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线协作通信系统的增强覆盖技术研究 贺 彪(解放军装甲兵工程学院) 【摘 要】近年来,我国的无线技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其中,通过协作技术的应用能够在获得分集增益的同时起到扩大覆盖范围、改善系统性 能的作用。在本文中,将就基于无线协作通信系统的增强覆盖技术进行一定的研究。 【关键词】无线协作;通信系统:增强覆盖技术;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222(2015)11-0048—02 助/中继协作方式。其中,三端中继传输模型是两跳单中继类 型且中继与源端都能够直达链路.可以说是一种较为简单的 中继传输模型。在该模型系统中,性能除了受到中继、受源端 以及目的端三者间信道衰落特性影响之外,同中继协作协议 1引言 近几年来.我国的移动通信技术得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 无线用户的数量也得到了大大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对 于无线信号的覆盖范围以及信号质量也具有了更高的要求。 我们需要根据源端 为了能够对人们的这种需求进行更好地满足,就需要我们能 之间也具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同信道之间的质量以及中继位置对中继协作方式进行选择, 够在现有基础上建立起具有更高频谱效率、更高数据速率的 以此使系统的通信质量以及性能能够得到提升。如果中继同 通信系统 2协作通信系统简介 协作通信技术是一种对于空间资源进行利用的新手段, 在该通信系统中.很多个参与通信实体之间都以协作的方式 源端之间所具有的通信质量较好.则可以通过DF模式的应用 提升分集增益,而如果中继同源端距离较近.则可以使用AF 模式。 对资源进行共享.以此使无线资源所具有的利用率得到了提 升,当这种协同机制建立完毕后,则能够通过对方天线的应用 对信号进行发出。以此形成“虚拟天线阵列”。通过该阵列的建 3.2中继协作分集协议 对于中继协作分集协议来说。其根据方式的不同可以分 为很多种类型。根据信道拷入方式分类,其可以分为非正交协 立.则能够使系统具有更高的频谱效率以及系统容量,即在保 证布网开销处于最小状态的务件下最大程度的提升系统性 作分集以及正交协作分集两种形式;根据中继对于信号进行 处理与传递方式的不同,则可以分为DF、CC以及AF等类型; 根据目的端是否具有反馈信息、所发送的数据在解码方面是 能。具体来说,其有以下特点:①扩大覆盖范围,在此方式中, 否正确。则可以分为反馈型中继协作以及非反馈型中继协作。 通过很多个协作节点的协作传输,则能够使其中单个节点信 号传输半径得到较大的增加;②消除覆盖盲点。通过多个节点 3-3空时编码技术 对于信号的协作传输。则能够使处于通信盲点的节点形成一 无论是对于小范围的无线局域网还是覆盖范围较大的无 定的视距传输,更好的对链路质量进行改善;⑧提升系统性 线网络,都可以通过增大发射功率以及增加带宽的方式保证 能。通过协作通信方式的应用.能够使实际通信以空时联合进 数据传输的高速型。但是对于频谱来说,其也是非常宝贵的一 行信号的接收与发射.且能够在此过程中获得分集增益以及 项资源,对此,我们则可以通过提升系统频谱利用率的方式起 复用增益。此外.通过将其他先进信号传输技术同协作通信技 到提升数据速率以及提升系统容量的作用 根据这种思想,MO技术得到研发.对于该技术来说,其是指在接收端以及 术之间的结合,也能够使系统性能在得到进一步提升的同时 MI获得更好的稳定性.可以说是一种潜力非常大的技术。 发射端通过多个天线的应用对信息进行收发.以此在带宽相 同的情况下起到提升系统容量以及频谱利用率的作用 当然 这种频谱利用率的提升是以收发端相对复杂度较高的空时信 号处理为代价的。然而当前终端的计算能力正以几何速度增 3中继协作分集技术 在无线协作通信系统中,中继协作分集技术是一项非常 重要的技术,对于信号覆盖范围的增加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其允许多个单天线用户以协作的方式获得多个天线的分集增 长,用较廉价的计算能力换取宝贵的频谱资源是值得的。其 中.空时编码是一种将多个输入输出空间同信号编码信道相 结合的一种技术,根据解码方案与发射结构的不同.其可以分 为以下几种类型: 3.3.1分层空时码 益,以此在对单天线空间分集限制进行良好克服的基础上在 增大系统容量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通信覆盖范围。其主要思 想就是通过多个单天线之间分享方式的应用对一个虚拟的 MIM0系统进行创建.以此保证多个用户能够对天线起到共 享的作用,且能够向目的节点发送相同的信号。对于这部分信 号来说。其由于会经历独立的信道衰落.则能够使接收端同时对 多个衰落信号进行获得.并以此达到了空间分集增益的作用。 对于分层空时码来说.其能够通过多跟天线对同一频率 进行发射.并在提供一定接收分集的基础上保持天线功率的 恒定性。当接收天线数量多于发射天线时,天线数量则能够同 系统容量成线性关系。 3.3.2空时网格码 3.1中继协作通信模型 在对中继协作技术进行引入之后.则使得我们在组网方 空时网格码在系统结构上同分层空时码具有着较为类似 式方面具有了更新的选择.对于无线终端来说.其不仅可以通 的特征.但是其所具有的编码方案同分层空时码相比要更为 过基站直接同无线网络进行连接.也可以通过中继连接到基 复杂 在这种特点下.其在设计过程中就引入了码字矩阵以起 站的方式同无线网络进行连接.而这种方式我们则称之为辅 到引入冗余的作用.且对于检错性能来说也是一种提升。此 瀚津 簪; 我国铁路信号系统智能监测技术 享B亚龙(中铁十二局集团电气化工程有限公司,天津300308) 【摘 要】铁路信号系统智能监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快速实现铁路信号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发送以及接收等方面的工作,对保障 铁路运行安全具有很大的意义。