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ANYE LINGHANG
教师• TEACHER
2021年5月May.2021
财政学科导论课程改革的探讨
龚旻,陈姗姗
(湖南工商大学,湖南长沙410205)
摘要:财政学科导论是财政学专业和税收学专业的共同课程。该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财政学专业 的兴趣以及掌握财政专业知识的基本框架和学习方法。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文章分析了财政学科导论课程的改 革问题,具体包括改革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等内容,以期做好学生的专业启蒙,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
关键词:财政学科导论;课程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方法;课程评价
中图分类号:F810-4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0-12-15文章编号:1674-120X ( 2021 ) 14-0097-02
财政学科导论课程是财政学专业和税收学专业的学科 共同课程,是大学一年级新生接受的第一门专业类课程。该 课程的设置是让财政学、税收学专业的学生对财政学的基本 现象、基本框架和基本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其目的不但 在于使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程之前能更早地对专业有所了解, 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对财政学专业的兴趣。然而,依靠传统 的\"填鸭式”教学难以实现以上目标,甚至有可能适得其反。 因此,如何根据财政学科的基本特征,对此课程进行改革是 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本文将从课程改革的思路、教学模式 改革、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评价改革等角度对这_问题进行 初步探讨。
一、课程改革的思路
财政学科导论的受众是大学一年级的新生,而大一新生 面对专业学习时处于\"三期叠加”的阶段。第一,专业兴趣 的启蒙期。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尽管经历了专业选择的阶段, 但对所选专业的认识一般是不够的,甚至有些学生在专业选 择上受制于高考分数,是一种被动结果。但与此同时,学生 又对未来专业存在好奇心,具有较强的欲望去探索未来可能 从事的专业。所以,大一新生在专业兴趣上正处于一个启蒙 阶段。这个阶段至关重要,如果可以培养浓厚的专业兴趣, 就能极大地提高学生未来的学习效率。第二,专业知识入门 期。每一个专业都有完整的知识框架和基本问题。这对学生 来说是认识专业的钥匙,也是学习专业的基础。以财政学专 业为例,知识框架涉及财政职能理论、财政收入理论、财政 支出理论、财政分权理论等,而各一个知识点又能延仲出基 本的专业问题。大一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的知识只是基础知 识,较少甚至没有涉及专业的知识框架和基本问题。而要想 快速地适应专业学习,学生必须对专业知识框架和基本问题 有系统把握。第三,专业方法的转换期。大学的学习方法和
高中的学习方法存在明显的区别。高中学习以应试为主,课 堂教学主要是教师单向的知识传输,学生在学习上发挥主观 能动性的空间受到限制。而大学的专业知识有更大的讨论空 间,因此就需要激发学生在专业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从应 试学习向启发性学习过渡。
财政学科导论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作为中介连接学生 “高中通识课程学习经验”和“大学专业科学学习经验”, 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让学生对专业知识和专业学习方法形 成认识,能更有效地参与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并在后续课 程中激发主观能动性。所以,使学生通过32个课时的学习, 能够对财政学和税收学专业的现象、理论框架以及二者之间 的关系形成认识,并了解研究范式的基本规律,激发学生研 究性学习的潜力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在学生没有接受过 任何相关训练的情况下,如何增加课程的可接受度是财政学 科导论的难点所在。
基于以上问题,本文认为财政学科导论课程建设的改革 思路应该包括以下方面。第一,强调财政现象与财政基本原 理的融合,注重用直观的财政现象引出财政基本原理。第二, 强调简化理论和突出实质并重,在增加理论的可理解度的同 时,不应丟失财政学原理的本质内涵。第三,关注学生学习 特点,教学模式应符合专业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充分运 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的展示方面,可以采用课件、 讲义、课后作业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并且通过现实调查、案 例分析等方式来组织教学,强化教学效果。
二、课程内容改革
财政学科导论的教学内容,应围绕财政学学科的知识框 架和基本理论问题确定,坚持有内容、易接受的原则。教学 内容的选取应该遵循财政学科的基本特点,在课程内容的设 计方面,应该强调培养学生根据现实素材进行客观分析的能
作者简介:龚旻( 1985—),男,湖南桃江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税政策与高等教育管理;
陈姗姗( 1989—),女,湖南益阳人,本科,研究方向:继续教育。
097
专业领航力。在课程内容的结构安排上,应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分 块,要保证课程内容的体系完整,内容模块之间的逻辑安排 严谨。
课程内容包括财政学专业简介、财政支出现象和基本原 理、财政收入现象和基本原理、宏观财政现象和基本原理、 科学研究范式和专业学习方法五大模块。各课程模块在教学 实施中,大致体现了财政学的基本框架和方法论,课程模块 各有侧重。
