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花图问答。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版梁的规范要求(新.pdf

新版梁的规范要求(新.pdf

来源:花图问答
自己精心整理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梁纵向受力钢筋应符合的规定:1 伸入梁支座范围内的钢筋不少于两根2 梁高不小于8mm。

3 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应小于25mm和d。当下部钢筋多余

30mm和1.5d;梁下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2层时,2层以上钢筋水平方向的中距应比下面

25mm和d,d为钢筋的最大直径。

2层的

300mm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

10mm,梁高小于300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

中距增大一倍,各层钢筋之间的净间距不应小于4 在梁的配筋密集区域宜采用并筋的形式。梁的上部纵向构造钢筋应符合下列要求:1 当梁端按简支计算但实际受到部分约束时,

应在支座区上部设置纵向构造钢筋。其截面面

积不应小于梁跨中下部纵向受力钢筋计算所需截面面积的筋自支座边缘向跨内伸出的长度不应小于2 对架力钢筋,当梁的跨度小于小于10mm;当梁的跨度大于梁中箍筋的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按承载力计算不需要箍筋的梁,当截面高度大于截面高度h=150mm~300mm时,可尽在构件端部当在构件中部

1/4.且不少于2根。该纵向构造钢

l0/5,l0为梁的计算跨度。

8mm,当梁的跨度为12mm。

3mm时,应沿梁全长设置构造箍筋;当

4~6m时,直径不

4m时,直径不小于6m时,直径不宜小于

l0/4范围内设置构造箍筋,l0为跨度。但

l0/2范围内有集中荷载作用时,则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当截面高度小于

150mm时,可以不设置箍筋。2 截面高度大于钢筋最大直径。

3 梁中箍筋最大间距宜符合表

9.2.9的规定;

5d,d为箍筋直径

5根且直

4 当梁中配有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是,箍筋应符合以下规定:1)箍筋应做成封闭式,且弯钩直线段长度不应小于2)箍筋的间距不应大于3)当梁的宽度大于

径大于18mm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400mm但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框剪梁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抗震设计时,计入受压钢筋作用的梁端截面混凝土受压高度与有效高度之比值,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

0.35.

,非抗震设计时,min(%)

6.3.2-1规定的数值

2.5%

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不应小于0.2,和45ft/fy二者

一级不应

15d,并不应大于400mm。当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

10d,d为纵向受压钢筋的最小直径。

3根时,或当梁的跨度不大于

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800mm的梁,箍筋直径不宜小于

8mm,对截面高度不大于

800mm的梁,d/4,d为受压

不宜小于6mm。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箍筋直径尚不应小于

400mm且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

2 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的较大值,抗震设计是,不应小于表

3 抗震设计时,梁端纵向手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

4 抗震设计时,梁端界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截面面积的比值,

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当梁端纵向钢筋配筋率大于

0.3;

6.3.2.2的要求,

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应增大

2mm。

5 抗震设计时,梁端箍筋的加密区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符合表

梁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应至少个配置两根纵向配筋,一二级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14mm,且分别不应小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钢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计和非抗震设计时钢筋直径不应小于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

12mm;

对矩形界面柱,不宜大于柱

1/20。

2 一二级抗震等级的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的直径,

1/4;三四级抗震设

1/20;对圆形截面柱,不宜大于纵向钢筋所在位置柱截面弦长得

6.3.4 抗震设计时,框架梁的箍筋尚应符合下列构造要求1 框架梁沿梁全长箍筋的面积配筋率应符合下列要求:一级二级三四级

sv

0.30ft/fyv0.28ft/fyv0.26ft/fyv

50mm处;

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二

300mm;

75mm的较大值。

5倍,200mm;

10倍箍筋直径和

sv

sv

2 第一个箍筋应设置在距支座边缘三级不宜大于

3 在箍筋加密区范围内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4 箍筋应有135°弯钩,弯钩端头直段长度不应小于

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

5 在纵向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的箍筋间距,钢筋受拉时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且不应大于100mm;钢筋受压时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10倍,且不应大于6 框架梁非加密区箍筋最大间距不宜大于加密区箍筋间距的6.3.5非抗震设计时,框架梁箍筋配筋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沿梁全长设置箍筋2 截面高度大于

