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一、纺织品文化简史
(一)纺织品及其产生与发展 纺织品的概念:
广义上是指可以经过纺织加工或已经经过加工的纺织制品,
包括纺织可用的原料、粗加工的纺织原料、纺织半成品、工艺流程的制品及制成品。
狭义上的纺织品一般是指人们可以在生活中应用,能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求的某些功能性的纺织制品,如用于服装、装饰、产业各方面的纺织品。
纺织品是人们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资料,它不仅影响到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还影响到人们的生活质量,纺织品在高科技领域中广泛应用:
1、航空航天飞船中的各种绳、带、伞、隔热、绝缘纺织品; 2、生物医学中的人造血管、人造皮肤、人造脏器; 3、环保产业中的清洁毡、植被培育用纺织品; 4、日常服用和装饰用纺织品。
最原始纺织品的出现是以人为载体、以服装形式表现出来的物质为标志。纺织品是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产生、发展和变化的,人们生产生活中的强烈需求是其发展的催化剂。服装的起源可以归结到纺织品的起源,也可以这样来理解:纺织品是较植物枝蔓和兽皮作为最原始服装时代后的最简单的服装形式。服装起源的实质是纺织品的起源。当然,最原始的服装雏形不是纺织品而是自然界中的树枝、树叶、树皮、毛皮、羽毛等。但是这些东西对人的活动较大,不舒服,且易伤人。较舒适的毛皮类非常不易获得,于是人们开始在潜意识中寻找更易获得,且更舒适的东西来取代树枝等的作用。在寻找过程中,首先发现的是纤维,最早的纤维是藤蔓类植物死亡后经自然环境作用而留下的白色韧皮。韧皮长而较软,人们可以随意缠结或成团坐卧,典型的是葛藤类。随后又发现了麻纤维、丝纤维、毛纤维、棉纤维。在发现纤维的同时,寻找将纤维变为片状可包裹材料的方法,人们发现了编结、织布的最原始方法。
1
纺织品设计教案
纺织品是随着人们对服装的需要,为了满足这种需要而发展起来的。 (二)现代纺织及其纺织品 1.现代纺织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文化的进步,纺织技术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快速发展,传统的纺织技术和生产设备几乎被完全淘汰,纺织原料的生产方式和规模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1)纤维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合成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的出现改变了纤维的产质量,特别是生物基因技术的应用,使人类能有效地控制纤维的生产源及质量,包括性能、外观的可控性。如彩棉、彩丝、彩毛,棉/毛基因嫁接技术能生产出具有羊毛特性的棉纤维。
(2)纺纱技术的变化:近几年来各种新的纺纱技术,如气流纺、喷气纺、紧密纺等纺纱技术的应用,使得纺纱效率、外观质量和用途都有了更多的变化和适应应用领域的能力。 (3)织造技术的进步:传统有梭织机正逐步被高效、低能耗的新型织机如喷气织机、剑杆织机、片梭织机等所替代。
(4)新生产方式的不断发展:纺织品生产技术起源于机织,科技的进步、针织生产方式的出现,大大方便了人们对不同用途服装的穿着需要,使内衣更舒适,弹性更好,更为柔软;非织造技术的应用,更能满足不同用途纺织品的生产,特别是使卫生、工业、过滤用纺织品的生产技术得到很大改善。 2.现代纺织品
现代纺织品除具有传统纺织品的基本功能外,更具有一些优良的特性,更适应现代人类生活的需求。
(1)纺织品的舒适化:现在纺织的基本要求是舒适,舒适的纺织品有益于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纺织品的舒适是其基本要素之一。
(2)纺织品的功能化:现代纺织品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如保健功能、抗微生物功能和光、温、热致的介值显色功能及智能保形记忆功能等。
(3)纺织品的美观化:纺织品是人们体现自身美和环境美的主要物质,其外观和质地都在不断地跟随人们的物质生活和审美情趣在不断地变化,使纺织品更符合时代审美的要求,
2
纺织品设计教案
体现当代美的表征及表象,外观精巧,细腻,色彩鲜艳、明丽。 二、纺织品的分类
纺织品种类繁多,根据不同用途、不同使用领域、不同生产方式、不同工序状态、不同的外观等,有不同的分类方法,将这些方法归并整理后,其分类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按生产方法分 1.机织物
以纱线作经纬,按各种织物组织结构相交织造的织物即机织物。它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如服用织物、装饰织物、产业织物等。 2.针织物
由纱线单根成圈串套或由多根平行纱成圈互相串套而成的纺织品称针织物。针织物的历
史虽没有机织物那么长,但其优良的特性已广泛应用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在服装领域运用最为广泛。 3.非织造布
只经过梳理纺纱工艺,但不在织机上(机织织机、针织机、编结机)织布而采用其他方法(粘合、熔喷、针刺、水刺、簇绒等工艺)形成的织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生产方法联合形成的织物,或由不同原料形成的织物进行再组合,或由织物与其他片状物进行粘结、粘合等组成具有特殊外观、用途、功能的纺织品称复合织物。复合织物使用的很广泛。 (二)按所处的生产工序状态分 1.原材料
未经加工或只经过简单粗加工,经采摘、分类分级、手工挑选等还需经过进一步加工后才能应用的纺织原料,如原棉、原麻、原毛、合纤丝等。 2.半制品
已经过一定的加工工序,将前工序产品经过处理形成一定规格的产品供下道工序继续
3
纺织品设计教案
使用的产品。半制品的范畴最广,从进入第一道工序到生产成成品前,各道工序的产品都是半制品。有的半制品可经加工后应用,也可不经加工就应用,后者却已是成品。因此,对于不同的使用者而言,半制品的概念具有一定的相对性。纱线、白坯布等是半制品,漂白布就具有双重性,直接应用就是制成品,如要进行印花、染色,它又成了半制品。 3.制成品
经过各道工序加工后,可以直接进入最终消费市场的纺织品或纺织制品叫制成品。制成品将所具有劳动的价值和材料的价值综合地以价格的形式体现出来。 (三)按不同的用途分 1.服用织物
用于人们服装与服饰及其制品、饰品、辅助服装用品的织物称服用织物。服用织物生产的历史最长,相对也最为完善,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服用织物具有非常强的时效特征。 2.装饰用织物
用于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美化和改善用纺织品称装饰用织物。用于人们家居、室内的纺织品称为家用纺织品,室外、公共场所、娱乐场所用织物称为装饰织物。装饰织物品种较为丰富,
一般都具有显著的功能特征,如装饰美化特征、吸尘防尘功能、抗噪隔音功能、抗菌除菌功能、提醒警示功能、励志勉励功能、情绪引导功能等。这些功能能更有效地使人们的精神与环境融为一体,更有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装饰织物目前虽然不是非常完善而成熟的行业,但目前已较有规模,并以较高速度发展,已逐渐在纺织行业中崭露头角。 3.产业用纺织品
产业用纺织品是专门设计的、具有工程结构的纺织品,一般用于非纺织行业的产品、加工过程或公共服务设施。这些纺织品不以外观和舒适性作为主要目标,而以满足一种或几种功能为目的。产业用纺织品发展越来越迅速,已形成自己的产业化体系,在纺织品中的比例已逐渐提高,它与服用织物、装饰用织物会逐渐三分天下,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地
4
纺织品设计教案
位将更加重要。 (四)按原料组成分 1.纯纺织物
由单一原料的短纤维纺纱织成的织物或以单一无限长的长丝织制而成的织物(含机织物、针织物、非织造织物)称为纯纺织物,如纯棉织物、纯毛织物、纯麻织物、纯化纤织物等。
2.混纺织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原料混合纺纱织成的织物称为混纺织物(含机织物、针织物、非织造布),如涤棉织物、毛涤织物、毛麻织物、麻涤织物、绢麻混纺织物等。 3.交织物
经、纬纱由不同单一原料的纤维纺成纱或经纬纱分别由不同无限长纤维按一定组织结构织制成的织物称为交织物。交织物一般只有机织物,只有机织物才同时存在经纱与纬纱两个系统,而采用不同原料交织、其他织物,如针织物、非织造布都不具备同时存在经纱与纬纱两个系统,所以没有交织物。 4.混交织物
经、纬纱同时为混纺纱或其一方为混纺纱,但混纺所用原料经纱与纬纱中至少有一种不同,这样的经、纬纱织制而成的织物称为混交织物。如经纱为棉纱,纬纱为涤棉纱;经纱为涤棉纱,纬纱为涤麻纱;经纱为涤棉纱,纬纱为合纤或其他长丝;经纱为毛涤纱,纬纱为麻涤纱等织物都为混交织物。 5.交并织物
由单一原料成分各自纺成纱线,然后和不同种类无限长的纤维相互并合后织制而成的织物称为交并织物。如涤纶长丝与纯棉纱并合作为经纬纱织制而成的织物;麻纱与毛纱并合作为经纬纱织制而成的织物;蚕丝与毛纱并合作为经纬纱织制而成的织物等都称为交并织物,交并织物有时又称为合捻织物。 6.混并织物
5
纺织品设计教案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原料混合纺成纱线与其他不同原料的混纱或无限长的纤维并合,同时作为经纬纱织制而成的织物称为混并织物。如涤棉纱与麻纱并合同时作为经纬纱织制成的织物;毛麻混纺纱与涤纶丝并合,同时作为经纬纱织制而成的织物;涤棉纱与毛纱并合作为经纬纱织制成的织物;涤棉纱与毛涤纱并合作为经纬纱织制而成的织物等都是混并织物。
7.混并交织物
经纱和纬纱分别由不同原料纺纱再与其他不同原料的纱线或无限长的纤维并合织制成的 织物,或经纱与纬纱至少有一种是不同原料纺成的纱或并合的纱,当然经纱与纬纱、的混并纱成分也可完全不同。如涤棉混纺纱与麻纱并合作经纱,毛涤纱与麻纱并合作纬纱;涤棉混纺纱与涤纶丝并合作经纱,毛麻混纺纱与蚕丝并合作纬纱等,这种类型的经、纬纱组合枹成的织物称为混并交织物。 8.包芯、包覆、包缠纱织物
采用包芯纱、包覆纱或包缠纱为原料的经、纬纱线织制而成的织物称为包芯、包覆、包缠纱织物。包芯纱一般是用一种纱线或无限长的纤维去包旋在另一种纱或无限长的纤维的外面,包旋纱在芯纱周围以螺旋线的形式对芯纱进行包裹;用另一种纤维均匀分布在纱线外面将纱线覆盖而形成一种新的纱线,称为包覆纱;在一种纱线中,一种纤维包裹在另一种纤维的外层而形成的纱线,称为包缠纱。 (五)按加工工艺分
棉织物按加工工艺可分为白坯织物、练漂织物、染色布、色织物、普梳织物、精梳织物、碱缩织物、丝光织物、特整织物。
白坯织物是由原棉纺成纱后织布,而不经过其他整理;练漂织物是对白坯织物煮练、漂白后的织物;碱缩织物是将纤维素纤维织物在无张力状态下在浓碱液中处理后的纺织物;丝光织物是将纤维素纤维织物在强张力状态下在浓碱液中处理后的纺织物;染色布是对织物煮练漂白后进行染色的纺织品;色织物是对纱线进行练漂、染色后采用织物组织与色纱排列组合形成的具有色彩的织物。
6
纺织品设计教案
纺纱时没有经过精梳工序的织物称为普梳织物,经过精梳的织物称为精梳织物。 经过丝光整理的织物称为大整理织物,含丝光的整理称为大整理。
除对织物进行常规整理外,还对织物进行抗皱防缩、加香抗菌、保健、防污等整理的织物。 2.毛织物
毛织物按加工工序分:精梳毛织物、半精梳毛织物、粗梳毛织物。 (1)精梳毛织物:在毛纱纺纱工序中经过精梳工序后纺成纱而织成的毛织物o (2)半精梳毛织物:在毛纱纺纱工序中不经过精梳工序而经过针梳工序后纺而织成的 毛织物。
(3)粗梳毛织物:在毛纱的纺纱工序中既不经过精梳工序也不经过针梳工序纺成纱而织成毛织物。
精梳毛织物、半精梳毛织物、粗梳毛织物都有各自的生产线及工序配置。 3.丝织物
丝织物按加工工序分生织丝织物、熟织丝织物、半生织丝织物。
(1)生织丝织物:由不经过煮练的厂丝织制而成的丝织物。厂丝是蚕茧缫出的优质丝,该丝未经任何加工,供后道工序使用。厂丝是生丝的一种。
(2)半生织丝织物:经纱系统或纬纱系统的某一部分或全部为生丝织制而成的丝织物。一般多体现在丝与其他原料的交织物上。
(3)熟织丝织物:丝经过漂或练漂染色后进行织造加工而形成的丝织物。
(4)绢织物:长丝的下脚料经过绢纺系统加工或纺成绢丝后织制成的织物,绢织物分为生绢织物和熟绢织物。
(5)绸织物:绢丝的下脚料经过绸丝纺系统加工成绸丝后织制成的织物,织物分为生绸织物与熟绸织物。 4.麻织物
麻织物一般仿照棉织物按生产工艺分类的方法。麻织物生产的长麻纺系统是按绢纺系
7
纺织品设计教案
统
或精梳毛纺系统进行的;短麻纺系统是按绸丝纺或棉纺系统进行的。由此可见,麻纺织系统相对性较差,其分类方式也受到生产工艺的影响,所以较多采用棉织物分类方式,这还因为麻纤维和棉纤维都是植物纤维素纤维的缘故。 5.化纤织物
化纤织物总是以不同方法仿制天然纤维织物,因此化纤织物多依据其所仿制的那类纤维的生产工艺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 (六)按织物的组织结构分 1.原组织织物
由原组织织制而成的织物称原组织织物,如平纹织物、斜纹织物、缎纹(贡缎)织物。 2.变化组织织物
由变化组织织制而成的织物,如方平织物、双面华达呢、精纺女式呢(绉组织)、海力蒙(破斜纹组织)、板司呢(配色模纹组织)、马裤呢(急斜纹组织)、巧克丁(复合斜纹组织)、贡呢(缎纹变化组织)等都是变化组织织物。 3.联合组织织物
由几种组织联合织制而成的织物称联合组织织物,如缎条府绸(平纹与斜纹或缎纹构成的条子织物)、和服绸(绉组织)、纬长丝织物(平纹小提花组织)。 4.重组织织物
由经重组织或纬重组织织制而成的织物称重组织织物,如提花线毯、提花棉线沙发布(经二重组织);提花毛毯、童毯(纬二重或纬三重组织)。 5.双层组织织物
由双层组织织制而成的织物称双层组织织物,如水龙带(管状组织)、牙签呢(表里交换组 织)、双层高花织物(表里换层组织)。 6.起绒组织织物
由起绒组织与经纬纱配合织制而成的织物称起绒组织织物,如灯芯绒(灯芯绒组织)、长毛
8
纺织品设计教案
绒(长毛绒组织)。 7.毛巾组织织物
由毛巾组织配合合理的机械运动及经纬纱织制而成的织物或织物表面有毛圈的织物。 8.纱罗组织织物
由纱罗组织织制而成表面有横向、纵向、满地纱孔的透明或半透明织物。 (七)按原料种类分 1.棉织物
由棉纤维纺纱后织成的织物称棉织物,如棉平布、棉卡其等。 2.毛织物
由毛纤维纺纱后织制而成的织物称毛织物,如凡立丁、派立司、华达呢、马裤呢、驼丝锦等。 3.丝织物
由蚕丝及其他天然丝纤维织制而成的织物称丝织物,如电力纺、洋纺、双绉、花软缎、天蚕绢等。 4.化纤织物
由化学纤维长丝或短纤维织制而成的织物称化纤织物,其具体分类是根据化学纤维仿制天然纤维的那类产品为分类依据进行分类的,因此,又分为化纤棉型织物、化纤毛型织物、化纤丝织物。 5.矿物纤维织物
由矿物质加工而成的纤维或由纤维经过矿物化加工而成的矿物纤维织制成的织物称矿物纤维织物,如石棉纤维织物、金属纤维织物、碳纤维织物、石墨纤维织物、玻璃纤维织物。
矿物纤维织物一般多用于特种行业或特种装备中。 三、新产品的发展方向
新产品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进步,
9
纺织品设计教案
社会财富的增加,物质文明的提高,人们就需要更舒适、更美观、更多有实用性的产品。纺织品是人们生活中最直接、使用最多的生活品之一,更能体现一个个体、一个群体、一个社会的精神和物质生活状态,因此,纺织品必然与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发展。 纺织新产品的发展总趋势是舒适化、高档化、美观化、功能化,但不同类型的纺织新产品又都有各自发展的特色。 1.棉织物的发展方向
由于纺纱技术和织造设备的进步,后整理技术的完善,使棉纺织物出现了很多新的特征。
在织物规格上,出现了宽幅和特宽幅织物,织物幅宽在320cm及以上。这类织物减少了服装裁剪时拼幅拼花的损耗,使用效果更好,节约了原材料。
织物结构基本参数上有了明显变化,纱线线密度比传统产品小很多,目前主打产品的纱线线密度已低于9.7tex,有的达到4.8tex或者更低,但是其经、纬纱密度却很高,如用传统织机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新型织造技术为开发高密、薄爽织物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低线密度的高经、纬密织物与传统产品相比,其外观光泽明丽,表面子整光洁,手感柔滑、舒适,印花织物花纹细腻、真实感强,已广泛用于高档服装、高档家纺装饰织物等。 后整理助剂的发展使织物经过整理后具有了更优良的使用性能。洗可穿的抗皱免烫整理
使棉织物不再像过去那样洗涤后产生皱缩和折痕,能很好地保持服装的美观。除此以外进行的阻燃、抗菌、加香、防污整理,使棉纺织品的功能更符合人们的需要。 2.毛织物的发展方向
毛织物分为精梳毛织物和粗梳毛织物。在新产品开发上有几个共同的特点:轻薄型、低线密度型、原料高档化、档次提升化。强调织物细腻、平整、光洁、柔滑的外观及触感的舒适,同时具有防虫、防污、易于保存、尺寸稳定、保形性和洗可穿性优良的特点。有的产品甚至可采用洗衣机进行机洗,给消费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性。
毛纤维分毛发纤维和绒纤维,精纺呢绒织物对羊毛长度和细度要求较高,细度细、长
10
纺织品设计教案
度长的纤维极有利于提高纤维的可纺性和织物的外观及手感,但是现有羊毛的细度还不令人满意,而绒毛纤维产量低,长度较短,强度也不够理想,不能大规模应用于精纺呢绒生产上。于是,人们对羊毛纤维进行牵伸后应用,牵伸后的羊毛细度变细,长度变长,而又有毛纤维原有的特性,这样使毛织物的外观、性能及手感都具有一定的改进。精纺毛织物正在朝着牵伸羊毛毛织迈进。随着羊毛牵伸技术及助剂的发展,牵伸型毛织物将越来越大地占有精纺呢绒的市场。
在采用新工艺改进羊毛结构与性能的同时,精纺呢绒还在采用一些新的纺织纤维来改善精纺呢绒织物的外观、手感和服用性能。例如采用羊毛与大豆蛋白纤维混纺,使得羊毛织物具有羊绒的手感和丝织物的外观,使精纺毛织物光泽明丽、手感柔滑,具有了普通毛织物无法比拟的优良品质。
粗纺毛织物主要是在羊毛中混入一定比例的羊绒、羊驼绒,使产品的手感有较大改善,外观光泽自然、明丽,一般都做成顺毛类大衣呢。这类呢绒重量轻,手感极好,外观表现出较高的档次,深受消费者喜爱,已广泛应用于男女各式秋冬装。 3.丝织物的发展方向
真丝织物正在由传统品种向开发新品种转变。纯丝织物以其独特的外观和手感深受人们
欢迎。丝织物在保留传统产品的基础上,已开发出了哔叽、华达呢、精梳花呢这些仿毛型产品,其外观特征却与毛哔叽、华达呢、花呢有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光泽好,手感柔润、光滑,质感轻盈、飘逸,使其更具有了不同凡响的特征。 4.化学纤维产品的发展方向
化学纤维的历史并不长,但从它产生的那一天开始,人们就以很大精力关注它,于是对其存在的优点和缺点都了如指掌。化学纤维的产量和质量由人们决定,相对稳定,作为纺织原料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关注。
再生纤维素纤维也在不断发展,最早的粘胶纤维已进行了多样的改性,性能已有很大提高。而在此基础上,人们又开发了像Tencel纤维、莫代尔纤维这一类性能更为优良、更
11
纺织品设计教案
加环保的再生纤维素纤维,这些纤维均已大规模用于生产。
其他再生纤维例大豆蛋白纤维其有优良的手感和外观、良好的可纺性能,它具有羊绒的手感,丝的外观,丙纶的导湿性,是具有我国知识产权的一种再生蛋白纤维,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棉纺、毛纺行业,对提高商品质量、改善传统产品的手感和外观具有重要作用。牛奶蛋白纤维也已出现并应用于高档内衣领域,玉米蛋白纤维已研制成功,这些纤维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以蛋白质为基本成分,其生产中几乎无有害助剂残留,其蛋白质与人体蛋白有很好的亲和性,因此称为环保、健康纤维。这一类型的蛋白纤维新品种正在不断涌现,为制造出更好、更具有保健功能的纺织品打下了基础。
合成纤维方面更是在不断开发出超细、异形、抗静电等新纤维来改善纤维特性。多组分皮芯结构、海岛结构的纤维,为开发新的纺织面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桃皮绒仿麂皮织物的广泛出现,就是海岛纤维的功劳。改性合成纤维织物发展较快,变形丝已广泛应用于服装和家用装饰织物,特别是在家用纺织装饰织物上应用更加广泛,如沙发布、椅套罩等,它具有粗纺毛织物的外观,坚牢耐用,不霉不蛀,易于洗涤。 5.麻织物的发展方向
麻纤维虽然应用很早,但那时的麻纤维几乎没经过任何处理即用于织布,织物脆硬、触感刺痒,是较低档的麻织物。现代意义的麻织物已不再是“粗硬”的外观和手感,相反,它代表舒适与高贵。随着化学与后整理技术的进步,麻织物的手感与外观甚至可以超过棉,再加上其优良的导湿性,麻织物已成为高档夏用面料之一。过去多用苎麻,而现在则以亚麻为主,近年来,发现了大麻纤维的优良特性,如天然的抗菌性,因此大麻纤维逐渐被纺织行业重视起来,开发了不少的新品种。野生荨(qian)麻的利用已进入纺织行业的研究视野。麻织物除了过去常用品种以外,又开发了众多新品种。麻纤维虽有很多优良特性,但也有一些缺点,如抗皱性、耐磨性等较差,因此,麻纤维应广泛泛与其他纤维混纺而织成混纺织物,这样有利于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改善其自身存在的缺陷。麻纤维的应用还有更大的发展。
四、产品属性的发展方向
12
纺织品设计教案
纺织品过去是基本生活用品,现代的纺织品除满足过去的基本功能,还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以满足人们更高的要求。 1.产品的美观性
要求产品更美观,更符合人们的时代审美特性,时代感和节奏感强,体现个性的同时,还要兼顾群体特征,既于群体,又融合于群体。跟上现代科技的发展变化,在变化中求变化,在喧嚣中求幽静。 2.产品的舒适性
舒适是人们的第一需要,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标志之一就是享受舒适,不会再像过去,为了美观而牺牲舒适性。 3.纺织品的功能性
纺织品在满足人们基本生活要求的同时,赋予其一种或几种特殊性的情况越来越多。最常见的功能是免烫性、抗静电性、阻燃性;其次是防污性、抗菌性。随着纳米材料的发展,对纺织品进行纳米微粒处理后,织物会具有更良好的表面特异功能,如自洁、拒油、拒水性能。
保健整理是纺织品发展的重要方向,应使织物具有一种或几种保健功能。如远红外保健功能是在纺织品材料中加入远红外陶瓷粉末,在红外线作用下产生合理热辐射,获得红外热敷功能。药整功能是针对不同的疾病状况在纺织品整理剂中加人相应的药物,人们在穿着过程中药物透过皮肤而达到治疗的效果。加香整理是在纺织品中加人天然香料而获得宜人的清爽感。
4.纺织品的组合性能
采用多种原料的组合应用,发挥各种原料的优点,避免各种原料的缺点,使纺织品具有更优良的使用性能。涤棉混纺织物是最早的原料组合型应用实例,近年来由于新纤维的不断应用,组合型原料的纺织品出现得更多。麻和毛的组合、麻和涤纶的组合、棉与蛋白纤维的组合、Tcncel纤维与棉纤维的组合、莫代尔纤维与涤纶的组合、竹纤维与棉纤维组合、丝与麻纤维的组合、大豆蛋白纤维与羊绒等组合已被广泛采用。在多纤维组合上,三种或
13
纺织品设计教案
三种以上纤维的组合应用已屡见不鲜,这些对于开发新的纺织产品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五、本课程的性质 学习本课程所需的知识 1.公共基础知识 2.专业基础知识
学习本课程前应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纺织材料学、织物结构与设计,这是学习纺织品设计的基础。没有这些知识,纺织品设计就无从谈起。 六、本课程的学习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习者获得纺织品的基本知识,掌握纺织品的分类方法,各大类别及各类别纺织品的特点,了解纺织品的品种状况及各大类纺织品的发展趋势。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习者掌握纺织品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能灵活应用基本理论知识于实践中解决相应问题。掌握服用织物设计的内容、各类织物的分类及特点,如棉型织物、毛及毛型织物、色织物、丝织物、麻织物、化纤织物等的分类及其特征。掌握服用织物中各类纺织品结构参数的设计方法与技巧,能较熟练地根据需要设计出所需的产品,做到设计合理,理论应用得当,满足市场需求的服用要求;掌握装饰织物设计的基本知识、装饰织物的分类及各类织物的基本特征,了解各类装饰织物的实例与实际理论基础之间的对应关系,了解各工序之间的衔接关系,了解装饰织物应用和发展趋势。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习者具有纺织品设计的初步能力,掌握纺织品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了解各类纺织品的分类与品种特征,了解各类纺织品的发展方向与趋势,通过实践锻炼,成为一名合格的纺织品设计工程技术人员。 七、学习内容与方法 (一)学习内容
本课程学习内容包括纺织品分类及发展趋势,纺织品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重点是织物几何结构设计的基本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要在服用织物设计中,学习棉及棉型织物、毛织物、色织物、丝织物、麻织物、化纤
14
纺织品设计教案
织物的品种分类及基本特征,掌握这些织物的构成因素及工艺参数的设计特点及方法,能够全过程地设计出已学类型的服用织物。 装饰织物设计、产业织物设计中,另讲。 (二)学习方法
本课程的学习方法是先学习理论基础知识,然后学习品种设计实例,学习方法为对照学习,课堂解疑与学生自学思考相结合,反复训练,掌握牢固的知识体系,最后训练自己设计织物的能力。在自我训练设计过程中,先设计一个产品的理论参数与工艺的完整过程,然后上小样织机试织,并在线检查自已的设计与实际试织时的差异,找出差异形成的原因并进行修改,直到最终理论与实际相符为止。 另外,多做市场调研,了解当今纺织品发展的方向。
总的学习方法: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是本课程取得良好教学和学习效果的关键所 在,如达不到这两个阶段的学习,学习效果将受到一定的影响。 思考题
1.织物分类方法有哪些? 2.纺织品品种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15
纺织品设计教案
第一章 概 述
第一节 纺织品设计的分类
各类织物设计可分为仿制、改进、创新三种。 一、仿制设计
仿制产品设计一般按客户提供的样品进行,包括来样分析、织物工艺设计、试织 几个步骤。 1.来样分析
来样分析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技术规格分析:对来样进行原料、线密度、密度分析。
(2)花纹组织分析:分析来样的组织及色纱配合。通过分析,估计产品的用综页数,确定是否能织,是否需用双轴织造等生产技术条件。 2.织物工艺设计
根据来样分析结果,参考同类产品,确定该产品生产的工艺流程及各工艺流程的主要 参数。 3.试织
确定好产品的工艺之后,可以进行小批量生产,检查设计的技术规格、花纹图案、色泽、风格等是否与来样相同,如发现问题要分析原因,进行改进,由此最终制定该产品的工艺条件和措施,达到来样的要求,避免发生生产事故。 4.正式投产
当试织产品和来样完全相符时,就可以大批量投产。
比较传统的仿制设计是由客户提供布样,但现在仿制产品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客户提供织物的原料、组织规格及花纹纸样,设计人员根据客户织物的经纬密度及纸样花型的尺寸确定色纱排列,再根据同类产品确定该产品的工艺,然后打小样或试织,试织出产品后再返回客户,得到客户认可后就可以大批量生产。 二、改进设计
16
纺织品设计教案
改进设计是对现有产品的一些不足进行改进,可以是改进外观风格,可以是改进织物的某 项性能,也可以是降低产品成本等。
改进产品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1.经、纬密度的改变
经、纬密度影响织物的各项机械性能。当纬密不变,经密增加时,可以使织物经向强力及纬向强力增强;当经密不变,增加纬密时,则经向强力下降,纬向强力增加;当一个方向密度增加时,这个系统的相应纱线屈曲波高也增加,在织物表面该系统纱线更为显露,当受到外界摩擦时,这个系统纱线就更有机会受到磨损,而另一系统的纱线则会受到保护。当织物紧度较大时,一般织物手感较硬,悬垂性差,但可以通过改变经纬紧度比来改变悬垂性。当经纬紧度比增加时,有利于改善悬垂性,但同时要考虑纬向强力应满足使用的需要。
总之,当织物的某一性能不理想时,如果是经纬密配置的原因,可根据经纬密对该性能的影响,调整经纬密的配合。
毛织物设计中的相似织物设计属于此类改进设计。所谓相似织物是指改进后的织物和样品原料、品种相同,手感、外观等风格特征相似,重量不同,可根据原织物规格计算出新织物的规格。
2.经、纬线密度的改变
经、纬线密度会影响到织物外观、强度、耐磨、抗皱性、悬垂性及手感等。如果织物的强度不足,可以采用增加纱线线密度的方法来解决。要想使织物悬垂性好、手感柔软一些,可采用较细的纱线,但同时应适当增加密度。若织物的耐平磨性差,可以考虑增加纱线线密度;若织物耐曲磨性差,则要考虑降低纱线线密度。
捻度及捻向对织物的风格及性能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夏令服装面料一般紧度较小,容易发软,没有身骨,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要适当增加纱线捻度。如果是股线,要用相同捻向的捻线,经、纬纱采用同捻向配置,使交织处纱线互相啮合,织物就显得薄、挺、爽。
17
纺织品设计教案
3.原料的改变和搭配
原料关系到织物的成本及性能,要想降低织物成本,可以混入一部分廉价的原料,如在毛织物中加入化学纤维,可以起到降低成本的作用。
传统的涤棉衬衣面料一般采用涤65/棉35,其抗皱性较好,但吸湿、透湿性较差,穿着有闷热感,要改善穿着的舒适性,可采用增加棉比例的方法,如采用棉65/涤35、棉80/涤20等高比例棉面料做衬衣,会大大提高穿着的舒适性,再加上进行抗皱整理,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4.组织的改变
有时为了提高织物某一方面的性能,需要改变织物的组织设计,毛织物中的相似结构设计就属于此类。新织物与原织物原料、纱线密度相同,手感、身骨与原织物相似,仅改变织物组织,可利用织物的几何结构来估算出新织物的密度。当织物紧度较小时,可通过降低纱线浮长来改善织物的耐用性;当织物紧度较大时,可通过增加纱线的浮长线来改善织物的耐磨性。
在配色模纹中,也可以进行一些组织改变,但花纹图案并不发生改变。
在改进设计中,如果新产品和附样在纱线线密度、密度、原料、组织等方面变化较大,其仿制产品的难度就较大。首先,要对附样进行认真的分析,掌握它的技术规格,清楚需要改进的方面,掌握其影响因素;第二步,要研究改进措施,掌握新织物和附样在技术规格上的差异程度;最后,要从实际生产条件出发,既要保证仿制的质量,又要兼顾生产的可能性和生产的顺利进行,确定新织物的技术规格,进行产品设计工作。 三、创新设计
在商品生产不断发展的今天,企业能否以高科学技术为本,研究开发优质新产品投放并占领市场是企业成败的关键之一。 新产品可以大幅度降低材料、能源消耗,增加和提高产品的功能和附加值,从而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产品是一个企业的命脉,只有不断推出新产品,企业才能得到长久发展。所以,有实力的企业都很注重新产品的开发和研究,而不是一味地跟在别人后面搞仿样设计。
18
纺织品设计教案
(一)新产品的定义
我国的一些专家把新产品定义为:具有新的原理、构思和设计,具有新的材料或元件,具有新的性能特点,具有新的功能,具有以上某项或多项特征的产品就称为新产品。新产品的含义十分广泛,而且是一个相对概念。一方面,新产品与老产品相比较,其原理、性能、用途、结构、材质、技术特征等有显著提高和改进,且具有独创性、先进性、实用性和明显的经济效益及推广价值。另一方面,凡是产品整体中某一部分有创新和改进的也属于新产品的范畴。此外,我国还规定,在某一省、市、自治区范围内第一次试制成功的产品,经鉴定确认的也算作新产品。对新产品的设计工作就是创新设计。 (二)创新设计的途径 1.原材料途径
(1)合理使用普通合成纤维和天然纤维:不同的纤维各有其优缺点,设计时要充分发挥各纤维的特点,如将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以不同品种、不同比例混纺、交织,以使两类纤维取长补短,相得益彰。
(2)精工细作普通纤维材料:毛纺产品粗毛细作、细毛精作的思路可使产品档次和附加值提高。低线密度产品、单纱产品、精经粗纬产品、粗经精纬产品、薄型产品既可减少原料的消耗,又可提高产品档次。
(3)改性处理普通材料:对羊毛的毡缩、虫蛀、变形;涤纶的难染、静电、不吸湿、不透气;麻类的粗糙、刺痒;棉的易皱等,经过一定的改性加工,可弥补其不足。其中,羊毛的脱鳞片处理,可大大改善其毡缩性、增加其吸湿性和放湿性,并使纤维变细、手感柔软。若将细羊毛进行脱鳞片处理,可使其接近山羊绒的细度,部分将其混入而代替羊绒作用,可使其身价倍增。涤纶的碱减量、涤纶与锦纶的接枝改性,均可使其缺点得以纠正。 (4)开发新合纤和仿真纤维:如仿纱型涤纶、粘合丝(也称仿麻丝)、仿真丝涤纶、腈纶新品种等。这些新原料可以开发出仿毛织物、仿麻织物、仿真丝织物等多个品种,其性能优良,不少品种综合性能超过天然纤维织物。
(5)开发特殊功能材料:高性能纤维及特殊功能纤维可以开发用于空间、化工、医疗、
19
纺织品设计教案
海洋及生物等领域。如医疗上使用的抗菌、理疗、止血、人体可吸收纤维及其制品。 (6)采用特殊的纱线、长丝:改变纱线和长丝的性能、结构、材料、花色、风格及功能,即可设计出各种各样的新型织物。
(7)采用后整理用化学材料:纺织品的风格、一般功能和特殊功能,都可以采用化学整理剂,通过一定的整理加工得以实现‘ 2.加工技术途径
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而改变产品的品质、风格和功能。
(1)化纤生产技术:新型纺丝技术,可以纺制出异形截面、中空、超细、细特、复合纤维,还可以纺制出预取向丝和全拉伸丝。另外,还有无捻丝、强捻丝等若干不同的纤维新产品。
(2)纺纱技术:传统的环锭纺纱技术,除可纺制出不同捻度、不同细度的纱之外,还可通过不同材料的混入、控制纺纱机构的运动状态以及包缠方法,纺制各种非常规的纱线,如纺纱、多色纱、彩点纱、粗细节纱、包芯纱、圈圈纱。利用新型纺纱技术,如转杯纺纱、尘笼纺纱、涡流纺纱以及新型捻纱技术,可纺制出高蓬松度纱、毛羽纱、竹节纱、结子纱等新产品,可织出各种风格和功能的纺织品。
(3)织造技术:改变织物的结构、紧度、厚度和密度,也可采用交织的方法织造各种不同风格的纺织品,采用新型织机和新型织造技术,可织造超薄的、超密的、多层的、立体的、异形的织物,这些都是独具特色和功能的新型产品。
(4)后整理技术:后整理技术,可赋予纺织品实用功能、美学特征,可体现其品质、风格。运用好后整理技术,可显著提高纺织品的附加值。染色、印花除了可使纺织品获得各种不同的花纹和色彩外,还可以通过印染技术使纺织品具有闪光、变色的功能,还可以使织物具有夜光、荧光及金属般的光泽,通过机械和化学的整理加工,可以使纺织品产生丝光、闪光、皱约定俗成、绒毛、凹凸的表面效果。既可使纺织品变得滑糯、柔软、挺括、悬垂,又可以使之变得硬挺、坚实、厚重。
此外,通过后整理技术,还可以赋予纺织品防污、防水、吸湿、防风、防缩、防虫蛀、防
20
纺织品设计教案
蚊虫、防霉、抗菌、抗起毛起球、防辐射、防化学侵蚀、防臭、、过滤、吸尘等许多特殊功能。
(5)高新技术:现代高新技术包括生物工程、原子核能、空间科学、新材料与材料科学、信息技术、微电子激光技术等方面,它们都与纺织品有极密切的关系。
应用遗传基因可培养优质棉、麻纺织品材料、品质优良的动物毛、蚕丝。目前,已培养出具有天然色彩的棉、毛纺织材料,这些均为开发新型纺织品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其产品独具一格。另外,生物酶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也为开发新产品提供了新天地,如用纤维素酶可以对牛仔布进行处理,取得类似砂洗石磨的效果,而且手感滑糯、柔软,强力损伤度低。以酶对麻进行脱胶处理,既提高了麻纤维的质量,又减少了环境污染;以酶对羊毛进行脱鳞片处理,一方面大大降低了羊毛的毡缩,另一方面使羊毛纤维变细,手感改善,具有羊绒的风格。
低温等离子体可通过电晕放电、微波放电等不同方式获得,低温等离子体在纺织中的应用,可以引起纺织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变化,可大大改善其服用性能与风格,这种技术已成功地应用于涤纶等合成纤维的改性及羊毛和兔毛的改性。
科学技术的发展,如高效高功能整理剂的应用、高效能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和新型整理技术的应用等,必将给纺织新产品的开发开拓远大的前景。 3.开发产品的功能路径
新产品和其他产品一样,具有一定的功能性。以服用纺织品为例,主要有生理卫生功能、气候适应功能、防护功能、装饰功能、保健运动功能以及某些特殊功能。产业用纺织品主要有耐化学功能、耐高温高压功能、耐油耐火功能、防辐射功能等。所谓功能路径,就是以功能为出发点进行纺织新产品的构思、设计与开发,然后通过选材和选择技术路线,完成产品的开发。比如,防静电产品,可以选用防静电纤维,可以采用导电纤维混入或交织,也可以通过防静电后整理技来实现这一功能目标。再如表面具有绉效应的织物,可以采用下面的方法实现。
(1)利用织物组织,采用不同长度的经纬浮长,在纵横方向错综排列,形成织物表面分
21
纺织品设计教案
散且规律不明显的小颗粒状外观,具有绉的效应;
(2)采用平纹组织,利用不同捻向的强捻纱织造,通过后整理形成绉的效应,如双绉、顺纡绉和乔其纱;
(3)用不同捻度、不同线密度进行织造,因纱的缩率不同,后整理后可出现凹凸效果; (4)采用不同张力的经纱织造,因后整理缩率不同而出现凹凸效果;
(5)在织物中织人弹性较强的丝或纱,如氨纶丝、橡皮筋,下机后则自然成凹凸状; (6)在印花机上局部施加氢氧化钠溶液,因纤维素受碱的作用而发生局部收缩,使织物呈凹凸状;对于化纤类织物(如锦纶),可印制含有苯酚的印浆,使锦纶收缩而出现凹凸状。 总之,要想使织物表面产生绉的效应,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作为实现这一审美功能的路径,完成产品的开发。
事实上,在开发新产品时,有时是把几种路径结合起来。要使所开发的产品得以脱胎换骨的改造,必须按照系统工程的原则,从材料的选择与创新,到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的开发与应用,而且围绕终制品的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进行统筹设计,全面改革与创新。
22
纺织品设计教案
第二节 纺织品设计的内容
织物设计的内容包括:原料设计、纱线设计、织物结构设计和染整工艺设计。 一、原料设计
不同原料有不同的性能特点,所形成的织物具有不同的性能和外观。
纤维对织物服用性能有的起决定性的作用,有的起重要作用。那些与物质本身有关的性能,如耐酸、耐碱、耐化学品等化学性能,防霉、防虫等生物性能,几乎完全决定于纤维的性能。
织物的大部分物理机械性能,如强伸性、耐磨性、吸湿性、易干性、热性能、电性能等,纤维对其的影响是主要的。许多结构和形态方面的性能,纤维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 织物美观方面的许多内容,如悬垂性、抗皱性、抗起毛起球性、挺括性、尺寸稳定性等有关物理机械性能,纤维对其有重要影响。另外,像色泽、光泽、质感之类的外观,纤维也与之有密切的关系。
目前,一般织物的原料成本占70%以上,并且,纺、织、染整加工所需的费用与原料密切相关。因为原料决定着加工系统、产品质量以及销售情况和利润。
不同原料的加工特点、对设备的要求不同。所以选择原料时要充分考虑所设计产品的用 途、性能要求及风格特点,要结合工厂实际技术条件及设备状态。若为混纺产品,不仅要考虑混纺组分,混纺的比例也同样重要。 二、纱线设计
按照织物品种及风格要求,确定产品的纱线线密度、捻度、捻向及纺制工艺条件。 1.线密度
纱线的粗细对产品的外观、手感、质量及机械性能均有影响。在织物组织和紧密度相同的情况下,低线密度织物比高线密度织物的表面细腻而紧密。织物设计时,可根据织物的厚薄确定线密度。但是如果织物要求表面细腻,同时又比较厚重,则要选择线密度较低的纱线,织物的厚重可以通过采用二重或双层组织来实现。 2.捻向及捻度
23
纺织品设计教案
(1)捻度:纱线的捻度对织物的手感、弹性、耐磨、强力、起球及光泽都有影响。选择捻度时一般应考虑如下因素:
①要考虑纺纱能否顺利进行,即使使用了股线,也应使单纱具有一定强力,以减少纺制过程中的断头。在织造过程中,经纱反复承受较大的张力和摩擦,应采用较大捻度,而纬纱所受张力小,宜采用较低捻度。
②纤维的长度、细度和强力较合适时,可选用较小捻度。
③薄爽风格的织物捻度应适当加大,手感柔软丰满的织物要采用较低捻度。
(2)捻向:利用不同捻向的经纬纱和不同织物组织的配合,可以生产出具有不同外观效应的织物,对织物的手感、光泽及纹路的清晰程度也有一定的影响。捻向对织物纹路清晰度的影响如下:
①斜纹织物:根据光的反射原理可知,当斜纹方向与纱线表面捻向垂直时,纹路较清晰,所以在选用右斜纹组织时,经纱宜采用S捻,纬纱用z捻。若经纬纱采用同捻向,则应根据占优势纱线的捻向而定;选用左斜纹组织时,经纱宜采用Z捻向纱。
②缎纹织物:缎纹织物有经面缎纹与纬面缎纹两种,缎纹织物表面又有要求显斜纹与不显斜纹之分。如直贡要求显斜纹,贡子清晰。棉横贡、羽缎及一般丝织缎纹,则要求织物表面匀整,光泽好,不显斜纹。
对于缎纹缎纹组织来说,当飞数大于R/2(R为组织完全循环纱线数)时,有左斜倾向;当飞数小于R/2时,有右斜倾向。纬面缎纹一般纬密大于经密,织物正面由纬纱覆盖,这类织物表面是否呈现斜纹主要取决于纬纱的捻向与缎纹组织斜纹倾向之间的关系。如果纬纱捻向与斜纹线方向平行,织物表面不呈现斜纹;反之,织物表面将会出现斜纹效应。同样道理,经面缎纹中一般经密大于纬密,织物正面由经纱覆盖。织物表面能否呈现斜纹效应,取决于经纱捻向与缎纹组织斜纹倾向间的配合。如果经纱捻向与斜纹线方向平行,织物表面不呈现斜纹;反之,织物表面将会出现斜纹效应。
根据以上原理,棉横贡缎纹织物宜采用5枚3飞的纬面缎纹组织,纱直贡宜选用5枚3飞的经面缎纹,线直贡宜选用5枚2飞的经面缎纹。
24
纺织品设计教案
③捻向对织物光泽和手感的影响:当经纬纱采用不同的捻向,如经纱为Z捻,纬纱为S捻时,织物表面纬排列方向相同,反射光线一致,织物表面光泽好;但在经纬纱交织处纤维相互垂直排列[如右图(1)所示],经纬纱之间不能紧密啮合,纱线容易相互移动,织物较厚实、柔软。反之,当经纬纱采用同向捻(如均采用Z捻),则织物
表面经纬纱排列方向不同,织物表面反光散乱、光泽柔和,经纬纱交织处纤维相互平行[如右图(2)所示],利于相互啮合,经纬纱间不易滑移,织物紧密、 坚牢,手感较硬挺。 3.工艺设计
纱线的不同纺制工艺,影响纱线的性能,进一步影响织物的性能。如传统环锭纺纱的纱线强力高;气流纺纱的纱线强力偏低,但条干好,膨松度好,弹性也比环锭纺纱要好,耐磨。可以根据不同织物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纺纱方法。 三、织物结构设计 1.组织的选择
选择织物组织时,要考虑织物的使用要求、品种风格、织机允许的最大用综数等。如果在一种织物上使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组织,则要考虑组织之间的配合关系。如果采用单轴生产,则要求在一个组织循环内,经纱平均浮长相差不要太大,以免造成经纱的织缩不一,使织缩小的经纱在梭口满开时,由于松弛而下沉,使停经片下落,产生织疵及空关车等弊病。
组织的选择也包括布边组织的选择。织物布边的好坏,对服用性能虽无多大影响,但在消费者看来,布边也是质量高低的一项因素,同样会影响产品的销售。布边设计的合理与否,对织造和染整加工效率有很大影响。为了防止染整加工中的卷边现象,对于有异面效应的斜纹或锻纹等织物,常常需要采用不同于布身的边组织。因此,布边设计是织物设计和工艺设计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内容。
布边组织的设计要点是使布边与布身具有相同的平挺度,在染整加工中不产生卷边现象。
25
纺织品设计教案
因此,选用布边组织时,应首先采用织物正反面经、纬浮点相同的同面组织。如采用2/2纬重平组织、2/2经重平组织、2/2方平组织或变化纬重平组织。 2.经纬密度的选择
织物的经纬密度是织物结构参数的重要一项,直接关系到织物的使用性能、风格及成本。在概算织物密度时,可以根据所设计织物的风格或要求,选择比较恰当的经纬向紧度,再根据紧度与线密度及密度的关系,概算出织物的经纬向密度,并经过试生产与试销,昂后定出织物的经、纬密度。 3.织造的缩率 、
在织造过程中,经、纬纱相互交织而产生屈曲,因而织物的经向或布幅尺寸小于相应的经纱长度或筘幅尺寸,这种现象称为织缩。用经、纬纱织造缩率(简称织缩率)表示织物缩率的大小,织缩率是以织物中纱线的原长与坯布长度(或宽度)的差异对织物中纱线原长之比的百分率来表示的。计算公式如下
aj=
ljlbjlj100%
aw=
lwlbw100% lw式中:aj、aw——经、纬纱织缩率,%; lj、lw——经、纬纱原纱长度,cm; lbj、——坯布长度,cm; lbw——坯布幅宽,cm。
由于织物的经、纬织缩率与织物的用纱量、工艺设计中织物的匹长、布幅和筘幅大小等设计项目有关,因此设计织物时,应十分重视织缩率的测算。
设计新产品时,可参考类似的品种确定经纬织缩率,包括自然缩率,然后通过试织加以修正。
26
纺织品设计教案
4、布边设计
布边的宽度一般为布身的1%左右,常见织物的布边宽度一般在0.5~1.5cm,如果毛织物 有边字,布边还要适当加宽。
为了便于管理,除少数织物的边经采用刚度较大的纱线之外,边经纱的线密度一般与布身相同,但穿综时可采用两根或三根穿一个综眼等。 四、染整工艺设计
染整加工是纺织品生产的重要工序,它可改善纺织口的外观和服用性能,或赋予纺织口特殊的功能,提高纺织品的附加价值,满足人们对纺织品性能上的要求。所以染整设计是纺织品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染整工艺设计是按照产品设计意图及风格要求,制定染整工艺路线及各工艺要求。不同品种纺织口的染整工艺有较大差异,在设计时要具体品种具体对待。 思考题
1.织物设计包括哪几种方法?仿制产品包括哪几个步骤? 2.什么叫新产品?创新设计的途径有哪些? 3.产品设计包括哪些内容?
