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硫化物中不能直接用金属单质和硫单质反应制得的是( ) A.CuS B.FeS C.ZnS D.MgS 答案 A
2.下列有关硫元素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或描述正确的是( )
H2O
A.硫黄矿制备硫酸经历两步:SO2/点燃,SO3――→H2SO4
B.酸雨与土壤中的金属氧化物反应后,硫元素以单质的形式进入土壤中
高温
C.在燃煤中加入石灰石可减少SO2排放,发生的反应为2CaCO3+2SO2+O2=====2CO2+2CaSO4 D.土壤中的闪锌矿(ZnS)遇到硫酸铜溶液转化为铜蓝(CuS),说明CuS很稳定,不具有还原性 答案 C
解析 S点燃只能生成SO2,A错误;酸雨与土壤中金属氧化物反应后,硫元素主要以硫酸盐形式进入土壤中,B错误;高温下生成CaSO3会被氧化为CaSO4,C正确;CuS中S元素为-2价,有还原性,D错误。
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类比正确的是( )
△
△
A.已知Fe+S=====FeS,则Cu+S=====CuS
B.Fe能与CuSO4溶液反应,可知Al与CuSO4溶液也能反应 C.CaSO3与稀盐酸反应生成SO2,可知CaSO3与稀硝酸反应也生成SO2 D.已知H2O2能氧化I,可知H2O2也能氧化Cl 答案 B
解析 Cu与S化合生成Cu2S,A错误;Fe能与CuSO4发生置换反应,Al比Fe活泼,故Al与CuSO4溶液也能发生置换反应,B正确;硝酸具有强氧化性,则CaSO3与稀硝酸反应生成CaSO4,生成的气体是NO而不是SO2,C错误;I还原性较强,H2O2能氧化I,但H2O2不能氧化Cl,D错误。
4.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对试管①中的试剂及实验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
-
-
-
-
答案 B
5.一定量的浓硫酸跟过量的锌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有( ) ①SO2 ②SO3 ③H2S ④H2
A.①②③ B.①④ C.①②④ D.只有① 答案 B
解析 一定量的浓硫酸与过量的锌充分反应,开始浓硫酸浓度大,与锌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随着反应进行硫酸浓度降低变为稀硫酸,稀硫酸与锌反应生成氢气,故B正确。
6.SO2气体通入BaCl2溶液中,无沉淀产生,但再分别加入①NH3·H2O,②氯水,③H2S溶液均有沉淀产生,这些沉淀分别为( )
A.BaSO4、BaSO3、S B.S、BaSO3、BaSO4 C.BaSO3、BaSO4、S 答案 C
解析 SO2可在碱性条件下与BaCl2反应生成BaSO3沉淀;SO2与Cl2发生反应:SO2+Cl2+2H2O===H2SO4
+2HCl,SO4+Ba===BaSO4↓;SO2具有弱氧化性,可与H2S发生反应:SO2+2H2S===3S↓+2H2O,故分别加入氨水、氯水和H2S溶液后依次生成沉淀BaSO3、BaSO4、S。
2-
2+
D.BaSO3、S、BaSO4
7.下列有关S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溶于水能导电,属于电解质
B.使品红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氧化性 C.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说明SO2具有漂白性
D.能使滴加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说明SO2属于酸性氧化物 答案 D
解析 二氧化硫能溶于水,溶解后生成的亚硫酸能够电离,溶液能导电,但二氧化硫属于非电解质,A错误;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漂白性,B错误;二氧化硫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体现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C错误;二氧化硫能使滴加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是SO2与NaOH反应,说明SO2属于酸性氧化物,D正确。
8.下图所示的是验证二氧化硫性质的微型实验,a、b、c、d是浸有相关溶液的棉球。将浓硫酸滴入装有亚硫酸钠固体的培养皿中。
关于此实验的“现象”“解释或结论”以及对应关系均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答案 B 现象 a处黄色褪去 b处变为红色 c处变为蓝色 d处红色先褪去后恢复 解释或结论 非金属性:Br>S 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二氧化硫具有一定的氧化性 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且漂白性不稳定
9.有一瓶Na2SO3溶液,由于它可能部分被氧化,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少量溶液,滴入Ba(NO3)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硝酸,充分振荡后,仍有白色沉淀。对此实验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
