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花图问答。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来源:花图问答
2020年第2期(总第374期)教育随笔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上河湾中心小学 王振书

【摘要】小学阶段乃是学生启蒙阶段与青少年时期的重要衔接点,在这个阶段,学生将会初步养成学习习惯,这种习惯可能会伴随他们一生。口语是学生日后与人交流和表达自己观点的重要工具,因此口语教学必须引起重视,而朗读正是口语教育的重要教学方式,另外,它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理解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本文阐述了目前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朗读的重要性,提出了实行朗读教育的有效策略。【关键词】朗读;小学语文教学;重要性语文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世界上应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好语文可提升个人的竞争力,让学生能够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其中朗读教育在培养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过程中必不可少。

分数上的提升,从而提高班级平均分,因而对于朗读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还有些教师认为即使朗读水平再高,也不会有人专门测试小学生的朗读能力并给予加分,因此耗费大量精力进行朗读教学用处不大。

一、现阶段我国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相当一部分教师对朗读教学缺乏重视

很多教师认为学生的语文朗读水平一时半会无法获得提升,而且需要耗费大量的功夫,朗读教学的“性价比”不高,花费同样的时间学习现代文阅读或是病句、文言文,可以获得

2.没有提出科学的朗读要求,不注重学生朗读的质量

在朗读过程中,最基本的一点就是必须吐字清晰,正确断句,有一定的节奏感。但许多教师在让学生朗读时仅仅是给予一定的时间进行自由朗读,而没有走到学生身边去切实地了解他们朗读的情况,自然无法对其出现的错别字进行及时的纠

础上,笔者鼓励学生对作文进行精细加工,从标点符号到字词句段,再到写作技巧。笔者一直认为,写作技巧的渗透不宜过早,如果过早地要求学生掌握写作技巧,容易使学生在写作时过分地追求技巧性,从而出现辞藻华丽、内容空虚的问题。

章的语言和感情不实在,作者就是在瞎编,就是在写他不关心或不相信的东西,那么根本不会有人对这样的小说感兴趣。”检验一篇作文是否合格,一个有效的方法是“演出来”。上学期,笔者让学生写了一篇题为《我的心里话》的作文,在评讲时,笔者选了其中一篇,请两位学生表演作文。表演完后,有学生评价,“这个情节太假了,实际上不会这样的。”“这篇作文缺少心理描写,三两下就演完了。”作文中隐藏的问题很快就被学生发现了,之后笔者再指导学生进行修改,这样作文评价自然水到渠成。

作文教学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刻板而又灵活、理性而又感性的话题,当抛开那些世俗化、功利性的眼光,重新审视我们的作文教学,我们就会发现学生的作文可以在教师“台阶性”的引导下,写尽“人间烟火气息”,进而“有血有肉”地表演出来,其精神滋养也会不断充实乃至“无限”。【参考文献】

[1] 钱锦雯,夏唯嘉.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快乐读书吧”编排简析[J].文教资料,2019(21):92.

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范写要有“血肉性”

让学生写作之前,笔者会先写“下水文”,把自己儿时的乡村生活写成篇幅适宜、有血有肉的作文,不会刻意追求文笔的完美,只关注情感真挚、情节饱满。当笔者把自己的范文读给学生听时,他们会觉得教师写的内容他们也会写,甚至会比教师写得更好。范文是沟通师生生活的桥梁,尤其是在乡村作文教学中,教师的范文显得更加重要。

有一次,笔者让学生写一篇和春节有关的作文,并先给学生读了自己的范文。笔者在范文中回忆了童年时过春节的情景:腊月初,和家人慢慢备置年货,灌香肠、腌腊肉,院子里挂满了熏鱼、腊肉,年味儿开始飘出,家家户户蒸馒头、蒸年糕……当笔者把这些读给学生听时,他们兴奋极了,紧追其后,也写出了他们眼中的春节。

四、“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反馈要有“表演性”

《雷蒙德·卡佛:一位作家的一生》一书中写到:“如果文

▲教育界/ EDUCATION CIRCLE

89教育随笔

教育界/ EDUCATION CIRCLE

90▲2020年第2期(总第374期)