27
纺织品设计教案
第二章 纺织品设计的基本原理
在原料一定的条件下,织物结构主要是指织物的几何结构。织物的几何结构,是指织物内经纱和纬纱的空间关系。它的内容包括经纱、纬纱的交织规律,经纱、纬纱的截面大小和形状,经纱、纬纱的密度和其轴心线的屈曲形态等。织物的外观和性能,主要是由织物的原料和其几何结构决定的。织物性能与织物结构的关系,可以描述为:“原料是根据,结构是基础,后整理是关键。”所以纺织品设计,需对织物的结构进行研究。
第一节 织物几何结构的概念
织物的简化几何结构:将经纬纱的弯曲阻力忽略不计,并假设纱线是柔软且不可压缩与伸长的圆柱体。可定性地描述织物结构与织物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通透性、耐磨性以及织物能达到的最大可织密度等是有用的,且可将其作为织物设计中概算织物经纬纱密度、经纬纱线密度、经纬纱织缩率等参数的依据。
一、织物中纱线的截面形态
假设纱线是柔软且不可压缩与伸长的圆柱体。纱线在织物内的直径可以按下式计算:
dkdTt
式中:d——织物内纱线的直径,mm; kd——织物内纱线的直径系数; Tt——纱线的线密度,tex。
直径系数的大小,受纺纱方法、纤维品种、纤维表面形态等因素的影响,在采用特克斯制 时,棉纱线在织物中的直径系数kd值可近似地取0.037。kd值是重要的织物结构参数,可按下式计算:
kd=
0.03568
式中:——纱线的密度,g/m。
28
3纺织品设计教案
几种纱线的值见表2-1。
表2-1 几种纱线的密度
纱线种类 棉纱 精梳毛纱 粗梳毛纱
由于织物内纱线的相互作用,多年来,对织物内纱线的截面形态有多种论述,F.T.皮尔斯、H.T.诺维柯夫等学者主张以圆形或椭圆形进行描述;A.肯泼主张以跑道形进行描述;也有学者主张用凸透镜形状进行描述。纱线的截面形状如图2-1所示。
值(g/m3) 0.8~0.9 0.75~0.81 0.65~0.72 纱线种类 涤棉纱 维棉纱 值(g/m3) 0.85~0.75 0.74~0.76
因纱线在织物内的截面形状,受纤维原料、织物组织、织物密度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在讨论织物几何结构时,建议采用圆形截面作为各项概算的依据,但应充分考虑纱线在织物内被压扁的实际情况。压扁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
纱线在织物切面图上垂直于布面方向上的直径
利用公式计算的纱线直径压扁系数的大小随纱线原料、成纱结构、织物组织、织物密度、织造参数等因素而变化,一般为0.6~0.8。
二、织物中经纬纱的屈曲波高
屈曲波高:假设以纱的中心线为代表,我们就可以得到一条波纹状曲线。这条波纹曲线波峰到波谷的垂直距离称为屈曲波高。
29
纺织品设计教案
如图2-2所示:hj为经纱屈曲波高,hw为纬纱屈曲波高(下面各图均以平纹为例)。
在织物中,经纬纱是相互作用且密切相接的,因此,当一个方向的纱线伸直一些,必然会导
致另一方向纱线的屈曲更多些。可见,经纬纱的屈曲波高是关联的。
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到:当一个方向的纱线完全伸直,另一个方向纱线的屈曲波高达到最大值。图2-3(1)所示为经纱完全伸直的状态,而纬纱具有最大的屈曲;图2-3(3)所示为纬纱呈完全伸直的状态,而经纱具有最大的屈曲;虽然这两种结构状态为织物中经纬纱相互配合关系中的极端状态,在实际织物中是不存在的,但所有织物的几何结构必处于这两种极端状态之间,如图2-3(2)所示。
30
纺织品设计教案
当纬纱完全伸直时hw=0,则经纱的屈曲波高hj为: hj=dj+ dw
当经纱完全伸直时,hj=0,则纬纱的屈曲波高hw为: hw=dj+ dw
由于经纬纱相互作用,当一个方向纱线的屈曲波高增大△值时,必伴随另一方向纱线的屈 曲波高减小△值,使织物的结构状态从图2-4Ⅰ变为图2-4Ⅱ。
图2-4(1)为纬向切面图,图2-4(2)为经向切面图。比较这两种结构状态可以得到下列 关系式,即:
' h'jhjhwhw'式中:hj、hw—分别表示变化后经纱与纬纱的屈曲波高,mm;
' hj、hw—分别表示变化前经纱与纬纱的屈曲波高,mm。
' 移项: hj +hw=hj+hw
' 31
纺织品设计教案
又因为: hj+hw= dj+dw
'所以:h'j +hw= dj+dw
从上式可见,织物内经纱与纬纱的屈曲波高无论如何变化,其和始终为一常数,且恒等于经纱与纬纱直径之和。即在任何情况下:
hj+hw= dj+dw
三、织物的几何结构相
织物中,经纱与纬纱的屈曲波形是在两种极端状态之间连续变化的。屈曲波形的变化对 织物性能与外观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便于研究与比较,可以设定一些特定波形状态。 织物的几何结构相:经纱与纬纱有特定波形时的几何结构状态称为织物的几何结构相,简称结构相,亦称结构阶序。
一种结构相: 以经纱完全伸直、纬纱屈曲最大为起点,以纬纱完全伸直、经纱屈曲最大为终点,其间的变化过程以相等的的间距分为8等份,这样包括起点、终点在内就有9个间隔点,每个点对应一种经纱与纬纱的屈曲状态,即为一种结构相,共有9个结构相,称之为9结构相理论(如分为10等份,可衍生出11结构相理论,此处不再繁述)。 经纱与纬纱的屈曲波高之和为常数,用L表示,则:
L=hj+hw= dj+dw
1hj=0,hw= L为第一结构相,然后使经纱逐步增加屈曲波高,每次递增L。于是就得到
8第二、第三…...结构相。直到经纱的屈曲波高hj= L,而纬纱的屈曲波高hw=0时为第九结构相。各结构相图解如图2-5所示。
32
纺织品设计教案
9结构相中,各结构相与经纬纱屈曲波高的关系见表2-2。
33
纺织品设计教案
结构相 经纱屈曲波高 (mm) 纬纱屈曲波高 (mm) 1 0 2 3 4 5 6 7 8 9 0 1L 87L 81 71L 43L 41 33L 85L 83 51L 21L 25L 83L 85 33L 41L 47L 81L 8L dw L 0 dj hjhw
0 1 3 7 dw dj根据表2-2,经纱与纬纱的屈曲波高是与结构相密切相关的。结构相越高,经纱的屈曲 波高越大,而纬纱的屈曲波高越小。经纱与纬纱的屈曲波高与结构相的关系可以定量的表达为:
hj=
(N1)(djdw) 8(N9)hw(djdw)
8式中:N——结构相序数(N≠0,不一定是整数)。
织物的支持面:当织物置于一平面上时,织物中的一些纱线与平面相接触,织物就由这些纱线来支持。这些纱线与平面接触点所构成的平面即为织物的支持面。
纬支持面织物:当经纱与纬纱直径相等时,若纬纱的屈曲波高大于经纱的屈曲波高。当织物置于某平面上时,首先接触的是纬纱,织物由纬纱与平面的接触点所支持,这些结构相的织物称为纬支持面织物。(9结构相中前4个结构相)
经支持面织物:若经纱的屈曲波高大于纬纱的屈曲波高,这些织物称为经支持面织物(第6、第7、第8、第9结构相)。
同支持面织物:若经纱和纬纱的屈曲波高相等,经纱与纬纱同时起着支持面的作用,称为同支持面织物(第5结构相的织物)。
相对于此,其他8个结构相的织物称为异支持面织物。
34
纺织品设计教案
当经纱与纬纱直径不相等时,情况有所不同,要获得同支持面织物(图2-6),必须满足如 下条件:
hj+dj=hw+dw=dj+dw
所以hj=dw,hw=dj。 或:
hjhwdw dj图2-6 “0”结构相、同支持面机织物的几何结构
这样的结构相,定义为“0”结构相。经纱与纬纱屈曲波高的特征值见表2-2最右侧一 纵行。
织物的几何结构相不同或支持面不同,其性能与风格也就不同。
高结构相织物的经纱缩率大于纬纱,低结构相则相反。在经纬纱线密度相等的情况下,高结构相织物为经支持面,经纱显露于织物表面,织物呈经面效应,经纱成为影响织物外观的主要因素。在使用中,经纱首先受到外力作用而磨损,常常看到这类织物的经纱已经磨断而纬纱尚完好的情况。低结构相、纬支持面织物的情况则相反。通常情况下,高结构相的织物多于低结构相的织物。
同原料、同线密度、同组织的织物,如果结构相不同,织物的外观就有很大的差异。平
四、织物的厚度
在一定压力作用下,织物正反两面间的距离称为厚度,用T表示,单位为毫米(mm)。织物 厚度随纱线细度与结构相的变化而变化,如图2-7所示。
35
纺织品设计教案
在低结构相时,如图2-7(1)所示,织物的厚度为: T低相=hw+dw
在高结构相时,如图2-7(2)所示,织物的厚度为: T高相=hj+dj
当织物为第1与第9结构相时,织物厚度最大。第1结构相时,如图2-7(1)所示: T1相hwdwdj2dw
同理,第9结构相时,如图2-7(3)所示:
T9相hjdjdw2dj
当经纱与纬纱直径相等时,即dj=dw=d时,则: T1相=T9相=3d 此时织物最厚。
当织物为“0”结构相时,织物的厚度最薄。“0”结构相,T0相=dj+dw; 第5结构相时,T5相=2d。
可见dj=dw=d时,各类织物的厚度在2d~3d。 图2-8 织物中纱线截面的压扁状态
36
纺织品设计教案
但纱线在织物中,其截面是被压扁的,即织物的实际厚度为(2d~3d) 。织物按厚度不同可分为薄型、中厚型及厚型3类,各类织物的厚度见表2-3。
表2-3 各类织物的厚度
织物类型 薄型 中厚型 厚型
五、物的密度与紧度 (一)织物密度
1、定义:织物单位长度内排列的经、纬纱根数称为经、纬纱密度。 国标单位:根/10cm
写法;经密和纬密自左至右连写成pi×Pw.如523.5根/10cm×283根/10cm。 在生产中,织物规格需同时表示出织物经、纬纱线密度和经、纬密度,方法为:自左至右连写成Ttj×Ttw,,Pj×Pw,例如毛涤派力司规格表示为:16.7tex×2×25tex,272根/10cm×222根/10cm。 (二)织物紧度
在原料、线密度、组织都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经、纬密度对织物性能的影响具有可LC性。但在原料、线密度、组织不同时,就缺乏可比性。当纱线线密度不同时,由于纱线直
37
棉织物 0.25以下 0.25~0.40 0.40以上 毛织物 精梳毛织物 0.40以下 0.4~0.6 0.60以上 粗梳毛织物 1.10以下 1.10~1.60 1.60以上 丝织物 0.14以下 0.14~0.28 0.28以上 纺织品设计教案
径不同,即使经、纬密度相同,它们在织物中排列的紧密程度也不同。而当原料不同时,即使纱线线密度相同,其紧度也不同。
可见,经、纬密度尚不能准确地衡量纱线在织物中排列的紧密程度。
为了更科学地反映经、纬纱在织物中排列的紧密程度,引入一个新的概念——紧度。紧度也称覆盖系数,是织物中纱线垂直投影面积对织物面积的比值,如图 2-9所示。
紧度又可分为经向紧度和纬向紧度。根据定义并由图2—9可得经、纬纱紧度的计算式: Ej=
djdj100%100%djpj
100apj同理:Ew=dwpw
式中:Ej、Ew——分别为经纱与纬纱的紧度,%; dj、dw——分别为经纱与纬纱的直径,mm; a、b——相邻经纱或相邻纬纱间的中心距,mm; Pj、Pw——经密与纬密,根/l0cm。
织物的总紧度E为: E=
djbdw(adj)EjEw面积ABEFGD100%100%EjEw
面积ABCDab10038
纺织品设计教案
可见,紧度同时考虑了纱线直径和织物密度,所以可用来比较不同直径纱线组成织物的紧密程度。
(三)紧密结构织物与紧密率 1.紧密结构织物
织物紧度的主要讨论是在只考虑经、纬纱的投影面积,而不考虑经、纬交错的情况下给出的,因而严格来说,尚不能真正代表织物中经、纬纱交织下排列的紧密程度。因为经纬纱的相互交错妨碍了经纱之间或纬纱之间的相互靠拢。例如,按照紧度的概念,任何织物的经向紧度均可达到100%。但是,如果考虑到经、纬纱之间的交错,那么,100%的经向紧度并非在任何结构相都可以达到,下面以图2-10中的3个例子来比较说明。在这3个图中,以经纱而论,均已达到交织与排列的最大紧密状态(经纱之间再无法进一步靠拢了),但是可以看出,它们的经向紧度是不相同的。图2-10(1)为平纹组织,经向紧度达到100%;图2-10(2)也是平纹组织,但经向紧度显然不足100%,其结构相低于图2-10(1)。图2-10(3)为非平纹组织,其经向紧度也不足100%,其结构相与图2-10(1)和(2)均不同。 图2-10 织物中经纱排列紧密程度的比较
从图2-10可以看出,在某些结构相的条件下,与经纱交错的一段纬纱,占去了部分空间, 妨碍了经纱之间的进一步靠拢,,使相邻两根经纱之间产生了间隙,如图2-10(2)、(3)中的“’’所示。
于是,存在这样问题:如何才能在考虑了织物组织与结构相的情况下,真实地表示织
39
纺织品设计教案
物中经纬纱交织与排列的紧密程度?这里先引出紧密织物的概念。经纱不与纬纱交错时相互紧密排列(纬纱直线段);在与纬纱交织时,纬纱弯曲而无直线段。即经、纬纱不交错处,相邻两根纱线之间无空隙;经纬纱交错处,相邻两根经纱之间的距离是纬纱的直径。这种状态表明织物中经纱与纬纱交织排列达到了最大紧密状态——经向紧密结构织物。同理,也可以定义纬向紧密结构织物。某种织物,如果经向和纬向均达到紧密织物状态,此织物就称为经、纬向紧密结构织物,简称紧密织物。其紧度称为紧密结构织物的紧度,它随织物组织与结构相不同而不同。通过分析可以证明,在经、纬纱线密度相等的条件下,不论何种组织,只有在结构相大于或等于7.9时,才能达到经向紧度100%。
以4飞斜纹组织为例,其织物结构如图2-11
所示,可由此推导出规则组织紧密结构织物各结构相的经(纬)向的紧度值(Ej、Ew)。 由图2-11可得: Lj=(Rj-tw)dj+tw·bj
式中:bj——经纱的交叉纱距,mm;相邻两根经纱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 Rj、Rw—— 织物组织的经、纬纱循环数;
tj、tw——完全组织中织物组织的经、纬纱交叉次数。
22bj=(djdw)h
根据紧度的定义:
40
纺织品设计教案
E'jRjdjLj100%=
Rjdjtw(djdw)h(Rjtw)djRwdw22j100%
'同理: Ewtj(djdw)h(Rwtj)dw22w100%
现在我们来研究不同组织、不同结构相条件下紧密织物紧度的值。
(1)当经、纬纱直径相等时,构成的等支持面紧密结构织物的经、纬向紧度值: 因为:dj=dw=d,hj=hw=d 所以:E'jRjdtw4dd(Rjtw)dRwdtj4dd(Rwtj)d2222100%Rjtw3(Rjtw)Rwtj3(Rwtj)
'同理:Ew100%
对于平纹织物,Rj=Rw=2,tj=tw=2,所以,
'E'jEw223(22)100%''3100%57.7% 3对于2/2、3/1、1/3的斜纹,EjEw73.2% 对于五枚缎纹,EjEw77.6%
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在第5结构相、经纬纱细度相等的条件下,紧密织物的紧度是达不到100%的。也可以看出,在相同结构相的情况下,不同组织紧密织物的紧度是不同的。紧密织物的紧度反映了某种组织、某种结构相织物可能达到的最大紧密程度,这种性质通常被称为织物的可密性。在原组织的各种组织中,平纹组织的可密性最小,斜纹组织次之,缎纹组织最大。
应该指出,上述紧密织物紧度是在假设纱线为不可压缩的柔软圆柱体的条件下求得的。由于
实际上纱线截面在织物中是可压缩变形的,因此它们的实际紧密织物紧度大于理论计算结
41
''纺织品设计教案
果。
(2)经纱与纬纱细度不等、任意结构相紧密结构织物的紧度:由于任一结构相时,经、纬纱的屈曲波高为:
hj=
(N1)(djdw) 8(N9)hw(djdw)
8(N1)tw(djdw)2(djdw)(Rjtw)dj8Rj100%d1(Rjtw)(1w)tw(9N)(7N)8djEwRwdw2E'jRjdj2100%
100%
(9N)tw(djdw)2(djdw)(Rwtj)dw8同理:
Rj100%d1(Rwtj)(1w)tj(17N)(N1)8dj 通过上述公式,可以对任何织物的紧密程度进行比较。
2.紧密率
紧度是用来比较相同组织、不同纱线线密度、不同密度的两块织物的紧密程度。但对于不同组织的织物,运用紧度就缺乏可比性。为了确切地比较各种实际织物之间的紧密程度,引入了紧密率的概念。紧密率是指实际织物的紧度对相同组织、相同结构相的紧密结构织物紧度的比值。 K= E实/ E紧×100%
式中:K——织物的紧密率,%; E实——织物的实际紧度,%;
42
纺织品设计教案
E紧——相同组织、相同结构相织物的紧密织物紧度,%。 .
例1 若经纱与纬纱细度相等,处于第5结构相,平纹组织的织物实际紧度为50%,2/2斜纹织物的实际紧度为60%,这两种织物的紧密率分别是多少?何种织物更为紧密? 因为平纹组织第5结构相紧密织物的紧度是57.7%,2/2斜纹组织第5结构相紧密织物的紧度是73.2%,它们的紧密率分别为: K平=50/57.8×100%=86.5% K斜=60/73.2×100%=81.9%
由此可以看出,虽然斜纹织物的实际紧度大于平纹织物,但该斜纹织物的紧密程度小于平纹织物。因此,紧密率比较准确地反映了织物的实际紧密程度。
例2 某精梳府绸规格为:J14.5tex×Jl4.5tex,7根/10cmX 283根/10cm,经向紧度为77.1%,纬向紧度为39.9%,结构相为7,试求该织物的紧密率。 E紧j=
21(22)(11)2(97)(77)82100%75.5%
E紧w=
1(22)(11)2(177)(71)8100%51.7%
故该织物的经、纬向紧密率分别为 Kj=77.1/75.5×100%=102.1% Kw=39.9/51.7×100%=77.2%
经向紧密率超过100%,是由于在实际织物中纱线有挤压变形。可以认为,该织物是经向 紧密结构织物。
例3 某华达呢的规格如下:14tex×2×28tex,484根/l0cm×236根/l0cm,经向紧度为94.9%,纬向紧度为46.3%,结构相以6.5计。求经、纬向紧密率。
43
纺织品设计教案
E紧j=
41(42)(11)2(96.5)(76.5)8100%81.6%
E紧w=
21(42)(11)2(176.5)(6.51)8100%69%
于是,该织物的经、纬向紧密率分别为:
94.9100%116% 81.6.3100%67.1% Kw=69Kj=
可见,这种织物也是经向紧密织物,而且纱线之间发生较多的挤压变形。此例说明对于任 意几何结构相的织物,均可用紧密率的公式来反映织物的紧密程度。
44
纺织品设计教案
第二节 织物基本结构参数的设计
一、纱线线密度设计
纱线线密度表示方法为:将经、纬纱线密度自左至右连写成Tt×Ttw。
如14tex×2×28tex表示为:经纱是14tex×2的双股线,纬纱是28tex的单纱。经、纬纱的线密度应在国家标准规定的系列中选用。
棉型织物按经、纬纱线密度的不同可分为细特、中特及粗特织物三类。 细特织物:11~20tex,中特织物:21~32tex,粗特织物:32tex以上。 当经、纬纱线密度不同时,可按经、纬纱平均线密度加以分类。
织物内经、纬纱线密度的选用取决于织物的用途与要求,应尽量做到合理配置。经、纬纱的线密度差异不宜太大,常采用经纱线密度等于或稍低于纬纱的配置,这样可以提高织物产量。 二、匹长
1、匹长:一匹连续织物两端最外侧完整纬纱之间的距离称为匹长。用L表示,单位为米(m)。一般为27~40m;毛织物的匹长,一般大匹为60~70m,小匹为30~40m。
2、联匹:棉织物的匹长,为了提高生产率,便于印染加工,从织机上落布时,往往将几匹布一起落下,通常称为联匹。
3、公称匹长:织物设计的标准匹长也称公称匹长。
表2-4 部分色织物的自然缩率和染整长缩(伸长)率
织物品种 后处理方法 自然缩率(%) 整理缩率(%) 整理伸长率(%) 男、女线呢 全线男线呢 被单 线经纱纬 线纬 冷 轧 热处理 热 轧 0.55 0.55 0.55 — 0.5 — 0.5 — 2.5 热 轧 0.55 — 2.0 45 纺织品设计教案
纱纬 绒 布 二六元贡 夹丝男线呢
毛织物的染整长缩率较棉织物大得多,粗纺毛织物又比精纺毛织物大得多。例如,派力司为2%、凡立丁为5%、华达呢为10%、大衣呢为15%、海军呢为26%等。 三、幅宽
1、幅宽:织物最外边两根经纱间的距离称为幅宽,用B表示,单位为厘米(cm)。织物2、公称幅宽:织物设计所规定的成品幅宽是公称幅宽。 注意:织物幅宽有不断向宽幅方向发展的趋势。 国家标准中,原色棉布幅宽有中幅与宽幅两个系列。
中幅系列(cm):81.5 86.5 91.4 94 96.5 98 99 101.5 104 宽幅系列(cm):127 132 137 142 150 162.5 167 色织物的幅宽(cm):76.2 81.2 86.2 86.3 91.4 111.7 部分色织物的幅宽见表2-5。 表2-5 部分色织物的幅宽 织物品种 男线呢 女线呢 被单布 色织府绸 色织细纺
精纺毛织物的幅宽:内销产品为144cm,外销产品为149cm;粗纺毛织物一般有143cm、
46
轧光拉绒 不处理 热处理 0.55 1 0.55 — — 0.8 2.0 — — 幅宽(cm) 91.4 91.4 111.8 91.4 91.4 76.2 81.2 121.9 81.2 织物品种 色织绒布 涤棉细纺 涤棉府绸 中长花呢 二六元贡 幅宽(cm) 91.4 91.4 91.4 91.4 78 86.3 111.7-114.3 — 114.3 — 纺织品设计教案
145cm和150cm三种。一般床上用毛毯有145cm、150cm、152cm等品种。长毛绒产品的幅宽较窄,约为118~122cm。
丝织物的幅宽随织物用途及销售地区而异,见表2-6。(p40)
由于在染整加工过程中,织物幅宽与长度均会发生变化,故在纺织品设计时,需由成品幅宽求得坯布幅宽。
坯布幅宽=
成品幅宽
1染整幅缩率2-7 几种色织物的幅缩率见表2-6。(p41)
原色棉布经印染加工后也会产生幅缩。其幅缩率也随织物品种和染整加工工艺而定。幅宽加工系数在0.87~0.95,几种印染棉布的幅宽加工系数见表2-8。 表2-8 几类印染棉布的幅宽加工系数(p41) 四、织缩率
在织造过程中,经、纬纱相互交织而产生屈曲,因而织物的经向或布幅尺寸小于相应的经纱长度或筘幅尺寸,这种现象称为织缩。用经、纬纱织造缩率或简称缩率来表示织缩的大小,织缩是以织物中纱线的原长与坯布长度(或宽度)的差异对织物中纱线的原长之比的百分率来表示。
ajljlbjlj100% awlwlbw100% lw式中:aj、aw——经、纬纱织造缩率,%;
lj、lw——经、纬纱的原长(即织物中纱线的伸直长度),cm; lbj、lbw ——坯布长度、坯布宽度,cm。 影响织缩率的因素: 1.纤维原料
不同原料纱线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形性能不同,纤维原料对织缩率的影响比较复杂,一
47
纺织品设计教案
般来说,易于屈曲的纱线,其织缩率大;易于产生塑性变形的纱线,其织缩率较小。 2.经、纬纱线密度
一般来说,粗特纱织物的织缩率大,细特纱织物的织缩率小。在同一块织物中,经、纬纱线密度不同时,细特纱更易于屈曲,其织缩率大;粗特纱不易屈曲,织缩率小。 3.经、纬纱密度
一般来说,密度大的织物,其织缩率大于密度小的织物。同一块织物中,经、纬纱织缩率与织物结构密切相关。在纱线细度相同的情况下,密度大的方向的纱线,屈曲波高大、织缩率大;反之,织缩率就小。对于某一织物来说,经、纬纱缩率之和接近于一常数。当经密增加、纬密减少时,结构相提高,经缩增大、纬缩减小;反之,经缩减小、纬缩增大。 4.织物组织
在经、纬密度均不大的情况下,经、纬织缩率与平均浮长大小成反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平纹织物的织缩率最大、斜纹次之、缎纹最小。但是在经、纬密度较大的情况下,平均浮长大的简单组织的织缩率较大。这是因为密度大时,由于平均浮长小的平纹类织物的可密性小,使纱线弹性伸长的恢复受到阻碍,所以平纹密织物的织缩率较大;而平均浮长大织物,如五枚缎纹等,因其可密性大,可使纱线的弹性伸长相对得到较好的恢复,表现为织缩率较小。 5.纱线结构
纱线捻度大小,上浆率高低等因素都会影响纱线的刚度,刚度大的纱线不易屈曲,织缩率明显减小。 6.织适工艺参数
上机张力、开口时间、后梁高低、纬纱张力等都会影响织缩率。如经纱上机张力大,经纱织缩率小,纬纱织缩率相应增大。开口时间早,打纬时上下层交叉角大,经纱张力也较大,经纱织缩率就小,纬纱的织缩率就大,纬纱在落布后有自然缩率。除上述诸因素外,车间温度、湿度等因素也影响织缩率的大小。
由于织物的经、纬纱织缩率与织物的用纱量、工艺设计中织物的匹长、布幅和筘幅大
48
纺织品设计教案
小等设计项目有关,因此在设计织物产品时,应重视织缩率的测算。 ,
可以采用一些理式或经验公式来计算经、纬纱的织缩率。但由于影响缩率的因素很复杂,理论计算的结果往往与实际有较大的出入。如果是仿制某种产品,则可从分析样品中求得其缩率,然后通过试织加以修正。如果是创新设计,可参考类似品种,确定经、纬纱缩率,然后通过试织加以修正。这种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是普遍采用的,测算织缩率的公式如下:(上学期纺设)
本色棉织物的经、纬织缩率见表2-9。部分色织物的经、纬纱织缩率见表2 五、织物组织
织物组织的选择与设计是织物设计的重要内容。一些典型织物品种常常有其特定的组织, 或有几种组织可供选择。有些类型的织物,组织变化较多,设计新产品时,可以参考类似产品加以选择,或者根据产品的用途和要求,在基本组织的基础上加以变化和设计。 (一)、组织设计的原则 1.组织的新颖性
牛仔布:也从一般简单的斜纹组织发展出许多新组织,不断引导着消费者。而这些织
物的基本性能与风格大致不变,并能充分体现产品的风格特征,符合其性能要求。 树皮绉: 把绉组织的原理运用到轻薄织物上,发展出“树皮绉”组织,从而使织物具有独特新颖的外观风格,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灯芯绒:由一般灯芯绒组织发展成各种条宽的系列组织,并不断变化出各种花式灯芯绒组织。
2.组织与其他因素的综合性
设计组织时,应综合考虑纤维原料、纱线细度、织物密度以及色纱排列等因素,以取得最佳的综合效果。
例如:
(1)麻纤维的刚性大,吸湿、透气,适宜织制夏季服装和轻薄型的装饰织物,其组织往往采用平纹。其他轻薄型的织物也往往采用细特纱、小紧度、平纹组织。
49
纺织品设计教案
(2)中厚型织物除采用粗特纱、高紧度外,往往用浮长较长的斜纹组织、缎纹组织或采用重组织、双层组织。
此外,经密大的织物用经面组织,纬密大的用纬面组织。配色花纹织物设计时必须将色纱排列与组织搭配好。 3.生产条件
组织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工厂的生产技术条件,例如织机类型、最大用综数和梭箱 数等。
(二)、组织与织物结构的特点 1.等结构相附近的织物组织
处于等支持面附近的结构相,以平纹组织所需的紧度最小,在此情况下,平纹组织最易于使织物达到紧密的效应。 2.高或低结构相的织物组织
在同一高(低)结构相时,缎纹组织织物的经(纬)向紧度较小,在此情况下,缎纹组织易于使织物获得经(纬)支持面效应。 六、布边结构设计
布边设计是织物结构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布边的作用与要求 1.布边的作用
(1)增加织物边部强度,防止织物在织造过程中幅宽方向的过分收缩,既可以使布面平整,又可增强边部经纱抵抗筘齿摩擦的能力,减少边纱断头; (2)在染整过程中保持布幅,防止撕裂与卷边;
(3)布边有一定的美化装饰作用。布边的平整是织物外观质量的重要方面。毛织物还需在布边上织出字样,以显示其高档产品的风格。 2.布边的要求
(1)布边需坚牢,外观平直、整齐。
50
纺织品设计教案
(2)布边组织要简单,与布身组织配合协调,缩率一致。
(3)在起到布边作用的前提下,尽量减少边纱根数,如有可能,可不用单独的布边 (二)、布边的宽度与密度
在保证布边的作用前提下,织物的布边宽度应尽量窄些,一般为织物布幅的0.5%~1.5%。棉织物的布边较窄,通常每边为0.5-1cm;毛织物布边较宽,无字布边每边宽0.8-1.2cm,织字边宽为l.4-1.7cm,丝织物一般每边宽1-1.5cm。
由于布幅的收缩作用,也为了提高布边的强力,布边的经密往往高于布身。棉织物中经向紧度适中,边部经密采用布身的2倍,高经密的府绸与斜纹卡其,布边经密可与布身相同;毛织物中,考虑到缩绒整理,布边的经密比布身高20%~50%;丝织物布边经密比布身经密高20%~50%。 (三)、布边组织
为防止紧边和松边现象,必须保证边组织与布身组织相适应,即两者平均经浮长相同或相近;为防止卷边,应采用同面组织;布边组织还应力求简单,尽可能利用布身的综框。 1.常用的布边组织
(1)平纹组织:平纹布边,组织简单,交织点多,坚牢度好,适用于纬密小的平纹织物及平纹中小提花织物。府绸织物不另设布边,即边组织与布身组织相同。
(2)纬重平组织:纬重平组织的性质与平纹布边相同,适用范围也一样。生产时,一般将两根经纱穿人同一综丝眼,当一根经纱使用。从提高布边强度和生产角度出发,较多采用重平布边取代平纹布边。
(3)经重平组织:织制纬密比较大的各种织物时,采用2/2经重平组织,可以减少交织次数, 防止布边过紧,缩率过大,从而获得很很平整的布边。三纬毛巾织物的布边常用2/1经重平组织,如图2-12所示。
51
纺织品设计教案
(4)、方平组织:方子组织是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布边组织。
(5)、变化重平组织:对于纬密较大的织物,若采用方平布边,断边经较多、布边过紧时,可用多经二纬变化重平组织,如图2-14所示。这种组织,实际上是将多根经纱穿人同一综和同一筘中,使边经纱抗曲折能力提高,减少了边经与筘片的摩擦,纬缩变小,断边少,且在印染加工过程中不易卷边。这种组织也要注意锁边问题。
(6)、斜纹布边:斜纹布、哔叽、啥味呢等密度较小的织物,可用本身组织作布边,如图2-15所示,但也需注意锁边问题。当此类织物密度较大时,需采用反斜纹布边,如图2-16所示。如果以上方法不能有效地解决卷边问题,可采用人字形布边,如图2-17所示。实际上,最有效的还是方平组织。
52
纺织品设计教案
(7)其他布边组织:对于一些特殊组织的织物,在确保布边平直、交织良好的前提下,采用布身综框织布边组织,实际上就是边经纱在穿综时,采用与地经不同的穿综方法得到各种边组织(注意锁边),图2-18所示为绉纹布的布边组织,图2-19的灯芯绒织物的间歇纬布边组织,也属于这种情况。
2.常见织物所用布边
(1)粗平布、中平布类织物:边纱双根穿人同一综眼内,形成纬重平边组织。它相当于增加了边纱的细度,这样边经纱的屈曲波高减小,使布边的结构相降低。但过多地采用 多根边纱双根穿人同一综眼,易使边部结构相降低过多,造成边纱与布身经纱的织缩差异过大,出现松边(木耳边)织疵。
(2)府绸:府绸织物的特点是纱线细,经密大,经纱织缩率大,纬纱织缩率小,因此,一般不用边纱,边部与中间地组织完全一样。但其对布边平整的要求比较严格。在一般情
53
纺织品设计教案
况下,边纱的经密常常大于布身的经密。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适当减少边经纱每筘齿的穿人数,也可使边纱间隙地穿人边部筘齿(空筘),使边经密减小,降低布边的结构相,而使布边平整。
(3)2/1斜纹类织物:由于织物紧度较低,正反面经浮长接近,正反面经纬纱张力分布均匀。为了便于生产,一般不另外采用其他的边组织。
(4)哔叽、华达呢、双面卡其类织物:此类织物必须采用布边组织。可利用地经综框织造2/2方平组织的布边(也称罗纹边)及反斜纹边,如图2-20所示。图2-20(1)为2/2方平布边,图2-20(2)为反斜纹布边。注意此两图的投纬方向均为从左向右投入。
(5)单面卡其类织物:此类织物,经向紧度远大于纬向紧度,正反面经浮长差异较大,为了防止卷边,大多数采用2/2方平布边组织,这时需要加装踏盘式布边装置。有时为 了简化布边装置,可采用在气或气斜纹织物吊综装置总轴的两端安装2只凸轮,凸轮的大小应与前后综框开口的大小相适应,综框依赖回综装置而回复。这种加边装置的主要优点是结构简单,且容易校正。但由于左右两侧开口时间相同,以致使一侧布边的经纱和纬纱不能继续交织,必须把最后2根边纱穿人地综框的综丝内方能织制。
(6)贡缎类织物:此类织物组织循环的纱线根数较多,浮长较长,交织点较少,如果不采用其他组织,布边会松弛不齐,因此需要另行设计边组织。设计缎纹织物的布边组织时,既要布边平直,减少断边现象,又要尽量缩小地经和边经织缩率的差异,使布边质地和布身接近。例如五枚直贡布边一般采用2/2方平组织。
纺织品设计教案
横贡缎织物的布边组织,目前国内一般采用双梭多经变化纬重平组织。
这种组织的布边由于多根经纱穿在一页综和一筘齿中,因此织造时,抗曲折性大,经纱与筘齿间摩擦减少,纬纱浮长比方平组织长,故纬缩小,布边松,断头少,印染加工中不易卷布。
(7)灯芯绒类织物:此类织物是高纬密低结构相的织物,上述各种措施还不能满足纬密过高的需要,因此,布边尚需要采用间隙纬结构的边组织。图2—19所示为灯芯绒布边组织(图中间为灯芯绒组织)。
(8)织字边:精纺毛织物常在布边上加织字母。织字边,一方面可以标明织物的某些特征,如原料成分、品名、商标、厂名等,另一方面可以美化织物,增加织物的高档感。一些中长仿毛织物产品,也常织以边字,以提高档次。
边字分有衬底和无衬底两种。有衬底边字适用于中厚织物,如中厚花呢、华达呢、直贡呢等。无衬底边字适用于薄型织物,如凡立丁、派力司、毛涤花呢等。
织字边宽度一般在1.4-1.7cm。字高决定于起字经纱根数与每筘穿人经纱数。一般织物,起字经纱常为10~13根,厚重织物为15~20根,轻薄织物为7~8根。
字宽决定于起字纬纱根数和成品纬密,以字母O为例,可取7根、10根或13根。字母间隔一般为2~3根纬纱,字与字之间约空两个O字母的距离。字母与字母之间的距离不宜一律,以外观匀称为度。起字经纱通常用123dtex×2双股粘纤丝,加弱捻,也有用8.7tex×2丝光棉线的。衬底常用17tex×2精纺毛纱或14tex×2棉线。
边字配色应与布身色彩相协调,一般产品以黑色衬底配白色粘纤丝为多,也有以咖啡、浅灰色为底,金黄、蓝、红色为字的。
图2-21(1)为有衬底边字。起字经纱与衬底纱的排列比为1:1,字母为\"PURE\",天地头各衬7根经纱,织成五枚二飞经面缎纹。粘纤丝字母部分,织字处全部浮起,不织字部分用五枚三飞纬面缎纹,并使粘纤丝浮点夹在两侧衬底纱之间,以便遮蔽。
图2-21(2)为无衬底边字。粘纤丝与地经的排列比为1:1,地组织为平纹,天地头各2根经纱,织字处粘纤丝全部浮起,形成字母。
55
纺织品设计教案
七、密度与紧度设计
织物经、纬向紧度与密度应根据织物的性能与风格来确定,例如原料性质、纱线结构以及织物厚薄、组织、结构相等。其确定方法有理论计算法、经验公式法和参照设计法等几种,不论何种方法均需通过试织加以修正。 (一)理论计算法
根据织物中经、纬纱的交错情况,在一定的线密度、织物组织和结构相条件下,假设纱线为不可压缩的圆柱体,由前面所述紧密结构织物的基本计算公式,可以求出织物最大紧度和密度。经纬纱最大理论密度可按下式计算:
PjmaxE'jdjRjd1(Rjtw)(1w)tw(9N)(7N)8dj
Pwmax'EwdwRw1(Rwtj)(1)tj(17N)(N1)8dwdj
式中:Pwmax、Pjmax一——织物最大理论经密、纬密,根/10cmo
在求得最大经、纬密度后,分别乘以设计所要求的经向紧密率和纬向紧密率即得所设计织物的经密与纬密。 PjPjmaxKj PwPwmaxKw
式中:Kj、Kw——所设计织物的经、纬向紧密率,%。
例4 某精梳府绸,采用J14.5tex×Jl4.5tex,结构相为7,其经向为最大紧密状态,纬向紧密率为77%。求其经、纬密度。 该织物经、纬向紧度为:
Ejmax77.5%,Ewmax51.7%
56
纺织品设计教案
PjEjdjKjEjmax0.037Ttj100%0.7550.03714.5100%536(根/10cm)
PwEwEwmax0.517Kw100%0.77283(根/10cm) dw0.037Ttw0.03714.5 以上是根据织物结构理论计算求得的经、纬密度。对于具有相同平均浮长的不同组织之间的差别以及纱线性质、织造工艺的影响均未考虑,因而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的出入。在产品设计时,需做适当调整,更需要在产品试织中做进一步修正。 (二)经验公式法
应用勃莱依经验公式可以求得正常织造条件下织物的最大经、纬密度。这种方法可分4种情况计算。
1.方形织物的经、纬密度
经纬纱同细度、等密度的织物称为方形织物。方形织物的最大经、纬密度可按下列方法计算:
PjmaxPwmaxCTtFmPmax
式中:Pjmax、Pmax——方形织物的最大经、纬密度,根/10cm; Tt——纱线线密度,tex;
F——织物组织的平均浮长,应用此经验公式时须设:Fj=Fw m——随组织而不同的系数; C——随织物种类而不同的系数。
棉织物C=1321.7,精梳毛织物C=1350,粗梳毛织物=1296,熟丝织物C=1246。 几种织物的F值见表2-11。(p52) 2.经、纬纱细度不相等的方形织物的密度
这类织物的经、纬密度仍可按上述公式计算,只需将经、纬纱线密度的平均数代人即可。
mm 57
纺织品设计教案
PjmaxPwmaxCTt FmPmax式中:Tt——经、纬纱平均线密度,tex。 3.经、纬纱线密度相等而密度不等的织物
在多数情况下,总是织物的经密大于纬密,即Pj>Pw。这时,经、纬纱密度间的关系,可用
Pw=KPJ0.7
K=
PP0.67P1.67
式中:K——系数。
为了求出K值,设将此织物转化为相应的方形织物,即Pj=Pw=P 于是:
应该注意的是,所设计的织物转化为相应的方形织物时,并非一定具有最大密度。为此,我们引入一个相对密度的概念。所设计织物转化为方形织物时的实际密度P与此方形织物的最大密度Pmax之比值称为相对密度,以x表示。即:(公式)
因此,在织物的经、纬纱线密度相等而密度不等的情况下,只要确定了其相对密度,并在 Pw两者中确定了其中之一,就可以确定另一个。
例5 设计某纯棉气斜纹织物,经、纬纱线密度均为28tex,拟定经密为335根/10cra,相对密度为0.84,求该织物的纬密。 先求出转化为方形织物时的最大密度
式中:1.31——斜纹织物的F值。
4.经、纬纱线密度与密度均不相等的织物
在已经确定了经、纬纱线密度的情况下,经、纬纱密度之间的关系可由下式表示:
m 58
纺织品设计教案
Pw=KPj0.67q q=
Ttw Ttj为了求出K值,设将此织物转化为相应的方形织物,即 Pj=Pw=P K=P10.67q
再设所设计的织物的相对密度为x,既有: P=Pmaxx Pw(Pmaxx)10.67qPj.067
例6 某棉贡缎织物,线密度为29tex×36tex,织物的相对密度为0.92,当经密为504根/l0cm时,其纬密应为多少?
此织物转化为方形织物时的最大密度为:
式中:1321.7——棉织物的C值; 1.47——贡缎织物的F值。
由于经密为504根/l0cm,相对密度为0.92,则纬密应为: (三)、参照设计法
由于影响织物经、纬纱紧度与密度的因素很多,上述几个公式均无法全部加以概括,计 算结果总会有某些偏差。实际上,产品设计时,往往先参照类似品种来初步确定,然后通过试织加以修正。好在现有品种十分丰富,几乎覆盖了所有使用领域,足够供设计者参考借鉴。
而且,一定品种的织物总有自己特定的紧度范围,这是它的性能与风格决定的。即使新的织物品种,往往是在类似品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设计者应熟悉各种织物的紧度范围和产品规格。
确定织物经、纬密度(或紧度)时,还有一个问题必须重视和掌握,那就是,不仅经向紧度、纬向紧度和总紧度的大小决定织物的性能与风格,而且经向与纬向紧度的比值也对其有重要的影响。
59
m纺织品设计教案
1.各类织物经、纬向紧度之间的关系 (1)经向紧度大于纬向紧度,即Ej>Ew。 (2)经向紧度约等于纬向紧度,即Ej=Ew。 (3)经向紧度小于纬向紧度,即Ej< Ew
大多数织物属于上述第一、第二类情况,但也有少数织物,由于其结构与风格的需要,纬向紧度大于经向紧度,例如棉织物中的横贡缎、灯芯绒,毛织物中的某些大衣呢、提花毛毯,丝织物中的织锦缎等。在第一、第二两类情况中,还要注意经、纬密度比的大小。经、纬密度比的差异
会引起织物紧密程度与外观风格的变化。
2.常见织物品种的紧度 八、织物结构设计综述
设计织物结构时应对其包含的各种因素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有:纤维性质、纱线线密度和捻度、经纬密度、织物组织及结构相等,这些因素共同对织物性能及风格产生影响。除了织物组织对其外观风格的其他影响外,织物结构对织物性能与风格的影响主要是从织物的紧密状态和结构相来体现的。而这两者又是紧密相关的。从织物的紧密状态来说,大体上可以分为轻薄型织物、中厚型织物及厚重型织物。设计织物结构时应做到:轻薄织物要轻而不飘、软而不疲,有一定身骨;中厚型或厚重型织物要紧密而不板硬,保持一定的柔软度和弹性。为了达到这样的要求,设计时必须协调上述各项因素,使之相辅相成。
60
纺织品设计教案
第三节 织物工艺参数及计算
在选定织物原料和组织的条件下,应根据织物的总紧度或运用经验公式进行织物的结构设计,确定织物经纱与纬纱的线密度和织物的经、纬密度为常见的设计方法。根据不同的要求,又分为:根据织物的外观特征,从经、纬向紧度出发,满足织物厚度要求的设计方法(简称满足织物厚度要求的设计方法);根据织物的外观特征,从经纬向紧度出发,满足织物重量的设计方法(简称满足织物重量要求的设计方法);相似织物的设计方法(从变更织物的厚度或重量出发);满足织物厚度和强力要求的设计方法;满足织物具有特定弹性伸长的设计方法这样五种方法。其中适应第五种设计方法的织物较少,不做详细介绍。 (一)满足织物厚度要求的设计方法
在棉、中长纤维以及其混纺纱线的织物设计中,为了满足织物厚度要求,常采用这种设计。这类织物有的用于制作内衣,有的用于制作里料,可以按照织物厚度将其分为厚重型、中厚型和轻薄型三大类。因此,可以根据织物的外观特征和厚度要求,进行织物的结构设计。
例8 中厚型纱府绸,厚度约为0.25mm,经、纬纱线密度相等,Ej=70%,Ew=42%,压扁系数0.75,设计该织物纱线的线密度和经、纬密度。
根据织物的经向紧度值,它属于经向紧密结构的织物,应在第7结构相左右,经纱的屈曲波高:hj333L(djdw)d 442纱府绸厚度Tj为:
Tj=0.25=hj+dj=(3/2d+d)×=2.5×0.037Tt0.75
0.25Tt=12.99
0.0372.50.75根据棉纱线的系列要求,取13tex,即:
Ttj=Ttw=13(tex)
2 61
纺织品设计教案
EjPj=d700.03713524.7(根/10cm)
Ew42314.8(根/10cm)Pw=d 0.03713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试织棉府绸织物的结构条件如下:13tex×l3tex,525根/l0cm×315根/l0cm。
(二)满足织物重量的设计方法
用于原料较贵重的结构设计,主要指毛织物设计。对于毛织物,都希望在满足织物外观特征等要求的前提下,同时满足单位面积重量的要求。这种方法的基本思路是:织物外观风格和内在质量取决于织物的结构条件(原料、组织、经纬密度与纱线线密度等)和染整工艺,而织物的结构条件是基础。在织物组织和原料确定的条件下,织物的经、纬纱线密度和织物密度是十分重要的。某类织物的主要结构条件,可以用该品种的结构区域表示,采用结构区域内的任一结构点(Ej、Ew)所织造的织物,都具有该类织物的风格特征。因此,从织物的外观特征等要求出发,结合织物的重量要求,可以由以下步骤求出拟设计织物的经、纬纱线密度和经、纬密度。
设成品织物的每平方米重量为G,则: G=Gj+Gw
Gj10PjTtj(1aj织)(1aj染)1000(1)
Gw10PwTtw(1)
(1aw织)(1aw染)10002式中:Gj、Gw——成品织物经、纬纱重量,g/m; pj、Pw——分别为成品织物的经、纬纱密度,根/10cm; Ttj、Ttw——分别为织物的经、纬纱线密度,tex;
62
纺织品设计教案
aj、aw——织物的经、纬纱织缩率,%; aj染、aw染——织物的经、纬向染整缩率,%; u——织物染整重量损失率,%。 d=kdTt
djdwTtj=,Ttw=
kdkd式中:dj、dw——织物内经、纬纱的直径计算值,mm; kd——织物内经、纬纱的直径系数; Tt——纱线的线密度,tex。
以上公式可以简化为:(p63)
公式中成品织物经向紧度和纬向紧度值,可以根据织物的风格特征和消费者水平,在织物的结构区域内选择适宜的结构点,由选定的结构点可以得到应有的紧度值。织造与染整缩率以及染整重量损失率值的大小,可以按照类比法结合工厂的具体设备情况从经验数据中加以选择。因此,根据成品织物的重量G,可以求出所需经、纬纱线密度。 当Ttj≠Ttw时,令
22TtjTtwB时,
2(1aj织)(1aj染)(1aw织)(1aw染)Gkd4Ttw10
Ej(1aj织)(1aw染)BEw(1aj织)(1aw染)1TtjB2Ttw
例9 设计全毛线华达呢织物,采用2/2↗组织,要求织纹清晰,贡字挺直、饱满。根据上
述外观特征,选择Ej=115%,Ew=63%,织物每平方米重量不超过267g,并已知:aj织:10%,aw织=2%,aj染=6%,aw染=6%,aj下机=2%,=5%,Ad:kd=40、Ttj=Ttw=Tt。 求Tt、Pj上机、Pw上机
63
纺织品设计教案
根据公式:(P)
经纬纱的线密度均为15tex×2。 d=kdTt=0.0430 所以:
织物的上机规格为:15tex×2×15tex×2,481.5根/l0cm×2根/10cm。 (三)相似织物的设计方法
概念:两个组织相同的织物,如果由纱线构成的空间关系具有几何上的相似关系,则彼此互称为相似织物。
相似织物的特点:相似织物的对应纱线线密度、密度、紧度、缩率、织物厚度和单位面积织物重量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
由于相似织物之间具有这样的相互关系,因此可以用这些关系进行织物的仿造设计,使新产品在外观风格等方面与被仿织物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 设有两块相似织物A和B,则:
EAjPAjdAj EBjPBjdBj
根据相似织物的定义:
EAjEBj PAjdAjPBjdBj
而dAjCATtAj,dBjCBTtBj 则:
PBjPAjCATtAjCBTtBj
如果两块织物使用的原料相同,则:CACB 同理,纬向也存在同样的关系:
PBWCATtAW PAWCBTtBW
纺织品设计教案
两块相似织物的重量关系,可用下式表达(设经、纬纱线密度相同):
WBj(w)WAj(w)TtBj(w)TtAj(w)
根据上述关系,就可以进行相似织物设计。相似织物设计在毛织物设计中用得较多。 例10 某凡立丁成品重量为187g/m2,线密度为18.85tex×2,成品经纬密度为243根/10cm,204根/10cm。现拟将成品重量改为176g/m,要求织物风格不变,求相似织物的线密度与密度。
设原织物为A,改变后的织物为B,则: TtBj2WB21762TtAj218.85216.68tex2 2WA187TtAjTtBjTtAwTtBwPBjPAj18.8516.68243258.5(根/10/cm)
PBwPAw18.8516.68204217(根/10/cm)
所仿造毛织物的主要结构条件:(16.68tex×2) ×(16.68tex×2),258.5根/10cm×217根/10cm。
例11 以19.5tex×l9.5tex棉纱仿造14.5tex×l4.5tex,523根/10cm×283根/10cm棉府绸,求相应的经、纬纱密度。
PBjTtAjTtBjTtAwTtBwPAj14.5523451(根/10/cm) 19.514.519.5283244(根/10/cm)
PBwPAw 所仿造棉府绸织物的主要结构条件:19.5tex×l9.5tex,451根/10cm×244根/10cm。 Pw)求出后,最后对织物的强力进行验算,如 (四)满足织物厚度和强力要求的设计方法
65
纺织品设计教案
有些当作薄膜骨架应用的织物,对织物的厚度、经向与纬向强力均有严格的要求;在有些场所,除了对织物的厚度和强力有严格要求外,还对织物提出断裂伸长的要求。 设计这类织物时,宜从满足织物强力的要求出发,选择织物需用的经纬纱原料,然后根据织物的基本要求选用适当的经向和纬向紧度,再根据织物的结构特点,概算织物经纬纱的线密度和经、纬纱的密度。当织物经、纬纱线的线密度(Tti、Ttw)和经、纬纱的密度(矸、果概算结果能满足设计要求,就可以进行工艺技术设计和投产试验。
例12 设计橡胶薄膜的骨架用织物,织物的厚度小于0.2mm,经、纬向强力均要求大于588N/5cm。
根据题意,在满足织物强力要求的前提下,织物以薄为宜。设计思路:选用平纹组织,织物经、纬纱的线密度与经、纬密度宜分别相等。由于织物薄,强力要求高,选用加捻涤纶长丝作原料,采用细纺类型的组织结构,结构相在5左右;在细纺织物的结构区域内,选择能满足一般紧密要求的结构点,经向紧度Ej=48%、纬向紧度Ew=45%。现采用6tex/22F加捻涤纶长丝为经、纬纱,复丝的单强力为2.6cN。 以下对织物厚度和强力进行概算。
(1)验算织物的厚度:织物内涤纶复线的直径系数kd=0.042,d=0.042Tt,织物的厚度Tj为
Tj2d20.04260.2(mm)
考虑到织物内纱线有压扁,所以织物的厚度小于0.2mm。 (2)验算织物的强力:织物经、纬纱密度Pj、Pw为:
PjEj48480(根/10cm) dj0.042TtEw45450(根/10cm) dw0.042TtPw设该织物的经、纬向强力分别为Sj、Sw,经、纬复丝在织物内的强力利用系数k=1.0
66
纺织品设计教案
SjPj2.802.6k1.063.5(cN/5cm) 2100021000Pw2.502.6Swk1.059.5(cN/5cm)
2100021000 如果织物的厚度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宜改变经、纬纱的粗细;如果织物强力不能满足要求,则宜改选经、纬纱原料或改选经、纬向的紧度。作为橡胶薄膜骨架所用织物,为了有利于橡胶的粘结和渗透,织物结构不宜过于紧密。
在本例中,由于5结构相织物的最大可能厚度为0.2mm,符合设计要求,经向强力635N/5cm,纬向强力596N/5cm均满足要求。因此概算得到的结果可以作为试验方案之一,其主要技术条件为:平纹组织,6tex/22F×6tex/22F,480根/l0cm×450根/10cm。
67
纺织品设计教案
二、工艺计算
1.确定总经根数
总经根数根据经纱密度、幅宽、边纱根数来确定。可按下式计算:
总经根数取整数,且必须为每筘穿人数的整数倍,并尽可能为穿综循环的整数倍。原色棉织物的边纱根数见表2-18,涤棉平纹织物边纱根数按表2—19确定。拉绒坯布每档再加8
根,麻纱织物在平纹织物边纱根数上每档再加16根,表2—18、表2—19中的边经根数只供计算总经根数时参考。
表2-18 几种原色棉织物的边纱根数 2.计算筘号
筘号以10cm内的筘齿数表示。筘号多在40~240号。其计算公式如下: 公制筘号=
经密(根/10cm)(1-纬纱织缩率)(齿/10cm)
地经每筘齿穿入经纱数经密(根/inch)2(1-纬纱织缩率)(齿/英寸)
地经每筘齿穿入经纱数英制筘号=
筘号的计算值应修正为整数,且在筘号系列中。 3.确定筘幅
筘幅可按下列两种方法进行计算: 理论筘幅=
坯布幅宽(cm)
1aw%总经根数边纱根数(1实穿筘幅=
布身每筘穿入数)布边每筘穿入数10(cm)
公制筘号地经每筘穿入数 计算时取两位小数,选用筘幅时两边还应适当增加余筘。最大筘幅和织机公称筘幅的关系见表2-20。
68
纺织品设计教案
表2-20 最大筘幅和织机公称筘幅的关系
经纱最大穿筘幅宽(cm) 织机公称筘幅(cm)
注 表中﹡代表多臂织机的最大幅宽。纬纱织缩率、筘号和筘幅三者之间需进行反复修正。 4.计算1m织物无浆干燥重量
织物1m无浆干重=1m经纱无浆干重+1m纬纱无浆干重 1m织物经纱无浆干重=
2100 105 120 125 133 150、147 180、177 106.7 111.8 127.0 132.1 142. 3 160.0 190. 5 2222经密10经纱纺出标准干重(1经纱总飞花率)
(1aj)(1经纱总伸长率)100纬密10纬纱纺出标准干重
(1aw)1001m织物纬纱无浆干重= 说明:
2 (1)经、纬纱的纺出标准干重(g/100m)=小数点后4位,四舍五入为2位。
Tt100,计算时应算至
1000(1公定回潮率) (2)股线重量应按折合后的单纱重量计算。
(3)经纱的总伸长率,上浆单纱按1.2%计算(其中络筒、整经以0.5%计算,浆纱以0.7%计算)。上水股线线密度在l0tex×2以上,总伸长率按0.3%计算,线密度在l0tex×2以下,总伸长率按0.7%计算。涤棉织物经纱总伸长率规定单纱为1%,股线为0。 (4)经、纬伸长率根据络纬工序的不同,其值为零或很小,可略去不计。
(5)经纱总飞花率,粗特纱织物按1.2%计算,中特纱平纹织物按0.6%计算,中特纱斜纹、缎纹织物按0.8%计算,线织物按0.6%计算。
69
纺织品设计教案
(6)涤棉织物经纱总飞花率,暂定粗特纱织物为0.6%,中特纱织物(包括股线)为0.3%。 上述经纱总伸长率、经纱总飞花率以及经纬纱缩率是计算织物每平方米重量的依据,不是规定指标。
1m织物的经、纬纱成布干燥重量取2位小数,1m织物无浆干重取1位小数。 5.织物用纱量的计算
用纱量是一项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综合指标,对织物生产成本有很大影响。必须正确处理好用纱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在保证质量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合理节约用纱。百米用纱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百米织物用纱量(kg/l00m)=百米织物的经纱用量+百米织物的纬纱用量
22经纱线密度总经根数100米(1+自然缩率及加放率)经用纱量=