A.加硝酸后的不溶性沉淀一定是BaSO4 B.Na2SO3已部分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C.加入Ba(NO3)2溶液后,生成的沉淀中一定含有BaSO4 D.此实验能确定Na2SO3是否被部分氧化 答案 A
10.某兴趣小组探究SO2气体还原Fe,他们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3+
A.能表明I的还原性弱于SO2的现象是B中蓝色溶液褪色 B.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SO2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C.为了验证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D.为了验证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 答案 D
解析 A中过量的SO2也会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而使其紫红色褪去,不能验证A中是否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故D项错误。
11. SO2通入足量的Fe(NO3)3稀溶液中,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成棕黄色,这时若滴入BaCl2溶液,会产生白色沉淀。针对上述一系列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上述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是NO3
B.从上述反应可以得出结论,氧化性:HNO3>Fe>稀硫酸 C.上述过程中,会产生一种无色难溶于水的气体
D.假设通入的SO2完全反应,同温同压下,SO2和逸出气体的体积比为1∶1 答案 D
解析 溶液由黄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为黄色,Fe变为Fe,后又被氧化为Fe,所以最终被还原的是NO3,A正确;根据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说明Fe的氧化性强于稀硫酸,但在硝酸存在的条件下溶液立即又变成棕黄色,说明Fe迅速被氧化成Fe,故硝酸的氧化性比Fe强,综上所述氧化性:HNO3>Fe
+
+
-
2+
2+
3+
3+
3
-
3+3+
2+
3+
3+
-
-
>稀硫酸,B正确;SO2被氧化后产生的H和NO3构成强氧化体系,氧化Fe时生成无色难溶于水的NO气体,
-
-
-
C正确;上述过程中,最终被还原的是NO3,故相当于SO2与NO3之间的氧化还原,有3SO2~2NO3,则通入SO2与逸出气体的体积比为3∶2,故D错误。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O2和SO3都是酸性氧化物,二者的水溶液都是强酸 B.将铜片放入浓硫酸中,无明显现象是因为铜片发生了钝化 C.硫粉在适量的纯氧中燃烧可以生成大量的SO3
D.富含硫黄的矿物在工业上可用于制造硫酸
解析 SO2溶于水生成的亚硫酸是弱酸,A错误;常温下铜片和浓硫酸不反应,加热条件下能反应,B错误;硫粉在过量的纯氧中燃烧生成大量的SO2,C错误。
答案 D
13.将SO2气体通入下列溶液中,能生成白色沉淀且SO2过量时沉淀不溶解的是( ) ①Ba(OH)2溶液 ②Ba(NO3)2溶液 ③BaCl2溶液 ④Ba(ClO)2溶液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14.在探究SO2水溶液成分和性质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向SO2水溶液中加入少量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SO2水溶液呈酸性 B.向SO2水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SO2水溶液中含有SO4 C.将SO2水溶液中通入H2S气体,有淡黄色沉淀产生,说明SO2水溶液具有还原性 D.向KMnO4溶液中滴加SO2水溶液,溶液颜色褪去,说明SO2水溶液具有漂白性
解析 A项,SO2溶于水生成H2SO3,H2SO3与NaHCO3反应生成CO2,酸性H2SO3>H2CO3,正确;B项,SO2溶于水显酸性,H与NO3结合成HNO3,HNO3会氧化SO3生成SO4,错误;C项,发生反应:SO2+2H2S===3S↓+2H2O,SO2作氧化剂,错误;D项,KMnO4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氧化SO2生成SO4,SO2表现还原性,错误。
答案 A
15.下列溶液能够区别SO2和CO2气体的是( )
①澄清的石灰水 ②H2S溶液 ③酸性KMnO4溶液 ④氯水 ⑤品红溶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除①以外 D.全部
解析 SO2和CO2都属于酸性氧化物,它们都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不溶性的盐,所以不能区别SO2和CO2。SO2具有氧化性,能将H2S氧化成单质硫(有淡黄色沉淀生成);SO2具有还原性,能被酸性KMnO4溶液和氯水氧化(溶液褪色);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而CO2没有这些性质。所以可以用②、③、④、⑤来区别SO2和CO2。
答案 C
