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与装饰2010年O8月 水利・水・电 贵州省仁怀市石漠化治理模式研究 陈明富 摘要: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现象是当今世界上最严重的环境与社会问题之一,由于喀斯特地区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使其很容易遭受 破坏造成石漠化。因此,科学地调查和研究贵州省仁怀市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成因以及其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提出不同 区域,不同程度的石漠化生态系统修复建设目标,对改善这些地区恶劣的生态环境.实现仁怀喀斯特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的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 关键词: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模式;生态环境 刖昌 点突破。通过工程措施,实现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具体措施以封 山育林育草、人工造林等生物措施为主,以小型水利水保、坡改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现象是当今世界上最严重的环境与社会 梯等措施为辅,进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 问题之一,而我国西南地区以贵州为中心,石漠化问题非常严 重。在贵州省,仁怀市的石漠化问题对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 (1)封山育林工程 在仁怀小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地区,封山育林是当地生态 都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人口超载,毁林开荒,水土流失和石漠 修复的主要手段之一。在采取这一模式时.主要抓住两个关键:封 化的加剧,可利用耕地资源的减少,形成了恶性的循环。因此,调 与育。封,即是在适宜自然恢复的区域.利用原有植被资源通过封 查和研究仁怀市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成因以及其对生态环境和 山保护而实现植被的逐步大面积恢复。育。则是针对当地植物种 社会经济发展的危害,提出石漠化地区的治理模式,修复生态系 问竞争’选择,淘汰所需时间较长这一现状,辅以人工促进措施,如 统,实现仁怀喀斯特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 局部整地,调整林分种类组成,密度和结构。施行补播补植,预防 意义。 病虫害,森林火灾及人畜再度破坏等.保障植被的正常恢复与生 1石漠化现状分析 长。I引以东门河小流域为例,完成封山育林430.18hm2,新造防护 林300.49hmz,经济林81.8hm2,以上合计完成植被建设 仁怀市作为全国100个石漠化治理试点县(市)之一,据调 832.47hm2。有效地治理了石漠化,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查统计,全市土地总面积为1788km 。其中非喀斯特面积 (2)坡改梯及小型水利水保工程 357.59km2.占土地总面积的19.98%;喀斯特面积1431.94km ̄占 喀斯特地区由于地质环境的特殊性.山多坡陡,许多耕地都 土地总面积的80.02%。在喀斯特地区,无明显石漠化497.68km ̄ 是坡地,水土流失现象非常严重,非常有必要进行坡改梯整治。 占土地总面积的27.81%,占喀斯特面积的34.7%;潜在石漠化占 而且大量降水被快速渗入地下。造成地表河流极不发育,地表严 面积458.61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5.63%,占喀斯特面积的 重干旱缺水。进行坡改梯及建设小学水利水电工程.成为仁怀石 32.O%;石漠化面积475.65km2,占土地总面积的26.58%,占喀斯 漠化地区进行生态修复的重要选择。 特面积的33.2%。 (3)培植经济林草,发展特色农业 仁怀市喀斯特石漠化主要分布在喀斯特地貌发育强烈、人 仁怀石漠化地区耕地面积少,人口严重超载,传统农业已经 类活动影响深远的地段,如赤水河、桐梓河、五岔河的河谷垄脊 不能满足需要,迫切需要发展特色农业。发展各种适宜经果林和 谷坡地带,人多地少,干旱少雨,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111 牧农结合型的生态农业,以草养畜,以畜养农,并进一步发展畜产 从总体土看,石漠化土地在全市19个乡(镇)几乎均有不同程度 品深加工业。以草带林带粮.进行草农牧林结合。H以银水小流域 的分布,但相对来说,西部、北部较强,中东部较弱。 为例,栽植以核桃、板栗为主的经果林272.82hm2。草食畜牧业建 2石漠化治理模式 设工程人工种草20Ohm2,改良草地20Ohm2,建设棚圈lO000m2, 青储窖8000m3,购置饲草机械45台(套)。提高了流域内农民的 仁怀市是全国100个石漠化治理试点县(市)之一。在进行 收入,改善了生态环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石漠化治理过程中,主要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根据不同石漠化 等级情况进行统一的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分布实施,闭在已 3结论与讨论 经创造的模式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研究.提高技术路线的针对性 仁怀市石漠化治理面对的是自然、经济与社会复合系统。如 和实用性:①统一规划、科学配置、综合防治。②f‘防”、“治”、“保” 果只注意生态效益,石漠化治理与群众的切身利益相脱节,群众 相结合。③因地制宜,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并举。④分期实施、重 缺乏积极性,边治理边破坏的问题不会得到很好的解决。治理石 ・287・ 水利・水・电 建材与装饰2010年O8月 城市河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易明灿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城市建设的步伐在不断加快,砂石资源已经成为当前的紧缺物资,在这一现实面前,加强城 市河道的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已成为一大重要课题。