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一中2017届高二下学期期初生物考试
生物科试卷
命题者: 审核者:高二生物备课组
本试卷考试内容为:必修2第七章~必修3第四章。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保持答题纸纸面清洁,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行保存,答题纸交回。
第I卷(选择题 共9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1-10题,每小题1分,11-50题,每小题2分,共90分。在每
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孟德尔在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的遗传实验基础上的 B.“遗传因子在体细胞的染色体上成对存在”属于假说内容 C.“F1(Dd)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D和d)”属于推理内容
D.孟德尔提出“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是孟德尔所作假说的内容
2. 对某生物进行测交实验得到 4 种表现型,数目比为58:60:56:61,则此生物的基因型不可
能是(三对基因自由组合)( )
A . AaBbCC B . AABbCc C . aaBbCc D . AaBbCc
3.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做了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 的是( )
A.用32P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用35S标记T2噬菌体的DNA B.分别用含有32P的T2噬菌体和含有35S 的T2噬菌体进行侵染实验 C.用含有充足有机物的完全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 D.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4.正常情况下,有可能存在等位基因的是( ) A.一个四分体上 C.一个染色体组中
高二生物下学期期初试卷 第1页(共14页)
B.一个DNA分子的双链上 D.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
5. 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与矮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
①②③④品种的方法如下,高秆抗锈病×矮秆易染锈病F1雄配子幼苗选出符合生产要求品种。下列有关此育种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的作用原理为染色体变异 B.③必须经过受精作用 C.④必须使用生长素处理幼苗
D.此育种方法可选出符合生产要求的品种占1/4
6.某小岛上的部分原种蜥蜴逐渐进化成蜥蜴新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原种蜥蜴变异的方向与进化的方向不同 B.蜥蜴进化过程中,其基因频率一定发生变化 C.同一物种间、不同物种间均可存在隔离
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控制有利性状的基因,从而保留有利性状 7.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给小鼠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溶液后,小鼠出现活动减少、嗜睡,甚至昏迷现象 B.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能够升高细胞外液的渗透压
C.二氧化碳、血浆蛋白、糖原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D.健康人在冬季时机体产热多于散热 8.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9.在麦田中除了小麦外还有杂草、昆虫和蚯蚓等。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块麦田中各种杂草的总数称为丰富度
B.麦田中同种小麦长得有高有矮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麦田中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构成群落 D.麦田弃耕后长出杂草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10.如图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①②过程均可发生在同一细胞的细胞核内 B.②③过程均可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进行 C.④⑤过程均可发生在某些病毒体内 D.①②③④⑤⑥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11.某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如下左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繁殖成功率低的个体。则该种群经选择之后,下一代中三种基因型频率的结果最可能是( )
高二生物下学期期初试卷 第2页(共14页)
12.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B.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
C.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D.外来物种入侵可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
13.右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结构和②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相同
B.剧烈运动一段时间产生的乳酸会使A液和C液酸性改变很多 C.③中的氧浓度 < C液氧浓度
