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花图问答。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家》阅读练习

《家》阅读练习

来源:花图问答
集美中学2013高一语文国庆作业

1. 阅读名著《家》全文并完成阅读练习 2. 以“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家》阅读练习

一、填空题:

1、长篇小说《家》以 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 这个很有代表性的封建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

2、五四运动发生了,新的思潮唤醒了高家长房长孙高觉新被忘记的青春,但他不如两个弟弟的思想进步,常被他们嘲笑为“ ”和“ ”就是这两种主义把《新青年》的理论和他们这个大家庭的现实毫不冲突地结合了起来,于是他变成了一个有两种性格的人 。

3、与觉新青梅竹马的梅小姐名叫 ,她是 的堂姐钱太太的女儿。

4. 由于觉新是高家的 ,虽然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不敢顶撞长辈,他年轻时与 相爱,但却接受了父母的安排,用 的方法定下婚事,与素不相识的 结婚。

5.《家》中有这么一段话:“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这是 说的。

6、觉慧积极参加爱国运动,由于 向高老太爷告密,觉慧被关在家里。

7、“在高家,这一类的事向来是在暗中进行的当事人反而坐了不能过问的傀儡,而且从前做过傀儡的人如今又来使别人做傀儡了”。从前做傀儡的人是 (人名),现在做傀儡的人是 (人名)这一类的事是

8.、高老太爷从五媳妇那得知 (人名)拿了妻子陪嫁过来的金银首饰,在外头讨了姨太太,同时又从克定的口中得知儿子借着老子的名义借债,并且 (人名)也参与这些糜烂的事。

9、他想:“我们这个家需要一个叛徒我一定要帮助他成功他也可以替我出一口气”便忍不住自语道:“你们看着吧家里头并不全是像我这样服从的人” “他”是 ,他所说的“叛徒”指的是 10、高老太爷把 许配给孔教会头面人物冯乐山。

11、高老太爷病了, 等请巫师到家里捉鬼。晚上,巫师披头散发,穿着奇怪的法衣,拿着松香,撒着粉火,在院子里怪叫着跑来跑去,又到病人的房里跳着叫着,只有 的房门紧紧关着。

12、高老太爷只知道他的命令应该遵守,他的面子应该顾全,至于别人的幸福,他是不会顾及的。他只知道向觉新要人。 逃婚后,高老太爷闻讯勃然大怒。

13、“梅表妹,我不知道你这样苦我不该引你讲起这些话我太自私了你的处境比我的苦得太

1

多„„”这是 (人名)说的话,为的是恳求梅原谅,梅被真情感动了,两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14、瑞珏怀胎足月, 不让她在家分娩,说是高老太爷灵枢在家,产妇的血会冲犯了死者,要她到城外去生产。

15、“她猛地抬起头,看见觉新立在树旁,站住了,嘴唇微微动了一下,像要说话,但是她并不说什么,就转身默默地走了。”这段文字描写 (人名)在花园里看见觉新赶紧避开的情景。

16、鸣凤知道自己要被送去当姨太太,她先向 求情。

17、鸣凤投水自杀后,狠心的高老太爷又逼丫环 去给冯乐山做妾。 18、 的母亲对她要投考男学堂感到惊讶,但仍答应为她想办法。 19、琴写的关于女子剪发的文章发表在《 》上,引起不小的反响.

20、五四运动发生后,觉新贪婪地读着《新青年》《每周评论》等刊物,他从刘半农那学会了 ,从托尔斯泰那学会了 。

21、 的前一天是高家规定吃“团年”——年饭的日子。吃年饭的时候,根据辈分分上下两桌,座位有严格的安排,连上菜的仆人也是指定的最有身份的老仆人。大家小心翼翼。高老太爷望着满堂子孙,想到这个家“ ”,脸上浮起了笑容。除夕 四世同堂

22、觉新帮觉慧劝说家里人让觉慧外出,但家里人不答应。觉新是在看了 送的一幅挽联后才意识到这个家需要一个叛徒,这才下决心帮助觉慧离家出走。

23《家》中, 是高家年轻一代中最激进、最富有斗争精神的人。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创办进步刊物,公开支持 抗婚,大胆地和丫头 恋爱,最后奔赴 ,走上彻底叛逆的道路. 24、指出下列情节中的他(她)是谁》?

