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课设计 学科 所在学校 课程名称 语文 语文 年级 一年级 节选片段名称 诗歌单元《蒹葭》 授课人 xx 1. 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2. 学习掌握《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节奏特点 3. 背诵诗歌 全课教学目标 1、体会景物描写的作用,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 2、把握“追求者”和“伊人”的形象。 3、感受诗歌优美的意境 节选部分目标 重点:师生共同体会①读前两句时语速应该较缓慢,②“溯洄从之溯游从之”连续动作焦急急迫应该语速较急促,③“道阻且长”等相同句式应慢以体现险阻重重 ④“宛在”三句读出怅惘失望之情。 难点:场景画面的动画制作。 信息技术在其中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过程 环节 教 学 内 容 1诗歌写的是哪个季节的内容呢?依据是什么? 教 师 活 动 秋季而且是深秋。白露为霜。 学 生 活 动 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清晨(拂晓) 白露未唏 白露未已 信息技术手段 使用了什么动画,展示:白露秋霜——洁白,晶莹,河畔道路——崎岖难行 秋水——柔和,沉静。 晓雾——拂晓之时水边晨雾朦胧更添迷离之感 朗读名篇:将《关雎》与《蒹葭》结合起来诵读,结合诗歌内容,发挥联想和想象,编一则爱情故事。 环节一 2在大多数人的眼中,秋天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呢? 环节二 秋天是一个令人感伤的季节。仿句说如:秋天是一个萧瑟肃杀的季节。秋天是一个思念的季节。秋天是一个凄凉的季节。 大家能否看出是一天中哪个时间. 3诗中都写了哪些景物在渲染情感上有什么特点? 环节三 教师准备:芦苇——丛生茂密 。因秋来而变黄,因霜袭后会发白。秋风摇曳中更添凄凉。 学生自由谈:师生共同感受:深秋的清晨,霜浓雾重,在青苍的天际下,河畔那一大片丛生的苍苍蒹葭,在萧瑟的秋风中起伏摇曳,茫茫秋水之上,晓雾朦胧,烟水迷离„„ 看大屏幕,选取几种景物把你在脑海中形成的画面用几句话描绘出来。(配《在水一方》二胡曲屏显词语:蒹葭秋风白露 秋霜 秋水 晨雾 河畔道路 水中沙洲„„ 听课教师评价 1、课件设计合理,重点突出,信息技术运用得当,能合理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直观感受与课本内容相关的知识“亲身”体验; 2、学生主持分组抢答活动,促进生生互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采用激励式评价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溶入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3、教学设计能大胆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力求达到“三维”目标的要求,教学过程课堂氛围生动,活跃轻松,教学效果总体良好。 自我反思 运用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语文教学,促进改革进程,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一方面,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必然促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帮助每一个学生都信息技术使用得到充分地发展。 起到什么作用,其次,可以活跃课堂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认识活动由感性向理性的飞跃。学生不但可以是否达到预计借助计算机阅读图、文、声、像并茂的电子读物,而且可以通过上网浏览丰富的百科知识,帮目标 助落实“大语文”的教学观。 再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实现视听结合,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增加学生的活动机会,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综合提高。 1.利用网络优势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培养不够; 2.教学设计思路有待清晰,如能创设例情景,但没有引发同学讨论思维,课堂氛围不够浓厚,教学效果不佳; 3.应注意培养学生分析资料(问题)和总结归纳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什么不足或遗憾 1、融入翻转课堂模式,让学生更进一步动起来,认真做好课前预习、资料查找; 2、在分组讨论中,让学生能够自我进行归纳汇总,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化; 3、课件制作上精益求精。 如果再上一次,你将进行哪些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