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老师教出好学生
作者:尹利丽
来源:《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2013年第33期
有人在研究刘邦时发现,刘邦在遇到问题时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为之奈何”。也不知道刘邦是真的没用还是一个大智若愚的聪明人,反正关键时刻这句话每每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它极大地鼓励了张良、萧何这帮谋士们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并且为了让主公接纳自己的建议极尽劝说之能事。最近网络上流行的“元芳,你怎么看”,似乎也成为调动下属积极性的经典范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也总是想方设法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吗?因此,不妨也学学刘邦,教学中试试无奈地说一句“为之奈何”;或者学学神探狄仁杰,故作犯难地说一句“元芳,你怎么看”。
中国尊师重教的教育传统让学生天然就有一种对教师的崇拜和依赖,这种崇拜和依赖很明显地严重限制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和求异思维的成长。更为严重的是,教师一直陶醉于这种崇拜和依赖之中,总是以能顺利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津津乐道,而对那些思想“怪异”、爱挑战教师权威的学生欲除之而后快,这样就更让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了成长的空气和土壤。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和创新被提上了重要地位,教师是需要转变观念的时候了。教师要具有学生意识和问题意识,要有平等民主的观念和宽容的心态,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想方设法鼓励、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露拙”是一个好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故意留下破绽,暴露错误,敢于说“我还没有想到这一点”,“这个问题怎么办”,必能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学生是很“高兴”看到老师犯错误的,记得有个年轻教师在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引导学生讨论廉颇的智勇,一个学生提出蔺相如开始主张携璧入秦的策略就是错误的,开始直接拒绝就可以了,不给别人没有什么理亏的,携璧入秦以后把秦君臣玩弄了一番后再完璧归赵,这样反而把理亏的责任揽给了自己。讨论进入这个岔道显然是这位老师所没有想到的,年轻教师经验不足,加之下面很多听课的领导、老师,这位教师有点紧张,不知所措。而这时让人惊喜的情况出现了,起来发言的学生一个接一个,每人都大胆地谈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原来是这些可爱的学生都不希望自己喜欢的老师在全校教师和领导面前出丑。后来评课时,这里果然被一致认为是本课的一个亮点。 这是一个被动“露拙”的例子,当然还有主动“露拙”的例子,这就成了经验丰富的教师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了。在授课中,故意出现错误,或者把学生引向一个错误的方向,让学生去识别,进而深入地把学生引向文本,引导学生去发现和质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露拙”并不是说暴露了老师的无知和浅薄,相反,“露拙”是一种大智若愚的智慧,是一种运筹帷幄的气度,创造的是一种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贯彻的是师生交流的真正平等,体现的是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和创新的良苦用心。这种教学方法真正地否定了教师的权威,激发了学生主动探究思考的欲望,让怀疑的种子在他们幼小的心灵发芽。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