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花图问答。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汉画与汉代人的精神世界

汉画与汉代人的精神世界

来源:花图问答
的精神世界'…………… ……曼 一崴-0 四 /。I I I是我国出土画出土于成都平原等地像砖、画像石最多的地区之一,。四川出土的汉画有自身的特色,其内容包含四川汉代 初步统计在1000方以上,主要 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画面生动、丰富,是汉代四川社会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汉代人 思想和世界观的集中表现。透过事物的表面去认知其内在,汉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坚实 的平台。 一、开拓进取:汉画反映了汉代人帕坝实主义精和 四川汉画像砖的内容大量的是反映人们正在进行各种活动的场面,是他们在现实 生活中的真实写照。总结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官方活动:如车骑仪仗、纳粮、 养老;生产农作:如收获弋射、制盐、农作、播种、薅秧、拾螺、网鱼、农事、采莲、 渔筏、桑园、射猎、春米、酿酒;娱乐活动:如宴饮、乐舞、燕居、杂技、六博;商业 活动:酒肆、市井;文化活动:讲经、习射、捞鼎;宗教信仰:西王母、阙(天门)、日 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 青铜璧上的三鸟环日、璧形金箔上的“神鸟(四只) 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灵寿实华,草木所聚。 绕日”图像,讲述着古蜀人农耕祭祖、制礼作乐的国 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山海 家仪式和崇拜太阳、天人合一的精神信仰;汉代画像 经・海内西经》、《山海经・大荒西经》中,也有相 砖上的“凤鸟衔璧”,最终演绎出中国历史上早期礼 同记载。《山海经》中的这些记载,是对我国早期农 乐制之祭祀乐舞《凤凰仪》的生动形态。由此,我们 耕文明发展状况的生动描绘,也是对我国早期农耕 相信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礼乐文明历史的民族, 文明条件下原始艺术鲜明特征的高度概括。“鸾鸟 是—个建立在礼乐文化基础上高度发达的文明国家。 自歌,凤鸟自舞”的描绘,一处出自“都广之野”, 注译: 一处出自“西王母之山”的“沃民之国”。郝懿行注 [1]郑德坤:《四川古代文化史》巴蜀书社2004 云:“有五采鸟三名,一日皇鸟,一日鸾鸟,一日凤 年,第48-59页。 鸟。”袁珂案:“经内五采鸟凡数见,均凤凰、鸾鸟 [2]林向:《蜀盾新考——古蜀文明的祭仪干 之属也。”今“学者多认为‘都广’即‘广都’(今双 舞》,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90-195页。 流县),也就是杜宇的别都瞿上。” 由此可见,“鸾 [3]赵殿增:《三星堆考古研究》,四川人民出版 鸟自歌,凤鸟自舞”的原始乐舞形态,最终演绎成为 社2004年,第429、430页。 《凤凰仪》的礼仪性乐舞,被沉淀在古蜀国祭祀农神 [4]蒙默等:《四川古代史稿》,四川人民出版社 先祖的仪式中。三星堆出土大型青铜神树和鸟形塑 1988年,第22页。 像,演绎着这段神奇美丽的传说;金沙遗址出土带柄 作者单位:四』I1省社科院历史所(成都) 神、月神等。 现商业活动的,如市井、酒肆、羊尊酒肆、制盐等。 这么丰富的画面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表现农事 市井画像砖比较多。