1000克1000米(1-经纱缩率)(1+经纱伸长率)(1-经纱回丝率)
纬纱密度10100米布幅(1+自然缩率及加放率)纬纱线密度纬用纱量=
1001000(1-纬纱缩率)1000(1-经纱回丝率)
加放率一般为0.5%~0.7%,由于加工、储存等要求不一,需经实际测定而选用。棉布的 损失率—般为0.05%。96.50n,29tex×29tex,236根/10cm×236根/10cm平布的经纱回丝率为0.263%,纬纱回丝率为0.7%,其他各类品种可依次换算而得。如果是股线或染色纱线,需考虑染整收缩和捻缩等因素。 6、浆纱墨印长度的计算 墨印长度=
织物匹长(1加放率)
1经纱织缩率7、织物断裂强度的计算 织物断裂强度(N/5cm×20cm)=
70
P单纱强力(cN)k
10002纺织品设计教案
P——织物经(纬)密度(根/10cm) K——强度利用系数
表2—21强度利用系数的数值(课本P70,纺织工艺设计P91表8-1)
(课后作业: 产品分析)
第三章
棉及棉型织物设计(08.1、2)71
纺织品设计教案
第一节 棉及棉型织物的分类及风格特征
一、棉及棉型织物的分类 (一)按构成原料分类
棉及棉型织物按构成原料可分为纯棉织物、棉混纺织物及其交织物和纯化学纤维织物。 (二)按工艺特征分类
棉及棉型织物按工艺特征可分为本色布和色织布。本色布是由原色纱线交织而成的织物。
(三)按织物用途分类 1.内衣织物
要求:织物柔软,穿着舒适,对皮肤没有刺激感。织物的吸湿和放湿性能要好,要具有耐摩擦、耐洗涤、耐日晒、不易污染等特点。
组织:大多采用平纹。
原料:棉、化纤、毛、丝,但大多以棉为原料。 2.外衣织物
要求:具有较好的强力,并防止在人体表面积聚过多的热量和水气;织物的弹性伸长最好在12%~15%;织物的结构要稳定,而且不易折皱。
夏季的外衣织物宜薄爽、耐汗、耐洗、耐日晒、吸湿和散湿快,而且织物不会粘贴在身上,妨碍工作和劳动。
冬季外衣织物属厚重类型,要求保暖性强,外形尺寸稳定。采用棉、毛、丝及化学纤维作原料。
春秋季外衣用织物的厚度介于冬季和夏季织物之间,属中型厚度,织物的色泽比冬季外衣用织物鲜明些,采用变化组织或重组织作为织物组织。 3.衬里织物
衬里织物主要用于春秋外衣和冬季外衣的夹里,为了减小对四肢活动的阻力,衬里织物的表面应光滑、耐磨。所以原料一般选择化纤或涤棉。
72
纺织品设计教案
4.劳动服织物
劳动服织物应便于四肢活动,迅速吸收与散发劳动过程中排泄的汗液,防止人体受外来 损伤。
二,纯棉主要品种的风格特征 (一)府绸
1.织物的基本特征
风格:府绸为细特(30以上)高密平纹织物,其细密光洁,丰满匀整,手感柔软、滑爽。具有“软、滑、爽、薄”的风格。
特点:经向紧度大,经向紧度为65%~80%,而普通平纹织物只有55%~65%。其纬向紧度较普通平纹稍低,一般为40%~50%。经纬向紧度的比值在(5~6):3的范围内。由于府绸的经密比纬密大得多,因此织物的经纱弯曲较大,纬纱比较平直,而且经组织点的浮长比纬组织点的浮长长,造成织物表面具有由经纱凸起部分所形成的菱形颗粒,一般称此为府绸效应,如图3所示。
s
2.织物种类
(1)按其原料可分为纯棉府绸和涤棉府绸。
(2)按纺纱工艺不同,可分为普通府绸、半精梳府绸(经纱精梳、纬纱非精梳)、全精梳府绸。
(3)按纱线结构不同,可分为纱府绸、半线府绸(线经或线纬)、全线府绸。 (4)按组织不同,可分为普通府绸、提花府绸。
73
纺织品设计教案
(5)按生产工艺不同,可分为白织府绸和色织府绸。白织府绸是用本色纱线织成府绸织物,而后经过或漂白、或染色、或印花加工工艺形成的别具特色的织物。白织府绸主要注重菱形颗粒的突出饱满。 (二)麦尔纱、巴里纱 1.织物的基本特征
麦尔纱和巴里纱均是稀薄平纹织物,该织物穿着凉爽,为夏用面料的佳品。 外观特点:稀薄、透明、布孔清晰、透气性佳、手感柔软滑爽、富有弹性, 具有“轻薄、透明、凉爽、柔韧’’的风格。
麦尔纱:经纬常用普梳纱,采用与一般纱相同的捻系数,线密度一般在10.5~14.5tex。 巴里纱:经纬多用精梳纱线,强捻纱。
因为用纱不同,使得麦尔纱与巴里纱的成品性能有所区别。麦尔纱的布身稍软,其透气性、耐磨性、挺爽性及布纹清晰度不及巴里纱。 2.织物种类
(1)按印染加工工艺不同,可分为漂白、染色、印花的麦尔纱和巴里纱。 (2)按纱线结构可将巴里纱分为精梳细特单纱巴里纱和精梳细特股线巴里纱。 (3)巴里纱按原料不同可分为纯棉巴里纱、涤棉巴里纱。 (三)色织泡泡纱 1.织物的基本特征
泡泡纱是由两种张力不同的经纱(泡经和地经)与纬纱交织而成的平纹织物。其泡经、地经相间排列,因此,织物表面呈现有规律的,犹如泡泡的波浪状皱纹所形成的纵向条子,其条型新颖、别致,富有立体感,穿着凉爽,宜作夏季服装、睡衣等。 2.织物泡泡的形成原理
泡泡纱织物由双轴织造而成。织造时,利用泡经和地经不同的送经量形成经纱张力的差异。送经量小的地经纱,张力大而直,送经量大的泡经纱,张力小而弯曲。由于泡经、地经的张力差异造成了它们与纬纱交织后织物紧度的差异,使得泡经与地经缩率不同,于
74
纺织品设计教案
是布面产生了泡泡。一般泡经比地经粗1倍或采用双股线。 3.织物种类
(1)按纱线不同,可分为精梳泡泡纱和半线泡泡纱。 (2)按组织分有普通泡泡纱和提条泡泡纱。 (3)按原料分有纯棉泡泡纱和涤棉泡泡纱。 (四)绉布
1.织物的基本特征
绉布一般为强捻纬纱的稀薄平纹织物,沿着织物横向有自然优美的绉纹。光泽柔和,手感轻薄、柔软,富有弹性,透气性较好。 2.织物起绉原理
绉布的绉效应是经染整的煮练工艺获得的。加工中,高温碱液渗透到强捻的纬纱内部,引起纤维膨润,直径增大,使得纱线发生收缩卷曲而引起经、纬纱交织点的轻微位移。其结果造成织物横向打裥起绉。 3.织物种类
(1)按生产工艺不同可分为白织绉布和色织绉布。 (2)按织物组织不同可分为一般绉布和提花绉布。
(3)按纬纱捻度、捻向配置方法不同可分为顺纡绉布、双绉绉布和花式绉布。 顺纡绉布是纬向为同一种捻向的强捻纱,织物表面呈现波浪形的羽状或柳条状绉纹。 双绉绉布的纬向为间隔配置的异捻向的强捻纱,织物表面呈现鸡皮状的碎小绉纹。 花式绉布的纬向间隔配置着强捻纱和普通纱,利用交界两侧纱线的不同收缩力而获得绉纹效应。 (五)麻纱 1.织物基本特征
麻纱织物为细特低密织物,一般采用平纹变化组织——纬重平组织。由于其经纱在织物表面呈现宽窄不同的直条纹路,并具有挺爽、透气的特点,与苎麻织物的外观特征相似,
75
纺织品设计教案
因而得名“麻纱”。麻纱织物的外观别致,穿着凉爽舒适。其经纬密度比较稀疏,具有良好的透气性。
一般麻纱织物具有经向紧度小于或接近纬向紧度的特点。其经向紧度为40%一50%,较一般平布为低,纬向紧度在45%--55%,经纬向紧度接近1:1,其织物总紧度一般在67%~77%。
2.织物种类
(1)加工工艺不同,麻纱可分为漂白麻纱、染色麻纱、印花麻纱。
(2)按组织结构不同,麻纱可分为普通麻纱、异经麻纱、柳条麻纱、变化麻纱和提花麻纱。
①普通麻纱:大多采用1/2纬重平组织织成,也有采用1/3纬重平组织的。
②异经麻纱:利用普通麻纱的组织,采用不同线密度的经纱间隔排列,为使布面条纹更清晰、更突出,通常以1根经纱和2根异特经纱间隔排列与纬纱交织。单根排列的经纱细,双根排列的经纱粗。
③柳条麻纱:柳条麻纱是具有空筘齿效应的稀疏平纹织物,其经纱采用细特精梳烧毛强捻股线,股线捻向与单纱相同(即ZZ捻)。经纱排列是每隔一定距离留有一定的间隙。这样,织物就有了由这些空隙形成的纵向条子。
④变化麻纱:采用各种变化组织,获得方格、条子、八字等各种外观的麻纱织物。变化麻纱经纱织缩率较普通麻纱为大,故纹路粗壮、突出。
⑤提花麻纱:是采用平纹地小提花组织的麻纱织物。布面呈有各种小花纹的外观。
(3)按原料不同,麻纱可分为纯棉麻纱、涤棉麻纱、涤麻麻纱、棉麻麻纱等o (六)绒布 1.织物的基本特征
绒布的布面具有由纤维形成的绒毛,布身柔软、松厚,有良好的保暖性、吸湿性。 特点:绒毛短而密,手感柔软、舒适。
用途:绒布一般用于冬季内衣或青少年、儿童的外衣。
76
纺织品设计教案
2.绒毛的形成
布面的绒毛是在起绒工艺中获得的,是用拉绒机械的起毛钢丝将纬纱的部分纤维勾出后形成的。 3.织物种类
(1)按织物组织绒布可分为平纹绒、哔叽绒、斜纹绒、提花绒、凹凸绒等。 (2)按拉绒方法绒布可分为双面绒、单面绒。
(3)按厚度绒布可分为厚绒与薄绒。厚绒纬纱的线密度在58tex以上,纬密适当的织物, 宜做冬季衬衣用。薄绒纬纱的线密度在58tex以下,适宜做睡衣、内衣等。 (4)按生产工艺绒布可分为白织绒和色织绒。 白织绒布包括以下几种:
①平纹绒:采用平纹组织,多为双面绒。
②斜纹绒和哔叽绒:织物组织为斜纹或斜纹变化组织,一般多为单面绒。 色织绒布包括以下几种:
①条子绒和格绒:它是将色纱配置条形或格形的绒布,大多采用斜纹组织。条绒一般为单面绒,适宜做冬季内衣;格绒有单面和双面两种,一般用于制作外衣。
②芝麻绒:组织为1/2斜纹,纬纱采用深浅合花线,经过拉绒后,布面呈现如芝麻似的色点。一般用作鞋帽夹里。
③厚衬绒:织物采用3/3急斜纹组织,双面拉绒,绒毛紧密、厚实,一般用作衬里。 ④双纬绒:织物采用平纹组织,根据需要采用单面绒或双面绒。双纬绒的主要特点是纬经采用异色并纱,使拉绒后的布面色彩犹如彩云一般。宜作睡衣。
⑤凹凸绒:将两种纬组织点有明显差异的组织按一定规律相间排列,拉绒后,纬组织点多(区域绒毛紧密,纬组织点少的区域绒毛稀少,形成凹凸外观,立体感较强。 ⑥提花绒:织物为平纹或斜纹地的小提花组织,织物拉绒后布面具有花纹。 (七)斜纹类织物 1.织物的基本特征
77
纺织品设计教案
斜纹织物在服用纺织品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其需求量仅次于平纹织物。斜纹织物要求纹路“匀、明、直”。“匀’’是指斜向线条间距相等。所谓“明”是指斜向线条清晰、明显。 “直’’是指斜线笔直,无歪斜、弯曲现象。纹路的匀、明、直取决于原纱质量、织物结构和织造工艺参数等因素。 2.织物种类
(1)按纺纱工艺可分为梳棉纱织物、半精梳织物、全精梳织物。 (2)斜纹织物按纱线种类不同,可分为纱斜纹、半线斜纹、全线斜纹。
(3)斜纹织物按纤维原料不同,可分为纯棉斜纹布、棉混纺斜纹布、化纤斜纹布。 (4)斜纹织物按织物生产工艺可分为白织布和色织布。白织布包括斜纹布、哔叽、华达呢、卡其。色织布包括礼服呢和劳动布。
①斜纹布:普通斜纹布一般采用2/1斜纹组织,斜纹线条在正面较为明显,属于单面斜纹,其手感在斜纹织物中是最柔软的。这类织物在经纬纱线密度相同,经纬向紧度比例接近的条件下,斜线倾角约为45°。斜纹布按照使用纱线粗细的不同,分为粗斜纹和细斜纹。 ②哔叽:哔叽是二上二下加强斜纹组织,正反面斜纹线条的明显程度大致相同,属于双面斜纹,哔叽经纬纱的线密度和经纬向紧度比较接近,斜纹线倾角约为45°。 ③华达呢:华达呢也是二上二下加强斜纹组织,属于双面斜纹。其主要特点是经密高而纬密低,经向紧度为90%~100%,纬向紧度为45%~55%,两者之比为2:1,斜纹倾角约为63°,纹路细而深。华达呢织物的手感要比哔叽厚实,纹路明显、细致,富有光泽。 ④卡其:卡其织物的品种较多,按织物组织的不同,可分为单面卡其(3/1组织)、双面卡其(2/2组织)、人字卡其和缎纹卡其。双面卡其经向紧度为100%~110%,纬向紧度为50%~60%,两者之比约为2:1,纹路最细、最深,织物比华达呢紧密而硬挺。
纱卡其多制作外衣、工作服等。半线卡其、全线卡其的布面比纱卡其光洁,光泽亦好,可缝制各种制服。高密的双面卡其经防水工艺处理后,可制作雨衣、雨帽等。 人字卡其具有对称的人字外观,其组织为人字纹。 缎纹卡其(又称克罗丁)采用
4414142↗、sj=2和↗、sj=2急斜纹组织。 122111178
纺织品设计教案
缎纹卡其的布面纹路明显、突出而粗壮,布身厚实,手感柔软,光泽较强,富有弹性,但因经纱浮长,不耐磨,易起毛。
⑤劳动布:劳动布为粗厚的斜纹织物,经纱用色纱,纬纱用本白色或浅灰色,纱劳动布一般多采用3/1斜纹组织;色线、半线劳动布常用2/1斜纹组织。 (八)贡缎
1.织物的基本特征
特点:具有“光、软、滑、弹”的风格。贡缎中礼服呢又称二元六贡,其组织为五枚缎纹或变化缎纹组织,该织物的特征是:色泽乌黑、纹路陡直、布身厚实、略有毛型感。 2.织物种类
(1)按织物组织不同,贡缎可分为经面缎纹(商业上称直贡缎)与纬面缎纹(商业上称横贡 缎)。前者经密大于纬密,其经纬密度比为3:2,后者纬密大于经密,其经纬密度比为2:3。 (2)按纺纱工艺不同,贡缎可分为梳棉纱贡缎、半精梳纱贡缎、全精梳纱贡缎。 (3)按印染方法不同,贡缎可分为漂白贡缎、染色贡缎、印花贡缎。 (九)灯芯绒 1.织物的基本特征
灯芯绒一般为纬起毛组织,经割绒工序后,织物表面具有清晰、圆润的经向绒条,灯S绒织物美观、大方、厚实、保暖、手感柔软、光泽柔和,由于织物具有地组织与绒组织两部分,服用时与外界摩擦的大都是绒毛部分,地组织很少触及,所以使用寿命和耐磨性较一般棉织物显著提高。灯芯绒一般用于制作春、秋、冬季大众化的衣服、鞋、帽,尤其适于制作儿童服装。 2.织物种类
(1)灯芯绒按地组织不同可分为平纹地组织灯芯绒、斜纹地组织灯芯绒以及纬重平地组织灯芯绒等。
(2)灯芯绒按印染加工工艺不同,可分为印花灯芯绒和染色灯芯绒。 (3)灯芯绒按生产工艺不同,可分为白织灯芯绒和色织灯芯绒。
79
纺织品设计教案
(4)灯芯绒按使用纱线不同,可分为全纱灯芯绒、半线灯芯绒和全线灯芯绒。 (5)灯芯绒按绒条宽狭不同可分为特细条、细条、中条、粗条、宽条灯芯绒。特细条灯芯绒一般是指2.5cm中有19~21条绒条;细条灯芯绒一般是指2.5cm中有16~1绒条;中条灯芯绒是指2.5cm 中有9~11条绒条,粗条灯芯绒是指2.5cm中有6~绒条;宽条灯芯绒是指2.5cm中的绒条数少于6条。此外,还有采用粗、细不同条型的混合,称之为间隔条。 (十)平绒
1.织物的基本特征
平绒织物与灯芯绒相似,均属于起毛织物,只是形成绒毛的系统和特征不同。平绒分为经平绒和纬平绒。由于纬平绒生产时劳动强度高,生产效率低,加32-1-_艺较复杂,目前已不生产。经平绒是目前生产平绒织物的主要方法,它是在织造过程中,将织物设计为双层织物,绒经穿梭于上、下层之间,把绒经割断而分为单层织物,并经刷绒而成。所以,平绒织物表面是由经纱形成的耸立绒毛,其绒毛短而平齐,均匀地覆盖于整个织物表面。平绒织物应具有绒面丰满、平整的风格。 2.织物种类
平绒一般根据绒毛的长短分类,分为火车平绒与丝光平绒。火车平绒的绒毛较长,一般在3mm左右,常做火车坐垫用。丝光平绒的绒毛较短,约为2mm,一般做服装及装饰用品。
(十一)羽绸 1.织物的基本特征
羽绸是专做滑雪衣、登山服、羽绒被等御寒制品的。它与府绸织物一样,也是细特高密平纹织物,但它的纬密比府绸纬密高。因此,羽绸织物的紧度大、质地坚牢、透气量小、布面光洁匀整、手感柔滑。 2.织物种类
(1)羽绸按印染加工工艺不同可分为漂白羽绸、染色羽绸、印花羽绸。
80
纺织品设计教案
(2)羽绸按原料不同可分为纯棉羽绸、涤棉羽绸。
(3)羽绸按纺纱工艺不同可分为精梳羽绸、半精梳羽绸。 三、棉型织物主要品种的风格特征 (一)富强纤维织物
1.织物的基本特征
富纤织物是用富强纤维织制的织物。富强纤维是高强高湿模量粘胶纤维的一种,它比普通粘纤织物的湿强高,耐水洗性好,缩水率低,染色性能好,色泽鲜艳,经过树脂整理的细薄织物像丝绸般柔软、滑爽,特别是富强纤维吸湿性好、透气性好,穿着舒适,很适宜作夏季的服装面料,其价格较低廉。 2.织物种类
由于富强纤维刚性差,其织物柔软、飘荡,所以一般为平布、细纺、府绸类的细薄织物。按印染加工工艺不同,分为漂白富强纤维织物、染色富强纤维织物、印花富强纤维织物。按组成原料不同分为纯纺富强纤维织物和混纺富强纤维织物。 (二)棉维织物 1.织物的基本特征
棉维织物是用棉和维纶混纺纱织制的织物,混纺比一般为50:50。由于维纶纤维耐磨、耐酸碱、不霉不蛀,故比纯棉织物耐穿。由于维纶纤维是皮芯结构,其皮层结构紧密,染料不易渗入,故染色色泽比棉纤维萎暗,且色光偏红,可以采用原液染色,色泽深而鲜艳,色牢度是织物染色所不能达到的。该织物耐日光性、耐腐蚀性、保暖性、吸湿性均好,但缩水率大(尤其是热水),弹性差,易折皱。 2.织物种类
(1)棉维织物按组织规格不同可分为细布、府绸、卡其。
(2)棉维织物按印染加212212艺不同可分为漂白布、染色布、印花布。 (3)棉维织物按用途不同可分为衬衣、工作服、床单。 (三)涤棉织物
81
纺织品设计教案
1.织物的基本特征
涤棉织物没有纯棉织物穿着舒适,但比纯涤织物舒适、卫生,且抗熔孔性和抗起球性也比纯涤织物好。涤棉混纺织物具有“滑、挺、爽”的风格和易洗、快干、免烫、坚牢的优点。
2.织物种类
(1)涤棉织物按纺纱方法不同可分为精梳织物、半精梳织物和普梳织物。 (2)涤棉织物按印染加212212艺不同可分为漂白织物、染色织物、印花织物。 (3)涤棉织物按混纺比不同可分为涤棉织物和棉涤织物。棉涤是采用低比例的涤纶(改变 传统混纺比涤65/棉35),使得织物的吸湿性、透气性等服用性能得到改善。织物的品种有:棉涤巴里纱、细纺、府绸、斜纹、卡其、缎纹、牛津纺、灯芯绒等。 (4)涤棉织物按生产工艺不同可分为白织涤棉织物和色织涤棉织物。
第二节 棉及棉型织物构成因素的设计
82
纺织品设计教案
一、纯棉织物构成因素的设计 (一)府绸
1.组织 织物为平纹组织。 2.经纬纱线密度的配置
经纬纱线密度的不同配置,会引起织物结构的变化,从而使织物的外观效应及其物理机械性能发生变化。经纬纱线密度的配置有以下3种情况。
(1)经纱线密度小于纬纱线密度。菱形颗粒明显。
(2)经纱线密度与纬纱线密度相同。这种配置与上述配置相比,织物的菱形颗粒明显,但不很凸出,织物的光泽及手感有所改善。
(3)经纱线密度大于纬纱线密度。织物表面的菱形颗粒不够明显、突出,织机产量也在下降,但布面的光泽较好,而且织物厚度减小,显得薄而软。
结论:府绸经、纬纱线密度的配置应该采用经、纬纱线密度相同或经纱线密度略小于纬纱线密度,两者差别在2。92tex左右。
3.经纬纱密度的配置
在第9结构相时,织物的最大经密可按下式计算: Pjmax100100 dj0.037Ttj织物的最大纬密Pwmax可按下式计算:
Pwmax100
djdw当经纬纱线密度相等时,即dj=dw=d 则Pwmax10010050 djdw2dwdwPwmax.dw50Ew
即最大纬向紧度为50%。
83
纺织品设计教案
Pjmax:Pwmax100100:2:1 dj2dj结论:当经纬纱线密度相等时,府绸织物的经、纬纱密度的比例应为2:1。
实际上,不仅是经纱密度不可能达到最大 (因纬纱或多或少有弯曲),而且最大纬密要比
Pwmax100要大些,因为经纱弯曲并打进纬纱时,经纱可能受到挤压,即dj可能有
djdw所减少。因此,当经纬纱线密度相同时,府绸织物经纬纱密度的比值一般≤2:1并接近于 2:1,当经纬纱线密度不同时,应保持经、纬向紧度的比值接近2:1。 4.经、纬纱捻度与捻向的配置
捻度:为使菱形颗粒饱满而突出,经纱捻度适当小一些;而纬纱捻度适当大些,可以弥补由于经纱捻度减小而引起织物挺爽感减弱的缺点,又能增加织物的光泽。
捻向配置:相同,经、纬纱交接处的捻向也相同(组织点处),经、纬纱易于吻合密切,组织点不明显。此时由于布面外观上的纤维排列方向相反,反光不一致,导致光泽较暗,染色后色泽稍差。经、纬纱捻向配置相反,经、纬纱交接处(组织点处)的纤维排列方向相反(捻向相反),此处的经、纬纱排列不紧密,组织点明显,此时,布面上的纤维排列方向相同,反光一致,故光泽较好。
5.对原纱的要求:“光、洁、匀、牢” 光——(1)毛羽要少
洁——(2)棉结杂质要小而少; 匀——(3)条干均匀; 牢——(4) 张力好。 其他:
(1)布边:普通府绸不需要布边,因为Pj﹥Pw,aj大, aw小,加了布边会产生松边或紧边。 (2)织造与织物风格相结合;经纬大多采用特细特股线或经股细纬纱粗。
(3)注意染整加工前处理工艺; 尤其是紧度较高的府绸必须(浆)退尽、煮(练)透、漂
84
纺织品设计教案
(白)好、丝光好。 6、色织府绸的配色
色织府绸色调应清爽、雅致,条格应细密。 7.缎条府绸
为了突出缎条效应,必须加大缎条处的经密,即采用花筘穿法,当经、纬纱色差较大时,花经宜选用较大的穿人数,使得经密大,盖住纬纱;当经、纬纱色差较小时,花经的穿人数可选得小一些。一般地,地经每筘穿2根或3根,花经每筘4穿人或5穿人。缎条的面积也不能过大,否则成品松软,缎条也不突出,一般缎条面积与地面积的比例在1:2左右。
(二)麦尔纱、巴里纱 1.经、纬纱线密度的确定
巴里纱属于薄型织物,要求布身轻薄,宜采用较细的纱线,如果纱线过粗,布面就显得粗糙、厚实,缺乏巴里纱的独特风格。因此,巴里纱织物经纬纱的单纱一般在9.7~14.5tex,股线在J6.5tex×2以下。
2.经、纬纱捻度与捻向的确定
(1)捻度:由于巴里纱织物采用粗特纱、低密度的设计(薄透风格的要求),布身较软,为了取得挺括风格,必须用高捻度的经、纬纱交织,因为纱线捻度大,纤维之间的抱合紧密,纱线刚度大,织物自然就挺括。几种巴里纱经、纬纱捻度和捻系数的配置见表3—1。 表3-1 巴里纱织物的规格及纱线的捻度、捻系数
(2)捻向:巴里纱织物的经纬纱必须采用同一捻向,这样才能使布面纤维方向互相垂直,有利于布面纹路的清晰,这样配置,交织点处经纬捻向相同,纱线接触紧密,有利于布面光洁、匀整。如果是股线巴里纱,则股线的捻向应与单纱的捻向相同,以利于织物的挺爽。 3.经、纬密度的确定
织物密度的确定依据是织物风格。巴里纱的“薄透”风格决定了其经、纬密度较小,如果经、纬密度过小,会使粗特纱线做纬向移动,如果密度选择不当,就会成为细布。巴
85
纺织品设计教案
里纱的织物密度应较细布小。几种麦尔纱、巴里纱经、纬向紧度和密度的配置见表3-2(P84) 4、巴里纱是细特高捻稀薄织物,经过染整加工后,坯布伸长较大,因此收缩也大。设计时,宜使坯布的幅宽比成品幅度大10%以上。 . 5.对原纱的要求
麦尔纱、巴里纱织物纱线细,密度稀,如果纱线条干不匀,对织物外观影响显著。因此,要求少线条干的均匀度要好。纬纱较经纱纱疵集中的概率要大,所以对其的要求更高一些。当纱线出11.5tex以下时,宜采用精梳纱。为使布面光洁、匀整,要求原纱的棉结杂质小而少。 (三)泡泡纱 1.形成原理
由两组经纱与纬纱交织而成的织物,其中一组经纱称为地经,交织成平整的布面,另一组经纱称为泡经,织成的布面具有有规律的波浪皱纹,形成泡泡。该织物的独特之处是布面的泡泡。
2.纱线线密度的选择
泡经以中特纱为宜,一般比地经大1倍,或者用双股线。这样的配置,使得泡经与地经的织缩差异大,泡泡的屈曲波增高。此外,泡经粗,刚性大,泡泡硬挺而凸起。 3.经纬密度的确定
经纬密度的大小对泡泡的效果影响显著,一般经密大的泡泡比经密小的好,纬密大的泡比纬密小的好。经密越大,织缩率也大,纬密越高,经纬纱交织次数就多,使泡经与地经的织缩差异增大。经密大的织物筘号也大,打纬时,筘片与经纱的摩擦力增大,这样就容易使松弛的泡经移向织口,形成泡泡。在确定织物密度时,不能单纯考虑泡泡问题,应该在满足穿着凉爽的前提下,选用较大的经纬密。 4.泡泡宽度的确定
泡条宽度过窄、过宽,都会影响泡泡的凸凹效果。泡条宽度1~1.2cm较适宜,不得低于0.4cm或大于1.8cm。
86
纺织品设计教案
如在同一布面上设计不同宽度的泡条时,要注意各泡条的宽度既要有明显的区别,又不能相差过大,否则宽窄条的泡经、地经送经比很难调节,易形成宽窄及泡泡高度不平的疵病。不同泡泡宽度的送经比见表3-3。 泡宽(cm) 泡经、地经送经比
5.泡经、地经送经比的确定
泡经、地经送经比过大,不仅会失去泡泡突出的效果,织物还显得粗糙。特别是泡泡将会因为泡经、地经张力差异减小而被拉平。这是由于地经根数少了,伸长增加的缘故。所以,泡经所占的比例应适当。一般来说,泡条的总宽度与织物的幅宽相比较,泡条占25%~50%为好。 6.组织的选择
泡组织均采用平纹组织,这是因为平纹组织经纬纱的交织次数最多,最易造成泡经、地经之间的缩率差异,不仅起泡容易,而且泡形均匀、圆滑,泡泡也坚牢、耐磨。地组织大多也用平纹组织,也可在平纹组织上点缀一些小花纹组织。但在地经、泡经交界处,一定要用平纹组织,以锁住泡泡,使泡泡长短均匀、整齐,且能挺立。 7.色彩设计
为突出泡泡,泡经宜用浅明调,尤以白色的效果最好,做睡衣用泡泡纱织物,可用白色、浅米色、浅粉、湖蓝等地色;做外衣用的半线泡泡纱织物,其色彩以中深色或中浅色的条格型。 (四)绉布
1.纬纱捻度的选择
为了使织物打裥起绉,纬线必须使用强捻纱,绉布纬纱的捻系数,主要应根据印染加工后织物起绉的效果和织物的要求确定。实践证明,当捻系数为正常纱的2~2.2倍时,织物起绉效果较好,也不会影响织物的断裂强度。
87
1以上 1.22:1 0.8~1 1.24:1 0.40~0. 8 1.26:1 纺织品设计教案
2.经纬纱线密度的选择
绉布一般用作春夏季服装面料,织物轻薄,因此,纱线应以细特纱为主,若为童服用的绉布,应选择较易起绉的中、粗特纱为宜。在经纱和纬纱粗细的配置上,以纬纱粗于经纱为好,因为粗纱的起绉效果明显。例R30×24(强捻)68× 63″。 3.织物密度的确定
确定绉布密度应遵循的原则是:织物的稀薄程度应使织物透气性好,而起绉后又无透光现象。因此,绉布的经向紧度在25%~35%,纬向紧度在23%~30%,总紧度为50%~60%,经纬向紧度比为1.1:1。 4.布边的设计
绉布在织造过程中,应考虑增加边经纱的密度和根数,并采用纬重平组织。即每个综眼穿2根经纱,每筘穿4根经纱,布边宽度为2cm左右。还可以通过不同捻向的边部经纱相间排列(2S、2Z),以改善卷边问题。 5.布幅的设计 ·
影响绉布布幅的因素主要是起绉形态、经密、纬纱捻度和后整理加工方式,因素不同,布幅的收缩率不同,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但总的来说,绉布的纬向收缩率大,坯布幅宽要设计得宽些。 (五)麻纱 1.普通麻纱织物
(1)原纱要求:纱线的条干必须均匀一致,
(2)纱线线密度的选用:麻纱为薄型织物,选用的纱线不能大于21tex,一般用13~18tex的细特纱。
(3)纱线捻度的确定:纱线捻度是形成麻纱织物风格的一项很重要的因素。麻纱织物要求条纹挺直,手感既柔软又挺爽。选用捻系数较高的经纱和捻系数比一般织物小的纬纱。 (4)纱线捻向的选用:麻纱织物的经纬纱必须采用相同捻向。以使织物达到薄又挺的要求。经纬同向捻,在交叉点处,经纬相互接触表面的捻向也相同,经纱和纬纱易于吻合,
88
纺织品设计教案
条纹比较清晰(有利于突出经向直条纹),还可以防止较薄的麻纱织物下机时,由于张力松弛、经纱捻度高、不稳定而退捻导致的卷边现象。
(5)经纬纱密度的配置:麻纱织物要求具有较好的透气性能,故织物紧度不宜过高,应比平布略小,织物总紧度宜在74%~77%,经向紧度宜在40%~50%,纬向紧度宜在45%~55%。配置经纬密度时,一般纬密比经密高10%一15%。这样,布面直条纹更加明显,也能弥补因纬纱捻度低而使织物纬向强力低的缺点。
(6)组织的选用:普通麻纱以1/2纬重平组织最为普遍。穿综时,将一个完全组织中的经纱穿入同一筘齿内,以保持平直,不扭绞。 2.异经麻纱(自学)
异经麻纱是采用不同特数经纱相间排列而成的。因此,合理选择不同的经纱线密度并与适当线密度的纬纱相配合,就成为设计的关键。
单根经纱的线密度应小于双根并列经纱中单纱的线密度,两者的差异在20%左右,布面条纹最为突出。纬纱线密度比单根经纱线密度小时,织物的效应更好。双根并列的经纱具有较小的缩率,织物的凹凸效果会更显著,为达到这一目的,设计时,可使双经并列经纱的捻系数大于单经排列经纱的捻系数,如有条件,可用双轴织制。异经麻纱的织物组织和经、纬密度的配合基本上与普通麻纱相似。 3.柳条麻纱(自学)
(1)纱线线密度的选择:为了获得细洁、轻薄如绸的效果,纱线宜选用细特股线,如:l0tex2、7.5texX2。除采用精梳工艺外,还予以烧毛处理,以使织物洁净、布孔清晰、透气性好。
(2)组织的选用:柳条麻纱为稀薄细特织物,为增加织物的坚牢性,宜采用平纹组织,经纱采用空筘穿法。
(3)织物经、纬密度的配置:柳条麻纱经、纬密的配置与普通麻纱不同,其经密大于纬密,一般来说,柳条麻纱的纬密为经密的60%~70%,织物紧度视条纹宽度而定,一般经向紧度为50%一60%,纬向紧度为35%一45%。
纺织品设计教案
(4)纱线捻度与捻向的确定:柳条麻纱纱线细,为保持麻织物挺爽的风格,经纬纱均需强捻,且股线捻向与单纱捻向相同,如6tex的单纱常用162—169捻/lOcm,股线为102~110捻/l0cm。单纱为正捻,股线也为正捻。
(5)柳条宽度的确定:条纹宽度2-2.5mm最为适宜,柳条间的孔隙应为条纹宽度的25%, 即 0.5~0.6mm。
(6)钢筘的选择:柳条麻纱是用空筘穿法而形成纵向条纹的,为使条纹平直清晰,需使用刚性好的厚齿片的钢筘,防止条纹边缘的经纱向柳条孔隙移动。 4.变化麻纱(自学)
变化麻纱丰富了织物的外观效应,它与普通麻纱的不同之处在于组织较为复杂一些,常采用变化组织或联合组织构成。纱线采用细特纱,其经密大于纬密,当经、纬纱线密度相同时,其纬密为经密的80%~90%。 (六)绒布(自学) 1.经纬纱线密度的配置
绒布是纬向起绒,为了便于拉绒而又保持织物的强力应按粗纬细经的原则配置经纬纱,经纱作为织物骨干,纬纱作为绒毛的来源。一般经纱常用28tex的纱线,纬纱的线密度应根据织物的绒毛要求而异。绒毛要求长而密的,纬纱线密度要大,反之,纬纱线密度应小些。一般来说,双面平纹绒经纬纱的线密度比在1:2左右、单面哔叽绒约在1:(1.5~2)。如果纬纱采用双股线,绒布的绒毛短而均匀,穿着舒适,纬向断裂强度也较好。 2.纬纱的选择
(1)组成纬纱的纤维宜粗、短、整齐度好,以利于绒毛的平整。
(2)纬纱需选用粗特、捻系数较小、条干较均匀的纱线。在确定纱线捻系数时,应兼顾绒毛效果与织物强力。一般绒布用纬纱的捻系数在266—285捻/10口no 3.纱线捻向的确定
绒布的绒毛效果,以经纬纱采用不同捻向的为好。此时,织物表面的纤维排列方向相同,绒毛分布均匀,在经纬接触处,因纤维交叉而不紧密,可使织物手感厚实、柔软。
90
纺织品设计教案
4.经、纬纱紧度的配置
经、纬向紧度的配置,是绒布质量的关键,按照织物起绒和强度的要求,绒布的纬向紧度应大于经向紧度,纬向紧度与经向紧度的比值大,绒毛稠密,反之,绒毛稀疏,各种绒布经、纬向紧度比见表3-4。
表3-4 各种绒布经、纬向紧度比
织物类别 纬向紧度/经向紧度
5.织物组织
应根据绒布的风格特点选择织物组织,一般单面绒为哔叽组织(气),双面绒为平纹组织, 因双面拉绒对织物强度损伤较大,平纹交织点多,较为紧实些。 6.坯布幅宽的设计
绒布织物通过拉绒工艺,将捻度较低纬纱中的部分纤维勾出而形成绒毛,纬纱中的纤维抱
合得较松,印染加工过程中,纱线的变形很大,即纬向收缩率较大,一般在11%~1.6%,其整理幅缩率除与整理工艺有关外,还与绒毛长短、绒坯组织规格有关。 (七)斜纹类织物 1.纱线线密度的选用
斜纹类织物大多作春秋外衣的面料,要求织物坚牢、耐穿,所以一般选用中特(21~30tex)纱线。经、纬纱线线密度的比值以1:(1~1.3)为宜。 2.织物密度的选择
斜纹类织物为经面织物,织物表面主要由经纱构成。增加经密虽然可以提高织物的经向强力,但过大的经密对织物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外观有不利影响——织物的光泽和织物的匀整度变差,所以确定经纬密度应以有利于织物外观效应及其物理机械性能的改善为依据。
91
单面绒 1.2~1.7 双面绒 1.4~1.7 芝麻绒 1.43 厚衬绒 1.85~2.3 凹凸绒 1.38 纺织品设计教案
3.纱线捻度和捻向的选择
棉纱的捻系数对织物的弹性、手感、光泽都有一定的影响,在临界捻数范围内,增加纱线捻系数,可提高织物强力,增加织物的弹性,使织物挺爽,但捻系数过高,织物手感粗糙,光泽较差,经纱捻系数一般为333~370,纬纱的捻系数为304~342。股线与单纱捻系数的比值对织物的强力、耐磨、光泽、手感等性能的影响很大,当股线与单纱的捻系数比值为2时,股线可达最高强力;当其比值为1时,表面纤维平行于股线轴心线,可获得最好的光泽。斜纹类织物的股线与单纱捻系数的比值,经线在1.2左右,纬线以1.2~1.4为宜。经纬纱线捻向的不同配置以及与织物组织的配合,对于织物的手感、光泽及其纹路的清晰有很大影响。 4.对原纱的要求
由于斜纹织物为经面织物,无论从生产织造方面还是织物使用性能和外观方面对经纱的要求要比纬纱高,为了实现斜纹匀直,要求纱线条干均匀度要高,如果予以烧毛处理,使纱身光洁,无毛羽,可增进织物的光泽和纹路的清晰。由于斜纹织物的紧度较高以及组织的关系,纱线棉结杂质的显现程度要比平纹织物低,坯布上的棉结杂质中,杂质可大部分在印染加工中去除,而棉结仍残留在布面上,影响布面的光洁、匀整。因此,要求棉结越少越好。 (八)贡缎
1.经、纬纱线密度的确定
贡缎织物经纬纱的线密度,视织物用途不同而异,用作冬季衣着的织物,纱线可粗些,用作裙衫的织物,纱线可细些,但不能过细,否则会影响织物的坚牢度,一般为10~30tex,一般采用相同粗细的经纬纱,也可以采用经纱线密度小于纬纱线密度,以体现经面缎纹效应,也可以提高织物的纬向强力。同理,纬面缎纹可采用纬纱线密度小于经纱线密度。 2.经、纬密度的确定
贡缎织物具有平滑、光泽好的特点,若是经面缎纹,经纱与经纱恰好密接,若是纬面缎纹,纬纱与纬纱恰好密接;纱线之间无挤压又无间隙,光的镜面反射较强,布面匀整,
92
纺织品设计教案
富有光泽,如果密度过大,纱线产生挤压而布身变厚,布面不匀整,手感粗糙;如果密度过小,纱线之间不易保持平行间距,影响织物外观及服用性能。因此,密度必须根据织物经纬向紧度比例来设计,缎纹织物经纬向紧度及紧度比见表3-5。 表3-5 缎纹织物经、纬向紧度及紧度比 织物类别 经面缎纹 纬面缎纹 经向紧度(%) 70~80 45~50 纬向紧度(%) 45~55 55~80 经、纬向紧度比 3:2 2:3 3。经、纬纱捻度、捻向的选择
贡缎织物要求手感柔软,所以在保证织造生产的前提下,纱线的捻系数以小为宜,一般16-36tex的纱线,捻系数为285~322.5,经纱可偏高些,纬纱可偏低些。
经、纬纱的捻向应根据织物的要求而定,对要求有丝绸感的织物,经面缎纹织物的外观与经纱的捻向有直接关系,纬面缎纹织物与纬纱的捻向有直接关系。为了获得较好的布面光泽,经面缎纹的经纱捻向和纬纱缎纹的纬纱捻向,应与缎纹组织点的纹路(即缎纹线)方向一致。 4.布边的设计
贡缎织物由于完全组织中经、纬纱线的根数较多,浮长较长,交织点少,设计边组织时,既要使布边平直,减少断边现象,又要尽量减少地经与边经的缩率差异,即使布边组织与地组织交织次数接近,并防止在印染加工过程中形成卷边现象。因此,对于经面缎纹织物,其布边一般用2/2方平组织,纬面缎纹若采用2/2方平组织,则布边较紧;采用斜纹边虽然织造顺利,但印染加工中易卷边。因此,对于纬面缎纹织物,目前一般采用多经二纬变化纬重平组织,如几根3/3纬重平、几根4/4纬重平、几根5/5纬重平,利用这种组织,虽然其组织点在同一根经纱上不比方平组织少,但由于多根经纱可以穿在一综或一筘中,用多根经纱并在一起织造时,抗曲折性大,经纱与筘片摩擦减少,且因纬纱浮长比方平组织长,故纬缩率小,布边松,断边少,印染加工不易卷边,效果较好。 (九)灯芯绒
93
纺织品设计教案
1.经、纬纱线密度及密度的确定
因为灯芯绒为高纬密织物,所以,对经纱的强力要求较高,经纱一般采用股线,纬纱采用中特纱。在织物组织相同的条件下,经密大的织物毛绒短而固结坚牢,织物的坚牢度较好,反之,经纱密度小时,毛绒长而松散,坚牢度就差。所以,灯芯绒织物经、纬密必须配合恰当,一般经向紧度为50%~60%,纬向紧度为140%~180%。 2.地纬与绒纬排列比的选择
地纬与绒纬的比值若小,织物因绒毛较稠而增强了柔软性和保暖性,但毛绒的固着性较差,影响织物的坚牢度(绒毛易被拉出)。因此,地纬与绒纬的排列比,应根据织物的要求确定。在满足织物绒毛的密度以及保温性能等要求后,应适当增加地纬与绒纬的比值,以提高织物的坚牢度。常用地纬与绒纬的比值为1:2和1:3。采用这种排列比时,织物绒毛较丰满,外观较好。织物的绒毛密度J与下列因素有关:
X=
KPjPw50RjRw(根/cm2)
式中:K——一个完全组织中的绒纬根数;
Pj、Pw——分别为经纱与纬纱的密度,根/10cm; Rj、Rw——组织循环的经纱数与纬纱数。 3.绒毛高度
绒毛高则绒纬浮长长,但浮长过长,割毛后要产生露底。绒纬浮长以不超过7个组织点为宜。绒纬浮长与绒毛高度的关系为:
=
Pj.h50或h50 Pj式中:h——绒毛高度,mm; Pj——绒纬的密度,根/lOcm; ——绒纬浮长所越过的经纱根数,根。 4.对原纱的要求
94
纺织品设计教案
纬纱的条干均匀度要好,捻度宜小,短绒要少,棉结杂质要少,经纱捻度可适当增加,经纱张力和耐磨性要好。 (十)平绒 1.经平绒的组织
地组织大多数为平纹,绒经一般采用单纬V型固结法,绒经有全起毛和半起毛两种配置方式。
2.纱线线密度和拾度
绒经的作用在于在织物表面形成耸立的毛绒,它对绒面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织造时,
因绒经穿梭于上下层,密度较高,经纱间摩擦大,通常采用与地经相同特数的股线或较地经稍细的股线。绒经的捻度宜小些,以利于刷绒和剪毛。 3.密度与紧度
平绒的经纬密度是决定绒毛紧密程度和固结牢度的主要因素,若经纬密度不足,则绒面松弛,固结不牢,易产生纬向折痕疵点。由于经平绒的经密较高,所以通常采用增加纬密的方法来达到绒毛丰满、固结坚牢的目的。但过高的纬密,又会加剧经纱的摩擦而增多断头,使生产效率下降,又使经纬向张力相差太大,所以经纱用股线,纬纱宜用同特 单纱。一般来说,经密和纬密的比例以1:(2~2.5)为宜。 4.绒毛高度与绒经密度
绒毛高度对绒面的手感、光泽、绒毛整齐度等均有影响。绒毛高度与绒经送出量有关,其相互关系如图3-2所示。
95
纺织品设计教案
设绒经纱直径为dj,纬纱直径为dw,绒毛高度为h。全起毛 配置时,踏盘轴转一转绒经送出量(或半起毛配置时,踏盘转两轴
时绒经的送出量)为CD,则两层织物的厚度=dw十AB十2dj。而织物的绒经高度为:hdwAB2dj ABCD2ADCD·djdw2
故:
ddjdwhwCD·2dCDdjdw2dwj2dj22(2)
割经平绒的绒经密度与织物的经纬密度有关,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xKPj·Pwn
式中:x——绒经密度,根/cm2;
Pj、Pw——单层织物地经、纬纱的密度,根/10cm;
n——地经与绒经的排列比;
96
纺织品设计教案
K——常数,全起毛配置K2、半起毛配置K1。
5.对原纱的要求及穿筘、穿经
对于平绒的绒经,要求用整齐度好、成熟度好、细度高的棉纤维,以保证绒毛的丰满,地经要用强力高、表面光洁的纱织造,穿经采用分区穿法,绒经张力小,穿在前区,上层地经穿在后区,下层地经穿在中区。穿筘时,绒经应靠筘边,否则易受地经夹持而影响开口。
(十一)羽绸
羽绸是一种细特、紧密、透气量小的平纹织物,光泽好, 因素:
1.纱线的选用
布身柔软,设计时应考虑以下
羽绸的纱线多选用细特精梳纱,经、纬纱的捻度可比府绸织物略低,目的是使织物更加柔
软、光泽较好。纱线采用同一捻向,使得交织紧密、布面光洁匀整,但有的设计者为使坯布具有更好的光泽,增加织物的柔软性,经、纬纱采用异向捻。
依据不同用途选择纱线的粗细,当织物用作被料、枕头等床上用品时,一般选择精梳10~14.5tex,当用作服装面料时,可选择精梳10~29tex。 2.经纬向紧度的确定
织物密度应与织物组织、经纬纱线密度相配合,由于羽绸织物透气量小,撕破强度高,因此,织物紧度必须较一般平纹织物高,经向紧度为75%一82%,纬向紧度在57%左右,总紧度为90%~92%。 3.布幅的确定
羽绸制品的布幅应根据产品的不同用途而确定。例如:服装用织物布幅一般在112cm左 右,裁剪用料最为节省。
97
纺织品设计教案
二、棉型织物构成因素的设计
(一)富纤织物设计
富强纤维的密度为1.5~1.52g/cm,与棉纤维(1.g/cm)接近。所以,富纤织物的紧度 可以参照同类棉织物的紧度进行计算。 (二)棉维织物设计 1.原料的选配 ·
(1)维纶的选择:棉型维纶的长度在33~38mm,线密度为0.13~0.17tex。为提高成纱张力,可以用长度为38mm、线密度为0.16~0.17tex的维纶,可混用一部分0.11~0.13tex的纤维,以提高强力,改善条干。
(2)原棉选择:对于一般产品,原棉选用含杂质低、成熟度好的细绒棉,线密度在0.17~ 0.18tex,长度为29~31mm。若纺细特纱,可适当混用一些长绒棉,以利于纱线的条干均匀度和强力。
(3)线密度:棉维混纺纱的线密度以18~32tex为宜。 2.混纺比的选择
根据织物用途选择,若以织物强力和耐磨为主,选用较高比例的维纶; 若织物以服用性能为主,则选用较低比例的维纶。 3.细纱捻系数的选择
由于维纶无天然卷曲,是刚性较大、抗扭性较差的实心体,如果捻度过大,纱条表面的维纶会因为捻回角过大而被扭断,使成纱张力下降。因此,维棉混纺纱的捻系数应比同线密度棉纱低5%~10%。 4.织物紧度的配置
由于合成纤维的密度比棉小,同样特数的合纤纱或其混纺纱实际直径比棉纱为粗,而且纤维的刚度也大,所以,相同的风格不能完全按照棉织物的标准进行设计,以免织物紧度偏高,化纤织物或其混纺织物的密度可按下式进行计算: 所以E=P棉.d棉= P化纤.d化纤
98
33纺织品设计教案
所以:P化纤=
P棉d棉d化纤Tt
d0.03568所以P化纤=P棉d化纤d棉≈P棉r化纤r棉
式中:E——织物紧度,%; d——纱线直径,mm; P——织物密度,根/10cm;
——纱线密度,g/cm3;
Tt——纱线线密度,tex; r——纤维密度,g/cm。 (三)涤棉织物设计 1.一般涤棉织物的设计
(1)原料的选配:涤纶制造加工工艺不同,就具有不同的性能。它关系着涤棉混纺纱的物理机械性能和纺纱技术。化纤的长度与线密度必须相适应。对一般纺纱工艺,化纤的长度、线密度应有下列关系:
3纤维长度L(mm)3
纤维线密度Tt(tex) 纱中纤维根数应在60~80根。L/Tt的值,可根据织物不同风格的要求,予以适当调整。 例如:对细薄织物,取L/Tt>3,对外衣织物,取L/Tt<3。这样,粗短纤维可以增加织物的毛型感,并减轻起毛、起球现象。
涤纶线密度与纱线线密度的关系见表3-6,涤纶的长度采用35~38 mm。
99
纺织品设计教案
表3-6 涤纶线密度与纱线线密度的关系
纱线线密度(tex) 涤纶的线密度(tex)
(2)混纺比的选择:混纺比应根据织物的用途和风格来决定,一般认为涤棉混纺比以65/35或67/33为宜,若要增加织物的棉型感或舒适感,可减少涤的重量,采用低比例涤棉织物,常见的有棉65/涤35、棉55/涤45。
(3)细纱捻系数的配置:若为单纱织物,捻系数宜为362~410,若为股线织物,捻系数为324~362。
(4)织物紧度的配置:由于混纺纱线直径比同特棉纱为大,故同样密度的棉织物和涤棉混纺织品,后者的紧度大,为此若要设计与棉织物相同风格的织物,应按下式配置密度,即:
P化纤=P棉31及以上 0.2~0.22 21~30 0.18~0.2 11~20 0.16~0.18 10及以下 0.13~0.16 d化纤d棉≈P棉r化纤r棉
(5)钢筘的选择:由于涤棉纱的弹性好,织物的纬向缩率比同品种的纯棉织物要大得多,而且,它的缩率与定捻方式和织造工艺有关,要通过试织才能确定。由于涤棉织物的边纱与边筘齿的摩擦较大,边筘片易起槽,所以,每边应各扎镀铬筘片约15根,以减小摩擦。 2.涤棉烂花布的设计
(1)包芯纱棉纤维包覆率的选择:应根据用途选择包覆率,一般宜大些,以突出花型,包覆率宜为43%~48%。
(2)长丝规格的选择:薄型织物,采用5tex以下较细的长丝,厚型织物,应采用7.6tex以上较粗的长丝。例如,14.5tex涤棉包芯纱,当包覆率为43%时,宜用8.3tex/36根长丝。 2.牛津布的风格特征
100
纺织品设计教案
(1)色织效果:牛津布具有色织效果,所谓色织效果是指布面上某一系统的纱线必须显现色彩,而另一系统的纱线却呈白色。两系统纱线的色彩配合颇为重要,如配合得好,能更好地发挥色彩效果。
(2)针点效应:牛津布具有针点效应,所谓针点效应是指经纬纱的组织点凸出于布面,这样既能增强色彩效果,又能体现立体感。针点颗粒应凸出而饱满。
(3)手感松软:手感松软的织物具有一定的悬垂性和柔软性,这样可使穿着舒适,体形优美。
(4)透气性好:织物的透气性能与其原料、纱线线密度、密度、组织等有关。根据织物的风格特征,牛津布宜作男女衬衫面料、女式制服或春秋季两用衫。牛津布穿着舒适,色彩文雅,具有优美感。
牛津布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按纱线种类可分为普通纯棉牛津布、包芯纱牛津布等;按织物组织可分为双经单纬(纬重平组织)牛津布、双经双纬(气方平组织)牛津布等。近年来试制投产的牛津布组织规格见表3—7。 3.结构设计
(1)纺织原料:牛津布过去大都采用纯棉纱线织制,近年来出现了涤棉纱与纯棉纱交织的牛、津布,与纯棉牛津布比较,织物手感具有柔中寓刚的特点,但吸湿性能略差;与涤棉混纺细平布比较,其吸湿性能较好,穿着无闷热感。涤棉牛津布的风格特征与混纺比有着密切关系,涤棉混纺比分别为40/60、45/55、65/35。混纺比中涤少棉多,固然能改善织物的柔软性、吸湿性和透气性,但减弱了色彩效果;如混纺比中涤多棉少,虽能增进色彩效果,但对织物的服用性能有所影响。现在国内涤棉混纺比大多采用65/35。 (2)织物组织:织物表面的针点效应取决于织物组织的种类。一般选用平纹及其变化组 织,其次选用斜纹和缎纹组织。
(3)经纬纱紧度:经纬纱线密度的大小应根据织物的用途来选定。一般经向紧度为50%~ 60%,纬向紧度为45%~50%。 (二)粘纤织物
101
纺织品设计教案
粘纤织物按其风格特征的不同,可分为仿毛与仿丝两类,目前大多生产仿丝的细平布。 仿毛织物的组织大致有平纹组织、气斜纹组织两种。前者有29.5texX29.5tex凡立丁 等,其经、纬密度在25.527.5根/10cm,经纬向紧度在51.3%~55.3%;后者有哔叽、华达呢等,哔叽的经向紧度在55%~560%,纬向紧度在45%~55%;华达呢的经向紧度为75%~80%,纬向紧度为45%~52%。
纺丝织物的组织大多采用平纹组织,其经向紧度在30%一50%,纬向紧度在30%~45%。
(三)花式牛仔织物 1.牛仔织物的分类
牛仔织物是由本白纯棉粗支纱染成靛蓝色作经纱,本白纯棉纱作纬纱,采用3下斜纹等组织结构交织而成的斜纹粗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变化,牛仔织物的品种也在不断增多。
(1)按重量分:牛仔织物一般可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3类。轻型牛仔织物布重为203.5~ 330.6g/cm;中型牛仔织物布重在339.1—432.4g/cm;重型牛仔织物布重为440.8~508.7g/cm。
(2)按弹性分:牛仔织物有非弹力牛仔织物和弹力牛仔织物。在弹力牛仔织物中,又可分为经纬双弹牛仔织物、经弹牛仔织物和纬弹牛仔织物。
(3)按所用原料分:牛仔织物有全棉、棉与麻混纺、棉与粘纤混纺或棉与其他化纤混纺、绸丝混纺、毛混纺、氨纶包芯纱弹力牛仔织物等。
(4)按色彩不同分:牛仔织物有深蓝、浅蓝、淡青、褐、黑、红、白色,还有什色、彩色等。
(5)按组织不同分:牛仔织物有平纹、斜纹、破斜纹、缎纹及提花组织等。 (6)按印染工艺不同分:牛仔织物有印花、涂料印花、涂料浸染、超漂白等。 (7)按后整理不同分:牛仔织物有水洗石磨、砂洗、磨绒等。
(8)按织物品种分:牛仔织物有传统牛仔织物和花色牛仔织物两类,传统牛仔织物是以
102
222纺织品设计教案
纯棉靛蓝染色的经纱与本色纬纱,采用气右斜纹组织交织而成的。由于经纬纱线密度及密度配置不同,可生产出各种规格及重量不同的产品系列。花色牛仔织物是为了满足人们对服饰多姿多彩的需要,采用不同的原料结构、不同加工工艺及不同的物理、化学方法生产的。国产花色牛仔织物主要品种有花色白坯牛仔织物、靛蓝提花牛仔织物、提花弹力牛仔织物、牛仔绸等。
2.牛仔织物主要结构参数的设计
(1)原料选择:牛仔织物的原料使用范围日趋广阔。原料选择已突破了以棉为主的格局,出现了多种原料系列,如麻、棉、苎麻、绢丝、涤纶、氨纶、差别化纤维等,其中有混纺或交并、交织等。
(2)对原纱的要求:牛仔布对原纱条干均匀度要求较高,高档产品更是如此。特别是纬纱上的条干、竹节疵点,对成品的外观质量威胁更大。经纱上的条干、竹节、一般轻度的条干不匀对产品外观质量的影响不大,因此,经纱条干水平可低于纬纱的要求。
(3)组织结构设计:一般以斜纹及其变化组织为主,但轻薄型牛仔织物,也有用平纹织制的。
近年来,各种花色的牛仔织物日益增多,如提花牛仔织物、平纹地经起花牛仔织物。坑纹和坑条牛仔织物的上机图如图3—3、图3—4所示。 图3—3 坑纹牛仔织物上机图
(4)经纬紧度:牛仔织物的经向紧度与纬向紧度视织物重量而定。一般重型牛仔织物的经 向紧度在95%左右,纬向紧度在70%左右;中型牛仔织物的经向紧度在85%左右,纬向紧
103
纺织品设计教案
度在60%左右;轻型牛仔织物的经向紧度在78%左右,纬向紧度在51%左右。经纬向紧度比一般在(1.3-1.4):1左右。 3.花色牛仔织物的品种 常见规格见表3—8。 表3—8 花色牛仔织物品种的规格 牛仔织物名称 氨纶弹力牛仔织物 经纱:棉纱 纬纱:氨纶包芯纱 麻棉防缩牛仔织物 粘纤仿绸牛仔织物 全弹牛仔织物 灯芯条弹力牛仔织物 丝质牛仔织物 经、纬纱为麻棉(55/45) 经、纬纱为粘纤纱 经、纬纱为氨纶包芯纱 经纱:全棉OE纱 经、纬纱为绢纱 经、纬纱为稠丝纱 竹节纱牛仔织物 全棉,竹节纱:普通纱=1:7
104
原 料 经、纬线密度(tex) 经 纱 58.3 纬 纱 58.3 经、纬密度(根/10cm) 346153 组 织 3/1↗ 83.3 83.3 276.5×150 3/1↗ 18.2 18.2 512×276 3/1↗ 18.2×2+7.8 18.2×2+7.8 346×213 3/1↗ 83.3 29×2 291×165 1/1、3/1↗ 16.7 16.7 417×331 1/1 40 40 208×140 2/1↗ 72+58 58 283×181 2/1↗ 纺织品设计教案
(四)氨纶弹力织物 1.概述
以氨纶丝为芯丝外包棉纤维的氨纶弹力纱织成的织物在国内外颇为流行,因为它具有 15%~45%的舒适弹性和与梭织物同样的外观、风格等性能。织物具有舒适、合身、透气、吸湿等服用性能,又能保持服装的外形美观。
氨纶弹力织物按其弹性方向的不同,可分为经向弹力织物、纬向弹力织物和经纬向弹力织物。经向弹力织物是以氨纶包芯纱为经与纯棉或涤棉纱为纬交织而成。纬向弹力织物是以纯棉或涤棉纱为经与氨纶包芯纱为纬交织而成。选择何种方向弹力是根据人体肘、膝、背、臀4个部位活动时所受位伸力的大小与方向而定。弹性大小可根据人体活动的需要选择,一般在12%~45%。通常,纬向弹力织物已能满足服用的需要,且织造生产比经向弹力织物简单;经向弹力织物大都用于裤料。
目前,我国生产纬向弹力织物的品种较多,粗厚织物有劳动布、灯芯绒,中厚织物有华达呢、卡其等,细薄织物有平布、府绸等。其组织规格见表3—9。
表3-9 氨纶弹力织物的规格
织 物 名 称 线密度(tex) 经 纱 纯棉弹力灯芯绒 80 36 14×2 涤棉弹力卡其 58 14×2 纯棉弹力华达呢 涤棉弹力府绸 14×2 13 纬 纱 80 36 28 58+78 21.5 28 13
105
密度(根/l0cm) 经 密 255.5 251.5 200.5 330.5 433 397.5 511.5 纬 密 165 45.5 669 173 275.5 228 261.5 纺织品设计教案
2.氨纶弹力织物的流行品种
(1)卡其:常见的有36tex×(36tex+78dtex)(即经纱为36tex的普通纱,纬纱为36tex的包 芯纱,包芯纱中的芯丝氨纶为78dtex)、29tex×(36tex+78dtex)、58tex×(58tex十78dtex)、 83tex×(28×2tex+78dtex)等,这类品种的特点是经向采用优质OE纱,组织一般为三枚、四枚原斜纹,机上门幅在160 175cm,成品门幅在127~137cm。
(2)府绸:常见的有14.5tex×(14.5tex+44dtex),机上门幅在165~180cm,成品门幅在 119-127cm。
(3)弹力灯芯绒、弹力仿平绒:常见的有48.5tex×(36tex×36tex+78dtex)(即经纱为 48.5tex普通纱,绒纬纱为36tex普通纱,地纬纱为36tex包芯纱,芯丝氨纶为78dtex)、18texx 2×(36tex×36tex+78dtex)。其弹性可达20%~30%。
(4)弹力牛仔织物:主要是增加了布料的弹性范围,提高了牛仔服装的舒适性,其弹性范围比上述3类织物要小,一般为10%~20%。
(5)氨纶包缠丝织物:如线卡、半线卡织物,纬向采用氨纶包缠线,尤其是经向采用化纤混纺纱、纬向采用混纺纱氨纶包缠线,其成布后,风格独特、滑爽、色泽鲜艳、悬垂性好、不起皱,是高档时装面料。
(6)其他类型:其他类型的弹力织物品种繁多,适应于不同面料、不同服装的要求,基本是多品种、小批量格局。例如,经纬双向弹力织物、化纤长丝与氨纶弹力纱、线交织物、粘纤与亚麻弹力织物、色织弹力织物等。 二,棉及棉型织物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绿色环保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对衣着服饰的要求也越来越个
性化、自然化、舒适化,特别是内衣和儿童服装要尽量避免使用化学染料对纺织品的加工,以带来对身体的伤害与顾虑。因此,内衣和儿童服装更趋向于向天然彩色棉方向发展。天然彩色棉是通过对棉花植株植人不同颜色的基因,使棉桃生长过程中具有不同的颜色,现已具有棕、黄、绿、红和灰等多种色系,但真正达到商业化应用的天然彩色棉仅有棕色和
106
纺织品设计教案
绿色两大色系。其他颜色普遍存在颜色浅、色泽稳定性差、色素遗传变异大、纤维品质欠佳等问题。虽然目前已知彩色棉的色彩是纤维次生层和中腔里沉积的某种色素物质所致,但对色素本身及其形成机制知之甚少,在传统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及高产优质方面存在不足。目前,天然彩色棉与白棉比较,纤维细、长度短、含杂率高,且色谱欠丰富,色素不稳定,抗紫外线处理是个发展方向。
另外,对环境的要求和对服用舒适性的要求又加剧了大豆蛋白纤维面料的开发。大豆蛋白具有天然纤维的舒适性和粘胶纤维良好的吸湿性、悬垂性和染色性,其强度接近于涤纶。织物布面光洁、匀整,手感柔软、挺滑,透气性、吸湿性均好,具有丝绸的外观,是理想的高级面料。大豆蛋白纤维的主要原料是豆粕、羟基和氰基高聚物,它是从大豆中提炼出的蛋白质溶液经湿法纺丝而制成,不仅集棉纤维的吸湿性、导湿性及羊毛的保暖性等优点于一身,而且有良好的光泽和生态性,是一种易生物降解的再生绿色纤维。 1.府绸织物的风格特征是什么?一般处于第几结构相,为什么? 2.棉及棉型织物按原料如何分类?
