、诗人的愁思汹涌如流水,到刀斩更流,酒浇更愁,诗人极力想摆脱忧愁,但实际上愁上加愁,无计可除,这两句写出了诗人极度忧愁的感情. 3、本来诗人有着远大的抱负和崇高的理想,可是现实的污浊和黑暗却一再地压抑他,于是,大自然的壮丽景观就成了他寄托思想感情的对象。而今,面对长风万里,秋雁南飞,自己的精神便有了一种难得的爽快。由于诗人又是酒中仙,有如此美景的触发,岂能不畅饮一番?因此,“酣高楼”就成了必然的宣泄方式,可以借此解脱一下自己心中的郁闷,希望达到“借酒浇愁”的目的。 二.(1)D 2、B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上阕侧重于描写,下阕侧重于抒情。全词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力业的英雄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5、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6、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7、 羌管悠悠霜满地 将军白发征夫泪。 三、1、“秋思之祖” 思乡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C 3、枯藤 老树 昏鸦 古道 西风 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瘦”字不但写出了长途跋涉马儿疲惫,而且使人想象到马背上的游子,因思乡情切,日夜兼程的情景。 四、1、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2、闻笛赋 烂柯人 悲痛惆怅

3、积极乐观(或:慷慨激昂) 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的事物必然蓬勃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或新事物必将替代旧事物)4、酬赠、坚定、乐观、5.①“沉舟”、“病树”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情;②但他对未来并不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有“千帆”竞渡,“病树前头”,终究会“万木”争春,表现出诗人豁达豪迈的胸襟。6、D7、C 8、A 9 、①由低沉到高昂(或由低沉愤懑到高昂乐观) ②(画面应紧扣“千帆竞发”和“万木争春”)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10.用典既暗示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诗人不免有生疏而怅惘的心情。11.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12.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豁达襟怀和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13.低沉愤懑;高昂乐观。14.(1)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2)新旧更替是必然的,新的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五1、别 春天将逝 美好年华之将逝2、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 用以歌颂

奉献精神。 3、别离时的痛苦。 4.凄凉。 5.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 丝、思。.6希望能够再与亲人相见的情感。7、,“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 之感。 8、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喻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运用对偶、比喻、双 关修辞表现感情,形象生动,贴切感人。

六、1、孤寂思乡(凄凉愁思)。是通过描写当时所处的环境,想象未来夫妻西窗剪烛夜话的欢乐情景做反衬,又用重复“巴山夜雨”来表达这种心情。表达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感情。2.前一句是写实,后句是想象会面时对当时情景的描述,两次出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现构成了音调和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3、话巴山夜雨时的情景及旅途见闻,思念亲人的种种情思。4、表达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感情。5.“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6.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七、1、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2、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3、“江山代有才人出”说明了诗歌创作的时代性,每个时代都会不断涌现出伟大的有才能的诗人。“各领风骚数百年”指出即使像李白杜甫那样杰出的诗人,其影响也不过只有几百年而已。在这首诗中,作者主张诗歌写作要有时代精神和个性特点,大胆创新,反对沿袭守旧。

4、同意。①“万古传”表明诗人并没有真的否定李杜的成就和地位。②虽然成就大地位高,但历史在发展、文学也在发展,否则它就会老化僵死。每个时代的文学都应该有自己的成就,有自己的“李杜”,才能保持它的青春和生命。5、国风 离骚 文学

八、一、1、地点和季节;远宦思乡2、略3、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二、1、鹤立鸡群2、诗人用鸬鹚、鹦鹉映衬丹顶鹤孤高的品格、超凡的风姿 3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怀 表现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和无奈,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三、1、红花虽好,还要绿叶扶持;红绿相互映衬,会使双方的色彩都得到加强,造成一种明丽鲜艳的效果;一个人本领再大,成绩再多,也离不开周围的人对他的帮助。 2、既指海棠的花心,又指儿辈之心3、要像海棠一样不要轻易的显露自己的芳心,而保持自己的心的纯洁;能有洁身自爱,甘于清静的品性。

四、1、 对自由、对幸福的向往 2、 对身受幽囚的愤懑、对自由生活的憧憬以及她的冲破樊笼的强烈意愿

五、1、抒情,久客思归 2、写景,这两句所写之景是对一二两句所写之情起衬映作用的,而又有以景喻情的成分。这里,秋风萧瑟、黄叶飘零的景象,既用来衬映旅思乡愁,也可以说是用来比拟诗人的萧瑟心境、飘零旅况。 第三部分 文言阅读练习

马说

一、 解释下面加点字(10分)

1.虽有名马(即使 ) 2.虽有千里之能( 虽然 ) ..见( 同“现”显现 ) 4.安求其能千里也( 怎么) ..

