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花图问答。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小蜗牛》评课稿

《小蜗牛》评课稿

来源:花图问答
《小蜗牛》评课稿《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课文通过小蜗牛与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小树林里一年四季的变化,同时巧妙地告诉我们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点。课文语言浅显,通俗易懂,很适合一年级小学生阅读。

从学生的课堂表现来看,学生已经被这个小故事吸引,被妈妈的爱吸引,被小蜗牛的韧劲吸引。尽管小蜗牛一次次空手而归,但学生能感受到小蜗牛的快乐,能感受到蜗牛妈妈对小蜗牛的教育,能感受到四季的变化。

上课的老师在用自己的课堂演绎着自己对新理念的理解,诠释语文课堂诱人的魅力。我认为,她们努力做到了两点:一、努力让课堂“实”点儿。这节一年级的《乌鸦喝水》,王老师的字词教学环节落实的很扎实。学习字词环节,王老师能把枯燥的练习改为随文识字和分类集中识字结合起来起来,老师指导得实,学生才读得准,学得好,读书的声音也特别好听。二、努力让课堂“活”点儿。王社长在评讲《小蜗牛》这节课时,先和学生聊天,一下子把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学生不论是读书,还是回答问题,都是那么投入、专注。让我明白了之所以学生那么投入,那是因为老师的投入,之所以学生那么有激情,那时因为老师有激情。从中我看到老师在努力营造一个“活”的课堂。

“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在这节课上,王老师带

着学生扎扎实实地触摸了字词,感知了语言,探索了有限的文字背后丰富的意蕴和内涵。他没有采用什么先进的教学方法,也没有采用什么先进的组织形式,这看似平常的课堂,却交给了孩子们那么多有用的东西。一节课,我们感受到的是大气,是贵气,原来,这就是“大道至简”。“语文课要做到真实、扎实、朴实”,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也要力求拂去那些浮华的点缀,还原语文课堂的本色,让语文课真正具有“语文味”。

《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本节课我本着这一原则,在教学中把图画及角色朗读有效地融入到其中,使学生在美丽的图画和丰富的想象中学习知识,了解自然,让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提高了学习效率。

总之,教学中我力求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