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花图问答。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自己的案例

自己的案例

来源:花图问答
 面对打架事件

最近心里一直烦着一件事,就是该怎么解决一年级学生爱打架的问题。有时觉得他们真烦,干嘛没事天天要打架呢!最怕这个学生来说:“老师,毛德斌打谁谁谁了”;那个学生来说“老师,毛德斌又打谁了”;又或者是他自己哭着跑过来告诉我谁谁谁推他了害他摔倒怎么的„„

这位学生就是典型的“自我中心”的表现,也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 在日常的学校工作中我们会经常遇到几个孩子彼此之间玩得很好,瞬间就吵闹甚至打斗起来。我们不少老师认为孩子在一起要友好相处和睦玩耍,争吵和打斗是不可容忍的,一旦发生争吵和打斗,轻则让他们在一旁站着反省,重则批评、惩戒教育,试图达到制止冲突以及警示的目的。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妥当的。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龄期儿童之间的争吵和打斗是孩子在自己所属群体中探究人交往、摸索各自特点、体验交流方式方法,以及学习如何做人的一种重要形式。因为这一阶段的孩子由于思维发展水平还处于“自我中心”阶段,他只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既不考虑他人,也不认同和接纳他人的意见,所以在一起玩耍或游戏的过程中难免出现误解,产生矛盾,发生争吵甚至打斗。

一般说来,孩子之间的“争吵打斗”与成人之间的“争吵打斗”性质不同,这种“争吵打斗”仅仅是一种游戏或嬉戏行为,吵完打完便烟消云散,转眼之间又会快乐地玩耍起来,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去辨别孰是孰非,更无必要把它上升为道德行为。

这既然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孩子喜欢打打闹闹的情况我们应该采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来解决呢?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自己去解决!如果吵打得不可开交,只要不出现危险或伤害,就不要单纯去阻止,而要先让孩子平心静气地安定下来,再让他们各自讲出自己的理由,引导自己的孩子设身处地去理解对方的理由,最终达成相互谅解。教孩子正确的交往方法,如在与别的孩子玩以前,教他说些”我们一起玩好吗?”“让我玩一会好吗?”“我玩会再给你”等话,教他轻轻的拉手等接触别人的方法。当他想参与到集体活动时,先问问他“能打小朋友吗?”,这样能起到一个事先提醒的作用,即使在玩的过程中仍然出现打人行为,他也能很快意识到自己做错了并能及时改正。如果孩子在和小朋友一起玩时,没有出现打人的现象,就要及时给孩子鼓励,表扬他、给他一些奖励。

平时还要多讲讲团结友爱的故事和道理,孩子会慢慢明白打人不好,学会和别人和谐相处的。著名的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主张“以儿童教育儿童,以儿童感化儿童”的思想,就是指在儿童交往过程中,互相影响、互相教育,尤其是交往中因彼此意见不一致发生争斗的,才会使儿童自觉或不自觉地认识到他人的意见或地位的重要,了解自我与他人的区别,学会尊重和理解他人,学会调节自己的言行,以求能适应伙伴群体的行为规范,使自己从“自我中心”状态中解脱出来,成为能与他人和睦相处的人。

对那些经常被欺负的小朋友,要教他们懂得自我保护。这类孩子通常比较胆小,性格内向,在纠纷中处于被动。父母要根据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给孩子一个正确的指导,千万不要教孩子怎么“去和他打”,更不能责怪孩子,说些“无能”“怎么那么笨”“你不会打他啊?”等话,教给孩子要有正确而及时的反应,如大声地说“你不可以打我!”同时还要知道躲闪,不让对方打到自己。当孩子哭着告状的时候,应拉着他的手去找打人的小朋友,教他向对方表达不满。这样不但挨打的小朋友不那么委屈,打人的小朋友也会感受到别人的生气和痛

苦。此时家长切忌不要参与到指责当中来,要让孩子自己处理,家长只不过是给孩子鼓鼓勇气、壮壮胆。如果孩子在幼儿园与别的孩子发生的冲突,这时老师应该已经处理了,家长就不要再拉着孩子去找打人的小朋友了,可以给孩子一些安慰,同时帮孩子分析一下怎么躲闪让对方打不着,像捉迷藏似的。家长平淡的情绪会让孩子从心理上消除那些不愉快。

和谐相处!共建和谐社会!从孩子做起!从我们做起!!!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