5.其真无马邪(难道) 6.其真不知马也( 恐怕 ) ..

7.策之不以其道(驱使) (方法) 8.食之不能尽其材(同“饲”喂养) (同“才”才能 ) ....二、 翻译句子(10分)

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粮食.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把它当作普通马来喂养.

3.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想要跟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鸣,却不懂得它的意愿。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 三、 按原文填空(10分)

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全文的主旨句是: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四、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

1.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什么?

伯乐指: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指:封建社会那些被埋没、遭摧残的怀才不遇的贤能志士。食马者是指:愚妄无知的统治者。

2.对对联: 上联:无才难做千里马 下联: 有志可成万里驹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3.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4.古往今来,许多怀才不遇者用自己由衷的笔调,抒写出自己心中的愤慨并流传为千古名句。请你写出你熟悉的两句,并标明作者和出处。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满江红。咏怀》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杜甫】《登岳阳楼 》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5.千里马只有靠伯乐才能被发现,这种观点在今天看到是否正确?如果你是千里马,你打算怎么做?

(1)这个道理今都是一样的。但是时代不同,人的观念也在改变,我们不能坐等机遇的来临,更不能坐失良机要努力学习,不断增长才干,要抢抓住机会,毛遂自荐,增大成功的希望。

(2)假如我是千里马,我要努力学习,不断增长才干,随时做好抓住机遇的准备备,不放弃任何可能发展自我的机遇。

陋室铭

一、 解释下面加点字(10分)

名(动词,出名)灵(灵验,神奇) ..3.苔痕上阶绿(长上 ) 丝竹之乱耳(指奏乐的声音) ...

劳形(使身体劳累) 6.谈笑有鸿儒(大儒,博学的人) ....7.往来无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调素琴(弹奏 ) ... 9.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此,这 )(品德高尚) ...二、 翻译句子(10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4.孔子云:“何陋之有?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5.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三、 按原文填空(10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陋室”恬静、雅致环境的句子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四、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

“仙”和“龙”其实都是暗喻什么人?全文紧扣那一句话来写?(2分)

都是暗喻品德高尚的人。全文紧扣“惟吾德馨”这一句话来写。 2.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陋室的特点。(3分) 自然环境清幽,交往人物不俗,生活情趣高雅。 3.作者描写室中之景、室中之人、室中之事,对写陋室有何作用?(2分) 表明“惟吾德馨”,暗示陋室不陋。

4.作者身居陋室,为什么借用孔子的话说“何陋之有?”你觉得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情趣?(3分) (1)作者身居陋室,但是陋室因主人的“德馨”而“馨”,也就不感到它简陋了。作者并用自然环境的优美、往来人物的不俗、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等来烘托陋室不陋。这样的陋室就如“诸葛庐”“子云亭”一样,所以作者最后借用孔子的话说“何陋之有”。 (2)作者追求的是一种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不慕荣利的高雅生活情趣。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一句话有什么作用(目的)?(2分)

作者用古代名人的屋子与自己的陋室作类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高尚志趣,从而强调陋室不陋。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6.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2分)

作用:突出陋室不陋,表开头的“惟吾德馨”相呼应,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7.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思想感情。 8.作者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请你对这种交友之道进行辩证的分析。(4分)

作者讲究择友交往,重视“无友不如己者”的儒家交友之道,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但是,作者的这种交友之道多少反映了他孤芳自赏、清高孤傲的思想倾向,这一点又是不足取的。

活板

一、 解释下面加点字(10分)

1.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混合 )(盖\\蒙) 2.瞬息可就(完成) ...3.第二板已具(准备好) 4.更互用之(交替\\轮流) ...5.则以纸帖之(用 )(动,用标签标注) 6.旋刻之(立刻) ..

7.讫再火令药熔(终了,完毕) 8.持就火炀之(靠近)(烤 ) ...二、 翻译句子(10分)

1.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就用一块平板按在印板上面,那么(所有排在板上的)字模就象磨刀石那样平 2.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两块相互交替使用,很短时间就能完成。

3.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用手轻轻一掸,那些字模就会自己掉下来,一点也不会被药物弄脏。 4.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遇到平时没有准备的生僻字,随即刻制,用草烧火烘烤,一会儿就能制成。

5.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不用时,就用纸条给它们作标志,(按照字的韵部分类)每一个韵部做一个标签,用木格把它们贮存起来。 三、 按原文填空(8分)