800mm的梁,其箍筋直径不宜小于

8mm,其余截面高度的梁不应小于

0.25

2倍

6mm。

在受力钢筋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直径不应小于搭接钢筋最大直径的3 箍筋间距不应大于表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

5倍,且不应大于

6.3.5的规定,在纵向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范围内,箍筋间距尚不应

100mm,在纵向受压钢筋的搭接长度范围内,

200mm

10倍,且不应大于

箍筋间距尚不应大于搭接钢筋较小直径的4 当梁的剪力设计值大于

0.7ftbh0时,其箍筋面积配筋率应符合下式要求:

sv

0.24ft/fyv

5 当梁中配有计算需要的纵向受压钢筋时,其箍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箍筋直径不应小于纵向受压钢筋最大直径的2)箍筋应做成封闭式3)箍筋间距不应大于4)当梁截面高度大于

15d且不应大于

400mm,当一层内的受压钢筋多于

5根且直径大于

18mm时,箍筋间距不应大于

10d(d为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

3根时,或当梁截面宽度不

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0.25倍

400mm时且一层内的纵向受力钢筋多于

大于400mm但一层内的纵向受压钢筋多于

连梁配筋应满足下列要求:

1连梁顶面,底面纵向受力钢筋伸入墙内的锚固长度,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计时不应小于

laE,非抗震设

la,且不应小于600mm;

6.3.2条框架梁梁端加密区箍筋的构造要

6mm,间距不应大于

150mm;

150mm的构造箍筋,箍筋

抗震设计时,沿连梁全场箍筋的构造应按本规程第求采用;非抗震设计时,沿连梁全长的箍筋直径不应小于

3 顶层连梁纵向钢筋伸入墙体的长度范围内,应配置间距不大于直径应与该连梁直径相同;

4 墙体水平分布钢筋应作为连梁的腰筋在连梁范围内拉通连续配置;当连梁截面高度大于700mm时,其两侧面沿梁高范围设置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直径不应小于不应大于200mm;对跨高比不大于筋率不应小于

0.3%。

0.3%;抗震设计时,特一,

10.2.8框支梁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梁上,下部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率,非抗震设计时分别不应小于一和二级分别不应小于

0.6%,0.5%和0.4%。

50%沿梁全长贯通,下部纵向钢筋应

16mm的腰筋;

200mm,直径不小于

2 偏心受拉的框支梁,其支座上部纵向钢筋至少应有全部直通到柱内;沿梁高应配置间距不大于3 框支梁支座处(离柱边10mm,间距不应大于0.9ft

10mm,间距

2.5的连梁,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腰筋)的面积配

1.5梁截面高度范围内)箍筋应加密,加密区箍筋直径不应小于100mm。加密区箍筋最小面积含箍率,非抗震设计时不应小于

1.3ft

/fyv;抗震设计时,特一,一和二级分别不应小于/fyv,1.2ft/fyv和1.1ft/fyv.

11.7.11剪力墙及筒体洞口连梁的纵向钢筋,斜筋及箍筋的构造要求符合下列要求:1 连梁沿上,下边缘单侧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单组折线筋的截面面积可取单向对角斜筋截面面积的一半,角斜筋配筋连梁和对角暗撑连梁中每组对角斜筋应至少由成。

2 交叉斜筋配筋连梁的对角斜筋在梁端部位应设置不少于梁宽度和200mm的较小值,直径不应小于间距不应大于

200mm,直径不应小于

3根拉筋,拉筋的间距不应大于连

6mm,集中对角斜筋配筋连梁应在外侧纵向钢筋,

1/5,对角暗撑约束箍筋的间距不宜

100mm,箍筋肢距不应大于0.15%,且配筋不宜小于且直径不宜小于4根直径不小于

212,

12mm,集中对14mm的钢筋组

8mm,对角暗撑配筋连梁中暗撑箍筋的外缘沿梁截面

100mm时可取

宽度方向不宜小于梁宽的一半,另一方向不小于梁宽的大于暗撑钢筋直径的350mm。

6倍,当计算间距小于

除集中对角斜筋连梁以外,其余连梁的水平钢筋及箍筋形成的钢筋网之间应采用拉筋拉结,拉筋直径不宜小于

6mm,间距不宜大于

400mm。

11.3.6-2中规定值的两倍取用。

3 沿连梁全长箍筋的构造宜按本规范第

11.3.6条和第11.3.8条框架梁两端加密区箍筋的构造

要求采用,对角暗撑配筋梁沿梁全长箍筋的间距可按本规范表4 连梁纵向受力钢筋,交叉斜筋伸入墙内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层连梁纵向钢筋深入墙体长度范围内,应配置间距不大于与该连梁的箍筋直径相同。

