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阅读《与朱元思书》回答1—5题
风烟俱( 全、都 )净,天山共色。从(随著 )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青白色),千丈见底,游于鱼碎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飞奔的马)。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高)邈(远),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击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啭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至)天者,望峰息心;经纶(筹划)事物者,窥谷忘反(同返,返回)。横柯(树木的枝干)上蔽,在昼尤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理解填空。
(1)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清、深、急 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高、多、寒 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2.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势湍急,《三峡》一文中哪句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文章的主旨句是哪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事物者,窥谷忘反。(抒写了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4.本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景的:由总到分
5、关于本文抒发的思想感情分析有误的一项是(D ) A.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B.流露了作者否定仕宦生活的心情。
C.作者幻想逃避现实、寄情山水,有想过隐居生活的消极处世思想。 D.作者为了功名利禄极力攀高,只因太累,寄情山水以放松身心。 二、阅读《五柳先生传》回答1—4题
先生不知何许(何处,哪里 )人也,亦不详(知道)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在这里指读书只要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每有会意(指......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亲戚朋友)知其如此,或(有时)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就 )尽,期(期望)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 舍不得)去留。环堵萧然(空寂),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经常)空,晏如( 安然自若的样子)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过完自己的一生)。 ..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忧愁的样子)于贫贱,不汲汲(心情急切的样子 )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辈、同类)乎?衔觞(酒杯)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
1、 文中哪句话说明五柳先生是一位真正的隐士: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2、 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是:一是读书,二是饮酒,三是写文章
3、 赞中的哪句话与传文中的“不慕荣利”相照应: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 结合课文内容和自己的课外阅读所知,说说五柳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是他的
处世之道)
他有济世之志,但时不与人.
看着天下一片黑暗,但又无可奈何.那种痛苦的心情恐怕不是我们所能理解的. 面对残酷的现实,他选择了逃避. 借用现代人的说法,这叫做\"没出息\"吧
但如果后人用他们的时代去评价前人的话,是很不公平的.
三、阅读《马说》,回答1~5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
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我能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故虽有名马:即使 ②不以千里称也:因为 ③才美不外见: 通“现”,显现 ④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同,一样 ⑤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 ⑥其真无马邪:加强反问语气,难道 ...2.理解填空。
①突出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性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②叙述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③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食马者不识千里马的具体表现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的理解 :策之不以其道……“天下无马!”,通过对食马者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了食马者浅薄愚妄的形象,表达了作者蔑视、愤怒的思想感情。
5.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不必都答)。
①你认为现实生活中,如果没有伯乐,千里马会脱颖而出吗?
②你认为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应具备什么素质,才可能成为“千里马”?
(①扣住“是金子总是要发光的”来回答即可。②围绕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技能以及创新精神等回答即可。) 四、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回答1~4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我能解释下面加点的字词。 ①弗之怠:放松 ②门人弟子填其室:填塞,充满 ...
③援疑质理:询问 ④卒获有所闻最终 ..⑤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 ”,穿 ⑥腰白玉之环:腰佩,名词用作动词 ..
2.本文中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勤且艰?
我的概括:幼年读书的艰难;成年从师的艰难;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
3. 文章给你最强烈的感受是什么?作者求学的经历给了我们怎样的启迪? 我的感受:(围绕逆境成才、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有正确的苦乐观等来回答即可) 4. 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 ①任意写出一句与“磨难”有关的古诗文或名言警句,并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
我的积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
②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
我的观念:可从两方面作答:尊敬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代师生之间应该是亲密去间的朋友,应互相信任,互相交流,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是有利的。
五、阅读《小石潭记》,回答1~5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 我能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①从小丘西行:向西 ②鱼可百许头:大约③以其境过清:因为,凄清 ④斗折蛇行:像北斗星一.......
样,像蛇一样
2.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并说出自己的理由。
我的理解:.按游览的顺序来写的:先发现石潭,再写潭中景物,然后写小潭的源流,最后写小潭的氛围 3. 本文从哪几个角度写小石潭的水?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写出了水的什么特点?