3.府绸织物的经纬纱粗细与经纬密度如何配置? 4.绒布的基本特征及起绒原理是什么? 5.绉布的起绉原理是什么?如何进行花式设计? 6.富强纤维织物如何设计? 7.棉维织物如何设计?
8.说明涤棉烂花布的设计要点。 9.异经麻纱的设计要点是什么? 10.柳条麻纱的设计要点是什么?
107
纺织品设计教案
第四章 色织物设计
第一节 色织物的基本特征及主要品种的风格特征
一、色织物的基本特征
色织物是以经过漂染的纱线为原料织造而成的织物。
色织布和印花布是花布中两个不同的大类。色织物是用染色纱线织造的织物,利用织物组织的变化和色纱的配合,做到花色品种繁多,所以用途较广。虽然由于设备的,色织布在造型和图案设计上远不如印花布灵活、生动、广泛,不能像印花图案那样花型完整,形神俱备,但它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 (一)成色特点
色织物由原纱染色后织成,因此织物色牢度比较高。 (二)设备特点
由于色织机械设备有多色供纬系统及花式捻线机等,为丰富花色品种提供了方便。 (三)外观特点
由于组织和色彩的相互衬托,使色织物的花纹图案富有立体感和自然的感觉,在仿呢绒或丝绸织物等风格设计上有较大的优越性。
色织物由于具备以上特点,因而产品品种不断发展。最早的是纯棉低档产品,随着化学纤维的发展与应用,产品结构起了很大变化,发展了涤棉混纺、涤粘混纺、涤腈混纺、维棉混纺、腈纶膨体、粘胶纤维、涤纶长丝、空气变形丝及各种异形丝、金银丝、彩色丝等产品,且原料和纱线的规格千变万化,有棉型、中长型、低弹型等,因此使色织产品愈趋繁多,除原有的线呢、劳动布、元贡呢、绒布、府绸、细纺、条格布、被单布等品种外,还有相当数量的装饰用布,如窗帘、沙发布、家具布、茶巾等,并且不断向多工艺、精加工、中高档产品发展。
二,色织物主要品种的风格特征 (一)条格布
条格布属于色织布中的一个大众化品种,它的特点是花色多、价格比较低廉。大部分
108
纺织品设计教案
条格布属全纱制品,也有半线制品。组织以平纹居多,少数用斜纹组织,现在也有联合使用各种组织,使布面效果更加富于变化。常用规格有:经纬纱均采用28tex,经纱密度275.5根/l0cm,纬纱密度236根/10cm等。产品轻薄、凉爽,宜作上衣、衬衫等的面料,穿着舒适,四季皆宜。 (二)色织府绸
色织府绸是色织细支轻薄产品的主要品种,生产历史悠久,服用面广。色织府绸基本上与原色府绸织物的要求相同,必须使织物表面粒纹清晰、丰满、匀整。但是,色织府绸有色纱及组织的效应,所以对粒纹的要求没有原色府绸高,经纬向紧度比也可稍低于原色府绸,通常在(1.4~1.8):1,可根据不同组织做适当调整。色织府绸要求织物细密,表面光洁、平整,手感柔软、挺滑、薄爽,花型清晰、细巧,有丝绸感。主要用作衬衫面料。 色织府绸按纱线结构分,有全线府绸、半线府绸、纱府绸;按纺纱工艺分,有精梳府绸和半精梳府绸等;根据织物组织和色纱配置的变化,有条格府绸、提花府绸、缎条府绸、大提花府绸等。
色织府绸部分品种的组织规格见表4—1。
表4—1 色织府绸部分品种的组织规格 线密度(tex) 织物名称 经 纱 14.5 全纱府绸 7.5 7.5×2 全线府绸 6×2 半线府绸 (三)色织细纺
薄型色织纱制品的另一大类为细纺。色织细纺规格相似于原色细布类,以平纹组织为主,其经纬密度不宜过高,经纬向紧度比一般为1:0.9或1:0.8,质地轻薄柔软,有彩条、
109
密度(根/10cm) 织物组织 经 向 472 590.5 590.5 488 346 纬 向 267.5 377.5 244.0 314.5 259.5 平纹小提花 平纹 平纹小提花 平纹 平纹缎条 纬 纱 14.5 7.5 7.5×2 6×2 17 14×2 纺织品设计教案
彩格等品种,适宜作男女衬衫面料。
色织细纺部分品种的组织规格见表4-2。(P104) (四)色织巴里纱
1.色织巴里纱的风格特点
色织巴里纱是用强捻细号单纱或股线织成的轻薄、稀疏平纹色织物,具有质地轻薄、布眼清晰、手感滑挺爽、透气良好等特点,具有丝绸中“绡”的风格,是优良的夏季服装面料,适用于男女衬衫、面纱、窗帘等。
色织巴里纱一般都采用细特精梳纯棉纱织制,也有同类涤棉混纺产品。色织巴里纱淡雅、清丽,文静中显出华贵,品种有提花、剪花、缎条加印花、稀密条、纱罗以及与其他组织相联合等多种系列品种。
表4—2 色织细纺部分品种的组织规格
线密度(tex) 织物名称 经 纱 14.5 涤棉彩格细纺 13 涤棉粗细支细纺 13×2+13 13 13×2+13 纬 纱 14.5 362.5 314.5 275.5 275.5 275.5 275.5 经 向 314.5 纬 向 275.5 密度(根/10cm) 2.色织巴里纱线密度的确定
巴里纱的薄厚取决于纱线的粗细,一般采用10tex以下的纱线,有10tex、7.5tex、6tex和5tex等,7.5tex以下多用股线织制。 3.色织巴里纱捻度与捻向的确定
巴里纱的滑挺取决于纱线的特性及其捻度、捻向。其用纱必须是高捻度的精梳纱,要求纱线条干均匀,表面光滑,由于捻度高于一般用纱,纱线中纤维之间抱合紧密,纱线刚度大,布身挺括、滑爽,富于弹性;巴里纱的经纬纱捻向相同,织物表面纤维方向互相垂直,布面纹路清晰,经纬纱相接触处纤维方向一致、接触紧密,使布身挺括;巴里纱织物
110
纺织品设计教案
的股线捻向应与单纱捻向一致(Z-Z捻)。
由于要求巴里纱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布眼清晰,有一定的透明度,所以,织物经纬向紧度不宜过高,可略低于一般细纺,如色织巴里纱为精梳10tex×l0tex,密度为346.5根/10cm×283.5根/10cm,其经、纬向紧度为40.12%×32.83%。装饰用巴里纱的经纬向紧度更小,例如,穿着用巴里纱的紧度Ej、Ew=30%~40%,而装饰用巴里纱的紧度Ej、Ew=25%~35%,Ej/Ew=1:1或1.1:1。 (五)色织牛仔布
色织牛仔布(又称靛蓝劳动布、坚固呢)是一种较粗厚的色织斜纹布,其名称来源于美国 西部牛仔装的牛仔裤。这种产品在世界上已流行100多年,在西方国家畅销不衰。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才开始流行并投人生产,目前我国已成为国际上牛仔布的重要生产国。 1.色织牛仔布的特点
牛仔布的特点是纱粗,织物密度高,质地厚实、坚牢,有良好的吸湿性和保形性,耐磨,穿着舒适、朴素大方。其粗犷、简洁、返璞归真、回归大自然的独特风格受到各界人士喜爱。
牛仔布经纱一般为深色,如靛蓝、黑色及其他深色,纬纱为浅色,如浅灰或本白,组织一般为3/1↖,也有用变化斜纹,甚至提花组织的,由于经纬纱颜色相差悬殊,织物组织又是经面组织,故织物正面为深色,反面为浅色。 2.色织牛仔布的分类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牛仔织物品种也不断增多。其分类情况如下:
(1)按重量分:一般可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3类。轻型牛仔织物布重为203.5—330.6
g/m2;中型牛仔织物布重为339.1~432.4g/m2;重型牛仔织物布重为440.8—508.7 g/m2。
(2)按弹性分:有非弹牛仔织物和弹力牛仔织物。在弹力牛仔织物中,又可分为经纬双弹牛仔织物、经弹牛仔织物和纬弹牛仔织物。
111
纺织品设计教案
(3)按所用原料分:有全棉牛仔织物、棉与麻混纺、棉与粘纤混纺或棉与其他化纤混纺、抽丝混纺、毛混纺、氨纶包芯纱弹力牛仔织物等。
(4)按色彩不同分:有深蓝、浅蓝、淡青、褐、黑、红、白,还有什色、彩色等。 (5)按组织不同分:有平纹、斜纹、破斜纹、缎纹及提花组织等。 (6)按后整理不同分:有水洗石磨、砂洗、磨绒等。
(7)按织物品种分:有传统牛仔织物和花色牛仔织物两类。花色牛仔织物是为了满足人们对服饰多姿多彩的需要,采用不同的原料结构、不同加工工艺及不同的物理、化学方法而生产的。
3.牛仔织物的用途
除男女牛仔裤、牛仔上装、牛仔短裤及牛仔裙等服装外,牛仔织物已扩大至鞋、帽、提包、提箱以及装饰用织物等。 4.牛仔布部分品种的组织规格 牛仔布的组织规格见表4-3。 表4—3 牛仔布部分品种的组织规格 线密度(tex) 经 纱 80 58 36
(六)色织泡泡纱
色织泡泡纱是由两组不同粗细的经纱(泡经、地经)和一组纬纱交织而成的织物。织造中通 过两组经纱分别卷绕于2根织轴上,地经与纬纱织成平整的地布,泡经较地经纱粗,送经快,织造时与地经织缩差异大而形成有规律的条形波浪绉纹,状如泡泡。
色织泡泡纱多数是平纹组织,除由泡泡形成条纹外,一般还由色纱形成条子和格子,还
112
密度(根/10cm) 纬 纱 96 58 48 经 向 255.5 295 366 纬 向 165 165 212.5 织物组织 3/1↖ 纺织品设计教案
可在平纹地部的基础上点缀各种联合组织或提花组织。
色织泡泡纱色泽鲜艳,立体感强,泡泡的形状清晰、整齐,泡形稳定,经久耐洗,质地柔软、滑爽,穿着舒适,宜作衬衫、连衣裙及各式童装等服装面料,也可做装饰织物,如床罩、窗帘等。部分色织泡泡纱的规格见表4-4。 表4-4 部分色织泡泡纱的规格 品名 线密度(tex) 经纱 纯棉泡泡纱 14.5+28 18.2×2 涤棉泡泡纱
(七)色织绉纱
色织绉纱仿真丝织物,轻薄飘逸,有绉纹自然丰满的特点,它运用强捻的纬纱在一定张力条件下定形,用适当的组织结构织成坯布,通过松式大整理使纬纱复苏其强捻度所特具的收缩力,在织物表面呈现不规则柳条效应,绉纹立体感强,手感柔软,吸湿透气性良好,穿着舒适,常用作春夏季服装面料及窗帘等装饰用布。
色织绉纱织物组织以平纹为主,通常纬纱略粗于经纱,织物起绉效应好。如经纬纱差异过
大,成品有粗糙、不谐调感。经纱采用普通正常捻度,纬纱则全部或部分采用强捻纱,织物起绉效应与纬纱捻度成正比(在临界捻度内)。一般强捻纱的捻度约为正常纬纱捻度的2~2.5倍。捻度过大,加捻困难,纬纱准备工艺要求高,络筒时易产生小辫子,织造时纬缩大,成品手感粗硬、不自然;捻度不足,起绉效果差,达不到绉纱外观。纱细,捻系数应偏大;纱粗,捻系数可偏小。
绉纱织物经纬纱的紧度与起绉效应有直接联系,织物经纬向紧度应相近,宜均在30%左 右,织物的总紧度在50%~55%,幅缩率一般在30%左右。布边经纱可采用Z捻、S捻间
113
密度(根/10cm) 纬纱 14.5 36.4 13 经向 346.5 314.5 393.5 纬向 299 236.5 275.5 13+13×2 纺织品设计教案
隔排列的方法(或股线,但粗细相当)或布边宽度加宽lcm左右,以利于整理加工。 绉纱织物按其起绉风格可分为单向绉纱织物和双向绉纱织物。单向绉纱织物起绉似波浪或柳条状,双向绉纱起绉根据交织数不同可形成双绉或胡桃绉纹,通过稀密筘、提花、缎条等设计手法可呈现强烈的起绉效应。
综上所述,只有得到纱线线密度、规格、组织、织造、后整理诸因素最佳配合后,织物才能达到最佳起绉效果。色织绉纱织物的主要规格见表4-5。 表4-5 色织绉纱织物的主要规格 原料成分 线密度(tn) 经 纱 100%棉 100%棉 涤65/棉35
(八)色织薄型弹力绉
色织薄型弹力绉是一种薄型起泡起绉色织物,具有绉泡自然、灵活多变、久洗不变形、立体感强、手感滑爽、弹性和还原性好等特点,有绸型织物的风格。原料选用聚氨酯弹性纤维(氨纶)、PBT纤维和高收缩涤纶长丝POY等,有耐化学药品、耐油污、耐腐蚀的特性,延伸性能为45%~65%,在织物中含有2%~16%这种纤维就能发挥起泡、起绉、延伸的作用。
(九)色织绒布
色织绒布是冬季较为适宜的内外衣着用料。坯布经拉绒后,具有织物纤维蓬松、保暖性增强、柔软、厚实、吸湿性良好等优点。经拉绒后纬向强力稍有降低。内衣用料要求绒面丰满,所;以纬纱线密度粗于经纱,纬密较大。外衣用料绒面要求低,不以绒毛为主,仅通过拉绒使织物具:有呢绒感,其经纬纱线密度接近,经密大于纬密。
色织绒布根据起绒工艺不同,可分为拉绒布和磨绒布;按织物组织可分为平纹绒、斜
114
密度(根/10cm) 纬 纱 19.5 14.5 13 经向 236 314.5 275.5 纬向 181 212.5 236 织物组织 14.5 10 平纹 提花 纺织品设计教案
纹绒、提花绒、凹凸绒;按拉绒方法不同,又可分为单面绒、双面绒;按色纱配置不同,可分为条绒、格绒等。色织绒布部分品种的组织规格见表4-6。 表4-6色织绒布 线密度(tex) 经 纱 28 纬 纱 36 28 28+(28+28) 28+(18+18) 28+(28+28)
(十)色织牛津纺
色织牛津纺起源于英国。一般选择较细的精梳棉纱,高档织物采用优质长绒棉细特纱线作经纬纱,也有采用涤棉混纺纱线的。常用细特经纱与较粗的纬纱以纬重平组织交织而成,具有纱支条干均匀、织纹颗粒丰满、色彩淡雅、手感柔软、滑爽、挺括、透气性好等特点。花色有素色、漂白、色经白纬和色经色纬以及中浅色地纹上嵌以简练的条格。织物主要用作衬衫面料,主要品种规格见表4-7 表4-7 色织牛津纺主要品种规格 品名 线密度(tex) 经纱 纯棉牛津纺 7.5×2 纬纱 7.5×2 14.5 14×2
色织纯棉青年布是一种色经白纬平纹织物。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在流行初期具有粗
115
密度(根/10cm 经 向 263.5 314.5 314.5 纬 向 212.5 228.3 228.0 织物组织 2/2斜纹 36 36 36+(28+28) 263.5 212.5 密度(根/10cm) 经向 590.5 637.5 377.5 纬向 244 165 204.5 36 纺织品设计教案
狂的乡土气息,随着时代的变化,青年布的风格也起了相应的变化,具有布面光洁、条干
均匀、手感挺括的特点。作为衬衫面料,有吸湿性和透气性良好、穿着舒适等服用性能。 青年布大多采用优质纯棉纱,经纬纱均用28tex棉纱,纱线条干均匀,杂质少。常用经纱密度为271.5根/l0cm,纬纱密度为240根/l0cm。 (十二)色织中长花呢
色织中长花呢系用中长纤维纺制的织物,风格类似于精纺毛织物,多为中厚型织物。条格新颖、文静大方的各色平素仿毛花呢,质地厚实,坚牢耐穿。产品具有挺括、弹性好、丰满、滑爽、布面均匀的风格。
中长花呢主要有涤粘混纺与涤腈混纺两类。涤腈织物手感丰厚,有身骨,挺而不硬,松而不软,弹性较好,抗折皱性强;涤粘织物手感柔软,身骨与弹性不及涤腈织物,但吸湿性、抗静电性等较涤腈织物好。涤粘织物的抗折皱性差,但可通过树脂整理来弥补。 中长花呢常以股线及花线织制,组织有平纹、斜纹及变化组织、联合组织等,也可织成隐条、隐格织物。
此外,还有色织烂花织物、色织印花织物、色织灯芯绒、色织纱罗织物、色织腈纶膨体粗花呢、色织低弹花呢、色织麻混纺织品、色织仿麻织物、色织双层织物、色织弹力织物等品种,在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不断发展的基础上,色织新品种也不断涌现。
116
纺织品设计教案
第二节 色织物主要结构参数设计
色织物可以说是一种点(组织点)、线(纱线)、面(色块面积大小)相结合的工艺美术品,它要求设计人员将艺术素质与纺织工艺知识两者有机地结合。 一、色织物主要结构参数的设计 (一)原料的选择
色织物的原料除了棉纤维外,还有涤纶、维纶、腈纶、丙纶、粘纤等短纤维及长丝,还有各种差别化纤维,可根据产品的风格选择合适原料。色织生产为在同一品种上使用不同原料创造了较为良好的条件。 (二)纱线设计
在色织物生产中,为了扩大织物的应用范围,除使用传统的单纱和股线外,可考虑纱线粗细结合、纱和线结合、混纺交织、交并以及使用合股花线、左右捻纱线、异形丝、金银线、印节纱、结子、毛圈、断丝等花式线、花色线,使织物体现出不同风格。 (三)织物组织设计
色织物应用的组织很广泛,原组织、变化组织、联合组织、复杂组织,甚至大提花组织均可以采用。可根据织物的风格特征选择合适的组织,一般常采用平纹和斜纹组织。为满足花色多变的要求,设计时通常会组合使用各种组织,配合色纱的变化,使织物新颖美观。但必须注意各种组织的选择与配置,要做到花纹清晰和便于织造,如纵条纹组织,各条纹交界处相邻两根经纱上组织点的配置最好是经纬浮点相反,以使界限分明。 (四)织物密度、紧度设计
色织物进行创新设计时,织物的密度、紧度设计可使用紧度理论设计法、经验公式计算法和参照设计法。
仿样设计时,织物密度的设计要保证花型、条格不变形,可采用仿制法(下面将介绍)进行,该方法在色织物的仿样设计时常用。 (五)色彩与图案设计 1.色彩配合
117
纺织品设计教案
设计色织物,涉及色光的配合与色彩的配合。所谓“远看颜色近看花’’反映了色织物中色彩配合的重要性。 ·
色织物的色彩配合,主要表现为各种色纱的运用,色织物配色的总原则是“调和、对比、统一、变化”,即调和中求对比,统一中求变化。
色织物产品设计人员为每一大类品种设计出大量组织花纹。每种组织花纹可配有若干色
调的套色,每套色又可配3~5种色位,每种色位可含有几种颜色。在设计同一套色的配色时,色彩的变化可以多种多样,例如改变点缀色、改变地色或改变一部分经纬色,或同时改变所有各种经、纬色等。但同一套色内的各对应部分(包括地色、花色、点缀色)的格型大小和色纱的明度、纯度等应该相同,否则便属于不同套色的花。进行色织物配色时,需要注重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要明确色织物的用途和当前的流行色彩:色织物的适用面广,人们对色彩的爱好,随民族和地区的不同而异,所以,配色应根据织物的使用对象、地区、民族、习惯、季节、性别等的不同要求而有所不同。色彩设计还要符合流行色彩的要求、服装式样对色彩的要求等,把握色彩变化的周期与趋势。
(2)色彩要有主次:配色中要有一个主调,它是某一色织物中的主色。一般来说,主色的面积最大,有时在各套色中主调用两种色彩体现,但两个色相还应有主次之分,不能用量相等。
(3)色彩要有层次变化:在条格配色上应特别注重这一点。有了层次,就能体现出前后、上下、左右,且富有立体感,使人们感到有条理,不然,会产生杂乱无章的效果。 2.图案设计
色织物应用的综框不超过16页,因此色织物的图案不同于印花与丝绸图案,可在决定题材后如实描绘,它的花纹主要是条子、格子,少量为寓意、象形、几何形花纹,多数是以条格排列和提花相结合,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几何图案:以经、纬浮长起花或以原组织起花等各种组合,在织物表面构成由线条
118
纺织品设计教案
或点连缀成的简单的各式几何图形*
(2)条格图案:由各种大小不同的方格和条子结合色彩和组织进行排列。
(3)朵花图案:用写实题材的朵花,经艺术加工浓缩成象形的似花非花,似物非物的图案。
(六)产品风格的设计 1.仿丝绸风格的色织产品
丝绸织物的特点是光滑、明亮、柔软,除彩格织物的色彩比较艳丽外,一般以淡雅为多。色泽一深.就显不出薄型丝织物的风格。
色织物中府绸、细纺、巴里纱等夏令产品,都要求有丝绸织物的外观。色织府绸是其中丝绸感较强的品种,在仿制过程中,已形成别具一格的特点,即织纹清晰、手感滑爽、光滑如绸,配色纯度低而明度高,色彩柔和、素净、淡雅,有高档风格。
色织剪花、烂花、色织印花等品种,是学习丝绸的烂花、挖花(仿绣)等传统优秀产品而来。
2.仿麻风格的色织产品
要达到麻织物的外观,主要在于组织、原料和纱线线密度的配合。选用粗特纱,仿麻织物效应突出。细特纱手感柔软,削弱了仿麻织物硬、挺、爽的感觉。织物密度也不宜太大,但要使织物具有一定的身骨,透气性和弹性要好。仿麻织物造型较简练,织物组织以平纹为主,嵌以经重平、纬重平、变化重平等组织,还可适当用一些花式纱作点缀。粗细纱线结合使用,更能衬托出麻织物挺爽、朴实、粗犷的特色。
色调多用低纯度的中浅色,米色、浅米色、糙米色、乳黄色等较为接近苎麻的原色,不宜用五颜六色冲淡麻织物的风格。
3.仿毛风格的色织产品
色织物主要仿精梳毛纺中薄型花呢、中厚型花呢、格花呢等品种的风格,少量仿粗花呢的风格。
毛型感的仿制亦在于图案造型、织物组织及色泽的配合。毛织物的色调和造型要求浑
119
纺织品设计教案
厚、
稳重、大方。常用的有咖啡、灰、黄、米、蟹元、蟹灰、蟹青、草绿、翠绿等色,白色用煮白代替漂白,近似羊毛本色。仿毛织物色泽配合是很重要的,配合不当,织物风格失真。 色织仿毛型花呢,除由纱线捻向不同形成隐条、隐格外,关键在于花线的应用。有不同色线并合而成的2股异色花线、3股花线、粗细不同的花式线、不同捻度的各种低捻花线等,由不同色泽的色纱混合,使织物表面产生不同程度的混色效应。花线的色泽配合有明调配色加捻、暗调配色加捻、姊妹色配色加捻、近似色配色加捻和对比色配色加捻等。此外,结子线、疙瘩纱等在仿毛织物上都有应用。不同花式线的应用,为增加色织仿毛花呢的毛型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在组织选用上,薄型织物以平纹为多,中厚花呢多采用斜纹、变化斜纹、方平、配色花纹等组织,造型要大方。
为了增加和丰富仿毛花呢的色谱,可采用包袱试样方式,用5种或5种以上从深到浅不同色泽的经纱与从深到浅多种纬纱交织,从而形成数十种色谱,便于进一步达到仿毛效果。 二、仿样
色织物设计经常采用仿样设计。仿样设计就是根据用户要求,按照样品进行再设计。仿样设计可以是“照样复制”,即按照样品复制出完全相同的产品来;也可以是仿照样品的某些特征进行设计,称为“特征仿样”。
照样复制一般称为仿制设计,是根据用户来样进行的。设计前必须对样品进行仔细的分
析,例如产品的风格特征和品种类型、所用原料及混纺比、经纬纱线密度与密度、捻向与捻度、组织规格、配色循环等,也要了解其后整理的情况。
特征仿样就是仿照样品的某些特征进行设计,以便织制出具有与样品的某种特征相仿的织物。特征仿样有条型仿样、格型仿样、花型仿样、色彩仿样、风格仿样等。
色织物仿样一般以一个完整的配色和组织循环,即以一花为单位,具体设计方法如下。
120
纺织品设计教案
(一)条型、格型的仿制
对样品的条型和格型进行仿制有两种情况。 1.每筘经纱穿入数相等的产品
(1)对照法:这是一种最简单的仿制方法,仿样时,只要选择一块和产品技术规格相同的成品布,将其置于被仿样品的旁边,取出样品一花,将此花内的各色排列顺序分别和成品布对照,记下与各色条型、格型相对应成品的根数即可。
这种方法简单、准确,还可以不考虑产品在各加工过程中的加工系数,但一定要有符合规格要求的成品布,才能采用这种方法。 (2)比值法:这种仿制方法的具体步骤: ①记下样品一花的排列顺序和各色的根数。
②分别求出样品经密和产品经密(成品经密)的比值、样品纬密和产品纬密的比值。 ③比值与样品各色根数相乘之积即为产品一花的排列根数(如有小数应予以修正)。 例1 欲仿制纱线线密度为28tex×28tex,密度为303根/l0cm×260根/l0cm的色织布,样品的经纬密度为362根/l0cm×236根/l0cm,求仿制条型。 解:产品与样品的经纱密度比值=303÷362=0.837 产品与样品的纬纱密度比值=260÷236=1.1
将上述求出的比值与样品各色根数相乘之积即为产品的排列根数。
用比值法仿制条型、格型准确性好,要求格型方正的产品在修正排列根数时要考虑各色根数增减数量能满足格型方正的要求。要求格形方正的产品,须验证其一花经向的长度是否与纬向宽度相等,若不相等,可改变格形中色纱的引纬数。验证计算方法可按下式:
产品每花经纱根数产品一花的引纬数
成品经密成品纬密某色织物条型仿样结果见表4-8。
表4-8 某色织物条型仿样结果
121
纺织品设计教案
样品一花的经纱排列根数 仿样一花的经纱排列A 22 18.4 B 6 5 5 B 6 6.6 6 A 8 6.7 6 A 6 6.6 6 B 6 5 5 B 6 6.6 6 A 22 18.4 18 A 20 22 24 C 10 8.4 8 C 6 6.6 6 D 4 3.3 4 D 4 4.4 4 C 4 3.3 4 C 4 4.4 4 D 4 3.3 4 D 4 4.4 4 C 20 16.7 16 C 20 22 24 根数(×0.837) 产品一花的排列根数 样品一花的纬纱排列根数 仿样一花的纬纱排列22 根数(×1.1) 产品一花的排列根数
(3)测量推算法:仿制纸板样和大格型的样品时,一般采用这种方法,仿制步骤为 ①量出样品一花内各色宽度。
②将各色宽度乘以成品密度,求出各色根数。 ③修正计算所得经、纬纱根数。 ·
采用这种仿制方法测量要精确,否则会影响仿样效果,在修正经、纬纱线排列根数时,要考虑产品格型方正的要求。
例2 一产品的线密度为13tex×l3tex,密度为422根/l0cm×267.5根/l0cm,格型照纸样,仿制结果见表4-9。
表4-9 某色织物格型仿制结果
经纸样白 元 白 元 蓝 元 蓝 元 蓝 元 18 A 20 24 122
纺织品设计教案
向 一花3.2 12.7 3.2 4.8 4根 6.4 9.5 3.2 4根 4.8 内纬纱各色的测量宽度(mm) 按经13.5 53.6 13.5 20.3 4 27 40.1 13.5 4 20.3 密比例推算的经纱一花 排列根数 修正14 52 14 22 4 26 40 14 4 22 后产品经纱一花的排列根数 纬纸样白 元 白 元 蓝 元 蓝 元 蓝 元 向 一花3.2 15.9 3.2 4.8 4根 4.8 12.7 3.2 4根 4.8 内纬 123
纺织品设计教案
纱各色的测量宽度(mm) 按纬密比例推算的纬纱一花排列根数 修正后产品纬纱一花的排列根数 8.6 42.5 8.6 12.8 4 12.8 34 8.6 4 12.8 8 42 8 14 4 14 34 8 4 14
2.组织复杂花筘穿法的产品
如色织精梳泡泡纱,地组织通常采用每筘3穿入,起泡组织采用2穿入。又如色织缎
124
纺织品设计教案
条府绸,地组织采用2穿入或3穿入,缎条组织采用4穿入或5穿入。这种不同穿入数的穿法统称为花筘穿法。这类产品各组织间密度不等,仿制条型、格型时要采用下述方法。 (1)密度推算法: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来样复制”,首先对复制样品进行测试,确定其各组织的每筘穿人数,随后再定筘号,使产品保持样品的条(格)型。 ①分别测量原样品各组织相同宽度下的相应纱线根数。
②求得原样品各组织相同宽度下经纱数之比,用以推测各组织经纱的穿人数。 ③根据穿入数确定各组织的经纱密度。
采用这种方法复制样品,测量一定要精确。现举例说明密度推测法的具体过程。 例3 一色织物的组织特征如图4-1所示,对其条型进行复制。 ①量得缎纹宽度为6. 35 mm,经纱是25根。
②在平纹处也量出6.35 mm的宽度,数得经纱是15根。
③用相同宽度的缎纹经纱数和平纹经纱数做比较,得25:15=5:3,这样就可推测得到原样
缎纹是每筘5穿人,平纹每筘3穿人。
④量得花纹宽度是9.5mm,经纱根数是30根。 ⑤在平纹处也量出9.5mm的宽度,数得经纱为22根:
⑥用同样宽度的花纹经纱数和平纹经纱数做比较,得30:22=4:3,推测得到原样花纹处每筘是4穿入的。
这样,原样中各组织的每筘穿人数都确定了,样品的条型就能复制了。 (2)方程法:用方程法进行仿制所采用的公式为:
(ab)P axbfx式中:a——样品一花内代表地组织的各色总宽度,cm; b——样品一花内代表花组织的各色总宽度,cm; P——产品的成品平均密度,根/l0cm; x——产品地组织处的密度,根/l0cm;
125
纺织品设计教案
f——地组织与花组织穿筘数的比值。
如地组织每筘穿入数为3,起花组织每筘穿人数为5, f=5/3,s所以fx就是产品起花组织处的密度。 现举例说明方程法进行仿样的过程。
例4 生产线密度为13 tex×l3tex,成品密度为471根/l0cm×275.5根/10cm的色织布,花型照纸样
(图4—2),仿制步骤如下:
①测量纸样一花内各组织及各色的宽度,并依顺序排列和累计平纹组织和缎纹组织的总宽度于表4-10。
②根据织物经纬向都有平纹和缎纹的缎格组织特征,缎纹区和平纹区的每筘穿入数分别为4穿入和2穿入,纬向缎纹停卷比例为1:1(即卷一纬停一纬)。
表4-10 纸样一花内各组织及各色的宽度
组织 经 向 排列 宽度(mm) 组织 纬 向 排列 宽度(mm)
缎纹 蓝 平纹 白 缎纹 红 平纹 白 缎纹 蓝 白 平 纹 黄 白 缎纹 红 白 平 纹 黄 白 平纹总宽度:aj=44.5mm,缎纹总宽度bj=12.7 mm. 平纹总宽度:aw=44.5mm,缎纹总宽度bw=12.7 mm 126
4.8 6.35 4.8 6.35 7.9 11.1 4.8 11.1 4.8 17.5 7.9 27.0 纺织品设计教案
③平纹处的密度为x,则缎纹处的密度fx=2x(因为f=缎纹每筘穿数/平纹每筘穿入数=2) 将上述各已知数,平纹总宽度aj =44.5mm和缎纹总宽度 bj=12.7mm及f=2,pj=471根/10cm代入公式:
ajxbjfx(ajbj)Pj得:
4.45x1.272x(4.451.27)471
平纹处密度x=385根/10cm
缎纹处密度fx=2×385根/10cm=770根/10cm
④求出经纱一花的排列与根数。将工x=385根/10cm分别乘以平纹处的各色宽度,fx=770根/10cm分别乘以缎纹处的各色宽度即得纱线排列根数,见表4-1各项数据。
表4-11 经纱排列
组 织 排列顺序 经纱计算根数 修正后产品一花的 36 37 蓝 缎纹 平 纹 缎纹 平 纹 白 黄 白 红 白 黄 白 24.4 18.5 24.4 42.7 18. 5 42. 7 25 18 25 60 43 18 43 127
纺织品设计教案
穿筘数 9×4入 34×2入 15×4入 52×3入 全花268根、110筘
纬向计算的方法与经向基本相同。
⑤设纬向平纹处的密度为x1,则纬缎f1x12x1,因为纬缎处是以1:1停卷的,因此
f12。
将已知的纬向平纹总宽度aw44.5mm和纬向缎纹总宽度bw12.7mm及 f12、
pw275.5根/10cm代入公式: awx1bwf1x1(awbw)Pw
得:4.5x11.272x1(4.451.27)275.5
纬向平纹处密度x1=225根/10cm
纬向缎纹处密度f1x1=225×2=450根/10cm ⑥计算纬向平纹和纬缎处各色排列数。
将x1=225根/10cm分别和纬向平纹处各色相乘,将f1x1=225×2=450根/10cm分别和纬向缎处各色相乘,所得纬纱排列数见表4—12。
表4—12 纬纱排列
组织 排列顺序 经纱计算根数 修正后产品一花的排列(根) 缎纹 蓝 21.6 20 平纹 白 39.3 40 缎纹 红 35.6 36 平纹 白 60.8 62 修正后产品一花共排列158根
128
纺织品设计教案
仿织这类纬缎格时,须注意纬向每花循环不破坏经缎条的外观质量。所以每花引纬数应符合以下要求:总的引纬数去掉停卷重复数外,余数应是5的倍数。因为经缎条的一个完全组织循环要横跨5纬。如上述,总引纬数是158梭,根据纬向缎条处1:1的停卷,其纬缎共引纬56梭,有28梭是重复数,即158-28=130,则余数130是5的倍数。
用方程法仿样的几点说明:
(1)用方程法仿样不仅可以仿制布面上有2种不同密度之样品的条型、格型,若以公式
axbfx(ab)P进行引申,即能对一花中有3种或4种,甚至多种不同密度的样品进
行仿制。
(2)用方程法仿样的关键是算出织物地组织处的密度x。x是随样品组织的变化而变化的,还随各组织每筘穿入数的变化而变化。由于x值的变化对产品的内在质量影响很大,所以在确定x值的时候既要使产品保持样品的条型、格型,又要保证产品的内在质量和生产条件的许可。
(3)用方程法仿样时,不考虑各组织在织造过程中的收缩或伸长之间差异,因此仿制大条(格)型样品,在修正计算根数时应有2%的调整。
在实际仿样过程中,根据样品的特点,方程法的计算方法还可以简化。
(二)花型的仿制
使产品在外观上保持样品花型特征的工作称为花型的仿造。花型特征一般是由大小和形态两方面描述的。花型仿造的主要方法有移植法、调整穿筘法、调整花经法及综合调整法等数种。 1.移植法
在样品和产品的经纬密度相近时,把样品花型特征照搬到产品上去的方法,即移植法。 例5 产品是14.5tex×l4.5tex,472根/l0cm×267.5根/l0cm精梳府绸,样品是13tex×13tex,440.5根/l0cm×283根/l0cm涤棉府绸,产品与样品经纬密度相近。仿制时,只要对附样花型进行组织分析,配以相应的穿综、穿筘办法及纹版图,即能使样品的花型特征在产品上得到移植。移植法仿样简单、易做,但仿制后的花型略有变异。
129
纺织品设计教案
2.调整穿筘法
当样品与产品的经密相差甚大,而纬密接近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调整花区与地部区域穿筘的方法对样品花型进行仿造。调整穿筘的目的在于使产品花区经密接近样品花区经密,达到花型仿造的目的。具体仿制步骤如下:
(1)对样品花样做组织分析。
(2)测量花区宽度,推算样品花区的密度。 (3)根据样品花型确定穿筘方法。
例6 生产(14tex×2)×17tex,成品密度为370根/l0cm×251.5根/l0cm,坯布密度为346根/l0cm×259.5根/l0cm的色织府绸,花型如图4-3所示。 (1)图4-3所示样品是经起花型,组成花区的经纱为32根。 (2)样品花区的宽度为6.4mm,地组织区的宽度为19.0mm。
推算得花区密度=花区根数÷花区宽度=(32÷0.635)×10=504根/l0cm。
(3)根据样品花区的密度,产品只有采用花筘穿法,使产品花区的密度接近504根/l0cm,才能仿造图4-3的花型。参照实际生产中类似花型的穿筘方法分别由花经4穿入、地经3穿入,花经5穿入、地经3穿入及花经3穿入、地经2穿入3种不同花筘穿法。这三种花筘穿法的花型仿造 效果见表4-13。 表4—13 花型仿造效果 穿 筘 方 法 花 经 地 经 产品花区成品密度 (根/10cm) 4穿入 5穿入 3穿入 3穿入 3穿入 2穿入 455 528 493 504 样品花区密度 (根/10cm) 由此可知,仿造上述花型,采用花区3穿入、地经2穿入的花筘穿法效果最好。但在
130
纺织品设计教案
实际生产中除了考虑仿制效果以外,还应适当考虑产品在穿综及织造中的方便,也就是说在不太影响仿制效果的前提下,选择有利于各道加工工序的花筘穿法。
3.调整花经法
对样品花型中的花经做适当变更,以达到仿样目的,这种方法即为调整花经法。这种方法只适合于花型较大,并列花经为两根以上的样品。仿制步骤如下: (1)对样品做组织分析。 I
(2)计算出产品与样品的花经与地经密度的比值。
(3)根据求得的比值及花型组织结构对花经做适当的调整。
4.综合调整法
若产品与样品的经密与纬密度均有很大差异,仿制时,应综合运用调整穿筘法和调整花经法来保持样品花型的宽度,用改变花经组织点的方法来保持样品花型的长度,这种仿造花型的方法简称综合调整法。 (三)色彩仿样
色彩仿样就是要使所设计产品的色彩与样品相同或相近。色织物所表现的色彩是织物表面经浮点与纬浮点色彩的空间混合效应。
影响织物色彩效应的因素主要有:纱线本身的颜色、色纱的排列、织物组织和经纬向的紧度比等。织物色彩是由浮现于织物表面的纱线色彩所组成的。织物的组织不同,显露于织物表面的经、纬浮长不同,呈现的色彩也就不同。经面织物的色彩效应偏向于经纱色彩,纬面织物则偏向于纬纱色彩。经、纬向的紧度不同,在织物表面呈现的经色与纬色的程度也不同。经向紧度大于纬向紧度,结构相高,经纱显露于表面较多,经纱色彩就占主导地位。
基于上述原理,在色彩仿样时,必须仔细分析样品的色、纱、组织和紧度等条件,并与所设计产品进行对比研究。根据所设计产品与样品的异同,进行色彩仿样设计,以求逼真。 (四)风格仿样
风格仿样就是模仿某种织物的风格,例如通常所说的“仿毛”、“仿麻”、“仿丝绸”以及
131
纺织品设计教案
“仿针织”、“仿兽皮’’等,也可以模仿某种具体织物的风格。影响织物风格的因素很多,因此风格仿样比较复杂,一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
(1)选择仿型纤维。这是风格仿型的基础。例如,仿丝绸织物采用细特纤维;仿毛织物选用毛型纤维或中长纤维等。
(2)纺制仿型纱线。即采用仿型纤维纺制具有一定线密度、捻度的纱线,使其在细度、外观及物理机械性质等方面符合所仿织物的要求。例如,棉型仿丝绸织物常采用13tex以下的细特纱;仿毛中长花呢常采用20tex×2、19.4tex×2等中特股线;仿麻织物则多用强捻纱、仿竹节纱等。
(3)设计适当的组织与密度,使其与仿型纱线相配合,形成仿型风格。例如,轻薄仿丝绸织物多用平纹组织,经、纬紧度比接近于1;仿精纺毛织物多用斜纹、急斜纹组织,经、纬紧度比较大。
(4)色彩与花型设计也要与所仿织物相似。
(5)按照所仿织物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染整工艺。例如,仿丝绸织物需进行仿丝绸整理,仿毛织物也要进行相应的整理,以使其仿型风格更加逼真。
132
纺织品设计教案
第三节 色织物的劈花与排花(教案)
排花: 根据实际生产及设计产品的花型和配色要求,决定产品经纬纱排列的方式叫做
排花。合理的排花能够提高产品服用性能和改善产品加工条件。 一、劈花
确定经纱配色循环排列起止点的位置,习惯上称为劈花。 (一) 劈花的目的
工艺设计中,劈花是以一花为单位的。
目的:是保证产品在使用上达到拼幅与拼花的要求,并有利于浆缸排头、织造和整理的加工生产。 (二)劈花的位置
一般选择在色纱根数多、颜色浅、组织比较紧密的地方。 (三)劈花注意事项
(1)应选择组织较紧密的条纹处作为劈花的起止位置。 ① 劈花一般为平纹、斜纹组织;
②提花、缎条、泡泡纱的起泡区、剪花织物的花区等松软组织不能接近布边,劈花时要距布边一定位置(一般在2cm左右),以免织造时织物边部经纱开口不清、花型不清晰、泡泡不均匀、产生边撑疵等,整理拉幅时会使布边拉破、卷布边等。当不能满足上述条件时,可适当增加布边纱的根数;
③经向有毛巾线、结子线、低捻花线等花式线时,应避免将这些纱线作为起止点。 例7 某织物(全幅40花)有两种劈花方法,即: ①缎纹 平纹 蓝色 白色
20 80 共100根/花 ②平纹 缎纹 平纹 白色 蓝色 白色
133
纺织品设计教案
40 20 40 共100根/花
方法①劈花产品外观不协调,织造时边部缎纹易起毛圈,产生边撑疵、经缩等织疵,整理时易发生卷边和拉破布边。
方法②劈花产品两边整齐、匀称,能符合织造和整理的要求。
(2)格型、花型较大的彩格绒、格府绸、格布等产品,劈花时一般劈在白色或浅色且纱线根数较多或条型较宽的地方,便于裁制时能达到拼幅、拼花和节约用料的目的。 例8 某织物可以有下列3种劈花方法:
① 黄 元 红 元 红 元 红 元 黄 白
4 40 8 9 4 9 8 40 4 60 共186根/花 ② 红 元 红 元 黄 白 黄 元 红 元 红
2 9 8 40 4 60 4 40 8 9 2 共186根/花 ③ 白 黄 元 红 元 红 元 红 元 黄 白
30 4 40 8 9 4 9 8 40 4 30 共186根/花 上述3种劈花方法中,方法①织物左右两边呈深、浅色不对称,如被单布用这种劈花方法有损于织物外观。方法②织物两边虽对称,但红色根数太少,接缝时易被缝掉,花型不完整。方法③是合理的劈花方法,,拼幅后能构成完整的条(格)型,布幅两边对称匀整。 (3)劈花时要注意整经时的加(减)头。
若总经根数减去边纱根数后,不能被产品的一花经纱根数整除,产生的余数即是整经时的加头或减头。 例9
①当某产品整经时无加(减)头时,劈花方法如下: 平纹 泡泡纱 平纹 泡泡纱 平纹 泡泡纱 平纹 白 蓝 白 蓝 白 蓝 白
36 24 15 24 24 6 36 共165根/花 ②当该产品整经时须加头36根时,劈花方法如下:
134
纺织品设计教案
平纹 泡泡纱 平纹 泡泡纱 平纹 泡泡纱 平纹 白 蓝 白 蓝 白 蓝 白
24 15 24 24 6 18+36 共165根/花
×全幅花数
按上述经纱排列整经若干循环后,最后一个循环末尾18根白色平纹处加头36根白色平纹,既达到总经根数要求,又满足了劈花要求,织物两边对称。 (4)劈花时要注意各组织穿筘的要求。
如透孔组织要求形成一束3根经纱穿人一个筘齿内,使织物透孔清晰;纵向凸条之间的两根平纹要求分别穿在2个筘齿中,使凸条效果好。其他如网目组织、纬起花组织等采用花筘穿法的织物,劈花时都应注意织物的组织特点,保证产品设计的穿筘要求。
例10 某平纹和透孔组织间隔排列的色织府绸织物,全幅经纱均为每筘穿3根,并且无加减头,即全幅正好是花纹整倍数。具体色纱排列如下所示: 组织 平纹 透孔 平纹 透孔 平纹 经纱色泽 浅灰 白 浅灰 白 经纱根数 51 18 21 18 第一种劈花方法 26 18 21 18 25 第二种劈花方法 27 18 21 18 24
根据劈花原则,劈花应从组织紧、根数多的平纹处劈花,并尽可能使两边色纱排列对称或接近对称。但若按上述第一种方法劈花,就破坏了透孔组织的穿筘方法,使织物的孔眼不清晰。所以,应采用第二种劈花方法。 (四)调整经纱排列
织物经纱的排列顺序、排列根数和穿综方法组成了经纱的排列方式。总经根数统一规定的产品,工艺设计时为了把产品的总经根数和上机筘幅控制在规定的规格内,并使产品达到劈花的各项要求,减少整经时分绞不清(俗称平绞)及加减头,常需对经纱排列方式进行
135
纺织品设计教案
调整。调整时以一花为书写单位。 调整经纱排列的方法:
(1)平纹、2/2斜纹及平纹夹绉地等每筘穿入数相同的织物,调整时只要在条(格)型最宽配色处,抽去或增加适当的排列根数,改变一花是奇数的排列,并尽量调整到是4的倍数,同时把整经时加减头控制在20根以内。
例11 生产总经根数为2776根(包括28根边纱)的色织布,原样一花排列如下。 色经排列 A B C D C D A D C D C B A
原排列 31 41 6 18 6 4 12 4 6 18 6 41 22 共215根/花 调整后 22 40 6 18 6 4 12 4 6 18 6 41 30 共215根/花 按此排列产品全幅由13花组成,减头47根,不能达到拼幅要求,同时其一花排列是奇数,为215根,故不利于整经,会有平绞,穿综时不易记忆,穿错时也难检查出。如把原排列改为212根,则全幅同样是13花组成,但减头只有8根。经过这样的调整后,一花排列为4的倍数,两边对称,既能保持原样的外观面貌,又能达到拼花及改善整经、穿综加工条件的目的。
采用这种方法对经纱一花排列做调整,方法简单,效果好。但其只能适用于每筘穿入数相同的产品。
(2)调整各种花筘穿法产品经纱排列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①保持经纱一花总筘齿数不变,而对经纱一花排列根数做适当调整。 ②保持经纱一花总的排列根数不变,而适当变动一花的总筘齿数。 ③对原样一花的经纱根数和筘齿数同时进行调整。 二、梭箱配位及钢板编排(自学) 三,排花注意事项
(1)格型正方的产品,须验证其一花经向的长度是否与纬向宽度相等,若不相等,可改变格型中的色纱引纬数。
(2)要求对花、对格的产品,应使一花的引纬数与纹板的块数相等或者成倍配置。
136
纺织品设计教案
第四节 色织物的工艺规格与计算
一、工艺设计的准备
在制定工艺规格之前,首先应详细分析、了解任务书的内容。 (一)全面分析工艺规格 1.织物规格
纱线线密度、坯布密度、幅宽及匹长等项目一般都有明确规定,这些项目是设计的主要依据和要求。色织物规格中的密度一般是指坯布的密度,而幅宽一般指成品幅宽。 对于一些平筘(每筘经纱的穿人数相等)穿法的织物,其各处经密相同,因此产品单位长度中经纱根数即为经密。对于一些花筘(经纱稀密不均的穿筘)穿法的织物,其各处经纱密度是不等的。生产任务书上的经密(一般坯布的经纬密)应是织物一花内的平均密度,应测织物—花经纱根数和织物一花坯布的宽度,然后求其平均密度。 .
