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花图问答。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压力及应对方式研究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压力及应对方式研究

来源:花图问答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压力及应对方式研究

云南师范大学  任 利

摘 要: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该是研究人类的积极方面。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本文主要是    分析家庭困难大学生的压力和心理状态,并提出相应的积极应对方式,从而使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家庭经济困难 大学生 应对方式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5-04-0148

一、积极心理学的诞生、发展及研究范畴1.诞生和发展

Seligman 首先提出了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意在系统地建造人类的性格力量和美德。传统的心理学强调人的消极情绪,而积极心理学却是在挖掘人所拥有的健康的潜力。它是一种让人全面发展的理念,而不是单纯让人们从痛苦中解脱。

2.研究范畴

(1)情绪体验的积极性。主要探索人的主观体验的积极意义及其生理机制的形成和途径的获得,包括:乐天主义、满足感、希望和幸福流。

(2)人格特质的积极性。主要探索的人格特质有:智慧、禀赋、灵动性、创新力、意志力、勇气、工作能力、宽容性、爱的能力、欣赏美的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3)社会组织系统的积极性。主要探索人的美德,包括和睦的家庭氛围、和谐的社区、高效力的学校和充满道德感的社会媒体等,力图创造一个包容合和、有责任感、有职业道德的利他主义的社会组织。

二、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1.自卑。自卑心理是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存在的最为普遍的心理问题。自卑是一个人对自己的不满和否定,是对自身能力和价值的过分贬低从而在人际交往中缺乏自信的情绪体验。贫困大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因此自卑、痛苦。

2.自我封闭。由于贫困地区的教学资源落后,他们往往面临着交往技能贫乏、心理适应水平较低的问题。当外部需求超过了自身能力范畴,他们的“心理天秤”便会失衡,或者是由于价值观而引起了差异时心身便起了冲突,总认为自己低人一等从而拒绝沟通,将自己封闭起来,便发展出了自我贬低的倾向,进而由自卑进而导致自闭。

3.抑郁。进入大学,在和同学们的对比中,经济困难使得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形成了挫折和无助感,他们往往感到无能为力,长期这样下去就会变得抑郁,从而情绪低落、心情苦闷、思维迟钝、行动迟缓,少言寡语,感到生活和生命本身都没有价值没有意义,甚至产生自杀念头或行为。

4.焦虑。这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是由内心的异常紧张和对事件的技能缺乏而造成。原因可能是一部分有经济困难的大学生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在大学期间由于兼职而耽误学习,当考试来临的时候,就会产生考试焦虑。另外当大学快毕业的时候,找工作的时候也会感到焦虑。

5.内疚。有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在家里负债累累的情况下来读书内心已有深深自责,如果在考试或者其他方面表现不良的情况下,可能会觉得自己怎么那么没用,对不起自己辛苦劳动的父母亲,常常陷入深深的自责之中,当内疚感增强的时候,容易引起自卑、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

·148·

三、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1.社会环境因素。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些诸如“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不良社会风气已蔓延到学校中,大学生不良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使贫困生们陷入对金钱过分早熟狭隘的理解之中, 加剧了他们对利益的渴望,同时也产生了孤独、郁闷、自我封闭等心理失调现象。

2.经济压力因素。家庭经济力量的薄弱、长期的缺乏状态,使得贫困大学生经常处于焦虑、矛盾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之中。与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同学相比,觉得低人一等,心理上陷入了一定程度的剥夺感,强烈的自卑感会使得他们变得消极、冷漠。

3.个人心理因素。贫困生进入大学新生活,既渴望融入集体,又感到自己不被群体所接纳,这时便会产生一种挫折感,变得过于敏感,过分关注自己的情感体验和行为表现,无论对自身还是外界都持有一种较为消极的评价,因此常歪曲别人的言行和用意,使得他们通常都有人际交往障碍。

四、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应对压力的方式大学生作为我国未来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健康发展意义重大,尤其是要加大对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关注力度。对于经济困难大学生而言,构建并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支持系统显得格外重要。

1.自身支持系统

这是经济困难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个系统是通过培养大学生积极、开放的认知和内部心理结构,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懂得自我排解,将不良情绪得以及时疏导,使自身拥有更强大的心理修复能力,是一种心理自救系统。

2.外部支持系统(1)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以公共课、选修课的形式进一步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大学生的学业、职业生涯规划。从中不仅增加了学生对于自身心理的了解,也增加了他们对外部环境的了解,从而提升心理自救能力。

(2)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可以采用“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模式,可以更有效地消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敏感和猜忌,也可以以心理团体辅导、团体素质训练等方式,让这些学生在集体中获得相应技能和拥有更积极的心态。

贫困大学生是高校的一个弱势群体,又处于幼稚和成熟的过渡阶段,相对其他学生来说,他们既承受着学习压力,也承受着经济压力和精神压力,使得他们的心理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学校应重视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参考文献:

[1]曹中平.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心理弹性研究进展述评[J].理论建设,2012

[2]麻晓磊.积极心理学的发展与展望[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uatuowenda.com 版权所有 湘ICP备2023022495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