D.C液中可发生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14.下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请据图 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主要是由血液、组织液和淋巴组成的
B.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离子有关,与蛋白质的含量无关 C.外界空气中的02最终进入肝细胞被利用需穿过11层膜 D.图中④过程需要消化、呼吸、泌尿等系统的参与才能完成
15.在西非肆虐的埃博拉病毒已严重威胁了人类的健康,世界各国正在研制疫苗以应对该病毒的传播。下列关于埃博拉病毒进入人体后会发生的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T细胞受病毒刺激后有特定mRNA的合成 B.相应的浆细胞通过与病毒结合能抑制其增殖 C.组织液中增殖的病毒表面的抗原蛋白可制成疫苗
D.康复者再次接触该病毒时,记忆细胞能快速增殖并产生抗体消灭病毒 16.下列关于实验和探究方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需要做一个预实验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B.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常使用五点取样法和取样器取样法 C.对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检测的实验中,应等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后再计数 D.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算法
1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如下实验:在胚芽鞘切面一侧放置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测定各
胚芽鞘弯曲生长的角度,下表数据说明( )
A.生长素浓度不同,促进生长的效应就不同 B.胚芽鞘弯曲的程度与其他激素无关 C.琼脂中生长素浓度为0.35 mg/L时,胚芽鞘生长受抑制 D.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在0.25 mg/L左右
高二生物下学期期初试卷 第3页(共14页)
18.小明的手指不小心被刀割伤时,由于疼痛而咬紧牙关.这个过程中,他的神经兴奋传递途径
是( )
①传入神经 ②传出神经 ③手部感受器 ④脊髓⑤牵动上下颌的肌肉 ⑥脑. A.③①⑥②④⑤
B.③①⑥④②⑤ C.③①④⑥②⑤ D.③⑥④①②⑤
19. 2015年4月25日尼泊尔发生7.8级地震,地震至少造成8786人死亡,22303人受伤,很多
人不幸被长时间困在恶劣的环境中,缺少水分和食物.叙述正确的是( ) A.为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 B.由于缺水,引起下丘脑产生渴觉
C.缺少水分使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知渗透压变化后释放抗利尿激素 D.此人与恶劣的环境之间没有任何的物质交换
20.你幸福吗?最近研究表明,当人感到开心时一种被称为hypocretin的神经递质显著增加;而
当人感到悲伤时该多肽水平减少.下列关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hypocretin在突触后膜中形成 B.hypocretin的合成与高尔基体无关 C.人开心时,较多hypocretin进入组织液 D.hypocretin在神经元间双向传递 21.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蝗虫的捕食会改变水稻的丰富度
B.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人类活动往往会改变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C.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D.洪泽湖近岸区和湖心区不完全相同的生物分布,构成群落的水平结构 22.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操作错误的是( ) A.种群密度的调查一定要做到随机取样
B.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计数前先轻轻振荡试管 C.使用血球计数板时,先滴加培养液,然后放置盖玻片
D.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处理插条的方法中,浸泡法适合溶液浓度较低,在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
23.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B .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C .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标记不宜过分醒目,且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重捕的概率应相
等
D .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 24.下列关于人脑的高级功能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
B.永久记忆可能与新突触建立有关
C.大脑皮层S区受损患者能正常讲话 D.短期记忆与海马形状的脑区有关 25.下列各组物质全部属于内环境的是( ) A.血红蛋白 呼吸酶
高二生物下学期期初试卷 第4页(共14页)
DNA聚合酶 B.受体 载体 消化酶
麦芽糖 血浆蛋白
C.二氧化碳 尿素 维生素 D.糖原
26.下列关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滥用抗生素会使得“耐药性”细菌发生定向变异 B.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D.捕食者在进化中的作用是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
27.皮肤、肠黏膜组织发生炎症时,产生和释放的组织胺使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大,血浆则
渗入组织间隙而形成水肿。组织胺对血管的调节方式为( ) A.激素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