我的理解:水之清、水中鱼、水之源;采用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水清的特点。 4. 小石潭的景色幽静,在作者的精彩描述中,一个个优美的镜头闪现在我们的眼前。假如我们是一个个不同职业的人,你将怎样去挖掘、开发这美景?试写出你的职业创意。
我的职业创意:(参考:假如我是一位画家,我就要画一幅长卷,把小石潭的美景一一描绘,把她的美展示给每一个爱美的人。假如我是一个企业家,我就要投资小石潭,把她建成一个旅游胜地,让更多喜爱游历山水的人来这里观光 )
5. 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
①我们学过不少描写山水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写水之清的句子摘录下来并作点赏析。 我的积累:如:《与朱元思书》中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我的赏析:(参考:写出水的清澈)
②郦道元在给《水经》作注时,亦不乏优美的描绘山水的文章,我们学过他的《三峡》;柳宗元的山水之作更为后人称绝,请你试从我们学过的二人的作品,谈一谈他们的山水文章的各自特点。
我的看法:郦道元侧重为《水经》作注,客观上体现山水的特点;柳宗元被贬,以山水之美排遣抑郁的心情。 六、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回答1~5题。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文言词汇——我能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①去国怀乡:离开国都 ②春和景明:阳光 ...
③把酒临风:面对着 ④吾谁与归 :归依 ..2. 阅读理解——我能用原文填空。
①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
②文中与“悲”相对应的八个字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与“喜”相对应的八个字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_; ③“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3. 美句赏读——第一二段的景物描写非常优美,试举一例,并说明美在何处。
我的赏析:例:“而或长烟一空„„此乐何极!”一句,点面结合,动静相生,生动而形象地勾勒出洞庭夜月图。
4. 问题探究——由“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幅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哪两句话?这一名句传诵千古,你是如何看待这一名句的时代意义。
我的探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以天下为己任,胸襟阔大,境界崇高,在任何时代都是值得学习的。
5.拓展延伸——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科技发展的世纪,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与否,就取决于科技是否发达。我们将是祖国的建设者、主力军,我们又该有怎样的忧乐观呢?
我的抱负:(主要观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只要合情合理即可)。)
七、阅读《醉翁亭记》,回答1~5题。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我能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①林壑尤美:特别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像张开的鸟翅膀一样 ...③醉翁之意 :情趣 ④晦明变化者:阴暗; ⑤伛偻提携:驼背,指老人 ⑥颓然乎其间:醉醺醺的样.......子。
2.理解填空。
①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②文中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3. 根据课文内容,我能将对偶句补充完整。
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醉翁亭下欧阳修借景抒情(或醉翁亭里欧阳修与民同乐。) 4.第③段描写了哪几幅画面?其中主要画面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
我的理解: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太守醉;其余三幅俱是陪衬,为了突出“太守醉”,“醉”在与民同乐,体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旨意。
5. 醉翁亭现已成为安微省著名古迹之一,结合课文的阅读,假如让你当一名解说员,你该如何解说。(写要点即可)
我的解说:(可以介绍“醉翁亭一目楼”“醉翁亭晨昏苑”“醉翁亭四时轩”“醉翁亭民俗图”等,可根据课文内容自由发挥。)
八、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6题
①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②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③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④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⑤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⑥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之。⑦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⑧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找出作者描述返回大自然时欢快的心情的句子,写下来:若脱笼之鹄 2.写出语段中描写山水的比喻句。
水:波色乍明„„镜之新开。 山: 山峦为晴雪„„之始掠也
3.本语段春光中人物的活动极有生气,这几句是: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之 4.本段主要是写城郊之春景,以写景为主,兼有议论抒情。作者抒发的是[ D ] A.歌赞春光明媚。B.赞美满井山清水秀
C.抒发春游感慨。D.抒发春游时悠然轻松之喜悦 5.指出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 ①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并列 ) ②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未之知也。(转折 )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顺接)④泉而茗者。(顺接) 6.此语段选自《袁中郎全集》,作者 袁宏道,字中郎_,生活朝代明代,作品有《袁中郎全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