工艺设计时,要特别注意任务书上所要求的经、纬密度是成品密度,还是坯布密度。 2.检查来样
有时,任务书中仅提供织物的参考样品,而对织物的花型、组织和配色均未做规定,这时上列各项内容可由分析来样而确定。当来样的原料、密度、组织与投产的品种有出入时,应先试织小样进行核对。若与来样有差距,就要与客户联系并经合约双方同意,方能根据小样的资料决定工艺设计。 (二)确定后整理的工艺
任务书上有时对整理、包装等方面提出要求,例如树脂整理、防缩整理、单面或双面拉绒等,但对于一般后整理往往不做规定。后整理工艺对坯布规格、染料要求各有不同,故在工艺设计之前,应先确定后整理工艺。 . (三)先锋试样(即试织)
有些产品的工艺条件和设计数据,在没有试生产时很难确定,可通过少量试生产,即先锋试样的方法来解决。通过先锋试样可以了解:
(1)核实和确定工艺设计内容,如坯幅、经纱长度等工艺数据。
137
纺织品设计教案
(2)可以了解机械设备状态和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保证正常生产的技术措施。 (3)了解在试织中遇到的问题,并听取合理的意见和建议。
先锋试样的工艺设计方法基本上与正常工艺设计相同。先锋试样的数量,按品种的难易和需要等情况一般可试织l00m左右。 二、工艺规格及上机计算
上机计算主要内容如下:经纬织缩率、坯布幅宽、总经根数、每花经纱根数、配色循环、劈花、每筘穿人数、筘幅、筘号等。
(一)织缩率的确定
经、纬织缩率的大小影响用纱量、筘幅、筘号等的计算,所以应首先予以确定。 影响经、纬织缩率的因素很多,在实际生产中,设计人员一般可以参照类似品种(组织、线密度相同,经、纬密度相差都在4根/cm以内)的资料确定,并且经过试织进行修正。常见色织产品的经、纬纱织缩率见表4-17(P126)。 (二)幅缩率
坯布通过整理以后,纬向的收缩程度,称幅缩率。 实际生产中影响幅缩率变化的因素有:
(1)不同的整理工艺,会使产品的幅缩率发生变化。如漂白整理与不漂整理,前者整理工序多,幅缩率大;后者整理工序少,幅缩率小。
(2)织物的技术规格会对幅缩率产生影响。如相同线密度的织物,由于密度不同,幅缩率也不同。一般密度稀的织物幅缩率大,密度高的织物幅缩率小。
(3)织物的组织对幅缩率也有影响。松软的组织,如透孔组织、灯芯条组织等织物,其幅缩率较平纹组织的织物为大。
(4)织物的原料不同,幅缩率也不同。如纯棉产品的幅缩率和涤棉混纺产品的幅缩率就不同。部分织物的幅缩率见表4-18(P127)。 (三)确定坯布幅宽
任务书中列有成品幅宽,而相应的坯布幅宽需要由生产单位根据整理的工艺条件来确定。
138
纺织品设计教案
色织物有直接成品和间接成品之分。直接成品是指下机坯布不经任何处理或只经过简单的小整理(如冷轧、热轧)加工的产品,其坯布幅宽接近成品幅宽或比成品幅宽略大0.635~1.27cm。间接成品是指下机坯布还需经过拉绒、丝光、印染等大整理加工的产品。间接成品的产品幅缩率较大,坯布幅宽比成品幅宽要宽3.8~7.62cm。因大整理工艺的不同,产品的幅缩率也不一样。确定幅缩率后,坯布幅宽的计算公式如下 坯布幅宽(cm)成品幅宽 1幅缩率(四)初算总经根数
各类色织物的总经根数还无国家标准,因此各厂可按生产实际自行决定。 总经根数=布身经纱数+布边经纱数 =坯布幅宽×坯布经密+边经根数×(1-
布身每筘平均穿入数)
布边每筘平均穿入数 总经根数、每花经纱根数、劈花、上机筘幅、筘号、每花穿入筘数等项技术条件是彼此密切相关的。一般对总经根数先进行初算,而确切的总经纱数宜待下述有关项目确定后再决定。初算总经根数的公式如下: 总经根数=
坯布幅宽(cm)坯布经密(根/10cm)
10 (五)每筘穿入数
经纱的每筘穿入数与织物的组织、密度、纱线线密度、设备及产品质量要求等有关。 在比较复杂的色织物组织中,一般平纹采用2入(表示2根穿入一筘齿)或8入;斜纹采用3入、4入;五枚缎纹采用3~5入。联合组织可以在不同的部位采用不同的穿入数,即花筘穿法。
在花筘穿法中,原则上每筘穿入数最多不超过6根,因为穿入数过多,会使筘齿内的密度加大,使经纱开口不清而造成跳花、筘路及纬纱起圈等织疵。
各种组织中经纱的穿筘方法已有叙述,此处从略。此外,同一品种可采用不同的穿入数进行生产。
139
纺织品设计教案
例如:规格为13tex×l3tex,440.5根/10cm×283根/10cm涤棉色织府绸,可采用2入、3入,甚至有4入的。采用2入的布面丰满、匀整,颗粒清晰,实物质量好,其缺点是断头率高;采用4入的布面有明显筘路,开口不清,易产生星跳、沉纱织疵而影响布面质量,但经纱断头率低。因此,涤棉府绸类织物可以采用2入来提高织物的外观质量。在地经用单纱,花经用同号双股线的场合,如果采用4入(2地2花),则相当于每筘有6根经纱穿入,显得穿入数过多。所以在采用股线、结子线、毛巾线、花线作经纱时,宜减少每筘的穿入数。
(六)确定边纱根数、穿筘及边纱用筘齿数
边纱根数及穿筘数以保证织造和整理加工能顺利进行及布边整齐为原则。色织物的布边宽度,一般每边取0.5~lcm。边纱根数和穿法无统一规定,有时为调节劈花的需要,可适当加宽布边。布边的经密,一般等于或大于布身经密。中特纱色织物的边纱,每边最外端一般用2个4穿筘(两根经纱穿一综,两综穿一筘),最少有一个4穿筘。对低特纱色织物,最外端一般用3~4个筘齿4穿筘。例如某色织涤棉府绸的边纱穿筘法为(3齿×4入+4齿×3入)×2,即表示每边最外端有3个筘齿为4入,内边有4个筘齿为3入,两边共48根边纱。又如某厂的被单布边纱穿法为(2×4+8×2)×2,表示每边外端有2个筘齿为4入,内边有8个筘齿为2入,两边共48根边纱。 (七)初算筘幅
织物上机筘幅先按下式初步确定,待确定筘号后再修正。 初算筘幅(cm)=
坯布幅宽
1纬纱织缩率(八)每花经纱根数、全幅花数
每花经纱根数,即每花的配色循环。如果是本厂设计的样品,可从设计人员处查得。对来样,可先分析来样或先量出各色条经纱宽度,再乘以成品经密求得。
全幅花数
总经根数边纱根数
每花经纱根数140
纺织品设计教案
如不能整除时,需做加减头处理。 (九)劈花 方法前已叙述。
(十)确定每花筘齿数、全幅筘齿数
每花筘齿数=每花地经用筘齿数+每花提花部分筘齿数 1.当产品的全幅经纱(包括边纱)每筘穿入数相同时
全幅筘齿数总经根数
经纱每筘穿入数2、除去边纱,经纱每筘穿入数相同时
全幅筘齿数总经根数边纱筘齿数
经纱每筘穿入数3.当产品采用花筘穿法时
全幅筘齿数=每花筘齿数×全幅花数+加头的筘齿数+边纱筘齿数
例14 缎条府绸,总经根数为3036根,其中边纱36根,每花经纱为300根,其中平纹部分144根,缎条部分156根。穿筘齿:布身平纹为2入,缎条为4入,边部每边有一个筘齿4入,再加7个筘齿2入,两边共用16齿。计算如下:
每花筘齿数=72+39=111齿
平均每筘穿入数每花经纱根数3002.7根/齿
每花筘齿数111全幅花数=(3036-36)÷300=10花 全幅筘齿数=111齿×10花+16=1126齿 (十一)确定筘号
筘号(齿/10cm)=
全幅筘齿数10
上机筘幅设计新品种的时候,由于全幅筘齿数不一定能直接求得,确定筘号可以采用下列公式:
141
纺织品设计教案
筘号=
经纱密度(1纬纱织缩率)
平均每筘穿入数 按上式算出的筘号值应修正为整数。根据经验,当算出筘号与标准筘号相差在0.4号以内,可不必修改总经稂数,只需修改筘幅或纬纱织缩率即可。一般筘幅相差在6mm以内,可不修正。凡经大整理的品种,筘幅的修改范围还可大些,因为下机坯幅可在整理加工中得到调整,但对不经过大整理的品种,则应严格控制筘幅和坯幅。
例15 已知某提花织物的坯布经密为346根/10cm,纬纱织缩率为4%,经纱平均穿入数为3.86根/齿。则: 筘号=
346(14%)≈86(齿/10cm)
3.86213410210.6 101.3又如:已知某织物的总筘齿数为2134齿,筘幅为101.3cm,筘号为: 筘号=
筘号取整数为211,因此修正筘幅为:
筘幅全幅筘齿数21341010101.1(cm)
筘号211 其筘幅修正量为:101.3-101.1=0.2 cm。因0.2<0.6cm。所以无须修正筘幅。 (十二)核算经密
在确定筘号时,注意修正筘幅、总经根数、全幅筘齿数等数值,所以最后要核算其坯布经密。色织物一般控制在下偏差范围,以不超过4根/10cm(-1%)为宜。如果由上式算得的经密与任务书中坯布经密的差异在规定范围内,则计算筘号前的各项计算可以成立,否则必须重新计算。 (十三)穿综工艺
穿综工艺主要决定综页数及每页综上的综丝数。
在经密不大的情况下,不同运动规律的经纱可分穿在不同的综页内。当经密较大时,为减少经纱断头,应该减少每页综上的综丝密度,增加综页数。 综丝最大密度见表4-19。(P130)
142
纺织品设计教案
根据采用的综页数及穿综方法,即可算出各页综上的综丝根数,
每页综上综丝数=每花穿人本页综上的综丝数×全幅花数+穿入本页综上的多余经纱综丝数(或减去分摊于本页综上的不足经纱数)+穿于本页综上的边综丝数 综丝密度=
每页综上综丝数
筘幅2(十四)千米坯布经纱长度的确定
计算千米经纱长度是为了确定浆纱墨印长度及用纱量。 千米经纱长(m)=
1000
1经纱织缩率可见,织物千米经长主要取决于经纱织缩率。经纱织缩率大,千米织物所需的经纱长度就长,反之则短。 浆纱墨印长度(m)=
千米经纱长坯布落布长度坯布落布长度
10001经纱织缩率落布长度=坯布匹长×联匹数 (十五)用纱量计算
计算色,织物用纱量分三种情况。
(1)经漂白、丝光、树脂等整理的产品,可按色织坯布用纱量计算,计算时可不考虑自然缩率。
坯布用纱量计算公式为:
经纱用纱量(kg/km)=分线密度、分色的经纱根数×千米织物经长×经纱公制计算常数 纬纱用纱量(kg/km)=分线密度分色的纬密×筘幅×纬纱公制计算常数
(2)凡经轧光、拉绒等整理,或不经过任何整理的产品均按色织成品用纱量计算。计算时要考虑自然缩率、后处理缩率或伸长率。
(3)凡经纱或纬纱全部用本白纱的产品须按白坯织物用纱量计算。伸长率、回丝率须按本白纱的规定计算。
143
纺织品设计教案
几点说明: ①经纱公制计算常数 ②纬纱公制计算常数
计算公式中涉及经、纬纱计算常数,可分别预先算出,见表4-20
③成品用纱量计算中,经过整理后的伸长率或缩率系指整理的伸长量或缩短量对加工前原长的百分比。
④在具体计算用纱量的过程中,若一种产品的经纱(或纬纱)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线密度和颜色时,应分别分线密度、分颜色计算出经纱(或纬纱)的用纱量。
⑤色织物采用无梭剑杆织机织造时,百米织物工艺用纱量的计算方法:织物的总经纱根数计算,除按常规总经根数的设计外,还应加上废边的用纱根数和纱罗绞边纱的根数。一般两侧的废边根数为(14~16)×2,即28根或32根;纱罗绞边线一般为4根×2,即每侧4根;废边纱与纱罗绞边线应计算,费用摊人成本;但其用量应按该织物的经纱缩率计算。
织物纬纱(线)百米用纱量的计算,不能按常规筘幅和纬纱织缩率计算,而应以合理的剑杆投纬长度计算。即以织物上机筘幅为基准,加上每根纬纱超过筘幅外的规定长度。通过实际观察认为:剑杆投入每一纬的长度=筘幅+7~7.5cm的纱尾长度(两侧合计),较为合理。 (十六)编制钢板图 方法前已叙述。
(十七)纬密变换齿轮齿数的计算 根据机型确定。
144
纺织品设计教案
第五章 毛及毛型织物设计
第一节 毛及毛型织物的分类及风格特征 一、毛及毛型织物的分类(自学) (一)按纺纱工艺分
毛及毛型织物按纺纱工艺可分为精纺毛织物和粗纺毛织物。 (二)按织物原料分
毛及毛型织物按织物原料可分为全毛织物、混纺毛织物、纯化纤仿毛织物、交织毛织物。 (三)按染整加工分类
毛及毛型织物按染整加工可分为匹染产品、匹套染产品、条染产品。 (四)按加工色泽分类
毛及毛型织物按加工色泽可分为单色织物、混色织物、印花织物。 (五)按织物用途分类
毛及毛型织物按织物用途可分为服用织物、装饰织物、工业用呢。 (六)按织物组织分类
毛及毛型织物按织物组织可分为简单组织、复杂组织、大提花组织。 二、毛及毛型织物各大类产品的风格特征和品质要求
织物的风格是指:织物的呢面、光泽度、花型、品种、手感、边道等多种效果通过人们的触觉、视觉对织物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因此,研究织物的风格,要从下列几项基本要求入手:
呢面的要求:指织物的花型、织纹、颜色、光泽及表面状态等的总称。按呢面的不同,又分为光面织物和呢面织物。
1、光面织物要求:
①织纹清晰细致、平整光洁、经纬平直、毛纱条干均匀,无雨丝、云斑。
②条子花型,应宽窄恰当,嵌条排列多变、疏密参差,明嵌条要鲜明调和,暗嵌条要隐线恰当。
145
纺织品设计教案
③格子花型,格子与花型互相配合,深浅明暗要互相协调,大格套中格,中格套小格,大中小互相套合,正方形与长方形互相套合。
④花型,要求大方、雅致,具有立体感,色彩鲜明,配色调和,花型结构要稳重、清丽,要使花型与服用要求和外观特征相配合。
2、呢面织物要求:混色均匀,呢面茸毛均匀、细密,织纹隐而不露或露中带隐,毛茸紧贴呢面,不发毛,不起球。
目前呢面流行的呢面类型有五种:
光呢面:要求呢面覆盖短而均匀的茸毛,织纹清楚; 低呢面:要求呢面覆盖轻而均匀的茸毛,织纹略清楚; 正呢面:要求呢面覆盖轻而均匀的茸毛,织纹稍清楚; 亚呢面:要求呢面覆盖重而均匀的茸毛,织纹隐约可见;
高呢面:,要求呢面覆盖密而均匀的茸毛,织纹不清楚。呢面的光泽应色光油亮、自然柔和、鲜艳、滋润。
手感:指毛织物与手掌接触时的心理感觉。要求柔韧丰满、身骨结实、弹性好、滑糯
活络、捏放自如。冬季织物要温暖,夏令织物要阴凉,不粗糙、不呆板、不粘滞涩手。 品种花色要求:应使品种花色、组织花纹与颜色配合结合市场的流行趋势及品种要求。 毛织物因不同品种、不同工艺及不同的染整加工,风格各不相同,下面就精纺毛织物和粗纺毛织物分别加以阐述。
(一)精纺毛织物传统品种的主要风格特征 1.凡立丁
凡立丁是素色夏令品种,平纹组织,按原料有全毛和混纺之分,混纺有毛粘混纺和毛涤混纺等。其匹染产品颜色鲜艳、漂亮,以浅米、浅灰色为多。其条染产品分素色、条子、格子、隐条、隐格等。凡立丁的呢面织纹清晰,光洁平整,经直纬平,手感柔软而有弹性,滑爽不糙而有身骨,不板不烂,透气性好,光泽自然柔和,呢面光泽柔和。一般采用优质原料,经纬多用双股线,纱支细、捻度大。常见重量170~200 g/m,经纬密之比为0.88~
146
2纺织品设计教案
0.9。 2.派力司
派力司是夏令衣着用料。精纺毛织物中最轻薄的品种之一,条染混色双经单纬的薄型平纹织物,从原料上有纯毛派力司、毛涤派力司、纯化纤派力司。派力司的呢面光洁平整,不起毛,织纹清晰,经直纬平,手感滋润、滑爽,不糙不硬,柔软有弹性,有身骨。
纱线线密度:13~15.2tex。一般经纱为14.3 tex×2~16.7 tex×2,纬纱为20~25 tex,纬经密度比为0.8~0.82。常见重量140~160 g/m 3.哔叽
哔叽是精纺产品基本品种,通常采用2/2斜纹组织(也有采用2/1斜纹,称为单面哔叽)。斜纹角度在45°~50°,斜纹纹道的距离宽,正、反面纹路相似。按原料分有全毛哔叽、毛混纺哔叽、纯毛型化纤哔叽3类。其中,毛混纺以毛涤、毛粘居多;毛型化纤以毛型涤纶、粘纤等为多。光面哔叽产品呢面光洁、平整,纹路清晰,不起毛。
纱线线密度:16.7×2~33.2×2tex,重量190~390 g/m,纬经密度比为0.84~0.9。 4.华达呢
华达呢品种较多,按原料有全毛华达呢和毛粘华达呢、毛涤华达呢、毛棉华达呢、毛涤锦华达呢、丝毛华达呢等。纱线结构多样化,但以经纬双股线为主,线密度一般为15.9tex×2~20.8tex×2,纬经密之比为0.5~0.57,斜纹线角度在63°左右,因此斜纹纹道距离小,贡子突出。
织物组织有2/2双面华达呢、2/1单面华达呢、缎背华达呢。缎背华达呢正面为华达呢纹,背面为缎纹(十一枚七飞纬面加强缎纹)。织物呢面光洁,纹路清晰,手感丰满、厚实,富于弹性,保暖性好,颜色为深素色,适于作西装或大衣面料。缎背华达呢用纱较细,一般纱线范围为(14~20)tex×2,织物密度较高,以14tex×2毛纱为例,其成品经密接近700根/10cm,常见重量为480~570g/m,比一般华达呢高出35%左右,其整理一般经过烧毛工艺,染整工序要超喂,要控制成品缩水率。其织物组织为11枚7飞纬面加强缎纹。
147
222纺织品设计教案
5.花呢
花呢是呢绒产品中变化最多的品种,一般为条染产品,常利用不同线密度、不同捻度、不同捻向的纱线,用不同颜色的毛纱、混色毛纱、异色合股花线、花式纱线以及变化经纱的穿筘密度,不同的经纬密度比采用各种不同的嵌条等,再配上变化的花纹组织,织成多种多样的花色品种。
(1)花呢按重量分类有薄花呢、中厚花呢、厚花呢3种。
薄花呢的重量在195g/m以下,中厚花呢的重量在195~315g/m,厚花呢的重量在315g/m以上。
(2)按原料分有纯毛花呢、毛混纺花呢、毛交织花呢等。 (3)按花型分类,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①薄花呢:薄花呢常用平纹组织,采用中浅色,色泽鲜艳,多用于夏季各类男女套装、裙装等。线密度一般为14.3texX2~25texX2,捻度为420~860捻/m,成品的经纬密度约为160~300根/10cm,纬经密度比为0.9~1。
②素花呢:主要以深浅两种毛纱作A/B花线,组织采用气2/2斜纹,纬经密之比为0.8~0.85。
③条花呢:股线作经,单纱作纬,组织采用斜纹或变化斜纹,利用嵌条线勾勒形成竖条形,其嵌条线有棉丝光线、绢丝、涤纶丝及异色毛纱等;纬经密之比在0.88左右,条花呢的呢面分光面和呢面两种,适于春秋季男休闲套装等。
④格子花呢:经纬都采用两种及两种以上不同色泽的毛纱织成。一般用平纹、斜纹等组织,用不同颜色的毛纱作经纬间隔排列,产生格子效应,其格子以大、中、小互相套分为多,纬经密度之比为0.86左右。
⑤粗平花呢:粗平花呢是粗支、平纹的简称。一般以深浅A/B混色毛纱作原料,再配以隐条、隐格和彩色嵌条,具有各种明暗、立体条格、花式的综合效应,纬经密之比为0.8~0.82。
⑥板司呢:板司呢呢面平整,手感丰厚,软糯而有弹性,常用2/2方平组织,用纱多为
148
222纺织品设计教案
16.7tex×2~25tex×2。一般采用色织工艺,而且常用色纱与组织配合,纬经密度之比为0.85~0.88,重量为270~320g/m,织物适于做西装、西裤等。
⑦海力蒙:海力蒙结构紧密,稳重大方。呢面有光面的,也有轻绒面的,2/2斜纹作基础组织,以8根×8根或12根×12根的人字破斜纹为多。线密度为16.7tex×2~25tex×2,纬经密之比为0.84,重量为250~290g/m。海力蒙适于制作各类西装、西裤。 ⑧丝毛花呢:丝毛花呢是以天然丝和绵羊毛为原料织制的花呢,属高档精纺呢绒。它有丝毛交织、丝毛合捻、丝毛混纺几类。其中,丝毛交织物外观银光闪烁,手感细腻、柔滑,舒适宜人,通常用10tex×2以下的绢丝与毛纱交织,还有丝经毛纬和丝毛混用两类。丝经毛纬织物适于夏令薄织物,毛纬多用混色,使色彩在丝光衬托下更加艳丽。丝毛经纬混用以经纬都用2根毛2根丝或1根毛1根丝排列为多见。丝毛捻合的成品风格与丝毛交织相仿,通常用7.1tex×2以下的绢丝或吏细的厂丝与毛纱合捻成花线。一般丝取本色或浅色,使丝点明朗。丝毛混纺产品中的丝质感虽能在整个织物中呈现出来,但光泽不及交织或合捻的亮。丝毛混纺纱线中,丝的比例一般控制在10%~20%。
⑨单面花呢:单面花呢是采用纬纱换层的双层平纹组织构成的中厚花呢,因织物两面不一定相同,故称单面花呢。单面花呢结构紧密,手感丰满、厚实,弹性优良,光泽自然,呢面细洁、匀净,织纹清晰,花型稳重大方。一般采用彩色嵌条、提花嵌条等嵌条线,或利用正、反捻纱线织成细狭如牙签宽度的隐条,也称牙签长呢,其纬、经密度比为0.~0.7。 6.女式呢
采用平纹地起花、变化斜纹提花、皱纹组织,经纱线密度为16.7tex×2~22.2tex×2,纬纱线密度为25~33.3tex,也可以经纬纱用相同粗细的股线。它的原料应用较为广泛,除纯毛产品外,还有毛混纺产品和纯化纤产品。一般混纺纱中,毛占60%~80%,化学纤维占20%--40%。
其混纺产品一般为条染,花型有平素、直条、横条、格子以及不规则的织纹等。女式呢重
22 149
纺织品设计教案
量轻(180~250g/m),结构松、手感柔软、色彩艳丽,可以在原料、纱线、组织、染整工艺等方面充分运用各种技法,使得女式呢品种更繁多、花式更活泼、更随意。 7.贡呢
贡呢为紧密细洁的缎纹中厚型毛织物,采用缎纹组织、缎纹变化组织或急斜纹组织。其中以五枚加强缎纹为主。贡呢呢面平整,手感挺括、滑糯,织物紧密,光泽自然、明亮。呢面纹路倾斜角在63°~75°的称直贡呢,斜纹角度在14°左右的称横贡呢;一般以直贡呢为多,颜色多为深色,以黑色为主,又称礼服呢。织物用纱多为14.3tex×2~20tex×2,纬纱为单纱时,宜用25~33.3tex,其成品密度分别为300~700根/l0cm,织物重量为235~350g/m。贡呢适宜作西服和大衣面料。 8.马裤呢
马裤呢是一种加强急斜纹厚型毛织物,织物质地厚实、坚挺、耐磨,纹路清晰,呢面光洁,有匹染和条染两种产品。条染色泽较好,以深色为主,织物组织一般用
22551 ↗(Sj=2)112复合急斜纹组织,经密约高出纬密1倍,斜纹线角度为63°~75°,经纬纱通常用16.7tex×2~31.3tex×2股线,以20tex×2~25tex×2为主。若纬纱为单纱时,宜用24.4~27.8tex的纱线。织物重量在340~420g/m。马裤呢适宜制作骑马裤、大衣、便衣等。 9.巧克丁
织物外观呈现针织物那样的明显罗纹条,每两根细斜纹条组成一组,同一组内的两根由经浮点构成的斜凸条距离近,条与条之间沟纹浅,组与组之间由纬浮点构成的凹槽距离宽,沟纹明显,恰好两根一组的罗纹,斜纹角度在63*左右。巧克丁有全毛和混纺之分,混纺品种中羊毛占60%~80%,化纤占20%~40%,经纱为16.7tex×2~20tex×2,纬纱为22.2~33.3tex,也有全部为股线的。成品密度为(400~500)根/l0cm×(250~350)根/l0cm,重量一般为270~320g/m。其色泽以匹染素色为主,用于制作便装、风衣、女装、西裤等。巧克丁的织物组织多为
22311↗的复合急斜纹组织。 121150
纺织品设计教案
10.弹力毛织物
弹力织物为有一定弹性的面料,它能适应人体的活动,穿着轻快、舒适,活动自如。大多精纺毛织物都能做成弹力产品,有轻薄的和厚重的,有纯毛的和混纺的,有经向带弹力的和纬向带弹力的。弹力织物有两种加工方法,通常的方法是使用氨纶包芯纱,在织造和整理过程中要控
制纱线和织物的伸长,一般弹力伸长在10%~15%,弹力持久,多次洗涤后弹力不变,织物中氨纶含量在2%左右。另一种加工方法是采用特种整理,利用羊毛的定形特性,在松弛状态下定形,使织物中纱线的屈曲度增大而具有弹力,但此法只限于部分品种。 (二)粗纺毛织物传统品种的主要风格特征
粗纺毛织物花色比较粗犷、明朗、丰富多彩,手感柔软、蓬松、丰厚,保暖性好。该织物多数用单股经、纬纱织造,少数用股线,除了大衣呢用经二重、纬二重及双层组织外,其他产品均为单层织物。其染整工艺采用缩绒和起毛,能使产品具有呢面丰满、质地紧密、手感厚实的风格,这是区别于精纺产品的主要工艺特征。但缩绒和起毛工艺使得呢坯经缩大、重耗大,成品质量较难控制。
粗纺毛织物按呢面一般分为三种类型。 .
(1)纹面织物:不经缩绒、拉毛工序,重点在洗呢、烫呢及蒸呢上,使成品的纹路清晰。 (2)呢面织物:必须经过缩绒或重缩绒,然后烫蒸定形,使织物呢面丰满、平整、质地紧密、手感厚实。
(3)绒面织物:经缩绒与起毛,并要反复拉剪多次,使成品具有立绒或顺绒的风格。 1.麦尔登
麦尔登是以细支羊毛为原料的重缩绒不经起毛的、质地紧密的高档织物,其特点是呢面丰满、平整、光洁、不露底、不起球、身骨紧密而挺实、手感富有弹性、耐磨性好。 麦尔登按原料不同分为纯毛麦尔登和混纺麦尔登。纯毛产品常采用品质支数60~支羊毛或采用80%以上的一级改良毛和20%以下的精梳短毛构成。混纺产品则用品质支数
151
纺织品设计教案
60~支或一级毛50%~70%、精梳短毛20%以下、粘胶纤维及合成纤维20%一30%混纺而成。常用线密度为62.5~l00tex,常见重量为360~480g/m。织物组织一般为2/2斜纹、2/2破斜、2/1斜纹、平纹等。其染色方法有毛染和匹染两种,颜色以藏青、元色等深色为主,高档麦尔登采用两次缩呢法,低档麦尔登常用一次缩呢法,麦尔登属厚重织物,适于制作冬季服装。 2.海军呢
海军呢为海军制服呢的简称,用料等级比麦尔登稍差,使用细支羊毛,是经缩绒或缩绒后拉毛的素色织物。呢面丰满、平整,质地紧密,有身骨,手感挺实、有弹性。海军呢有全毛和混纺之分。纯毛海军呢的原料配比为:品质支数58支羊毛或二级以上毛70%,精梳短毛30%。混纺海军呢则采用品质支数58支羊毛或二级以上毛50%,精梳短毛20%~30%,粘胶纤维20%~30%。常见线密度为76.9~125tex,重量为390~500g/m。织物组织为气2/2斜纹、2/2破斜纹,颜色以匹染藏青为主,也有墨绿、草绿等色。 3.女式呢
女式呢一般为匹染、素色,也有混色和花色,手感柔软,有弹性,因主要用作女装而得名。常用变化原料线密度等手段适应女装多变的需要,常用线密度为55.6~l00tex,重量为300~420g/m,织物组织有1/2斜纹、2/2斜纹、1/3破斜纹、皱组织、小花纹或平纹等。 4.制服呢
制服呢属重缩绒,不起毛或轻起毛,经烫蒸整理的呢面织物。要求呢面匀净、平整,无明显露纹,不易起毛起球,质地较紧密,手感不糙硬。按原料分有纯毛制服呢和混纺制服呢。纯毛制服呢的原料配比为:三级、四级毛70%以上,精梳短毛30%以内。混纺制服呢的原料构成为:三级、四级毛40%以上,精梳短毛30%以下,粘胶纤维30%左右。常用线密度为111.1~166.7tex,组织为2/2斜纹,织物重量为400~520g/m。颜色为素色匹染,深色为主。由于织物使用三级、四级羊毛,该级别的羊毛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死腔毛,
152
2222纺织品设计教案
5.大衣呢
大衣呢质地丰厚,保暖性强,为缩绒或缩绒起毛织物。根据生产工艺和外观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1)平厚大衣呢:平厚大衣呢是缩绒或缩绒起毛织物,其质地丰厚,呢面平整、匀净,不露底,手感丰满,不板硬,耐起球。因使用原料不同,可分为高、中、低档。高档的以使用一级以上羊毛为主;中档的以使用二级一三级羊毛为主;低档的以使用三~四级羊毛为主,每档中均可掺入适量的精梳短毛、再生毛和化纤。常用线密度为83.3~250tex,重量为430~700g/m,单层织物组织采用2/2斜纹、4/2斜纹或破斜纹。双层织物组织采用1/3纬二重组织等。平厚大衣呢可以匹染或毛染,也可混色。
(2)立绒大衣呢:立绒大衣呢是缩绒起毛织物,呢面上有一层耸立的浓密绒毛,要求绒面丰满,绒毛密立、平齐,手感柔软,有弹性,不松烂,光泽柔和。立绒大衣呢按原料分有纯毛和混纺之分。纯毛产品的原料配比为品质支数48~支羊毛或一~四级毛80%以上,精梳短毛20%以下。混纺产品则用品质支数48~支或一~四级毛40%以下,精梳短毛20%以下,粘胶纤维或腈纶40%以下。纱线线密度为71.4~166.7tex,单位重量为420~780g/m,经向紧度为75%~80%,纬向紧度为80%~90%,织物组织为5/2纬面缎纹、2/2斜纹、1/3破斜纹,产品可匹染,也可毛染。原料使用范围较广,除羊毛外,还可采用兔毛、驼毛、马海毛等特种绒毛及特殊截面化纤。
(3)顺毛大衣呢:顺毛大衣呢绒面均匀,绒毛平顺、整齐,手感顺滑、柔软,不松烂,不脱毛。其原料选配与立绒大衣呢相同,纱线线密度为71.4~250tex,重量为380~780g/
22m2,经向紧度为70%~80%,纬向紧度为62%~90%。常用组织为气5/2纬面缎纹、2/2
斜纹、1/3破斜纹、六枚变则缎纹。顺毛大衣呢采用散毛染色工艺,其丰满的绒面来自于缩绒和起毛。原料除羊毛外,还可采用山羊绒、兔毛绒、驼绒、牦牛绒等。
(4)花式大衣呢:花式大衣呢分纹面和绒面两种。花式纹面大衣呢包括人字、条格等配色花纹组织,纹面均匀,色泽谐调,花纹清晰,手感不糙,有弹性。花式绒面大衣呢包括
153
纺织品设计教案
各类配色花纹的缩绒起毛大衣呢,绒面丰满、平整,绒毛整齐,手感柔软。
按原料分,花式大衣呢有纯毛和混纺两种。混纺花式大衣呢一般采用品质支数为48~支羊毛或一~四级毛20%以上。纯毛花式大衣呢一般采用品质支数为48~支羊毛或一~三级毛50%以上,精梳短毛在50%以下。常用线密度为62.5~500tex,重量为360~600g/m。织物组织有2/2斜纹、3/3斜纹、小花纹、平纹、1/3纬二重、2/2双层。 (5)拷花大衣呢:拷花大衣呢最早出现于德国,是粗纺产品中的高档织物,技术含量较高。这种织物由底布与长浮的毛纬线组成,毛纬按一定织纹规律分布在织物表面,经起毛拉断后形成纤维束,再由剪毛机剪到一定高度,然后经搓呢机加工,使纤维束形成凸起耸立的毛绒效应。又因织纹分布的关系,显出有规律的组织沟纹,使外观优美,富有立体感。拷花呢的风格分立绒和顺毛两种。立绒型要求绒毛纹路清晰、均匀,有立体感,手感丰满,有弹性。顺毛型要求绒毛均匀、密顺、整齐,手感丰厚而有弹性。
原料配比常用品质支数为58~支羊毛或一~二级羊毛及少量羊绒。纱线线密度为62.5~125tex,重量为580~840g/m。拷花大衣呢的织物组织较为复杂,它采用纬起毛组织,以一组经纱和两组纬纱构成,地组织有单层、二重、双层等。单层组织的底布常用平纹、1/2斜纹或缎纹。二重组织的底布常用2/1或3/1斜纹。双层组织底布的表层或里层可用平纹、2/1、2/2或2/2斜纹。在二重组织或双层组织的底布中,毛纬仅与表经交织。拷花大衣呢用散毛染色或混色,颜色以原色、藏青、咖啡色为主。
1
22纺织品设计教案
第二节 毛及毛型织物构成因素的设计
一、精纺毛织物构成因素的设计 (一)原料的合理选用 1.纯毛产品
选用原料时,偏重于可纺性。为确保条干均匀和纱线的强力,精纺毛纱的截面应有30~40根纤维。线密度细的羊毛,纱的截面内所含纤维的根数多,截面积均匀,可纺20tex以下的高档产品。
若要求手感坚挺滑爽、富有弹性、光泽好的套装面料,就选用中等细度的半细毛(品质支数为46~58支)或混用一部分半细毛,可纺25texX2左右或更高的线密度,以适合中档产品的要求。
若产品风格既要求坚挺,又要求细腻,则应选用较细的羊毛纺低特纱,通过增加捻度和经纬密度的方法,取得坚挺的风格。
若产品既要粗支纱,又要松软,则选用较粗的羊毛并通过降低捻系数和经纬密度的措施,或粗细羊毛混用,或通过柔软整理的方式来达到柔软的要求。
关于羊毛的其他品质指标,如:强力、白度、光泽、弹性等,应根据不同的风格特征来选用。毛条(或毛纤维)细度一般用品质支数表示,外毛毛条和国毛毛条的品质支数见表5-1和表5-2,羊毛的品质支数与毛纱可纺线密度的关系见表5-3。(P149) 表5-1 外毛毛条分支标准 表5~2 国毛毛条分支分级标准
表5-3羊毛品质支数与毛纱可纺线密度的对应关系 2.混纺产品
一般混纺产品都要求具有天然纤维产品的性能。因此,增加织物的毛型感是羊毛与化纤混纺或纯化纤产品的主要目标。化纤具有羊毛纤维无法相比的优良性,例如:涤纶的强力好,弹性足,抗皱性、保形性及免烫性都好;粘胶的柔软性、吸湿性和染色性较好;腈纶的强力好、卷曲好,保暖性、弹性及染色性均好;锦纶的强力高,耐磨性好。特别是利
155
纺织品设计教案
用化学纤维截面形状的改变,使纱线的可纺性及织物的光泽和起毛、起球性得到改善,如三角形截面光泽强烈,三叶形截面光泽柔和,星形截面使织物起毛、起球性得到改善,但其用量不超过15%。表5-4和表5-5为几种常用纤维的服用性能及其对毛织物质量的影响。 3.混纺比例的确定
混纺产品常见的混纺比为:毛涤混纺,羊毛45%,涤纶55%;羊毛80%,涤纶20%。 毛粘混纺,羊毛70%,粘胶纤维30%。毛腈混纺,羊毛20%~30%,腈纶70%~80%。 毛锦混纺,锦纶含量不超过15%。另外,纯毛织物中允许加入5%一8%的锦纶或涤纶,以降低线密度,改善织物的品质。 4.线密度、捻度和捻向的选用
毛织物所用纱线,主要是由短纤维纺成的单纱和股线。目前,我国精纺毛织物多采用股线,少数采用线经纱纬。纱线线密度对成品的外观、重量、手感以及物理机械性能均有影响,在织物组织和紧密度相同的条件下,细特纱织物比粗特纱织物表面细腻而紧密。 一般来说,精纺毛织物所用线密度的确定主要根据织物的重量。通常粗特纱用于织制厚重织物,但有些高档厚型织物也采用细特纱,通过复杂的二重组织或双层组织得到表面细腻、紧密、厚重的织物。
纱线捻向对织物的外观、手感及性能等均有一定的影响。中厚型织物,经纬纱采用不同的捻向,织物表面光泽好,经纬交织点处纤维排列方向相反,接触不紧密,织物厚实、柔软。若经纬纱捻向相同,织物表面经纬纱的排列方向不同,织物表面反光错乱、柔和,经纬纱交接处相互紧密接触,织物较坚牢,手感较坚挺。当织造斜纹织物时,还应注意经纬纱捻向与斜纹方向的配合问题。当斜纹方向与纱线捻向不同时,纹路较清晰,例如:织左斜纹时,经纱宜用Z捻,纬纱为S捻;织右斜纹时,经纱宜用S捻,纬纱为Z捻。若经纬纱捻向相同,则应根据织物表面占优势纱线的捻向来确定斜纹的斜向。通常单纱为Z捻,股线为S捻。
纱线的捻度对织物的强力、手感、起球性及光泽等都有显著影响,若要求织物承受较大的张力及摩擦,捻度宜较高,纯毛比混纺纱捻度宜偏高。单纱和股线捻度的配合,对织
156
纺织品设计教案
物性能也有显著影响。当股线捻度小于单纱的捻度时,织物身骨较软;当股线捻度和单纱捻度相接近时,强力好,生产顺利,织物弹性也好;当股线捻度接近于单纱捻度1.5倍时,织物显得硬挺。在精纺毛织物中,一般均采用单纱捻系数小于股线捻系数,这样可使纱的结构内松外紧,使产品条子饱满、贡子清晰。 (二)织物结构相的确定
对来样设计的毛织物,织物结构相的确定尤其重要,它不仅对产品的风格、手感有影响,而且对经纬异色织物的色泽也有很大影响。在织物表面经纬浮点所构成的色点,具有一定的比例,并综合得到一定的颜色,否则,虽然经纬纱颜色分别同来样经纬纱一致,但由于结构相不同,织物的颜色与来样具有一定的距离。 (三)织物缩率与染整重耗 1.缩率
毛织物缩率是毛织物设计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它不仅影响织物的匹长、布幅、密度、坯布用纱量等,而且对成品的重量、弹性、身骨等均有很大影响。毛织物缩率分为织造缩率(包括经缩和纬缩)、下机坯布经缩率和染整缩率(包括经缩和幅缩)。
织造缩率是在织造过程中产生的,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经纬纱的屈曲。下机坯布经缩率是呢坯从机上取下自然放置一段时间(4h以上)后,因张力消除而在坯布纵向产生的收缩,一般精纺
织物下机缩率为1.5%~%,粗纺织物为2%~3.5%。由于染整加工所造成呢坯内经纬纱收缩程度的百分率,称为染整缩率。粗纺重缩绒产品,其经纬缩率都很大,一般缩呢产品通常为15%~20%,经绒呢织物在15%以下,拉毛织物为5%~6%,棉经毛纬织物只有幅缩,甚至长度还有所伸长。织物的总缩率分为经纱总缩率和纬纱总缩率。 5 经纱总缩率Aj=1-(1-织造经缩率)(1-染整经缩率) 纬纱总缩率Aw=1—(1—织造纬缩率)(1—染整纬缩率) 2.染整重耗
染整重耗主要是在染整过程中拉毛、剪毛等的落毛损耗,也与和毛油及其杂质的清除
157
纺织品设计教案
有关。
影响重耗的因素有加工工艺和原料性能等因素,一般匹染产品的重耗低于条染产品,如条染哗叽重耗为3.5%~4.5%,而匹染产品则为2%~3%,匹染产品视所染颜色的深浅和染色时间的长短,其上染增重1.5%一2.5%。一般来说,所染产品色泽深,时间长,则重耗小;反之,重耗大。对于粗纺毛织物,一般来说,经过缩绒和起毛工艺,重耗率比较大,轻缩绒而不拉毛的织物
一般为5%~6%,重拉毛而轻剪呢的织物为12%~16%,重拉毛又重剪呢的织物则高达20%左右。表5—6和表5—7列出了全毛精纺织物和粗纺织物的染重重耗。 表5-6 全毛精纺织物的染整重耗(P152) (四)工艺密度的设计
织物的工艺密度一般以10cm内的纱线根数表示,密度有成品密度和上机密度,对于精纺毛织物,一般是根据成品密度推算上机密度。 1.坯布的上机经密
坯布上机经密=坯布下机经密×(1—下机幅缩率) 坯布下机经密=成品经密×(1—染整幅缩率) 2.坯布上机纬密
坯布上机纬密=坯布下机纬密×(1—下机幅缩率) 坯布下机纬密=成品纬密×(1—染整幅缩率)
二、粗纺毛织物构成因素的设计
158
纺织品设计教案
粗纺产品种类多,风格不一,可选原料广泛。在产品设计时,首先要根据产品的特点、风格、市场来考虑。一方面,按照织物风格特征、服用性能等确定原料的品种线密度与种类,另一方面,要按照织物的经济价值来确定下脚料混用的种类与比例,选用什么原料最合理。或对现有原料如何使用使之成为优良的产品,都是生产粗纺产品所必须考虑的问题。 (一)原料的选用
1.按羊毛纤维的性能分级选用原料
一般15.2~16.7tex(60~66公支)改良毛与一级毛用于高档产品,如麦尔登、薄法兰绒、高级大衣呢等;17.9~20.8 tex(48~56公支)改良毛用于起毛大衣呢等;
二级、三级毛用于中档产品,如海军呢、制服呢、粗花呢等; 四级毛主要用于毛毯,其次是起毛大衣呢、海力斯、粗服呢等产品。 2.按羊毛纤维的细度、长度、强度、舍杂量选用原料
粗纺产品采用羊毛纤维的平均长度在20~65mm,20mm以下的短纤维只能适当掺用,不宜独纺;大于65mm的长纤维,只能在产品有特定要求时采用。羊毛与化纤混纺,化纤长度一般在50~75mm。一般来说,长、粗纤维用于拉毛产品,短、细纤维用于缩绒产品 3.尽量利用副次原料,提高经济效益 .
