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机械化,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离不开农机技术推广。农机科技推广工作是将是将农机化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是发展农业机械化、振兴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措施。推广农业机械化技术,是实现农机装备水平提升、推进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最直接、最具体、最具实效的工作;是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整体水平的重要条件,是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有力支撑,是建设现代农业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任务和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我市农机化事业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一些新技术、新机具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很好运用,为我市农机化水平的提高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现状与回顾
1、现状。新泰市位于鲁中腹地,泰沂山脉中段,西靠东岳泰山,南接邹鲁圣乡,北邻三齐旧壤。新泰是人口大市、农业大市,总人口1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4.3万人;总土地面积1946平方公里,山区、丘陵、平原各占三分之一,耕地面积106万亩,辖21个乡镇、街道、916个行政村,粮食种植以小麦、玉米为主;十年来,随着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进
1
一步落实,我市的农业机械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农机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截止2013年底,全市农机总动力达1036628千瓦,农业机械原值达5.6923亿元,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569台,配套农具8836台,配套比1﹕3.44;小型拖拉机16464台、配套农具26723台,配套比1:1.62;联合收割机2344台,其中小麦联合收获机1707台(其中自走式320台)、玉米联合收获机637台(其中自走式329台);深松机216台、旋耕机2995台;播种机4358台、免耕播种机647台、精少量播种机2522台;机动喷雾(粉)机1228台;排灌机械33636台;农产品初加工动力机械5464台、;畜牧养殖机械953台(套);农用运输机械14287台(套);农田基本建设机械130台等,农机装备开始向多元化、高技术方向迈进;
2、回顾。近年来,新泰市农机技术推广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科教兴国”和“科技兴农”战略,以我市“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中心、以“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繁荣”为目标,不断强化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全市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水平有了长足发展。一是农机化装备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2013年与2011年相比全市机具保有量虽然减少25460台(套),但是总动力增加77922千瓦,机具原值增加0.5033亿元;这说明小型机具减少了,大型机具增加了,农机装备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二是农机化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
2
几年来,随着我市农机装备结构的逐年优化,我市的农机化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在小麦生产已实现全程机械化的基础上,我市重点对玉米机械化生产、花生机械化生产、机械化免耕播种等进行了大力推广。截至2013年底,我市机耕面积6700公顷、机播面积30666公顷、机收面积30180公顷,综合机械化水平达90.5%;花生机耕面积22654公顷、机播面积16546公顷、机收面积8800公顷,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0%;机械化免耕播种面积36000公顷,其中小麦免耕播种面积12000公顷、玉米免耕播种面积24000公顷;马铃薯机械化生产也有了新的突破,综合机械化水平也达到了40%。三是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县、乡两级设农机技术推广机构22个,其中县级1个,乡镇、街道21个;全市916个行政村半数以上建立了村级农机服务队;并且新形势下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52家等,形成了县、乡、村、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5级农机技术推广网络,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农机推广工作的开展。 二、农机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1、农机化投入不足。一是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投入不足,乡镇农机推广服务设施设备简陋、手段落后、服务功能差、缺乏必备的仪器、设备、交通工具,严重影响农业机械的推广运用。二是对农民购机支持资金不足,农民购置大型农机仍比较困难。农业机械化具有一次性投资大,投
3
资回收期长的特点。我市农机购置补贴资金除国家补贴资金外,省、市、县均没有相应的配套资金,补贴额度偏低,并且农机购置补贴没有实行普惠制,补贴资金满足不了农民购机的欲望,从而影响了农机技术推广的进程。
2、原有农机推广体系已不适现代农业的发展。过去,我们按照引进、试验、示范、的程序,由各级农机部门为主体,全面实施,这对发展粮食生产为主体的机械化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这种机制由农机部门单独操作,对农机部门的依赖性很大,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满足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速度和需要。
3、推广经费短缺,严重影响到一些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引进推广。县、乡推广站几乎没有专项推广经费,直接影响了农机推广工作的正常开展。
4、推广人员少,专业素质偏低。近年来,农机推广力量呈逐年萎缩趋势。人员只退不进,新生力量没有得到补充,农机队伍专业素质低,特别乡镇、街道农机站在岗人员均只有1名,且技术力量薄弱。同时,在思想、观念、技术上没有自觉地去适应农机化发展的步伐,工作无硬性指标,干与不干,干多干少一个样,工作缺乏积极主动性。
5、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对农机化推广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对基层农机推广工作关心少,认为农机推广可有可无,甚至在农忙季节抽调农机推广人员从事党委、政府的中心工
4
作,严重挫伤了推广人员从事农机推广工作的积极性。 6、观念陈旧,创新意识差。农机人员缺乏知识更新和进修深造机会,对现代农机新技术的熟知程度和操作能力不够,知识结构单一,农机干部队伍思想不够解放,知识老化,创新能力不强,不能很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与农机化新技术的发展。
7、农机服务组织化程度低,整体效益较差。农机社会化,专业化运行机制还没有真正形成。我市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等虽然近几年来有一定的发展,但规模较大、服务能力较强的服务组织还很少,绝大多数服务组织存在规模小、资金短缺、服务能力小的问题,并且还不够规范,直接影响着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和作业效率。