①他是高家的远房亲戚,对琴小姐有着爱慕之心( ) ②在高家姊妹中,她是裹着小脚的,为此受了不少苦( ) ③他的箫声弥漫在空气里,渗透了整个月夜( ) ④高家吃年夜饭时,她提议年轻一辈喝酒行令( )

⑤她把一只垂死的蝴蝶托在手心,意有所指说:“可怜,不知哪个把你弄成了这样子”( ) 二、选择题

1、下面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五老爷克定是一个赌吃嫖无所不精的寄生虫,是一个无思想灵魂却“诵读愿意代替父亲先死的祷告辞”的虚假的孝子。

B、巴金的《家》中,觉慧对封建制度嫉恶如仇,关心国家的前途,积极投身于社会活动,但他又有“幼稚”的一面,过高地估计了个人反抗的作用。

C、高老太爷是家长制和封建礼教的代表,他的主要性格特征是专制,毫无一丝的人性。

2

D、巴金的《家》中,觉新是一个新旧掺半的人物:一方面,同情弟弟们的斗争,另一方面,长房长孙的地位又使他怯弱忍让,客观上扮演了一个旧礼教旧制度的维护者的形象。 E、祖父死后,陈姨太无端以“助产条件太差”为由,不许瑞珏在家里生小孩。觉新将瑞珏送到城外荒郊的茅屋中,结果瑞珏不幸死去。

2、下面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巴金的《家》细致地刻画了鸣凤临死前的矛盾心理和求助无门的痛苦。既表现了鸣凤对罪恶世界的恨,又表现了她对觉慧的真挚的爱。

B、“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是《家》中的主人公觉新遇事时处理策略。

C、巴金的作品语言一向丰美华赡,流畅奔放,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家》在语言上也同样体现着巴金作品的独特风格。

D、觉慧,这是高家年轻一代中最激进、最富有斗争精神的人。他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创办进步刊物,公开支持觉民抗婚,大胆地和丫头鸣凤恋爱,最后奔赴上海,走上彻底叛逆的道路。

E、巴金的《家》中觉新的亲事是通过相亲的方式很快定了下来,因为他的“爷爷希望有一个重孙”

3、下面有关名著名篇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家》重点描写了三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梅、鸣凤和瑞珏。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梅悒郁,瑞珏贤慧,鸣凤善良却柔中有刚;但,她们的社会地位与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

B、觉慧在高老太爷临终时,有过“现在的确是太迟了……怀着祖孙两代的隔膜而分别了”的想法,说明他后悔“曾经与祖父„像两个敌人‟”,意识到自己错了,可惜已经迟了。 C、觉新暗中帮助觉民逃婚,帮助觉慧离家出走等行为,说明他是一个“有两重人格的人”,他虽然自己的事逆来顺受,但也是一个善恶是非有着清楚界限的人。

D、觉新把觉慧囚禁在家里,是因为祖父高老太爷很快知道了他游行的事,让觉新把他囚禁在家里的。

E、高老太爷一病不起的原因之一是:觉慧的五爸在外头讨了姨太,还打着老太爷的招牌借了许多债。

4、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

A、“并不是我们爱闹事,我们本来在学堂里头好好地读书,我们这回的运动也不过是自卫的运动。我们无缘无故地挨了打,当然不肯随便了结……”觉慧忍住气和平地分辩道。觉慧背着祖父参加学生联合会的活动,上街游行,散发传单。克安向高老太爷告知此事,于是他被叫来训话,遭到高老太爷严厉训斥,声称不许他再出去参加学生运动。觉慧没有屈服于祖父的不合理要求,据理力争。(《家》)

B、鸣凤被逼嫁给冯乐山,出嫁前的一个晚上她去找觉慧。觉慧赶着写稿,没有听完鸣凤的衷诉就把她遣走了。鸣凤含泪离开了觉慧的住处。鸣凤刚离开,觉民来告诉了事情的真相,

3

觉慧急得几乎发疯,四处寻找鸣凤,但太迟了。鸣凤绝望中,怀着对觉慧深深的爱,投进了晶莹的湖水中。(《家》)

C、高老太爷六十岁寿辰办宴席,根据辈份分上下两桌,座位有严格的安排,连上菜的仆人也是指定的、最有身份的老仆人。大家小心翼翼。高老太爷望着满堂子孙,想到这个家“四世同堂”,脸上浮起了笑容。一家人看到老太爷笑了,才放松地谈笑喝酒,高家一派喜庆。(《家》)

