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花图问答。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探讨——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探讨——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

来源:花图问答
职业教育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探讨 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 曾乐天 日,J、/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浙江・温州 325011) 文章编号:1672—7894(2014)03—0128—02 摘要校企合作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 入点,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文章结合高职国 际贸易实务专业特点,课程改革及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了 课程体系。例如,湖州师范学院求真学院国际贸易专业根据 浙江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考虑将纺织品贸易、竹制品贸 易、建材贸易作为学生的专业方向,要求学生选择其中的一 组。这部分课程实用性很强。 1.3外贸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校内实训室的建设 国际贸易涉及国内外多个角色,现在许多高职院校的 国际贸易专业校内实训室是购买了外贸专业软件,完成模 拟任务。这样的实训软件缺少企业的真实材料,信息的仿真 性比较弱,与实际外贸业务有差距。 外贸企业参与国贸实训室的建设,首先,可以从物理布 局上打破原有机房的格局,完全按照企业真实的业务流程、 岗位安排机位,将部门与部门间,角色与角色间进行物理上 的划分,更符合企业实际环境。其次,将企业的项目拿到实 训中,提供当地的外贸政策信息、产品信息、市场需求信息、 客户信息,这样无论对国际贸易业务的理解还是学生身份 的转变,都有很大的帮助,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1.4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完善工学结合模式 目前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训场所主要在校内,通过模拟 的国际贸易教学软件来进行,但是由于不能接触到真实的 工作环境,对于高职学生的培养外贸操作技能是不够的。通 过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 境和资源,把工作现场作为教学的课堂,在现场讲解实际操 目前高职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论述了校企合作的模式和 合作策略 关键词 校企合作 国际贸易 高职 Exploration on the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Cul- tivation Mod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 Case Study on International Trade Major//Zeng Letian Abstract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 is an important point for the reform of talent cuhivation of higher voca- tional education and also an important means of cultivating tal- ents with high quality.From the specialty of international trade major,curriculum reform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f ocooperatio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his cooperation and discusses the modality for cooperation and the cooperative strate- gy・ Key words cooperation between colleges and enterprises;inter— national trade;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 求不断加大。全国各大院校纷纷开设了国际贸易专业课程, 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培养的国际贸易人才已经无法适应社 会的需求。其原因就是我们高职院校目前存在的共同问题, 培养 来的学生实践能力明显薄弱。本文以国际贸易专业 为例,来探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对 策。 作和解决疑难问题。比如讲到商品知识,可以安排学生到工 厂观察原材料、成品的加工过程,学生参与生产操作、跟单 验货;讲授包装时,将学生带到港务局货场,在各种规格集 装箱、托盘面前进行现场讲解;这样做将比较抽象的知识变 得更加具体,易于接受,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团队合 作意识。 在学校经费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选拔骨干教师和个别 优秀学生和外贸企业一起参加外贸展会,通过展会可以丰 富师生的产品知识、物流知识、参展意识、谈判能力,更重要 的是学生对学校专业知识和外语有了更高的兴趣,展会结 束后可以以报告会的形式要求学生向其他同学汇报参展心 得,激励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 1.5创建校办实体企业 根据国际贸易专业的特点及市场需求,将教学活动进 行延伸和扩展,在校内建立实体企业,按市场化运作,对外 承接业务,自负盈亏,将教师和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市场竞争 中,实现与企业零距离接触。该企业的形式可以是学校与本 1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1.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的重要模式,根据 企业的需求培养人才,不但能为企业提供优秀的人才,为企 业节省培训成本,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激 情,减轻学生的就业压力,从而达到双赢的局面。“订单式” 人才培养模式大致分为三步:首先,提出培养目标,有针对 性开设课程;其次,为学生设计实训课程和提供顶岗实习的 机会,培养其职业技能;最后,毕业后企业可以择优录取学 生进入企业,降低了企业培养和选拔人才的成本。 1.2外贸企业参与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建设和改革 应将外贸企业人才需求和外贸专业的教学管理融合在 起,我们应结合温州或浙江本地的资源,开发适合自己的 一基金项目: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2012年度课题:《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探讨——以国际贸易专业为例》。 作者简介:曾乐天(】981一),女,浙江温州人,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经济师,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与贸易。 