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注重“自我”和“他者”的认识。通过改进科研成果质量方面的头脑风暴,以及定期参加各类学术报告,培养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的“他者”能力,扩大科研团队的认识,提高参与申请人在自身学术领域科研质量。
二、实行“原则指导”的科研管理。通过实施有效的科研管理迅速发现与科研实施过程中发生的问题,从而及时解决或采取更有效的解决措施。重视研究的原则性,倡导对书面资料的科学分析和客观评估;改进思路,在实施基金项目申报前,采取充分的审查和包括内部审查和业务审批等有效的操作活动,以确保项目申报工作质量,提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审核接受率。
三、加强科研能力建设。重视科研能力和专业精神的培养,以完善科研体系,实施系统性的改进方案,提高参与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能力;引进具有高技术和高质量的外部资源,降低参与者完成基金项目的难度。
四、倡导科学合规性。能够合理运用法律法规和规章来评估项目的可行性,有利于提高项目实施的运行效率;建立对科研成果实施过程及结果的规范性评估,确保加入基金申报质量。
五、进行能力考核和激励机制。针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的主要人员,结合科研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考核机制,以保证基金项目的质量超过实施标准,同时也应该强调激励机制。
六、完善培训体系。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通过定期开展研修班、讲座、学术报告等形式,全面增强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的科研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技术能力,提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质量。
七、制定严格的内控规章。加强重点领域申请人对申报领域专业学科知识的积累;在项目实施前、实施期间和实施期间,坚持学术守则的原则,实行内部编制的严格的管理规定,并制定科研过程的监督体系,以确保基金成果不存在任何质量问题。
八、利用多元化的资源优化申报结果。围绕“利用多元化资源优化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结果”,要进行有效的吸纳、招募、管理及引进多元化资源(如权威研究所、国内外优秀的学术机构、技术服务机构、大型企业兼顾效率和质量的专家),以提升基金研究立项的申请质量。
九、加强团队建设和国际整合。发挥科研团队的良好的协作机制和合作精神,搭建人员、信息、金融、物质、技术资源的共享平台;重视编制团队成员的建设,推动团队各个层面的发展,通过健全完善参与国际研究合作活动,引入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科研成果的国际化。
十、加强学术管理。深入开展学术管理活动,积极提高负责人的学术智慧,构建合作性科研团队,引导研究者共同参与具有创造性的学术研讨活动和研讨论;严格控制受托研究计划,采取プロジェクトマネジメント的有效措施,保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成功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