16.化学实验中常将溶液或试剂进行酸化,下列酸化处理的措施正确的是( ) A.检验溶液是否含有SO4时,先用盐酸将待检验溶液酸化,然后往其中滴加BaCl2溶液
2-
2-
+
-
2-
2-
2-
B.为提高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能力,用盐酸将高锰酸钾溶液酸化 C.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时,用硝酸酸化 D.定性检验SO3,将BaCl2溶液用HNO3酸化
解析 B项,高锰酸钾会将Cl氧化为Cl2,不能用盐酸酸化高锰酸钾溶液;C项,HNO3会将Fe氧化成Fe,无法判断原溶液中是否含有Fe,错误;D项,HNO3会将SO3氧化为SO4,错误。
答案 A
17.常温下,某同学设计实验验证H2SO3的酸性强于H2CO3,他的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选项 A 实验设计 将SO2气体和CO2气体分别通入水中至饱和,立即测定两溶液的pH 测定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3溶液和NaHCO3溶液的pH 将CO2气体依次通过NaHSO3(或Na2SO3)溶液、品红溶液 将SO2气体依次通过NaHCO3(或Na2CO3)溶液、酸性KMnO4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 实验结果 前者的pH小于后者的 3+
3+
2-
2-
-
2+
2-
3+
B 前者的pH小于后者的 C 品红溶液不褪色 品红溶液不褪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D
答案 A
18.某兴趣小组探究SO2气体还原Fe,他们使用的药品和装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3+
A.能表明I的还原性弱于SO2的现象是B中蓝色溶液褪色 B.装置C的作用是吸收SO2尾气,防止污染空气
C.为了验证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用稀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D.为了验证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加入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
解析 装置B中蓝色溶液褪色说明发生了反应:SO2+I2+2H2O===H2SO4+2HI,表明还原性:SO2>I,故A合理;装置C中NaOH溶液能吸收SO2,防止污染环境,B合理;将SO2通入FeCl3溶液后,再加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SO4存在,表明装置A中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C合理;溶解的SO2气体也能使KMnO4溶液的紫红色褪去,所以D选项不合理。
2-
-
-
答案 D
19.一定量的Cu粉与浓H2SO4共热产生SO2气体的体积为2.24 L(标准状况下),则下列情况不可能的是( )
A.加入Cu的质量为6.4 g B.加入的浓H2SO4中含溶质0.2 mol C.加入Cu的质量大于6.4 g D.加入浓H2SO4中含溶质多于0.2 mol
答案 B
20.用下面的方案进行某些离子的检验,其中方案设计最严密的是( ) 稀硝酸BaCl22-
A.检验试液中的SO4:试液――→无沉淀――→白色沉淀 足量稀盐酸BaCl2溶液2-
B.检验试液中的SO4:试液――→无沉淀――→白色沉淀 H2O2淀粉溶液-
C.检验试液中的I:试液――→深黄色溶液――→深黄色溶液 足量BaCl2足量稀盐酸2-
D.检验试液中的CO3:试液――→白色沉淀――→沉淀溶解
解析 A选项中先加入稀硝酸,如果溶液中没有SO4,而存在SO3,硝酸可能将SO3氧化成SO4,最终也会出现白色沉淀,A选项错误;B选项中先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排除SO3、Ag等离子的干扰,然后加入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存在SO4,B选项正确;如果溶液中存在I,I具有还原性,被过氧化氢氧化为碘单质,淀粉溶液遇碘单质显蓝色,但是C选项中最终溶液没有变蓝色,故C选项错误;D选项中如果存在SO3,也会出现相同的实验现象,故D选项错误。
答案 B
21.用下列两种途径制取H2SO4,某些反应条件和产物已省略,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浓硝酸O2O2H2O
途径① S――→H2SO4,途径② S――→SO2――→SO3――→H2SO4 A.途径①反应中体现了浓硝酸的强氧化性和酸性
B.途径②的第二步反应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增大O2的浓度来降低成本
C.由途径①和②分别制取1 mol H2SO4,理论上各消耗1 mol S,各转移6 mol电子 D.途径②与途径①相比更能体现“绿色化学”的理念
解析 途径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6HNO3(浓)===H2SO4+6NO2↑+2H2O,属于浓HNO3和非金属单质的反应,产物中无盐生成,因此浓硝酸只表现氧化性而不表现酸性,A项说法错误。
答案 A
22.X为一种常见气体(常温下),a、b、c是中学化学常见物质,均由常见元素组成,转化关系如图所
2-
2-
-
-
2-
+
2-
2-
2-
2-