l28 总第267期 2014年1月m Tota1.267 January 2014(C) 市或本省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出资,明确利润分配 和风险分担比例,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也可以是与我院 有合作协议企业在学校设立的一个分支部门,由该企业提 供货源,我们利用各知名外贸网站帮企业开发新客户,扩大 销路;还可以采用学校提供场地给往年毕业的国际贸易专 业的自主创业的学生作为创业基地,同时选拔一部分优秀 的学生在此进行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这样一来为校内学 生提供了真实的、一线的实训基地,二来也为自主创业的学 生提供办公场地和人手。这样学生就可以完整地体验国际 贸易环节的相关角色和工作内容。 合作,但结果如何,没有权威的机构,都是学校自己在评估 自己总结自己。因此,政府应尽快建立一个校企合作的专业 评估和验收机构,推动校企合作的深人发展。 3.2企业层面 首先,企业要有正确的校企合作意识;要意识到企业是 职业教育发展的直接受益者,同时充分认识人才在企业发 展中的关键作用,认识到开展校企合作也是提升企业形象、 进行人才储备、提高企业未来竞争力的核心所在。其次,建 立健全校企合作的管理机制;校企双方在合作之初就要制 2目前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2.1从企业方面来看,企业对校企合作缺乏热情 对于外贸企业来说,首先,出于自身考虑,外贸行业具 有连续性、风险性、保密性等特点,关键岗位很少接受学生 直接参与其业务操作。其次,学生难以直接上岗操作,需要 定详细的合作协议,明确双方的权、责、利;在协议中明确规 定学生实习的时间安排、地点、目标、内容、使用设备、指导 人员、实习成绩评定方式等。还要包括学生在企业的行为、 管理制度、居住环境、安全生产规范、工资标准、生产事故处 罚条例、工伤赔偿标准等措施。最后,企业可以派外贸企业 资深的员工来学校给老师授课,举办讲座或座谈,加强老师 与行业企业的交流沟通,使老师了解最新的外贸形势和国 际贸易前沿信息。 3.3学校层面 段较长时间的适应,这样可能影响到企业的正常工作节 奏。有的岗位只作为熟练工人使用,流于形式,直接影响到 实习效果。 一2-2从学校方面来看。校企合作教育虽受重视,但没有真正 落实 首先,国际贸易专业校企合作形式单一,最普通的合作 形式就是学生实习。其次,校企双方虽然签订协议,并没有 校企合作内容,只是为了完成书面材料和评估指标要求,导 致实训和实习远远达不到教学要求,学生仅仅到了“现场” 而已,这样的校企合作对高职院校发展很不利。再次,外贸 专业学生实习单位较分散,专业老师很少参与,从而增加了 实习期间学生管理的难度和专业教师指导不到位。最后,多 数的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局限在系一级,未在院级单位形 成专门机构与企业相互交流;校企合作的建立和维持主要 靠系部领导干部和个别老师的人脉。这种合作机制没能及 时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障碍,也偏离了校企合作的 初衷。 2.3从师资力量方面看,缺乏双师型教师 高职院校年轻教师数量偏多,专业教师实际业务实践 少,实践教学能力弱,教师结构不合理,与行业、企业相结合 的“双师”型教学团队难以形成,难以满足工学结合人才培 养模式全面实施的要求,如果请外贸企业经验丰富的人员 来上课,由于他们时间有限,最多只能采用讲座形式,平时 与本校老师交流机会也很少,兼职教师队伍不稳定。由于国 际贸易专业的大部分教师没有实战经验,从而阻碍了校企 合作的深入开展。 2.4校企合作缺乏其协调服务作用的第三方 政府在校企合作中的定位不明确,组织协调职能发挥 不到位。地方政府对校企合作认识不足,往往口头强调的 多,而真正重视的却不够,缺乏激励政策,有利的财政、税收 等配套政策支持少之又少,校企双方利益得不到保证。 首先,牢固树立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要深刻认识到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的客观 要求,也是职业院校自身生存发展的内在需求。其次,建立 双师型的师资队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在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教师队伍。为了让教师积累更多的实际工作经验, 熟悉与本专业相关的典型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国际贸 易专业可以规定每两年教师要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挂职 锻炼、企业实习或职业考察等2个月以上。及时了解外贸岗 位对人才需求的标准,了解外贸行业发展的最新动向,保持 教学和行业发展的同步。最后,引入企业文化,实施文化“校 企结合”;为使毕业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适应社会、融入 企业文化,职业院校必须导人成功的企业文化理念和核心 价值观,感悟和吸收优秀企业文化,实施真正意义上的文化 “校企结合”。比如与企业合办文化活动,举办校园开放周、 学生技能汇报展示会、校企合作洽谈会、创业者报告会、专 家论坛等活动,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互渗和融合;其 次,将校园文化活动拓展到企业里去,组织教师、学生到企 业参观,现场感受企业文化氛围,培养师生的企业文化素 质。 参考文献 [1]张晓燕.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校企合作的探讨lJJ.安徽职业技 术学院学报,2010(3):62—64. [2]何秀娟.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现状与长效机制IJJ.广西轻工业, 2011(11):187-188. [3]缪建军.校企合作贵在“合”——浅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可行 性和实用性【JI.中等职业教育,2012(6):22—23. [4]伍淑君.高职国际贸易专业校企合作的教学研究叫.中国对外贸 易,2012(12):299. 『5]孔德民,张芝萍.高职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 实践I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9):82—84. 3完善高职校企合作的策略 3.1社会层面 学校和企业二者属于不同的系统,他们之间也存在着 本质的差异,校企合作难免会产生矛盾。政府作为国家的公 共管理部门,应直接参与其中,领导、协调校企合作。其次, 校企合作需要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的收集光靠学校的力 量是不够的,政府机构在收集、整理、分析、发布信息等方面 有无可替代的权威性和全面性。政府可以根据地方经济的 需要,指导校企合作。最后,以往校企合作往往处于松散、游 [6]崔海军,刘荣红.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分 析叨.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 1(12):20—22. [7]丁钢.文化吸纳:校企合作的纵深发展[J1.职教通讯,2007(2):27—29. [8]王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个性化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1.高 职教育,2012(4):43. [9】王玫武.基于发展区域经济下的校企合作新模式『J】_闽西职业技 术学院学报,2010(6):14. 离的状态——各高职院校都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参加校企 编辑王恒平 】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