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现代数学教学中,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树立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是摆在每一个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对学生的学习而言,其创新也不限于首创前所未有的新知识、新见解,而应包括以下更多的内涵: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有丰富的想象力,喜欢出”新点子”;爱标新立异和发表于别人不同的见解等 【关键词】创新 数学 意识 能力
创新一般是指产生新的想法,发现和制造新的事物的能力。创新是人的一种高级能力,创新活动是人类最重要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创新是民族发展、进步永恒的主题。作为基础教育者肩负着从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勇于探索的重要任务。在教学中,创新直接影响学生,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会更容易成功。创新,不是一种单一的智力游戏,而是充分调动和运用感知、情感、想象、理解等多种心理因素,再看无关的事物之间发现某种相似或共同之处的能力,是一种超越于实用功利目的之上的精神活动。所以,在培养了学生创新,就是在培养学生观察、想象、逻辑思维、分析判断等等各方面的能力。美国教育专家指出:“人与动物的主要区别之一,就是人类能够创造而动物不能。”,“创新是人类所具有的本能”。因而在现代数学教学中,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树立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是摆在每一个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值得
很好的进行研究。对学生的学习而言,其创新也不限于首创前所未有的新知识、新见解,而应包括以下更多的内涵: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有丰富的想象力,喜欢出“新点子”;爱标新立异和发表于别人不同的见解等。那么,怎样在数学教学中有效的实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和创新能力呢? 一、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环境和健康的心态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敏锐。不良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因此,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法为学生营造一种自由、民主、和谐、轻松的学习环境,是使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培养创新意识的前提。教学时,首先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功,增强他们我能学好的信心。教师要善于保护每个学生的独创精神,通常的思路,标新立异的解法,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教师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其次,教师要热情的鼓励学生多思善问、发表自己的见解;要允许学生说错、做错,错了也不要讽刺、挖苦,更多的要给予鼓励、关爱,使得他们思维的翅膀飞奔,这一点如教育家罗森塔所说:“给予了学生的爱,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智力,启迪他们的思维,开动他们的脑筋去创造。” 二、善于创设问题情境
人的思维起源于有了问题,在课堂上创设了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了问题,从而在意识上使他们产生自主探究的欲望,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求职的好奇心,点燃创造火花,也为在学习的过程中不
知觉地积极开动脑筋,形成创新思维。
例如,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我这样创设问题情境:“前一段时间,我们利用平移、旋转、合并转化的方法,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推导,今天你们自己能不能运用这些方法推导出提醒的面积公式,想试一试吗”?通过这一问题,使学生很快就开动脑筋去创造性的思维了。
所以说,数学教学中适当、精巧、多问、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从单一、机械的模仿转化为具有挑战性的自主探索、创造中,也是他们在探索、思考中体验成功,在创造中获得快乐,从而增强创新意识。
三、引导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培养创新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而在儿童心理,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研究表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让学生自主学习,潜在的激活他们的动力,是他们积极主动参与,主动探究,才能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我是这样教学的。首先,我让学生做了一个游戏“下面请我们班每个组的同学一组一组地到台上来,报出你自己的出生月、日并组成一个数,能被3整除的同学下去。”哪一组先来?一下子课堂气氛活跃了,都要上来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了。当第一个组做完游戏时,我紧接提问“同学们,如果按刚才的方法去做,到下课我们可能也做不完,你们想
不想探究一个规律去验证你的出生月、日组成的数能否被3整除?”使学生带着问题去主动地进行自主探究规律了。 四、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
任何发现和发明,任何理论的创立,首先是建立在发散思维基础上的,没有发散就无所谓创新,在教学中,学生那些不满足现状,不相信惟一正确的解释,敢于与众不同的、独特的观点和见解,就是标新立异,就是一种创新。如教学“梯形的面积”有的同学在拼完一般的梯形时,总结过面积后提出:“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梯形能拼成一个长方形,那么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不是也能用s=(a+b)×h÷2这一公式呢?”老师让学生尝试后得出结论:“任何规则的平面图形的面积都可以用这个公式计算”像这种大胆的思维和见解,老师都要给以鼓励和肯定,去激发他们积极进取、标新立异,通过这样的教学既扩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又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应鼓励、启发和诱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设想,因为这是一个人从已知伸向未知的世界的心理触角,是创新意识的体现。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只有不断的鼓励学生的好奇心,敢于想传统的方法和权威挑战,才能够不断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要知道,永不满足的怀疑精神是创造之母。 五、设计开放习题渗透创新意识
数学中开放性习题是指那些条件不完备、结论不确定的数学问题,具有很高的教育创新价值,极具有挑战性,它有利于拓宽学生
的思维空间,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创设几个开放性的习题,训练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教学六年制第九册数学第三单元整理和复习时,我出示一个题目“一个农夫在临终前要把下面图形的梯形地平均分给两个儿子,已知e、f、m、n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请你帮助分一下,哪种分发合理?”学生根据教师的问题去主动探索,自主交流,去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从中老师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教师应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气氛。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善于激发学生的创新动机;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树立学生具有创新的个性品质,才能较好的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国家培养出跨世纪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第5次.93~97.
[2] 丁家永.《现代教育心理学》.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0月第3次.
[3] 张天孝.《现代小学数学》 科学出版社,2004.4 [4] 孔启平.《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