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若a、b、c焰色反应均呈黄色,水溶液均呈碱性,则a中可能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 B.若X为O2,a为一种固态单质,则c可能为CO2和SO3
C.若b为固态非金属单质,b与X所含元素同主族,则a、b、c均能与X反应
D.若a为固态非金属单质,a与X所含元素同周期,常温常压下c为白色固体,则X与a所含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相差2
答案 B
23.某同学欲探究SO2的性质。
(1)将相关的含硫物质按一定的规律和方法分为如表所示3组,则第2组中物质X的化学式是________。
第1组 S(单质) 第2组 SO2、X、Na2SO3、NaHSO3 第3组 SO3、H2SO4、Na2SO4、NaHSO4 (2)利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探究SO2的性质: (熔点:SO2-76.1 ℃,SO3 16.8 ℃,沸点:SO2-10 ℃,SO3 45 ℃)
①装置Ⅰ模拟工业生产中SO2催化氧化的反应,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甲同学按Ⅰ、Ⅱ、Ⅲ、Ⅳ的顺序连接装置,装置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装置Ⅲ中溶液逐渐褪色,生成Mn,同时pH降低,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③乙同学按Ⅰ、Ⅱ、Ⅳ的顺序连接装置,若装置Ⅳ中有40 mL 2.5 mol·L NaOH溶液。反应后增重4.8 g,则装置Ⅳ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答案 (1)H2SO3 (2)①2SO2+O2
催化剂
2SO3 △
-
2-
2+
+
②将SO3凝结成固体与SO2分离 5SO2+2H2O+2MnO4===5SO4+2Mn+4H ③3SO2+4NaOH===Na2SO3+2NaHSO3+H2O
24.硫代硫酸钠(Na2S2O3)可用作分析试剂及鞣革还原剂。它受热、遇酸易分解。工业上可用反应:2Na2S+Na2CO3+4SO2===3Na2S2O3+CO2制得。实验室模拟该工业过程的装置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中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反应开始后,c中先有浑浊产生,后又变澄清。此浑浊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中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要控制SO2生成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两条)。 (5)为了保证硫代硫酸钠的产量,实验中通入的SO2不能过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由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元素组成可知此浑浊物是S。(3)d装置的作用是吸收反应中产生的CO2,故d中的试剂为NaOH溶液。(4)溶液中的反应速率受温度、浓度的影响,故可通过控制反应温度及滴入酸溶液的速率的方式达到目的。(5)SO2溶于水可形成酸性较强的亚硫酸,而 Na2S2O3遇酸会分解。
答案 (1)SO3+2H===SO2↑+H2O或HSO3+H===SO2↑+H2O 硫化钠和碳酸钠混合溶液
(2)硫(或S) (3)NaOH溶液 (4)控制反应温度、调节酸的滴加速率(或调节酸的浓度等) (5)若SO2
过量,溶液显酸性,产物分解
25.兴趣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已略去)探究SO2的性质,并制取一种常用食品抗氧化剂焦亚硫酸钠(Na2S2O5)。请回答下列问题:(实验前已除去装置中的空气)
2-
+
-
+
(1)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发现其中的液体不能流下,应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闭K2、K3,打开K1,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观察到装置C中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D和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关闭K1、K3,打开K2。一段时间后E中有Na2S2O5晶体析出,装置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葡萄酒常用Na2S2O5作抗氧化剂。测定某葡萄酒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以游离SO2计算)的方案如下: 葡萄酒样品盐酸用0.010 00 mol·L一定条件,淀粉溶液
――→馏分――→
100.00 mL蒸馏标准I2溶液滴定溶液出现蓝色且30 s内不褪色
(已知:滴定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I2+2H2O===H2SO4+2HI)