本文就城市河道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展开论述和分析,首先阐述了城市河道管理的 主要内容;继而分析了城市河道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城市河道管理资源优化配置的对策,阐述了河道内非防洪工程建设 项目的管理现状,分析了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提出今后河道管理的对策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河道管理: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 的政策不断提高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 定”拉动内需政策的驱动,各行各业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在相关 河岸景观的规划出台后,目前县城市区河道内非防洪涉河项目 (3)加强城市河道的管理,还要注意城区水资源的污染情 况,及时发现污染源并及时制止,维持城市河道的蓄水量并保证 的建设迎来一个高峰,河道管理范围内非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的 不断增多己成为当地经济快速发展,体现文化景观风貌,提高城 水质应当在国家标准所规定的范围内;在河道两旁加强绿化带 的建设,维持湿地生态环境。 程建设项目的所受洪水影响降到最小,量 言 以确保防洪安全,保障人 2城市河道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0IJ,HJ坦胃挂T I亍 l工日 .-t墨 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已成为当前河道主管 机构监查管理的一项非常重要内容,也是当地沿河两岸广大居 氏十付天 削l口J 。 (1)对河道功能性管理和资源保护工作重视不够管理人员 壶J莆偏僻 ,目前,许多城市对河道的管理工作卡日对重视工程性管理,而 ・城市河道管理的主要内容 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资源已经成为当前的紧缺 物资,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这一现实面前,加强城市河道的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已成为一 焉 盏 裹 竺: 在城市河道管理进展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在我国大部分城市的 河道管理中缺乏复合型人才,人才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管 理人员的学历和综合知识两方面:从学历构成看,、具有大学本 大重要课题。城市河道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认真贯彻执行水利部、财政部关于水利工程养护定额 科、专科以上学历的人员在市、区(县)、乡(镇)呈逐级下降的状 况;从其所掌握的综合知识来看,既懂水利专业知识,又掌握管 标准的相关法规,积极推进内部管理责任的落实,使河道管理工 作逐渐趋于规划;加强对城市河道采砂工作以及河道岸滩的管 理;在汛期来临之前仔细检查河堤的牢固情况,积极做好国家考 核标准所要求的各项工作,不断提高城市河道管理的水平;做好 理、经济、法律专业知识的人才缺乏。而实行管理与维修养护分 离及河道管理单位职能转变后,对河道管理人员素质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这就亟待创立人才的开发、储备和激励机制,形成与 城市河道管理相适应的人才体系。 相关法律法规的普及宣传工作,发现危害河道管理的行为及时 制止,发现违规障碍物要及时清理。 (2)利用河道资源积极发展多元经济。城市河道管理工作是 一(2)法治化建设相对滞后,监管和市场调控能力不强。 多数城市现行的有关河道管理规章、办法,有的过于笼统, 缺乏可操作性,影响执法效果,且各法规、规章中存在重复、交叉 的地方,亟待进行梳理、调整和完善。关于各级政府财政对河道 管理与维修养护的投入,缺乏一定的行政法规、管理条例等予以 规范,造成政府对河道养护投入不稳定。而对于河道管理和养护 的社会资金投资主体也缺乏明确的制度规定。另外河道长效管 船盥 逝 盘窜妊窜 } 啦业业 妇奄 业j‘} j‘音音 业j●} 项公益性的事业,承担着为社会以及公众服务的重要职能,充 分利用城市的河道资源,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是城市河道管理 工作的重要内容。管理部门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以及财 力,加强水运经济以及水产等多方面的经营发展力度,利用现有 逝姑姑 业船 § { 拿音 童 ’9k e { 亭亭 亭妊 船逝 妇 漠化,关键在于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起来,把水土保持与 水土资源开发结合起来,把治理水土流失与群众脱贫致富结合 起来,把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与粮、经、林、果、牧全面开发 可持续发展叨冲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1,11(1):77 81. [2】李瑞玲.贵州岩溶地区土地石漠化形成的自然背景及其空间地域分异 [D].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博士学位论文,2004. 结合起来。提高群众的积极性,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喀斯特贫困地 区经济社会的落后状态,促进本地区社会、经济、生态的可持续 啦晟 【3】龙涛,黄莺.贵州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模式探讨Ⅲ.现代农业科学, 川 .1w ̄l嘣・ 【4】王家录,翠章玲.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模式探索们.安 顺学院学报,2008,4:90~92. 参考文献 【1]张殿发,欧阳自远,王世杰.中国西南喀斯特地区人Vl、资源与环境与 (作者单位:贵州省仁怀市水利局) ・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