D、觉新和表妹钱梅芬青梅竹马,但梅的母亲和觉新的继母周氏在牌桌子上有了意见,就拿拒婚来报复。觉新屈从于父亲的意志与瑞珏结婚。不久,梅出嫁。不到一年便守了寡回到了娘家。

E、他们开始捶门,又叫“三少爷”,也没有用。觉慧在里面大声说:“我不开。我屋里没有鬼! ”他索性走到床前,躺下去,用手蒙住耳朵,不去听外面的叫声。

高老太爷病重,在陈姨太的提议下,开始为高老太爷捉鬼治病。当整个高公馆都笼罩在浓重的祈神活动之中时,“只有这两扇门是紧紧关住的”。 (《家》) 5、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

A、八碟冷菜和两碟瓜子、杏仁摆上桌子以后,主人们大大小小集在堂屋里面,由高老太爷领头,说声入座,各人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很快地就坐齐了。

旧历新年,高家吃年饭,根据辈份分为上下两桌,座位有严格的安排,连上菜的仆人也是指定的。上桌清清静静,下桌热闹非常。高老太爷望着满堂子孙,想到这个家“四世同堂”,脸上浮起了满足的笑容。(《家》)

B、冯乐山在生日宴席上向高家提起了亲事——要把自己的侄孙女许配给觉民,高老太爷一口应允。正在与钱梅芬处于热恋中的觉民当即表示反对。觉新把觉民的意见向祖父解释了一下,祖父立刻生气地驳斥道:“我说是对的,那个敢说不对?我要怎样做,就要怎样做! ” (《家》) C、“好,你的„无抵抗主义‟又来了。我想你不如规规矩矩地去做一个基督徒。人家打你左脸,就马上把右脸也送上去。……”

这段文字是觉慧怒责大哥觉新的话。因为和鸣凤在梅园互诉衷肠,觉慧遭爷爷斥责,又见大哥唯唯诺诺,劝他听爷爷的话,不禁愤愤地骂起来,好像要把他在祖父那里受到的气向觉新发泄。(《家》)

D、“寂寞啊!我们的家庭好像是一个沙漠,又像是一个„狭的笼‟。我需要的是活动,我需要的是生命。在我们家里连一个可以谈话的人也找不到。”

这是因为闹学潮,觉慧被祖父关在家里时写下的一段日记。在家里,他常常看到的是许多毫无表情、似笑非笑的脸,有时候他实在忍耐不下去了,便愤愤地说:“等着吧,总有一天……”(《家》)

E、鸣凤被逼嫁给冯乐山,出嫁前的一个晚上她去找觉慧。觉慧赶着写稿,没有听完鸣凤的衷诉就把她遣走了。鸣凤含泪离开了觉慧的住处。鸣凤刚离开,觉民来告诉了事情的真相,觉慧急得几乎发疯,四处寻找鸣凤,但太迟了。鸣凤绝望中,怀着对觉慧深深的爱,投进了

4

晶莹的湖水中。(《家》)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

A、得到梅去世的消息,觉新受到极大的刺激,他怀着极其悲痛的心情料理了梅的后事。在向灵柩告别时,觉民没有哭,也没有悲哀,他有的是满腹的愤怒。他悲愤地说:“我恨不能把你从棺材里拉出来,让你睁开眼睛看个明白:你是怎样给人杀死的!”(《家》)

B、到了这时,瑞钰的最后一道防线被攻破了。她收拾起假的笑容,伏在桌上低声哭起来。 听到“血光之灾”的鬼话后,瑞钰哭了,拒绝到城外分娩。觉新对长辈还有所期待,要去讲道理;觉民认为“担当不起那不孝的罪名”,只好依从;觉慧态度坚决,主张不能屈服,“应该反抗”。(《家》)