(1)生产回用毛:毛纺工业中的落毛下脚经整理后,可在另一批或另一种产品中使用者称为生产回用毛。
(2)粗梳短毛:长度较短的纤维。
(3)软回丝:梳毛机或精梳机下来的副产品。 (4)硬回丝:纺纱过程中下来的副产品。 (5)染整回丝:洗呢、缩绒的落毛屑。
(6)旧织物再用呢:从破旧呢绒或针织物或线头中裁剪下来的各种织物,经过机械加工,开松成单纤维后再回用的原料。
这些原料因受机械损伤,品质较差,只能与好原料混用。 4.正确使用化学纤维
159
纺织品设计教案
羊毛与化纤混纺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各种纤维的优点,弥补其缺点,改善织物性能,降低线密度,降低成本。常用的化纤有粘胶纤维、锦纶、涤纶、腈纶。 5.使用其他动物纤维
可使用山羊绒、兔毛、马海毛、骆驼绒、牦牛绒等。 6.混用原料应注意的问题
(1)要考虑加工过程中不同原料的落毛率和回潮率不同。
(2)要考虑缩绒和起毛过程中纱线结构和色泽的变化。细纤维经缩绒收缩成纱芯,部分较粗的纤维横向扩大浮于表面,在混合原料中,各种纤维的染色牢度不同,对酸碱及高温的反应不一,会产生“落色”和“沾色”,以至于影响成品的光泽。
(3)要结合纤维的细度、强力、耐磨和染色等性能进行拼色,深浅色拼混做混纺织物时,纺织较困难,易沾色的纤维宜染淡色,素色织物两种纤维的颜色差异要小,光泽好的纤维宜偏深色,拼毛中的白色或淡色不宜用静电现象严重的纤维,否则易沾污。耐磨性差异大的纤维混纺时,宜深浅均混有两种纤维,以避免因局部摩擦而出现变色的现象。 7.按照产品风格和质量要求选用原料
(1)麦尔登:选用60支以上一级国毛,缩绒后呢面要丰满,一般加入10%~20%的精梳短毛,为加强呢面耐磨性,可加10%以内的锦纶。
(2)海军呢:与麦尔登相同,由于呢面没有麦尔登细洁,一般可选用一级、二级毛制造,允许有少量死腔毛。
(3)制服呢:一般用三级、四级毛织造,为增加耐磨性,可加10%以内的锦纶。 (4)海力斯:一般为混色或配色织物,织物表面露纹或半露纹,一般采用三级、四级国毛,可加少许精梳短毛。
(5)女式呢:主要用细特羊毛,混纺产品可加入3096—50%的粘胶纤维,高档产品可加入兔毛等纤维。
(6)大衣呢:品种类型多,使用原料广。
(7)大众呢与学生呢:一般采用精梳短毛,若精梳短毛长度较短,为保证成品强力,需
160
纺织品设计教案
加入20%左右的改良毛。
(8)粗服呢:这是低档产品,一般经纱用棉纱,纬纱用粗特下脚毛,为增加强力,可加入20%~30%的四级毛,根据下脚质量而定,再混入20%~30%粘胶纤维,以提高服用性能与纺纱性能。 (二)织物的密度 1.充实率与密度设计
织物的最大上机密度与实际上机密度之比,称为织物的充实率。粗纺产品一般习惯于从上机密度推算出成品密度。粗纺产品大都经过缩绒及拉毛工艺,成品密度随缩绒及拉毛程度而有较大变化。又因产品多数用单股毛纱作经纱与纬纱,断头率较高,因此,要合理选择上机密度,应考虑两个因素,一是整理工艺;二是呢坯上机的最大密度。后者取决于线密度、组织结构、纤维在纱线中的压缩程度和纱线在织物中的变形情况以及织机的机械特性,情况较为复杂,现据经验公式计算,其方法与精纺产品相同,仅产品系数A不同,系数A是常数,精纺A值取1350,粗纺A值取1296,最大密度Pmax计算公式为:
PmaxATtFm
式中:Tt——毛纱线密度,tex; F——织物组织的平均幅长 m——组织系数。
例1 2/2斜纹100tex毛纱的最大密度为169根/l0cm,现做女式呢,充实率为80%,则呢坯的上机密度=169×0.8=135根/10cm。
在织物设计时,一般根据品种要求选择充实率,再根据计算公式算出最大密度,求出上机密度。由于粗纺织物不同品种的密度相差很大,缩绒与不缩绒亦有差别,结合品种要求,呢坯上机密度可分为超密、紧密、适中(偏紧、偏松)、较松及超松六种。现分别列出充实率选用的范围,见表5-8。(P155) 2.选择充实率应注意的问题
161
纺织品设计教案
(1)大部分粗纺缩绒产品的呢坯上机密度都在“适中”范围内,海军呢、大众呢、学生呢、大衣呢可取“适中’’的“偏紧”;法兰绒及粗花呢,深色的宜“偏紧”,中浅色可“偏松”;海力斯、女式呢可“偏松”掌握。
(2)一般缩呢产品,经充实率大于纬充实率1%~15%。而以5%一10%较普遍。但轻缩绒急斜纹露纹织物,经充实率大于纬充实率20%左右;若单层起毛产品,则纬充实率大于经充实率5%以上为宜。确定充实率时,可选定出经纬向平均充实率,然后再分别定出经向和纬向充实率。如海军呢,选定经纬向平均充实率为82%,然后再确定经充实率为85%,纬充实率为79%,经纬相差6%。 (三)织物组织 ,
1.麦尔登、海军呢、制服呢、法兰绒等缩绒织物一般采用2/2斜纹较多。中高档法兰绒用2/2斜纹,也有1/2斜纹的,1/2斜纹比2/2斜纹交织点多,呢面可较紧些。 2.大衣呢
平厚大衣呢,一般多用2/2斜纹、纬二重等;顺毛大衣呢、立绒大衣呢,一般选用5枚,或6枚缎纹,也用1/3破斜纹;花式大衣呢、男式大衣呢,一般多选用人字纹或破斜纹: 3.女式呢 平素女式呢为2/2斜纹、绉组织或变化斜纹。 4.花呢
用简单斜纹及不同色纱配成条格花纹,也有用原组织或各种变化组织的。 5.毛毯
多为纬二重组织。在粗纺毛织物中,大提花织物也占有一定比重,它运用了织物设计与图案设计的技巧,构成各种几何图案和风景、花、动物等图案。提花毛毯即属此类。 (四)工艺参数及上机计算 1.织物的缩率、重耗、匹长和幅宽
粗纺产品的织缩率一般为3%~10%,其染整缩率通常为15%~20%。轻缩呢织物染整缩率在15%以下,拉毛织物染整缩率约为5%~6%,棉经毛纬交织的织物只有幅缩,有时长度还有伸长。
162
纺织品设计教案
2.染整重耗
染整重耗主要是染整过程中拉毛、剪毛等的落毛损耗,也与和毛油及其他杂质的清除有关。
影响重耗的因素有加工工艺和原料性能等,如匹染损耗比较小,匹染重耗又视色的深浅而异,深色损耗少,浅色重耗多。化纤织物比纯毛织物重耗少,轻缩而不拉毛织物的重耗一般为5%~6%,重拉毛而轻剪呢织物的重耗为12%~16%,重拉毛又重剪呢织物的重耗高达20%左右。 3.匹长
粗纺呢绒成品每匹的长度,主要根据订货部门的要求以及织物的厚度、每平方米的重量、织机的卷装容量等因素确定。目前较普遍的成品匹长为40~60m或大匹60~70m、小匹30~40m。实际生产时,对大匹和厚重的产品,成品每匹的长度应在交货允许的范围内,要考虑包装与搬运的方便及设备条件等问题,一般每匹的重量在40k8以下,此外还要考虑织机的卷装长度,适当减少大匹的长度。厚重产品不能双匹织制,只能单匹开剪。此外,还要考虑产品生产的难易,要防止成品长度不足的情况发生。 4.幅宽
成品幅宽主要根据订货部门的要求以及设备条件等来确定。粗纺产品幅宽一般有143cm、145cm、150cm三种。 三、色彩在毛织物中的运用与配合 (一)不同色的纤维混合 1.纯色纠偏
条染品种,毛条染色后的色光如果不能完全达到标样的要求,要用混色的方法来纠正偏光(色相和明度)。混毛与绘画不同,混毛远看效果与绘画相同,但近看两色各自为政,而且难免有“集束”,织造后,织物表面会产生雨丝,达不到单一纯色的效果。 2.混色效应
(1)不同色相、不同明度且差异大的织物应混合成夹花毛条,如派立司、啥味呢等品种
163
纺织品设计教案
就是以混毛夹花为特征的,如白与黑、白与灰、白与驼色等,用明度不同、色相不同的毛条混成特殊的外观风格。
(2)不同品种混合的要求各不相同,纯色织物、平素织物、花色织物、特殊织物各有不同的要求。
①纯色织物:凡立丁、华达呢、海军呢等净色织物,混入的色相明度应力求接近。为达到净的要求,这类织物采用匹染工艺最为理想。
②平素织物:根据要求不同区别对待,如花线素色织物的混毛要求接近于纯色织物。派力司、啥味呢、法兰绒等织物,虽然属平素织物,但混毛时色相、明度差异较大。 ③特殊织物:根据具体风格的要求,区别对待。 (二)色纱合股线的混色效应
不同颜色的纱经过开捻后得到色线,其色泽的混合就不如散纤维混得多么均匀,每种颜色因加捻而被截断成一串小的色点,这些小色点从远处看似乎混合为一色,这也是色彩空间混合的效果。这种混合方法随着纱线的粗细、两种色在色相环上距离的远近、明度的大小、合股纱捻度的强弱而有差异。
色纱可以分为双股纱、多股纱、花式纱等,双股纱用得较多,在双股纱的两根色纱之间存在着明度、纯度、色相的对比。明度对比若由黑到白分成10级色差,合成花色线的两色级差在4级以内的称为暗花线,超过4级的称为明花线。
全毛织物一般以暗花线为主,根据地区不同也可例外,化纤或混纺织物明花线用得较多。双股纱还要注意下列问题:
(1)线密度低的纱,两根色纱对比度要小些,否则呢面点大而明显,看上去有粗糙感,远看效果亦不佳。线密度低的两根色纱对比度可以大些,但也要适当,要视织物的花型风格要求而定。
(2)两根色纱对比度大的,最好适当提高合股线的捻度,使两色纱互相截断的色点更小些,以使呢面显得匀净、细致。
(3)两根不同色相的单纱合股,如果在织造花型风格没有特殊要求时,最好掌握两者明
1
纺织品设计教案
度、纯度一致,否则会突出一种色点,达不到远看混为一色的效果。
彩点纱、结子纱等花式线的配合,一般都采用对比较强烈的颜色,但是也有采用调和色的。
(三)经纬异色纱交织效应
在织物中,经纬纱以不同色纱相配可以产生以下效果: (1)经纱用一种颜色,纬纱用另一种颜色。
(2)经纱用多种颜色,纬纱用一种颜色形成经向条子效果。 (3)经纱用一种颜色,纬纱用多种颜色形成纬向条子效果。 (4)经纬纱都用多种不同颜色,得到格子效果。
(5)应用不同颜色的经纬纱,并配合不同的织物组织,能产生不同组织的花纹。 (四)色彩配合应注意的问题 1.精纺织物经纬异色交织
异色交织将显示闪色效果,如欲闪色效果明显,应选用近似互补色。例如红与绿、咖啡色与海蓝色相配,即用在色相上两色位置相差120°以外的颜色相配,就有闪色效果,但还应注意两色明度与纯度要近似。当然还要注意织物组织,平纹组织交织点最多,经纬互相截断的经纬浮长最小,成点状。因此,两色显露的总面积是相等的,两者不但有空间混色效应,也有因捻向反炮关系而出现的闪色效果。因此,平纹织物的闪色效果较好。其他组织,如2/2斜纹因经纬浮长较平纹为长,两色在织物表面都较明显,就不易出现闪色效果。欲使闪色效果明显,经纬纱线密度及密度应近似。 2.等比例面积色纱
经纬各以两色或多色做等面积或非等面积的排列,以组成花纹图案,则要注意所用几种颜色相互间要协调。如在使用同颜色或邻近色而明度、纯度不同的配色中,加入明快的嵌镶,总体效果就既不失协调,又能增加配色间的鲜明程度。 3.强弱色的面积对比
每种色彩在织物上显露的面积,应与色彩是否强烈相一致,若配色不当,有损总体效
165
纺织品设计教案
果,一般强烈颜色所占的面积应少于弱色。
①如使用对比色配置,色彩的面积必须突出重点色彩,把主要颜色作为统治产品外观的主色,次要颜色作为衬托,且色彩的明度不宜接近,要有强弱之分。
②要考虑色彩在织物表面的显露情况受织物组织的影响。织物组织不同,表面情况有很大区别。如2/2斜纹与3/1斜纹所表现的色彩效果就不一样,后者有长的经浮线或纬浮线,只适于条形花型;前者不仅适合于条形花型,也适合于格子花型。 (五)嵌条
设计时,要注意嵌条的色彩、占据的面积及与地色的配合。配合得当,织物的色调明快、雅致;配合不当,会引起粗野的感觉。嵌条颜色的组合大致有下面几种。 1.本色嵌条
(1)不同纱线结构的嵌条:粗特纱、多股纱、正反捻纱、弱捻纱、粗节纱、结子纱等。 (2)不同组织结构的嵌条:平纹地斜纹条、缎纹条;斜纹地双平条、急斜纹条;正斜纹地反斜纹条等。 2.单色嵌条
单色嵌条不一定是单线,可以是单色双线或多线,单色嵌条常见的主要是中性色或者是同类色、调和色。底色与嵌条线的颜色要协调、和谐,其明度对比要根据消费地区、对象、用途的不同而不同。一般中性灰色的嵌条,明度对比差异很大,调和色的嵌条,明度差异较小,比较协调。底色的深浅与选用嵌条的明度要力求一致,但根据客户要求也有例外。
3.双色嵌条
双色嵌条是精纺条花呢中较普遍的花型设计,两种颜色的嵌条,其中一种为中性色,另一种为对比色,或是调和色,或同色。为了求得比较稳重的效果,一般可采用中性色与调和色组成一配色单元,如藏蓝底配深灰(中性色)或深蓝(调和色),深咖啡配灰色(中性)或深棕色(调和色)。如用中性色与对比色两种嵌条,则对比色的明度要慎重选择,以暗为宜。不论与对比色还与调和色相配的中性色,其明度较同色调和色嵌条的明度要亮些,以
166
纺织品设计教案
此作为主体,另一种颜色的嵌条为辅,起丰富多彩的衬托作用,这样可以做到层次重叠,花中有花。 4.多色嵌条
设计多色嵌条,一般起主花作用的以中性色为多数。中性色可以是一种或两种,再配以对比色或调和色。如果中性色用一种,其他两种就必然选用对比色,以收到多色嵌条丰富多彩的作用
(六)流行色
当人们对已有的颜色感到厌倦,就会逐渐地被其他新的颜色所代替,这种新兴的颜色称为流行色。流行色不是单独一个或几个色相,而是具有联想的、包括几种色相组成的色调。
在日常市场销售中,流行色只占20%一30%,起刺激市场销售、点缀市场、活跃市场的作用,而大部分仍是基本色,即常用色。流行色和基本色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流行色时间长了就成了本地的基本色,有的基本色在某年就成为流行色,流行色有时也是连续的。
在我国的毛纺织行业中,流行色的研究已被人们所重视,掌握色彩信息,了解国际流行色协会色卡和国际色彩权威的色彩预报,培养艺术家的眼光,抓住色彩流行趋势,才能设计出适销对路的产品。
第六章 丝织物设计
167
纺织品设计教案
第一节 丝织物的分类及风格特征
丝绸织物的原料是桑蚕丝、柞(zuo)蚕丝、粘纤丝和合纤长丝等,主要是桑蚕丝。我国是第一个创造和使用丝绸的国家,用蚕丝织成丝绸织物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具有相当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风格。 一、丝织物的分类 (一)原料分类法
1.真丝绸类
经纬均采用桑蚕丝织成的织物。如电力纺、双绉、塔夫绸、真丝软缎等。这类面料的特点是光泽柔和、丰富,色彩纯正、鲜艳,手感柔软、滑糯,悬垂性优良,穿着轻薄舒适。 2.柞丝绸类
经纬均采用柞蚕丝织成的织物。如千山绸、鸭江绸等。柞丝绸的外观比真丝绸厚实、粗糙一些,色彩也不如真丝绸,但它坚牢、耐用、富有弹性,穿着舒适且价格较低。 3.粘纤丝绸类
经纬均以粘胶长丝为原料的丝织物。如美丽绸、有光纺、富春纺等。此类面料的吸湿性、通透性均较好,夏季穿着凉爽、舒适。缺点是湿牢度小,织物易皱、易变形,外观风格远逊于真丝绸。 4.合纤绸类
采用纯合纤长丝为原料的丝织物,均属这类产品。如尼丝纺、尼龙绸、涤双绉等。它们的特点是外观平整、光滑,牢度大。缺点是穿着舒适性较差,有些产品的光泽欠柔和,垂感较差。由于纤维光滑,制成服装后,在经常受力的缝合处易损坏。 5.交织绸类
凡用不同纤维作原料交织而成的丝织物均属交织绸,其中的主要原料一般不能离开天然丝或粘纤丝。这类产品的种类很多,能充分运用各类材料的特长,外观美丽,具有民族风格。有用真丝与粘纤丝或其他原料交织的产品,如织锦缎、留香绉、天香绢等,也有用粘纤丝与棉纱或其他原料交织的产品,如羽纱。
168
纺织品设计教案
(二)组织结构分类法 1.普通型丝织物
普通型丝织物即经、纬成直角交织且在织物中经、纬线各自相互平行的丝织物。从简单组织到重组织均属此类,如电力纺、塔夫绸、织锦缎等。 2.起绒型丝织物
起绒型丝织物即有一组经线或纬线在织物表面形成毛绒或毛圈的丝织物,如乔其绒、利亚绒等。
3.纱罗型丝织物
经线与纬线交织时互相扭绞而形成纱孔的丝织物称纱罗型丝织物,如杭罗、莨(lang)纱等。
(三)染整加工分类法 1.生织物(全练织物)
未经染色的经纬线先加工成丝织物,而后再经染整加工的织物称生织物,如乔其、素绉缎、留香绉等。 2.熟织物(先练织物)
经纬线先染色,织成后即为成品的织物称熟织物,如塔夫绸、织锦缎等。 3.半熟织物(半练织物)
部分经纬丝先经过染色,织成后再经练染或整理加工所形成的丝织物称半熟织物,如天香绢、修花绢等。
(四)《丝织物分类标准》分类法
这种分类方法首先是以丝绸织物的组织结构(如平纹、斜纹、纱罗组织等)为主要依据,其次是以生产工艺(如生织、熟织、经纬线是否加捻等)为依据,再参照织物的实质形状(如轻、重、厚、薄等),将丝织物分为纺类、绉类、绡类、绸类、缎类、绢类、绫类、罗类、纱类、葛类、绒类、锦类、呢类、绨类,共14大类。 二、丝织物的品名和编号
169
纺织品设计教案
(一)品名
品名即织物的商品名称,如乔其纱、电力纺、双绉等。由于有些丝织物的名称与其所属的大类并不一致(如乔其纱并不属于纱类,塔夫绸也不是绸类),并且也存在名称相同或相似的丝织物,其原料、规格截然不同的情况,所以在品名上,还必须统一编号。 (二)编号 1.外销编号
外销编号由5位阿拉伯数字组成。
(1)左起第一位数字:代表丝织物的原料属性,用1—7表示。 “1’’表示桑蚕丝类原料及桑丝含量占50%以上桑柞交织的织物;
“2”表示合成纤维长丝、合成纤维长丝与合成短纤维纱线(包括合成短纤维与粘、棉混纺的纱线)交织的织物;
“3”表示天然丝短纤维与其他短纤维混纺纱线所织成的织物; “4”表示柞蚕丝类原料及柞丝含量在50%以上的柞桑交织的织物; “5’’表示粘胶纤维长丝或醋酯纤维长丝与短纤维纱线交织的织物; “6”表示除上述五类以外的、经纬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原料交织的绸类; “7”表示被面。
(2)第二位或第二、第三位数字:代表丝织物所属大类的类别。
“0’’表示绡(xiao)类;“1’’表示纺类;“2’’表示绉类;“3”表示绸类;\"40~47\"表示缎类;\"48~49\"表示锦类;\"50~\"表示绢类;\"55~59'表示绫类;\"60--\"表示罗类;\"65~69\"表示纱类;\"70~74'’表示葛类;\"75~79\"表示绨类;“8”表示呢类;“9”表示绒类。 (3)第三、第四、第五位数字:代表品种的规格序号(从缎类至绨类,第三位数字有双重涵义,既表示所属的大类类别,又表示品种规格序号)。
例如编号为11001的丝织物,表示是纯桑丝的纺类丝织物,规格序号为001。又如编号为001的丝织物,表示是交织的缎类丝织物,规格序号为001。 2.内销编号
170
纺织品设计教案
目前内销编号用5位数字表示。左起第一位数字用8和9,“8”表示衣着用绸,“9”表示装饰用绸。第二位数字代表所用原料属性,第三位数字代表品种,第四、第五位数字代表规格。
三、丝织物的主要品种和特点 (一)纺类
纺类织物是采用平纹组织,经纬线不加捻或加弱捻,采用生织或半色织工艺,外观平整细密的素、花丝织物。 1.电力纺
电力纺俗称纺绸,最早用手工织机织造,后改用电力织机,故名电力纺。电力纺是平经平纬(即经纬丝均不加捻)的桑蚕丝生织绸,织后再经练染整理,是平纹组织的素织物。经纬均采用22.2/24.4dtex的生丝,绸身平整、紧密,光泽柔和,较一般丝织物轻薄透凉,但比纱类丝织物细密,能充分体现桑蚕丝织物的独有特点。
电力纺有厚型与薄型之分。厚型的在40g/m以上,可达到70g/m,可用于衣着;薄型的在40g/m以下,一般为20~25g/m,适用于头巾、绢花及高档毛料和丝绸服装的里料。 2.杭纺
杭纺又名素大绸,由于它主要以杭州为产地,所以称之为杭纺。经、纬纱均采用55.0/77.0dtex×3的桑蚕丝作原料,平纹组织,属于生织绸。因所用丝线粗,因此杭纺是纺类产品中最重的一种。杭纺绸面光洁平整,质地紧密厚实,坚牢耐穿。大多为匹染,色彩较为单调,一般有本白、藏青和灰色。 3.洋纺
洋纺属于轻磅纺绸的一种。经纬一般均采用单根22.2/24.2dtex的生丝,织物的重量很轻,呈半透明状。 4.绢丝纺
绢丝纺一般用4.8tex或7tex的双股绢丝线作原料,采用平纹组织。面料外观平整,质
171
2222纺织品设计教案
地坚牢,绸身粘柔垂重。但因绢丝纺所用的原料是天然丝短纤维的纱线,所以它的绸面不如以天然长丝为原料的电力纺光滑,细看其表面有一层细小的绒毛,手感比电力纺等纺类产品更丰满。 5.富春纺
富春纺属于粘纤绸类。经线采用133.3dtex的无光或有光粘纤丝,纬线采用55.6tex的粘胶纤维,以平纹组织织造而成。由于纬线较粗,所以它的外观呈现出横向的细条纹。其面料色泽鲜艳,手感柔软,穿着舒适、滑爽。缺点是易皱,湿强度低。但因其价格比真丝便宜很多,所以不失为价廉物美的夏季面料。 6.无光纺
无光纺也属于粘纤丝绸类产品。经纬均采用133.3dtex的无光粘纤丝,平纹组织,组织与电力纺相似。其绸面子挺、洁白,手感柔软、爽滑而不沾体肤。有光纺除将原料换成133.3dtex的有光粘纤丝外,其组织结构均与无光纺相同。 7.尼丝纺
尼丝纺属于合纤绸类产品。经纬一般采用77dtex的锦纶丝以平纹组织织造。经热处理后面料质地平挺、光滑,坚牢、耐磨,不缩水,易洗涤。除在服装上经常作里料使用外,还可制作包袋、晴雨伞等。 (二)绉类
绉类织物是采用平纹组织、绉组织或其他组织,运用加捻等各种工艺条件(如经纬加强捻或经不加捻而纬加强捻、经线上机张力有差异、原料伸缩性不同等),使外观呈现明显绉效应,并富有弹性的素、花丝织物。 1.双绉
双绉是最常见、最典型的绉类丝织物。它属于全真丝生织绸,采用平纹组织,经纱用两根或三根22.2,/24.4dtex的生丝并合线,纬纱用三根或四根22.2/24.4dtex的生丝强捻丝,由于平经绉纬(经线不加捻或仅加一些弱捻,纬线加强捻)并且织造时纬线又以两根左捻、两根右捻的次序投纬,因此经练染后,面料表面呈现隐约可见的细小绉纹。
172
纺织品设计教案
双绉质地轻柔,光泽柔和,手感富有弹性,穿着飘逸、凉爽,是畅销不衰的夏季服用面料,有练白、素色和印花三种。 2.碧绉
碧绉又称单绉。是采用平纹组织的全真丝生织绸,也是平经绉纬的结构。所不同的是碧绉纬线的加捻与双绉不同。双绉采用二左二右的纬线织入,而碧绉的纬线是用三根22.2/24.4dtex的生丝捻合线再加上一根单丝回抱成一根单向强捻的螺旋线(也叫碧绉纬)织入。碧绉的特点是经练染后绸面呈现比双绉略明显的绉纹,光泽和顺,质地润滑,有弹性,绸身比双绉略厚。和合绉也是与碧绉相似的品种,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和合绉的纬线是用一根无光粘纤丝加捻和一根生丝加捻的并合线。 3.留香绉
留香绉是我国的传统织物,属于交织绸类。经丝由主经与副经组成,主经是由两根生丝并合成的股线,副经是有光粘纤丝,在织物中起提花作用;纬线是由三根生丝捻合成的复捻丝,用于形成绉纹。
留香绉的特点是平纹绉底,经向缎纹提花,由粘纤丝提花所形成的花纹显得特别明亮,质地柔软,色彩艳丽。由于织物中有两种原料,染色后可显双色。这种面料适宜作中式棉袄面料,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服装。 (三)绡类
绡类织物一般采用平纹组织或假纱(透孔)组织,经纬丝一般均加强捻,经纬密度小,是质地轻薄、透明、透孔的素、花丝织物。 1.乔其纱
乔其纱属真丝绸类产品,采用平纹组织,经纬线均采用两根22.2/24.4dtex的生丝加捻强捻丝,并以二左二右的方式相间交织,经纬密度小,经练染后,经纬丝在织物中扭曲歪斜,绸面上有细微均匀的绉纹和明显的纱孔,质地轻薄、飘逸、透明,有如蝉翼,极富弹性。
乔其纱有素色和印花两种。一般用于纱巾等,如用作服用面料,需用真丝里料。现在
173
纺织品设计教案
市场上也有涤纶乔其纱,除原料采用涤纶丝外,其组织结构与真丝乔其纱完全相同。涤纶乔其纱挺括、滑爽,牢度好,但在吸湿透气性方面不及真丝乔其纱,服用舒适性也要差一些。
2.东方纱
东方纱采用斜纹变化组织,经纬多用四根生丝加捻成的强捻丝,且采用二左二右的捻向。织物经练染后,有绉效应,绸身比乔其纱厚实、坚韧,伸缩性较强。 (四)缎类
缎类织物是其地组织全部或大部分采用缎纹组织,外观平滑光亮的素、花丝织物。经丝略加捻,纬丝除绉缎外,一般不加捻。 1.软缎
软缎分素软缎、花软缎和粘纤丝软缎等品种。
(1)素软缎:是真丝与粘纤丝交织的绸类产品。生织产品,平经平纬(经纬线均不加捻),通常以一根22.2/24.4dtex的生丝作经,以133.3dtex的粘纤丝作纬,采用八枚经面缎纹组织织造而成。素软缎由于真丝作经大多在织物正面,粘纤丝作纬沉于织物背面,因此其正面手感柔且平滑光亮,反面手感粗硬,光泽欠柔和。
(2)花软缎:是真丝与粘纤丝的交织物。与素软缎主要是花织与素织的区别。花软缎是 纬丝即粘纤丝提花、经缎作地组织的提花丝织物。是生织绸,经练染后织物可显示出色泽绚丽、光彩夺目的美观。
(3)粘纤丝软缎:是经纬均采用粘纤丝的平经平纬生织绸。其结构与上述两类基本相似,
2、绉缎
绉缎属于真丝生织绸类产品。它采用缎纹组织,平经绉纬,经丝为两根生丝的并合线,纬丝采用三根生丝的强捻丝,并且在投纬时以二左二右的捻向排列织人纬线。绉缎的最大特点是织物的两面从外观上相差很大。一面是不加捻的经丝,十分柔滑、光亮;另一面是加强捻的纬丝,光泽暗淡,经练染后有细小的绉纹。传统上,人们习惯把光泽暗的绉纹地作为正面,但随着潮流的改变,现在人们往往喜欢将光亮的缎地穿在正面。
174
纺织品设计教案
绉缎分为素绉缎与花绉缎两种,主要就是素织与花织的区别,适用于各类夏季女装。
3、九霞缎
九霞缎与留香绉一样也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产品。它属全真丝提花生织绸,平经绉纬地组织采用纬面缎纹或纬面斜纹,因此经练染后织物的地部有绉纹,光泽较暗;而花部采用经面缎纹,由于经丝不加捻,因此花纹特别明亮。九霞缎绸身柔软,花纹鲜明,色泽灿烂,主要于少数民族服饰。
(五)绢类
绢类织物是采用平纹或平纹变化组织,经纬丝先染成一种或几种不同颜色后再熟织的素、花丝织物。经丝加弱捻,纬丝不加捻或加弱捻。绢类织物的特点是绸面细密、平整、挺括。
1、塔夫绸
塔夫绸是丝织物中的高档品种,为全真丝熟织绸。通常以22.2/4.4dtex的生丝为原料,采用平纹组织织造而成。根据色相不同或组织变化可分为素塔夫绸、闪色塔夫绸、格塔夫绸、花塔夫绸等。
(1)素塔夫绸:虽然颜色是一种,但其不是用生丝织成绸坯后再经脱胶染色的,而是先将桑蚕丝脱胶染色形成熟丝后再进行织造,所以它是一色的、由熟经熟纬织成的熟织绸,虽然在外观上与染成一色的生织绸无明显区别,但形成过程大不相同。
(2)闪色塔夫绸:分别采用不同颜色的经纬线,一般采用深色经、浅色或白色纬,形成织物的闪色效应。
(3)格塔夫绸:与色织的格棉布类似,经纬线都配用深浅两色形成格效应。 (4)花塔夫绸:是以平纹素塔夫为地提出经缎花纹。 2.天香绢
天香绢是以真丝与粘纤丝为原料,平纹地提花熟织绸。经线用22.2/24.4dtex的生丝,纬线为133.3dtex的有光粘纤丝,花纹为纬缎花,纬线有2—3种颜色,花型为满地中小散花。天香绢的绸面平整,正面平纹地上起有闪光亮花,反面花纹晦暗无光。
175
纺织品设计教案
3.挖花绢
挖花绢是以桑蚕丝和粘纤丝交织的平纹地提花的熟织绸。经丝用两根生丝的加捻线,纬丝用133.3dtex的有光粘纤丝。挖花绢是在缎纹的花纹中还嵌有突出的彩色小花,此花是用特殊的小竹梭精细地用手工挖绕而成,使得绸面花纹图案立体感大大增强,更为生动美观,具有苏绣的风格。其缺点是不耐洗涤。 (六)绫类
绫类织物是采用斜纹组织或斜纹变化组织,是外观具有明显斜向纹路的素、花丝织物。一般采用单经单纬,且均不加捻或加弱捻,质地轻薄,亦有中型偏薄的。 1.真丝斜纹绸
经纬均采用22.2/24.4dtex的生丝,为生织绸,分为练白、素色及印花三类。绸面有明显的斜纹纹路,质地柔软、轻薄,滑润、凉爽,具有飘逸感,适于做夏季的裙衫及围巾等,也可用于高档呢绒及真丝服装的里料。 2.美丽绸
美丽绸属粘纤丝绸类产品。经纬均采用133.3dtex的有光粘纤丝,组织结构与斜纹绸相同,也采用斜纹组织。绸面纹路清晰,光泽明亮,手感滑润,但比斜纹绸粗硬一些,是较好的服装里料。 3.羽纱
羽纱属粘纤丝绸类,为粘纤丝与棉的交织产品。经纱用133.3dtex有光粘纤丝,纬纱用28tex的棉纱,采用三枚或四枚斜纹组织织造而成。绸面外观起斜向纹路,正面富有光泽,反面无光,手感滑爽,一般用于秋冬季服装的里料。此外,棉线绫、棉纬绫也是类似产品。 4.广绫
广绫为真丝绸类产品。经为22.2/24.4dtex的生丝,纬用两根22.2/24.4dtex生丝的并合线。广绫有素广绫和花广绫之分,前者为素织,后者为花织。花广绫为斜纹地上起缎纹亮花,绸身手感略硬。
176
纺织品设计教案
5.尼棉绫
尼棉绫属交织绸。经向采用122.2dtex锦纶丝,纬向采用23.8tex×2的丝光棉线。织物采用3/1斜纹组织,由于织经纬线的色泽不一,使面料在不同的视觉角度形成闪色效应。如将锦纶丝染成黑色,棉线染成红色,形成正面以黑色为主闪红色,反面以红色为主闪黑色。 (七)罗类
罗类丝织物是其全部或部分采用罗组织,构成等距或不等距条状纱孔的素、花丝织物。若纱孔呈横条状(即与布边垂直)叫横罗;若纱孔呈直条状(与布边平行)叫直罗。
罗类织物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杭罗,主要产地是杭州一带,它生产的历史较长,产品质量较好,在国内有一定影响。杭罗属真丝绸类产品,经、纬均采用纯桑蚕丝土丝,以平纹组织和罗组织交替织造而成。杭罗的绸面排列着整齐的纱孔。杭罗有七梭罗、十三梭罗、十五梭罗等(即经纱每平织七次、十三次或十五次后扭绞一次形成纱孔),使得杭罗罗纹的宽窄有所不同。
杭罗为生织绸,以练白、灰、藏青等素色为多。绸身紧密结实,质地柔软而富有弹性,多孔、透气。 (八)纱类
纱类织物是采用绞纱组织,在织物的全部或部分构成均匀分布的纱孔及不显条状的素、花丝织物。织物经纬可加捻也可不加捻。 1.庐山纱
庐山纱是全真丝类产品,为浙江湖州的特产品种。经纬线均加捻,以平纹为地组织提暗花织成。绸面起绉,有暗花和清晰的小纱孔,绸身轻薄、透气而凉爽,质地坚韧。 2.茛纱
莨纱也叫香云纱、莨纱绸、拷皮绸,是我国广东地区的传统产品,也是我国特有的丝质拷胶夏季衣料。前和初在南方一带比较流行,后因化纤的发展曾一度消失,现在又重新出现在市场上。
莨纱有两类,一类是用普通织机织造的平纹带纱孔的素绸,称为拷绸;另一类是用大
177
纺织品设计教案
提花机织造的平纹地提暗花的花织物,称为香云纱。
莨纱采用桑蚕丝作经纬丝,织造后经拷胶而成。莨纱的拷胶是先将绸坯练熟、水洗、晒干,然后将它们浸泡在莨液(从一种茨莨植物的根部提取)里,反复浸晒后再将河泥覆盖在绸面上,使绸面逐渐形成油亮的黑褐色,未覆泥的一面呈红棕色。早在1866年,莨纱就远销海外,日本人曾千方百计想剽窃莨纱的拷制方法,但都未成功。原因是莨纱这种产品离开本地区的土壤就不能生产,它是一种不用申请专利的永久专利产品。
莨纱有乌黑油亮的外观,很像皮革,手感凉爽、滑润,挺括不皱且有弹性,穿着爽滑,透凉、舒适,容易散发水分。莨纱耐晒、耐洗、耐穿,洗时不用肥皂,只要在清水中浸泡后漂洗几遍即可。
缺点是洗时不能用力搓刷,否则易脱胶;洗后不能熨烫,否则易折裂;绸面经常摩擦之处易脱胶露底,如服装的臀部、肘部、袖口等部位。
(九)葛类
葛类织物是采用平纹组织、经重平组织或急斜纹组织,经细纬粗,经密纬疏,外观有明显均匀的横向凸条纹,质地厚实、紧密的素、花丝织物。经纬原料可以相同,也可不同,一般不加捻。 1.特号葛
特号葛是平纹地上起缎花的全真丝丝织物。经线通常采有两根生丝的并合线,纬线采用四根生丝的捻合线。绸面平整,质地柔软,坚韧耐穿·,平纹地上的缎花古朴、美观。 2.文尚葛
文尚葛是经纬用两种原料交织的丝织物。经用真丝、纬用棉纱的为真丝文尚葛;经用粘纤丝、纬用棉纱的为粘纤丝文尚葛。绸面上有明显的细罗纹,质地厚实,色泽柔和,结实耐用。 3.芝地葛
芝地葛属交织绸,是采用平纹变化组织为地的提花丝织物。经为染色熟丝,纬为粘纤丝,以一粗一细的次序相间织人,加上提花的衬托,使绸面有不规则的细罗纹和轧花形状
178
纺织品设计教案
的特殊效果,质地平挺、紧密。 (十)绒类
绒类织物是采用经起绒或纬起绒组织,表面全部或局部有明显绒毛或毛圈的丝织物。它们外观华丽,手感糯软,光泽美丽、耀眼,是丝绸中的高档产品。属于生织练熟织物,悬垂感很强。 1.乔其立绒
乔其立绒为桑蚕丝与粘纤丝的交织品。它为双层分割法起绒织物,采用真丝作地经、地纬,粘纤丝作绒经起绒,织成织物后经割绒机剖割成为两块起绒毛的织物,最后经练熟成为成品。
乔其立绒正面绒毛丛密,短且平整,竖立不倒。面料质地柔软,光泽和顺,富丽堂皇,手感滑糯,富有弹性。面料多以深色为主,如宝蓝、深红、纯黑等。 2.烂花乔其绒
烂花乔其绒是以乔其绒为绸坯,根据桑蚕丝与粘纤丝的耐酸碱性不同,利用粘纤丝怕酸的特点,将乔其绒绸坯经特殊印酸处理,使部分粘纤丝遇酸脱落,呈现以乔其纱为底、绒毛为花纹的镂空丝绒组织。烂花乔其绒花纹凸出,立体感强,是中式女服的极佳面料。 3.金丝绒
金丝绒与乔其绒类似,也是双层起绒组织。地经采用桑蚕丝,绒经采用有光粘纤丝;纬丝采用桑蚕丝,也有用粘纤丝的。织成织物后需经割绒工序。金丝绒的绒毛浓密且长度较长,因此绒毛有顺向倾斜,不如乔其立绒那么平整。面料质地滑糯、柔软而富有弹性。 4.漳绒
漳绒是我国的传统面料,起源于福建省漳州地区,属于彩色缎面起绒的熟织产品。经纬均采用染色桑蚕丝,主经织成缎面地纹,副经织成起绒提花,经割绒后,绒毛花纹美丽而清晰地耸立在缎面上,立体感强,光泽和顺,特别适合制作礼服。 (十一)锦类
179
纺织品设计教案
锦类织物是采用缎纹组织、斜纹组织等色织多重纬的,外观绚丽多彩、精致典雅的提花丝织物。锦类丝织物一般为真丝与粘纤丝交织,经纬组织紧密、结实,色彩变化繁多,艺术性很强,是结构最复杂的熟织织物。 1.织锦缎
织锦缎是我国传统的熟织提花丝织物,是在我国古代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品种,织制工艺复杂、精巧。织锦缎的经向采用染色熟丝,纬向采用染色粘纤丝,绸面为经缎地起纬缎花,花纹的色彩通常在三种以上,有时达六七种之多,花纹精巧细致,光彩夺目。由于密度很大而使织物的质地紧密、厚实,平挺而有糯性,属于丝织物中的高档产品,可作为冬季中式服装的面料及装饰物。缺点是不耐磨、不耐洗。
织锦缎不仅可用真丝与粘纤丝交织,也有尼龙织锦缎、粘纤丝织锦缎等,它们仅仅是原料上的差异,结构特点都相同。 2.古香缎
古香缎的组织结构与织锦缎基本相同,也是经缎地起纬缎花的熟织织物。它和织锦缎的主要区别仅是花纹不同,织锦缎的纹样以花卉图案为多,而古香缎的花纹是以亭台楼阁、风景山水为主,有古色古香的风格,多用于装饰,也可作为民族服装面料。 3.云锦
云锦是江苏省南京地区的传统丝织物,距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云锦用料考究,由金、银丝和五彩丝交织而成,面料上呈现出光彩夺目、富丽堂皇的花纹,望之有如天上的五彩云霞,故名“云锦”。云锦又可根据用料的不同分为库缎、库锦和妆花缎三种。 (1)库缎:库缎为缎纹地上起本色或其他颜色花纹的熟织织物。有亮花与暗花之分,亮花库缎花纹明亮、闪耀,暗花库缎花纹光泽平淡。
(2)库锦:库锦的花纹全部用金银线、五彩丝线织成,分为两色库锦(用金线和银线织成花纹)和彩色库锦(除金银线外,还掺有部分彩色线织成花纹)。由于库锦由金银线织成,所以绸面金光闪耀,如再掺人部分彩色丝线,金银两色更是交相辉映,彩色丝线也被衬托得更加艳丽。今天的云锦也用真丝、粘纤丝和金属丝织造。
180
纺织品设计教案
(3)妆花缎:妆花缎是缎地上织成彩色花纹的熟织织物。经纬丝的原料除用桑蚕丝和金银线外,也采用粘纤丝等化纤。妆花缎配色复杂,色彩多变,花纹富有民族风格,华丽庄重,是云锦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
云锦在国际上享有一定的声誉,用它制成的服装能充分体现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的特色。 4.宋锦
宋锦始创于宋代,其经纬丝采用全真丝(即真丝宋锦)或全粘纤丝(即人造丝宋锦),地纹多勾平纹或斜纹组织,提花花纹一般有龟背纹、绣球纹.、剑环纹、席地纹等四方连续图案或朱雀、龙、风等吉祥纹样,淳朴文雅,具有宋代织锦的风格。其绸面质地柔软,色泽光亮,花型雅致,古色古香,适用于装帧书画、碑帖。 5.蜀锦
蜀锦是四川省负有盛名的传统丝织产品。它属于熟织绸,织物紧密,质地坚韧,图案丰富多彩,色彩对比强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常见的有万方锦、雨丝锦、条花锦、花锦等,大多是根据其绸面花纹的特色及构图方法来命名的。 6.壮锦
壮锦是广西壮族人民的一种精美手工艺品,是采用棉纱作经、丝线作纬的交织织物,其图案丰富,有梅花、蝴蝶、鲤鱼、水波纹、万字纹等,花纹色泽对比强烈,十分浓艳,可用于制作各类装饰品,如被面、台布等。其幅宽较窄,一般只有0.4m左右。 (十二)绨类
绨类织物是采用平纹组织,以各种长丝作经、棉纱作纬交织的质地比较粗厚的素、花丝织物。这类产品属于较低档的服饰用绸。 1.线绨
线绨属交织产品,是由粘纤丝作经,蜡纱线作纬的交织织物。根据织物提花与否可分为素线绨与花线绨。前者素织,表面无提花纹样;后者花织,绸面以平纹地提亮点的小花图案为最多。线绨质地厚实,价廉物美。 2.一号绨
181
纺织品设计教案
一号绨是与线绨相似的品种,质量较线绨为高。主要区别是一号绨采用的纬线是棉纱的股线,因而一号绨较线绨紧密厚实,坚牢耐用。 (十三)呢类
呢类织物是采用或混用基本组织和变化组织,采用比较粗的经、纬,或经用长丝,纬用短纤纱,表面粗犷而不光亮,质地丰厚似呢的丝织物。经纬加捻与否不拘。 1、四维呢
四维呢为全真丝生织绸。它采用联合组织,经用两根生丝的并合线,纬用四根生丝的捻合线。绸身柔软,正面光泽柔和,背面光泽较亮,绸面平整,有均匀的凸形罗纹条。一般以素色为多。 2.大伟呢
大伟呢属全真丝绸类产品。它采用斜纹变化组织,经用两根生丝的并合线,纬用六根生丝的加捻丝,并采用二左二右不同的捻向织人。绸身紧密,手感厚实,有毛料感,正面为绉地,光泽柔和.反面光泽发亮,美观大方,坚实耐用。 (十四)绸类
地组织采用或混用数种基本组织和变化组织,无上述13类特征的素、花丝织物,都可归为绸类。 1.绵绸
绵绸属于天然丝短纤维产品,平纹组织,以缫丝和丝织过程中所产生的下脚为原料,经加工后纺成较次的绢丝而织成。由于纱线中丝纤维较短,整齐度差,含蛹屑多,纱支粗细不均匀,所以绵绸的绸面不平整,上面有较多的杂质,手感粗糙,也不如其他丝绸产品那样富有光泽。但绵绸的质地厚实坚牢,富有弹性,垂感好,手感粘柔,多次洗涤后屑点会渐渐脱落,使绸面比原来光洁,穿着时更舒适、透气,是一种价廉物美的丝织物。 2.双宫绸
双宫绸属于高档真丝绸产品。平纹组织,其经向采用31.1/33.3dtex的桑丝,纬向采用两根111~133dtex的双宫丝,有生织与熟织之分。双宫绸的绸面不平整,经细纬粗,手
182
纺织品设计教案
感较粗糙。纬向呈雪花一样的疙瘩状,是双宫绸的独特风格。 3.柞丝绸
柞丝绸为纯柞蚕丝织物。它一般采用平纹组织,由于经纬所用柞丝的粗细、合股数各产地均有不同,因而柞丝绸有厚有薄,其规格较多。柞丝绸的原料也是天然丝,因此其大部分性能与桑蚕丝绸很相似,但两者还有一些差异。如柞蚕丝比桑蚕丝的回潮率大,单丝线密度更粗,且其截面三角形比桑蚕丝更尖,因此柞丝绸的吸湿与散湿能力较强,穿着舒适,绸面有闪光效应,且坚韧耐穿。缺点是沾水后有水渍(如同普通衣物沾了油迹),但多次洗涤后这一现象会逐渐减轻。 4.涤丝绸
涤丝绸属于合纤绸类产品。涤丝绸是一个统称,具体品种有涤爽绸、涤纤绸、涤盈绸等品种,它们全部或部分采用了涤纶丝作原料。其共同特点是质地坚牢,手感滑,耐磨性优良,易洗快干,其缺点是吸湿透气性差,穿着时发闷。近年来的涤丝绸产品经过各种改良后也能部分地解决这个问题,且产品的外观风格及各方面都有很大改观,更接近真丝绸的风格。
第二节 丝织物构成因素的设计
183
纺织品设计教案
一、经纬原料设计
除蚕丝、以外,还采用了其他天然与化纤原料,并采取相应的生产工艺,使织物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 (一)桑蚕丝
桑蚕丝由人工饲养的家蚕茧缫制而成,按生产需要和加工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1.白厂丝
白厂丝是由优质蚕茧直接缫制成的长丝,条干均匀,弹性好,加捻后有良好的绉缩现象,是制作真丝绸的优良原料。 2.土丝
土丝是用鲜茧手工缫制而成的长丝,光泽好,但条干不匀,品质不及白厂丝。有些传统丝绸产品(如杭罗)是以土丝为原料的。 3.双宫丝
双宫茧是由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蚕共筑一个茧,是一种疵茧。由于每个双宫茧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丝头,缫出的丝中几根茧丝松紧不一,互相缠绕,称为双宫丝,是丝绸产品中的高档原料,用双宫丝织出的产品(如双宫绸)风格极为独特。 4.绢丝
绢丝是利用下脚茧和缫丝中的下脚经精梳加工纺制而成的天然丝短纤维纱,质地柔软,光泽、强度和条干均较好,但色泽呈淡黄色,织物易泛旧。绢丝有单、双股之分。 5.绸丝
绸丝是以缫丝的废丝及绢丝生产中的下脚为原料纺制成的短纤维纱,其线密度较粗,且含有较多的茧皮等杂质,故条干不均匀,强力、弹性均较差,用于生产粗犷型的低档真丝织物(如绵绸)。 (二)柞蚕丝
柞蚕丝是我国北方地区一种野生柞蚕茧缫制成的天然丝。由于柞蚕丝丝胶含量少,结
184
纺织品设计教案
构不如桑蚕丝紧密,因此柞蚕丝线的光洁度、条干均匀度都比不上桑蚕丝。柞蚕绸遇水后,织物上留有明显的水迹,因此柞蚕丝的应用不如桑蚕丝那么广泛。 (三)棉
棉纤维色微黄,强力较高。纤维根据其长度、细度分为长绒棉、细绒棉和粗绒棉。长绒棉和细绒棉可纺中低特纱,织制各类细洁棉布和绨类丝织物。现在丝织工业中使用棉纱的品种除绨类以外,还有一些新品种,如长丝与棉交织、绢丝与棉交织的交织物等。 (四)再生纤维
再生纤维是以天然纤维素为原料,经化学加工而制成的纤维。这类纤维质地柔软,光泽明亮,吸湿、透气性好,但下水后强力明显下降,耐酸碱的能力弱。 1.粘纤丝
粘纤丝的光泽明亮,染色性良好,色泽明亮、鲜艳,但欠柔和。在提花丝织物中,常用粘纤丝作纬线提花,使花纹饱满、突出。但普通粘纤丝的湿强度低,不利于织造。在织造时一般用作纬线,且需经保燥工艺。
2.粘纤纱
粘纤纱俗称人造棉,是粘胶纤维的短纤纱,质地柔软,有优良的吸湿透气性和染色吸色能力,是丝织生产中最普通的低档原料。粘纤布易皱、缩水率大,一般都需进行预缩防皱处理。其
常用规格有14.6tex、19.4tex、14.6tex×2、19.4tex×2。 3.醋酯丝
醋酯丝有丝一般优雅的光泽和良好的吸湿性,但强力和耐磨性较差,一般只作纬丝。
(五)合成纤维
合成纤维的种类很多,丝织工业中常用的有涤纶、锦纶和丙纶等纤维。 1.涤纶丝
涤纶即聚酯纤维,强度、耐磨性、弹性、抗皱性均十分优良,织物具有很好的保形性。由于涤纶丝的密度与真丝接近,因此在新型仿真丝面料中用得最多的就是涤纶丝。通过一
185
纺织品设计教案
系列新型加工技术做出来的涤纶仿真丝产品可与真丝绸媲美。 2.锦纶丝
锦纶俗称尼龙,其最大的优点是结实、耐磨,富有弹性,化学稳定性好,对染料的亲和力比涤纶强,通常用酸性染料染色。 3.腈纶丝
腈纶即聚丙烯腈纤维,外观具有羊毛的风格,又称为合成羊毛,传统上多以短纤维的形式仿羊毛或与羊毛纤维混纺。自从腈纶长丝问世以来,由于其在丝绸风格上有许多鲜明的特征,如发色鲜艳和有优美的色光效果,手感细腻、松软,有良好的湿传输能力等,用腈纶长丝仿丝绸愈来愈受到重视。 4.丙纶丝
丙纶即聚丙烯纤维,它最大的优点是质地轻,强力大,对酸碱的抵抗力强,但耐光性特差,易老化。由于吸湿性的原因,丙纶在仿丝绸风格面料上的运用不是很广泛。 (六)金属丝
最早的金属丝是以金、银、铜等为原料,经人工敲打而成,其价格昂贵。现在丝织物中所应用的金属丝通常是在铝箔外表粘合两层塑料薄膜,再经切割形成五彩缤纷的金银丝,主要用于各类提花熟织绸中,其色泽漂亮、华贵,光泽明亮、优美。由于其使用性能比一般纤维材料差,造价又昂贵,所以在织物中用量较少,主要用于局部点缀,以增加织物的装饰效果。 二、经纬原料的组合
经纬采用一种属性的纤维织制的织物称为纯纺织物。在丝织产品中,纯纺的有桑蚕丝织物、柞蚕丝织物、粘纤丝织物、合纤织物等几大类,它们各有特色。其中纯桑蚕丝织物以其外观华丽、穿着舒适受到人们的喜爱,但由于其穿着时易皱,并且比较娇嫩,不易打理而影响了真丝绸的发展。柞蚕丝织物外观比桑蚕丝织物粗糙一些,且由于产量有限,其应用不如桑蚕丝织物广泛。粘纤丝织物由于纤维本身的弱点,使用时显得身骨疲软,牢度不高,一般只能用于服装里料、民族工艺服装及壁挂之类不常洗涤和揉搓的产品。合纤丝
186
纺织品设计教案
织物在外观上比粘纤丝织物要挺括得多,在仿真丝绸上也是做得最成功的,但在吸湿透气方面和桑丝及粘纤丝织物相比还有差距。 (二)交织丝织物
由于纯纺织物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往往采用交织产品来取长补短,因为交织丝织物不仅容易取得理想效果,而且设计手段也十分丰富,同时企业的经济效益也较高。 设计交织丝织物时,主要应考虑在满足外观效果的前提下对其前后加工工艺艺有何要求,能否给织造练染等后处理和使用造成麻烦。具体来说,应注意以下四项原则。 1.有利于企业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应把原料分档排队,优劣搭配。如桑蚕丝与粘纤丝、柞蚕丝与涤纶、涤纶与棉纱、锦纶与粘纤丝、锦纶与涤纶等交织或混捻,在较好地体现织物风格的基础上降低成本。 2.有利于生产的正常进行
使用相同原料或两种以上不同原料交织混捻时,必须考虑生产工艺能否进行,如织造时经纬丝是否易起毛断裂?其断裂程度如何?是否具备织造条件(如甲乙纬排列时是否有多梭箱装置,织缩率相差悬殊时是否有双经轴) ?整经、穿筘、穿综是否方便?后处理工艺能否行得通等。如设计者考虑不周,常使产品在试织时就被淘汰。
