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Biz I神州商贸 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竞争力研究 胡豹/文 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现状 长三角地区以中国东部地区发达的经济环境为背景, 文章用“各地区接待入境国内旅游者人数”和“各 地区接待入境国外旅游者人数”指标分别计算各LQ指 以独具江南特色、兼具现代都市风貌和历史文化底蕴的 丰富的旅游资源为依托,以良好的旅游服务和方便的旅 游交通为基础成为中国最具吸引力、发展潜力最大的旅 游经济圈。1992年,长三角区域就曾经共同举办“江浙 沪旅游年活动”,开创了中国旅游区域合作的先河,在海 内外旅游市场形成了较好的影响。2005年以后。长三角 的区域旅游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政府部门出台了 各种措施以促进长三角区域旅游业的一体化。 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存在的问题是旅游行业标准不 统一和整体旅游形象缺失,缺乏旅游信息互动和合作。 长三角区域旅游资源丰富且文化内涵丰厚,各地在努力 塑造自己旅游形象的同时,忽略了区域整体形象的塑造, 从而导致长三角至今没有确立一个能够概括该区域旅游 资源整体特色的旅游形象,如苏、锡两市之间愈演愈烈 的“太湖之争”;宁波、上虞、宜兴三地的“梁祝争抢”等。 区域间缺乏统一的区域旅游规划,造成长三角作为整体 旅游板块旅游目的地形象模糊,给市场推广带来一定的 障碍。 就长三角目前的旅游合作现状来看,相关的联动发 展机制仍未实质性地建立,实际运行效果与预期效果有 很大差距。主要原因是各城市经济的差异和各自为政的 体制决定的。各地政府都为了追求旅游经济效益的最大 化,为了有效控制旅游经济的流动,逐步构筑起自我封闭、 自我配套、自我发展的旅游产业结构体系,形成了小而 全的产业链,背离了区域产业分工的发展思路,形成了 功能性、结构性的重复投资。 长三角旅游业竞争力的评判 本文使用区位商指标来衡量产业的竞争力状况。区 位商(LQ)通过测定各个产业部门在各地区的相对专业化 程度来反映区域间经济联系的结构和方向。从旅游业专 业化水平看中国地区旅游业竞争力,在计算中国各地区 旅游业区位商LQ指数时,本文采用的计算公式为: ,、某地区接待入境人数+某地区产出水平 一 各地区总旅游人数+全国产出水平 076 I 2o1。年11月.www.chinabt.nef 数,然后分析出国内旅游者和国外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地 选择上的差异。文章选择了长三角地区与京津唐地区。 利用LQ指数分析它们对国内、国外旅游者的吸引能力, 进而体现出长三角地区旅游业的竞争力情况。 根据2005~2009年的“各地区接待入境人数”、“各 地区生产总值”、“各地区总旅游人数”、“国内生产总值” 等指标计算得出表1,即2005~2009年长三角地区与京 津唐地区旅游业的LQ指数。 根据表1,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长三角近几年 的旅游业发展很稳定。从LQ指数变化率看,每年都有 所增加。这说明江浙沪旅游业在各个地区产业中的地位 基本稳定,旅游业的竞争力也相对稳定。第二,长三角 与京津唐相比,长三角地区的LQ指数均大干1。长三角 区域旅游合作率先进入一体化的创新发展阶段,由此可 以看出实行区域旅游一体化是提高旅游业竞争力的一个 有效措施。第三,长三角各城市与北京相比,每年的LQ 指数都小于北京。北京作为首都和国际著名的历史文化 名城,依托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已经形成了以国际旅 游为中心、国内旅游为基础、二者并重发展的格局。因 此长三角地区应调整战略,形成长三角地区特有的旅游 优势。 表1 2005—2009长三角地区与京津唐地区旅游业专业化情况 2005 2007 2009 区域 省份 城市 捧名 区域 城市 捧名 区域 城市 排名 区域 LQ LQ LQ Lo LO L0 京津 j 1.76 2 1.84 4 _ i.96 4 唐 天津 O.74 l3 0.83 0.75 l2 0.87 O.77 l3 0.9l 河北 023 29 0.23 27 02.5 26 长三 捕 1.66 6 1.67 6 1.79 4 角 江苏 0.7l 12 1.06 0.76 l0 1.09 0.78 9 1.12 浙江 0.96 9 lm 8 1.03 8 其次利用“各地区接待入境国内旅游者人数”、“各 地区生产总值”、“各地区总旅游人数”、“国内生产总值” 等指标计算得出表2,即2005~2009年长三角地区与京 津唐地区旅游业的LQ指数。 表2 2005~2009国内旅游者目的地选择情况 2005 2007 2009 区域 省份 城市 排名 区域 城市 排名 区域 城市 排名 区域 LQ LQ LQ t,O L0 LO 京津 北京 0.57 9 0 9 .22 0.580.25 0.6l 8 017 天津 0.14 24 0l6 23 0l8 22 唐f河北(0.04【29 f f0.05 I 28 f 0 08 25( : 查I :—旦_j 1 00.- 5535 I 19 0 I 。。 。 00 .5576 89 I 0.72 I0.83 5 I 根据表2,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近几年来长三角地区吸引的国内旅客数有上 升趋势。