C、觉慧参加学生运动被爷爷知道后,被禁足在家,异常苦闷。一日,他去花园闲逛,花园里红白梅花正开得盛。他遇见鸣凤折梅,就主动帮她上树折梅,两人互诉衷肠,鸣凤说要一辈子在公馆里头服侍他,做他的丫头,只要他在旁边就安心了。觉慧深受感动。(《家》) D、“梅表姐,虽然环境的关系很大,但环境也是人造的。我们又何尝不可以改变环境?人无论如何应该跟环境奋斗。能够征服环境,就可以把幸福给自己争回来,” 这是梅表姐从省城回来去觉新家时觉慧说的话,他还劝梅表姐多看书,他以为新书可以解决一切的问题。(《家》)

E、父亲死了,20岁的觉新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但他不久就发现了这个家庭的勾心斗角。二叔早就死了,三叔克明跟他比较接近,四叔克安和五叔暗中和他作对。他不得不极力避免和他们冲突,以便过几天安静日子。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 )

A、觉慧背着高老太爷参加学生联合会的活动,上街游行,散发传单。陈姨太向高老太爷告发此事,结果觉慧遭到高老太爷的严厉训斥,但觉慧没有屈服,高老太爷勃然大怒。(《家》) B、觉新的妻子瑞珏因需躲避所谓的“血光之灾”而被迫迁到高家在城里的另一个住处去分娩,结果难产而死。“可惜生下来就没有娘了。”接生婆所说的这句话,刺痛了觉新的心。觉新不仅没有因为妻子生了个儿子而喜悦,反而觉得这个孩子似乎是他的仇人。(《家》) C、鸣凤被逼嫁给冯乐山的前一个晚上去找觉慧。觉慧赶着写稿,没听完鸣凤的衷诉就把她遣走了。鸣凤含泪离开了觉慧的住处。鸣凤刚离开,觉民来告诉了事情的真相,觉慧急得几乎发疯,四处寻找鸣凤,但太迟了。鸣凤绝望中,怀着对觉慧深深的爱,投进了晶莹的湖水中。(《家》)

D、中秋节晚,年轻人同到花园中湖滨游玩,唱歌吹箫,玩得正高兴时,琴说“今晚可惜少了一个人”,“一个人”指瑞珏,因为儿子海臣吵着要她陪而只得留在房中。觉新黯然,琴自觉失言。(《家》)

E、高老太爷只知道他的命令应该遵守,他的面子应该顾全。至于别人的幸福,他是不会顾到的。他只知道向觉新要人。他时常发脾气,骂了觉新,骂了克明;连周氏也挨了他的骂。觉慧帮助觉民逃婚后,高老太爷闻讯勃然大怒,并说觉民再过半个月不回家,便将他永远赶

5

出去,登报声明他不是高家的子弟。(《家》)

8、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叙述正确的两项是( )( )

A、造成鸣凤之死的最直接的原因是鸣凤内心深爱着觉慧,她希望能够永远与他厮守在一起,但是她知道他们之间隔着一堵不能推倒的墙。(《家》)

B、 “我……我的脾气……现在我不生气……我想看见他,你把他喊回来。……我不再……”祖父说,他从被里伸出右手来,揩了揩眼泪。……祖父又催促觉慧道“你快去把你二哥喊回来。……,冯家的亲事……暂时不提。……我怕我活不长了……我想看看他,……看看你们大家。”

这是高老太爷临死之前的忏悔。为力挽高家颓势,高老太爷将维持这个家的希望寄托到孙子辈的身上,对觉慧说出“你很好”,并放弃了包办觉民的婚事。(《家》)

C、高老太爷六十岁寿辰办宴席,根据辈份分上下两桌,座位有严格的安排,连上菜的仆人也是指定的、最有身份的老仆人。大家小心翼翼。高老太爷望着满堂子孙,想到这个家“四世同堂”,脸上浮起了笑容。一家人看到老太爷笑了,才放松地谈笑喝酒,高家一派喜庆。(《家》)

D、觉新是高公馆的长孙,因这个缘故而被剥夺了学业与爱情,中学毕业时被迫放弃了自己所爱的梅表姐,和父亲指定的琴姑娘结了婚。(《家》)

E、旧历年的最后一天,高公馆又是敬神,又是放花炮,到处都沉浸在一片热闹中,人人都在说祝福的话。觉民拉着觉慧到姑妈家去,相对于高公馆,张家显得很冷清,觉民兄弟先给姑妈“辞岁”,接着又到琴的房间里去,惊讶地发现梅表姐也在房中。与梅聊天,大家都陷入了一阵感伤中。(《家》) 三.《家》分章练习 (一)、《家》一至九章 1. 判断正误并改正

(1)琴听到觉民“我们学校明年暑假要收女生”后决定要去报名,说:“我更应该奋斗,我的处境比你们的更困难。”这处境指的是琴剪头发已经受到母亲张氏的反对,要到省立一女师就读,更会遭到亲戚们的耻笑。

(2)觉慧意识到自己无法参加轰轰烈烈的学生运动,既感到绝望,又不满和怒斥觉新的无抵抗主义,表示一定要跑出去,最终被觉新说服,为了觉新不被高老太爷责骂,决定暂时不出去。

2.简述题:觉新的婚事是如何定下的?