D.神经-体液调节
28.为验证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某同学给几个刚进食的小鼠的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溶
液(用酸性生理盐水配制),观察现象。若小鼠出现惊厥,则达到目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为使反应出现得较快且明显,实验前,应将小鼠饥饿处理,以消耗肝糖原 B.应设置注射等量酸性生理盐水的对照组,且注射的部位、方法同实验组 C.应设置口服胰岛素的实验组,对照组灌喂等量的清水
D.出现惊厥现象后,还应对其中的—半注射葡萄糖溶液抢救,另一半不予抢救
29.神经纤维上有依次排列的四个点A、B、C、D,且AB=BC=CD,现将一个电流表依次连接到神
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1.AB 、2.BD 、3.AD之间,若在C处给一强刺激,其中电流表指针能够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的有( ) A.1、2 B.1、3 C.2、3 D.1、2、3
30.某男孩下丘脑受到损伤,不会导致他的( ) A.体温调节受到影响
B.言语活动功能障碍
D.水平衡的调节受到影响
C.睾丸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31.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u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
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关于PM2.5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
A.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B.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C.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
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
32.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如果传出神经遭到损伤,而其它部分正常,当感受器受
到刺激后将表现为( )
A.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B.失去感觉同时肌肉无收缩反应 C.有感觉但肌肉无收缩反应 D.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33.在生物体内,下列生理活动只能单向进行的是( )
①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 ②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 ③肝细胞中糖原与葡萄糖的转化 ④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③④
高二生物下学期期初试卷 第5页(共14页)
34.抗原侵入机体后, 会引起机体产生先天性免疫反应,同时释放出某种信号。机体内的树突
细胞(具有树状分支和吞噬功能的细胞)获取信号后会引发T细胞产生免疫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树突细胞特异性识别抗原与糖蛋白密切相关
B. 记忆细胞具有增殖和分化的能力,在二次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效应T细胞裂解靶细胞的过程与溶酶体密切相关
C.T细胞产生免疫反应后,会立即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 D.树突细胞释放更多递质,加强免疫细胞的联系
35.如下图是用不透水的云母片以不同方式分别插入三株燕麦幼苗的胚芽鞘尖端部分,并分别从不同方向给以光照的示意图,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将是( )
A.甲向右弯,乙不生长,丙不弯曲 B.甲不弯曲,乙不生长,丙向右弯 C.甲向右弯,乙向左弯,丙不弯曲
D.甲向右弯、乙不弯曲、丙向右弯
36.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情况如图甲所示。现 将胚芽鞘尖端去除一段时间后,将含有
生长素的琼脂块放置在去顶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其弯曲角度α(如图乙)。则N1、N2、N3三种浓度所致角度α1、α2、α3的情况最可能是( )
A.α1>α2> α3 B.α2<α3<α1
C.α1>α2,α2<α3 D.α1>α2,α2=α3
37.下图为人体内某些生理过程示意图解。以下叙述不
正确的是( )
A.人在饥饿(餐后4-5小时)时,4过程将会加强 B.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可以促进4过程
C.若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和集合管功能减弱,则C液将会减少 D.若某人的胰岛B细胞受损,则此人可能会出现C液含有葡萄糖的现象
高二生物下学期期初试卷 第6页(共14页)
38.下列各选项与图示所给模型不相符的是( )
+aXb
A.若X表示血糖含量,则a代表胰高血糖素,b代表胰岛素 B.若X表示所有酶的活性,则a代表pH大于7,b代表pH小于7 C. 若X表示B细胞的增殖、分化,则a可能代表淋巴因子
D.若X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a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代表甲状腺激素
39.一个兴趣小组在课余时间探究生长素浓度对种子萌发率的实验,实验所得数据如下,关于该
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100 种
子80 萌60
率
20
%
发40 10
-6 10
-4 10
-2 10 10浓度(g/L)
0
2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种子的萌发率
B.从实验结果可得出生长素具有两重性的特点
C.种子的浸泡时间和温度均是实验的无关变量,但是都能影响本实验的结果 D.从实验结果可得出生长素浓度在10-10g/l之间对种子萌发均有促进作用