从LQ指数变化率看,2005~2007年长三角地 区LQ指数增加8.8%,2007~2009年其LQ指数增加 5 6%,每年都有小幅度增加。这说明江浙沪旅游业吸引 国内旅客数逐年增加,旅游业的竞争力也逐年增加。第二, 长三角与京津唐相比,长三角的LQ指数的增长率高于京 津唐地区。长三角地区在近5年中,不断出台了一系列 的旅游措施,如《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旅游景点道路交 通指引标志设置技术细则(试行)》、《江浙沪旅游交通图》、 “集散中心一票到底”、“连锁酒店异地订房”等,都为国 内旅游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吸引了大量的国内旅游者, 同时也提高了长三角旅游业的国内竞争力。从这可以看 出实行区域一体化可以促进旅游业竞争力的提高。 最后利用“各地区接待入境国外旅游者人数”、“各 地区生产总值”、“各地区总旅游人数”、“国内生产总值” 等指标计算得出表3,即2005~2009年长三角地区与京 津唐地区旅游业的LQ指数。 表3 2005—2009境外游客的目的地选择情况 2005 2o07 2o09 区域 省份 城市 捧名 区域 城市 捧名 区域 城市 捧名 区域 L0 Lo Lo L0 L0 LQ 京津 北京 l上5 I 2_66 3 2.S2 3 唐 天津 O.50 9 1.27 l上3 9 l34 l_25 8 1.39 河北 0.16 26 O.37 25 O.42 23 长三 l:海 1.15 3 2.36 3 2.53 3 角 江苏 0,40 ll l-32 0.95 9 1.4l 1.01 7 l-43 浙江 0 48 lO l l7 9 1.19 8 根据表3,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从境外游客的目的地选择情况看,2007年与 2005年的相比,LQ指数大幅度增加。这说明了2007年 长三角在吸引境外游客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2009年, 长三角地区吸引境外游客人数较稳定,是因为2009年长 三角各城市进一步完善和全面完成了主要旅游景点道路交 通指引标志的规范设置。 神州商贸I ChinaBiz 第二,长三角与京津唐相比,虽然长三角地区在吸引 国外游客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一体化的效果并不是 很明显,将其与北京比较时,可以发现还明显存在着一定 的差距。长三角地区旅游产品单一,结构不合理,各部门 应意识到这一竞争,对旅游资源进行创新和完善。 提高长三角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对策 一体化发展的前提是优势互补,推动一体化发展的动 力是合作主体能在合作中实现共赢。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 化发展是以区域优势互补为基础,解决旅游资源的不可移 动性和旅游者选择性之间矛盾的一种区域旅游发展格局。 1.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提升区域旅游整体形象。长三 角区域里各个城市应该积极参与长三角旅游规划的编制, 搞好区域内部分工和协调,在整个区域内统筹考虑产品结 构、项目建设、接待设施及旅游环境等各方面问题。要以 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圈为目标来统筹规划,构筑体量大、等 级高的旅游新平台,推进旅游大发展,实现新的跨越。 2.建立多层次的旅游协调机构和共同的旅游信息和预 警平台。可以建立两省一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联席会议 制度、办公协调制度、旅游行业各部门衔接落实制度的旅 游协调机构。可考虑有选择性地成立长三角区域旅游行业 协会。针对散客建立长三角旅游电子地图资源共享平台、 长三角城市公共交通卡等。 3.建立长三角区域旅游利益分享机制。该机制应强调 各合作成员在平等、互利、协作的基础上既竞争又合作, 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各合作成员共同分享区域旅游利益。各 合作成员在共同发展区域旅游业的前提下,通过协商制定 利益分享机制,以实现区域旅游利益在各合作成员之间的 合理分配,为区域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保证。 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该区域旅游克 服地域、交通、规划和信息困难,充分利用三地空间上的 整体性、文化上的同源性、资源上的互补性,有力地推进 了“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发展战略。长三角旅游 业在近几年中发展较稳定,发展水平在全国范围内处于相 对优势地位,但是其竞争力水平并不是很明显。由于各个 地区的政策、旅游行业标准、经济以及整体形象等方面存 在一定的差异,导致长三角旅游业竞争力无法突破。但是 长三角地区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经济发达,交通便利, 各地政府部门应出台各种措施来积极促进长三角区域旅游 的可持续发展。国 (作者系淮阴工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