有一块画像砖上形象地表现了 的画像砖最多,基本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田间 汉代进行商业买卖的场所“市”的布局,画面上有东 劳作为内容的画像砖。成都平原经李冰父子兴修水利 市门、北市门字样;是一座鼓楼,击鼓开市或闭 工程后,变成水旱从人的渔米之乡。播种画像砖表现 市;整个市被划分为四个列肆,每个列肆都排列有 了汉代农人们正为秋天的收成而辛苦劳作的场景。农 三四列的长廊建筑,应当是进行买卖的场所。还有些 事画像砖左边绘田问农事,农人们正在拔草、除草; 市井画像砖则具体地刻划出正在交易的各行业,如沽 右边绘两人乘船采莲,画面上还有莲、鸭、鹤等,一 酒、粮食买卖等。画面上有些无法判明是在具体进行 派繁忙景象。还有农作画像砖、薅秧画像砖等。薅脚 秧是四川传统的水稻耕作方法,至今仍在沿用。第二 类是表现水上作业的,如采莲表现了秋季莲蓬丰收, 人们驾舟采摘果实的场景,图中的莲蓬、鸭、螃蟹、 大鱼充满画面,展现出一派丰收景象。采莲渔猎画像 砖则是表现水中人们乘船采莲和岸上人射猎的场面。 还有拾螺、网鱼、鱼筏画像砖,生动地表现了人们在 池塘中捡拾螺的景象。网鱼则再现了打鱼船满载而 归,岸上的人们挑着鱼筐而行的场面。第三类则是表 现蚕桑业。四川从来就是我国重要的蚕丝生产地。到 东汉,蜀郡成为汉代居第二位的蚕丝基地,成都是著 名的蜀锦生产地,有锦官城之称。桑园画像砖的画面 为一人守在桑园里,桑园中桑树高大浓密,生长十分 茂盛。画像砖上的农、渔、桑场面充分展现了汉代经 济发达、民生繁荣富裕。 在这些画面中我们看到,从事射猎、打鱼、制 盐、舂米的人们身材相当健硕,充满活力,从他们的 劳动状态可以感受到汉代社会人们忙碌而自信的精 神状态。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创造了汉代的物质繁荣。 史载了当时物产丰富,生活富裕的情况。《史 记・平准书》载“武帝时,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 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 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黍陈陈相 因,充溢露积于外,至不可食。”从《汉书・地 理志》的统计数字上看,到西汉末年平帝元始二年 (公元2年)全国的垦田面积达8270500余顷,人口达  ̄1]5900多万。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则通过描写天子 苑囿的壮丽和游猎的规模,彰显了帝国前所未有的富 庶、繁荣,写出了汉帝国坚实丰厚的物质基础。 汉代的长安、扬州、成都、邯郸、淄博成了当时 区域的经济发展中心和中心城市,在这些中心城市中 的工商业也十分发达。四川出土的汉画像砖上有表 何种买卖,但从人们的神态上应当判定众人正在进 行讨价还价。酒肆则表现了沽酒的场景。酒业是当时 赚钱的行业,画像砖上有小商贩挑着担子,或推着小 车进行贩酒的场面。制盐是四川本地的手工业,左思 《蜀都赋》:“家有盐泉之井,户有橘柚之园”。制 盐画像砖上画面紧凑地布局着l3个人,正在从事井 上、吸卤、熬制、运输盐包等制盐的系列流程。盐业 在汉代是官府专门经营,利润丰厚。商业的发达印证 了物质的丰富。 汉代的娱乐活动也十分丰富,画像砖上有六博、 盘舞杂技、丸剑宴舞、六博乐舞、杂技、宴饮、舞蹈 等场景。四川当地娱乐应该还有说唱艺术,结合本地 出土的说唱俑来考察,当时人的诙谐幽默、吃喝玩乐 的形象跃然纸上。 从汉画像砖上看得出人们在这些生产和商业活 动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这些生产劳作和娱乐场面正 是人们日常从事生产、从容生活的常态。汉代在我国 历史上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它虽承秦制,但是统治 者的哲学思想则与秦存在较大的区别。