40.肉毒杆菌素是从肉毒杆菌中提取的一种细菌毒素蛋白,它能阻遏乙酰胆碱释放,从而起到麻
痹肌肉的作用。美容医疗中通过注射适量的肉毒杆菌以达到除皱效果。肉毒杆菌毒素除皱的机理最可能是 ( )
A.抑制核糖体合成乙酰胆碱 B.抑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 C.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阻遏与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被清除 D.与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阻止肌肉收缩 4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在黑暗环境中不能合成激素,因而不能生长 B.鲜花切离花株后及时用细胞分裂素处理,可以延长保鲜期 C.用适宜浓度的2,4-D处理插条两端,可促进插条两端生根 D.生产啤酒时用脱落酸处理大麦,可降低生产成本 42.生殖隔离的形成包括( )
①动物因为求偶方式和繁殖期不同造成不能交配 ②植物因开花季节和形态不同而不能交配 ③动物胚胎发育早期死亡 ④产生的杂种后代没有生育能力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3.下列选项中的变化都会在浆细胞中发生的是( )
A.氨基酸→淋巴因子;ATP→ADP+Pi B.氨基酸→RNA聚合酶;[H]+O2→H2O C.葡萄糖→丙酮酸→酒精;ADP+Pi→ATP D.葡萄糖→丙酮酸→CO2;染色质→染色体
高二生物下学期期初试卷 第7页(共14页)
-6
2
44.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 hm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
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 )
A.小于161只 B.大于161只 C.小于81只 D.大于81只 45.下列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理论的是( ) A.长颈鹿最初都是短颈
B.长颈鹿在缺乏青草时,只能吃树上叶片,由于颈的经常使用而逐渐变长 C.长颈鹿的长颈必须通过长期遗传和变异,逐代选择才能形成 D.长颈鹿的长颈是由环境引起的,所以说是自然选择的产物 46.下列说法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
2
①若A表示甲状腺激素的浓度,则B表示促甲状腺激素的浓度 ②若A表示血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则B可以表示呼吸频率的变化 ③若A表示血糖浓度,则B可以代表胰岛素的浓度
④若A表示细胞内液的渗透压,则B可以表示血液中抗利尿激素的含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7.丝瓜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将刚萌发的丝瓜种子浸泡在下列5种溶液中24小时,然后种植。
比较雄花与雌花平均数,求出性别比例如下表: 浸泡液 水(对照) 甲(赤霉素 100毫克/升) 乙(CP 100毫克/升) 丙(乙烯利 1000毫克/升) 丁(整形素 10毫克/升) 甲液、乙液等体积混合(赤霉素+CP100毫克/升) 分析上表数据,不能得到的推论是( ) A.甲液对丝瓜花性别分化影响不大 B.丙液对丝瓜花性别分化影响不大
C.丁液最有利于雄花的形成 D.甲液、乙液等体积混合利于雌花的形成
高二生物下学期期初试卷 第8页(共14页)
雄花 21.1 4.7 7.8 19.6 33.1 3.1 雌花 3.8 4.7 6.2 3.7 1.2 7.2 雄花∶雌花比值 5.6 1.0 1.26 5.3 27.6 0.43
48.当麻风杆菌侵入机体,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过程,以下正确的是( ) A.处理暴露后的抗原可直接传递给B淋巴细胞 B.浆细胞识别抗原增殖、分化并分泌抗体
C.T细胞受抗原刺激分化为效应T细胞并分泌淋巴因子
D.吞噬细胞吞噬消化抗原与抗体结合后的沉淀或细胞集团与生物膜的选择透过功能有关 49.如图是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分析这些数据能得出的结论
是( )
A.1950~1980年间该种群始终没有发生进化 B.1990年该生物已经进化成了两个物种 C.1960年该种群Aa基因型的频率为48% D.变异的有利还是有害取决于生物生存的环境
50.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表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
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未受刺激时,电流表测得的为静息电位
B.动作电位传导方向与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C.在图乙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
D.t1~t2,t3~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
+
+
注意:请把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否则不得分 ....................
高二生物下学期期初试卷 第9页(共14页)
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本大题共4小题,共60分。
1.(每空2分,共18分)翘首企盼中迎来了冬季运动会,站在略带寒意的操场,耳畔响起充满激情的《运动员进行曲》,我带着兴奋、激动心情参加3000米长跑,以下为该过程中发生的生理变化。
(1)这场速度与耐力的较量即将开始,交感神经开始兴奋,兴奋传至神经纤维的末端,借助
中贮存的神经递质,使肾上腺素的合成与释放增加,使我心跳加速。 中的呼吸中枢不断兴奋,使我呼吸加快。
(2)随着发令枪响,真正的较量开始了,机体大量消耗血糖用于氧化分解,产生 不断直接为骨骼肌细胞供能,助我一次次的超越。血糖含量降低时,胰岛A细胞变得活跃,分泌的 增加,以便快速补充血糖。位于 的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以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3)终于在呐喊声中征服了终点。第二天,因肌肉细胞中 积累过多造成肌肉酸痛。
