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花图问答。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贵州省石朱桥水库左岸滑坡成因机制分析

贵州省石朱桥水库左岸滑坡成因机制分析

来源:花图问答
2017年第4期 西部探矿工程 l ・岩土工程・ 贵州省石朱桥水库左岸滑坡成因机制分析 周文龙 ,刘幼平 ,吴林锋 ,袁 睿 (1.贵州有色金属和核工业地质勘查局地质矿产勘查院,贵州贵阳550005;2.贵州理工学院,贵州贵阳550003) 摘要:石朱桥水库被动蓄水后库区左岸新出现2处滑坡体,其连同之前1处老滑坡体均有加速发展 的趋势,目前尚未对滑坡的诱发因素及成因机制做过分析。通过现场勘查及收集资料的综合分析, 认为滑坡发育地段自然地理、地质和水工环地质条作为主要内因,水库被动蓄水、降雨等条件为主要 外因共同作用而诱发滑坡。 关键词:贵州省;水库;滑坡;成因机制 中图分类号:P642.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716(2017)04—0001—04 1概述 (P。 )的砂岩、粉砂岩、泥岩及煤层;长兴组(PsC)的灰岩 夹泥岩、页岩及粉砂岩;三叠系下统大冶组(]r3d):其分 3段,岩性为灰岩、泥岩、泥灰岩;第四系(Q)的残坡积 层和洪冲积层,厚度3 ̄15m。滑坡发育地段主要为龙潭 组和第四系,龙潭组顺层产出,产状120。~2O0。 23。~ 石朱桥水库位于贵州省平坝县,水库建成后将为 平坝县城及周围乡镇提供生活及灌溉用水。水库于 2011年8月开工建设,设计正常蓄水位1284m,相应库 容990 ̄104ITI。。水库建设前,库区左岸下朵洛村发育一 处中型蠕动型滑坡体,2014年7月极端暴雨天气后未 建成水坝被动蓄水,泄洪后库区左岸沙闹村和上坪桥 村新出现2处中型滑坡体。之前未对这3处滑坡体的 47。(图1),岩层软弱且异常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多见 6 ̄12m的强风化层软弱面。库区断裂构造发育,有乐 成因机制做过研究,本次结合现场勘查和收集资料的 综合分析,拟对这3处滑坡体的诱发因素进行分析,并 探讨其形成及发展机制,对滑坡的防治等提供科学依 据和建议。 2地质环境概况 2.1自然地理条件 水库地处长江流域乌江水系猫跳河支流的乐平河 中上游,库区左岸滑坡发育地段为侵蚀一剥蚀地貌为 主,主要为中低山,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坡度8 ̄ ̄35。与 地层产状一致。库区年均降水量1646.2mm,多集中于 549月份,近几年来极端雨水天气增多,其中2014年7 月15日普降特大暴雨,降水量达209mm,暴雨后在建 水库被动蓄水。 2.2地质条件 图1滑坡体发育区域环境地质图 1.第四系;2.二叠系上统龙潭组;3.二叠系上统长兴组;4.三 叠系下统大冶组一段;5.三叠系下统大冶组二、三段;6.乐 平断层;7.滑坡体及编号;8.地下水流向 库区左岸一带主要地层有二叠系上统:龙潭组 收稿日期:2017—01—10 基金项目:黔发农经项目(编号:[201111075)。 第一作者简介:周文龙(1984一),男(汉族),陕西陇县人,工程师,现从事地质矿产勘查、矿床地质及地质灾害防治研究工作。 2 西部探矿工程 2017年第4期 平断层沿河发育,倾向SE,延伸30km以上,为逆断层, 倾角65。~75。。库区处于大威岭背斜SE翼,背斜NE向 延伸,长约35km宽约15km,地层缓倾。受其影响,该 其厚度大,质软透水性和吸水性强,遇水易吸水膨胀, 其多发育粘性土,失水易开裂产生龟裂缝。 3现状滑坡发育特征 3.1滑坡体分布 地段岩体较破碎,节理裂隙极其发育。 