细度不匀的丝、强疙瘩丝、大条丝、花式线等,一般因其穿综、穿筘不方便而不宜作经丝;短纤纱与长丝交织,一般短纤纱不作经丝,如非用不可,则必须经过浆纱工艺。另外,要考虑纱线并股,以提高经纱强力,改善织造效果。有时还将一根长丝并人股线中,以提高耐磨等性能;合纤原料(如涤纶、锦纶等)作经丝时,因其吸湿性差,易起毛起球产生静电,织造工艺及车间温湿度应采取相应措施;烂花织物以平素织物为主,因坯绸经烂花工艺处理后得到不同花纹,所以要选择耐酸碱性差异较大的纤维或长丝交织,如桑蚕丝与粘纤丝、柞蚕丝与涤纶丝、涤纶与棉纱、丙纶与粘纤丝交织,它们都可收到理想的烂花效果;绸面提有各种花纹的织物,为显示地暗花明的效果,通常起花用光泽较高的丝线,地部用光泽较暗的丝线,目前采用有光粘纤丝起花较多,在加工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各道工序,注意粘纤丝的保燥。
187
纺织品设计教案
生产交织产品时,应综合各种因素制定规格,若考虑不周,就可能给生产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而造成损失。如桑蚕丝或柞蚕丝与涤纶交织的产品,因为两种纤维的性能,尤其是耐热温度差异较大,涤纶耐高温而桑蚕丝、柞蚕丝不耐高温。因此,为了同时兼顾,只能用两种性能不同的染料分别对两种纤维染色,并严格控制染色温度和其他工艺配方。 此外,设计交织产品时,在满足产品外观风格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原料的种类和规格,尽量简化生产工艺。 3.充分发挥各种原料的优良性能
各种纤维材料的性能各有优缺点,为取得良好的设计效果,将几种纤维进行交织,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如天然纤维与合成纤维交织,主要是利用天然纤维吸湿性好、服用舒适及合成纤维保形性好的优点。
交织织锦缎是在真丝缎面上起有光粘纤丝花型的传统产品。颜色艳丽,外观效果不输于全真丝织锦缎,是发挥原料特性较好的设计实例。
也可结合工艺,将原料的缺点变为优点。如柞涤包芯纱,柞绢纱本应完全将涤纶包住,使经物练染后色泽均匀,但由于生产工艺的原因,柞绢纱没把涤纶丝全部包住。由于两种纤维对染料的上染率不同,绸面会出现染色不匀的星星点点的效果,风格独特。 4.有助于提高织物的艺术效果
织物的艺术性要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原料选用得当与否是较为关键的因素。如丝织物许多用金银丝来装饰织物,可增加织物的艺术魅力;也可以通过原料本身光泽的差异来达到较光含蓄的隐条、隐格、隐花效果;如织制有浮雕感的高花织物,可用回缩性大的锦纶丝作织的背衬。 三、线型设计
选定原料规格后,将原料按设计要求加工成所需形状的过程称为线型设计。
丝织物中不论是经丝还是纬丝,任何一种组合都要由特定的生产工艺条件来提供,一般要经过络丝、并丝、捻丝、浆丝、整经、卷纬等工序。而与线型结构及其所体现织物风貌有紧密联系的是并丝和捻丝这两道工序。
188
纺织品设计教案
(一)并丝
并丝是将几根丝线并合成一股的过程。按照不同品种的要求,经丝和纬丝在织造之前不—定只并合一次,有时需反复几次并合。并丝在并丝机或并捻联合机上进行。并丝工艺对改善织物的品质有重要的作用。丝织用的丝线都是按一定规格进行生产的,当这些规格不能满足工艺设计要求时,如真丝织物的平方米重量要求很严,通常使用的真丝线规格不能满足织物对重量的要求,需要把数根经线并合。此外,要改善丝织原料的线密度不均匀状态,减少薄弱环节,以使织造顺利进行,也需采用并丝工艺。并丝的作用是: (1)将两股或两股以上不同原料并合成一股,以期达到某种外观及质量要求。 (2)并丝可改善线密度的均匀度。 (3)使织物的经丝或纬丝具有一定的强力。
(4)有时采用几根丝并合是为了达到一定的重量要求。一般并合丝线的表示方法为: 每股的线密度(dtex)×并合股数 原料名称
如:22.2/24.4dtex×2桑蚕丝;19.4tex×3粘纤纱。 不同规格的丝线几股并合时的表示方法为: 原料1十原料2十原料3+„„
如:83dtex涤纶丝+55.6dtex锦纶丝+133.3dtex有光粘纤丝(蓝)十133.3dtex有光丝 (白)。 (二)捻丝
捻丝是将丝线经捻丝机加上捻度的过程,是产品设计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丝线加捻后的变化,使织物外观和内在质量都有了较大改善。丝线的捻向有Z捻与S捻。如果按加捻程度分,丝线有强捻(20~30捻?cm)、中捻(10—20捻?cm)、弱捻(10捻?cm以内)3种。有时丝织厂也用捻数/m来表示捻度。捻丝的作用是: 1.增加丝线的强力和耐磨性
加捻后丝线的强力增加,减少了织造时与机械摩擦造成的断裂。 2.增强绉效应
1
纺织品设计教案
将加有中、强捻的丝线分别作经、纬纱,织后经精练处理,使捻线本身的扭曲张力有所消除,丝线沿不同方向收缩,使经纬线交织点发生轻微不规则的位移,织物表面出现均匀且凹凸不平的绉效应。 3.减弱织物表面光泽
加捻后丝线表面的光泽呈漫反射状,有些原料,如有光粘纤丝、涤纶丝、锦纶丝等光泽太亮,欲取得柔和的光泽,可将其加上适当的捻度。 4.改善织物的弹性与手盛
对于中厚型丝织物,为了获得良好的弹性、抗皱性与柔软的手感,常将丝线进行多次反复并捻,以减轻和消除因不加捻而带来的松疲和弹性、抗皱性差的缺点。 5.减少织物的披裂现象
某些光滑长丝作经纬时,由于交织点处摩擦力小,织物易产生披裂,利用加捻后丝纤维的扭曲可增加经纬丝间摩擦力的特点,可克服披裂病疵。
和并丝一样,表示丝线加捻情况要按一定的格式,有时需和并丝放在一起,应按加工工艺的前后次序正确地表达。其书写格式为: 原料规格、原料名称、捻回数/cm、捻向 如:133.3dtex有光粘纤丝,4S捻/cm
22.2/24.4dtex×3桑蚕丝,26捻/cm,2S、2Z
复捻丝的表示,如30/32.2dtex桑蚕丝8S捻/cm×2,6Z捻/cm
对于复杂的并捻丝线,应按照加工过程的前后次序加上各种括号来表示,先加工的用小括号,后加工的用中括号,以此类推。
如(22.2/24.4dtex×4桑蚕丝,20S捻/cm+22.2/24.4dtex桑蚕丝)18Z捻/cm 表示的是4股22.2/24.4dtex的桑蚕丝并合后每厘米加20个S捻,再将此捻线与单股的22.2/24.4dtex桑蚕丝并合,每厘米加18个Z捻。 · (三)几种线型设计
虽然采用一样的并、捻加工工艺,但由于选用材料不同,工艺加工程度亦不一样,所
190
纺织品设计教案
得丝绒的结构性状也不完全相同,会直接影响织物的外观与性能。下面介绍几种典型的线型结构。 1.平线
平线即真丝或化纤丝不加捻或稍加并捻就应用于织造的一种线型结构,就是所谓的弱捻丝。通常加4-6捻/cm,加弱捻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加丝线的强度并增加经纬丝间的摩擦力设计时,可同时用于经纬向或只用在一个系统,常用来设计纺、绸、缎类等丝织物。这种丝线的线型稳定、坚牢并富有弹性,还保留着真丝的天然光泽,所织成的织物表面平整,手感柔软。 2.绉线
绉线通常指20捻/cm的强捻丝。其主要应用是: (1)使织物表面绉缩,产生“绉效应”; (2)增加织物的强度和弹性;
(3)利用绉线的回缩力,设计高花织物。
强捻丝具有较强的扭力,为使织物平伏,常用S捻、Z捻的丝线间隔排列,以保持力的平衡。,
实践证明,经纬丝以两根S捻、两根Z捻排列的织物绉效应好,生产也较为简便,用2×1梭箱,投梭程序最简单。
在丝织物中,经常采用经丝无捻,纬丝用二左二右排列的强捻丝。如平纹组织的真丝双绉织物,经丝不加捻,纬丝采用2S、2Z的强捻丝。由于这种线型结构的固定搭配,使练成后的成品有细腻的鱼鳞状绉纹,光泽柔和,弹性及抗皱性均较好,服用性优良;还有像斜纹组织的九霞缎和缎纹组织的桑花缎、绉缎等都是典型产品。
经纬丝如都用2S、2Z的强捻丝,为使经纬丝得以充分收缩,织物的密度可设计得小一些。此类织物轻薄透明,抗皱性及弹性俱佳,如真丝绡类产品中的乔其纱与东风纱。 强捻丝也有用单向捻丝上机织造的,一般用于纬丝,因捻丝在织物中呈同方向收缩,因而绉纹扩大,并沿纵向呈起伏很大且较规则的波浪形绉纹,如真丝顺纡绉。此类产品虽
191
纺织品设计教案
然很受欢迎,但后加工处理幅度较难控制,生产难度较大。 3.复杂线型
凡需经反复并捻或经特殊加工的线型都属复杂线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熟双经:指真丝熟织或半熟织织物的经丝。如馥香缎的经丝为(22.2/24.4dtex桑蚕丝,8S捻/cm)×2(色),6.8Z捻/cm,该经丝是先对一股22.2/24.4dtex桑蚕丝加捻,然后将两种加捻丝并合,再反向加捻,共需3道工序。
(2)碧绉线:此种丝线结构比较特殊,其基本线型为22.2/24.4dtex×3桑蚕丝,17.5S捻/cm+22.2/24.4dtex桑蚕丝,16Z捻/cm,构成方法是由1根加捻的粗丝线(往往用几股丝并合而成)与1根较细的无捻丝并合,再反向加捻。在碧绉线中,较细的一根平线在丝线中作芯线,较粗的一根加捻丝在小张力下均匀地环绕在芯线周围,使丝线柔软、蓬松而富有弹性,织物表面呈现出含蓄的水波纹。
(3)花式线:截面分布不规则、结构不同或色泽各异的特殊线型统称为花式线。花式线是近年较流行的一种新线型,种类繁多,风格多变,是专门用作织物的纬线。花式线可增加织物的装饰效果,改善其服用性能。这种线是采用并捻丝的机理,加工时改变送丝量和张力而形成的。
花式线一般由3根丝线组成:芯线、饰线和固结线。加工时,首先将芯线和饰丝抱合并加捻,芯线张力大而匀,饰线不断有规律地变换速度和张力,这样,饰线即在芯线周围形成规律性的毛圈。为不使毛圈在芯线上滑动,还须复并1根低线密度的固结线,反向加捻。若不断变换饰线的送丝方式,即能得到不同风格的各种花式线。 四、经纬密度的设计
确定丝织物中的经纬密度是产品设计中的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密度直接涉及织物的饱满度、手感及其他外观风格,也影响织物的质地、牢度及其他性能。经密与纬密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上机设计,如筘号的选择与穿法、经丝根数的计算、提花织物的装造以及织物上机后的各种工艺调整。因此,设计时必须综合考虑,处理好密度与其他因素的关系,认真对待密度设计的每一环节。
192
纺织品设计教案
(一)原料选用与密度设计的关系
丝织原料的种类很多,其品种繁多,规格各异。由于各种原料物理、化学性质不同,加工后丝线的结构、形状不同,致使构成织物的经纬密度也有不小差异。
桑蚕丝质地柔软、光滑,线密度较低,为了较好地反映出桑蚕丝织物细腻、滑润的特点,设计时密度可适当偏大些,生织真丝绸,生丝纤维外包着25%左右的丝胶,丝身硬且滑,纬密不易打足,下机练染后常会感到密度不足。可采用浸泡、湿纡子、给湿等工艺措施使丝线柔软,以达到增加织物纬密的目的。常见桑蚕丝绸主要大类品种的成品密度如下: 绡类:Pj :300~600根/l0cm;Pw:300~600根/l0cm 纺类:Pj :410—700根/l0cm;Pw:310~500根/l0cm 绉类 Pj : 500~700根/l0cm;Pw:300~600根/10cm 锦、缎类 Pj :900~1400根/l0cm;Pw:400~500根/l0cm 绫 类:600~800根/l0cm;Pw:450—500根/l0cm
合成纤维织制的织物吸湿性及透气性差,影响服用效果,且织物热处理后手感变硬,故设计时应适当减少密度。经假捻膨化处理的合纤丝纤维卷曲,丝线中空隙增加,对改善织物的外观、手感及透气透湿性都有很大作用。选用这样的低弹或高弹丝线,还要选用较小的上机密度和较稀疏的组织结构,以使纤维在后处理时得到充分收缩和膨化。但应注意:由于合成纤维丝条大部分较光滑,如密度太小,织物很容易产生披裂。
各类短纤维,因其表面有茸毛,用于纯纺或与长丝交织,一般不易产生经纬丝滑动、移位的披裂现象。从降低原料消耗考虑,也可适当减少经纬密度而不影响织物的使用。 (二)丝线线密度与密度设计的关系
丝线越粗,单位长度内所能排列的根数就越少。线密度相同的丝线,直径也不相同,因为直径还与纤维的密度及丝束中的单纤根数有关。表6—1所列的为几种常见丝线及纱线在单位长度内所能排列的最多根数。设计时,由于经纬要互相交错,所以一般密度低于此值。又因为组织交织规律不同,因此不同组织、不同品种,密度配置也略有不同,即使是同种经丝,但如果纬丝原料、线密度不同,经纬密也有差异。
193
纺织品设计教案
(三)丝线捻度与密度设计的关系
丝线加捻后,纤维间的抱合增加,由于扭转应力的作用,使坯绸经练染后产生一定的收缩,捻度越大,收缩性越强,织物的密度越大。一般来说,中捻以下的丝线对密度的影响不太明显,而中捻以上的丝线就应酌情考虑加捻程度对织物密度的影响。为了使生绸中的丝胶等易于去除并达到理想的绉纹效果,织物密度应随捻度的增加而减少。 (四)组织结构与密度设计的关系
织物组织对密度的影响很大,因为织物中经、纬两系统丝线按照一定的浮沉规律而相互交织,而经纬每次交织除本身直径所占的位置外,还产生约等于所用经线直径70%的交错空隙。因此,经纬线的交织次数越多,交织空隙也越多。由此可见,在基元组织中,平纹组织的交织点最多,交错空隙也最多;缎纹组织的交织点最少,交错空隙也最少。所以在相等的条件下,要达到相同的织物紧度,平纹结构所需的经纬密度最小,斜纹次之,缎纹最大。
丝织物组织的应用远不仅限于简单的基元组织,通常还应用各类变化组织及重组织、双层组织等。提花织物都是采用两个以上的组织联合构成的,因而这类产品的密度设计要比一般织物复杂,应根据组织的主次和其他不同情况确定织物的密度。
一般单层变化组织的织物,其密度应参照基元组织中交织次数相仿的组织。单层提花织物的密度设计应以地组织为主,也可以起主导作用的纹部组织为设计依据。
重组织与双层组织的经纬丝线可能是两组、三组或更多组,但因彼此相互重叠,并不另占交错空间,因此可以表层组织为设计密度的主要依据。而里层或背衬的经纬密应根据设计需要而定,一般不能超过表层的密度。 (五)织物用途与密度设计的关系
设计织物密度,还应结合织物的用途。例如绡类织物,其特点是轻薄、透明,为使它保持这一特点,应选用较小的经纬密度并配以细特经纬丝线。为使织物保持良好的弹性,不疲软,不披裂,经纬密度应尽可能趋于平衡,并给经纬丝较多的捻度。又如,纺类织物常用作夏季衣料及高级服装的衬里,其密度比绡类要大些,有时可配合较粗的原料,以达
194
纺织品设计教案
到其使用要求。而装饰绸中的喇叭绸,为了不影响音质,保持优良的透气性,应尽量减少经纬密度。做各种裱糊用的装饰绸,如中国画裱装用的绫、书籍装帧的面料、糊壁绸、礼盒用的锦缎等,在保证具有浓郁装饰效果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小经纬密度。 (六)装造形式与密度设计的关系 . 1.穿笳
筘号越大,上机经密越大;同一筘号的钢筘,穿筘数越多,经密越大,反之亦然。凡经纬密度配置不当,可用改换筘号或改变筘穿人数的办法调节经密。如某设计经丝的筘穿人数为2,用丝织物幅度即成品的纬向长度,又称门幅、幅宽。设计织物幅度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地选择25.5羽/cm筘号,折合机上经密约51根/cm,如改用26羽/cm筘号,织物机上经密即为52根/cm,若改用25羽/cm筘号,则减至50根/cm。此法费工、费时,且织物成品幅度也随之改变,影响产品的生产和使用。通常以更改纬密方法来纠正密度配置不当的弊病。 2.穿综
在同种条件下,经密随穿综数的增加而增加。对于边组织而言,为达到边部经密大于布身经密的目的,可有目的地在每个综眼中穿两根或两根以上的经丝。 3.提花机装造
提花织物的经密受纹针数和花幅的。当花幅不变时,纹针数越多,经密越大。如纹针数一定,花幅越大,经密越小。实际设计时,往往根据上机经密和花幅来确定采用何种装造形式。在纹针数相同的条件下,双把吊、三把吊、四把吊的经密,分别是单把吊经密的2倍、3倍、4倍。因此,为既保证一定的花数,又增加经密,可充分利用把吊装置。在试织过程中,织物纬密可随意调节,故纬密设计比经密设计有较大的灵活性。但对纹样 外形有严格要求的圆形、团花、方形装饰绸和像景等织物,都不能随意变换纬密,否则会使花型产生变形而造成次品。
织物的纬密一般应比经密小,原因如下:
(1)经丝采用的原料较好,上机张力大,丝线平整,丝光足,对织物的质地有较大影响。
195
纺织品设计教案
(2)经丝线密度一般比纬生低,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在同样车速下,纬密少、,产量高。
(3)纬密小于经密便于生产。当产生织疵时拆纬方便,经密与纬密的密度之比,应依据经纬丝的线密度、组织结构和织物的使用特点而定。有的丝织物经纬密度之比十分接近,一般不多于10%,如乔其纱。而有的丝织物的经纬密度之比可相差50%~60%。一般情况下,平纹织物的纬密少于经密20%~30%,斜纹织物的纬密少于经密30%~40%,而缎纹在50%左右为好。
总之,织物经纬密度设计得恰当与否,对整个设计成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影响织物密度的因素较多且比较复杂,设计时,除考虑以上因素外,还应借鉴历史品种,以使密度设计既稳又准。 五、丝织物幅度的设计
丝织物幅度即成品的纬向长度,又称门幅、幅宽。设计织物幅宽的目的是为了合理的选择钢筘。只有确定了织物的成品幅宽,才能根据织物的幅缩率计算筘幅、设计经丝的每筘穿入数。
(一)成品幅度
确定成品幅度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点: 1、 织物用途
丝织物的用途主要可分为服装用与装饰用。服装用织物的成品幅宽随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款式和流行趋势而变化,不同的裁剪方式也会影响幅宽。装饰用丝织物的幅宽有装饰内容的结构和要求而定。装饰织物日趋多样化,了解这一消费特点有助于幅宽的设计。
2、生产工艺
织造、染整及服装工业的设备对幅宽均有影响。从方便生产、便于管理的角度分析,不希望织物的幅宽规格太繁杂。制衣工业中的机械化裁剪也不希望幅宽的规格太多。为了适应生产工艺的要求,应尽量减少丝织物门幅规格的种类,逐步实现规范化、标准化,便于生产及使用。常见丝织物的成品幅宽见表6-2。
196
纺织品设计教案
从发展趋势看,无论是内销还是外销,织物都有向宽幅方向发展的趋势。
(二)筘幅计算
织物成品幅宽确定后,即应按织物所采用的原料、密度、结构等情况制定上机所需的筘幅及筘内幅。
幅缩率筘内幅成品内幅100%
筘内幅成品内幅 1幅缩率筘内幅(cm)筘幅(cm)筘内幅筘边幅2
一般先凭经验或借鉴历史资料初步选定一幅缩率数值,当试织得出结果后,再根据实测织物的宽度求出幅缩率,再重新调整设计。边幅与绸身一样,也有一定的幅缩率,但因边幅小,幅缩率忽略不计,可直接用边幅代替筘边幅。筘边幅的宽度视品种而定,一般不超过lcm。习惯上,素绸边幅控制在0.5~0.75cm,提花绸边幅在0.75~1cm。
六、筘穿入数的设计和筘号的选择
(一)筘穿入数的设计
经丝按一定规律穿过钢筘,每筘齿穿人经丝的根数称为几穿筘或几穿入。
确定筘齿穿入数的原则:既要保证织造工艺的正常进行,又要考虑对织物外观和质量的影响。一般情况下,穿入数以少为好,但最少一般不少于2,最多不超过8。如果采用1穿入法,织物平整、细洁,但由于丝织物经密比其他织物大得多,1穿入需要很大的筘号才能织制,筘号的制作还达不到这个要求。目前只有经密小的大条丝织物等粗犷型呢类产品才选用1穿人。如果穿人数大于8,筘齿所隔经丝的筘路就较明显,影响织物的外观。 一般根据以下几点确定筘穿人数: 1.组织结构
织物的组织结构是确定筘穿人数的重要依据。一般而言,筘穿人数为织物组织经丝循环数的整数倍或约数,能使织物较少出现规律性很强的筘痕。还需注意的是:缎纹组织的穿人数一般不能与其飞数相吻合。如五枚缎的穿入数一般不选用2或3。2穿汝需要很大的筘号,一般不采用;3穿入时面料会出现明显筘痕。所以五枚缎的穿入数一般为4或5。
197
纺织品设计教案
2.经丝的密度和线密度
经丝密度越大,每筘穿入数越多。同一筘齿内的穿入数又受丝线线密度的,经丝越粗,在其提升过程中相互夹带就越厉害,所以穿入数应随经丝线密度的增加而减少,以免互相影响。 3.经丝原料
在织造过程中,经丝受到反复拉伸与摩擦,因此其上机工艺应适应原料本身的性能。如桑蚕丝由于强力较高,线密度较小,且生丝外有一层丝胶,不易造成擦毛与断裂,故允许采用最大的39羽/cm的筘号,若采用4穿入,最大上机经密可达156根/cm。粘纤丝线密度较大,强度不高,所以筘号不宜太大,穿汝数一般在6以内。合纤丝在织造过程中产生静电,为了尽量减少经丝的摩擦,宜选用较小的穿入数。 (二)筘号的选择
筘号是钢筘规格的一种表示方法。10cm宽内含有多少筘齿即为多少号筘,也称之为多少羽。
丝织工业的常用筘号是12~32羽/cm。筘号最低可用6,最大可用到39。筘号的计算式为:
筘号(羽/cm)内经丝数(根)
筘内幅(cm)每筘穿入数(根) 计算筘号时取小数点后一位,并归并到0.5或0,即2、7舍,3、8进。如计算结果为11.3,取11.5;如为11.2,应取11;而11.8,则进到12。筘号选定后,应按此筘号重新调整内经丝数。
第七章 麻织物设计
198
纺织品设计教案
第一节 麻织物的分类及风格特征
麻织物是以麻纤维纯纺或与其他纤维混纺制成的纱线和织物,也包括各种含麻的交织物。麻织物具有吸湿散湿快、断裂强度高、弹性差、断裂伸长小等特性。麻的范围很广,品种繁多,不下百余种,其纤维性能相差悬殊,因此,麻纺织物须从其原料进行区分。我国麻类作物可归纳为类,即苎麻、亚麻、黄麻、洋麻、苘麻、大麻、剑麻、蕉麻。其中前六类为韧皮纤维,后两类为叶纤维。此外,还有列为野杂纤维的胡麻与罗布麻等。麻纤维按其各异的纤维特性,需用4种不同的工艺设备系统。
为了突出麻织物的风格,采用较稀疏的经、纬密度,组织结构上采用重平、方子、提花等组织,以增加织物的透气性及长片段不匀,亦可加入各种短纤维,人为纺出很多不规则的大小节,以进一步突出麻的风格。由于苎麻织物手感较硬挺,线密度较高,布面显得粗糙,穿用初期有刺痒感。印染时,采用碱处理、液氨处理以及柔软整理等加-IT.艺,对涤麻织物采用碱减量及树脂柔软整理,能使织物具有滑、挺、爽的手感,提高服用性能。
一、服用麻织物的分类
(1)按纤维种类不同,可分为苎麻织物、亚麻织物、黄麻织物。
(2)按织物组成原料不同,可分为纯纺麻织物、混纺麻织物、交织麻织物。 (3)按印染加工分类,可分为漂色布、印花布、色织布、整理布。
二、常见麻织物的风格特征 (一)苎麻织物 1.长苎麻织物
长苎麻织物以纯纺为主,其大宗产品为27.8tex×27.8tex的平纹、斜纹或小提花织物,大多是漂白布,也有浅杂色和印花布。我国的抽绣品,如床单、被套、台布等,常以苎麻织物为基布,也有线密度为20.8tex、16.7tex、13.9tex甚至细达l0tex以下的精细苎麻布;也有采用未经缩醛的维纶与苎麻纤维纺成的混纺纱,织成织物后再溶除维纶而制成精细的纯苎麻织物。还有苎麻与化纤混纺或交织的产品,如将苎麻和涤纶混纺,织物既有苎麻凉爽透气的特性,又有涤纶的挺括、耐磨、坚牢的优点。
199
纺织品设计教案
2.短苎麻织物
用苎麻精梳落麻或切成棉型长度(一般为40mm)的苎麻纤维为原料,以混纺为主的织物。一般与棉混纺,混纺比一般为苎麻和棉各50%,用以织制55.6tex×55.6tex平布或斜纹布,专供缝制低档服装、牛仔裤以及茶巾、餐布、野餐布等大宗产品。苎麻短纤维也可与其他纤维混纺,制成别具风格的雪花呢或其他色织布,供缝制外衣用。 3.中长苎麻织物
用切段成中长型(90~llOmm)的苎麻纤维为原料,以混纺为主的织物。一般与涤纶混纺,混纺比为涤65苎麻35、涤45苎麻55等品种,用以织制18.5tex×2×18.5tex×2或其他线密度的混纺织品,常作春秋外衣面料;也可织制18.5tex×l8.5tex单纱织物,供作夏季衣料用。其特点是苎麻纤维毋需经精梳工艺,制成率高,成本低,适宜作大众衣料,尤以色织效果较好,经整理加工后既有毛型感,又有挺爽、透气的优点。
中长型苎麻织物还有苎麻与其他中长型纤维混纺。工艺灵活,品种广泛。其品种有以下几种:
(1)纯苎麻布:用苎麻原麻经脱胶、梳理,取其精梳长纤维纺制成纯苎麻纱织制的布称为纯苎麻布。它多数是中、细特纱的单纱织物,具有强度高、手感挺爽、蚕丝一样光泽、透气性好、吸湿散湿快、服用卫生等特点,但易起皱,不耐曲磨,成衣的袖口、领口处易磨损。一般用作床单、床罩、枕套、台布、餐巾等工艺美术抽丝品及夏令服装。常见纯苎麻织物的规格见表7-1。
(2)爽丽纱:爽丽纱是纯苎麻细薄型织物的商业名称。因其具有苎麻织物的丝样光泽和挺爽感,又是细特单纱织成的薄型织物,略呈透明,宛如蝉翼,相当华丽,故取名“爽丽纱”。爽丽纱的经、纬向都是由苎麻精梳长纤维组成的10~16.7tex单纱。由于苎麻纤维刚性大,细纱表面的毛羽多而长,延伸度和耐磨性较差,给织造带来了困难,尤其是织造单纱织物的难度更大,过去都采取单纱烧毛、单纱上浆和大幅度降低织机速度等方法织造,生产效率很低,产量少,但在国际市场上属名贵紧俏产品,是制作高档衬衣、裙子、装饰用手帕和工艺抽绣制品的高级布料。
200
纺织品设计教案
近年来,研究成未经缩醛化的水溶性维纶与苎麻长纤维混纺,用一般织造方法织成坯布后,在漂白整理过程中溶除维纶获得纯麻细特薄型织物。两种纤维混纺后,改变了纯麻纱的物理性状,有利于制造的顺利进行,混纺比例一般为麻65%~75%、维纶35%~25%。
(3)涤麻混纺织品:以涤纶短纤维与苎麻精梳长纤维混纺的纱线织制的织物称涤麻(麻涤)
混纺织物。混纺比例中涤纶含量大于麻纤维的称涤麻布,麻纤维含量大于涤纶的称麻涤布。
涤麻(麻涤)混纺后,两种纤维性能可取长补短,既保持了麻织物的挺爽感,又克服了涤吸湿性差的缺点,是夏令及春秋季的高档衣料。其大宗产品有以涤纶65%、苎麻35%混纺的涤麻布,麻涤布一般以麻55%、涤纶45%或麻60%、涤纶40%混纺。涤麻混纺坯布主要品种的规格见表7—2。
(4)涤麻混纺花呢:涤麻、麻涤混纺花呢是以苎麻精梳落麻或中长型精干麻等苎麻纤维与涤纶短纤维混纺织制成的中厚型织物。其产品大多设计成隐条、明条、色织、提花,染整后具有毛型花呢风格,故以“花呢”命名。织物中,涤纶含量大于50%的,称涤麻花呢,反之则称麻涤花呢。
混纺用的苎麻纤维,一般用苎麻精梳落麻和中长型苎麻纤维(长90~110mm)两种。混纺用的涤纶一般为2.8~3.3dtex×65mm的中长型散纤维。
涤麻或麻涤混纺花呢成品的缩水率在0.5%~0.8%,适宜作春秋季男女服装的面料,其单纱织物也可用作衬衫料。涤麻混纺花呢主要品种的规格见表7-3。(P190)
(5)涤麻派力司:涤麻派力司是按毛织“派力司’’风格设计的涤麻混纺色织物。布面具有疏密不规则的浅灰或浅棕(红棕)色夹花条纹,平纹组织,形成了派力司独具的色调风格。
涤麻派力司采用的苎麻纤维是精梳长纤维,涤纶为3.3dtex×-102mm的毛型纤维。产品可按色泽深浅的要求,以有色涤纶与本白涤纶相混成条,再和苎麻精梳条按涤麻混纺比进行条混,纺成夹花有色纱线后再织造。也可采用纱线扎染方法,染成间断条纹状色纱线后再织造。
201
纺织品设计教案
涤麻派力司既具有苎麻织物吸湿放湿快、手感挺爽的特点,又具有快干易洗及免烫的特点,改善了一般化纤织物的穿着闷热感,宜作春末秋初及夏季男女服装用料。涤麻派力司的织物规格见表7-4(P190)
(6)鱼冻布:鱼冻布是我国古代用桑蚕丝与苎麻交织的织物,又名鱼谏绸。据明代屈大钧《广东新语》记载,这种交织物起始于广东东莞一带,当时从捕鱼的破旧渔网中拆取苎麻纱(渔网原用苎麻编织而成)与桑蚕丝交织。丝经麻纬,桑蚕丝柔软,苎麻坚韧,两者均有光泽,织成布后“色白如鱼冻,愈浣则愈白”。
(7)麻交布:麻交布泛指麻纱与其他纱线交织的布。现在专指苎麻精梳长纤维纺制的纱线(长麻纱线)与棉纱线交织的布。“麻交布’’作夏令西服面料曾风行一时,目前已很少见。还有迄今为止最细薄的麻交布,它是用10tex纯苎麻纱与棉纱交织的,制成手帕,在国际市场上作为高档装饰用巾,但细特纯麻纱的生产难度较大。麻交布都为棉经麻纬交织而成,其织造工艺技术与纯棉布基本相同。麻交布主要品种的规格见表7-5。(P191)
(8)麻棉混纺织品:麻棉混纺织物是以麻棉混纺纱为原料,经机织或针织制成的织物。麻棉混纺纱及其织物的外观均不如与耐用情况均不如纯棉,这种织物含有麻纤维(主要是苎麻精梳落麻,一般含麻比例超过纯棉纤维)而成一定的“麻”风格。以中厚型机织物占多数。主要品种的规格见表7-6。(P191) (二)、亚麻织物 1.亚麻细布
亚麻细布一般泛指细特、中特亚麻纱织制的麻织物,是相对厚重的亚麻帆布而言的,包括棉麻交织布、麻涤混纺布。
亚麻细布具有竹节纱形成的麻织物的特殊风格,具有吸湿散湿快、有柔和的光泽、不易吸附尘埃、易洗、易烫等特点。
亚麻细布包括服装用布、抽绣工艺用布、装饰用布、巾类用布等。这类织物可以是亚麻原色,也有半白原色、漂白、印花、染色布。织物多数由湿纺纱织制,少量可由干纺纱织制(如巾类织物),还可织造一些工业用布,如胶管衬布。
202
纺织品设计教案
亚细布的紧度中等,一般坯布经、纬向的紧度均为50%左右,组织以平纹为主,部分外衣织可用变化组织,装饰品多用提花组织,巾类织物与装饰布大多用色织。麻棉混纺织物品种的规格见表7-6。 2.亚麻外衣服装布
亚麻外衣服装布为生产外衣用的亚麻布。20世纪50年代占亚麻布量的5%,80年代已接近50%。外衣用亚麻布有原色、半白、漂白、染色、印花等品种。织物组织从平纹组织发展到人字纹、隐条、隐格等。
外衣用亚麻织物用纱较粗,通常在70tex以上,股线则用35texX2以上。要求纱的条干均匀,麻粒子少。一般用长麻湿纺纱或精梳短麻湿纺纱织制。有些亚麻外衣的风格要求粗犷,则用200tex的短麻干纺纱织造,对条干要求则稍低。
亚麻纱强度虽高,但伸长小,织造紧密织物有困难,故一般织物紧度在50%左右(经向或纬向),但在后工序可采用碱处理,使织物收缩,增加紧度。
亚麻织物易皱、尺寸稳定性差,用碱处理和树脂整理或用涤纶混纺纱织制可改善这种性能。合成纤维(涤纶)混入量一般在20%~70%。 3.亚麻交织布
亚麻交织布为亚麻纱线与其他纤维纱线交织的织物,常用以棉纱作经纱,亚麻纱作纬纱。产品仍能发挥亚麻的特点,且织造较纯亚麻方便,成本低,所以几乎每类产品中都有棉麻交织产品,其中棉约占40%、麻占60%,以便更好发挥出亚麻的特点。也有与化学纤维交捻成纱或化纤与亚麻纱交织的产品。 4.亚麻混纺布
亚麻混纺布为用亚麻混纺纱织制的织物。有与天然纤维棉、毛、绢丝等混纺,也有与化学纤维混纺的。混纺用的亚麻,要先经练漂脱胶,制成与其混纺纤维类似的纤维长度后,才能进行混纺。在国外,称其为改良亚麻,改良亚麻有棉型和毛型等品种。脱胶方法有机械法和化学法,机械法单纯用机械把亚麻纤维打短,细度随之有所增大;化学法是在机械处理之前先将亚麻煮练、漂白,这种方法不仅白度好,可纺性能也有提高。
203
纺织品设计教案
5.苎亚麻格呢
苎亚麻格呢系用苎麻与油用种亚麻混纺纱织成的织物。采用平纹变化组织,布面呈现隐隐约约的小格效应,较好地掩盖了苎亚麻混纺纱条干不匀的缺陷。织物光洁、平整、挺括而滑爽,又保持了苎麻、亚麻的良好风格,具有一定的特色。如在后整理时印上深本色的格型图案,更增添了织物粗犷、豪放及较强的色织感。
苎麻采用经脱胶后的精干麻,线密度在0.67tex以下,单纤维平均长度约80mm,强度为o.44N/tex。亚麻则是将打成麻再经过纺前脱胶,但仍呈纤维束状(不完全脱胶),其线密度在1.67~2tex,纤维束平均长度50~60mm,束纤维强度约0.17N/tex。
苎亚麻混纺纱的混纺比为苎麻65%、亚麻35%,纱的线密度为31.3tex,再加捻成31.3tex×2股线进行整经、浆纱等常规工艺路线而织造。 6.大麻纺织物
大麻纺织物即以大麻的韧皮纤维为原料加工制成的纺织物。目前大麻尚未成为我国纺织工业的主要纤维原料,在欧洲则为亚麻的代用品,以亚麻的工艺设备生产较粗的大麻纺织物。
大麻纺织物是用脱胶后的大麻精干麻切段后与棉混纺。一般纺55.6tex的大麻棉混纺纱、线,用以织制大麻棉混纺布或作为棒针纱线,织成各种款式的棒针衣衫,产品别具风格,热销国际市场。但是,大麻纤维的结构与苎麻不同,残胶较多,故大麻不宜混在苎麻内与其它纤维混纺。否则,在染整时易形成色花、横档等疵点。 (三)黄麻织物
黄麻织物为以半脱胶的熟黄麻及其代用品熟洋麻或熟苘麻纤维为原料制成的织物。苘麻因其纤维粗硬,可纺性能较差,已趋于淘汰。黄麻织物能大量吸收水分且散发速度快,透气性良好,断裂强度高,主要用作麻袋、麻布等包装材料和地毯的底布。由于织物粗厚,用作麻袋等包装材料时在储运中耐摔掷、挤压、拖曳和冲击而不易破损,如搬运使用手钩时,当拔出手钩后,麻袋孔会自行闭塞,不致泄漏或洒散袋装物资。用黄麻麻袋盛装粮食等物,临时受潮能很快散发,对物资起保护作用。黄麻织物如长期受潮湿或经常洗涤,未
204
纺织品设计教案
脱尽的一部分胶质将分解殆尽,暴露出其长度仅2-5mm的单纤维性状,会全然失去其强度。所以黄麻织物不宜作经常洗涤的衣着用织物。
黄麻织物有黄麻麻袋布、黄麻麻布和地毯及地毯底布三大类。
第二节 麻织物构成因素的设计
一、原纱特性 (一)麻纱的回潮率
苎麻纱售纱重量以折合成公定回潮率时的重量进行贸易。过去麻纱的公定回潮率)9.%,从1984年开始统一定为12%。 (二)纯苎麻纱、线的直径及织物紧度 计算纯麻纱直径的方法基本与棉纱相同。 二、织物设计的依据与步骤
苎麻织物应根据织物的用途、苎麻的品质及纺、织、染加工的可行性来设计。由于苎麻纤维湿强大于干强,伸长小,在水中易膨胀,因而多用作消防水龙带。苎麻纤维在水中膨胀后基本无孔隙,不漏水,再加采用粗特纱多股线织造,一般采用线密度相同的经、纬纱,即常用6股及6股以上的104~132tex多合股股线。纤维采用半脱胶(即保留部分胶质),残胶量在5%左右,纱线条干均匀。也有采用落麻纺制的,残胶率在2%以下。苎麻织物紧密,一般接近织物的最大密度(即相邻两根纱线之间无空隙)。
自于苎麻织物的特性,决定了苎麻织物在民用中主要作夏季服装衣料和装饰用布。目前苎麻及其混纺、交织织物主要用于外销。为了保证销售对路及保证交货期,多采用国外来样仿做。
1.来样坯布或成品分析
得到来样后,立即分析坯布或成品实样,首先确定是纯麻还是混纺交织,有哪几种纤维,各种纤维的含量,经、纬纱的线密度,捻向和捻度,经、纬纱的密度;如果是成品布,则根据成品规格按照经、纬密度加工系数推算出坯布的经、纬密度。 2.手摸采样
205
纺织品设计教案
根据手感爽滑程度,分析经何种整理,用眼观察布面平整度、外观情况及苎麻纱条干、竹节情况。可大致了解脱胶处理的要求,分析属长纺系统还是短纺系统生产。 3.确定来样的经、纬方向
如来样是布身中间,需考虑哪一边是经向,因麻布织造时上下层张力基本接近,所以布面不丰满,经向有筘痕。有筘痕处可确定为经向,略有弧形弯曲痕迹的为纬纱。目前提花织物以涤麻品种为多,纯麻较少,一般以经向起花、丰满度好、花纹清晰者作为正面。涤麻纬长丝织物则以纬向起花为正面。 4.绘制织物组织图
5.用手扯试验方法求得经、纬纱织缩率
在布上量一段经纱或纬纱,用手轻轻压住一端,另一手将纱线拉直,量其拉直后的长度并将其代入公式计算。(同棉织物缩率计算) 苎麻织物经、纬缩率见表7-7
试验出织物的缩率后进行试织测试,在实际中将工艺数据汇总并进行修正,以便正式投产时符合设计要求。 三、几种主要麻织物的设计 (一)纯苎麻布
纯苎麻布是指含苎麻量在90%以上的织物。它包括变性与不变性各种苎麻长、短纺织品。主要用于服装面料及抽绣工艺品。 (二)苎麻与化纤混纺织物 1、混纺比例的确定
苎麻与涤纶混纺的比例取决于产品的市场,对用于国外市场的涤麻织物,过去要求涤纶65%、苎麻35%的比例,随着天然纤维热的出现及配额等因素的影响,要求涤纶45%,苎麻
5%。而国内市场的涤麻织物要求挺括、滑爽、易洗、快干、弹性好和洗免烫。一般混纺比取涤纶65%,苎麻35%。 ·
206
纺织品设计教案
2、苎麻与涤纶的混纺形式及涤纶、苎麻的选用
苎麻纤维经脱胶后梳理成长麻与短麻。在工艺上要根据设备特点及纺织染可能性来制定工艺。首先按织物要求选择合乎线密度要求的生苎麻,根据其线密度、重量制定脱胶工艺及梳纺、混并工艺,并选用合适的涤纶。目前苎麻涤纶混纺织物,一般采用长麻纺系统,混并的方式有3种。第一种是条混,苎麻梳理成条,在并条机上与涤纶条进行条混。目前采用的毛型涤纶条的规格为0.33tex×mm或0.33tex×(~102nun)。第二种是采用涤纶散纤单独梳理并精梳成条后再与苎麻条混,这种涤纶散纤一般采用0.33tex×l00mm或0.17tex×l00mm。第三种方法是苎麻与绢型涤纶散纤维混合梳理,俗称混梳。混梳能顺利通过梳纺过程,由于其从梳理开始混合,两种纤维混合效果好。而且,经合股织制的股线织物的布面疵点绝大部分为苎麻疵点,因此,混梳在工艺上有一定的优点。
短麻纺织物一般选用0.17texX38mm的棉型涤纶散纤维,在棉纺设备上采用分别梳理成条再混合的工艺。也有采用粗梳毛纺工艺设备混纺的,但必须通过清棉机组后,再经梳毛机梳理成粗纱后进行纺纱(这种工艺又称纳丝纺)。不论哪种设备,对落麻布而言,单独梳理纺制纯麻纱都非常困难,故绝大部分采用混纺。而棉纺设备由于并合道数多,采用条混,混纺比能得到保证。由于粗梳毛纺设备工艺道数少并采用清棉机组前人工混和,输出后以风管输入麻仓堆积,然后再喂入梳毛机的梳毛斗,因苎麻与涤纶短纤维比例不同,线密度差异大,落麻长度不匀率高,因此混合不匀,织造时易产生条花、白条及纬向色档。近年来,通过研究,认为落麻或切段
呈中长型的精干麻,可采用化纤中长型纺纱工艺和设备,与0.27~0.33tex×65mm的涤纶散纤维混纺,效果较好,其色织物具有毛型感。 3.涤纶的选用与麻的风格
(1)涤纶线密度的选择:涤纶的线密度在0.33tex左右,比苎麻纤维略细,长度接近麻纤维梳理后纤维的平均长度,选用纤维长度为mm的涤纶条。
(2)涤纶截面的选择:为了使苎麻与涤纶混纺织物具有麻织物的风格,在涤纶的截面选择上应有所考虑。最好能选择横截面与苎麻纤维接近的涤纶,目前生产的双十字形和五角
207
纺织品设计教案
星形都比较接近苎麻纤维截面,若再能做成中空纤维,与苎麻纤维就更为接近了。用其织制成织物后,定能突出苎麻的风格。 (三)苎麻与天然纤维混纺、交织织物 1.麻棉混纺交织布
麻棉两种天然纤维以混纺和交织织制织物是在苎麻短纺工艺采用棉纺梳理的工艺路线中产生的,并在服装面料天然纤维化热潮中得到了大发展。麻棉混纺交织产品手感较为滑爽,透气性好,有身骨,且凉爽、舒适。其布面平整,条干不匀等疵点较纯麻织物有明显的改善。麻棉同属纤维素纤维,采用同一染料染色,其上色率及色泽鲜艳度较纯麻织物有所提高,由于麻棉织物优点突出,织物轻薄,设计合理,并采用了丝光、柔软、防缩等印染后整理工艺,使它成为国际市场上的畅销品种之一。
(1)混纺比例的确定:纯麻布或麻棉混纺交织布布面毛羽多而长,而且绝大部分是苎麻毛羽,经印染加工,表面毛羽去除,苎麻含量会降低。因此,在设计上苎麻原料配比时,要相应提高其配比,才能确保成品中的苎麻比例,才能保证达到设计的比例。
(2)经纬纱线密度的确定:设计麻棉交织布时,首先根据麻纤维的线密度确定纯麻纱的线密度,纯麻纺纱,线密度一般是16.7—33.3tex。麻棉交织布中苎麻比例要达到55%,在经纬紧度相接近的条件下,作为经纱的棉纱线密度应略低于纯麻纬纱。以确保苎麻的含量。
(3)经、纬纱紧度的确定:麻棉交织布作为夏季衬衣面料,既要轻薄、平整,又要有一定的挺度。经向紧度一般为45%~55%,纬向紧度为50%~60%。由于麻棉交织布凉爽、舒适、出汗不贴身,又较纯麻布柔软,目前多应用于妇女裙衫料,这类织物要求成纱线密度较高,密度较稀,
采用巴里纱紧度较合适,一般经向紧度为30%~35%,纬向紧度为35%-40%。 (4)织物组织及花色的选择:麻棉交织布采用平纹组织较多,按织物要求也可做染色布、色织布及少量印花布。用纯麻纱做色织物,必须在纤维脱胶过程的同时进行漂白,纺成纱后,白纱不经漂练,只需在松式络筒机上做成松式筒子,进行筒子染色。麻纱不能采用绞
208
纺织品设计教案
纱漂练及染色,因为麻纱毛羽又长又密,倒成绞纱后,互相缠绕,无法退绕。因此以采用筒子染色为宜。
2.苎麻与绢丝混纺交织布
(1)绢麻混纺交织产品混纺比例的确定与织物的特点:绢丝与苎麻长纤混纺,由于苎麻纤维较粗,加入丝纤维能提高可纺性,但在线密度上仍然有一定的,如要做股线织物,则可作为春夏外衣面料。为了改善纯麻织物服用时的糙痒感,大部分采用绢麻混纺单纱织造,以达到轻薄滑爽的目的。绢丝纤维伸长大,弹性圩,较纯麻布织造,无论是在效率上,还是在布面质量上都有明显的提高。其混纺比例的选择以突出纤维特点为准则。如要突出麻织物的风格,苎麻可采用高于50%的比例。若以突出丝绸感为主,绢的比例可超过50%。短麻纤维与绢落绵进行混纺,织制外衣面料及妇女裙衫料,既可改善短麻织物手感糙硬的缺点,又不同于纳丝纺织物,它有身骨,柔中带刚,可做成粗厚外衣面料或针织物。其织物凉爽透气,手感滑软,比服用麻棉混纺针织物更舒适。
(2)绢麻混纺织物的工艺特点及织物的选择:短麻与绢落绵可在纳丝纺设备上混纺,也可用中长纺工艺设备混纺,其混纺线密度视织物用途而定。如果作妇女裙衫料,可用40-l00tex纱织造;若要作外衣面料,它要求布面平整、丰满,以采用股线较好。根据绢绵绸在织物表面会产生疙瘩的特点,可采用绢落绵染色使织物形成疙瘩感觉,具有特殊的风格。
(3)绢麻混纺交织织物组织及紧度的选择:绢麻混纺织物的紧度按长麻纺织物的紧度进行设计,经向紧度控制在55%~65%,纬向紧度一般为50%一60%;绢麻交织织物经向紧度按绢纺绸紧度进行设计,一般在55%一65%;绢麻交织织物经向紧度按绢纺绸紧度进行设计,一般在55%一65%,纬向由于是苎麻单纱,在耐磨及强力上都比不上经纱,因此可适当加大纬纱紧度,以使两种纤维的服用牢度相距不致太大。
短麻与绢混纺织物作为衬衣及裙衫料,也与长麻纺紧度设计相同。如作外衣面料,紧度可略大,但经向紧度最多不能超过70%,以使织物有良好的挺度。 3.苎麻与羊毛混纺织物
209
纺织品设计教案
(1)麻毛混纺织物品种及混纺比例的确定:麻毛制品混纺比例根据产品的销售市场而确定。
由于麻和毛两种纤维原料价格高,加工工艺复杂,工序多,单纱织造难度大,因此,成本较高,作为内销目前还没有打开市场,麻毛制品主要用于外销。如果苎麻比例在50%以上,一般采用麻55%、毛45%,或麻60%、毛40%,按织物性能来说,羊毛纤维含量不能低于30%,否则织物的毛型感较差。但目前国际上对羊毛制品规定:羊毛纤维含量超过18.5%,作为毛制品,需毛制品配额。特别是欧洲、美国主要市场都需要配额,毛制品配额少,进口关税高,织物要求高档。以麻制品进入美国、欧洲市场不要配额,因此,我们可考虑加入粘胶纤维或其他纤维,做成三合一或四合一混纺,最好是色织。
(2)麻毛混纺织物的原料、线密度及织物品种的确定:麻毛混纺细支单纱薄型织物应选用细度细的麻纤维,目前选用的是0.32tex以下的麻纤维及70支羊毛,混纺制成15.6-16.7tex单纱再行织造。如制织外衣面料,可采用合股线制织,考虑采用支或66支原料,纺成16.7tex×2~20.8tex×2的股线。织物应考虑以滑、挺、爽风格为主,对缩绒性考虑较少。
短麻纺纱线密度一般在71.4~125tex,主要用单纱织制女裙衫料,再印花。或采用色纺、色织做成色织物。织物手感不但挺爽,而且较麻棉、麻绢织物弹性好。同时织物粗厚,布面呈现粗细不匀的线条和不均匀的大小节,由于线密度大,经、纬密度稀,具有粗犷的线条,体现出麻织物的独特风格。因加入羊毛纤维混纺,光泽柔和,手感滑爽,可作各类妇女裙衫料,成为中高档春夏季面料。
(3)麻毛混纺织物紧度及织物组织的确定:麻毛混纺单纱细特薄型织物主要以春夏衬衣相或裙料为主,织物要求轻薄滑爽,不飘不粘,柔中带风,布面丰满。因此单纱捻系数要稍大,一般为90~110。织物的经、纬密不宜过大、过密,覆盖系数较低,经向紧度一般与纬向紧度接近,或略大于纬向紧度,经向紧度取50%~55%。
麻毛混纺外衣面料要求挺括、紧密、急弹性好、耐折皱、织物紧度较大。多采用平纹组织,也有采用经纬重平组织、方平组织或以平纹为地组织的小提花组织的,其单纱捻系
210
纺织品设计教案
数为80~90,股线捻系数为100~120,这样的织物能有良好的急弹性。取经向紧度为55%~70%,纬向50%~60%,织物布面才紧密、挺括。
短麻与落毛混纺的裙衫料采用粗梳毛纺设备有着工序道数少、品种翻改快等优点,产品厚实,布面平整。捻系数一般取90~120,织物组织采用平纹,也有采用平纹与方平结合的提花组织的。织物经向紧度为55~65%,纬向紧度为50~55%。如作男式猎装,织物要求挺度好,紧度可略大,如作裙衫料,要求织物有一定的悬垂性,可选用一般的紧度,应根据服装要求进行选择。 (四)苎麻与桑蚕长丝合捻织物 1.苎麻纱与桑蚕丝线密度的选择
苎麻与桑蚕丝合捻主要用作春夏季服装面料,织物越轻薄越好,应纺制13.9~18.5tex单纱。单纱平均强力必须在105.6cN以上。桑蚕长丝越细越好,纱中苎麻比例占90%以上。 纺制13.9~18.5tex苎麻纱难度较大,必须选用0.32tex以下的纤维。为了减少大竹节疵点,要在煮练和拷麻上下功夫。为保证成纱的强力,可不漂白,但要严格控制过酸浓度。也可采用变性处理和电子清纱器处理,苎麻纱经上述处理后,方能与丝进行合捻。由于桑蚕长丝细度较均匀,与麻合捻后,仍能保持苎麻布的风格特征。
有些采用变性处理的苎麻纱可不经电子清纱器,因为变性处理后,大小竹苎较少,不经电子清纱器,已能保证质量。
目前也有采用纯涤纶长丝与苎麻合捻的,用线密度较细的涤纶长丝来保证苎麻比例在50%以上,以此做成麻织物可不要配额。但涤纶长丝受设备,目前不可能达到桑蚕丝的线密度,选用时必须考虑麻的纺纱线密度。 2.混纺比例的确定与计算
(1)混纺纱比例的计算:首先假设两根纱或丝合捻,假定二者长度相等。 例1 纺制18.5tex纯麻纱与2.3tex桑蚕丝合捻,求它的混纺比例? 合股后的纱线总线密度二纯麻纱线密度+桑蚕丝线密度=18.5+2.3=20.8(tex) 麻纱的混合比例=麻纱的线密度100%18.5100%88.94%
合股纱的线密度20.8
211
纺织品设计教案
蚕丝的混合比例=1-0.84=11.06%
根据实际生产情况,纯麻纱粗,桑蚕丝细,这样的配合在合捻过程中会出现桑蚕丝长度长于纯麻纱而形成毛圈。因此,长度取值应加一修正系数,称之为长度修正系数。该值由合捻后两种纱所用的重量求得。下面举例求修正系数值。
例2 18.5tex的纯麻纱50kg与2.3tex的桑蚕丝合捻,桑蚕丝实耗重量是6.38kg,求它的长度修正系数?