laE,且不应小于600mm,顶

150mm的构造箍筋,箍筋直径应

5 剪力墙的水平分布钢筋可作为连梁的纵向构造钢筋在连梁范围内贯通。当梁的腹板高度

hw不小于450mm时,其两侧面沿梁高范围内设置的纵向构造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

间距不应大于

200mm,对跨高比不大于

尚不应小于0.3%。

10mm,

2.5的连梁,梁两侧的纵向构造钢筋的面积配筋率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6.3.3 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 梁端计入受压钢筋的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大于0.35。

2 梁端界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三级不应小于

0.3

6.3.3采用,当梁端纵向钢筋

2mm。

底面的配筋,一二级不应少于

1/4;三四级不应少于

3 梁端箍筋的加密区长度,箍筋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符合表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应增大6.3.4 梁的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梁端纵向受拉刚进的配筋率不宜大于22

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顶面12。

对框架结构不应大于矩形截面柱在刚方

1/20,对其他结构类型的框架

1/20

2.5%,沿梁全长顶面

0.5,二

一级不应大于

0.25,二三级不应

底面梁端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

2 一二三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向截面尺寸的

不宜大于矩形截面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3 梁端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

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得

1/20,或纵向钢筋所在位置圆形截面柱弦长得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二三级不宜

300mm。

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暗梁

有端柱时,墙体在楼盖处宜设置暗梁,暗梁的截面高度不宜小于墙厚和端柱截面宜与同层框架柱相同连梁

一二级核心筒和内筒中跨高比不大于箍筋外,可另增设斜向交叉构造钢筋圈梁

多层砖砌体房屋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

房屋或木屋盖的砖房,

2的连梁,当梁截面宽度不小于

400mm的较大值;

400mm时,可采用交

叉暗柱配筋,并应设置普通箍筋,截面高度小于400mm但不小于200mm时,处设置普通

应按表7.3.3的要求设置圈梁,纵墙承重时,

应允许不另设圈梁,

但楼板

抗震横墙上的圈梁间距应比表内要求适当加密。2 现浇或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

屋盖与墙体有可靠连接的房屋,

沿抗震墙体周边均应加强配筋并与之相应的构造柱钢筋可靠连接。多层砖砌体房屋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圈梁应闭合,遇有洞口圈梁应上下搭接。圈梁与预制板设在同一标高处或紧靠板底;2 圈梁在本规范第

7.3.3条要求的间距内屋横墙时,应利用梁或板逢中配筋替代圈梁。

3, 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20mm,配筋应符合表7.3.4的要求;按本规范

4

12.

3.3.4条3款要

求增设的基础圈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mm,配筋不应少于

7.3.10 门窗洞处不应采用砖过梁,过梁支承长度,于360mm。7.3.14

4 所有纵横墙均应在楼,

6~8度时不应小于240mm,9度时不应小

屋盖标高处设置加强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

3

10,箍筋不小于

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宜300mm

小于150mm,上下纵筋各不应少于6,间距不大于

7.4.4多层小砌块房屋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的设置位置应按本规范第屋圈梁的要求执行,圈梁宽度不应小于200mm。

190mm,配筋不应少于

4

7.3.3条多层砖砌体房12,箍筋间距不应大于

7.5.8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的钢筋混凝土托墙梁,其截面和构造应符合下列要求1 梁的截面宽度不应小于2 箍筋的直径不应小于距不应大于100mm。

3 沿梁高应设腰筋,数量不应少于

2

14,间距不应大于

200mm。

且支座上部的纵向钢筋在柱内

300mm,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跨度的8mm,间距不应大于

1/10,

1/5梁净

200mm,梁端在1.5倍梁高且不小于

跨范围内,以及上不墙体的洞口处和洞口两侧各500mm且不应小于梁高的范围内,箍筋间

4 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和腰筋应按手拉钢筋的要求锚固在柱内,的锚固长度应符合钢筋混凝土框支梁的有关要求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