财政学专业简介模块旨在让学生对什么是财政,为什么 需要财政,以及财政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形成初步认识,具体 可以设置\"生活中的财政'’以及财政学专业培养方案解读” 两个专题;财政支出现象和基本原理模块的教学目的在于使 学生接触财政支出现象,并依据财政支出现象对一些基本的 财政支出规律有所认识,具体可以设置\"财政支出规模的现 象与规律” “科教文卫支出现象与规律” ‘‘基础设施支出现象与规律”\"社会保障支出现象与规律\"四个专题;财政收 入现象和基本原理模块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财政收入 现象对财政收入的基本规律有所认识,具体可以设置\"财政 收入规模的现象与规律” “税收现象与规律”\"公债现象与 规律\"三个专题;宏观财政现象和基本原理模块应使学生初 步了解政府的宏观调控现象与规律,可设置‘‘宏观财政现象 与规律”一个专题;科学研究范式和专业学习方法模块在于 使学生对科学研究方法和专业学习方法有所了解,帮助学生 尽快调整学习方法,并对专业研究形成初步认识,该模块可 以设置“科学研究方法初探\"和“财政学专业学习方法解读” 两个专题。
三、课程教学樸式与教学方法改革
为增强课程教学的效果,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应充分 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专业的学习从外部灌 输转化为内生的学习冲动和学习能力。
第一,构建多方位、全过程的一体化教学模式,形成任 务驱动。多维融合课堂知识和课后作业,在课程教学中,采 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教授。例如,教师带 领学生根据实际的问题进行现实调查,这种调查可以是网站 数据的收集,也可以是学校周边或社区的小范围的问卷调查。 又如,教师可以通过预设的案例设计问题,促使学生根据问 题收集资料,并对问题进行有价值的思考,教师再进行综合 评价。
第二,采用灵活多样、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 采用课件、讲义、课后作业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并且通过现 实调查、案例分析等组织教学,强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 首先,现实调查可以加强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现实调查是 按教学的具体内容,先将调查的主体确定下来,全班学生以 小组为单位就具体的问题进行数据调查或问卷调查。现实调 查强调学生知识的活化,不但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而 且可以使学生从创新的角度对现实进行独立思考,增强他们 对专业问题的理性认识。其次,教学小组可以提升学生主动 学习和思考专业问题的能力。教师采用学习小组学习模式, 设立5~8人为_学习小组,并选取一人担任组长,对学习
098
2021年5月
任务进行协调管理。以现象入手提出相关问题,小组进行充 分讨论,提出对问题的看法,再由教师在小组提供答案的基 础上进行知识的总结和梳理。再次,典型案例研究可以提升 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对现实现象进行描述, 并通过问题进行引导,有利于学生对现实问题形成感性认识, 再通过思维过程上升为专业的理性认识。
四、 教学评价的改革
在财政学科导论的课程改革方面,过程性评价应该得到 凸显。相对终结性评价来说,过程性评价有利于激励学生投 入学习的全过程。当然终结性评价也应该是课程评价的一部 分,终结性评价有助于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财政学 科导论可以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突 出和强调过程性评价。在期末的总成绩中,过程性评价占期 末成绩的40%以上,终结性评价不超过期末成绩的60%, 终结性评价达到50%才计过程性评价的分数。过程性评价 主要由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堂参与、期中考试、作业以及任 务成绩组成。其中,出勤情况应该采取扣分制,即全勤不加分, 缺勤累计减分。主动的课堂参与应采取加分制,即每主动参 与一次课堂任务,可以适当加分。终结性评价为课程的期末 考试,采用开卷考试的形式,考试的题型应该是开放性的。
五、 结语
财政学科导论课程是大学一年级新生从认识财政学专 业到热爱财政学专业的一座桥梁。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培 养学生对财政学专业的兴趣,了解财政学专业的知识框架和 基本问题,转变专业学习方法。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对教 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进行改革。该课 程的难点在于如何使对专业认识不足的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有 比较高的接受度。针对这一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难点,本 文认为该课程改革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和专业的特点,改革思 路应明确财政现象与财政基本原理并重,简化理论和突出实 质并重,教学模式切实可行,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在教学内 容改革上可以设置财政学专业简介、财政支出现象和基本原 理、财政收入现象和基本原理、宏观财政现象和基本原理、 科学研究范式和专业学习方法五大模块,共十二个授课专题。 教学模式改革应注重多方位、全过程的一体化,教学方法改 革应该不拘一格,生动活泼。教学评价应强调过程性评价与 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参考文献:
[1] 温桂荣,龚旻财政学”课程考试改革的探讨[J].教师,
2017 ( 32 ) : 102-103.
[2] 溫桂荣,彭涛.混合式课程考试评价改革的设计和实
践[J].教师,2019 (14) : 115-116.[3] 牛富荣.翻转课堂在财政学课程中的运用——
基于问卷
调查的分析[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 42 ( S1 ):
115-117, 120.
[4] 温桂荣,潘彬,龚旻.地方财经大学线上教学课程
设计探讨——以《财政学》为例[J].高教学刊,2020( 28 ):
115-11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