秦行法家,秦 四川汉画像砖:《采莲渔猎》 麓2011年第4期 固 二、袖仙秘壤:汉画lm项出浪漫主义精袖 、lI 汉代虽继秦而起,但秦短暂,因此汉代文化实际 上是包容了战国时代各地的风格,特别是吴楚文化中 的神秘浪漫。吴楚之人多信鬼神,楚辞中的云中君、 湘夫人是楚文化中的浪漫因素的代表。秦行法家、汉 行儒术,但秦汉统治者对于长生的向往和追求终会将 人们引领到神仙的世界。而秦、汉王朝的迅速转换、 人世的剧烈变迁又常使人产生人生不安定的感觉。汉 代人常常是“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这种种不 安定都需要借助神明的力量予以化解。而对于权力和 地位,统治者也需要借助于鬼神迷信加以巩固。“武 像砖:《盘舞杂技》 帝初即位,尤敬鬼神之祀”,汉代,神鬼之说、天人 感应之说流行,致使当时社会上“言有神仙祭祀致福 菁国时期的军事化制度可以造就高效的管理和帝国版 之术者以万数”。到了东汉,谶纬迷信更加盛行。梦 虱的扩张;但这种违背人性的强制性绝不可能持久。 想长生不老,在死后又希望化为神仙是汉代人普遍的 餐帝国的迅速土崩瓦解证明了这一切。秦代过于严密 心理特征。神仙的无忧和自在深植于汉代人心中,神 岢细残酷的制度,必然束缚人们的手脚,使人们不能 仙世界的安乐、逍遥成为人们向往的终极世界——这 殳挥主观能动性。汉初吸取秦的教训,从被压抑、强 样一种巨大的精神寄托不可能不表现在汉画上。因此 鱼的、带有军事化管理地从事生产活动,转入无为而 我们可以在四川出土的汉画像砖上见到西王母端坐龙 台,休养生息,积极进取。老百姓感到的是一种宽松 虎座上,座下仙人围绕,三脚鸟、九尾狐、玉兔、蟾 I勺生产、生活环境。这种环境更有利于生产力的进步 蜍等灵异动物布于四周,这代表着天国仙境的图像; 阳发展。汉武帝正是在文景之治经济繁荣、府库充盈 而象征墓主驾着马车进入极乐世界的天门(阙)和西 j勺基础上,才能“外出四夷,内兴功利”。 王母使者迎接墓主人升仙的画面也屡见于四川出土的 随着汉武帝的雄才大略而来的是统治思想又起了 画像砖上,这代表着人们盼望死后成仙的思想。 旧应的变化,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成为官方 东汉时期出现了王充的《论衡》,对当时的神鬼、谶 人可的治国方针。汉武帝建元五年(前]36年)设立 纬之说进行了批判。他的无神论恰恰从反面证实了当 五经博士,奠定了儒家至高地位。儒家入世、积极上 时的社会对于神仙崇拜的风行。对仙境的向往使得汉 莲、仁义孝廉的思想影响着整个汉代乃至后世的中国 画像砖的画面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力,从而也充满着一 时建社会。随着汉帝国的不断扩张,凿空西域,东西 种浪漫主义的精神情怀。儒家的现实、道家的虚幻、 疗文化交流逐渐频繁,更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开放, 神仙的浪漫,各种思潮的混合成就了汉代人的信仰和 促进了文化的包容性,南北文化真正融合在一起。从 精神观。 上至下,从君主到百姓,这种积极进取的儒家精神贯 茅始终。在君主是开疆拓土,在百姓是辛勤劳作,以 三、简单实隔昀腧悦感:汉画呈坝出世俗 供庞大帝国之需。从四川出士的画像砖上我们可以看 帕审美艰 蹦卤f中积极、乐观、进取的态度和精神世界,这也是 代最普遍、最被官方认可的思想观。汉代的思想是 审美观是客观事物在人们的头脑中所引起的愉 多元的,但积极进取的儒家精神是汉代社会思想的主 悦、欢欣的情感,它是人的精神和思想在客观事物上 旋律,是汉代的时代精神。正是这种精神的支撑造就 的倒映;而对事物美丑的认知是艺术发展的原动力。 了汉帝国长达几百年的辉煌。 汉代人的审美观,多数人的观点都是雄浑大气、豪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