2.3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 库区左岸现状下发育HP01、HP02和HP03共3处 水文地质条件:滑坡发育地段地下水类型主要为 基岩裂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岩溶水。地下水主要 中型滑坡体,其中HP01为水库建设前原有滑坡体; HP02和HP03为水库被动蓄水后形成。 3.2滑坡体现状特征 靠降水补给,排泄受地形控制,由高到低、由北向南排 泄。库区地表水补给松散岩类孔隙水,松散岩类孔隙 水再向下运移补给基岩裂隙水和岩溶水,乐平河为地 下水最低排泄基准面。 HP01滑坡体形成于1991年,该滑坡体以第四系及 龙潭组强风化岩为主,滑坡后缘位于滑坡体NW向 1322m处,现状下该滑坡体向ES向蠕变滑动,且有加 剧发展的趋势(表1)。据调查1991年暴雨致乐平河山 洪暴发,洪水消退后该地段发育地裂缝,2011年大旱 期间地表拉张裂缝且随时间缓慢发展,裂缝呈NE向延 逐步形成。2014年7月水库被动蓄水泄洪后至2015年 7月原拉张裂缝进一步扩张,房屋开裂加剧,部分房屋 工程地质条件:滑坡体发育地段工程岩组主要为 岩体和土体。其中龙潭组(P。 )和大冶组二段(T )为 软质岩组,长兴组(P3c)、大冶组一、三段(T d 。)为硬质 岩组。受构造影响岩层极为破碎,质软易风化,区内常 见厚大的强风化层。龙潭组通常为相对隔水层,由于 强风化层破碎且孔隙率大而为强透水层,其底面为相 伸超过200m,裂缝两地块之间高差已达30m,滑坡体 对隔水层。滑坡发育地段大面积分布第四系(Q)土体, 已出现坍塌现象。 表1各滑坡体特征表 HP02形成于2014年7月水库被动蓄水后,该滑坡体 块高差最大25cm(表1)。 4滑坡成因机制分析 以第四系及龙潭组强风化岩为主,滑坡后缘位于该滑坡体 NW向1322m处,现状下该滑坡体向ES向蠕变滑动,且有 库岸滑坡是由于水库库岸边坡失稳而发生的滑 加剧发展的趋势(表1)。水库被动蓄水泄洪后地面出现拉 张裂缝,沿地裂缝居民房屋出现开裂现象,至2015年6月, 地裂缝呈SW-NE连成一线,拉张裂缝延伸约70m,裂缝 最宽处已达25cm,裂缝两边地块高差最大35cm。 坡,诱发滑坡的因素通常有坡脚开挖、水库蓄水、库水 体诱因的分析认为滑坡体发育地段自然地理、地质和 位季节性变化、岸坡堆载等。对石株桥库区左岸滑坡 环境地质条作为主要内因,水库被动蓄水、降雨等为主 HP03形成于2014年7月水库被动蓄水后,该滑坡 体以第四系及龙潭组强风化岩为主,滑坡后缘位于滑 要外因共同作用于第四系残坡积和洪冲积岩、土体及 龙潭组强风化岩体而诱发滑坡。 4.1诱发滑坡的内在因素 坡体Nw向1320m处,现状下该滑坡体向ES向蠕变滑 动,且有加剧发展的趋势(表1)。水库被动蓄水泄洪后 上坪桥村部分居民房屋出现开裂现象,地面出现拉张 裂缝。至2015年6月,部分房屋开裂宽度达35cm,开 裂房屋大体上呈SW-NE连成一线,地面拉张裂缝向 NE延伸约260m,裂缝最宽处已达40cm,裂缝两边地 首先是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条件。刘新喜认为, 不同水文地质条件下地下水作用于滑坡的力学机制有 潜水含水层模式和承压水含水层模式【 ,综合分析认为 该库区地下水力学机制为潜水含水层模式。滑坡体主 要组成物为第四系残坡积和洪冲积物及龙潭组强风化 2017年第4期 西部探矿工程 3 岩体,厚度大。龙潭组本身属软质岩组受构造影响比 综合分析3处滑坡的诱发因素,认为该滑坡形成可 分为3个阶段: 较破碎,易受外力破坏且易风化,强风化岩体孑L隙率大 为强透水层,为地下水的人渗提供了天然通道。第四 系渗透率大,吸水性强,吸水和失水具有一定涨缩性, 而松散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本身就具有蠕变现象口]。 