正,长此以往,学生不断地重复错误读音并一遍遍地加深印象,就会导致将错字牢记于心,哪怕日后被人指出错误,一时也难以更改,甚至一直错下去。

另外,我国语言讲究抑扬顿挫,**主席等领导在发表重要讲话时总是能够铿锵有力地吐字,断句十分鲜明,唯其如此才能够让朗读有气势。许多小学生并不明白这个道理,也不能自发进行朗读训练,教师本应起到监督和引导的作用,可就目前来看,真正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朗读习惯的教师少之又少。

给予适当的引导与表扬,更是可以让学生和教师进行高质量的沟通,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敬畏感,让他们乐于进行沟通交流。

3.增加学生的阅历和素材收集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书籍让学生朗读,让学生见识更加广阔的世界,还原本来面目;同时,可以让他们在朗读过程中积累写作素材,使他们能够加深对历史、文化等的了解。

4.加强学生对文章的印象和理解

在朗读的过程中,文章内容会在学生的头脑中过一遍,这样能够加深他们对文章的印象和理解。学生朗读的次数较多了,就会引发质变,就会发现书中的真理,进而能够理解文章的内涵。

3.不注重学生感情的倾注

所谓朗读,并非只需要声音大,而是需要朗读者品读文章的情感,并将自己带入其中,用自己的方式表现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这样才能够提升感染力,才能引发听者的共鸣,牢牢抓住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这样才能算是成功的朗读。

写作必须结合自身真情实感才能够让读者感同身受,才能让人有阅读的欲望,朗读同样如此。任何平淡无奇、没有语气变化的朗读都像是冰冷的电子合成音,像是作文当中毫无营养的“流水账”,这种朗读没有意义。

大多数小学教师在教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时并未注重学生感情的表达,对于一些干巴巴念稿子的学生也未能指出问题和加以正确引导,这是小学语文教师的失职。

三、提升朗读教育质量的措施

1.教师以身作则,起到带头作用

模仿乃是学生的本能,教师想要提升学生的朗读水平,实行朗读教育,就必须以身作则,给他们树立一个模范。教师在朗读和日常说话时,应当做到咬字清晰、节奏分明、适当断句,清晰地为学生诵读文章,这样才能够带动学生以同样的标准要求自己。

2.在课上或者课间给予一定的自由朗读时间,并关注学生出现的问题

想要实行朗读教育,教师就必须拿出相应的时间和精力。教师可以在课上或者课间专门设置一段用于读书训练的时间,并且在学生进行朗读时,不能只站在讲台上观察,应当走到学生旁边,仔细倾听他们的朗读方式,发现了错别字等问题要及时指出和纠正。

4.缺乏合理互动

很多教师在进行朗读教学时都没能对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引起重视,这导致了学生缺乏参与感,无法积极响应教师。有些教师的朗读教学仅限于让学生读课文中的对话,没有给学生留下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没有带入感和参与感,也没有有效活跃的互动过程。例如,某次课上,讲的是《称象》的故事,教师点名让几位学生表演故事内容,这本身是一件有利于学生锻炼口语能力和朗读能力的事情,但实际上学生只是将课文中的对话复述一遍,而且语气呆板缺乏感情,也缺乏活灵活现的动作。表演完后,教师也没有和学生进行互动,如提出“动脑筋思考其他的称象方法”等开放性问题,使得学生没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因此丧失了在同学面前展示朗读水平的兴趣。

3.举办朗读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绝对是促进学生认真学习的好方法,也是督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动力,可以使学习的枯燥感大大降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从而获得更好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进行朗读,或是在班里举办朗读比赛,采取奖励机制,用一些小礼品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

学习语言学科最重要的便是应用,听、说、读、写任何一项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无比重要的位置,如今“说”常常被教师所忽略,从而导致学生口语水平较差。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大力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进行系统科学的朗读教学。【参考文献】

[1] 杜芙蓉.探析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A].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育教学创新专业委员会.2019全国教育教学创新与发展高端论坛论文集(卷四)[C].2019:2.

二、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其强大功能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对语文的喜爱

某些读物往往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学生可以依照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它们可以使学生获得愉悦的阅读体验,让学生朗读这些书籍,可帮助他们在书中找到乐趣,了解自己喜欢的领域,发展更加广阔的兴趣爱好,从而了解语文学科之美。

2.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分享交流

在学生进行朗读后,教师需要让他们互相沟通交流、分享自己的所闻所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向其他人介绍自己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与表达的思想和精神,练习口语。教师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