又不小心感冒,让我开始了身体的第二次较量,受到抗原刺激的B细胞在T细胞产生的 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浆细胞产生 阻止着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在 调节网络的调节作用下,身体逐渐趋于野“平静”,又投入到“痛”并快乐的高二学习生活。
2.(每空2分,共14分)牵张反射是指骨骼肌在受到外力牵拉时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的
反射活动。下图表示牵张反射的过程,请分析回答:
⑴牵张反射属于 反射,其反射弧的神经中枢位于 。
⑵肌肉受牵拉时肌梭兴奋,兴奋以 形式沿传入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兴奋再由α传 出神经传至肌肉,引起收缩,α传出神经末梢与肌肉细胞的接头部位类似于突触,兴奋在此部 位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 。同时兴奋也经γ传出神经引起肌梭再兴奋,使肌肉收缩更有力,这种调节机制属于 调节。
高二生物下学期期初试卷 第10页(共14页)
⑶举重运动员在比赛中举起杠铃并维持一定的时间,这主要是由于大脑发出的冲动能作用于α和 γ传出神经的结果,这说明 。 ⑷在骨骼肌被过度牵拉时,会引起骨骼肌另一种感受器兴奋,通过脊髓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的作
用,抑制α传出神经的活动,使相应肌肉舒张,其生理意义是 。
3.(每空2分,共14分)如下图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可能的四种情况(“J”型、Ⅰ、Ⅱ、Ⅲ),其中a点表示外界因素的变化。请据图回答问题: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
若该种群数量变化呈现图中“J”型曲线,其种群增长 率 。
(2)若图示种群每年以λ倍“J”型增长,N0为种群起始数
量,t年后该种群数量可表示为Nt= 。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环境阻力,可引起该种群的 发生改变,进而导致物
种进化, (一定/不一定)产生新物种。
(3)若图示物种为长江流域生态系统中的最高营养级生物之一的野生扬子鳄,当a点后的变
化曲线为Ⅱ、且种群数量为K2时,对该物种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
(4)若图示种群为东亚飞蝗,应控制其种群数量为 (k1 、K2、O),以有利于维持该
地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干旱能抑制造成蝗虫患病的一种丝状菌的生长,若a点变化为干旱,则a点后的变化曲线为 ,此时东亚飞蝗不断的聚集迁徙去追逐“绿色”,这体现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
4.(每空2分,共14分)
Ⅰ.下图是生长素与其作用的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点和E点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某植物幼苗已经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侧的生长素
浓度为f,则其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y的范围为 _ 。
(3)若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
度为2f,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应为 ________ 。
(4)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则产生顶端优势现象时侧芽的生长素浓度处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状态下。
高二生物下学期期初试卷 第11页(共14页)
Ⅱ.下图示用胚芽鞘所进行的实验过程,图甲、图乙中供应块是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接受块是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后,胚芽鞘C发生的现象是 。图乙中胚芽鞘D不能发生C的现象,这说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向是 。 (2)如果将A用阿米妥(一种呼吸抑制剂)处理后,甲和乙实验现象相同,推测生长素的运输
方式可能是 。
高二生物下学期期初试卷 第12页(共14页)
南安一中2017届高二下学期期初生物考试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1—10题每小题1分,11—50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1 B 11 B 21 D 31 B 41 B 2 D 12 C 22 C 32 C 42 D 3 B 13 C 23 C 33 B 43 B 4 A 14 C 24 C 34 B 44 A 5 D 15 A 25 C 35 B 45 C 6 D 16 B 26 D 36 B 46 C 7 A 17 D 27 B 37 C 47 A 8 C 18 C 28 C 38 B 48 C 9 C 19 A 29 B 39 C 49 D 10 C 20 C 30 B 40 B 50 C
答案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60分)
1、(每空2分,共18分) (1)突触小泡 ; 脑干
(2)ATP ; 胰高血糖素 ; 下丘脑
(3)乳酸 ; 淋巴因子 ; 抗体 ; 神经―体液—免疫 2、(每空2分,共14分) ⑴非条件; 脊髓
⑵电信号(或神经冲动)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正反馈(或反馈) ⑶高级神经中枢可以调控低级神经中枢 ⑷防止肌肉受到损伤(或过度疲劳) 3、(每空2分,共14分)
t
(1)种群密度 ; 不变 (2)N0λ;基因频率 ; 不一定 (4)K2 ;Ⅰ 4.(每空2分,共14分)
Ⅰ(1)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2)f Ⅱ(1)向左弯曲生长(只答弯曲生长不给分) ; 从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2)主动运输 高二生物下学期期初试卷 第14页(共14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