强风化层以下的岩体渗透性相对较差,其底面为隔水 边界而改变了地下水的径流方向,使得地下水人渗后 第一阶段,滑动面初步形成:原库岸边坡在其岩性 组成、地质和水工环地质条件下基本维持稳定状态(图 2-a),水库被动蓄水后,地下潜水位上升第四系和强风 化龙潭组地层吸水达到饱和,其中第四系发生一定程 度膨胀(图2-b);泄洪后库水位骤降,原来淹没的岩、 沿着强风化岩层这一软弱面渗流成为可能。 其次为构造地质条件。库区断裂构造发育,滑坡 体南部沿乐平河发育乐平断层,断裂本身破碎带为地 下水的排泄提供良好通道。同时该地段处于太威岭背 斜SE翼,受其影响岩体较破碎,层间脱空构造、节理裂 隙发育,岩、土体抗剪强度降低。 再次是自然地理条件。滑坡发育地段地势北高 南低,地形坡度多在16。左右,而边坡坡度为15。时降 雨的人渗量会达到最大值眵]。龙潭组地层产状与坡 度基本一致,在重力作用及外力扰动下加剧整体下 滑趋势。 4.2诱发滑坡的外在因素 首先是水库被动蓄。库水位骤降和暴雨人渗作用 下易发生库岸滑坡 。石株桥水库被动蓄水使地下潜 水位上升,岩、土体遭受浸泡而吸水膨胀。水库泄洪后 水位骤降,原淹没的岩、土体失去水的浮托力,地下水 在静水压力作用下沿强风化软弱面发生渗流,促成滑 坡面贯通。旱季时岩、土体因失水而张裂缝发育为地 表水的灌人提供了通道。其次是降水。库区滑坡体上 排水系统不完善,降水形成的地表径流沿张裂缝灌人, 并沿强风化软弱面发生渗流,起到润滑作用。暴雨作 用下碎裂岩体含水量以达到饱和,增加岩体的体重,降 低结构面(滑带)的力学强度H]。对关岭大寨滑坡的研 究认为,雨水的人渗使滑坡面贯通,而产生了位于滑坡 面的浮托力造成了滑坡体的不稳定性[5]。雨水的人渗 使滑坡面贯通,而产生了位于滑动面的浮托力[6],雨水 沿前期拉张裂缝下渗降低了滑动面上岩、土体的抗剪 强度,同时渗透水压增加。 再次,滑坡体前缘库岸遭受河流水掏空,使其抗滑 阻力降低。另外,滑坡发育地段北部lkm为平坝煤矿, 采矿过程中坑道开挖、放炮等产生的震动会对滑坡体 造成一定程度的扰动,破坏其稳定性。 4.3滑坡形成及发展机制 土体失去了水库的浮托力,同时地下水在静水压力作 用下沿龙潭组强风化软弱面发生渗流,在水的润滑和 浮托力作用下,形成初步滑动面(图2-c)。 第二阶段,滑坡面贯通形成滑坡体:旱季岩、土体 失水,张裂缝进一步发育,在重力等作用下,向下缓慢 蠕动变形。雨季降水形成地表径流沿拉张裂缝灌人, 地下水位上升,岩、土体体重增加,以泥、页岩为主的龙 潭组强风化层抗剪强度迅速降低,渗透水压增加,在润 滑和浮托力作用下滑动面加速贯通,岩、土体整体向下 蠕动变形(图2-d)。 第三阶段,滑坡形成:水库蓄水后,季节性降水或水 库泄洪等常导致库水位的变化,随着库水位上升或下 降,加之滑坡体本身的岩性特征使滑动变形具有反复 性、间歇l生和承继性 ],同时滑坡的稳定性会出现大—÷/J、一 大的变化 。库水位上升,水库对滑坡体的浮托力增 加,滑坡趋于稳定(图2-e);库水位下降,在季节降水入 渗和地下水渗流产生的浮托力和润滑作用下滑坡将加 速发展(图2-f、图2一g)。 5结论及建议 (1)滑坡发育地段坡度大,岩体顺层产出,岩体质 软极易风化且节理裂隙发育;构造发育,在其影响下岩 体极为破碎;龙潭组为软质岩组且其强风化层为软弱 面,其强风化层和第四系和厚度大,吸水性和透水性 强,这些为诱发滑坡的内因。 (2)水库被动蓄水导致稳定的岩、土体水工环地质 条件发生恶化,多因素耦合作用下岸坡失稳,滑坡面形 成;旱季和雨季交替的环境因素下,地表水和地下水作 用于失稳的岩、土体,促成滑坡面的进一步贯通,滑坡 形成且缓慢发展,这些为诱发滑坡的外因。 参考文献: 【1】刘新喜,夏元友,练操,张开鹏.库水位骤降时的滑坡稳定性评 价方法研究[J】.岩土力学,2015,26(9):1427—1436. 