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细节描写为学生作文添彩
摘要:借鉴文学描写中的细节描写手法,通过观察、描写、刻画,让学生作文有血有肉,生动形象,丰富多彩。
关键词:细节 添彩
所谓细节描写,就是对很细微的事物、景物或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细致的描写。在许多文学作品中,有很多细节描写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文学上的经典。可以说,细节描写是文学作品的生命,无论是人物描写或是环境描写,无论是白描或是细描,都能对人物形象和事物的刻划起到传神效果。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观察和描写细节的能力,让学生的作文大放异彩呢?
其一、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能力,特别是要注意对生活中细微情节的观察与记忆。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由于没有养成认真观察事物的习惯,往往对发生的事或是见过的事物只是获取一个模糊和笼统的印象,缺少对事物细致入微的观察。主要表现在对事件发生的过程缺少观察和分析,对人物或事件、景物的特征往往只有一个轮廓等。学生的生活本是单调乏味的,再加之当前教育部门对学生安全责任的加强,学生的春游、秋游、社会活动等课外活动几乎被取消,导致学生缺乏对自然、社会等方面的切身体验。因此,如何引导学生把单调乏味的生活写生动,增强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成为当前作文教学中值得探索的问题。笔者曾以《老师来了》为题,让学生写一篇短文,绝大部分学生是这样呈现的:
上课铃声响了,××老师快步走进来,然后就开始上课:“今天我们学习……”
由命题可知,重点是“来了”时老师的声音、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但大多数学生显然没有仔细观察事件发生的细微情节,写出来的作文自然千篇一律,毫无新意。针对这一现象,本人要求学生认真体会,仔细观察,做到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并抓住这些特征进行描写。经指导,后来有学生这样写到:
“铃声刚刚响过,整个校园立时安静下来,一阵啪——啪——―慢二拍的脚步声传来,不用说,我们全班同学都知道是谁来了。那不是,他已经跨过了我们教室的“大门”,一步踏上了他的“地盘”——三尺讲台,接着将书一放,高大的身板就“耸立”在全班同学的面前,双手背放,眼光照例的“巡视”一遍,似乎要将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尽收眼底,将每一个同学的精神状态尽纳胸中。感觉满意后,就会拈起一颗粉笔,边写边说:“今天我们学习……”。当然,如果我们的表现——让他“失望”的话,嘿嘿……!那你就等着瞧吧,他说反正他一个人站在讲台上很孤独,不如大家陪陪我吧……呜……,惨喽!全班齐刷刷的站着,我甚至怀疑,在我们八(3)班,是不是又发掘出了新的秦始皇兵马俑……”
看,这就是认真观察的结果,一个平时司空见惯的场景,通过对细节的观察和描绘,既生动形象,又诙谐幽默,妙趣横生,其原因就在于作者把老师的每一个的动作神态作了细致入微描写的结果,一个教学认真严谨的教师形象跃然纸
上,呼之欲出。
其二,分解步骤,“慢镜头”推进,展现生活原貌。所谓步骤分解,就是化笼统为具体,化简单为细致。在平时观看的许多电视转播中,特别是一些精彩的进球或是灌栏的镜头,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慢放的画面,将这些本是激烈和一瞬间发生的动作,一幅幅清晰展现给观众,让观众尽情分享比赛的精彩,其实就是将动作的过程画面化。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不泛这样的精彩瞬间。若能做到随时捕捉,并善于用文字将其清晰分解,就会增添作文的情趣,为自己的文章添彩。在学校举行校运会后,笔者让学生写一篇题为《一场精彩的比赛》的作文,有学生写到:
“铅球决赛开始了,我班的大力士杨勇,抓起铅球,手臂用力一扬,将五公斤重的铅球一下子扔在了八点六米的位置,铅球滚了两转,就稳稳的停在那里,“观众”发出一阵惊叹“啊……”嘴巴再也合不下来,我们班的啦啦队,禁不住一阵狂喜……看来,冠军是非他莫属了!”
文章写得不错,但对整个投球的动作写得太笼统,缺少精彩的“画面”,不能很好地表现运动员稳操胜卷的风采。修改后效果大相径庭:
“我班的大力士杨勇,深吸了一口气,伸开五指,抓住铅球,顿时将整个铅球罩在手中,根根手指青筋直爆,然后运气用力一提,只见他抓住铅球的手在我们面前一个旋转,铅球就已托在他的掌心,稳稳的靠在自己的肩窝,然后提起右腿,一圈,两圈、三圈,腰身随之扭动、旋转,“嗨!”一声闷吼,他手臂一扬,只见一根铅灰色的弧线,在明亮的阳光下,清晰的从杨勇的手中划出,越过铅球场地醒目的一道线,两道线,三道线……七道线,最后在第八道白色的石粉线外,砸在了八点六米的位置,滚了两转,稳稳的停了下来……”
一个运动员的矫健英姿纷呈在读者面前,可谓精雕细刻,下笔入微。但在进行这种镜头推进描写时要注意三点:一是画面要分解清晰,工笔细描;二是描写要符合动作变化的顺序;三是回忆和想象的内容要切合实际,否则,就会露出破绽,使文章失之真实,反成画蛇添足的败笔。
其三,进行局部刻划,运用镜头特写描摹事物特征,使其更逼真,更细致入微,尽显描写对象的个性与品质。如课文《范进中举》:
范进即将这银子……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道:“方才费老爹的心,拿了五千钱来。这六两多银子,老爹拿拿了去。”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范进道:“眼见得我这里还有几两银子。若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屠户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通过“攥”、“舒”、“缩”、“揣”几个典型的动作细节刻划,将胡屠户见钱眼开、虚情假意的丑恶形象,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逼真。
其四,定格画面。就像侦探辨认犯罪嫌疑人的特征一样,往往会定格录象资料里的某些画面,仔细对比辨认。在文章的描写中,用雕刻般的描写将人物动作外貌或特定场景定格在读者的心里,让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从而让读者产生共鸣。如八年级课文《台阶》:
那天,母亲就特别高兴,亲自为他端了一大木盆水。盆水冒着热气,父亲就坐在台阶上很耐心地洗。因为沙子多的缘故,父亲要了个板刷刷拉刷拉地刷。后来父亲的脚终于洗好了,终于洗出了脚的本色,却也是黄几几的,是泥土的颜色。我为他倒水,倒出的是一盆泥浆,木盆底上还积了一层沙。父亲说洗了一次干净的脚,觉得这脚轻飘飘的没着落,踏在最硬实的青石板上也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一双粗糙的脚,一双泥土颜色的脚,记录了父亲一生的勤劳、奋斗与艰辛,那双嵌满泥土色彩的农民特有的大脚,也将会烙在读者心灵的墙壁上,终生难忘。
如果说,主题是文章的灵魂,那么细节就是文章的细胞,无论是人物性格的刻画,人物心情的烘托,事件过程的展开,主题思想的深化,都离不开细节的刻画,只有血肉丰满的文章,才能显得摇曳多姿,风采斐然。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并针对文章的实际情况恰当运用,学生写作水平定会有质的提升,其作文也将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文学描写知识》朱世英等著
[2]《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