总的来说,我国铁路信号系统智能检测技术发展成果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对我 国铁路信号系统智能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做了简单介绍,深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构建。 【关键词】铁路信号系统;智能检测技术;现状;问题 【中图分类号】U28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222(2015)11-0049—02 我国铁路发展在近几年出现了爆发式发展.总里程早已 从国外铁路信号系统监测技术发展来看.其具备了很高 超过一万公里。不仅如此.我国铁路的运行速度也在显著提 的发展水平,诸如日本的新干线。总的来说,国外铁路信号系 升,从动车到高铁,列车运行速度相对以往有了质的提升。在 统监测主要在两个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首先是可以通 这种情况下,进行信号系统智能检测构建就显得十分重要.只 过中央控制调度中心。对通信设备以及线路信号发生的故障 有智能化的信号监测系统。才能保证高速铁路的运行安全。 信息进行统一管理.同时还可以获得联锁设备的动作信息数 1铁路信号系统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简介 据以及轨道电路信息数据。通过图表的方式对雨量、风速等外 1.1我国铁路信号系统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 部影响因素进行监测,对列车的运行状态进行合理调控。其 CSM信号监测系统的基本架构属于四层三级的结构.通 次。不仅对室内的信号系统进行了全面监测,同时对室外信号 过数据总线可以对电缆、轨道电路、信号机以及转辙机等设备 系统也实现了全面监测.能够对轨道电路、信号机以及道岔等 的开关信息和电气参数进行采集,之后再与CBI、TCC以及 数据信息进行实时监测 ZPW2000轨道电路等设备的维修机进行连接.进而可以获得 2我国铁路信号系统监测存在的问题探究 这些设备的监测信息[”。CSM信号监测系统能够进行监测、信 2.1互联性较低 息采集和储存、状态再现以及报警等操作.可以十分便利的用 互联性较低是我国铁路信号系统监测中存在的首要问 于各种现场工作 题.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缺少互通交流.信息缺乏关联。从我 而就列控监测子系统来说。这些子系统具有不同的数据 国的实际情况来看.信号监测的主要系统是信号集中监测系 采集功能以及数据处理功能。比如通过RBC终端进行CTC系 统。能够对电缆、轨道电路、信号机等设备进行较为全面的监 统状态查询、RBC系统状态查询;列车上的JRU车载记录器 测。虽然和TCC以及ZPW2000进行了连接.但是RBC终端和 对行车输入信息、转换信息、动作信息以及速度、输出等信息 DMS动态监测设备的互通程度尚低.监测数据之间综合性和 进行记录;TSRS终端进行故障诊断、管理与维护。这些不同的 关联性很低.无法对设备进行综合分析比对.在发生故障时不 子系统都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下发挥出不同的功能,保障列车 能迅速快捷地定位故障发生点以及发生原因.无法实现故障 运行各个环节工作的可靠性。 自我诊断和修复。 另一方面.通信监测技术GSM—R主要包括了接口监测和 2.2数据不能共享 网管监测两个方面的工作内容田。接口监测主要是对网络接口 数据不能共享的问题主要是指信号设备和通信网管之间 进行实时监测,对通过的数据和信令进行跟踪.以实现数据查 不能实现数据共享.导致信号数据不能在故障分析中得到充 询、图表生成、异常分析、在线监测等具体功能。网管监测主要 分利用 目前.我国铁路运输的调度与控制主要是通过GSM—R 是对系统设备进行实时状态监测,定位设备故障.实现安全管 系统完成的.其承载了车一地信息传输业务l引。就我国高铁的实 理、故障管理以及报警管理等一系列管理功能。 际运行情况而言.通信故障发生的现象存在较为普遍,对高铁 1.2国外铁路信号系统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介绍 运行的安全和稳定造成了不小的负面影响。这就是数据没有 外,在接收端信道信息一致的情况下,其则能够使两个码字矩 参考文献 阵间实现欧式距离最大化.进而在编码、分集增益以及传输效 [1]张晓.基于密度聚类算法的异常检测[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 率方面获得更好的效果 学版),2010(04):77 ̄79. 4结束语 [2】苏巴提,张晓.基于改进的K—mearl8算法的异常检测[J1_软件导刊, 可以说,我们现今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而要 2011(11):55 ̄58. [3]孙诂.浅析“三网合一”在现代企业CIMS网络工程中的应用fJ].中 想使数据信号得到更为快速、更为广泛的传输.就需要能够不 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02):105~107. 断研发新的通信技术。在上文中,我们对基于无线协作通信系 统的增强覆盖技术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与分析.具有一定的现 收稿日期:2015—5—14 实研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