按上述方案实验,消耗标准I2溶液20.00 mL,实验测得样品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以游离SO2计算)为________g·L。若实验中盛装标准液的滴定管未润洗,则测定结果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6)设计实验验证Na2S2O5晶体在空气中已被氧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1
答案 (1)拔掉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或使分液漏斗玻璃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瓶颈处的小孔) (2)2Fe+SO2+2H2O===2Fe+SO4+4H 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3)吸收SO2,防止污染空气 (4)SO2+Na2SO3===Na2S2O5 (5)0.128 偏高
(6)取少量Na2S2O5晶体于试管中,加适量水溶解,再滴加足量盐酸,振荡,再滴入BaCl2溶液,有白色
3+
2+
2-
+
沉淀生成
26.近年来,酸雨污染较为严重,防治酸雨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
(1)有人提出了一种利用氯碱工业产品处理含二氧化硫废气的方法,流程如下: Ⅰ.将含SO2的废气通入电解饱和食盐水后所得到的溶液中,得NaHSO3溶液。 Ⅱ.将电解饱和食盐水所得气体反应后制得盐酸。
Ⅲ.将盐酸加入NaHSO3溶液中,反应所得到的SO2气体回收,生成的NaCl循环利用。 ①写出步骤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出步骤Ⅱ中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步骤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还有学者提出利用Fe、Fe等离子的催化作用,常温下将SO2氧化成SO4而实现SO2的回收利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据此设计了如下方案,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转化器中SO2氧化成SO4的转化率。
2-
2+
3+
2-
①该小组采用下图装置在实验室测定模拟烟气中SO2的体积分数,X溶液可以是________(填写字母)。
A.碘的淀粉溶液 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氯化钡溶液
②若上述实验是在标准状况下进行的,欲测定转化器中SO2氧化成SO4的转化率,已知气体流速,还需测定的数据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答案 (1)①SO2+NaOH===NaHSO3
电解
②2NaCl+2H2O=====2NaOH+H2↑+Cl2↑ ③HSO3+H===SO2↑+H2O
(2)①AB ②实验时间 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后生成沉淀的质量
-
+
27.硫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Ⅰ.某兴趣小组探究SO2气体还原Fe、I2。
3+
(1)通入足量SO2后,装置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小组同学认为SO2与FeCl3溶液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 ①写出SO2与FeCl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②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有Fe生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3)铬是环境中的一种主要污染物,可以用焦亚硫酸钠(Na2S2O5)处理含铬酸性废水(含有CrO4),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六价铬还原为三价铬,S2O5被氧化为SO4,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4)已知:
Na2S2O5溶于水会生成NaHSO3。检验Na2S2O5晶体在空气中已被氧化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溶液蓝色褪去 吸收多余的SO2,防止污染空气 (2)①2Fe+SO2+2H2O===SO4+2Fe+4H
3+
2-
2+
+2-
2-
2-
2+
②取A中反应后的溶液,向其中滴入KSCN溶液,不变红,再加入新制的氯水,溶液变红(或其他合理答案)
(3)4∶3
(4)取少量Na2S2O5晶体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溶解,滴入足量盐酸,振荡,再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解析 (1)通入SO2后,与I2反应生成I,所以蓝色消失;装置C是尾气处理装置。 (2)SO2与Fe反应生成SO4和Fe,依据电荷守恒和原子守恒,即可写出方程式。
(3)CrO4~Cr中Cr的化合价由+6到+3,得3 mol电子,S2O5~2SO4中S的化合价由+4到+6,失去4 mol电子,依据电荷守恒,CrO4与S2O5的物质的量之比为4∶3。
2-
2-
2-
3+
2-
2-
3+
2-
2+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