两部探矿I 程 2017 q-第4 图2滑坡体形成模式图 2l廖德武. 州水城发耳选一 J‘滑坡肜成 f.『i.地顷火 埂 定性分析 ZHOU Wen—long .LIU You—ping ,WU Lin-tbng .YUAN Rui 境 护,20 24(4):78—82. 3 J 海.紫迎 .朱 f4,t技 298. : 一菏汀人.内蒙 黄斗 陵 坡嘶 t 1. slitute()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llrt CS E. ̄7)loration Non— f i rOllS Metals and Nuclear Geologk。al Exploration Blitz.all()f Gui— zhou、Guo’ang Guizhou 550005.China;2 ( kh,m lnsliluh H| 响…豢研究lJI_水_f 持研究,2006.13(5):292— 4l刘jC琛.熊,Rf . 俊伟.堪m条什下贵州_火岭人 臻滑坡稳定 性叫。 ….科 、 :技术 -j 1 .2015,l5(1 1):I47一l5I. T Imo/og3 r.(;ui3,(111 ̄(;ui:zhou 550003.('hina) 5f隙敞.刘 川‘胖华. ffJ}一批 滑坡形成机制和稳定性 Abstract:After the passive impoundment in Shizhuqiao Reser— voir,two new Iandslides arose on the Ieft bank.The tWO new ones 分析——以小qU'q卜 匝,20l!.39【1):58—64. 计|}坡为例….水义地质 jT程地 together with the old one have an accelet‘ating dcvclopmental ten— 6l熊新 .畅Jk—lI 小水 人 f¨#滑坡 _湖南水利水IU,2005(3):38—39. 坡n 囚分忻IJI. dency,but to date there has I10 inducing and causing factor or mechanism analysis for the landslides.Now through the field stir— 7l 刈发. 荣 .0K悼7亡.四JI【 珠、 r水库侔f 计寸坡特 成I夫】 vey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o the collecting matel。ials,it is 分析 『J】川地境灾霄 了防瀹学报,2001.12(4):48—52. 8I 冬 . IIJJ.垃德新. 修涧. 水佗变化下刈水库滑坡稳 considered that physical geography conditions,geological condi— tions,and enginem‘ing and environment conditions as major inter— nal causes,combined with passive impoundment and rainfall as 性的 响朋洲IJI_水义地质I 地质,2002(3):6—9. nlajor external cause jointly induced landslides Ana1) sis nn Genetic Mechanism of Landslide on the Left Bank of Shizhuqiao Reservoir in Guizhou Key words:Guizhou pl’ovincc;reservoir:landslide;genetic mechaniSnl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