(1)用胶泥刻的字的特征是:薄如钱唇 (2)烧后的字印的特征是:字平如砥 (3)活字印刷的特征是: 极为神速 (4)活版的主要特征和优点是: 活 四、回答下列问题( 22分 )

1.文章介绍活字的制板过程,是按制字、设版、排字、炀版、平字的顺序说明的。 2.根椐说明内容,写出活板印刷简要的工作流程

刻字 —— 制版 —— 排版 —— 印刷 3.活板印刷提高工效的具体方法有哪两条?请你用原文中最关键的两句话回答。 (1)_更互用之___________ (2)___每一字皆有数印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举例说出三种并说说其作用。(5分)

_ A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 ( 打比方 ) 作用:形象地说明了刻字的深度。

B 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 打比方 )

作用:形象的说明了活板字面平整的程度。

C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列数字、作比较 ) 作用:突出了活板能提高印刷速度的优点,印得越多越快。

D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 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 作比较 ) 作用:突出了胶泥所制印模的优越性。

E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举例子、 列数字) 作用:具体说明了字印数目是活的,突出了活板的“活”。

5.这段文字中哪些短语突出了“活版”的“活”字,请摘写出来,再说说它们各说明了“活版”的什么特征。(5分)

__“每字为一印”字是活的;“密布字印”,排版是活的;“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用之,”印刷是活的;“每一字皆有数印”,字印数目是活的。“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奇字做法是活的,“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拆版是活的。___

核舟记

一、 解释下面加点字(10分)

1.罔不因势象形(罔:无、没有)(因:依据)(象形:模拟) ....2.尝贻余核舟一(尝:曾经)(贻:赠送) ..3.神情与苏、黄不属( 类似 ) 4.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同“屈”弯曲) ..5.其人视端容寂(正 ) 6.计其长曾不盈寸(曾:尚、还)(盈:满) ..7.中峨冠而多髯者(戴着高高的帽子) 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像)(清清楚楚) .....9.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挑选 )(长而窄) 10.其两膝相比者(比:靠近) ..11.为宫室(为:做,这里指雕刻) 12.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奇:零数) ..13.佛印绝类弥勒(绝:极)(类:像) ..二、 翻译句子(20分)

1.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没有一件不是依据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中间高起而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 5.苏、黄共阅一手卷。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长卷。

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书画卷下面的衣褶里面。7.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那个人眼光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声音似的

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字迹)细得像蚊子脚,笔画清清楚楚,颜色是黑的 9.嘻,技亦灵怪矣哉 嘻,这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刻造的。 三、 按原文填空(10分)

1.请把原文填写在第二段中的画线处(4分)

1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2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

2.写出文中描写苏东坡外形特征的句子(2分)

峨冠而多髯 3. 写出文中描写佛印外形特征的句子。(2分)

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 4. 用横线在文中画出第三段段文字的中心句。(2分)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四、内容理解(20分)

1. 第二段文字介绍了核舟的主体部分__船头(或舟首)__以__空间顺序_为舟长、高、舱、窗、雕栏、窗上的刻字 2.第二段第一句所用的说明方法是什么? 列数字、作比较

3.第三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从第一段文字中找)的精湛技艺。

4. 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最多的是谁?为什么?

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最多的当然是东坡。作者除了交代了三人在船头的位置,而且还刻画了东坡的肖像——“峨冠而多髯”。之所以这样描写,一是因为苏东坡的主要游览者,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二是雕刻者的安排本身如此,说明者不能违背其初衷。

2. 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他曾经赠送给我一只用桃核雕刻成的船,刻的是苏轼乘船游赤壁。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5. 作者在说明船的正面的时候,为什么不是从船头说到船舱,从船舱说到船尾,而是先说船舱,再说船头和船尾呢?

因为中间船舱的位置和对联的颜色非常醒目,而且窗上的对联也暗示了核舟的背景和主题。先写船舱,不仅可以增强浓厚的艺术情趣,而且也极其自然的引出下文中船头三人的情态的描述

6.找出第四段描写“舟子”的神情动作的句子,这些句子渲染了一种什么氛围?为什么要这样写?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一个悠闲一个专注表现了一种共同的氛围——愉悦、轻松、活泼自乐。再加上船楫的“横卧”,更加暗示出有楫同于无楫,有舟子等于没有舟子的一种放任自流的境界。

是为使船尾之境与船头之情遥相呼应,实现对船首氛围的烘托或者沟通,从而突出“大苏泛赤壁”的“泛”。 7.结尾的“嘻,技亦灵怪矣哉!”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与开头的“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相照应,高度赞扬了雕刻者的高超技艺,结束全文。

----完整版学习资料分享----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