8、农机技术推广内容滞后。长期以来,我市农机推广工作只注重产前、产中或产后粗加工机械化,而忽略产后深加工的机械化;只重视粮食作物机械化,而忽视经济作物机械化;只重视农田作业机械化,而忽视农业工程等领域机械化,使得农机的产品与农民需求脱节,造成部门想推的推不动,农民想要的又没有,削弱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阻碍了农机工作的开展。
三、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对策与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切实加强农机推广体系建设,深刻认识农业机械化在建设现代农业,全面建设和谐社会中
5
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关键是要引进和采用新的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要素和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而现代农机是先进科学技术的载体,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农机化的支持。各级政府应将农机化技术推广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农机、农业、财政等相关单位为成员的“农机化领导小组”,加强对农机推广工作的领导。
2、加大宣传,引起社会关注。一方面通过召开不同形式的农机作业现场会,利用各种宣传手段,争取各级政府对农机工作在政策和资金上的重视和支持,确保农机机构经费足额落实到位。另一方面及时把先进适用的农机新技术送到农业生产第一线,通过现场示范让广大农民了解新技术,新农具的效果、作用,积极调动农民,农机装业合作社及其他农业经营组织购机用机的积极性,引起全社会对农机事业的关注。
3、加大对农机化技术培训力度
农机推广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和学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求从事农机推广工作的人员,一定要加强对农机业务理论知识的再学习、再掌握,不断进行“充电”,掌握农机化技术发展新动态、新趋势,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开展农机化学术交流活动,县级农机推广机构要加强对下级农机推广人员的培训,使他们有宽阔的视野和精湛的技术,不断提
6
高农机推广人员的素质,以适应农机推广工作的需要。同时,要加强对农业机械使用者的培训指导工作,使他们能够合理掌握和使用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促进农业机械的普及应用。
4、完善农机技术推广服务体系。
要按照“加强县级、提高乡级、发展村级, 积极扶持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及农机户” 的原则, 健全完善农机推广服务体系。要建立一支业务精、素质高和作风硬的集农机推广应用、技术咨询、培训等于一体的专业队伍。要着力加强乡镇农机站建设,增加技术人员和装备,充分发挥基层农机推广“前沿骨干” 的职能。对一些重大农业机械推广项目,应成立政府领导、推广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相关部门参加的联合推广组织,确保推广效果。
5、大力发展农机合作组织。积极引导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发展和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遵循“农民自愿、民主管理、互助合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原则,在重点发展农机大户的基础上,加快培育和发展机械联合、技术联合、服务联合等多种形式的农机专业合作服务组织,提高农业机械的利用率和农机化整体效益。在全社会培育出以农机管理服务站、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农机企业或农机服务中介组织为依托,带动农机手参与农机服务产业化经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机制,以“合作社+农
7
机户+农户”为重要组织形式,以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机械化技术服务多层次服务为己任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培育出一个大的专业性农机社会化服务市场,使其成为做好农机化推广工作、促进农机化事业科学发展的有效载体,真正成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的有效载体,成为新源县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增加的新的增长点。
6、建立农机化综合试验示范推广基地
县级农机推广机构应在交通便利、适宜机械作业的地方,建立农机化综合试验示范推广基地,基地内各种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通过进行地区适应性、动力经济性及工作可靠性试验后,再大范围向农户推广使用。乡镇农机推广机构应以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种粮大户为依托,建立农机推广示范户、示范社,新的农机具优先在示范户、示范社推广使用,优先向示范户、示范社投放补贴,并促使土地向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大户和其他组织转移, 促使农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经营方向发展。以示范基地为窗口,加强对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宣传工作,采用现场示范演示、培训、散发科技宣传资料及新闻报导等多种形式,宣传农机推广工作,使全社会各阶层对农机化及农机推广工作有一个新的认识,推动农机推广和农机化工作的全面开展。
7、建章立制,进一步激发农机推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8
进一步完善各项农机推广规章制度,充分发挥乡镇农机推广机构的作用。将县、乡农机推广人员的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中,拿出一定数额的推广经费,实行奖优罚劣,调动乡镇农机人员的积极性,使他们工作尽心、尽力、尽责,保证各项农机推广工作的基础工作顺利完成。8、加强国家财政补贴,创新农机推广模式
8、加强农机推广资金投入,创新农机推广模式 要充分利用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杠杆作用,加大对农机推广机具的资金支持力度,提高农机推广机具补贴额度,不断创造条件,引导农机化朝着效率提高、经济效益好以及装备结构优化的方向发展,使我国农机推广逐渐走向正常的发展道路。另一方面,不断创新农机推广模式。要学会利用各种形式开展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同时还要加强社会化组织建设,建立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作业效率以及整体效益。同时,加强农机推广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以信息化带动农机化发展。
综上所述,加强农机化先进技术推广,对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在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实际的农机推广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为此,深入研究农机技术推广工作,创新农机技术推广工作模式,是今后我们农机
9
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研究方向。
四、几点建议
1、建议乡镇农机站人事纳入县农机部门管理。 2、建议提高基层农机推广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3、建议各级财政把农机推广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
新泰市农业机械管理局:苏 艺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