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量 总 结 dx学音乐有效教 学李 伟 (邳州市李口小学,江苏邳州221300) 摘要: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 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 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特别是在开发学 生创新潜能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 模式(以传授音乐知识、训练音乐技能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以 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半径,把音乐教育禁锢在固定的区域 内)并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音乐的本性.使学生常常处于被 动地位.创新的意识和热情受到极大的抑制。随着国家新课程 标准的颁布及新课改的实施.如何使小学音乐的教学更高效 成了热门课题 文章对此问题作探讨。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 有效教学教学方法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O世纪40年代西方国家,主要是指 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 展。音乐教学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新课程 标准》指出:音乐教学必须以声传情、以情育人,最大限度地调 动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多渠道的情感体验,使 学生获得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和审美情趣,为学生终身喜爱 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如何提高小学音 乐教学的有效性。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主要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的基础是开放的教学目标 纵观我国当前的小学音乐课堂教育.一些教师把音乐课 教学目标的重点放在了音乐知识的认知和音乐技能的训练 上。一些人认为,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看这节课 学生掌握了多少乐理知识,唱会了多少歌谱,而这些都不利于 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从 教育学、心理学角度,从该学段的学生特点、教学大纲要求和 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审视小学音乐教育时,很明显,培养学生 对音乐的感受力、审美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在感悟音乐中陶 冶情操.才是小学音乐教学追求的主要目标。 充分的课前准备相当重要。充分的课前准备要将教材分 析与教学目标相结合,突出鲜明、具体的特点,遵循分层教学、 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个性差异,分层次、 分类型、分程度地备课。真正吃透教材,充分掌握音乐作品中哪 些要素学生需要掌握,才能更好地将教材内容完整地诠释,让 学生对于课堂的学习内容有全面的掌握并很好地吸收。这就 要求教师备课务必做到“钻研”和“设计”,认认真真备课,踏踏 实实写好教案,否则.课堂有效教学就永远是希望的“泡沫”。 二、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的前提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现代小学音乐教育要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讲坛式 教学格局.不再局限于教师的单向活动方式,新课改下的有效 教学强调的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变互动,突出学生 的主体性。学生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学生对教师的主体性作用、属性、功能进行主体性的 选择。学生可以对不认同的教师的讲授选择排斥的状态.可以 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根据自己是否感兴趣、听得懂.根据自己简 单的价值判断对教师的主体性作用进行内容性的选择。 (二)学生对教师的主体性作用信息的破译与转化。在教 育活动中学生要发挥主体性去倾听、去理解、去接纳教师发出 的教育指令和教育信息。并且要运用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和 认识结构对教育指令中并不熟悉和相容的知识予以破译,达 到理解、消化和吸收,并充分调动主体性因素将这些信息和知 识与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打通和融汇.以内化为 自己的新的信息和知识,进而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 (三)学生对教师的主体性作用的借鉴、创造与超越。在教 育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是其积极的、主观能动性的主体性反 映,对教师的教育信息和教育指令,主体性发挥得好的学生会 由此产生一定的联想和创造,会从教师的主体性作用的信息 和方式中获取操作悟性,进而对教师的信息与指令产生批判 性的、创造性的、发展性的以至超越性的能动反映方式.通过 自己对某个知识疑问的产生,对某个问题新的想法的形成.对 某个作业新的思路的出现表现出来。 三、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的关键是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使教师愿 意教、善于教,学生喜欢学、勤于学。当教师在课堂上拥有饱满 的热情、最佳的心境和高昂的教学激情时,学生会被深深感染, 从而引起强烈的求知欲。教师在课堂上应十分注重情境创设. 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利用多种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把抽象的 音乐具体化、形象化、戏剧化。如利用VCD片、讲故事、游戏等 多种手段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 (二)运用灵活的课堂语言。音乐课堂因其艺术性和与生活 的密切关系,需要更精妙的语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在运用 教学语言时应该注意抓住学生的特点.对待不同年龄阶段的学 生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语言。教师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羞于表现 却又渴望个性的特点,语言中带着对学生的尊重和挑战。这样在 整堂课中,教师与学生的全身心投入可以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开放的音乐教学方法。开放的音乐教学方法是指依据 学生的发展需要和教学内容设计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不是 机械采用同一种教学方法。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认为:“音乐教育 首先要通过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唤起人们的音乐本能。 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敏捷的反应能力。”这一理论说明音乐 具有动态的特征,应加强音乐运动与身体运动之间的联系。学生 通过行、走、跑、跳、拍手、点头等动作感知和掌握音乐的节奏。 在音乐教学中,我经常采用非音乐的教学方法,把音乐与 舞蹈、音乐与戏剧、音乐与文学、音乐与身体运动等很好地结 合起来。把这些多样的方法统一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 高上。如我在教完《歌唱二小放牛郎》这手歌曲时,放手让学生 以小组为单位.对这首歌曲进行改编。为了完成改编的任务。 各组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纷纷根据歌曲的主题、内容、情 感特色编排舞蹈动作、创作旁白、制作道具、设计人物造型等。 四、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的保障是实践 实践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在实践中产生和发 展。通过学习音乐,并把音乐融人生活实践,培养学生鉴赏美、 创造美的能力,是音乐教学目标的延续。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 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 实践是教师在引导学生通过音乐知识观察分析的过程中.培 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并在指导学生自己模仿、重新编排、自 唱旋律等创作过程中.让学生在体验美妙音乐的同时.在实践 中提高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M].北京:北 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徐春雨.音乐传播视野下有效音乐教学研究[D].陕西 师范大学,2010. [3]刘辉.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J].中国 校外教育(中),2011(O5).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