假设:50kg苎麻纱在合捻长度一致时应与ykg桑蚕丝合捻。
1000100050y 18.52.3502.3y6.3(kg)
18.5与实际耗用数6.38kg有差异,设其比值为Z。 则z6.381.013 6.3因为重量之比等于长度之比,所以上述比值即为长度修正系数。 则桑蚕丝混纺比例为: 11.06%×1.013=11.20% 纯麻比例为88.80%
根据生产中实际情况,选用桑蚕丝越细,修正系数越大,其值在1.01~1.03,因修正系数数值小,在计算混纺比例时可忽略。但在确定合捻用桑蚕丝重量时应予以考虑。 (2)织物混纺比例的计算:织物混纺比例可由经、纬线密度,经、纬密度,经、纬缩率及合捻后的线密度进行计算。如果经、纬都采用麻丝合捻丝,则织物的混纺比例就是合捻丝中两种纤维的混纺的比例。但如经纱采用合捻丝,而纬纱采用纯麻单纱,则应先计算出经纬用纱量,再分别计算其混纺比例。
例3 苎麻纱16.7tex与2.78tex涤纶长丝合捻作为经纱,纬纱为16.7tex纯麻纱,其经纬密度为220根/l0cm×220根/l0cm,织物经向缩率为8.5%,纬向缩率为4.25%,地经根数为2134根,边经为24×2,幅宽为97cm,试计算织物所含纤维的混纺比例。 '
212
纺织品设计教案
经纱合捻后线密度=16.合股纱麻含量=
(tex)
16.7100%85.71% 19.48涤纶丝含量=14.29%。
即涤纶比例为14.29%,比例系数取1.01,则修正涤纶比例为14.43%。如果经纱与纬纱都采用此合捻丝,则上述比例就是织物的混纺比例。现纬纱采用纯麻纱,则应先计算它们的经纬净重。
总经根数100Tt(1经纱缩率)10001000百米经纱净重=
(2134242)10019.484.6368(18.5%)10001000其中苎麻重量为4.6368×85.71%=3.9677(kg/100m) 桑蚕丝重量为4.6368×14.43%=0.6691(kg/100m) 纬纱线密度为16.7tex 筘幅幅宽97=101(cm)
1纬纱织缩率14.25%筘幅纬密Tt101002201.0116.73.7033
100010001000百米经纱净重=(kg/100m)=
百米经纬纱中苎麻净重量=3.9677+3.7033=7.6710(kg/100m)
经、纬纱中苎麻净重100%织物中经、纬纱净重7.6710苎麻在织物中所占比例= 100%7.67100.669191.99%92%即苎麻比例为92%,涤纶比例为8%。 3.合捻丝捻度的确定
合捻丝的捻度应按织物的品种、组织来决定。麻纱刚性大,比较粗硬,合捻的捻度不宜
213
纺织品设计教案
过大,否则会使织物手感糙硬,捻系数一般选择80~100较合适。它与织物组织有关,平纹组织交织点多,捻系数可比平纹低。如做成麻丝巴里纱织物,捻系数可在100-120内取值,以使织物有挺爽的手感。 4.织物组织与紧度的确定
采用细特长丝与纯麻并捻,是织制细特麻布的另一途径。必须保证苎麻纤维的比例在50%以上,在织物设计上应以突出麻风格为主。织物组织一般采取平纹。但低特长丝与纯麻纱在线密度、弹性、伸长等方面差异很大,合捻时,两种纱线张力很难控制一致,加捻后,长丝因弹性好、伸力大,在纯麻纱外易形成毛圈状花丝而影响布面质量。因此,在织物组织设计上应扬长避短,采用绉组织。也可采取强捻纬纱,使织物形成羽状绉,再经印花,效果更为理想。平纹经、纬向紧度一般为50%~55%,小提花绉组织经向紧度可适当增大,但织物作为夏季面料紧度不宜过大,不能超过65%,如做成羽状绉纱,应按绉纱紧度进行设计。、如采取高捻麻丝合捻丝织制麻丝巴里纱织物,可按巴里纱织物紧度进行设计。麻丝巴里纱织物乔其纱风格的效果最为明显,较麻涤巴里纱外观效果好,服用舒适,挺爽感也好。
第三节 麻织物新品种及发展趋势
214
纺织品设计教案
一、细特薄型单纱织物
1.发展细特纯麻织拍和阔幅麻织物
国际市场上细特纯麻织物比中、粗特纯麻织物创汇率更高。纯麻织物其纱线在18.5tex以下者都作为细特织物。日本购人中国纤维线密度为0.32tex左右麻条已织制出12.5~18.9tex的纯麻布,作为高级衬衣料和高级抽绣手帕用料。粗特麻布应向宽幅方向发展,改变进口宽幅麻布的被动局面。在生产装饰用布时,应做到厚、中、薄品种规格多样,服装配套化、系列化。使窗帘布、台布、茶巾、餐巾、床罩、贴墙布、沙发布在色泽、规格、款式等方面相应成套。
2.发展麻丝、麻棉、麻毛等混纺、交织、合拾织物
麻棉织物已有交织及混纺两类织物,今后应向绉类及色织、印花织物方面发展,以增加花色品种,提高织物质量。
麻丝织物已有交织、混纺及合捻织物,这类织物不但可生产两种纤维的混纺、交织、合捻织物,还可进行三合一、四合一多种纤维混纺、交织、合捻,也可向花色线色织、提花等方面发展,应尽量发展巴里纱、绉纱及纱罗等花色织物。
麻毛织物不论是长麻纺还是短麻纺都可进行混纺,可织制薄衬衣料和各类外衣料。西装或女时装面料,只有采取印花、色纺、花色纺纱、色织等措施,才能成为高档织物。 3.发展麻与化学纤维混纺、交织、合拾织物
采用化纤进行混纺、交织、合捻能克服纯麻织物弹性差、不耐磨、易起皱、着色困难及色泽鲜艳度差的缺点。混纺织物要向花色织物方向发展,要根据内、外销市场的不同要求确定混纺比例、织物工艺技术规格。
麻与各种化纤混纺不但要织制细特轻薄织物,而且要大力研制开发各种色织外衣、夏季西装面料、女套裙料等。利用纤维染色性能的不同,可采用色纺、长短纤混纺做成各类花色纱,如竹节纱等,用色织的方法做成色织物,突出麻的风格,既改善纯苎麻织物弹性差、不耐折皱的缺点,又充分发挥苎麻的独特风格。 4.苎麻细特薄织物技术的研究和突破
215
纺织品设计教案
(1)苎麻纺制细特单纱必须要从原料开始抓起,特别是脱胶前处理。脱胶要均匀,可根据产品要求及原麻情况进行相应处理,提高麻纤维的可纺性、弹性及伸长率。麻纤维的碱变性处理目前还无定形设备,需自行设计和制造,烧碱的回收率达80%左右,成本才能降低。
(2)细特轻薄单纱织物的技术关键还在于提高纱条条干的均匀度和浆纱质量。提高成纱条干均匀度与梳纺工艺关系很大,可采取轻定量、小牵伸,还可采用复精梳、双头纺等工艺。浆纱工艺目前除了合理选择浆料配方外,还必须选择合适的上浆机械,现在采用热风烘筒浆纱机较多,它不但能起披覆和渗透作用,还有烫平毛羽的作用,有利于织制时开口清晰和减少或发现疵点。对宽幅麻布不能采取简单上浆的方法,采用以常规经轴上浆,然后在并轴机上以多只浆轴并合成宽阔织机的织轴。还可采用单纱上浆的方法,虽然浆纱效率低,但能保证织机正常运行,达到方便织造的目的。
(3)加强印染后整理工艺的研究。细特麻布应向挺而不硬、滑而不烂、爽而不皱、轻而不飘的方向努力。对织物的练漂前处理、染色、印花以及树脂整理、柔软处理等工艺进行试验和研究,根据织物要求选择合适的工艺,以提高麻织物的服用效果。外衣面料要挺括、滑爽、洗免烫性能好,服用无刺痒感等。
(4)加强对品种花色的研究。产品要有独创性,要突出麻的风格。目前品种单调、花色少,应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大力发展多花色的服用、装饰及旅游用织物。 二、粗厚织物
麻纤维梳纺工艺必然有短麻(精梳落麻)产生,1k8原料麻脱胶后失重0.35kg左右,梳出约0.42kg的长麻,落下0.2~0.25kg的短麻。过去长麻纺有利润,短麻织物只能保本,随着近年来麻棉混纺布的大量出口,短麻织物也有利润。目前大批做成麻棉混纺织物外销,花色较少,大多数还以坯布出口:,因此,经济效益并不显著。根据国外的经验,用短麻生产花色织物、色织物以及各种装饰用织物利润高于长麻纺。因此我们必须进行短麻品种的研制,采用色纺、色织以及花式纺纱等方法,依据世界流行色、花型、款式进行设计,从而使短麻这一低档原料织制出高档织物,具体的发展方向如下。
216
纺织品设计教案
1.发展粗厚外衣面料
试制疙瘩呢、雪花呢、劳动布、女式呢等具有独特风格的纯麻或混纺产品。粗厚织物在印染后整理工艺上必须考虑手感、弹性、免烫性能及舒适性等。对女式呢等裙料还要做到有一定的悬垂性,色彩素雅大方,花式新颖。 2.向装饰用布方向发展
利用短麻制成竹节纱或线,发展家具布,如沙发布、床罩等,也可发展无纺贴墙布,使装饰用布系列化。在花型设计上,要突出麻的特点,使织物不单是装饰品,而且是工艺品。 三,针织物
苎麻机织物手感粗硬,服用舒适性仍感不足,为了避免这一缺陷,可做成各种针织物。针织物捻度小,织制工序较少,手感较柔软,可制成各种粗、中、厚内衣和外衣面料,提高麻织物的服用舒适感。针织物的品种适应性较广,花色变换快,生产周期短,符合当前品种发展的要求。 四、国防用特种织物
由于苎麻纤维具有透气凉爽、断裂强度高、伸长率特小及吸湿放湿快的特点,它在军事工业中被大量做成各种子弹带、军用背带、防辐射布,防止各种射线照射。麻织物涂上特种涂层后能反射射线。短麻股线可制成军用帐篷及各种军用缝线。
目前应努力发展各种花色品种,提高加工深度,改变目前将麻条、麻纱、坯布出口的被动局面。
第八章 化学纤维织物设计
217
纺织品设计教案
一、纯化纤织物的设计
纯化纤织物是以化纤纯纺纱、化纤纯混纱或化纤长丝为原料,纺织或交织而成的织物。如尼龙绸、涤纶纺丝绸、涤/粘/锦仿毛花呢等。 二、化纤混纺织物
化纤混纺织物包括化学纤维与天然纤维混纺的织物以及不同种类化学纤维混纺由混纺织物的命名方式如下:
(1)混纺原料比例不同时,按所占比例的多少,顺序排列,多者在前,少者在后。如纶与35%的棉混纺的府绸,称涤硼府绸;75%粘胶与25%的锦纶混纺的花呢,称粘/锦罕种或三种以上纤维混纺织物的命名与之相同。
(2)混纺原料比例相同时,按天然纤维、合成纤维、再生纤维的顺序排列。如50%的羊毛与50%的涤纶混纺的华达呢,称毛/涤华达呢;50%的涤纶与50%的粘胶混纺的花呢莉花呢。
三、中长纤维织物
把长度和线密度介于棉和毛之间(长度51~76mm,线密度0.2~0.3tex)的化学纤维或混纺织制的织物称中长纤维织物。如涤/粘中长织物、涤/腈中长织物等。 四、仿天然型化学纤维织物
天然织物具有自然柔和的外观,且每类天然纤维织物都具有明显的特点。用纯化纤仿制天然型织物,也就是仿真风格的织物,已成为当今面料发展的趋势。 1.仿毛织物
由化学纤维织制的具有天然毛型风格的织物,其毛型风格是由以下几方面创造的: (1)纤维性能:采用异形化纤、复合纤维、变形纱、网络丝等取得蓬松、丰满、光泽柔和的效果。
(2)织物组织:仿毛织物的组织与所仿纯毛品种的组织相同,也可开发新组织。 (3)整理加工:为提高毛型感,可采取松式、蒸呢、树脂、定形等整理,使外观更接近纯毛织物织物。
218
纺织品设计教案
2.仿丝织物
由化学纤维织制的具有天然丝绸风格的织物称仿丝织物。原料以涤纶丝为主,其丝绸感来自:
(1)纤维性能:采用三角形、四边形、五叶形、六边形、八边形等异形丝,能获得较好的光泽和悬垂性;使用细特化纤丝,能获得柔软、细薄的外观;对纤维进行化学改性,可改善吸湿性、抗静电性和光泽效果。
(2)整理加工:运用仿丝整理,使织物具有真丝的手感和外观。如碱减量处理、酸减量处理,可使纤维的空隙增大,赋予织物柔软、光滑的手感。 3.仿麻织物
以非麻原料(主要是化纤)织制成的具有天然麻型风格的织物称仿麻织物。麻型风格取决于原料、纱线、组织、后整理等因素的共同作用。
(1)原料:运用异形纤维或改变纤维表面形状,使纤维表面产生粗糙感、凹凸感。 (2)纱线:运用粗特纱线、粗细纱搭配、竹节纱、疙瘩纱,利用粗细不匀产生麻型感。 (3)组织:运用平纹变化组织,产生高低、粗细不平的粗犷效果。 (4)后整理:增加硬挺度、干爽感。
第二节 再生纤维织物及发展趋势
再生纤维织物是指以再生纤维纯纺或混纺、交织的织物,主要是粘胶纤维织物(简称粘纤织物),也有少量醋酯纤维、富强纤维、铜氨纤维织物。
近几年来,新型再生纤维素纤维Tencel纤维(天丝)、莫代尔纤维(Modal)、Newcell纤维等新一代绿色环保纤维相继开发成功,也已开发了大量的纺织产品,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其产品特点是:具有棉纤维的优良吸湿性、涤纶的高强力和丝绸般的柔软、滑爽,必将成为21世纪最流行的高档服饰纺织品;利用生物工程技术研制生产的生物降解再生蛋白质纤维有:大豆纤维、玉米纤维、牛奶丝等。其中大豆纤维是我国于2000年自主开发的,目前已进入了工业化规模生产。
219
纺织品设计教案
一、粘胶纤维织物
(一)粘胶纤维织物的服用特性及风格特征 (1)质地柔软,滑爽,光泽较好,悬垂感强。
(2)吸湿性强,优于棉织物,穿着透气舒适,特别适宜于做夏季服装。 (3)染色性能较好,易于上色,颜色鲜艳,色谱齐全。但色牢度不够好。
纤织物。人造棉纤维长度为33—38mm,线密度为0.132~0.165tex。棉型粘纤织物的光泽较纯棉织物稍好,柔软舒适,悬垂感强。
(1)人造棉:以粘胶短纤纱织制的平纹布,光泽和悬垂感有点像丝绸,故又称棉绸。布面洁净、光滑而柔软,密度中等,吸湿、透气,但易折皱,不耐水洗,保形性差,易缩水。品种有漂白、什色人造棉、印花人造棉、色织条格粘纤布及新型后整理的人造棉等产品。人造棉是较好的夏季服装和春秋衬衫面料,亦可作被面、装饰布等。
(2)粘/棉平布:以粘胶短纤维和棉混纺织制的平纹布,手感柔软,质地细洁,具有棉织物和粘纤织物的优点,耐磨性、湿强度比人造棉好,最适宜做夏季的衬衫、裙子等。除平纹外,还有粘纤与棉混纺的细布、纱卡其、华达呢等品种,织物品种与纯棉织物相似。 3.毛型粘纤织物
以毛型粘胶纤维,即人造毛纤维为原料纯纺或?昆纺织制的织物,其外观颇似羊毛织物。人造毛纤维长度为76--120mm,线密度为0.33—0.66tex。毛型织物吸湿性好,透气性好,色泽鲜艳,不虫蛀,价格便宜,适宜制作春秋外衣、职业服、学生装等。但织物弹性小,易皱折,耐磨性不佳,缩水率在5%左右。一般多用人造毛纤维与羊毛或合成纤维混纺,以改善服用性能。
(1)羊毛与人造毛混纺的织物:羊毛含量在70%以上的织物,手感、光泽、弹性与羊毛织物近似。若羊毛含量在30%以下,织物光泽较呆板,弹性、抗皱性、丰满性较差,缩水也较大。常见品种有羊毛、人造毛混纺的花呢、华达呢、哔叽、啥味呢及女衣呢等精纺产品,还有羊毛、人造毛混纺的大众呢、海军呢、麦尔登、法兰绒等粗纺产品。
(2)人造毛与合成纤维混纺的织物:这类织物耐磨性、强度较纯人造毛织物要好,但摩
220
纺织品设计教案
擦后易起毛起球,水洗时仍发硬。主要品种有:粘胶纤维75%、锦纶25%的粘/锦华达呢;粘胶纤维70%、锦纶30%的粘/锦啥味呢;粘胶纤维60%、锦纶40%的粘/锦花呢;涤纶55%~75%、粘胶纤维25%~45%的涤粘啥味呢;粘胶纤维50%、腈纶30%、羊毛20%的粘/腈/毛花呢;粘胶纤维50%、锦纶30%、腈纶20%的粘/锦/腈三合一纯化纤薄花呢等。
4.中长型粘胶纤维织物
用长度和线密度介于棉、毛之间的中长粘胶纤维为原料织成的织物称中长型粘胶纤维织物。一般用中长粘胶纤维与合成中长纤维混纺织制中长织物,这类织物在染整时采用仿松式加工,具有类似毛织物的外观,手感丰厚,抗折皱性较好,易洗、免烫,价格低廉,坚牢耐用。主要品种有:65%中长涤纶与35%中长粘纤混纺的中长平纹呢、中长啥味呢、中长板司呢、中长隐条呢、中长法兰绒等。 . 二、Tencel纤维(天丝)织物
Tencel是Lyocell纤维的商标名称,在我国注册的中文名为“天丝”,它与粘胶纤维同属纤维素纤维,被称为继棉、毛、丝、麻之后的“第五种纤维”,它的主要成分是自然界森林中的纤维素,利用对人体和环境无害且可回收利用的胺氧化物作溶剂来溶解纤维素浆粕,进行纺丝生产。其生产过程是先把木浆粕溶解于氧化胺溶剂中,经除杂直接纺丝。采用此工艺进行生产,工艺流程短,从投入浆粕到纤维卷曲、切断,整个工艺流程约需3h,而粘胶纤维或铜氨纤维的生产约需24h,单位时间相比,Tencel纤维的产量可提高6倍左右。更为重要的是:在Tencel纤维生产中所使用的氧化胺溶剂对人体完全无害,并可完全回收(99.5%以上),反复使用,生产中原料浆粕所含的纤维素分子不起化学变化,无副产物,无废弃物排出,不污染环境,属于“绿色生产工艺”。 (二)Tencel纤维的特性及风格特征 1.服用性能
Tencel纤维具有纤维素纤维的所有天然性能,吸湿性好,穿着舒适,光泽好,有极好的染色性能,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完全生物降解,不会造成环境的污染。
221
纺织品设计教案
2.机械性能
Tencel纤维具有较高的干强度和湿强度。 3.纺纱性能
Tencel纤维可与其他纤维混纺,从而提高粘胶纤维、棉等混纺纱线的强度,并改善纱线的条,干均匀度。 4.保形性
Tencel纤维织物的缩水率很低,由它制成的服装尺寸稳定性较好,具有洗可穿性。 5.截面特征
Tencel纤维的截面呈圆形,表面光滑,其织物具有丝绸般的光泽。 6.原纤化特征
Tencel纤维织物的后处理方法比粘胶纤维更广,可以得到各种不同的风格和手感。但Tencel纤维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即易原纤化、摩擦后起毛、呈现出桃皮绒感。目前正在进一步研究改进中。
Tencel纤维性能优异,其物理机械性能远远超过普通粘胶纤维,可与棉及合成纤维媲美,而且是一种性能优良的可生物降解的化学纤维。Tencel纤维与粘胶纤维、棉、涤纶物理性能的比较见表8-1。
表8-1 Tencel纤维纱与其他纤维纱物理性能的比较
由表8-1可见,Tencel纤维短纤纱的物理性能与棉纱基本相同,与其他纤维纱相比,其强力高,伸长率稍低,但纱线条干均匀。 (三)Tencel纤维的主要品种及用途 1.纯Tencel纱
(1)棉纱线:纤维的线密度为0.17tex,目前可纺纱的线密度有58.3tex、29.2tex、19.4tex、14.6tex、11.7tex;纤维线密度为0.1ltex,目前可纺纱的线密度有9.7tex,7.3tex,5.8tex。
(2)精纺毛纱:纤维线密度为0.24tex,目前可纺纱的线密度为19.2~29.4tex。
222
纺织品设计教案
(3)气流纱:纤维线密度为0.17tex,目前可纺纱的线密度有83.3tex、58.3tex、36.4tex、29.2tex,皆作为牛仔布、针织布用纱。 2.与其他纤维混纺纱
(1)棉纺纱:与棉混纺,可纺19.4tex、14.6tex的纱。 (2)精纺毛纱:与毛混纺,可纺29.4tex,19.2tex的纱。 (3)包芯纱:芯纱用强力丝,可纺19.4tex、14.6tex的纱。
(4)粗纺毛纱:与安哥拉毛、羊毛混纺,可纺62.5tex、41.7tex的纱。 3.用途
Tencel纤维的用途较为广泛,可加工成机织物、针织物和非织造布,不仅有纯纺织物,还可与棉、麻、丝交织,主要用于制作牛仔裤、男衬衫、夹克衫、套装、连衣裙、高尔夫球裤、窗帘、被单、睡衣;平针针织物主要用于制作套衫、运动衫、各种内衣等;在工业和非织造布中主要用于特种纸张、过滤纸、工业过滤布、帘子线、高档抹布、人造麂皮、涂层基布、医用药签、医用材料基布、香烟过滤嘴芯、纱布及用即弃织物等。 三,竹纤维织物
竹纤维有别于竹浆纤维,竹纤维属于纯天然纤维,没有添加任何化学成分。竹纤维面料经问世即受到市场追捧,用竹纤维面料制作的服装已成为消费者的新宠。 (一)竹纤维织物的特点 1.绿色环保
生产竹纤维的竹子生长在远离使用农药的山区,竹纤维能够100%降解,是无污染的环保型纤维。在生产过程中采用高科技手段,使之成为无任何化学助剂残留的天然纤维。它是一种可降解的纤维,在泥土中能完全分解,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损害,因而市场前景相当好。
2.凉爽型纤维
竹纤维是目前唯一的凉爽型天然纤维,此纤维为天然中空,横截面为梅花形排列,透气性极强,保暖性好,避免了传统圆柱形纤维透气性差的弊端,填补了天然凉爽型纤维的
223
纺织品设计教案
空白。 3.保健功能
竹纤维天然含有竹蜜和果胶成分,该成分对皮肤健康是有益的。竹纤维的抗紫外线能力强,以此纤维生产的春夏装对皮肤有较好的抗紫外线作用。 4.洗可穿性
由于竹子的天然韧性,以竹纤维生产的织物有较强的稳定性和防皱性,具有可机洗和免熨烫的良好性能,极大地方便了消费者。竹纤维染色性能好,易着色,色牢度在3.5级以上。 5.混纺性能
竹纤维与丝绸完美组合,使丝绸更加时尚化。竹纤维的天然挺括、抗皱防缩、吸湿凉爽、可机洗、易染色等效果与丝绸交织或混纺后,极大地改善了丝绸产品的自身缺陷,使丝绸产品更加时尚化,将进一步扩大丝绸在中高档时尚服饰领域的消费。 (二)竹纤维织物的主要品种
竹纤维的线密度一般为0.17~0.55tex,长度为38~86mm。竹纤维纱线有100%竹纤维纱,竹棉混纺纱,竹天丝混纺纱,竹丝混纺纱等品种。
竹纤维既可以纯纺,也可以与棉、丝及合成纤维混纺或者交织生产各种机织物、针织物。竹纤维产品可以广泛用于内衣、衬衫、运动装和婴儿服装,也是制作夏季各种时装及床单、被褥、毛巾、浴巾等的理想面料。将真丝和竹纤维混纺生产高档纺织物也是一个很好的设计思路,用竹
纤维与真丝混纺织成的面料,可以弥补纯真丝织物抗皱性能差、不挺括、不能机洗的缺憾,还能使吸湿性、导湿性和透气性均得到加强。采用真丝(绢丝)与竹纤维混纺,因各种纤维所占的比例不同,手感也有区别。竹纤维含量高,手感爽滑,质感较硬;竹纤维含量低,手感比较柔软。竹纤维和真丝混纺而成的丝竹面料不仅可以改善传统真丝绸产品的性能,提高其档次,也顺应了消费者回归自然、追求绿色消费的理念。
目前已开发出丝竹花绸、丝竹缎、丝竹绉、丝竹弹力绉。且其产品多样,可制成西装、
224
纺织品设计教案
衬衫、袜子、针织内衣等。 四、牛奶纤维织物及用途
新型再生纤维面料使内衣更加健康、舒适,牛奶纤维面料就是其中一种。牛奶纤维是将液态牛奶去水、脱脂、制成牛奶浆,再制成牛奶长丝后制成面料。 (一)牛奶纤维织物的特点
(1)质地轻覆,手感滑腻、柔软,亲肤性强。 (2)悬垂性好。
(3)穿着透气,吸湿、导湿性好。 (4)有丝一般的光泽、绒一般的质感 (5)强度高,耐磨,耐腐蚀。 光泽优雅、色彩艳丽。
(6)牛奶蛋白质中含十多种氨基酸,对皮肤有特殊的养护作用。 (7)可纯纺或与棉、毛、麻、丝、化纤等混纺制成各种机织物和针织物。
牛奶纤维织物质地轻盈、柔软、滑爽,具有特殊的生物保健功能,它比棉、丝强度高,比羊毛防霉、防蛀性能好,具有天然的抑菌功能。通过保湿因子作用,有保养与改善皮肤的作用,是内衣的上佳面料。 (二)主要用途
(1)100%牛奶纤维织造的针织面料,质地轻盈、柔软、滑爽、悬垂,穿着透气、导湿,织物光泽优雅,色彩艳丽。具有生物保健和抑菌消炎功能,贴身穿着,犹如牛奶沐搭,起到润肌养肤和抑菌消炎、洁肤的功效。十分适宜制作男女T恤、内衣等休闲家居服装。 (2)由牛奶纤维和真丝交织而成的牛奶纤维真丝缎、牛奶纤维真丝纺、牛奶纤维真丝绢、牛奶纤维真丝绉,集牛奶纤维和真丝的优点于一体,既有牛奶纤维厚实、爽滑、悬垂感好的特性,又具有真丝柔中带韧、光洁艳丽的风格。特别适宜制作唐装、旗袍、晚礼服等高级服装。
(3)牛奶纤维加入氨纶织造的牛奶纤维弹力面料是特殊的复合型面料。其柔软、弹力适
225
纺织品设计教案
度、具有牛奶纤维独有的特性,非常适合制作运动装、健身服和美体内衣,穿着柔软、舒适。
(4)牛奶纤维与羊绒混纺,既解决了羊绒纤维强力不足的问题,又减轻了织物的掉毛起球,同时又保持了羊绒的手感和保暖性,而且色泽更牢固,其织物可与羊绒衫相媲美。这种产品还能大大降低产品的成本,扩大产品的消费人群。
(5)牛奶纤维与麻纤维混纺或交织,织物既有麻纤维良好的透气性,又具有牛奶纤维的绒性特征。可开发的产品有T恤衫、床上用品、沙发面料、外衣面料、衬衣面料等。 (6)牛奶纤维与棉纤维混纺或交织,可提高织物的柔软性和亲肤性,增加悬垂性和织物光泽。牛奶纤维也适合与丁(mcd纤维、竹纤维、粘胶纤维、莫代尔纤维混纺,可开发的织物有混纺针织内衣、梭织内衣、床上用品、休闲服饰等产品。 五、大豆纤维织物
大豆蛋白纤维是以榨掉油脂的大豆豆粕作原料制成的纤维。它的原料来自大自然,数量大且具有可再生性,不会对资源造成掠夺性开发。大豆蛋白纤维生产过程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使用的辅料、助剂均无毒,且大部分助剂和半成品纤维均可重新使用,提纯蛋白后留下的残渣还可以做饲料,因此它的生产过程符合环保要求,可谓是21世纪的“绿色纤维”。 (一)大豆蛋白纤维的服用特性及风格特怔
大豆蛋白纤维既具有天然蚕丝的优良性能,又具有合成纤维的机械性能。它的出现既满足了人们对穿着舒适性、美观性的追求,又符合服装免烫、洗可穿的潮流。用该纤维织成的织物有以下特点: 1.外观华贵
大豆纤维面料具有真丝般的光泽,其悬垂性也极佳,给人以飘逸脱俗的感觉,用细特纱织成的织物,袭面纹路细洁、清晰,一般用来制作高档衬衣。 2.舒适性好
以大豆蛋白纤维为原料的针织面料手感柔软、滑爽、质轻,有真丝与山羊绒混纺感觉,其吸湿性与棉相当,而导湿、透气性远优于棉,保证了穿着的舒适与卫生。
226
纺织品设计教案
3染色性能好
大豆蛋白纤维制品颜色鲜艳,有光泽,而且染色牢度好,不易褪色。 4.物理机械性能好
大豆蛋白纤维的单纤断裂强度在3 0cN/dtex以上,比羊毛、棉、蚕丝的强度都高,仅次于涤纶等高强度纤维;大豆蛋白纤维在常规洗涤条件下不缩水,抗皱性非常出色,易洗快干。
5.具有保健功能
大豆蛋白纤维与人体皮肤亲和性好且含有多种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具有良好的保健 作用。
(二)大豆蛋白纤维的主要品种 1大豆纤维纯纺面料
用大豆纤维纯纺纱或加入极少量氨纶的大豆纤维纱制作的针织面料,手感柔软、舒适,用其制作内衣、T恤、沙滩装、休闲服、运动服、时尚女装,极具时尚和休闲风格。 2.大豆蛋白纤维与羊毛混纺面料
大豆蛋白纤维与羊毛混纺生产精纺类毛织物,能保留精纺面料的光泽和细腻感,增加手感的滑糯性,是生产时尚、轻薄、柔软型高级西装和大衣的理想面料。其外观硬朗、潇洒,有种特殊的吸引力。 3、大豆纤维与羊绒混纺面料
大五纤维的手感与笮绒非常接近,用50%以上的大豆纤维与羊绒混纺成细特纱,可用于春、夏、秋季薄型绒衫。其织物与纯羊绒一样滑椿、轻盈、柔软,比纯羊绒产品更易于护理。产品极具新颖性及价格竞争优势。 4大豆蛋白纤维与真丝产品混纺面料
大豆蛋白纤维具有桑蚕丝的柔亮光泽,用大豆蛋白纤维与真丝交织或与绢丝混纺制成的面料,既能保持亮泽、飘逸的特点,又能改善其悬垂性,并能消除吸湿后贴肤的缺点,是制作睡衣、衬衫、晚礼服等高档服装的理想面料。
227
纺织品设计教案
5.大豆蛋白纤维与麻纤维混纺面料
大豆蛋白纤维具有较强的抗菌性能,经上海市预防医学研究院检验,大豆蛋白纤维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念珠苗等致病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用大豆蛋白纤维与亚麻等麻纤维制成的面料,是制作功能性内衣及夏季服装的理想面料。 6.大豆蛋白纤维与棉混纺面料
大豆蛋白纤维能有效改善棉织物的手感,增加织物的柔软性和滑爽感,提高织物的舒适度。用大豆蛋白纤维与棉混纺的细特纱面料,是制作高档衬衫、高级床上用品、内衣、毛巾、婴幼儿服饰的理想面料。 7大豆纤维与化纤混纺面料
大豆纤维能与氨纶、涤纶、锦纶等纤维混纺生产各种组分的面料,提高织物的舒适性、透气性和抗皱性能,适用于制作运动服、T恤、内衣、休闲服装、时尚女装等。此类面料保留了大豆纤维柔软、舒适及亲肤的特点,也利用化纤的不同特性突出了面料的不同风格。 大豆蛋白纤维的出现填补了我国作为纺织大国在纺织原料开发方面的一项空白。它的出现必将在棉纺、毛纺、绢纺领域掀起产品开发的浪潮,给纺织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第三节合成纤维织物及发展趋势
一.涤纶织物
涤纶织物在化纤织物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也是常用的服装面料和装饰面料涤纶纯纺织物和与涤纶混纺、交织的织物,种类多样,风格复杂。 (一)涤纶织物的服用特性及风格特征
(1)强度高,且干湿强度相同,耐冲击力好,织物耐穿、耐用。 (2)耐磨性仅次于锦纶织物而优于其他织物,且干湿状态基本相同。 (3)弹性回复力强,挺括,不易折皱,保形性好,糟裥持久。 (4)洗可穿性极好,织物洗后不需熨赞即可穿着,且易洗快干。 (5)耐日光性、耐热性和热稳定性好。
(6)耐腐蚀性好,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不虫蛀,不发霉。
228
纺织品设计教案
(7)吸湿性差,涤纶织物穿着时有闷热感,不够舒适,易带静电 然纤维混纺可得到改善。
(8)染色困难,但色牢度好,不易褪色。 (二)涤纶织物的主要品种
1棉型涤纶织物
涤纶可与棉混纺,织制具有棉布风格的棉型织物。一般为65%的涤纶与35%的棉花混纺,布身细洁,手感柔软而有身骨,强力和耐磨性都较好,织物缩水小,尺寸稳定性好,不易折皱,易洗快干,免烫。
(1)涤棉府绸、涤棉细纺、涤棉麻纱:织物的组织结构与纯棉类织物基本相同。外观较棉织物更加细洁、光亮,手感柔软而挺括,成衣后不易折皱。风格细薄、清爽,极适合做夏季套装、衬衫等。
(2)涤棉卡其:简称涤卡,是用涤棉混纺纱或股线织制的卡其,组织结构与外观与棉卡其相同,布面光泽和滑爽感较棉卡其好,挺括,抗皱,坚牢,耐穿。多用于外衣面料和装饰布。
(3)涤棉泡泡纱:质地细薄,光泽较好,挺括,坚牢,泡泡清晰而持久,是极好的夏季面料和装饰用品。
(4)涤棉烂花布:采用涤纶长丝作纱芯,外层包覆棉纤维(或粘胶纤维)的涤棉(涤粘)包芯引织制而成。利用酸可以碳化棉纤维,而涤纶耐酸性较好,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不受影响的特性,在涤棉包芯纱织物上用网印机把含有硫酸的印花浆液套印成各种花型,经蒸化使包芯纱外层棉纤维与酸浆充分作用而被碳化,而涤纶长丝芯却完好保留。经一系列整理就制成表面具有立体花纹,地薄花实,透明、凉爽的烂花布。织物手感挺括而滑爽,可做衬衫、礼服及装饰窗纱等。
此外,还有多种涤粘混纺的棉型织物。 2、毛型涤纶织物
可用涤纶加工成具有呢绒风格的毛型织物,既有涤纶短纤维或涤纶长丝纯纺织物,也
229
纺织品设计教案
有涤纶短纤维与羊毛或其他化学纤维的混纺织物。织物挺括,抗皱,耐磨,坚牢,易洗快于,洗可穿性好,且不虫蛀,价格低廉,是较好的春秋外衣面料。 (1)纯涤纶毛型织物
①涤纶低弹长丝毛型织物:织物是以低弹涤纶变形长丝为原料织制的毛型织物,如低弹涤纶仿毛华达呢、直贡呢、花呢等。由于低弹涤纶变形丝具有高蓬松、伸长率低、纤维卷曲、手感丰满等特性,所织制的仿毛织物蓬松、保暖、干爽、丰厚,弹性和保形性良好,但易于勾丝,易起毛起球。此织物适宜制作春秋上衣、西裤等。
②涤纶网络丝毛型织物:是以涤纶网络丝为原料织制的毛型织物,比涤纶低弹毛型织物的抗起毛和抗勾丝性好。织物滑而不糙,手感柔软、丰厚,光泽自然、柔和,弹挺度和悬垂性很好,毛型感强,此类织物有涤纶网络丝华达呢、哔叽、人字呢、凡立丁及各种花呢。可作西服、外套、长裤、裙子等的面料。
③涤纶短纤维精纺毛型织物:是以涤纶短纤维为原料,采用精梳呢绒生产工艺织制的精纺毛型织物,织物的组织结构和外观与纯毛织物相同。织物在强度、耐磨、抗皱、防缩、洗可穿、不蛀、不霉等方面都超过纯毛织物,但光泽和手痞不如纯毛织物柔和。主要品种有纯涤纶凡立丁、华达呢、哗叽、马裤呢、花呢等。用其制作西裤、外衣,经济实惠。 (2)涤纶混纺毛型织物
①涤纶与羊毛混纺的织物:以涤纶毛型短纤维与羊毛混纺而成的毛型织物,外观最接近羊毛织物。这类织物的组织结构与羊毛织物相同,具有光泽较自然、手感柔和、有弹性、抗皱、挺括、耐磨性好等特点,常用于作套装、裤子、裙子等的面料。55%涤纶与45%羊毛混纺的涤毛面料具有免烫性,60%羊毛与40%涤纶混纺或50~,6羊毛与500,6涤纶混纺的毛涤面料吸湿透气性较好。织物的主要品种有涤毛和毛涤的华达呢、派力司、花呢等。 ②涤纶与其他化纤的混纺织物:织物的主要品种有涤粘花呢、啥味呢;涤腈花呢、派力司、隐条呢;涤腈粘、涤毛粘、涤毛腈、涤粘锦等“二合一”、“四合一”花呢。这类织物于感挺括、平整,抗皱免烫,坚牢度好,价格便宜,是大众化外衣面料。 3.中长型涤纶织物
230
纺织品设计教案
以中长型涤纶与其他中长纤维混纺的织物,如涤粘或涤腈65/35的中长平纹呢、中长啥味呢、中长派力司、巾长华达呢、中长板司呢、中长绉纹呢、中长花呢、中长法兰绒、中长大衣呢等。这类织物具有毛织物的外观和手感,可制作春秋外衣。 4、丝型涤纶织物
丝型涤纶织物是以涤纶长丝纯织或与其他长丝或短纤纱交织的具有丝绸风格的织物。织物光泽明亮,轻薄滑爽,飘逸悬垂,具有耐磨、抗皱、易洗快于、免烫的特点。但吸湿、透气性和柔软性不如天然丝绸,所带静电较大。
(1)纯涤纶丝绸:常见品种有涤丝纺、涤丝绫、涤纶花缎、涤纶乔其纱、特纶绉、弹涤绸、涤纶塔夫绢、涤纶纱等。各类涤纶绸与相应种类的真丝绸组织结构和外观相似,抗皱性较好,不缩水,但手感偏硬,光泽欠柔和,缺点是穿着有闷热感,遇火星易熔融。可用于制作男女衬衫、夏季套装、裙子等。
(2)涤纶交织织物:主要品种有涤纶丝与桑蚕丝交织的条春绉,点点绉;涤纶丝与绢丝交织的涤绢绸;涤纶丝与涤棉纱交织的涤纤绸、涤棉绸、涤闪绸、涤爽绸;涤纶丝与涤粘纱交织的华春纺、华格纺;涤纶丝与锦纶丝交织的涤尼绸;涤纶、粘纤、绢三合一的涤欢绸。薄型织物可做夏季衬衫、童装、枕套,中厚型织物可做春秋外衣。
(3)涤棉纬长丝织物:织物经向用涤棉混纺纱,纬向用三叶型涤纶长丝,用平纹与小提花组织织制,纬向长丝在布面的纬浮长构成明亮突出的小花纹,与平纹地形成明暗对比。也可采用平纹绉地和经纬缎纹联合组织得到明暗条格或网格。纬长丝织物光泽好,轻薄、滑爽,丝型感强,是较好的男式衬衫面料。 5.麻型涤纶织物
(1)纯涤纶麻型织物:用涤纶仿麻变形丝可织制麻型织物,与纯麻织物相比其强力高、弹性大、不起皱、洗可穿、不缩水。织物有薄型、中型、厚型等品种,织物正面粗扩如麻,反面光滑如丝,贴身穿无粗糙感。
(2)涤纶与麻混纺织物:涤麻混纺织物具有爽、挺、牢的特点,既有麻织物吸湿、散热、不沾身的优点,又有涤纶织物弹性好、挺括、抗折皱、免烫的长处,服用性能较好。厚型
231
纺织品设计教案
织物有70%涤纶与30%亚麻的涤麻平纹布,布面有粗节疙瘩,风格粗犷,可作外衣面料;薄型织物有涤麻纬长丝布,用84%涤纶与16%苎麻混纺纱作经,涤纶长丝作纬,布面较光洁,有提花图案;涤麻派力司,采用65%涤纶与35%苎麻混纺、混色纱织制,具有毛、麻双重风格,雨丝清晰,挺括,凉爽;涤麻布是65%涤纶与35%苎麻或70%涤纶与30%苎麻混纺织制而成的平纹织物,有漂白、染色、印花、色织等品种。涤麻布线密度较低,吸湿、透气,易于散热。薄型涤麻织物是较好的夏季面料。 二、锦纶织物
(一)锦纶织物的服用特性及风格特征
(1)锦纶织物的强度和耐磨性居天然纤维和普通化纤织物之首 大提高织物的耐磨性和强度,但湿态强度下降10%~15%。
(2)弹性回复能力和延伸性好。锦纶织物能耐多次变形(抗疲劳性高),抗皱性低于涤纶织物
(3)织物挺括感和保形性不佳,穿着易变形。
(4)织物吸湿性能在合成纤维织物中是较好的,因而染色性较好,色谱较全。 (5)纤维密度小,织物轻盈,穿着轻便。
(6)耐腐蚀性较好,不发霉,不腐烂,不虫蛀,耐酸而不耐碱。
(7)耐热性不良,随着温度的升高,织物的强度和延伸度下降,收缩率增大,故洗涤、熨烫时温度不宜过高。
(8)耐日光性较差,曝晒会使织物强度大大下降 (9)织物易起毛、起球,静电大,易沾污。 (二)锦纶织物的主要品种 1.丝型锦纶织物
(1)纯锦纶丝绸:尼龙绸,又名尼龙纺。是用锦纶长丝织制的纺类丝织物,平纹组织。织物表面细沽、光滑,质地坚牢、挺括,密度较高。织物有染色和印花两种,中厚型织物可作服装及包装、提包用料,薄型织物经防水处理可作滑雪衫、雨衣、伞面用料。
232
纺织品设计教案
锦纹绉是经纬向用半光锦纶加捻丝织制,表面有细微绉纹,色光柔和,轻薄挺爽衣料或外衣面料。
此外,还有尼丝缕、隐光罗纹绸、锦纶塔夫绸等纯锦纶织物。 (2)锦纶与丝的交织物
①锦益缎:锦纶丝与粘纤丝交织的提花缎类丝织物,在八枚经面缎纹上起纬花。缎面光亮。
②锦合绉:锦纶丝和粘纤丝交织的绉类丝织物,平纹组织。质地轻盈,绉纹细微、清晰,光泽较好.以素色为主。可作夏季裤、裙面料。
锦纶交织丝绸还有锦纶丝与涤纶丝交织的环涤绸;锦纶丝与粘胶纤丝交织的锦绣绸、青云绸;锦纶丝、金银线和棉纱交织的色织提花绸、锦云绸等。 2.毛型锦纶织物
锦纶短纤维多与羊毛或其他化学纤维混纺织制毛型织物,强度高,耐磨,吸湿性较好,价格便宜。主要品种有:羊毛50%、毛型粘纤37%、锦纶13%混纺的毛粘锦华达呢;锦纶 40%、毛型粘纤40%、羊毛20%混纺的锦粘毛哔叽;羊毛70%、毛型粘纤15%、锦纶15%混纺的毛锦粘海军呢;毛型粘纤75%、锦纶25%混纺的凡立丁等。这些织物的规格与纯毛织物相同,手感与光泽有所差异。可作春、秋、冬外衣和裤子的面料。
三、腈纶织物
(一)腈纶织物的服用特性及风格特征
(1)腈纶有“合成羊毛’’之称,腈纶织物外观丰满,手感蓬松、柔软,温暖感强,色泽鲜艳、明快。
(2)腈纶织物的保暖性优于羊毛织物,且质地轻便,是较好的冬季防寒衣料。
(3)弹性回复串和抗折皱性较好。腈纶织物去除外力重压后,仍能回复蓬松、丰厚的效果。 (4)强度比锦纶和涤纶织物低,但高于羊毛织物。
(5)耐晒性能忧于所有纺织纤维的织物。腈纶织物适宜作户外运动服装及帐篷、车衣、炮衣等。
233
纺织品设计教案
(6)化学稳定性较好,对酸和氧化剂较稳定,但耐碱性较差 易于保养。
(7)洗可穿性好,易洗,快干,免烫,但保形性不如涤纶织物t
(8)吸湿性不如锦纶织物,但较涤纶织物要好,穿着有闷热感t静电较大,易吸附灰尘 (9)耐磨性较差,易起毛起球,影响外观。 (二)腈纶织物的主要品种 1.腈纶纯纺织物
用腈纶织制的织物,多为毛型风格,轻便,保暖,易洗,免烫,价格便宜。 (1)腈纶膨体女衣呢:是以腈纶膨体纱为原料织制的仿毛女衣呢,色#鲜艳、丰富软、蓬松、干爽,比较挺括,毛型感强,适宜做春秋女式上衣、连衣裙、童装等。 (2)腈纶精纺花呢 (3)腈纶膨体粗花呢
(4)腈纶膨体大衣呢:用腈纶膨体纱织制的仿毛大衣呢,以平纹、斜纹色织套格和提花组织为主,通过后整理使织物表面有一层丰满整齐的绒毛,手感蓬松而温暖,质地丰厚而有弹性,花式线的运用更增添了织物的装饰效果。此类织物有毛圈套格提花膨体大衣呢、双色毛圈彩星膨体大衣呢等。可制作女式秋冬大衣、外套、套裙等。 2.腈纶混纺织物
(1)腈纶与棉混纺织物:主要是50%腈纶与50%棉花混纺的棉腈细布,平纹组织。布面细洁、平整,挺括、免烫。
(2)腈纶与羊毛混纺织物:主要品种有哔叽、啥味呢、凡灾丁、花呢等。一般腈纶占50%~70%,羊毛30%~50%。织物挺括,抗皱,强度好,轻柔,保暖,色泽新鲜、明亮,较纯毛织物耐晒。适宜做春秋外衣、西装、运动服等。
(3)腈纶与涤纶混纺织物:采用50%腈纶中长纤维与50%涤纶中长纤维混纺织制的具有毛型感的织物。外观挺括,手感丰满,富有弹性,尺寸稳定性较好,抗皱免烫,缩水小。主要品种有涤腈华达呢、平纹呢、隐条呢等,适合制作男女外衣。
234
纺织品设计教案
(4)腈纶与粘胶混纺织物:以50%腈纶与50%的粘胶纤维混纺织成的毛型织物,如腈粘华达呢、女衣呢、花呢等,色彩鲜艳,质地柔软,保暖性好,但耐磨性稍差,易起毛、起球。织物可制作外衣、长裤等。 3.腈纶毛皮
以腈纶织制的人造毛皮,外观与天然毛皮相似。腈纶毛皮以棉纱作地、腈纶作绒毛针织而成。织物质地柔软,轻便,保暖,绒毛不蛀。但绒毛易打结,易沾污。织物多用于大衣、防寒服里胆,也可作大衣、童装、帽于等的面料。 4.腈纶驼绒
以腈纶为原料的针织驼绒产品,织物手感丰满、柔软,轻暖、舒适,伸缩性好,色泽鲜艳。有素色和条子驼绒,主要用作冬装里胆及领口、袖口、帽子面料。 四、维纶织物 (一)维纶织物的服用特性
(1)吸湿性较其他合成纤维织物好,接近棉织物,外观与棉织物相似,维纶大量用作棉花的代用品或与棉花混纺制成内衣,无闷热感。 (2)强度较高,耐磨性较好,坚牢度优于棉织物。 (3)保暖性与羊毛接近。 (4)耐晒性较好。
(5)化学稳定性好,不虫蛀,不腐烂,不发霉。 (6)寸稳定性不好,织物不够挺括,易折皱,易起毛。 (7)染色性能差,不易染出鲜艳色彩。 (8)耐热性差,喷湿熨烫或热水泡会发生收缩。 (二)纶织物的主要品种 维纶多与棉纤维或粘胶纤维混纺。 1、维纶与棉混纺织物
主要有维纶50%与棉50%的棉维细布、平布、府绸、卡其、灯芯绒等。织物的耐磨性和
235
纺织品设计教案
强度比纯棉布好,吸湿透气性也较好,布身较细洁,光泽好于纯棉布,但颜色不如纯棉布鲜艳,易起皱、沾污。屑中档产品,多用于衬衫、内衣、被单布及童装。 2、维纶与粘纤混纺织物
大多采用50%维纶与50%粘胶纤维混纺织制,比较细薄。主要有维粘华达呢,2/2加强斜纹组织,质地紧密、厚实,光泽较好,可做外衣裤。维粘凡立丁,平纹组织,线密度细,捻度、密度较大,质地轻薄,手感较柔软,可作衬衫、外衣等的面料。这类织物缩水率较大,易折皱变形,影响织物外观。
五、丙纶织物
(一)丙纶织物的服用性能
(1)具有良好的强度,可与涤纶、锦纶织物媲美。 (2)耐磨性性仅低于锦纶织物,弹性回复率较高。 (3)密度小,可做救生用具和军用服装。
(4)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不虫蛀,不腐烂,不霉变,适于作工业用布和劳保服装。 (5)吸湿性极小,几乎不吸湿,故穿着丙纶服装有闷热感,不舒适。丙纶作医用纱布有不粘伤口的特点。
(6)丙纶织物易洗快干,不缩水,尺寸稳定性好。
(7)染色困难,丙纶织物很少有鲜艳的色彩,应用局限性大。
(8)耐热性和热稳定性较差,受热易软化收缩,因此熨烫温度不可高于100℃。丙纶织物长时间受阳光照射易老化受损,使强度明显下降。目前在丙纶丝中加入热和光稳定剂,可改善织物的耐热、耐光性。 (9)丙纶织物手感不佳。 (二)丙纶织物的主要品种
丙纶织物服用性能不良,多用于工业和室内装饰,少量用于服装材料。 是毛巾、毛毯、蚊帐、装饰布。丙纶短纤维多与棉花和粘胶纤维混纺。 1.色织丙纶吹捻丝粗纺花呢
236
纺织品设计教案
化纤粗纺毛织物的一种,以丙纶吹捻丝为原料。色织丙纶吹捻丝织物手感粗涩,风格粗扩仿毛效果较好,只是不够柔糯。主要品种有法兰绒、钢花呢、银抢大衣呢、条格花呢等。 2.棉丙细布、棉丙平布、棉丙麻纱
这类棉型织物的混纺比一般为棉50%、丙纶50%。织物具有质地轻盈、耐磨性好定、弹性良好、易洗快干的特点,与涤棉织物相似,价格便宜,可制作衬衫及军需用品。 3、丙棉烂花布
采用丙纶包芯纱织制的烂花布,织物风格与涤棉烂花布相似。织物主要用作装饰布,如窗帘、台布、床罩等。 4、超细丙纶丝织物
采用细特、超细特丙纶长丝织制,具有疏水导湿、手感柔软、滑爽、透气、快干的特点,改善了普通丙纶织物的舒适性和卫生性,易制作运动服和内衣。 六、氯纶织物
(一)氯纶织物的服用性能
(1)保暖性优于羊毛织物,用作冬季防寒衣料、絮料,轻暖、舒适。 (2)耐磨性较好,接近维纶织物,强度与棉织物接近。 (3)具有良好的阻燃性,用于室内装饰和军需晶较安全。
(4)有很强的耐酸、耐碱和耐氧化剂性能。因此氯纶织物大量用于救火衣 工业滤布等。 (5)电绝缘性很强。
(6)吸湿性极小,几乎为零,穿着有闷热感 (7)弹性较差,手痞不活络,有板结感。
(8)耐热性差,60--70~时开始软化收缩,故氯纶织物不能熨烫 避免接触高温物体。 (二)氯纶织物的主要品种
氯纶可纺制绒线用于编织。氯纶毛毯、氯纶地毯不吸水,阻燃性好。氯纶织物多用于
237
纺织品设计教案
工作服和帐篷、救火衣等。氯纶服装主要是70%粘胶纤维与30%氯纶混纺的粘氯绒布,其质地丰满,手感柔软、平滑,耐磨,耐腐蚀,保暖性好,可作内衣布料和室内装饰布。 七、氨纶织物
氨纶也称弹性纤维,氨纶织物的最大特点是室温条件下具有极高的弹性伸长和弹性回复能力。拉伸外力去除后,织物仍可回复到原形,保形性好。氨纶的断裂伸长率可达500%~700%。当变形200%时,弹性回复率可达95%一99%。因此穿着氨纶织物既合身贴体,又能运动的口,且服装不变形。氨纶织物的染色性和色牢度较好,耐腐蚀,耐汗,耐海水,但强度低,吸湿性差。
氨纶一般不单独使用,而是少量掺人到纱线中,起到弹性作用。通常用棉、毛、粘纤丝、锦纶丝包覆氨纶制成包芯纱,织制弹性织物,织物既具有外层纤维的吸湿性、染色性、耐唐性、强度等,又具有高弹性,舒适合体,适用于弹性胸衣、内衣、运动装、泳装、紧身衣裤、牛仔裤、袜类等。 八、差别化纤维的应用
差别化纤维通常是指在原来纤维组成的基础上进行物理或化学改性处理,使性能上获得—定程度改善的纤维。纤维的差别化加工处理是化学纤维发展的需要。随着化纤和纺织工业的发展,化纤产品在衣着用及其他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在人们充分欣赏合成纤维许多优良性质的同时,合成纤维在使用中,尤其是当衣用、装饰用时的一些不足也暴霹出来了。这就促使人们要对化学纤维尤其是合成纤维进行必要的改性。衣着用合成纤维改性的主要目的是改善其与天然纤维相比较的一些不良性能,赋予化纤产品更高的附加价值。因此,纤维改性总的一条原则是要在保持原有优良性能的前提下,提高或赋予纤维以新的性能。
差别化纤维的品种很多,主要用于服装以及装饰织物,主要有两种分类方法。一类是按照差别化纤维所力求改善的性能,或者按纤维改性后所具有的性能特点分类,另一种是结合纤维的改性方法进行分类。日前,改性处理主要针对合成纤维中应用最广泛的几种纤维进行,如聚酯纤维(涤纶)、聚丙烯腈纤维(腈纶)、聚酰胺纤维(锦纶)等。随着聚丙烯纤
238
纺织品设计教案
维(丙纶)地位的日益提高,也出现了一定数量的聚丙烯纤维的改性品种,并有不断增多的趋势。一般说来,改性处理主要是为了改善纤维下列性能中的某一项或某几项,包括:原始色调、上染性能、光泽与光泽稳定性、热稳定性、抗静电性、耐污性、抗起球性、收缩性、吸湿性和覆盖性(卷曲性)等。结合纤维改性方法上的某些特征,可以将差别化纤维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一)异形纤维
异形纤维是指用非圆形喷丝板加工的非圆形截面的化学纤维,按照纺丝时喷丝板孔和纤维的截面形状,异形纤维可分为三角(三叶、T型)形、多角形(五星、五叶、六角、支型) 、扁平带状(狗骨形、豆形)和中空(圆中空、三角中空)纤维等几种。 1.异形纤维性质
同普通纤维相比,异形纤维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并未发生改变。因而,异形纤维总体上具有与普通化学纤维相似的一些物理机械性质。但是,由于截面形态的变化,异形纤维与一般化学纤维相比,在某些方面又具有独特的特点。异形纤维所具有的独特性质如下: (1)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能。纤维无金属般炫目的极光,具有柔和、素雅、真丝般的光泽 (2)因丝条的表面积增大,故相应增加了纤维的覆盖能力,并使透明性减小。 (3)由于截面的特殊形状,增加了纤维间的抱合力、蓬松性、透气性和牡条的硬挺性。 (4)减少了合成纤维的蜡状感,使它手感更加舒适。 (5)能提高染色的深色感和鲜明性,使所染颜色更加鲜艳。 2.异形纤维的应用
目前异形纤维仍主要用在民用纺织物领域。尤其是涤纶仿真丝、锦纶仿真丝、涤纶仿毛等产品。从品种上看,以涤纶异形纤维种类最多.其次是锦纶和腈纶异形纤维。日前,丙纶还用得较少。异形纤维的截面多以三角形和三叶形、五叶形、六叶形、豆形和中空纤维为主,且有向异形中空化组合等方向发展的趋势。涤纶仿真丝绸产品中,多采用三角形、三叶形、四叶形、五角形、五叶形、六边形、八边形等异形长丝,通过纤维假捻变形或碱减量处理等后加工、后整理措施来提高涤纶仿真丝产品光泽、手感等方面的仿真效果。其产
239
纺织品设计教案
品可以用于女裙料、和服、衬衫、晚礼服等高级服装。
异形变形丝经编针织物、异形锦纶丝袜等也是异形纤维的一大应用领域。将异形丝进行变形、针织加工,可以织制外衣和窗帘等衣着和装饰用品。多叶形的锦纶异形丝是丝袜的一种高级原料,由它制成的袜子不仅耐磨性好,使用寿命长,且具有抗钩丝性能好、透气、透湿的特点。
异形纤维、中串纤维也在仿毛、仿麻产品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可由三角形或三叶形等涤纶异形纤维与毛混纺织制毛毯、粗纺呢绒和闪光毛线等。在国内,就有厂家将螺旋形三维卷曲中空涤纶短纤维用于粗梳毛织物和仿羊绒高档宽幅绒面毯中。如将3.63dtexx65mm的中空涤纶品质支数为60一66支的澳毛及33dtex×65mm的粘胶纤维混纺,制成轻缩、轻拉毛、轻薄、飘逸感强的粗纺产品,中空涤纶的混纺比可达30%或更高些。 美国杜邦公司并发了一种特殊的四孔中空纤维(ANTRON),还被作为地毯的原料。据说由它制成的地毯具有抗静电性高、阻燃性高、强力高、色牢度高、表面光滑不易藏垢等特点。
异形、中空、异形中空纤维又是很好的絮类仿羽绒产品的原料。国内已将异形仿羽绒纤维用于生产床上用品和时装,如踏花被、睡袋、床罩、靠垫、羽绒服等,其性能与天然羽绒相仿,而价格又较天然羽绒低。杜邦公司开发了一种聚酯中空纤维(DACRON),被用作枕头芯、被子的填料,它的蓬松、柔软、保曙、舒适被誉为会吸收的床上用品,还具有防霉、防菌、防过敏等优点,深受人们的喜爱。 (二)超细纤维
线密度是纺织纤维重要的品质特征,它和成纱线密度、强度、条干均匀度、织物手感、织物风格都有密切的关系。把单纤维线密度小于o.44dtex的纤维称为超细纤维,把线密度大于0.44dtex而小于LIdtex的纤维称为细特纤维。
再牛纤维的发明解决了人工制得纺织纤维的问题。随着化纤技术的发展,化学纤维进入了一个新时代。除出现了许多高性能或高功能的、在民用及产业用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合成纤维外,苷通什成纤维品种也有了极大的发展,出现了所谓的“新合纤”。新合
240
纺织品设计教案
纤在许多方面甚至具有超天然纤维的品质和性能,超细纤维就是其中一种技术含量很高的纤维品种。可以这样说,超细纤维是新一代化学纤维的标志之一。 1.超细纤维的分类
按合成纤维与蚕丝细度接近或超细的程度进行分类,可以分为:
(1)细特纤维:线密度大于0 44dtex而小于1.1dtex的纤维称为细特纤维。细特纤维组成的长丝称为高复丝。细特纤维大多用于仿丝绸类织物。
(2)超细纤维:单纤维线密度小于o.44dtex的纤维称为超细纤维。超细纤维组成的长丝称为超复丝。超细纤维主要用于人造麂皮、仿桃皮绒等产品。
按现有的化纤生产技术水平,并结合丝的基本性能和大致应用范围进行划分,据此可分为以下四类:
(1)细特丝:单丝线密度为0.55—1.4dtex的丝属于细特丝。以涤纶丝为例,其单纤维直径约在7.2—11.0m。细特丝的线密度和性能与蚕丝比较接近,可用传统的织造工艺进行加工,产品风格与真丝绸比较接近,所以细特丝在仿真丝织物中获得了广泛应用。 (2)超细特丝
(3)极细特丝:极细特丝的单丝线密度为0.11-0.33dtex。可用于人造皮革、高级起绒织物、擦镜布、拒水织物等高新技术产品。
(4)超极细特丝:单丝线密度在0.1ldtex以下的纤维称为超极细特丝,现已有单丝线密度为0.00001dtex的超极细特丝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产品主要用于仿麂皮、人造皮革、过滤材料和生物医学等领域。 2.超细纤维的性铯特点
(1)手感:当纤维细度变细时,纤维的抗弯刚度会迅速减小。尽管丝的总线密度可能不变。但纤维及其产品的柔软度仍然大大地增加。
(2)力学性能:由于纤维的弯曲强度和重复弯曲强度提高
因而超细纤维具有柔韧性高的特点。纤维的杭弯刚度变小,织物的挺括性变差。 (3)光学性能:光泽柔和。
241
纺织品设计教案
(4)清洁能力:用超细纤维制成的织物擦拭物体时,由于单纤维很细,一根根纤维就象一把把锋利的刮刀,它本身就易将污物刮去。而纤维的根数众多,与细小的污物接触面大,接触容易,且具有很强的毛细芯吸作用,可将附着的油污吸进布内,避免污物散失再次污染物体。
(5)吸湿性和吸油性:纤维表面积的增加,一方面可使材料的吸湿性提高,但更主要的是使超细纤维织物的毛细芯吸能力大大提高,能吸收和储存更多的液体——水或油。 (6)高密结构:细纤维经、纬丝在织物中比粗纤维更易被挤压变形和贴紧,因此它可形成密度更高的织物结构。使用微细长丝进行高密度织造,并进行收缩处理,可得到不需任何涂层可防水的织物。
(7)保暖性:超细纤维体内有更多的静止空气,所以微细纤维又是很好的保暖材料。 (8)化学性能:化学稳定性及抗贝类及海藻类性能良好,可用于酶支持物、渗透膜、人造血管、人造皮肤等生物医学领域。
(9)摩擦性能:单纤维强度变小,摩擦系数增大,所以在加工中易出现毛丝、断丝,造成加工困难。
(10)蓬松性能:卷曲性下降,蓬松性降低。超细纤维的抗弯刚度小,影响了其变形纱的卷缩率,蓬松性下降。
(11)染色性能:纤维比表面积增大,使上油牢、上染率增加。 3.超细纤维的应用
超细纤维是一种高品质、高技术含量的纺织原料,它独特的性能特点使它不仅在衣用纺领域,而且在生物、医学、电子、水处理等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归纳起来,其应用领域主要括以下方面:
(1)仿真丝织物:微细纤维技术是合成纤维仿真丝的重要手段之一。随着合成纤维纺丝加工技术的发展,合成纤维仿真丝及仿其他天然丝的水平越来越高,仿真效果越来越逼真。.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开发的所谓的“新合纤”,甚至成为了超天然纤维材料,具有天然纤维所能达到的质地、手感和风格效果。
242
纺织品设计教案
(2)高密度防水透气织物:使用微细纤维可以织成供雨衣等使用的高密织物。这种织物有防水,又有透气、透湿和轻便、易折叠、易携带的性能,是一种高附加价值的纺织产品。 (3)仿桃皮织物:所谓仿桃皮织物,是指轻起绒的微细纤维织物。它上面极短而手感很好的微细纤维绒毛,构成犹如桃子外表皮的细短绒毛,柔软、细腻、温暖。桃皮绒织物具有很好的外观和手感,是一种品质优良、风格独特的服装面料。
(4)洁净布、无尘衣料:超细纤维制成的洁净布具有很强的清洁性能,除污快而彻底,不掉毛,洗涤后可重复使用,在精密机械、光学仪器、微电子、无尘室乃至家庭等方面都具有广阔的用途。
(5)高吸水性材料:高吸水性材料,如高吸水毛巾和纸巾、高吸水笔芯、卫生巾等。例如,日本小材制药公司推出的一种由20%锦纶和80%涤纶超细纤维织成的高吸水毛巾,其吸水速度比普通毛巾快5倍以上,吸水快且彻底,非常柔软舒适。
(6)仿麂皮及人造皮革:用超细纤维做成针织布、机织布或非织造布,经过磨毛或拉毛再浸渍聚氨脂溶液,并经染色和整理,即可制得仿麂皮及人造皮革。超细纤维人造麂皮和人造皮革相比,具有强度高、重量轻、色泽鲜艳、防霉、防蛀、柔韧性好等特点,其仿真效果远远超出人造皮革。
此外,超细纤维也在保温材料、过滤材料、离子交换、人造血管等医用材料、生物工程等领域得到了应用,随着我国化纤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翅细纤维棚、到更好的开发和利用。
(三)易染纤维
对衣着和装饰用纺织物而言,染色性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性质。在常用纤维中,天然纤维—般具有很好的染色性能。这是因为这些纤维的分子结构中含有可与染料结合的官能团,如纤维素纤维(棉、麻、粘胶纤维等)中的羟基,羊毛和蚕丝中的羟基、羧基、氨基等,它们可与活性基团或酸性基团等形成牢固的结合。另一方面,天然纤维内部一般具有一定的裂缝、孔隙,这也有利于溶液中的染料分子向纤维内部扩散,使天然纤维容易染成各种不同的颜色。
243
纺织品设计教案
合成纤维一般很少或没有可与染料结合的官能团,而且纤维结构也较致密,染料不易进入纤维内部,因此,除聚酰胺纤维和共聚丙烯腈纤维较易染色外,大部分合成纤维染色都很困难。
1、易染纤维的制取 2、易染合成纤维的主要品种 (四)阻燃纤维
能满足某些应用领域所规定的特定燃烧试验标准的纤维称为阻燃纤维。大家知道,多数纺织物是会燃烧的,有的燃烧和传播速度很快,使火势迅速蔓延,造成人身和财产的重大损失。
1.纤维的燃烧性
各种纺织纤维的化学组成、结构不同,因此它们的燃烧性能也各不相同。根据纤维燃烧时引燃的难易程度、燃烧速度、离开火焰后的续燃特征,可以将纺织纤维分为易燃纤维、可燃纤维燃、难燃纤维、不燃纤维四类,见表8—2, 2.纤唯阻燃方法
所谓阻燃性是指降低材料在火焰中的可燃性,减缓火焰的蔓延速度,使它在离开火焰后能很快地自灭,不再阴燃。从纤维燃烧的机理看,纤维燃烧实质上是纤维受热分解出可燃性物质、并与氧气激烈反应的过程。在这一连续循环的反应过程中,热和氧气是纤维燃烧的两个基本要索。要达到阻燃的目的,就必需切断由可燃物、热和氧气构成的燃烧循环。 可以从提高纤维材料的热稳定性,改变纤维的热分解产物,隔离或稀释氧气,吸收或降低燃烧热等方面着手来达到阻燃目的。具体地讲,赋予纤维阻燃性能主要有以下一些方法。
(1)提高成纤高聚物的热稳定性:采用热稳定性高的成纤高聚物制取纤维,或对纤维进行交联、氧化、环化、脱氢、炭化等方法改变成纤高聚物及其纤维的分子组成结构,从而提高纤维的热稳定性,抑制纤维受热时可燃性气体的产生,增加炭化程度,使纤维不易燃烧。
244
纺织品设计教案
采用这种方法阻燃的纤维品种主要有耐热性和阻燃性都很好的芳纶1313、芳纶1414、聚酰亚胺纤维、聚苯并眯唑纤维、聚芳砜酰胺纤维、聚丙烯腈氧化纤维、碳纤维等高性能和功能性纤维。
(2)阻燃剂成纤高聚物共混纺丝或用阻燃剂对纤维进行后处理:在各种化合物中,含有硼、铝、氮、磷、漠、氯、硫、锑、铋等元素的一些化合物都具有阻燃作用。混入一定量的添加型阻燃剂,并使阻燃剂与高聚物混合均匀再进行纺丝。这种方法比较简单,投资也少,对纤维原有性能不产生太大的影响,阻燃效果的持久性较好。因此,共混纺丝是纤维阻燃改性的常用方法之一。
(3)共聚、嵌段共聚:在成纤高聚物合成过程中,可以把含有磷、卤素、硫等阻燃元素的化合物(反应型阻燃剂)作为共聚单体引入到大分子链中去,然后再把这种阻燃性的成纤高聚物用熔纺法或干、湿法纺制成阻燃纤维。目前,阻燃改性涤纶和阻燃改性腈纶等大多采用这种方法。
(4)复合纺丝法:据称,皮芯型复合纺丝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制取阻嬲纤维的方法。它以阻燃性的高聚物组成芯部,普通的高聚物组成皮层,制成皮芯型复合纤维。这种纤维一方面较好地保持了纤维原有的外观和染色性,又可防止阻燃剂过早分解与脱落,从而保证了纤维的阻燃效果。
(5)接枝改性:用放射线、高能电子束或化学引发剂,使纤维(或织物)与乙烯基型的阻燃单体发生接枝共聚,也是一种较有效的阻燃改性方法。接枝改性得到的纤维,其强度基本保持不变,阻燃效果则与接枝程度有关。由于接枝改性的投资高、成本高,大宗的工业化产品还没有投放市场。
(6)后处理改性方法:高聚物经过纺丝形成初生纤维后,再用合适的阻燃剂溶液对纤维进行处理,使阻燃剂浸入到纤维表面及纤维内部,也能提高纤维的阻燃性。
3、阻燃纤维的主要品种及用途
(1)阻燃粘胶纤维:主要用于内衣、睡衣、床上用品、工业防护服、工作服等。 (2)阻燃聚丙烯腈纤维:主要用于有特殊要求的民用及工业用产品领域,适宜制作华贵
245
纺织品设计教案
裘皮服装、高级绒毛玩具、窗帘、地毯、墙布、毛毯、被褥、床上用品以及围巾、长毛绒、普通衣料、假发I和耐酸工作服、空气过滤布等。
(3)阻燃聚酯纤维:主要用于家具布、帷幔和床上用品。窗帘、地毯、汽车坐垫布、儿童睡衣、睡袋、工作服
(4)阻燃聚丙烯醇纤维:主要用于室内装饰织物,如针刺地毯、壁毯、沙发布等,也可把它用于工业用途,如阻燃过滤布、滤油毡、绳索和缆绳等
(5)阻燃聚乙烯醇纤维:改性后的维纶和维氯纶主要可以用于对阻燃性有特殊要求的领域,如船舶、车辆、军事装备等所用的篷盖布,还有防火帆布、工作服及劳保用品等。由于维纶、氯纶和阻燃改性维纶具有柔软的手感、良好的吸湿性和染色性,因而可用于童装、毛毯卧具、地毯、椅套、窗帘等衣用和装饰织物领域。 (五)高吸湿性纤堆
纤维的吸湿性是一项重要的性质,对衣用纺织品来说,尤为重要。天然纤维和再生纤维都有良好的吸湿性。
主要用于功能性内衣、运动服、训练服、运动袜等。 (六)、抗起球型纤维 1、抗起球型聚丙烯腈纤维
该纤维可以纯纺,或与细羊毛、羔羊毛、棉、普通腈纶等混纺,产品手感蓬松、柔软,染色性好,可作为高级时装的面料。
2、.抗起球型聚酯纤维 (七)抗静电纤维 (八)高收缩性纤维
{九)有色纤维
24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