(二)《家》十至十二章 1. 判断正误并改正

6

(1)觉民和觉慧常称觉新为托尔斯泰的“不抵抗主义”的拥护者,而觉新自己也常说喜欢刘半农的“作揖主义”。

(2)除夕前一天下午,觉慧买了一本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剧作《娜拉》,读给他的两个哥哥听。他反复朗读作品中的“我是青年,我不是愚人,我不是畸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取过来”这句话。

(1)简述觉慧和鸣凤在梅林相会的过程。

(2)觉新为什么在梅园里长夜独自吹箫?

(三)《家》十三至二十五章 1.判断正误并改正

(1)除夕这一天,高家的敬神仪式是由觉新主持的,因为高老太爷觉得自己的年纪大了便把这些事交给长房长孙处理。事后,觉新和觉慧来到姑妈家,见到美丽而哀凄的梅。 (2)为了躲避传言中的抢劫,高家上下各自逃散。三房、四房、五房的太太都带着丈夫孩子去了各自娘家,觉新一家也去了瑞珏家,只有老太爷年纪大了,和姨太太一起待在高公馆守家。

2.简述题:觉新为什么躲在晚香楼上休息?

(四)《家》二十至二十九章 1. 判断正误并改正

(1)觉慧的痛苦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家庭的,虽然爱着下人鸣凤,但阶级的隔阂使他们不能正常往来;一是社会的,虽然他们尽了很大的努力,整个社会的黑暗还很难冲破,他也找不到有效的出路。

(2)鸣凤无意中听到自己要被嫁给冯乐山做妾之后,苦苦哀求周太太帮自己退掉这门亲事。周氏却觉得女大当嫁,能找一个有权有势的人是鸣凤的造化。 2.简述题:试简述觉慧在得知鸣凤自尽之后的表现?

7

(五)《家》三十至四十章 1.判断正误并改正

(1)高老太爷因为克安在外娶私娼被气得一病不起,陈姨太请道士做法捉鬼,克安和觉新一开始就反对,后被陈姨太说服,还劝觉慧配合捉鬼,结果被觉慧斥责。

(2)在觉民抗婚一事上,觉新不但帮不上觉民,反而劝觉民顺从爷爷,成了帮凶;他要觉慧把觉民找回来,不但被拒绝了,还成了觉慧指责和嘲笑的对象。觉新最终因帮不觉民的忙而痛苦,因找不到觉民而被高老太爷责骂。 2.简述题:试简述觉新的觉醒。

8

一.答案:1、20,高家。2.作揖主义,不抵抗主义 3、钱梅芬,周氏 4.长子长孙 梅 抓阄 瑞珏5. 觉慧6.陈姨太 7.觉新、觉民、包办觉民的婚事8.高克定、高克安 9.高觉新、觉慧 10.鸣凤11.陈姨太、觉慧12.觉民13.瑞珏 14.陈姨太 15.梅 16.周氏 17.婉儿18.琴 19.《黎明周报》20.作揖主义、不抵抗主义 21.除夕、四世同堂22.瑞珏的哥哥 23.觉慧 觉民 鸣凤 上海24、①陈剑云 ②淑贞 ③觉新 ④瑞珏 ⑤钱梅芬 二、选择题

1、C E (C高老太爷也有慈祥、温和、富有人情味的一面。E陈姨太的理由是避不祥的“血光之灾”。)

2、C E( C “丰美华赡”应改为“简洁生动”。E觉新的亲事是通过父亲拈阄的方式定下来的。)

3、A B(A她们的社会地位是不同的。梅是贵族小姐,瑞珏是长孙媳,鸣凤是贫贱丫环。B觉慧性格中除了有大胆叛逆的一面,也是单纯幼稚的一面。这主要表现在他对周围的一切(包括“家”)虽然愤恨,但还不能作出完全科学的分析,有时感到“这旧家庭里面的一切简直是一个复杂的结,他这直率的热情的心是无法把它解开的。”本质上,他并未认识到“自己错了”,始终是恨这个封建制度的人格化的象征的高老太爷的。)

4、A C(A、应是陈姨太向高老太爷告知此事。C、应是除夕的前一天吃年饭的时候。) 5、B C(B、觉民与琴热恋。C、应是觉慧参加学生请愿活动被爷爷斥责。)

6、A B(A、是觉慧,不是觉民。B、觉新是含泪依从;觉民要觉新去讲道理,对长辈还有所期待。瑞钰感到无限悲伤,但并没有拒绝到城外去分娩。)

7、B D(B、“高家在城里的另一个住处”应为“城外”。D、“中秋节”应为“元宵节”,“一个人”是指梅表姐。)

8、B E(A 直接原因是高老太爷把鸣凤嫁给了冯乐山。C、应是除夕的前一天吃年饭的时候。D、“琴姑娘”应为“瑞珏”。)

三.(一)1.(1)错。这处境指的是琴就读省一女师时就已遭到亲戚们的耻笑,要到外国语学校报名,阻力会更大。

(2)对。(有没有被觉新说服是争论点,觉慧最终决定不出去应视为觉新说服的结果) 2.高老太爷希望有一个重孙子,想早日给觉新提亲。他的父亲就有拈阄的办法,把两个姑娘的名字分别写在两方纸上,在祖宗的神主前祖先后拈起一个,亲事就这样决定了。从此觉新不得不断了与梅表妹的爱情之路,而与李瑞珏结婚。

(二) 1.(1)错。“托尔斯泰的‘不抵抗主义’”与“刘半农的‘作揖主义’”要对调。 (2)错。书是屠格涅夫的《前夜》;书中的话里“我不是愚人,我不是畸人”顺序对调。 2.(1)被祖父软禁的觉慧走进梅林,遇到了奉命来折梅的鸣凤,他替鸣凤摘了梅花,又把她带到了僻静的地方,故意说要太太把她嫁出去,以此来观察她的心思。这让鸣凤很伤心,觉慧便安慰她,告诉她将来一定要娶她。鸣凤也向她敞开了心扉,二人互诉衷肠。

9

(2)觉新屈从于父亲的意志与瑞珏结婚,但仍深深地思念梅。梅出嫁后不到一年便守了寡婆家又待她不好,只好回到了娘家。觉新知道梅回来后,旧情难了,又痛恨自己的负情造成梅一生不幸。

(三)1.(1)错。主持仪式的是克明;去姑妈家的是觉民和觉慧。 (2)错。并未带着丈夫,老太爷去了表弟家,觉新一家无处可去。

2.因为觉新在商场偶然遇到了梅,但她却借故转身走开。这让他想起了过去的一切,但他又觉得这样对不起自己的妻子。他痛恨自己害了两个女人:既负情于梅造成她一生不幸,又不能全心全意对待爱他的妻子。他不能宽恕自己,所以躲在晚香要上借酒消愁。 (四)1.(1)错。觉慧的痛苦来自家庭的明争暗斗和爱情的无法与鸣凤正常往来两个方面。 (2)错。是从周太太处听到的;周氏同情她但由于是高老太爷的决定,改变不了,过后她又什么都不记得了。

2.觉慧在第二天放学后才知道鸣凤跳湖自杀的消息,他觉得恐怖和绝望,情绪非常激动,摇着剑云的肩膀追问鸣凤的死因。之后他一个人跑到花园湖畔怀念鸣凤,为没能保护好她而感到深深的愧疚,对造成鸣凤之死的封建家庭感到深切的痛恨。 (五) 1.(1)错。娶私娼的是克定;克安和觉新一开始并不反对。 (2)对。

2.觉慧临走前的提醒让觉新意识到正是封建制度封建礼教造成他妻子瑞珏的死,剥夺了他的青春、幸福和前途,他开始痛恨自己的懦弱无能。经过思索后决定同情和赞助觉慧,让弟弟走一条与他不同的光明道路。他要为这个冷酷的家培养一个叛徒,替他出一口不平之气。

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